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有什么样的性格缺陷?关羽失去荆州被杀与他的性格关系大吗?
关羽有什么样的性格缺陷
关羽性格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总感觉自己天下无敌。像关羽这种人不可能会掩藏自己内心,都是喜怒表于形(高兴不高兴都挂在脸上)
就事讨论,和意气无关,就题主问题回答,希望大家不要介意,这里拜谢各位喜欢关羽的大佬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关羽之死,和其性格有关系吗?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出兵北伐,发动襄樊之战。次战的结局是关羽兵败身亡,同时也给刘备集团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那在这之前,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关羽兵败的原因:主要就是前线战事不顺、军中缺粮、东吴偷袭、部下献城投降......
我们来看:
关羽北伐围攻襄樊,曹仁告急。曹操立即派于禁率七军三万余人驰援前线。关羽利用暴涨的汉水淹了于禁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俘获三万余人。对于这三万俘虏不可能放,又不能迅速收编,只能关起来。关起来就得管饭,最后关羽缺粮,竟然去夺孙权粮草。
还有一次孙权遣使向关羽提出联姻,结果被关羽臭骂一顿【骂辱其使】
以上这两点,都充分说明了关羽根本不把东吴放在眼里。但是呢?即使不出现以上两个情况,东吴依旧会趁关羽不注意奇袭荆州【所以上面两点我们姑且不算】
对于关羽,曹魏方面是击败、击退即可。而孙权这边是下了死手(吕蒙负责偷袭,孙权、陆逊率军负责切断关羽退路--他们就没打算让关羽活着回益州)。
要知道,刘备发家靠的是荆州。在荆州多年,群众基础坚固,即使东吴方面计划再周详也不可能一口气拿下荆州。
但是,吕蒙偏偏就做到了。
主要就是因为糜芳、傅士仁的投降。
我们都知道关羽性格狂妄自大、刚愎自用,总感觉自己天下无敌。像关羽这种人不可能会掩藏自己内心,都是喜怒表于形(高兴不高兴都挂在脸上)
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当年在徐州举家追随刘备,糜家更是资助刘备大量钱财(可以糜家也算是股东)按理说糜芳的忠诚度应该不低。但是糜芳偏偏被安排在荆州,上级关羽又瞧不起他。此时战事已起,因为自己督办粮草不利,关羽又执着鼻子骂道:“等我回来再收拾你们!”
关羽打输打赢都要回来收拾自己,倒不如自己先溜了。于是,当吕蒙袭来的时候,糜芳、傅士仁便降了。
糜芳、傅士仁的投降导致了荆州丢失,关羽失去退路【这就很明显是关羽性格造成的,狂妄自大,处理不好内部关系】
荆州虽然丢了,但关羽手上还有部队,还有战斗力,关羽还可以再战。但是后来部队也一哄而散,这才使得关羽彻底失去翻盘的机会【至于关羽部队的溃散,不是关羽之过。而在于吕蒙计谋用的好。甚至可以说是关羽运气差,命中注定逃不过此难。】
因为吕蒙用的计谋是一个叫虞翻的人建议的,而这个虞翻是名流士人,根本不可能会出现在吕蒙军营的。然而他偏偏又出现在了这个地方。
早年,虞翻因性格耿直、我行我素得罪了孙权,孙权拔刀就要砍死他,但被拦住了。因为虞翻确实是天下名士,杀了他所舆论影响不好,但孙权又不想看到他,于是就把他调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
恰逢此时吕蒙进攻关羽出征的路上,经过虞翻这个地方。吕蒙敬重名流前辈,觉得虞翻是有才之人,不应该流放于此,便把他带到了军中一起出征。
就这样,虞翻阴差阳错的出现在了江陵战场,并献上一条瓦解关羽军心的一计。
所以,关羽之死,有性格原因,更有运气成分。
关羽有什么样的性格缺陷?关羽失去荆州被杀与他的性格关系大吗?
三国关羽史上以忠义著称。自追随刘皇叔后忠贞不二,连曹操都很羡慕,想收归为己所用。
关羽忠义丶勇冠三军,但有傲上悯下之性格。
当初刘备取益州,留下荆州交予诸葛和关张。
后来军师庞统阵亡,来函要诸葛与张飞速来,留下关羽镇守。诸葛再三关照:北拒曹军,东和孙权。
关羽曾经水淹七军丶活捉于禁,威震八方,曹操为此还想迁都以避关羽兵锋。而孙权想厚交关羽,想与关结成儿女亲家,关羽看也不看来函,对使者者:虎女岂嫁犬子!
