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禛不顾邬思道情面纳秋月为侧妃,仅仅是为了牵制年羹尧那么简单吗?
《雍正王朝》中,剧中最悲苦女子,那就是年秋月了,从开始胤禛利用她笼络邬思道的一枚棋子,后来胤禛全力以赴争位的时候,她又成了胤禛权谋的工具。也就有了年秋月和邬思道的一段求之不得的苦恋,最后还因哥哥年羹尧的牵连,只能黯然退场。可以说,年秋月的命运注定离不开年羹尧、胤禛、邬思道,这三个男人的影响!
那么,老四胤禛娶年秋月,仅仅是害怕年羹尧有异心而牵制他吗?
邬思道和年秋月的感情《雍正王朝》中,年秋月第一次出场的情景是一笔点睛,此处出现四阿哥胤禛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屋里两个人,一个是如花似玉的小姑娘,一个是一脸沧桑的中年大叔,只听中年大叔说:“哎呦,你想烫死我呀?”小姑娘霸气的说:别动,郎中说了,您的脚呀在大牢时间呆太长,受的湿气太重,必须烫一点才见药性。
这个中年大叔正是年羹尧在扬州物色的一个人物,邬思道。那位如花似玉的女子,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年羹尧和年秋月两兄妹都是四阿哥胤禛府邸的包衣奴才。
年秋月在剧中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子,当年年羹尧只是一名偏将,为了讨好主子,让自己妹妹亲自去伺候邬思道,毕竟让亲妹妹年秋月伺候一个才子,才显得对邬思道这个人重视,才能让主子看到他的用心,而且这个才子性格孤傲,显然很另类,一般人都忍受不了。
当时邬思道对于胤禛十分重要,乃是不可替代的智囊。而年羹尧只是他麾下一个小军官,又是自己家奴,胤禛根本不用去巴结。于是,年秋月在那时最大的价值,便是帮助四阿哥胤禛稳住邬思道。
年秋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邬思道对年秋月所动心,年秋月对邬思道也心生爱慕,而这一切胤禛都看在眼里,没有阻止,而是默许,甚至是放纵俩人互生情愫,相互爱恋。
邬思道能耐就是会算计、玩阴谋,每每胤禛遇到棘手的事和难题,只要他给胤禛出谋划策,总能险中求胜,分析问题也很到位,且又洞悉康熙的心思,深受胤禛的信任。
所以在胤禛还没有完全进入争夺皇位的时候,几个人在府邸生活的相当轻松和快乐。
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邬思道表现对年秋月很走心,比如有一次胤祥过来喝酒,邬思道因为在教两位世子背书,胤祥叫他和弘历弘时一起过来吃饭,结果邬思道非让他们背完了书才能吃,谁去请都不行,就连四福晋的面子都不给。
最后年秋月出马,一个动作就让邬思道毫无脾气,乖乖去凉亭吃饭了。就连十三阿哥胤祥都感觉这俩人有事,打趣道:“我一个贝勒爷都不比上一个丫鬟面子大呐!”
在热河的时候,某天邬思道躺在摇椅上看书,年秋月帮邬思道披上一件上衣,边收拾,不忘撒一下娇:“你呀什么都让我管着你,打明儿我走了,我看你以后该怎么办?”
邬思道得意忘形:要是我邬思道不让你走呢?年秋月回答又让人匪夷所思:“看你美的,一个教书先生罢了,你以为你是谁啊?”
