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到广东仅19公里,为何不造一座跨海大桥?

海南到广东仅9公里,为何不造一座跨海大桥?

2021年,海南的GDP总量为6400多亿,而广东的GDP总量超过了12万亿,两地之间仅仅隔了一个琼州海峡,经济差距如此之大。

因此,很多人都在说,如果能够在琼州海峡搭建一条跨海通道把两地连接在一起,岂不是就能带动海南的经济腾飞了。

其实这种想法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了,然而一直到现在都还未能实现。

琼州海峡最宽处有39.5公里,最窄处只有19.4公里,也就是说,如果能够直线搭建一条20公里的通道,就能够从海南到达广东的雷州半岛了。

我国的跨海建设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了,从2009年开始建设,2018年就实现通车的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不用十年时间就建成了。

为什么琼州跨海通道这么多年还是无法完成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地质复杂,建设难度太大了。

琼州海峡的地形极为复杂,最深处超过了110多米,且存在地震的可能,修建海底隧道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目前要想修建琼州跨海通道,最好是采取在海上搭建大桥的方式,那么就得考虑到台风天气和海下地质的问题。

早了10多年前,就有了三条线路的讨论:

第一条东路方案:从雷州半岛的海角港到海南的海口港,全长超过28公里,两岸的土质较好。然而,这条线路的平均水深超过了60米,最深处达到了90米以上,建设桥墩困难,而且海底还可能存在断裂带。

最主要的就是,这里在17世纪初期还曾有过地震发生的历史记录。为此,这条线路的风险太大,不会被采纳。

第二条中线方案:从雷州半岛的炮台角到海南岛的天尾角,全长超过了22公里,接近于直线连接两地了,路程也是最短的。

只不过中线的天气变化大,尤其是遇上台风天气,这里经常会出现狂风巨浪。除此之外,海底的土质松软,建设大桥的桥墩就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长行,如果经常受到天气影响而出现停工,工期就会延长很多。

第三条西线方案:从雷州半岛的灯楼角到海南的红牌咀,全长超过33公里。

这条线路虽然是最长的,但是水深也是最浅的,海底相对相比平坦,建设桥墩也就更容易了,只不过为了避开海渊地带,就得绕道经过一个珊瑚保护区。由于里程过长,建设周期也就更长了,所需要的资金更多。

综合

总的来说,搭建琼海跨海通道是必然会走的一步,只是得考虑到一个建设技术的问题,还得考虑到经济问题,因此,短期之间恐怕是难以实现了。

海南到广东仅19公里,为何不造一座跨海大桥?

别的不说,建设难度太大了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仅次于台湾岛,从地图上看海南岛要比台湾岛小很多,但其实这两个岛的面积差不多。海南岛面积3.54万平方公里,而台湾岛的面积为3.58万平方公里,海南岛仅仅比台湾岛小一点点,两岛差距微乎其微。

相比于台湾岛,海南岛与大陆的距离更加接近,海南与广州的雷州半岛之间仅仅相隔了一道琼州海峡。琼州海峡西面是北部湾,东边是南海,东西全长约80公里,南北最大宽度39.5公里,最窄处只有19.4公里,平均宽度29.5公里。(琼州海峡地理位置)

30公里的距离其实不算长,目前我国已经修建了胶州湾跨海大桥(36.48千米),杭州湾跨海大桥(35.67千米),港珠澳跨海大桥(55千米)。这几座大桥的长度都超过了35公里,港珠澳大桥的超度甚至达到了55公里,远超琼州海峡的最大宽度。

所以说如果看距离,建一做琼州海峡大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上述的三座大桥都是建在近海沿岸,水深较浅,水文条件相对比较平缓。而琼州海峡虽然也是在近海附近,但水文条件就要复杂很多。(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路线示意图)

琼州海峡的平均水深达44米,最大深度更是达到了114米。44米就相当于15层楼高,这个深度对于跨海大桥的建设已经是非常极限了,而且这还只是平均深度,虽然也有更浅的地方,但一些更深的水域真不一定能绕得开。

