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真的是海宁陈氏之子吗?有什么依据?
清朝乾隆是传说最多的皇帝,关于身世之谜,也是津津乐道,加上文学家的文笔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生动,故事情节也是跌宕起伏,因而十分投合市井小民的胃口。在金庸《书剑恩仇录》中这样描述乾隆是“海宁陈阁老儿子”的传说在民间不绝于耳。由此,乾隆的身世便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那么,所谓的这个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乾隆是被“调包”的孩子《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雍正在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与海宁陈家交情甚密。据说,康熙五十年,胤禛府邸又添了一个女儿,恰好同一天,陈阁老夫人也生了一个儿子。
后来,胤禛派人将陈阁老的儿子抱进宫瞧瞧。于是,将自家女儿和陈阁老的儿子调包了,计谋得逞,养在家中,取名弘历。
那么,孩子被调包了,陈家会不知道?
其实,后来陈家发现后,碍于雍正是皇子,慑于雍正的权势,所以只好憋屈不敢声张。
再后来,雍正即位后,海宁陈家也因此飞青云直上,满门公卿。所以,这所谓“乾隆是陈阁老之子”这个传说,更是让人们深信不疑了!
弘历成年之后,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世,便南巡到海宁,而且四次住陈家花园,所以,亲自题写“爱日堂”和“春晖堂”这两块牌匾,以示思亲之心。
“爱日”一词,喻为“孝子爱日”,出自于汉朝杨雄《孝至》的一文,后世当作孝敬父母的日子。“春晖”出自于唐代孟郊《游子吟》中“报得三春晖”的诗句一词,“春晖”一词,喻为“母爱”之意。
那么,如果乾隆不是陈阁老儿子,他为何要题写这样的两块匾额呢?
《清代外史》记载,乾隆在宫中经常穿着汉服,乾隆自认为自己是个汉人,不是满人,还问身边亲信自己是否像汉人。一位老臣就劝阻他,这样有失身份,乾隆就好作罢!
后来,弘历继承皇位,对海宁陈家更为关照。《清宫秘史》提到:由于奶妈失言透露了乾隆的身世,乾隆知道后,下决定六次下江南,目的就是为了去陈家见自己家人。因此,乾隆是海宁陈阁老儿子的说法,在民间就开始流传了,甚至说得神乎其神。
尽管如此,这个说法也存在很多疑点。从雍正子嗣情况来看,雍正虽然子息比较艰难,长子和次子早夭,但他的第三子还尚在,不至于去偷偷摸摸抱别人家小孩的地步。
学界们对乾隆身世是这样解释的首先,乾隆出生时,雍正正身强力壮。而且雍正的第三子弘时还活得好好的,已经8岁,还有一个妃子正在怀孕临产,以雍正的精明和谨慎,他不可能冒着风险去偷梁换柱。
曾有学界者考证,乾隆虽然前两次下过江南,只是出巡游玩,并没有到海宁奔亲。所以,仅凭陈家与皇家关系密切,就证明乾隆就是陈阁老的儿子,这未免太牵强了!
后来,即便曾四次住到海宁陈家花园,也不足为怪。因为自康熙年间,康熙为了减少发生海潮倒灌的灾害,就开始展开对钱塘江两岸的海塘修建了。乾隆前两次出下江南,没有去海宁,是因为两次出巡海宁的潮灾害还没有十分严重。
之后海潮灾害日益严重,海塘工程建设日益紧迫,所以乾隆趁着南巡之时,到海宁了解海塘修建情况。
既到了海宁,总要找个住处,那么陈家花园自然就成了皇帝落脚的重要之地。再说,陈家花园在海宁条件算是最好的宅子,皇帝又是龙体,自然是住在陈家花园了。
当然,乾隆虽在陈家花园住过四次,但并未去过陈家宅,也没召见对陈家子孙,倘若真是陈家氏子孙,怎么会不去认自己的兄弟呢?
而且这园子本叫作“隅园”,乾隆在这里居住之时,临视海宁,确实是为了巡视海塘工程,所以亲自把它改名为“安澜园”。
其次,两块匾额是康熙所题写的。这两块匾额,陈家倒是确实有此物。陈家缘科举取士,中榜频频,陈阁老名陈元龙,康雍年间的重臣陈元龙。
有一次,康熙在政务之余召见各位翰林群臣,一时兴致极好,就问“你们家中各有堂名,不妨提出来我替你们写,当书一赐,何妨?”