可见,当时二人的关系就差一层纸没被捅破了。如果邬思道和年秋月走一起,那就是才子配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自然会留下一段佳话。
但是没想到的是胤禛的一个举动,瞬间打破了邬思道和年秋月这种美好的憧憬……
此时当了几十年的太子胤礽因为不满足手中的职权,混淆了储君和皇权的关系,逐渐让康熙感到不再满意,太子胤礽与康熙的矛盾也因此而爆发,因为康熙觉得他的皇权受到了威胁,于是,在不同的场合公开表达对太子的不满,甚至当着大臣的面。
尤其在狩猎,诸皇子为了哄康熙帝欢心,大显神通,邬思道早早教导弘历,让他去狩猎场拍康熙的马屁。果然,孺子可教也,弘历当着众臣的面哄着康熙一高兴,把本该属于预示传位太子的金如意赏给了他。
这下子胤禛高兴得不得了,争夺皇位之心暗涌心头,一回府邸喜上眉梢的给年秋月赏赐,胤禛的赏赐方法很特别,连年秋月都无法理解,理由是因为邬思道教导弘历有功,是由于年秋月照顾邬先生有功,年秋月把邬先生照顾好了,所以才教好了弘历,弘历才有机会大展身手,在热河把康熙帝哄得贼高兴,所以胤禛要重赏年秋月!
而是还要给年秋月抬籍,不仅把她从奴身变成旗人,还帮她的全家变成旗人,可是面对胤禛的一片好意,她不敢接受,望着邬思道,再看四爷胤禛,从这一刻起,她突然明白,她跟邬思道真的没有那一天了。
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这天夜黑风高的夜晚,年秋月主动跑来找邬思道,迫不及待地问:我们真的就没有可能了吗?”
这时邬思道长叹了一口气,红着眼圈说了一句:“记住了秋月,你早晚是四爷的人!”
年秋月恍然大悟,原来四爷绕着一圈给她又赏赐又抬旗的,早就计划好了,眼泪流了下来,然后绝望的转身离去,此时的天空一片浑浊,夜静得可怕,邬思道眼睛里也含着眼泪望着远去的年秋月……
胤禛娶年秋月,不仅仅是要牵制年羹尧,还在于防备邬思道果然之后没有多久,四阿哥胤禛就娶了年秋月,而新婚的当天,胤禛晾着年秋月独守空房,在偏房盘算着算计这个算计那个,可以说,年秋月的悲剧也就此开始了。
胤禛为何不顾邬思道的情面娶了年秋月,难道邬思道和年秋月俩人的关系在府上这么久,胤禛作为主子当真一点都没有发现?
并不是,胤禛是一个最有权谋的人,城府极深,凡事从全盘考虑,既不踌躇不前,又能把握住一个度字,做到适可而止。其实,胤禛比谁都清楚年秋月对邬思道意味着什么,但是胤禛的占有欲太强,强到人和事都必须给他让路,因为胤禛要走的是权谋之道,娶年秋月是思谋远虑,防患于未然。
所以在老十四胤禵和年羹尧出征的同时,老四胤禛正式的纳年秋月为侧福晋。胤禛也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想法,就在胤禛和年秋月洞房的当天,这时胤禛在书房写信给李卫,四福晋走过来提醒胤禛,说:“这下秋月兄妹都是自己人了,不要冷落她。”
从这句话也可以分析出,老四胤禛这两口子早早就把计划好此事了,所以随着年羹尧的的官位上升,胤禛便娶了年秋月为妻。
首先四阿哥胤禛对年羹尧并不放心,曾有另觅主之心,而且亲近死对头老八胤禩,胤禛不得不妨,而邬思道是个老谋深算的人,胤禛要想争夺皇位,必须需要他的出谋划策,倘若年秋月和邬思道结合,那么,年秋月就成为了年羹尧和邬思道之间的纽带,而这种事胤禛绝对不会让它发生的。
都知道,邬思道简直就算神一般的存在,在帮胤禛九子夺嫡出谋划策时,算无遗策,堪称在世诸葛,给他一块石头都能炸开地球的人,加之胤禛势孤单薄,自家府邸奴才要是合伙坑自己,后果不堪设想。一个手握重兵,一个运筹帷幄,要是邬思道和年羹尧一旦一拍即合,胤禛的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胤禛把年秋月和邬思道这对苦命鸳鸯拆散了,而想要牵制年羹尧的手段娶年秋月,这样他们俩人都是一条船上的,就算年羹尧真有二心,就凭他是胤禛的大舅子这层关系,老八胤禩等人也不敢放心用他。