而问题更大的是,琼州海峡是一个海鲜,洋流非常明显,大家都知道河水是流动的,其实海洋也是流动的,海洋的流动就叫洋流,巨大的洋流会给施工带来更大的难度。

除了施工难度大以外,大桥建成后的运营也是个问题。由于大桥坐落于大海之上,海风非常强烈,若是遇到猛烈的横风将会对来往车辆的行车安全构成影响。并且,琼州海峡是台风的高发区域,一旦刮台风,大桥就肯定要封路,通行效率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再者,琼州海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黄金水道,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商船和军舰从这里通过,建大桥就如同在海面上设了个水闸。

海上航线是很宽的,航线和陆地上的公路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便是多开几个桥洞也无法解决问题,而且受限于桥洞高度,许多大船也过不去了,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并且目前的方案不仅仅是修公路,而是希望能够兼备铁路,如果加上铁路,那么大桥是不能够随意增加高度,这就肯定会限制船舶大小,对航运造成不良影响。

当然,跨海工程不仅有大桥,还有隧道可以选择。但隧道的施工难度更大,造价更是个天文数字,国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可能无止境地去填这个无底洞。

至于半桥梁半隧道的模式,同样不太切合实际,因为碰到台风桥梁路段肯定要封路,桥梁路段封了,那么隧道这段也没法通车了。而且隧道还要考虑通风和失火等一系列问题,维护成本很高。

其实关于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国内讨论很久了,早在2012年的时候就说要动工上马,但由于施工难度、造价、环保的问题,该工程至今还没有任何石锤的音讯,现在仍旧只停留在讨论阶段,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动工。

假如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真的建成,会进一步加深广州和海南的经济一体化,那么对海南的经济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助力的。

(目前海南和大陆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轮渡和飞机)

海南到广东仅19公里,为何不造一座跨海大桥?

虽然我国是全世界基建最强的国家,但是目前也不敢、更不允许在琼州海峡建跨海大桥。

海南到广东的琼州海峡最短距离是19.4公里,相对于我国现有的港珠澳大桥(55公里)并不算长,海峡两边居民也盼望着能有跨海大桥联通两岸,解决出行的问题。

21世纪初,国家也曾对广东到海南的粤海大桥做过方案评估,但是出于以下原因,方案被否决了。

1、建设难度巨大,深海暗流和台风对工程施工影响极大

评估一所跨海大桥的建设不能单纯以长度来评估,长度只是累积值,说白了就是费用的叠加。更为重要的是工程建设的难度。

港珠澳大桥是建设在沿岸浅海,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即使是这样,港珠澳大桥从一开始项目提出,到项目建成,一共耗时34年,可以说是漫长的过程。更别说琼州海峡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了。

反观琼州海峡,是连接北部湾和南海的主要通道,最深处高达44米,底下洋流涌动,建设桩柱太难了,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没解决这个问题。再加上该区域在每年的5-9月份,经常会有台风经过,如果动工建设,无疑是会经常被逼停工的,况且即使建设好的那部分,也会被超强台风破坏。

因此,建设工程难度巨大是工程评估初期被否定的原因。

2、耗资巨大,经济效益不明显,营收回本遥遥无期

根据初步估计,要建设粤海大桥之前得投资1500亿人民币,这是一个巨额数字,相当于海口市2019年的GDP产值。海南的经济并不算发达,与内地的来往并没有那么频繁,如果建设一所跨海大桥,那么啥时候才能收回建设成本?还有维护成本呢?(据有关部门估算,每年维护成本约占总投资的7%)

不同于港珠澳大桥,连接的是我国最繁华的东部金融中心,往来频繁。据评估,即使这样,港珠澳大桥也需要至少100年才能收回建设成本。

3、地震台风风险高,维护成本高,稍有不慎就会毁于一旦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台风对跨海大桥的影响,现在我们再说一下地震。

琼州海峡附近出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中,小地震时常有发生,一旦发生地震,对大桥无疑是致命的。耗资一千多亿人民币建造的大桥,有可能毁于一旦。

