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皇帝为何大都很难活到60岁以上?
大家好,我是小天,对于题主“历朝皇帝为何大都很难活到60岁以上?”问题我来回答。想必这个大家也能想到几点了,首先每天都在处理朝政,疲于政务;其次沉溺酒色,都知道皇帝的妃子数量是很可观的;在者压力过大,长期精神忧虑。皇帝的压力可不是我们平常人可以比的;近亲结婚,父母的生育年龄娇小,过多影响孩子身体;大多数皇帝平时也没有运动,(除了开国皇帝)我们都知道皇帝出行都是做轿子的。等还有还多因素,疾病、刺杀等,想想这些,大多数皇帝是活到40岁都难啊,别说60岁了。
我国几千年朝代史,诞生过几十个王朝,400多个皇帝,在这些帝王当中很少有活的特别久的,寿命的跨度是相当的大,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个别的皇帝之外,很多皇帝都是英年早逝,大多都是在壮年时候驾崩的,没有几个可以像乾隆爷一样活到89岁的高龄的,乾隆皇帝也是我国寿命最长的皇帝。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大约在40岁,超过60的皇帝真的是少之又少。
不过古人的平均寿命是50到60岁,根据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所以多少都会有所波动的,皇帝的寿命要比普通老百姓的寿命有低很多,为什么皇帝的寿命很短活不过40岁呢,大家来和小天看一下:
勤于朝政大家都知道,君主专治时期的封建社会皇帝的权利非常大。古时候对于行政部门的划分也比较初级不像如今那么科学全面,可以说皇帝的职责繁重,很多事都需要亲力亲为。面对国事的压力,一年只有几天假期的皇帝身体肯定会受不了。我们不用看历史书籍资料什么的,就我们日常看的宫廷剧,都能看出来大多皇帝批奏折都能批到大晚上,奏折多的时候都能到天明了,早上还得上早朝,铁人也扛不住这样。寿命能长久了就成超人了。
沉溺美色皇帝大多都沉溺淫乐,就是房事太过频繁。皇帝是真龙之子,身体发肤乃是龙体,妃子非常多。在13到17岁之间,皇子们都会被安排和姿色出众的宫女学习床第之术。皇帝们也是人,更何况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在尝到欢会的乐趣后自然把控不住,沉溺其中也很正常。但是,沉溺淫乐对身体的损伤也是非常大的。
皇帝分妃子有很多,这些妃子有很是自己的表亲,一部分是重臣的女儿,所以要雨露均沾,就算是力不从心也要尽力而为,很多人说皇帝那么多妃子会很幸福,你天天不闲着你试一试,而且妃子也不一定都是美人。在这者说皇帝告诉自己妃子,自己力不从心是不是也不太现实。
压力大,长期精神压抑皇帝的压力远远高于普通人,作为一国之君,天下各种大小事情都要他一个人做决定,皇帝很容易患各种心理疾病,因为他们身边没有一个可以推心置腹说话的人长时间的熬夜,早上还要上早朝,压力大,加上睡眠不足,就会导致早衰。
既要担心外敌入侵,又要为治下百姓日夜操劳。长期如此,身体自然扛不住。在没有战争的时期还稍微好一点,要是长期有战争的时候,皇帝周身内忧外患,每天忧心忡忡,真是忧国忧民忧天下啊。心理素质不行的,更是挂的早啊。
近亲结婚,父母的生育年龄娇小在我国古代,人们不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交通也不便捷,大多数都近亲结婚,皇家更是不会嫁给平民百姓,皇家的理念更是保持血统的高贵。现在我们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
还有父母的生育年龄太小了,在古代,男女结婚的时候一般年纪都不大,在十三四岁左右,甚至这个年纪就 已经是生子了,那个时候自己的父母都还没有发育好,没有长大,因此受孕之后胚胎的质量肯定是不会太高,生的孩子自然是体弱多病。也就导致皇帝生来身体就不会特别好。容易早折的几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皇帝平时少运动,身体素质差皇帝作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身份高贵,平日几乎没有运动。皇帝出行八抬大轿,生活也被太监们料理得很好,更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事,常年缺少运动使得身体负荷加重,日复一日地加速衰弱。加上本身就是近亲结婚,身体本来从小就差。
总结总结上述这几点,大家来看皇帝能长寿吗?长寿有点困难啊,近亲结婚等造成的身体素质本来就差劲,还得每天处理朝政,真是起早贪黑,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啊,晚上还得耕耘,每天还得忧心忡忡,担心臣子,担心子民,战乱天灾啥的,这就这样还不锻炼一下子身体,你说你不废谁废啊,活到40都是不错的了。享受的帝王般的待遇,也得需要付出的代价啊。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话留个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的历史事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历朝皇帝为何大都很难活到60岁以上?