其实,胤禛也想侧面提醒邬思道,招募你邬思道来是为他胤禛谋划大局的,年秋月就是他这大局中的一步棋。
而年羹尧此时已经是陕甘总督,总想着出人头地,而且不爱服从管理,野心勃勃,一旦未来有邬思道这样的谋臣相助,此时哪怕四阿哥胤禛已是皇帝了也会心惊不已。
所以年秋月顺理成章成了胤禛的侧福晋,成为了维系胤禛和年羹尧之间的一个微妙的桥梁。而年秋月和邬思道的感情在老四的夺嫡之路上,不过尔尔,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以邬先生的智慧,其实这个结局他早就料到了,年羹尧精明强干又野心勃勃,胤禛为了争夺皇位肯定会器重他。一旦年羹尧掌握巨大的权力,年秋月的何去何从,只会成为皇帝和大臣之间的一枚棋子。
结语可见,不管是年秋月、年羹尧、邬思道,都是胤禛利用的工具,一切的谋划都是为了争夺皇位,后来娶年秋月,一是为了牵制年羹尧,二是为了防备邬思道,三是还能抱着美人回。四阿哥胤禛这招让深谙“阴谋”的邬思道都心生后怕。后来,邬思道为了躲避这些纷扰,选择了隐藏自己。最终邬思道和年秋月二人之间“就像来不及许愿的流星,再美丽也只能是曾经!”
—End—
《雍正王朝》胤禛不顾邬思道情面纳秋月为侧妃,仅仅是为了牵制年羹尧那么简单吗?
《雍正王朝》里,胤禛和年秋月的婚姻无疑是一桩政治婚姻。但是这个婚姻的策划人却是邬思道,而邬思道又是年秋月的情人。“娶年秋月”的实际目的是给年羹尧“身份”,使得年羹尧和自己有共同的奋斗方向。
年秋月是雍王府的一个包衣奴婢。就像红楼梦里的袭人晴雯这类角色,属于家生奴才,也就是奴二代。年秋月是个非常善良本分的人,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奢望。所以当她被安排伺候雍王府西席邬思道的生活的时候,她任劳任怨,把邬思道伺候得妥妥帖帖的。为胤禛和邬思道的关系和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年秋月在和邬思道相处的过程中,情投意合、暗生情愫。所以年秋月在“凄凉”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因而她此刻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够成为邬思道的填房,以这种身份陪着邬思道一辈子。
但是邬思道考虑问题总是先人一步。他很快就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第三种情况。如果年秋月只是一个普通的家生奴才,那么伺候自己的下半生,则一点问题都没有。可偏偏年秋月是年羹尧的妹妹。而年羹尧在外带兵,地位日益重要。关键在于年羹尧这个人,其实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能力越大,野心也就越大。《雍正王朝》前期在年羹尧身上已经花了很多戏份为他的性格埋伏笔。比如“给张廷玉送礼”、“解救挨九爷打的田文镜”、“江夏镇事件”等等。
一个团队里,“谋主”和“大将”的相处是有很多禁忌的。而事实上,无论邬思道还是年羹尧都正在成为“胤禛竞选团队”这两个角色。一方面,在木兰围场,弘历的露脸,深得康熙宠信,这件事情彻底奠定了邬思道“谋主”的地位。而且这件事情释放了一个巨大的信号,那就是对于“胤禛参与夺嫡”这件事情,邬思道开始表现得比胤禛积极了,而此刻胤禛尚未暴露出自己的“夺嫡的意愿”。这也是让胤禛开始担忧的地方。
而与此同时,年羹尧在外,也开始愈来愈重要。四川总督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心也越来越野,和胤禩等人走得也比较近。虽然他是从雍王府出来的包衣奴才,但是他一直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年羹尧作为胤禛安排在西北的一颗重要棋子,如果关键时刻走不灵,不听指令,这将让整个棋局毁于一旦。
