中国历史上最有才的女子是谁?

大家好,我是紫陌,谢邀解答。我国古代,曾今出现的才女虽说不是很多,但是也是目可观的,要说名列前茅呢!不好评判,而每个人心中也有一个不同的人选。

如今红颜已逝,空留无限相思。再繁华的往昔也不过是昨日黄花,留着记忆徒增悲伤。紫陌个人述说欣赏的十位才女。

一、卓文君

汉司马相如之妻,两人私奔的故事家喻户晓。

代表作《数字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卓文君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在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后人则根据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二、卫子夫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一个偶然的机会,血气方刚的汉武帝见到了歌伎卫子夫,并为其美色舞姿所倾倒,刘彻迫不及待地向姐姐要走了卫子夫。

十分受宠的卫子夫在武帝的二十九岁那年又为武帝生了武帝生平中的第一个儿子,武帝欣喜若狂。

母以子贵,令多少嫔妃羡慕的皇后桂冠戴在卫子夫头顶,谁会料到,这么一个宠儿最终会绝望自杀,死后没有仪式,没有陪葬,只被装进又薄又小的棺材里,埋在长安南郊。

从公主的奴仆一跃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再从尊贵的皇后沦落为悬梁自尽的罪妇。人生的大起大落,皇宫里虚伪的爱情,也许卫子夫早已看透。如果可以选择,她还会爱上刘彻吗?

三、蔡文姬

《三国演义》里,蔡文姬的生平只被一笔带过,她的父亲蔡邕倒是名噪一时,一登场便令人记忆深刻。只是至今仍不明白他为何要抚着董卓的尸体痛哭。

蔡文姬几时被胡人掠去已不可考,流传下来的版本是她在胡地生儿育女后被曹操赎回,因思念留在胡地的亲人,作出《胡笳十八拍》的哀音。

这就是才女与平凡女子的不同之处吧。平常女子伤心时,往往诉诸眼泪,大珠小珠落玉盘,汪洋恣肆,一发不可收拾;熟谙音律的她将一腔无名的愁怨倾注于乐音之中,从此,她的眼泪与悲哀就沉沉地落在后人的心上。

四、左芬

后宫深院里被白白湮灭的才女及诗作代表作《啄木诗》

“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木,暮则宿巢。无干于人,唯志所欲。此盖自卑,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晋武帝司马炎闻听诗人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过人即纳入后宫,左芬因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赞赏,使后宫佳丽见妒。

一贯荒唐渔色的司马炎是历史上最无耻无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为贵妃,不过是司马炎为自己博得惜才的虚名,《晋书》中称左芬‘姿陋体羸,常居薄室’。《啄木诗》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写照。

五、武则天

女性为九五之尊,称大帝,古往今来唯此一女。

女人,能做上皇帝的,基本上都屏弃了私人的感情。凡在历史上靠自身努力而做上皇位的女人,无不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她们不谈情,只抓权。

在很多时候,情在她们眼里充其量只一种抓权的手段。为了让自己黄袍加身,她们甚至可以杀子、杀女、杀夫,大有一幅“挡我者死”的女霸王气势。而通常大权在握后,她们又纷纷广召男宠,以弥补自己在权力斗争中失去的青春。一代女皇武则天莫不如是。

六、唐琬

陆游表妹兼妻子, 代表作《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意缄心事,独语斜难。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陆游独游沈园,无意中遇到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唐琬看后,失声痛哭,回家后也写下了这一首《钗头凤》,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七、朱淑真

宋代著名女词人,知名才女,诗词皆擅。 代表作《断肠集》传世。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欲下潇潇雨。”

八、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代表作《一剪梅》、《玉楼春》、《武陵春》、《声声慢》、《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词风婉约,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我最喜欢其中两首:《一剪梅》《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九、上官婉儿

在诗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祖父上官仪的文风,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对声辞之美较为看重,擅长体现事物图貌的细腻、精巧。

中宗年间,因其政治地位的影响,“绮错婉媚”的诗风逐渐影响了宫廷诗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创作方向,“上官体”也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

上官婉儿设立修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婉儿在这期间主持风雅,与学士争务华藻,写诗赛诗,对文人提拔奖掖。

此外,上官婉儿还在开拓唐代园林山水诗的题材方面多有贡献,如《游长宁公主流杯池》,突破了以往写景状物的宫廷诗歌形式,寓情于景,却更具有自然山水味。

清代文人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中称赞道:

“昭容才思鲜艳,笔气舒爽,有名士之风”。

十、班昭

班昭身在古代的东汉时期,扶风安陵人也就是今天的咸阳,她的哥哥是著名的班固还有班超,

但是她的名气却也是绝不属于自己的哥哥。她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绩,在史学界更是有着卓著的贡献。由她书写的著作《东征赋》《女诫》非常的出名。