一、“耗”得过度。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是白养的。你养她们,她们也“养”你,这就是相互关系的实质。
二、吃得过好。除龙肝凤髓,皇帝什么吃不到?你吃好东西过多、过份,自然过犹不及,好东西会对你“反咬一口”。
三、权位过虑。时刻担心被谋反、纂位。养尊处优的表象之下,其实思虑过度、精神负担过度。
四、“工作过量”。此理由勉强入列。而且,这是对明君而言的,昏君缺乏享受这一“荣誉”的资格。
历朝皇帝为何大都很难活到60岁以上?
都是因为皇帝有三宫六院妃子,长期过着欢淫的生活,由于性生活过度,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到人的寿命。再说皇帝宫内,经常有勾心斗角,暗中下毒,互相陷害等现象,时有发生,象这样的情况,能活到超过60岁,就不错了。
历朝皇帝为何大都很难活到60岁以上?
吃的太好了,女人太多了,压力太大了,活动太少了。就这四个原因,所以夭折。
历朝皇帝为何大都很难活到60岁以上?
感谢悟空问答,历代皇帝大都很难活到60岁以上我总结有5个原因,具体如下:
1、饮食无度,肥胖导致慢性病高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帝王们拥有着当时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养尊处优,饮食肥甘厚味,往往易患“膏粱之疾”。如清太宗皇太极也是一个体型肥胖的皇帝。
据《清史稿》记载:大清国第一帝皇太极中年发福,长得很胖,身体笨重,行动迟缓。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说,皇太极过于肥胖导致中风、高血压等病症,猝然驾崩。
在中国300余位皇帝中,其中病亡者有208人,其中导致死亡的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是高发疾病之一。
两宋尤其是北宋皇帝的死亡原因大多是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疾病。北宋九位皇帝中——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患有脑血管疾病。
2、日夜操劳
康熙皇帝曾在遗诏中解释过为什么历代皇帝短寿: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皇帝面对政务之烦,使人不胜其劳。当了皇帝,就没有退路,不能退休。
在享受“万人之上”的待遇同时,皇帝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也增加了精神疾患等的易患性。根据二十四史本纪部分中,各朝代皇帝传记中记载。
有近四分之一的皇帝有人格异常甚至精神分裂的症状。明光宗朱由检在位期间,面临内忧外患,朝政动荡不安。每天睡眠时间不到两个小时,不到二十岁就头发尽白,眼角布满了鱼尾纹。
3、嗜酒沉醉,逐美贪色
尽管造成这些帝王早死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无疑跟生活习惯太坏有关。酒,满足皇帝们在礼仪、社交与联络臣下感情的需要。然而,过量饮酒也是导致皇帝身体疾病乃至身亡的因素之一。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沉酗既久,弥以狂惑”。“暨于末年,不能进食,唯数饮酒,曲蘖成灾,因而致毙”。 高洋长期酗酒,后来甚至不吃饭只喝酒,导致死亡。高洋离世时,年仅31岁。
元太宗窝阔台也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致死。根据《元史》记载,十三年十一月,窝阔台出门狩猎返回时,“帝欢饮,极夜乃罢,辛卯迟明,帝崩于行殿”。
大量饮酒,酒中的乙醇等有毒物质在体内迅速的蓄积,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或急性脑血管疾病而亡。
皇帝大多在尚未成年之时就已早婚早育,使其子女更加柔弱多病。这种体质低劣的孩子再度重复其父辈那种荒淫放纵的生活方式,谁也无法避免重蹈覆辙。于是病弱者代代相传,个个都很短命,乃至形成恶性循环。
以东汉时期的帝王寿命为例,整个东汉时期总共有14个皇帝。除了5个死于幼儿或少年时期的不计以外,在9个成年皇帝中,活到40岁以上的仅有3人,其他6人都是英年早逝的短命者。
4、追求“长生药”不治病反致命
药物中毒是皇帝们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病亡的208位皇帝中,中毒位于死因之首。自秦汉时期,许多帝王为追求长生,希望通过服食丹药达到长寿的愿望。但不乏因服食丹药中毒甚至丧命的帝王。皇帝迷信神效“丹药”的起因,多为听信方士之言,而这些丹药中,常有危害身体成分。