面对这种情况,胤禛曾经做了一个巧妙的安排,可谓一箭双雕。那就是借邬思道培养弘历有功为名,却给年秋月兄妹俩抬籍。这个安排表面看似,因为年秋月伺候邬思道有功,导致邬思道培养弘历有功。但实际上,这个举动彻底打破了年秋月的梦想。如果年秋月仍然是个奴才,胤禛随时可以把他赐给邬思道。但此刻年秋月因为抬籍成了旗人,旗人是不可以和普通汉人通婚的。
这个举动让年羹尧明白,自己在外立再大的功,那都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而自己改变身份靠的是胤禛的赐予;这个举动让邬思道明白,自己要懂得和年家人保持距离。实际上也为此后邬思道主动“让”出年秋月打下伏笔。
所以当保举胤禵做“抚远大将军王”的时候,实际上西北的军权就已经交给了胤禵。但是要把这个军权的实际控制权放在自己手里,那就必须争取到陕甘总督这个位置。而能坐这个位置,胤禛和胤禩双方又都能接受的人,对于胤禛而言,只有年羹尧。
但是如何保证年羹尧没有异心,那就是要自己给年羹尧比胤禩给年羹尧更“值钱”的东西。胤禩给年羹尧最多的是两样东西,一个个是所谓的前途,也就是官位;另一个那就是银子。这两样胤禛都不占优势。除了年羹尧是自己府里出来的包衣之外,自己在官场上是一个“孤臣”,没有过多的人脉替年羹尧铺路。至于银子,那就更无法和胤禩比了。但是胤禛有比官位和银子更“值钱”的东西,最终让年羹尧彻底臣服于他。那就是给予“身份”。
所以“娶年秋月”的实际目的是给年羹尧“身份”,一个“皇亲国戚”的身份。如果胤禛能够当皇帝,那么年羹尧的“国舅”的身份就是自己挣来的。这种共同的奋斗方向是胤禩和胤禵都无法给到的,是任何官职都无法给到的。这个拿现代管理学来讲,相当于胤禛将年羹尧从一个打工的,提拔成为了自己的的生意合伙人了,年羹尧还会有异心么?还会掉链子么?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雍正王朝》胤禛不顾邬思道情面纳秋月为侧妃,仅仅是为了牵制年羹尧那么简单吗?
老四胤禛到扬州赈灾期间,命年羹尧寻访到了被特赦出狱的邬思道。年羹尧不知道这位瘸腿儒生有什么过人之处,让四爷花费精力,四处寻访,但为了办好差事,博主子欢心,特意让妹妹秋月贴身伺候。邬思道与秋月朝夕相处,互生情愫,然而两人身份间的差异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摆在这对苦命鸳鸯面前。秋月是四爷府上的包衣奴才,而邬思道是府上受人礼敬的教书先生,两人之间的身份和地位迥然不同。在热河狩猎期间,弘历在邬先生的调教下大放异彩,博得了康熙的欢心,被授予象征太子权威的金如意。胤禛大喜过望,别出心裁的把外藩使臣送来的珍宝赏赐给秋月,又给她一家人抬旗,提高她的出身地位,以此来笼络和奖赏教子有功的邬先生。
闻听四爷要给她一家人抬旗,秋月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这样一来,她就可以跟邬先生平起平坐,再也不是出身卑贱的包衣奴才。邬思道却早就看出,为了牵制年羹尧,秋月迟早是四爷的人,千万不要做非分之想。果不其然,随着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成为制约西北十万大军的重要棋子。邬思道主动作媒,让胤禛纳秋月为侧福晋,以牵制桀骜不驯的年羹尧。胤禛并不爱秋月,但为了笼络年羹尧,也为了防范邬思道,还是娶她做了侧福晋。