这大大激怒孙权,荆州讲好是借与刘备,文的不行行武的。乘关羽北上与曹军纠缠之际,吕蒙一面上书极力夸奖关羽天下无敌,一面上演白衣渡江,乘虚而入。
关羽大意,孤傲,结果陷入吕蒙之计,败走麦城,三面合围,援兵迟迟不来,只好向缺口西面而突,结果被绊人仰马翻,关羽被擒获,被割下首级,献于曹操。
关羽亡后,连赤兔马也不吃不喝,为关公殉情。关羽一生忠义,被后世敬为"武圣“。然一生狂傲,也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后人以"头枕洛阳,身卧南阳;眼望曹相,心往刘皇"来概括其忠义一生。
关羽有什么样的性格缺陷?关羽失去荆州被杀与他的性格关系大吗?
这里主要依据史实,结合演义有关内容,谈谈个人看法。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赤壁之战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麋芳、士仁背弃关羽。同时,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谥曰壮缪侯。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
一、关羽的性格缺陷- 一是刚而自矜。这里借用陈寿的话“刚而自矜”。应该说陈寿的点评是非常犀利且到位的。“刚”,意味着刚猛,也可理解为勇武,且有不善处理挫折之意。自矜,说明容易看不起他人。从温酒斩华雄(史实上是孙坚,演义中把这个放在了关羽身上更能看出他的性格特征)到斩颜良、杀文丑,都能看出,关羽打仗是一个刚猛的人。面对当时名气远远超过自己的人,敢于亮剑,敢于拼杀,可见他的勇力。包括兵围樊城、水淹七军、斩庞德、捉于禁,都能看出关公在领兵打仗方面非常刚。这里有人要问了,说性格缺陷,为什么列举的貌似都是他的战绩呢?咱们且往下看,自矜,“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这里关羽有了虎女不嫁犬子之说留于后世,足以证明其性格当中的傲气,以及视江东诸将如鼠辈的单刀赴会等等,还有就是目前网友们概括的:吕布一死,关羽看谁都是匹夫。虽然这句话有娱乐的意味,但不得不承认说的还是很在理的。人可以刚,诸如许褚、马超、太史慈等都非常刚,但是关羽这种目中无人的程度,再结合其刚烈的性格——刚而自矜就成为了其性格最大的缺陷之一,甚至为后来的兵败身死埋下伏笔。
- 二是傲而轻侪。刘备虽然将荆州交付关羽,但当时关羽军阶不过荡寇将军、官位不过襄阳太守,单就官阶上和当时领南郡太守的糜芳其实是差不多的。历史上糜芳有一定将才、有能力,不然刘备也不会任命他接替张飞担任南郡太守,之后孙权也不会任糜芳为将出战魏国(演义中糜芳死于刘备东征)。能够从徐州就一直追随颠沛流离的刘备,糜芳也不是全无忠义之心,关羽却轻慢他,搞得两人水火不容,最终吕蒙袭取荆州,糜芳、傅士仁出降,关羽自取其果。
(一)失去荆州。他的性格缺陷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过不是主因,主要原因还是关羽处于一个被曹操和孙权夹击的不利境地,曹操和孙权都想要控制荆州,自然要除掉关羽这个大敌。所以,他在荆州的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关羽进攻樊城的时机不太对,我们知道,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之战,是在219年5月结束的,而关羽进攻樊城,是在219年7月,水淹七军是在8月,关羽死在当年12月,也就是说,刘备攻取汉中和关羽攻樊城是一前一后。大家看过电视剧的应该都有印象,关羽看到刘备晋位汉中王的消息后,就命属下开始整军备战了,其实这个时候刘备集团刚打了一场与曹操之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胜(仅仅具有标志性意义,其实拿下汉中的净收益并不高,人口、钱粮等),刘备集团仅仅只是获得了名望的收益,或者说为以后建国称帝奠定了一定基础,短时间对于实力提升几乎是没有帮助的。而曹操方面,赤壁战败后,利用刘备入蜀的时间,曹仁屯兵樊城休养生息、训练部队,已建立了一定防御,关羽这时出击,并没有太多优势。取得了胜利只能说关公的带兵打仗战术能力很强,荆州军团也是有一定战斗力的。但是可以看到,荆州军团无论从兵力还是将领本身的能力方面,还是比较羸弱,真正可用之将并不多。再加上刘备入蜀前承诺还的荆州南郡等矛盾没有解决,此时出征,孙权不可能没有想法,这些都为关羽兵败埋下了隐患。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为刘备所订的大战略(隆中对)就是先占据荆州和益州,等到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洛阳,同时,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直取长安,这种同步出击的两路钳形攻势,能起到最好的效果,从而一举而定天下,可是现在刘备和关羽的这两次大规模战事,并不是两路同步出击,而是一前一后,那就意味着,曹操虽然先丢掉了汉中,但是在关羽后来发动对樊城攻势的时候,他并没有两线作战的困难,可以把主力投入樊城之战,他先是派了于禁带领的七军,后来又派了徐晃的援军去救援樊城,终于将关羽击败了。这是两路钳形攻势之间没有配合所造成的结果,算是刘备和关羽的战略失误。
