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哪些陋习让你无法接受?

【你说的是普通话吗?】【Duang盐系补冬哇啦,说广西哇你Gen盯不懂 】。这些段子你是否很熟悉?抖音、头条、西瓜无处不在,就连深圳也逃不过这一劫,出现了讨论度很高的“叮咚鸡”。

我就是来自说着这些能笑出腹肌的“广谱”的广西,现在正式跟大家科普一下,就是说“叮咚鸡”的口音的是广西的壮族人,一般分布在南宁、百色,那正常发音的是广西的汉族人,我是汉族人。汉族人跟壮族人无论是人文背景还是语言、饮食都有着较大的区别。那家乡有哪些陋习让我无法接受呢,请往下看。

1、猜码

我的家乡就在西江边,西江是珠江的支流,这里的母语是粤语,我最受不了的事就是这里但凡有什么喜事,男人们都爱猜码,特别是一到夏天,一大帮男人光着膀子叼着烟,围着一桌子的菜,倒上几盅白酒,边高声喊“财来发啦,三蚊鸡啦,一定中啦”边喝酒,输了的就自罚一杯,一时间酒味、烟味、汗臭味,味味恶心;笑声、骂声、猜码声,声声炸耳,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绕道走,脑壳痛。

2、人字拖配军大衣

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有时冬天早上挺冷,但太阳一出来就能达到30℃,所以有人一年四季都喜欢穿拖鞋,尤其人字拖。那些懒惰不修边幅的大爷,经常在冬天时,头顶个帽子,身一件军大衣,脚穿一双人字拖,再配一部摩托在西江边哒哒哒,一时间你不知道他过的是冬天还是夏天。自我感觉好拉风,儿子儿媳妇怕他感冒伤风。

3、不能在娘家过年

在我的家乡 ,已经出嫁了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过年的,据说会破坏兄弟的财运,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奶奶、妈妈们也讲不明白。

前年,我有个朋友的姐姐,因为远嫁武汉多年,觉得孩子大一点了就想着带娃回娘家陪父母过个年,前几天还好 ,等到了年三十那天,她哥哥突然跟她说不能在家里过年,要等年初二娘家开年之后她才可以回来,限她上午时间必须离开,当时孩子正在发烧,就问了一声孩子正病着,能不能就在家过了,没想到她嫂子语气很重地表示,如果以后有什么不吉利的事发生你担待得起就留下……

4、虚荣

无论县城还是乡镇 ,到处都是自建房,一排排一栋栋,很多人在单位里只是个普通职员,但奇怪的是家家户户都买地建房,一直不知道他们哪来那么多钱,前些年跟同学聊天提了一下这个事 ,她笑着说,借的啊,到处借,如果住商品房别人看不起,必须是自己建的才叫本事,还有身上那些名牌衣服包包,很多都是借钱买的。还有在农村,家家户户门外都会有三两台小车,几个儿子就几台,甚至小车比儿子的数量还多,因为还有儿媳妇的呀。好吧,算你狠。

5、太爱吃

食在广州-没毛病,那只能说明你没去过广西,又或者说你没有来过我的家乡。一年四季 ,除了日常三餐,每天晚上必须吃个宵夜一天才完整。一到晚上,街边到处都是宵夜档,什么田螺煲啊、田鸡粥啊、黄鳝粥啊、各种炖汤和甜品,跟广州一模一样,品种比广州更多,曾经带过朋友回家玩,她笑着说以为我们还在广州没出城,因为一觉醒来,街边又全是喝早茶的人们了……很多人都笑话广西穷,你们来看看广西人一天到晚都是怎么伺候自己的胃的。

写在最后:如果家乡的人对出嫁的女儿多点体谅,少猜点码,注重一下穿着,少吃点宵夜,我觉得家乡就更好啦,都走在新时代了,大家都要努力向前看!

家乡有哪些陋习让你无法接受?

