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经典的战役,是在不经意间取得的胜利?
历史上虽然有很多的战役,中国更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一半时间都在战争中度过,战争虽然是残酷的,但是在历史上却发生了很多经典战役,改变了中国国家的历史进程。
在不经意间取胜的首先要符合这个要求应该有几点:
1、有名的经典战役
2、以少胜多
3、值得学习、推广的战役
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战役有以下几个
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爆发于楚汉相争时期,刘邦趁项羽进攻齐地,就集结160万大军攻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项羽听说后,迅速带领3万骑兵来打刘邦,最后的结果居然是刘邦的160万大军败给了项羽的3万骑兵。开创了以少胜多的首例。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一场战争。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曹操军队偷袭了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这场战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这场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之一。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也是发生在东汉时期的一场战争。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北方,接着他发起了统一南方的战争。208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荆州,荆州其主刘综投降曹操,之后为进攻江东的孙权做好了准备。孙权决心抗曹,任命周瑜为都督,两军相战于赤壁。因为曹操所带领的军队多为北方人,不善坐船,于是将船用铁链相连,周瑜见此情景,采用火攻,曹军迅速崩溃,狼狈逃回北方。
复台之战
复台之战是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争。清军入关后,郑成功反清复明,但势单力薄,不可能实现恢复中原大业,于是他决定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大抗清根据地。
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进攻台湾,在经过9个月的围攻后,荷兰人弹尽粮绝,不得不投降,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沦陷38年的宝岛台湾。
长沙会战
1938年到1944年,在长沙这座城市共发生4次大会战。这四次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日双方发动军队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前三次会战以中国军队胜利而告终。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重大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军共伤亡13万人。
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2日,日军10万多人兵分四路,向常德发起进攻中国20多万将兵奋起抵抗,至12月20日,日军伤亡4万余人后败退中国军队以伤亡5万人的代价换来了胜利。常德会战因战况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要胜利——平型关大捷。此次战役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其全部辎重车辆,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历史上哪些经典的战役,是在不经意间取得的胜利?
第四野战军在长沙和平解放后,继续向湘南地区进军,但由于行军中45军135师没有接到总部停止前进的命令,从而孤军深入,突入了敌军腹地。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四野总部随机应变,顺势而而为,发动了衡宝战役,使这个解放战争中著名的战役在不经意间捉到战机,取得胜利。
1949年9月9日,主席致电四野总部:‘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军取大迂回动作,插入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四野此时刚刚在长沙和平解放后休整完毕,于是根据主席的指示,分左中右三路大军主动出击,迫使白崇禧与我军决战。
白祟禧人称‘小诸葛’,此时是华中‘剿总’总司令,是蒋军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能征善战,为人机敏,有眼光,颇有智谋,是我军强劲的对手。他见我军迎面扑来,急忙调两个军至衡阳、宝庆一线迎战。
四野总部见白崇禧准备迎击,便命令中路军先暂停前进,如敌人反击就相机后撤,以诱敌深入,完成对其包围。
中路军接令后停于衡宝线以北待命,但所部45军135师由于在敌防线空隙中急行军,没有架设电台,速度又过快,等联系上时,该师已插入敌军腹地,进入敌后,孤军深入面临极大的危险。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四野总部反复斟酌,最后决定随机应变,顺势而为,利用这一战机进行决战。总部电令135师暂归总部直接指挥,命其翻毁铁路,在敌心脏中兴风作浪,拖住敌军,并准备阻击退敌,总部同时命令左右两路大军急速由两翼向衡宝之敌包抄。