4、影响航运通行,阻碍军舰快速响应

琼州海峡是连接北部湾和南海的主要交通要道,往来船只频繁,是世界上最繁荣的航运海峡之一。

如果建设建设跨海大桥,支撑大桥的桥墩需要加高高出水面至少40米,而并不是每处都增加那么高,无疑给航运通行造成麻烦。一艘船经过,还要绕道高出才能通过,也给大桥安全造成了威胁。

此外,现在国际形势不容乐观,美国对我国南海海域频频插手,如果建设有跨海大桥,无疑给我国军舰调动通行造成巨大影响。在危险时刻,时间就是胜利,所以断不可能在此建设一道栏杆。

虽然说不可能建设跨海大桥,但是据相关新闻报道,目前我国正在评估建设粤海隧道的可行性,从海底打通一条连接广东和海南的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通过海底隧道穿梭在琼州海峡之中了!

海南到广东仅19公里,为何不造一座跨海大桥?

首先纠正一下,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海面最窄距离是19.4公里,不是9公里。

琼州海峡跨海大桥方案已被否决。

并非不造,跨海大桥方案早在2008年就已提出,在三种方案中选择了西线方案,即起始点分别是徐闻和澄迈,采用线索桥结构。但是该方案在2010年时被否决。因为琼州海峡最窄处虽不到20公里,但该处海底地形较为复杂,且两个衔接点距离市区较远,故只能选择距离更远的西线,可是此举不仅跨距变大,而且桥体结构也更复杂,同期陆路延伸段公路里程也将增加很多,导致建设成本骤增。

建桥之后负面影响也经过了论证,因为此处多雾、多有大风天气,对桥面通行车辆有较大影响,如果为了不影响船只通行,桥面需要离海平面较高,这在台风多发地是不安全的选择。多方面权衡之后,跨海大桥方案被否决,转而选择其他连接方式。

海底隧道工程方案基本确定。

既然跨海大桥被否决,那么海底隧道似乎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且这能够充分利用琼州海峡平均水深优势。能够选择距离市区更近的衔接点进行建造。

如今海底隧道建设技术成熟,建成后也不会对海面通航构成任何影响,车辆通行也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2019年6月10日,工程院宣布琼州海峡隧道前期工程技术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至此,琼州海峡海底隧道方案基本定型,只待最终结果出炉后的开工时间确定。

通车后的重大意义。

海南如今被赋予了很高的定位,珠三角如今也升格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强强联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故而陆路交通的衔接对于两端都是非常重要的。

每年长假,往来广东和海南的轮渡络绎不绝,依然无法满足客流和车流。这说明了人气和潜力是受到交通制约的。未来如果隧道通车,甚至是带轨道交通的话,那么两端的繁荣度必将迈上新台阶。

此举不仅是将两个充满期待的陆路连接,更是一项令世界瞠目的伟大工程,中国基建将再次站在世界之巅。

海南到广东仅19公里,为何不造一座跨海大桥?

海南,我国陆地面积第二大岛屿,3.5万平方公里,人口935万,GDP生产总值4833亿,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省会海口,简称琼,属热带季风性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气候湿润,景色宜人,著名景点有天涯海角、万绿园、铜鼓岭、日月湾、五指山、分界洲岛等等,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省,由海南岛和三大群岛及附属岛屿组成,历史悠久。

广东,我国经济第一大省,面积18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11346万,GDP生产总值107671亿,省会广州,简称粤,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降水丰沛,著名景点有罗浮山、丹霞山、雁南飞、华侨城、白云山、观澜湖等等,位于中国南岭以南,南海之滨,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公里,居全国第一位,由珠江三角洲、潮州平原、雷州半岛和附近沿海上千个岛屿组成,历史久远。

而广东省与海南省一海之隔,中间为琼州海峡,又叫雷州海峡,海南因琼州海峡而得名,而雷州半岛又赋予了雷州海峡的名字。琼州海峡,东西长约80千米,南北平均宽为29.5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仅18公里左右,面积24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44米,最大深度114米。琼州海峡连接南海的北部湾和东部海域,是广东省、海南省的自然分界,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之一。