我是东北的,东北女人能干,飒爽英姿,东北男人的陋习却不少。听我慢慢道来:

1、在饭店吃饭,东北男人爱光膀子。

男人一吃热了,吃高兴了,喝酒喝兴奋了,也不管在座的有几个女人,男人就肆无忌惮地开始脱衣服,上衣脱得一件都不剩,就光个大膀子,亮膘。你身材要是好点也将就,型男啥的,可是光膀子的男同胞们,基本各个膘肥体壮,肚子缠了一个游泳圈,那身材,不忍目睹,没个看,太影响食欲了。

2、在酒桌上,东北男人劝酒太膈应人。

东北男人能喝酒,敢喝酒,喝酒不要命。尤其酒桌上,一些男人劝酒,他就端着酒杯站在你面前,你不喝酒,就说你不给面子,瞧不起他,甚至还在你面前,连干三杯酒,让你喝一杯酒,你说你喝不喝?喝了,身体可能过敏,喝醉了遭罪。不喝,这朋友就没个处了,事情就没个办了,让你骑虎难下,特别尴尬。

有两次因为这样的事情,我起身就走了,背后人家就开始埋汰你,往你身上泼脏水,啥难听的话都有。不过,我不管这些破事,我行我素,想不喝就不喝,爱谁谁,爱咋咋地。

3、东北男人爱骂人,爱打架。

就在昨天早晨,楼下忽然呜嗷喊叫地吵起来了。一男一女的声音。女人的声音听得不太清晰,好像是连声地解释着,但男人的嗓门却像一门大炮,动静贼大,还满口脏话,那脏话都比不上牙,我当时正在房间里写作,男人骂不绝口,太膈应人了。我就推开窗子,听了一会儿。

原来,是女人开车从小区里过,我们小区车多,两栋楼的楼距窄,楼门前又都停着汽车,女人开车要过去时,男人的车停在路边,没有停在停车位里,女人就给车主打电话,让他挪车,男人下来之后,不知道怎么说翻了,就吵起来了。

但我听了半天,女人一句脏话都没有骂,男人却骂得不停声。一个大老爷们,骂一个女人,骂起来没完,还不让车,这男人这么没素质呢。我看男人没戴口罩,我就在楼上冲男人喊:“骂人的那个男的,没戴口罩,赶紧戴口罩,不戴口罩我报警了。”我是我们单元楼的楼长,啥闲事都管。我的话也没好使,后来男人把女人惹急眼了,女人哇哇几句把男人骂没电了。这样没素质的男人就欠收拾!

4、东北男人随地小便,这点最膈应人。

我家楼后面,就是美食一条街,楼下全是饭店,夏天晚上,男人从烧烤店出来,灌了一肚子啤酒,没走上几步,就对着马路牙子里的树木就开始浇灌。有的男人还多走两步,拐进我们小区的门洞里,那里背点人,他们就宽衣解带,开始放水。

有几次我去广场运动回来,就遇到几个没素质的男人,躲在旮旯像耗子似的在方便,太恨人了,哗哗放水的声音贼大,你躲都躲不开,太不要个脸了!

5、东北男人爱玩麻将,爱耍钱

我们小区里,有三四个食杂店里摆着赌桌,围着高矮胖瘦四个男女老少玩麻将。还有些人家里摆赌桌玩麻将的,我们小区最少摆了十张麻将桌。玩麻将都是动输赢的,也就是赌钱的,不赌钱,没人白磨手指头玩。

既然是赌钱的,有输急眼的,嘴巴就不干净了,骂骂咧咧的,双方就很容易打起来。还有心术不正手脚不干净的男人,趁着打麻将,对着同桌玩麻将的女人动手动脚,结果,更是引发了战争。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遛狗,就见一对男女从食杂店里“滚”了出来,原来是撕扯到一起,骨碌出来的。后来女人的男人也来助阵,一起把玩麻将的那个男人给揍了,说男人摸女人的手了。这个其实不太好界定,因为玩麻将双方本就挨着,碰到手了很正常,谁让你愿意跟男人凑到一起玩麻将的?!

6、东北男人爱放鞭炮,谁过生日都放鞭炮,财神爷过生日都放鞭炮。

东北人爱凑热闹,爱赶时髦,爱发财,开业周年纪念,哐哐哐地放鞭炮。你白天放鞭炮也就行了,不,非得晚上放鞭炮,生怕别人听不见呢,专门等到十点多钟了,哐哐哐地放鞭炮,赶上小鬼子进村了。

东北人还爱凑热闹,一听别人放鞭炮,瞎打听,一打听,呀,财神爷今天过生日啊?妈呀,赶紧,买鞭炮去!女人一脚就把男人踹出被窝,让男人出去买鞭炮。食杂店也凑热闹,一打听,呀,财神爷过生日,赶紧的,别睡了,开门营业,过年上的鞭炮都压住了,赶紧趁这机会把陈货都卖掉。

完了,你只要在半夜九十点钟,听见远处有哐哐哐放鞭炮的,那你就不用寻思,很快,近处小区里也开始哐哐哐地放鞭炮,回应远处小区的鞭炮声。这家伙,男人兴奋起来,互相攀比,你们放鞭炮,我也放鞭炮,谁比你钱少啊?