白崇禧发现135师孤军深入敌后,百思不得其解,他哪知道是135师的无心之举,疑惑的他怎么也琢磨不透135师当前的意图,但他知道必须把135师尽快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他派出所部桂军‘王牌’——钢七军,对135师进行围攻。很快,钢七军与135师战成一团,英勇的135师化整为零,以小股部队与数倍之敌进行浴血奋战,他们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像钉子一样钉在敌人心脏上,咬住敌军,封死敌人退路,以待主力赶到围歼敌军。
不久,白崇禧发现势头不对,发现自己有被包围的危险后,权衡再三,下令全线撤退,但为时已晚,我三路大军已对其形成包围。最后,除少数敌人逃窜,其大部被我军全歼。之后我军乘胜追击,又解放了湘南的广大地区,衡宝战役战共歼敌4.7万余人。
经过在135师将士们英勇顽强的阻击,迟滞了敌军的南逃,为主力部队包围、追击敌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们为衡宝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35师因联络不畅,孤军深入杀到敌后的无心之举,成为衡宝战役的导火索,这只英勇顽强、机敏无畏的铁血之师,一次不经意的无心插柳,促成了衡宝战役的发动,并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取得了战役的重大胜利。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上哪些经典的战役,是在不经意间取得的胜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两军对垒,两国交锋这样的大事,怎么可能有不经意间取得胜利的情形发生。不经意间取得胜利,就需要本来极度劣势的一方通过某些转机反客为主,取得最终胜利,说简单点就是以少胜多。
世界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有很多,比如前秦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还有世界历史上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坎尼战役,拿破仑称雄欧洲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等等。
以官渡之战为例:袁绍虎踞北方四州,四世三公,手下雄兵百万,库中钱粮广积;而曹操屯兵兖州,实力不及袁绍十分之一。在如此大的差距之下,天下人都认为曹操必亡,而袁绍注定要一统北方。
以寡敌众,以少胜多公元199年6月,袁绍派遣十万大军南进许都,准备消灭曹操,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曹操集团不慌不忙,深思熟虑之下召集数万大军陈兵白马延津一带,抵御袁绍。最终君臣一心、将士用命,彻底击败袁绍,奠定了北方格局。
官渡之战初期,曹操帐下文臣武将,甚至包括曹操本人对于此次战争不抱任何希望,认为必败无疑。但在战争爆发后却通过一系列奇计谋略步步为营,最终击败袁绍,可以说是一场不经意间获得胜利的战争。
历史上哪些经典的战役,是在不经意间取得的胜利?
决定战争的因素有很多,有时候战争赢得让人哭笑不得。
士兵敲错鼓,意外打赢战争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故事的主人翁叫恒温。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
东晋时期,恒温领兵一万攻打位于川蜀地区的成汉(成汉是少数民族巴氐族建立的一个政权)。
战场是讲究实力的,成汉以逸待劳,双方激战不久恒温便陷入劣势,手下谋士根据战场形势劝恒温撤兵,恒温下令撤退。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鼓手突然敲起了“进军鼓”,而不是“撤退鼓”,士兵们如潮水般地冲向了敌人,成汉军队没能抵挡住恒温军队的攻势,四下溃散。
最终,恒温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收复了蜀地,被封为征西大将军。
历史上哪些经典的战役,是在不经意间取得的胜利?
感谢邀请!辽沈战役中的第二阶段是围歼西进的廖耀湘兵团,东野总部命令各纵队、各师发扬灵活机动,不怕伤亡、不怕疲劳,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大胆穿插到廖耀湘兵团的各部队之间,从而分割其部队,打乱其部署。
混战中,3纵第7师第21团8连2排排长率领全排突击到了胡家窝棚,发现这里汽车很多,天线也与其它不同,排长任炳全以为是国民党军某军的师部。排长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命令部队对敌人胡家窝棚的指挥部进行了偷袭。与此同时,第7师21团3营主力进攻胡家窝棚的西山,第19、20两团主力沿胡家窝棚以南投入战斗,插入国民党军的纵深。经过一夜激战,任炳全排官兵全部牺牲,胡家窝棚的国民党军指挥部被第7师摧毁。事后才得知,第3纵第7师摧毁的竟然是廖耀湘的兵团司令部。
廖耀湘设在胡家窝棚的兵团司令部被我军摧毁后,使国民党下面的军、师指挥官无法指挥部队,同时无法掌握部队,以至于陷入瘫痪和分崩离析的状态。新1军军长潘裕昆、新3军军长龙天武见事不对,扔下部队只身逃回了沈阳。在这种情况下,东北野战军争先恐后地追击溃兵。
突袭胡家窝棚对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廖耀湘第9兵团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的新1军和新6军。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新1军副军长文小山、第49军军长郑庭笈、第71军军长向凤武、新6军军长李涛被解放军俘虏
历史上哪些经典的战役,是在不经意间取得的胜利?