并且对后人也有着很大的教导作用。在班固编写《汉书》未完成就去世之后,她便接起了哥哥的任务,续写了这本书,也传播了此书。

她多次被召进宫,是皇后也是后宫妃子的老师,甚至于在哥哥班超晚年在异乡多次请命回家未果的情况下,她写信为哥哥请命,最终得到皇帝的准许。

结语:

以上十位才女是紫陌心中认为历史上有才的才女。而每个人心中的才女也是有所区别。你的觉得谁才是你心中认可的才女呢?下方留言探讨。

中国历史上最有才的女子是谁?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中国历史上有才华的女子特别多!有班昭,卓文君,蔡文姬等等。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那么她是谁呢,下面让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是许穆夫人。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年—?),姬姓,卫公子顽(卫昭伯)和宣姜的女儿。出生于春秋时期卫国都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

她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最早的爱国女诗人,其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许穆夫人的诗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她的诗作《竹竿》、《泉水》、《载驰》收集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其中《载驰》诗最为有名。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定驾车归国,拯救卫国。许国的大臣纷纷去拦阻她,指责她。许穆夫人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无可指责的,她决不反悔,并写下了千古名篇《载驰》,表明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归国的决心。诗中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

中国历史上最有才的女子是谁?

中国历史上有才的女子很多。如:

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被曹操从匈奴接回中原,写下千古流传的“胡笳十八拍”。

东汉时期的班昭,续写《汉书》,写的《女诫》,千年来成为中国妇女的道德禁锢。

东晋时的谢道韫,被称为“咏絮之才”。

宋朝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千古名句。

唐朝的上官婉儿,曾是武则天的秘书,一代才女,最终毁于对权利的欲望。

当然还有花蕊夫人,朱淑真,薛涛,魏玩,柳如是等著名的才女。

中国历史上最有才的女子是谁?

武则天

提到武则天,只知她貌美,十四岁获赐号“妩媚”;知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然则,其在佛教也有很深的造诣。

佛教方面

翻开一本佛经。开篇必有四句话: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教传进中国千年,写开经偈的皇帝不止她一个。但只有她的流传下来。四句开经偈点出了读经的目的,作用,功德和重要性。

女人在古代社会因为依附男人生活,很难有一个作为完整的人去对于整个世界的思考。所以历史上的女主多半是权术当道,或是媚主,或是挟上。这和女人的出生环境不无关系。中国历史上才女或是诗学,或是书画,或是琴瑟。但“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以上才女擅长的不过是六艺中的才艺罢了。道才是中国才子的最高境界。何为道?大多数中国才女根本没有心思去涉及这个方面的问题。她们都停留在当时男人冠以她们的才女称号,停步不前。但武则天涉及了,不仅涉及,还深深地思考,有了自己一个独有的观点。

无字碑,无字胜万字。

文学方面

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曾召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编纂《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书,有《垂拱集》100卷、《金轮集》10卷,今已佚。另撰有《臣轨》2卷,原书久佚,现有《粤雅堂丛书》本,据日本《佚存丛书》本刊行。

《全唐诗》收录有其诗46首,如《如意娘》、《曳鼎歌》、《唐享昊天乐》(第一至第十二)等。《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3首、诗序1首。《全唐文》录有其文4卷。

书法方面

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们,有大臣就上表说:“蒙恩作飞白书,题臣等名字垂赐,跪呈宝贶,仰戴琼文,如批七曜之图,似发五神之检。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而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

中国历史上最有才的女子是谁?

历史上有才气的女子实在是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有:蔡文姬、钟无艳、卓文君、李清照、上官婉儿等等,有人是文学领域上一枝独秀的奇葩,有人是政坛上的风云女人物。单独从不同方面来讲,分不出谁胜谁负。若要从综合角度来看,私以为,当属李清照能拔得头筹。

书香门第,酿才气如兰

李清照从小便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当中。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熟读儒家经典,还当过最高学府的教授。她的母亲也不是一般人家的小姐,她母亲的祖父是宋仁宗朝的状元。在重文轻武的宋朝,状元的考取难度可想而知。

史书中记载,李清照的母亲是“亦善文”。古代是男权社会,女子的地位普遍不高,能在史书中留下一笔的女子更是屈指可数,更何况能让史学家夸赞“亦善文”的女子了。

在这样的文学气氛中长大,小小的李清照显示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短短几句话,一个可爱活泼的女孩子形象就这么跃然纸上。像极了我们现在一起疯玩儿的小朋友们。只不过,人家疯玩儿完了还能用妙笔写下来,这就是她出众的地方。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学,怪不得李格非以“中郎有女堪传业”自得呢!