一直到半夜十二点能消停。我就纳闷了,财神爷过生日,你大半夜的放鞭炮,不怕把财神爷给吓着?

7、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出嫁的女儿不许回门子

东北还有个陋习,就是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嫁出去的女儿,不许回娘家,如果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娘家的弟弟就会走霉运,娘家的财运也会被你给阻挡了。

我真不明白,这个陋习在哪传过来的呢?有啥根据呢?20多年前,我离婚了,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我不能回娘家,只能在外面度过。我当时在外面租了一个十来平方的小平房,烧着炉子,在大雪天里想家,想我妈,但也不能回去,怕给家里带去霉运。有一年,初一晚上,我睡不着了,凌晨两点多钟,我顶风冒雪地回到娘家,却不敢敲门,只能等到白天家里人醒了,我再敲门。

这个陋习可害苦了我。这么多年,我也养成了自己一个人过年过节的习惯。

东北这些陋习,真希望都清除干净了,那人们生活在东北,就仿佛生活在仙境一样了。

(我是作家老三,头条号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阅读我的其他文章。感恩在文字里与你相逢。)

家乡有哪些陋习让你无法接受?

一到夏天,村里的男人们穿着个大裤叉,裤叉掉到肚脐眼下,光着膀子,穿着夹脚肢拖鞋,一摇三晃,哪儿人多往哪靠,说着粗话,同为男人我也看不惯,出门至少穿短袖,短裤也要穿上点,要不是两胯架着,搞不好抹下来了。你让路人看了羞不羞。

还有一样随口吐痰,特到是有疫情的时候,更不应该。

家乡有哪些陋习让你无法接受?

最看不惯的养狗人,牵着遛狗,哪是遛狗呀,就是怕狗拉屎在家,怕脏了自家,带出去到处拉屎撒尿,出门玩的人们不小心踩一脚,恶心死了。更可怕的是,那些大型恶犬,畜性大发,凶猛至极,屡屡发生咬人事件,政府真该好好整治了!

家乡有哪些陋习让你无法接受?

我是中原地区的人,来自X河岸边,一晃来到广东工作已经六年多,今天在这里揭露自己家乡的陋习,为了不被老乡们骂,特地模糊并隐去了地址,只是揭露这些陋习。闲暇时工作之余,我爱在伶仃洋海边,欣赏大海的美景。这时最煞风景的就是,在海边供游人休息的长条凳上,会有三两个光着膀子,肩膀上扛着个小背心也不穿拎着个啤酒瓶子,嘴里还叼着个烟棒,骂骂咧咧甚至又在抠脚,唉,最要命的是他们时不时要搓搓身上的泥咕噜真是大煞风景,如果你要是跟他们擦肩而过吧,知道他们是老乡,本来老乡嘛见老乡很亲切的,但是不能打招呼真是太不好意思了。嘿嘿,老乡们回到家以后坐公交车要付钱咯!哈哈,老乡们不要害怕,我说的这些都是40多年前的事了,现在这些小流氓都长大了几十年的变迁学习好了没有这种现象了。

家乡有哪些陋习让你无法接受?

我的家乡有这些陋习特别让人受不了。

(1)60年代、70年代物资匮乏,缺吃缺穿。而且买东西不方便。但是我母亲的朋友只要家里逢年过节有客,住得近的朋友知晓了非请自来。而且是中午快12点了才来。然后母亲就会叫我和姐姐去叫那些朋友全家来吃饭。把摆上桌的菜一碗分成三碗。因措手不及只能将就了。

(2)我家隔壁的小脚曾婆婆就母子三人,平时靠编织草鞋到场镇卖维持生活。大概60年代未的一天,她大女儿拿个葫芦瓜瓢来借米。站门外我拉她进来吃午饭,她说今天不能进,就站门外等。后来才知道当时的女人遇到“大姨妈”(生理期)来了不能跨入别人家屋里去的。

(3)70年代初跟母亲到龙潭寺赶场,顺便看表姐相亲。那时候相亲都在供销社卖布匹的柜台边,喻意情不断,长长久久。男方在柜台这边,女方在柜台那边。女的有的还会用手遮住半边脸。赶场扯布的人很多,正好打“掩护”。如果满意就跟随媒婆和男方家人去场上饭店吃一顿饭,以后再由媒婆传信息何时上门何时定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