这时候陈元龙就奏称,臣父亲年逾八十,我就想用“爱日堂”三个字制作牌匾送给他,以表孝心。康熙听着大有孝心,颇为感动,于是替陈元龙题写了“爱日堂”这个匾额。也就是说,陈元龙拟的匾额,只不过康熙代笔罢了。所以,以此证明乾隆是陈家之后,不合乎情理啊。
再看“春晖堂”匾额,这块匾额是在康熙五十四年题名的。陈邦彦的母亲黄氏、也就是陈元龙的侄子弟妹侍奉公婆寡居了四十一年。因此,康熙褒扬她“节孝”,并题写“春晖堂”这匾额恩赐于陈家,希望之子陈邦彦不要忘记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
那么,这两块匾额说是乾隆以示思亲之心而题名的,完全是无稽之谈!据记载乾隆六年,陈世倌被乾隆当众斥“少才无能,实不称职”,原因是刚升任的陈世倌起草谕旨出错了。
如果二人属于父子关系,乾隆没理由如此不留情面啊!
再次,乾隆是钮祜禄氏所生。玉牒记载乾隆出生点是在雍和宫,而且乾隆这个儿子对钮祜禄氏极为孝顺,几乎每年都陪母亲到避暑山庄避暑,母亲爱旅游,就四处郊游,三游五台,三上泰山,四下江南。
在宫中,还让清宫造办用三千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发塔给钮祜禄氏接掉发,并命宠臣福康安与和珅督办。
倘若不是生母,很难想象乾隆能做到这份上!
最后,按清规皇家子女诞生要立刻报备。也就是说,皇孙诞生时,皇子要立刻派人禀报皇上,好为皇孙取名,然后再由宗人府记录在族谱中。在《皇室见闻录》也有记载着,言外之意:以雍正的睿智和英明,怎么可能任后宫以女易男之事发生!
若胤禛府邸当时已按时辰报生女儿,既然已经记载宗人府祖谱,定制十分缜密,又怎么能轻易就将女儿改为儿子呢?
只因陈家与皇家关系密切,而说乾隆是陈阁老儿子吧,这样的说法未免也过于牵强了。
写到最后其实,要说乾隆的父亲是谁这个问题,只有一个陈阁老的备选答案,而乾隆的母亲是谁则更加复杂。传说乾隆的母亲是胤禛府邸的普通奴婢,此女在雍正生病时,日夜服侍,悉心照顾,病痊愈后,便受到宠幸,生下了乾隆。还传说在木兰围场,雍正喝完鹿血之后,冲动之下宠幸了一名长相奇丑的宫女而怀孕。后来康熙得知,只得命人将这宫女带到草棚生子,此子就是乾隆。
乾隆一直都强调自己是出生在雍和宫,但根据它自己的说法,雍和宫出生的日期和玉牒记载出生的日期是有殊途的。这样一来,关于乾隆出生地就变得疑点重重了,儿子嘉庆也对乾隆出生地产生了质疑,他认为父亲乾隆是出生于在承德避暑山庄。
所以说,不同史料之间有矛盾的,有些也是被后来人撰改,才俨然一副事实的样子。然而,清廷对乾隆生母的问题上闪烁其词,遮遮掩掩,试图欲盖弥彰,反而众口纷纭,乾隆的身世确实也就成了未解之谜!
参考文献:《清朝野史大观》、《清宫秘史》、《清史稿》、《清世宗实录》
乾隆真的是海宁陈氏之子吗?有什么依据?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之秋,无授权禁转!
乾隆帝历来是一个话题人物,在清代所有皇帝中,大概没有谁能比他拥有更多的传说和故事。而在所有关于乾隆的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关于他原是海宁陈阁老儿子,后来被雍正换入亲王府,最后成为皇帝的故事。这个传说从清末天嘏写了一本《满清外史》开始,经蔡东藩的《清史演义》、许啸天的《清宫十三朝演义》,一路演绎,最后被原籍海宁的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写进了《书剑恩仇录》,从此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以至于今天的浙江省海宁市,公然打出了“乾隆故里”的称号,似乎“乾隆是海宁陈阁老之子”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事实了。
(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让“乾隆是海宁陈阁老之子”的说法家喻户晓)
那么,所谓“乾隆是陈阁老之子”这个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据这个传说,在康熙五十年,一直无子的雍亲王胤禛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而同日朝中重臣陈阁老家生了一个儿子。于是胤禛设计用自己的女儿换来了陈阁老的儿子,养在家中,取名弘历。弘历成年之后知道自己身世,四次南巡都专门到海宁,住在陈家宅中,还亲笔题写了“爱日堂”和“春晖堂”两块匾额,以示思亲之心。“爱日”一词,出自汉辞赋家扬雄《孝至》一文:“孝子爱日”,后世因专称儿子奉侍父母之日为“爱日”。而“春晖”一词,不用多说,正是来自唐人孟郊的《游子吟》。如果乾隆不是陈阁老的儿子,他为何要题写这样两块匾额呢?