有些人提出,既然我国能修建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而海南省到广东省最短距离仅仅18公里,为何现在还在轮渡运输,为何不建造一座跨海大桥,发展交通,方便两地快速往来,提高经济发展呢?该工程其实在前些年,有些人提出的什么经济、技术难题,但以我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建设“琼州海峡跨海工程”项目已不是什么问题,工程施工中也已经不存在什么技术难题,我们有胶州湾大桥、钱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等成功先例了。之所以迟迟未修建该大桥,其实原因很简单,从经济角度、海峡地质条件、周围气候环境因素等等有直间的关系。

第一、经济角度因素

2019年,我国GDP生产总值为100万亿人民币,对于建设琼州海峡大桥或隧道,有西线、中线、东线等方案,预算投资大约为1400亿人民币,对于我国经济实力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跨海大桥建成后,开车跨越琼州海峡只需20分钟,列车通行也将压缩在10分钟以内,相对于轮渡来说,节约了相当长的时间,提高了通过率。但是对于跨海大桥的建设来说,“一厢情愿”是不行的,海南省作为一个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岛屿,交通方便,四通八达的愿望是极其迫切的。但是对于全国经济第一大省来说,需求没有那么强烈,从两省GDP可以看出,广东省GDP为107671亿,而海南省仅为4833亿,仅排名全国31省份中第28位,仅比西藏、青海、宁夏靠前。而海南省为旅游性城市为主,重工业较少,多以水产养殖和水果为外销为经济支柱,轮渡和空运完全可以满足运输需求;而全国各地旅客去海南旅游,选择交通工具飞机是最为经济实惠、快捷方便的。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建设,投资大,收回成本时间长,后期维护成本较高,而且没有“渤海跨海工程”等迫切,因此导致该工程一推再推,但迟早要施工修建的。

第二、海峡地质条件因素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虽然距离仅18公里左右,不及“港珠澳大桥”工程的三分之一,但是琼州海峡平均深度44米,最大深度114米,而且海峡以盆地形式存在,南北大陆架地形较高,中间为“U”型盆地,中央水深80~100米,施工难度较大。“港珠澳大桥”工程最大深度为48米,这已经是沉管深度极限,建设难度相当大,据不完全统计,港珠澳大桥创下了8个“世界之最”,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琼州海峡,不管是沉管或者架设桥梁,114米的极限高度是很难逾越的,而世界上的英吉利海峡隧道最大深度也仅有75米左右。还有一点,琼州海峡内没有岛屿,想修建隧道或架桥没有“着力点”。

第三、气候环境因素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所处位置,自然灾害频发,正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且经常有台风“袭扰”,风力有时达15级以上,尤其每年的8至10月份;海峡内海流较强,夏季西南季风盛行,由东向西流速较大,冲击力较强,形成了一个潮流深槽等等,也导致施工难度增大。

当然,“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迟迟未动工,并不代表以后不会开工建设,只是迟早的事情。谢谢阅读。

海南到广东仅19公里,为何不造一座跨海大桥?

今年夏天去过海南 ,去的时候飞机 ,回的时候火车。 火车需要上轮渡过海 ,要把火车拆成4节 ,拆车断电,过程1个多小时没电没空调 ,不给开窗,不让下车。可以想象一下在密闭的空间里那酸爽 !我是硬卧,不敢想象坐票的情景!小腿都在冒汗 !刚开始还讲素质没脱上衣, 后来全车厢的男士基本上全是赤膊上阵,小孩都只穿短裤内裤 。毛巾搭在身上要拧好多次汗水, 要不然裤头都要湿透 。女士就可怜了,都不好意思形容。 更可恶的是,在过海的时候通电刚吹一会空调,一个多小时吧 ,下轮渡还要把火车给拼回来 !又是是一个多小时汗蒸!当时就觉得该修桥,特别需要!在如今中国这么强胜的时代,还有这样落后的现象,感觉不可思议!在车上也和其他乘客讨论了这个话题,海南这个桥好像也规划了,好像是说港珠澳大桥修了好像效果不好,没车跑,所以这个桥暂时不修了。建议如果夏天去海南的话还是尽量飞吧,实在是不能坐飞机,那就到湛江再做轮渡过海。这样冷热交替法,成年人都受不了,更别让老人小孩受这罪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