胤禛这样做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笼络和牵制年羹尧年羹尧出任调济大军钱粮的陕甘总督,是制约十四阿哥胤禵和西北十万大军的重要棋子。当初是邬思道主动献策,让胤禛举荐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派年羹尧出任控制大军钱粮的陕甘总督。这样既能够在康熙面前博得知人善任,不避亲疏的好名声,也能体现不分派系,唯才是举的人君气宇。纳秋月为侧福晋,这是胤禛能够给予她的最高礼遇。这样一来,胤禛和年羹尧既有主仆之情,又有姻亲之名,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一旦胤禛成功继位,年氏兄妹则成为皇亲国戚,光耀门庭。
防范邬思道与年羹尧勾结邬思道的奇谋诡计使胤禛感到惶恐不安,这样一位重要谋士如果不是被自己所笼络,则必杀之以绝后患。假如邬思道娶了秋月,和年羹尧成为姻亲关系,对于胤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情况,即使不能够改天换地,也足以成为心腹巨患。所以,为了防范邬思道,胤禛不能把秋月许配给他。然而明知两人有情,胤禛也不好把秋月许配给他人,这样做会寒了邬思道辅佐之心。既然邬思道主动作媒,让自己纳秋月为侧福晋,胤禛也就顺水推舟,接受他这番“好意”。
凸显古代女性的悲惨命运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她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沦为男人的附庸和牺牲品,《雍正王朝》通过秋月这个角色将古代女性的悲惨命运表现的淋漓尽致。邬思道和秋月原本两情相悦,却由于卷入政治漩涡而不得不分道扬镳。胤禛对秋月明显是利用大于感情,新婚之夜把秋月晾在一边,独自处理公务,还是福晋来劝说不要冷落了她,免得寒了年氏兄妹之心。年羹尧平定西北叛乱后愈发骄横跋扈,引发朝中大臣极大不满,被别有用心的八爷党利用,闹得举朝皆知,连居于深宫的太后也知道了。太后病危之际,当众提出让年妃出去,不想再看到年家人,这让秋月在人情冷漠的后宫抬不起头来做人。郁郁寡欢的秋月终于病倒,临终前,她再也不用再顾忌什么流言蜚语,对雍正说:“告诉邬先生,我走了……”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雍正王朝》胤禛不顾邬思道情面纳秋月为侧妃,仅仅是为了牵制年羹尧那么简单吗?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牵制年羹尧,使年羹尧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二是避免因为成全邬先生和牛秋月,而造成神机妙算的邬先生和桀骜不驯的年羹尧强强联手的情况。三是雍正出于男人的本位思想,也就是对于美女的霸占欲望。
接下来宋安之具体来说说。
一、以年秋月来牵制拉拢年羹尧之举
首先我们来看看老四娶年秋月的时间点,是年羹尧升任陕甘总督以后,年羹尧跟着老十四的大军刚刚离京不久,老四就迫不及待的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为侧福晋。
何为侧福晋,按照清制,清代王爷之妻称为福晋,汉语称为妃。侧室称侧福晋,汉语称为侧妃。
也就是在当时老四已经有福晋,也就是有正室的情况下,纳年秋月为侧福晋,已经是所能给的最高地位了。
老四为什么这样做呢,主要是彻底牵制和拉拢年羹尧。
因为年羹尧这个人桀骜不驯,通过血洗江夏镇还有年羹尧接任陕甘以后迫不及待想转投老十四和老八门下来看,这个人虽然很有能力,但并不是忠心耿耿之人,是一个很难控制的人。
因此当年羹尧想转投老十四和老八门下时,老四先是扣下年羹尧的任命文书,使年羹尧吓得跪了一天,然后再训斥了年羹尧一顿。