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吗?笔者想说,其实这个传说漏洞实在太多了,根本经不起史实的推敲,别轻易就被小说家们骗了。
首先,胤禛在弘历之前一直无子吗?错!实际上,胤禛早在弘历之前就已经生下了四个儿子了,虽然前三个都早夭,但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弘历出生的时候,他的哥哥弘时还活得好好的,且已经八岁了。这就说明,胤禛一不是没有儿子,二也不是生不出儿子。既然如此,他有什么必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换来陈阁老家的儿子呢?这个巨大的漏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雍正子嗣情况的人就会发现。
(传说为乾隆御笔题写的海宁陈家“春晖堂”匾额)
其次,再来看那两块所谓乾隆题写的表达思亲之情的匾额。所谓海宁陈阁老者,其实就是清康雍年间的著名大臣陈元龙。他在海宁的老家里确实有一块皇帝御笔题写的“爱日堂”匾额。然而,这块匾额根本不是乾隆题写的,而是乾隆的爷爷康熙帝题写的。《清史列传》明确记载,康熙四十年(1701年),陈元龙被赐予内直翰林同观。康熙帝传谕各位翰林,说“尔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当书以赐。”陈元龙的父亲当时已经年逾八十,于是就自己拟了个“爱日堂”的堂名,以表达对父亲的孝心,康熙帝于是就给陈元龙题写了“爱日堂”的匾额。由此可见,“爱日堂”这个名字本来就是陈元龙自己拟的,是为了表达对父亲的孝心,康熙帝只不过是照着写了一遍,怎么会变成了乾隆思念父亲的证明呢?
(海宁陈阁老故居内的“爱日堂”匾额,很明显落款是“康熙四十年”)
再说“春晖堂”匾额。《海宁州志稿》里提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六月,康熙帝因陈元龙的胞弟陈维坤的妻子黄氏守寡41年,御书“节孝”两字赐之,又御笔亲题“春晖堂”匾额赐之,希望陈维坤之子陈邦彦能够不忘母亲养育之恩。后来陈邦彦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和学者,他的作品集就起名《春晖堂集》。明明是在陈邦彦家里的匾额,怎么又变成了陈阁老家里的匾额呢?这也太张冠李戴了吧?!
(自号“春晖老人”的清代著名书法家陈邦彦,“春晖堂”匾额是康熙给他家题写的)
【乾隆虽然喜欢没事就提个字,写个打油诗之类的,但这匾额真没做过……】
最后再来说说乾隆为什么四次去海宁,还都住在陈阁老家里。众所周知,乾隆一生六下江南。乾隆第一次和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都根本没有去海宁。到第三次下江南时,才第一次去了海宁。乾隆为何要去海宁,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检查海塘工程的情况。这在《清史稿》里有明确记载。乾隆后四次南巡,每次都是“幸海宁阅海塘”。海宁乃是杭州湾的海防重地,经常发生海潮倒灌的灾害。所以乾隆非常重视海宁的海塘工程。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南巡的时候,就是因为海宁的海潮灾害还不十分严重,所以就没有去海宁。之后海潮灾害日益严重,海塘工程建设日益紧迫,乾隆才多次前往海宁检查工程情况,所以他给陈家的宅子取了个名字叫“安澜园”。至于为何每次去海宁都住在陈家,这个就更简单了。海宁一个弹丸小城,城里最大、条件最好的宅子就是陈家宅,皇帝来了,不住那里住哪里呢?
(乾隆曾驻跸过的安澜园复原图)
【雍正表示朕被后世也黑得太惨了】
所以说,遇到历史问题,多动动脑筋,就不容易被小说家和民间传说忽悠了。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史列传》、《海宁州志稿》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乾隆真的是海宁陈氏之子吗?有什么依据?
小编小时候也曾经被这个传说击倒,而且还深信不疑。
那个时刻家中和外婆家中有《山海经》等各种杂志,其中对乾隆皇帝的描述很多。
其中写到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家中嫡福晋和侧福晋虽然多,生的孩子也不少,但这位“四皇爷”胤禛就是“格格专业户”,包生女儿,就是生不了儿子。
这下可把四阿哥愁坏了,自己深受康熙老皇帝宠爱,但要是没有儿子,就当不了太子,就无法继承帝位。
这天,他听说朝廷的陈阁老晚年得子,就“计上心来”,让他抱着儿子到雍亲王府来。结果一看就看到眼睛里拔不出来了。陈阁老儿子天庭饱满,眉清目秀。。。
说来也巧,四阿哥家嫡福晋钮钴禄氏的格格也生在同一天。
于是,陈阁老生的是儿子,从雍亲王府抱回来却变成了闺女,而且还不敢声张。为了保住一家老小,阁老一家告老还乡,回到老家浙江省海宁县(就是那个观潮圣地)。
后来,这个孩子就变成未来的乾隆皇帝,他留下“七巡江南”的美丽传说,传说就是探访自己亲生父亲陈阁老的。
而且他还想娶陈家掌上明珠--陈佳音为皇后(其实是公主),被钮钴禄氏皇太后以“满汉不能通婚”拒绝了。
其实,这个传说是假的。雍正根本就不止爱新觉罗*弘历一个儿子,还有弘时和弘昼二位王子的。
而且这位钮钴禄氏皇太后不是嫡福晋,而是侧福晋。乾隆朝有二位太后的。
真的不知道民间编造乾隆皇帝身世的传说又有什么意思啊?