郎才女貌,赌书泼茶香

都知道李清照嫁给了金石学家赵明诚,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收集金石字画。

当时的赵明诚二十一岁,李清照十八岁。两个刚刚成年的毛头孩子,却有着如此高雅的爱好,实为难得。这也是长期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造就的。

众所周知,李清照和赵明诚喜欢玩一种游戏,叫做“赌书”。听起来好玩儿,可是咱们可真和人家玩不到一块而去。这赌书的玩法可谓是“三高”:高雅、高难度、高甜蜜。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

李清照总是赢,赵明诚总是输。每次赢了,二人都哈哈大笑,笑得手都举不稳茶了,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

您听听,这是正常孩子玩儿的游戏吗?可是人家两个人都是文学大家,玩儿个游戏都那么高雅。

讽刺夫君,显风格傲骨

赵明诚在担任江宁知府的时候,有人叛乱,下属知闻此事之后,立马就告诉了身为知府的赵明诚。不过,似乎没有引起赵明诚的重视,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应对措施,后来事大,赵明诚竟然弃城逃跑了。

也因为这次失职,赵明诚当知府还没有一年就被罢免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就被朝廷革了职。

听闻这件事的李清照又羞又怒,在二人一道经过项王自刎的乌江边上的时候,口占一绝。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是怀着多大的怨愤在写这首诗啊,可是,诗中处处展现了她的风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肯自刎,也绝对不做屈辱之事!

这首诗说的赵明诚羞愧难当,深深懊恼。在李清照面前,赵明诚只能自愧不如了。

一生家业,凝为《金石录》

之前说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二人有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收集金石字画。两人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购买这些东西上。所以赵明诚虽然算是大官,但却一生简朴。

宋朝是个动乱的年代,李清照很不幸生活在北宋的末年,更是战火频仍。可惜的是,二人耗尽毕生心血收集的珍贵字画和碑刻,在战火中损失殆尽。这也让晚年的李清照尤为痛心。

文物虽然没了,但是知识的结晶都蕴藏在了一本《金石录》当中。这本书发扬了以金石证史的治学传统,在金石研究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对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至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的女子个比个儿的强。但是,古代的才女虽多,有李清照这样又有胸襟又有文采的女子又有多少呢?

中国历史上最有才的女子是谁?

你好,我是木易八未,喜欢历史,致力于用大白话讲出有趣历史~

我国历史上有才的女子颇多,擅长诗词的李清照、治理国家的武则天、巾帼不让须眉的杨门女将等等。其中,最冤枉的才女非班昭莫属。

班昭,又名班姬,字惠班,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女、班超与班固的小妹。家学渊源,她的父亲对她的教育和对她兄长的教育相同,所以她与父兄一样非常博学。

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我国现在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但司马迁只把《史记》到汉初,就死了。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彪,也就是班昭的爹,续写的《史记》,又名——《史记后传》。终其一生,只写了六十五篇,写到了西汉的历史。班彪死后,其子班固拿着父亲收集来的资料接着写。从而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然而这部巨作还没有彻底完成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写史书太过浪费脑细胞,班固死了。皇上百般寻找能胜任续写的人,当朝文人均不敢接手,最后是班彪的女儿、班固的妹妹班昭完成的最后的“八表”和“天文志”。

《汉书》成书发行后,因文辞艰深和涉猎面太广,很多文人学者都难以通畅阅读并理解。“海内大儒”马融虽名满天下,对《汉书》却“多未能通”,于是心甘情愿拜伏在班昭阁楼下,师从她诵读传授。

班固一介女子,令当时的大儒甘愿俯首拜师,其才华当真令人敬佩称赞。但就是这样一位才女,却在多年后亲手编撰了令女性深恶痛绝的《女戒》?

其实,班昭本意是以《女诫》告诫汉朝后宫的女人们:准确定位女性地位,平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有权后切忌干预朝政牝鸡司晨。

可惜,《女诫》流传到南宋时,被一些酸腐大儒们出于政治需要大肆吹捧并随心所欲加以发挥。告诫后宫女性不得干政的《女诫》,先被后人别有用心改变成禁锢古代女性的枷锁,再遭时人视为封建社会束缚女性的枷锁加以痛批。

一个德才兼优的古代才女,哪里会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完全是南宋时期的酸腐大儒们为了自己的私欲,随意编造、歪曲理解的后果。一届才女,为巩固皇权的正义之举,却被后人歪曲至此,何其可悲,何其委屈啊!

(来自XX的死亡凝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