(二)兵败被杀。兵败被杀其实原因也有很多,其一是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演义就不用说了,史实上虽然没有演义这么夸张,但从刘备起兵开始,关羽张飞都是作为最信任的兄弟将领,独当一面,或领太守事,或分兵,这就与其他势力不同了。曹操类似于主仆式,而孙权更像是家族式,从理论上讲,刘关张的关系给人一种不可割裂的感觉,说白了,就是孙权抓了你关羽白抓,因为你不可能降我东吴,放关羽回去更不现实,刚刚威震华夏,军事威胁太大。其二是关羽在荆州,真的除了练兵,没有为自身形象做任何有益的事,无论是单刀赴会、虎女焉能嫁犬子,还是疏远士族阶级,即使上两个典故是演义杜撰,那么疏远士人、大家族阶级,真的是关羽最败笔的一个地方,直接导致他不受地方爱戴,自然放在东吴那边,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要知道,三国前后这段时期,大的士族影响力还是很巨大的。所以综上两个方面,孙权抓到关羽后,就把他杀了,至于孙权后续与曹操之间发生的那些事,个人觉得是有些画蛇添足或是说越描越黑,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效果。
关注@巨丰禾资讯 ,带你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看不一样的历史。
有不同观点或意见,欢迎大家在下方积极留言讨论!
关羽有什么样的性格缺陷?关羽失去荆州被杀与他的性格关系大吗?
在世人心目中,关羽是一个义薄云天、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神人,明间称其为“武圣”,很多商人为保证交易诚心,常常在家诚心跪拜关公,可见其影响力之大。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羽也是有性格缺陷的!
陈寿对关羽是这样评价的:“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关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这里的 “刚而自矜”,指的是关羽性格刚烈,骄傲自大。荆州作为刘备发家的地方,由于其地理位置与地域广度,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独当一面的董督荆州事,关羽有这样的性格缺陷,可以说是十分危险的。当年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导致荆州失守,人们通过阅读演义,习惯上认为关羽是“大意失荆州”,实际上,正是因为关羽的性格缺陷,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
陈寿对关羽有“刚而自矜”这样的评价,主要因为两件事:一是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另一件是声称不愿与黄忠为伍。马超比武主要还是锦马超武力出众,长得很精神,引起了关羽强烈的妒忌心,因此非要与之比武,而不屑于与黄忠为伍之事,就要细细说来了。
当时刘备自封汉中王后,论功行赏,五虎上将皆为将军,其中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当关羽坐镇荆州接到任命时, 听说黄忠居然和自己的官职级别一样,不禁勃然大怒,口不择言道:“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费诗听到后,当即用萧何与曹参,陈平与韩信为离指正关羽。这才让关羽感觉到自己说话孟浪,这才赶紧接下了任命。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已经是汉中王,早非从前那个编草鞋的普通人,想要兴复汉室,必须团结各方力量,内部是绝对不能乱起来的;而关羽则认为自己与刘备同甘同苦,一路打下江山,加上其他势力对他多有敬重,自然而然的无视了自己的性格缺陷,最终酿成了“大意失荆州”这样的结局,也正因为关羽的冒失,不仅使得荆州丢掉,还连累刘备与张飞接连想着给他报酬,最终使得蜀汉实力江河日下,退出了三国争霸的舞台。
关羽有什么样的性格缺陷?关羽失去荆州被杀与他的性格关系大吗?