最后老四为了避免年羹尧这个两面三刀这人不死心的继续勾搭老八他们,加上自己手下独当一面的大将没有几个,不得不用年羹尧,所以老四上了一道保险,就是娶了年羹尧妹妹年秋月为侧福晋,以这种联姻方式彻底将年羹尧绑在自己战车上,双方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才避免了年羹尧的改换门庭之举。
可以说老四娶年秋月这个剧情,透露出了古代政治联姻的一面。在古代很多家族与家族之间亦或皇子与官宦世家,就是通过这种联姻方式来形成政治联盟,以强强联合的。
二、避免邬先生和年秋月走在一起,形成邬先生和年羹尧的强强联手局面
邬先生与年秋月的两情相悦,以我们普通人来看,就是牛秋月长时间伺候邬先生,因为仰慕邬先生的才华,所以日久生情下的两情相悦。
一般来说像这种才子佳人的搭配,很多人都希望最后可以走到一起。但以老四这个政治家来看,这无疑是要命的,因为邬先生是神机妙算的,可以说是当时的第一谋士,老四能成功继位,邬先生是功不可没,足以说明其才智无双。
年羹尧呢,更不用说了,是九子夺嫡时期老四手底下在地方上,唯一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老四是什么人呢,是最恨三心二意的奴才,不然高福也不会被赐死。年羹尧也三心二意了,为什么老四当时却没有赐死年羹尧呢,就是因为年羹尧的能力实在太强了,老四无人可用,所以不得不以边敲打边娶年秋月为侧福晋的方式来拉拢年羹尧。
大家试想,天下第一谋士邬先生和桀骜不驯不老实还能力很强的年羹尧,如果成为一家人,那么肯定是强强联手,老四不只是控制不住这二人,恐怕因为这个隔阂,自己的四爷党小团队说不定还要因此分崩离析,所以光以这点来看,邬先生必须不能和年秋月走在一起的。
三、老四的男人本位思想
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以来英雄爱美人,甚至要美人不要江山的人也不乏其人。
老四虽然是个冷面王爷,但回归到人性方面,他也是一个男人,对于美好的事物肯定有霸占的欲望,这点通过一些剧情就可以看出蛛丝马迹的。这也可以视为雍正王朝对于老四人性化刻画的一面,使老四不再拘泥于高高在上的那一面,而是力求给大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四。
像在老四下江南赈灾的时候,第一次去见邬先生,还特意问过年秋月,对年羹尧说道几年不见倒是出落成为大姑娘了。当然这也不能视为老四当时就对年秋月有意思了,只能说明老四开始注意年秋月了。
到了热河狩猎之际,在邬先生教导之下,弘历横空出世使康熙对其大为满意,并且赏赐其金如意以后,按理说老四最应该赏赐邬先生,结果大家猜怎么着?
老四并没有赏赐邬先生,而是诡异的以年秋月伺候邬先生伺候的好为理由,先是赏赐年秋月不少金银珠宝,然后要给年秋月和年秋月全家抬旗。这个抬旗意思很明显,之前宋安之具体分析过,在这里不再重复了,简单来说,并非是普通赏赐,而是意味着内定年秋月为老四女人的意思。
当时老四是诡异的笑了笑,邬先生则是一言不发红了眼睛,年秋月则是又是激动又是不甘心的哭泣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来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老四见到邬先生和年秋月之时,这两个人在亭子里做出了超越友谊的事情,年秋月说道自己是包衣奴才,邬先生安慰说道我从来没有把你当奴才,甚至把手搭年秋月肩膀上以示安慰,要知道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环境下,这无疑可以说是过分亲热之举。
偏偏还被老四和老十三撞见了,搞得邬先生和年秋月还有些尴尬,而之后就是老四马上赏赐年秋月的事情。