历史上哪些经典的战役,是在不经意间取得的胜利?
1、朱棣靖难之役夹河、藳城之战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初九日,朱棣祭阵亡将士,并脱下袍子烧掉,激励军士。二月十六日,朱棣再次出师。当时盛庸驻兵二十万于山东德州,吴杰、平安驻扎在真定。朱棣决定趁南军两军分隔,先破盛庸一部。三月二十日,燕军探知盛庸在夹河(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附近,漳河支流)驻扎,于是驻扎在距对方四十里的地方。
三月二十二日,燕军进兵夹河。盛庸仍结下坚阵,备大量火枪强弩。朱棣利用建文帝严禁伤害燕王之旨,亲自率几个轻骑兵掠过南军阵地侦查。盛庸不敢开枪,只得派出自己的骑兵追赶朱棣,不了了之。侦查后,朱棣率领一万骑兵和五千步兵攻击盛庸军左翼,不能入。此时燕将谭渊望见已经开战,于是主动出兵攻打。盛庸部将庄得死战,会合盛庸军,斩杀谭渊。朱棣、朱能等则趁南军调动产生的混乱,趁暮色向南军后方猛攻,斩杀庄得。盛庸稳住了阵脚,天色已晚,双方罢兵。此战燕军损失了大将谭渊。
当夜,朱棣率领十余人在盛庸营地附近露宿;三月二十三日清晨,朱棣发现被南军包围。朱棣再次利用禁杀之旨,引马鸣角,穿过敌军,扬长而去。南军愕然,不敢射箭。朱棣回到营中,鼓励众将“两军相当,将勇者胜”,于是燕军在东北方向,盛庸军在西南方向,再次会战。燕军左右冲击,盛庸坚守,双方互有胜负。战斗打了三四个时辰后,突然刮起了强烈的东北风,尘埃蔽天。南军顶著风沙,根本没法作战;燕军则乘风大呼,纵左右翼横击之,盛庸大败,损失了数万人后,退回德州。吴杰、平安引兵准备会合盛庸,闻庸已败,退回真定。夹河之战结束。夹河之战重新确立了燕军的优势。
2、查理三世因一颗马蹄钉失去了王位在1485年的事,英国的国王查理三世要面临一场比较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关系到了当时整个国家的存亡,在战争开始之前,查理三世让马夫去准备好自己最为喜爱的战马。
马夫接到命令以后立即找到了打铁的匠人,吩咐他马上给马掌钉上马蹄铁。铁匠先钉好三个马掌,在钉第四个时发现还缺了一个钉子,马掌还没牢固。
马夫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国王,眼看战斗即将开始,国王根本就来不及在意这第四颗马蹄钉,就匆匆地上了战场。战场上,国王骑着他的马领着他的士兵冲锋陷阵。突然,一只马蹄铁脱落了,战马仰身跌倒在地,国王也被重重地摔了下来。没等他再次抓住缰绳,那匹受惊的马跳起来就逃跑了。一见国王倒下,士兵们就自顾自地逃命去了。整支军队瞬间土崩瓦解。敌军趁机反击,并俘虏了国王。国王这时才意识到那颗钉子的重要性。这便丁波斯沃斯战役,这场战役,理查三世丢失了整个英国。
3、苏联强占了一块土地,导致罗马尼亚加入德国对抗苏联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拉开了二战的序幕。此前,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商定了瓜分东欧的条款,其中就涉及到了比萨拉比亚的归属权。比萨拉比亚本归罗马尼亚所有,但是德国向苏联表示:德国不会干涉苏联的行为。实际上就是默许苏联占领比萨拉比亚。在这种局势之下,苏联为了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加之为了构建“东方战线”,便在1940年6月强行占领了比萨拉比亚,苏联和罗马尼亚的关系就此恶化。在苏联出兵后不久,罗马尼亚国内发生了铁卫军政变,上台的新政权奉行亲德政策,倒向了德国阵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