东晋哀帝司马丕迷恋服食丹药,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渐渐有了依赖。兴宁二年(公元前364年)三月,司马丕一次性服食了过量丹药,身体出现了中毒反应。由于药物毒性发作,身体机能出现严重受损,一年后离世,年仅25岁。虽有司马丕的前车之鉴,还有很多皇帝为治病养生而服用丹药。
以唐朝为例,据《历史研究》期刊“试释唐代诸帝多饵丹药之谜”一文,在唐朝21位皇帝当中,至少有11位皇帝迷恋丹药,其中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都是所谓“长生药”,中毒导致不治身亡。
5、近亲结婚
古代人都觉得近亲之间的联姻就是亲上加亲,可以对对方做到知根知底的地步。但是根据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表明,近亲之间结婚会造成十分大的危害。
对结婚的双方以及双方的生活都会有无比大的危害以及痛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过近亲结婚会造成哪些危害:近亲之间结婚的话,他们生出的孩子很容易获得遗传病。
会导致结婚的人寿命逐渐缩短,然后再加上皇帝每天忙于政事,日理万机,经常的熬夜又会导致个体长期的睡眠不足,于是皇帝的身体抵抗能力逐渐的减弱。身体也逐渐变得开始虚弱,于是这也变成了造成皇帝之所以寿命短的重大原因之一。
历朝皇帝为何大都很难活到60岁以上?
寿命这东西,一般人没有不想让它长点的,平头老百姓尚且希望长命百岁,那些高高在上消受酒色的皇帝,更不会嫌弃自己活得久。可是这东西又不是很随人愿,越是到处寻求仙丹想要长生不老的皇帝老儿,反而活的还都不长。
这里有一个数据,说从秦始皇到溥仪这两千多年里的皇帝,一共有335位,其平均寿命只有41岁,活到超过60岁的只有36人,占比还是很低的。
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越往后的朝代皇帝寿命越高点,比如秦汉28位皇帝,平均寿命只有34岁,到了魏晋南北朝121位皇帝,平均寿命是38岁。往后元朝明朝32位皇帝,平均寿命是42岁,而到了清朝12位皇帝,平均寿命上升到了53岁。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皇帝普遍短寿的结论呢?不然为甚很难活到60岁?
首先我们要说古代人均寿命只有35岁,比皇帝的平均寿命41岁还要低,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皇帝其实不短寿呢?事实上,这个35岁的人均寿命包含了大量的夭折人口,如果去掉这个极高的初生死亡率的话,古代人均寿命可以达到57岁。而皇帝不可能会夭折,所以我们去掉夭折的人数算得话,皇帝确实比普通人短寿。
想必很多看到这里的朋友已经脑补了皇帝很多短寿的原因,比如色,色字头上一把刀嘛,纵欲过度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情,那个明光宗朱常洛就是可以拉出来亮相的代表人物,登基之后一下没控制住自个,一不小心弄出了人命。
还有就是当皇帝的普遍精神压力比较大,有近四分之一的皇帝我们回头看的话,都有心理问题甚至严重到精神分裂。代表人物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前废帝刘子业,因为讨厌功臣刘义恭,就给人家开肠破肚,把眼睛挑出来拿蜜腌。还动不动把王妃公主和近臣弄在一起搞性趴体。
当然这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不如换个角度观察下这些活得久的皇帝身上,难道真是他们长得丑?
梁武帝萧衍绝对算是活得久的(长得确实不咋地),他一口气活了86岁,放现在也算是长寿的了。他就有个养生秘诀,那就是从40岁起不吃鱼肉,不喝酒,也不听音乐,只吃写清淡素食,到了50岁干脆连女色都不怎么近了。他自己认为他活得久,就是因为不碰女人。
再来看宋高宗赵构,宋朝赵家人都有一个特点,喜欢艺术,可能喜欢艺术的人脾气都比较温和吧,咱也不搞这一套也不太懂,赵家人更重要的一点是精通医术和养生,这也是一种本事。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宋朝皇帝不搞虚头巴脑的什么炼丹那一套,人家是真懂医术和养生学。赵构活了81岁,靠的是什么?《食色绅言》就提到,赵构长寿之道是先天体格好还有后天寡欲养生所致。
好了,最后复盘一下我们发现,皇帝活60岁以上的确实不多,比普通人活得也少,究其原因还是清心寡欲那一套,所以奉劝各位,疫情期间千万注意身体健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