关羽性格缺陷为对士人的轻蔑。大意失荆州后,在其附近的刘丰等人并未出手相救,可见一斑。
关羽有什么样的性格缺陷?关羽失去荆州被杀与他的性格关系大吗?
题主问了两个问题,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关羽有什么样的性格缺陷。
刚而自矜这一点在《三国志》中陈寿总结的很好,四个字一一刚而自矜。意思是说关羽为人非常刚强,而且自是甚高,自以为很了不起。关羽的刚强表现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从来不会放低姿态。投降曹操后,明显表露自己想继续追随刘备,曹操很快就察觉,就派张辽去问关羽时,关羽直截了当地明确表示自己将来一定要追随刘备而去,丝毫不懂得变通。也就是遇到了曹操这样爱惜人才的君主,换了袁术可能就会找机会杀了关羽,宁可自己得不到,也不能便宜了别人。
在关羽眼中除了刘备,没有第二个人值得尊重。马超是东汉开国名将马援的后代,在凉州很有威名,在渭水与曹操大战,令曹操都胆寒三分。马超来降,关羽却去书信问马超是什么样的人?还是诸葛亮了解关羽的为人,知道他好面子,回信安抚了关羽,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刘备称汉中王,准备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就担心这会导致关羽不满意,因为黄忠既没有什么名望,出身也平常。果然听说这个消息后,关羽非常地不高兴,还是刘备专门派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向关羽解释,才算平息了他的不满。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三国志》关羽的性格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些相像,本人确实有很高的本事,所以自视很高,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天不怕地不怕,过于自信。同时,又非常好面子,喜欢听奉承话,一旦得胜利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如果遇到更厉害的角色就很容易吃亏。
大意失荆州与关羽的性格关羽丢失荆州与他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每一个人的行事方式、决策都与他的性格有关系,但是关羽的失败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他的性格缺陷。关羽在荆州的失败,主要在三件事上犯了错误。
错用糜芳、傅士仁
作为一名将领,关羽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作为一方统帅,关于的用人能力实在堪忧。不能识别糜芳、傅士仕的能力和品行,由于进军襄阳和他们发生了矛盾,导致他们害怕被处罚而在关键时刻主动投降东吴,让荆州丢得太容易了些。
轻视吕蒙,大意挪兵
相对的东吴的吕蒙就非常聪明,主动放低姿态,奉承关羽,使对方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趁机发动偷袭。在争夺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时,吕蒙就已经表现了出众的才能,但是关羽没有充分的重视,在进攻樊城受阻时又从南郡调兵,导致后方防守空虚,给了吕蒙可乘之机。
得知孙权将进攻荆州,没有及时撤兵救援
曹操一方面指使孙权进攻荆州,另一方面又主动告知关羽,孙权要来偷袭,欲使关羽和孙权两者相争,自己渔翁得利。关羽向来不重视东吴,所以即便得到这个消息,也没有相信孙权真的会进攻荆州。在襄阳犹豫了一段时间没有撤兵,等到吕蒙拿下江陵的消息传来时,再撤兵去救援已经晚了。
这几项关键错误和关羽的性格缺陷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即便关于的决策是正确的,东吴拿下荆州的可能性依然非常大。因为荆州对东吴来说是性命攸关,必须拿下的,就像汉中对于蜀汉来说是立国之本一样。荆州和益州隔着崇山峻岭,相互呼应和增援都比较困难,而离东吴的地盘很近,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是非常方便进攻的。吕蒙在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时,同样使用了先发制人的策略,进展也非常顺利。所以即便刘备亲自举兵来争荆州,也未必能够保得住。
关羽被杀是性格使然关羽被杀和他的性格关系非常大。他刚强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投向东吴,如果像于禁那样主动投降的话,相信孙权会把它当作上宾对待。但是关羽不可能先投降曹操,又投降孙权,那不和见利忘义的三姓家奴吕布同流合污了吗?自我感觉良好的关羽,干不出来这样的事。
关羽镇守荆州十余年,在荆州人的心中威望非常高。当关羽提兵北上襄阳时,中原震怖,多个地方有人起兵响应他,逼得曹操都计划迁都了。这样一个人,既然不能为东吴所用,留下来一定是东吴的大敌,不利于东吴稳固荆州的统治,因此为了荆州和东吴自身的安危,孙权必须杀了关羽,以绝后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