乾隆真的是海宁陈氏之子吗?有什么依据?
关于乾隆是海宁陈氏之子这个传闻,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应该是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书中围绕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子这个主线,杜撰出乾隆的亲弟弟陈家洛等一系列人物,当然金庸先生也是从传闻中获取灵感。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出生于康熙五十年,父亲是雍正帝,生母是时为雍王府格格的钮钴禄氏。钮钴禄氏十三岁进入雍正潜邸服侍,因她的父亲身份不高,所以当时的身份是格格。
乾隆真的是海宁陈氏之子吗?我个人认为,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子这个说法并不靠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乾隆帝出生时,钮钴禄氏才20岁,这正是女子生育的黄金年龄。这个她生育的第一胎,即使是个女孩,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正值生育年龄的她,完全可以后面再生,毕竟她只是格格,没有谁要求她必须一举得男。
其二,在弘历之前,雍正帝有过四个儿子,乾隆帝出生时,雍正帝的第三子弘时是活着的。如果说乾隆是雍正帝去跟海宁陈家换来的,那么其实是没必要的。有成活皇子的雍正帝,没有必要冒如此大的风险,去换一个儿子来讨康熙帝的欢心,而且还是个婴孩,谁知道以后是不是个不省事的主?
第三,雍正帝是何其精明的人,乾隆帝出生之后,他还有皇五子弘昼,皇六子弘曕两个成活的儿子。如果乾隆帝不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我想即使康熙帝再喜欢这个孙子,他也不会考虑将他作为继承人,毕竟是扰乱皇家血统的事。
我是阿浅,每天和你聊聊历史那些事儿。喜欢的点赞转发支持下,欢迎指教!乾隆真的是海宁陈氏之子吗?有什么依据?
乾隆皇帝不是海宁陈氏之子,这种说法不过是小说里的剧情,之所以出现这种说法。不过是汉人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
那是什么原因出现乾隆皇帝是海宁陈氏之子呢?
因为乾隆是大清的皇帝,大清是满人建立的政权,是满人统治着汉人,但是满人人数少,汉人人数要多出满人很多倍。所以汉人是不习惯被满人统治的。
自从清兵入关后,之后统治汉人,汉人有很多人不是无时无刻在谋划着反清复明,但是结果却不是那么理想。
从顺治帝到康熙帝,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又非常高,虽然有反清之心,却无复明之力。以后大清朝在康熙驾崩后,又经过雍正皇帝,再到乾隆皇帝。
大清的国力也在蒸蒸日上,大清的江山也越来越稳定,同时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也出现了太平盛世的局面,所以被合称为康乾盛世。
而反清复明之士看着大清国越来越强盛稳定,复明之路越来越遥远,已经根本看不到希望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自我安慰大想法,慢慢的就流传出乾隆是汉人之子,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反清复明,大清江山就回到了汉人的手里。
所以就出现了乾隆皇帝是海宁陈氏之子。
乾隆真的是海宁陈氏之子吗?有什么依据?
当然不可能。
乾隆生世虽然有一些疑问,但不过就是在纠结乾隆母亲熹妃是谁,是汉女钱氏还是钮钴禄氏。但即便就算乾隆生母是纯正汉女钱氏,乾隆也绝对是满族。毕竟这个世界99%民族是看父系血统的。
满清本身是有鄙视链的,上三旗看不起下五旗,满军旗视汉军旗为奴隶。所以乾隆希望生母是满清大姓钮祜禄氏,也就比较好理解了。或母亲是汉军钱氏,或母亲是下五旗小户钱佳氏,当皇帝后改谱系让母亲挂在钮祜禄氏,造成熹妃有了钱氏和钮钴禄氏两个记载。
然而,乾隆是雍正儿子这事绝对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因为皇子都是有严格认证与谱系的,乾隆出生的时候,还是康熙在当皇帝。内务府这些机构敢作假?
此外,雍正也不会让不是自己儿子的乾隆当亲王,更不会当继承人培养,早就秘密除掉(13年不够除掉一个小屁孩?)。更不要说雍正之前已经有三个儿子,完全不需要一个乾隆去博取康熙好感。
为什么流言这么多?乾隆是陈家子,慈禧是汉女....
这些,都是清末民初,反清是政治正确的环境下,一些革命党,或文人,编出来攻击满清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