这说明老四选择在那个时间点赏赐年秋月,其实重点不是赏赐,而是提醒邬先生,年秋月我已经内定了,你以后悠着点的意思。
邬先生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后来当年秋月问道他“我们真的没有那一天吗”。邬先生只回了一句话,你要记住一句话“你早晚是四爷的人”。将年秋月的爱情幻想无情的打碎了。
老四身为一个王爷,与手底下一个谋士为了一个婢女年秋月还要这般,甚至有些以大压下和争风吃醋的意思,所以笑的自然很诡异。而邬先生面对王爷的内定之举,自己不能反抗,所以只能红了眼睛。
由此可以看出老四人性的一面,对于美好事物的正常追求,面对情窦初开的年秋月也有意思,但身为王爷讲究面子,还不能太过表现与谋士争夺女人的意思,所以只能以赏赐的方法来内定年秋月。
最后总结来说,雍正王朝电视剧关于邬先生和年秋月两个人无疾而终的爱情刻画,可谓是淋漓尽致,表现出了古代的宫廷政治之下,很多人是没有儿女情长的,更多是一桩桩身不由己的政治联姻,这背后的心酸痛苦,当事人只能默默的品味着。
而这一贴近现实的刻画,看似是邬先生和年秋月最后没有走到一起,属于是一大遗憾。但使雍正王朝电视剧在爱情刻画上更上一层楼,使这种遗憾刻画的贴近现实,使人唏嘘不已,更是一种成功所在。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248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雍正王朝》胤禛不顾邬思道情面纳秋月为侧妃,仅仅是为了牵制年羹尧那么简单吗?
《雍正王朝》胤禛不顾邬思道情面纳秋月为侧妃,仅仅是为了牵制年羹尧那么简单吗?(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邬思道与秋月有爱慕之情,可是,最后没有在一起,反而雍正娶了秋月,且又封为侧妃。对于邬思道来说,在九王夺嫡中,为雍正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照常理的话,应该是成全邬思道与秋月的美事,可是,雍正没有这样做。
秋月曾经问过邬思道,难道我们真的就不能在一起吗?然而,邬思道谈了一口气说:你以后迟早是四爷的人。这句话的说出,让秋月对邬思道的感情,如高山到海底,让心里比较难受,更打消了心里的一丝希望。
雍正娶了秋月,并侧为妃子,为何不顾邬思道情面,其主要原因是为了牵制年羹尧吗?
邬思道跟随雍正十多年,对雍正的为人,那是非常清楚的。也是知道该怎样处理自己与秋月之间的事,说句实在话,邬思道心里肯定已有计算。
其一,雍正登上皇位之后,没打算给邬思道后路。邬思道的能力,雍正以及十三爷胤祥可见识过,可被称得上是“神机妙算”。在九王夺嫡中,所出计谋没有一个不成功,所预料之事,没有一个不准的。如没有邬思道,估计雍正也不一定能登上皇位。
邬思道相当于是雍正的谋士,对雍正的秘密肯定知道的比较多。所谓秘密肯定是不会让外人所知道,虽然邬思道跟了雍正十多年,也助雍正登上皇位。对于心思复杂的雍正来说,肯定不会容下邬思道的。
试想一下,雍正知道邬思道的能力,也知道邬思道能助他登上皇位。如以后邬思道不为自己所用,或者,自己控制不住他,肯定是自己的最大的对手。处于当时的情况,雍正断然不会留下邬思道的。因此,雍正不顾邬思道情面而娶秋月,其实,早已给邬思道做好了打算。
其二,邬思道已打算“半隐”,也看出雍正喜欢秋月的心思。康熙临终的晚上,雍正便知道自己是皇位继承人,十三爷胤祥也拿着“金牌令箭”解救了雍正,基本大局已定。
按理来说,雍正当晚是要给康熙守孝的,但是,他没有守孝,而是回到雍亲王府中看望邬思道。他为何要在这个时候看望邬思道,难道回来看望邬思道,就比为康熙皇帝守孝还重要吗?其实不然,其目的:一是看看邬思道是否还在府上;二是想对邬思道下手。
作为邬思道肯定知道,雍正不为康熙守孝,而是回府第一件事就到自己这里的目的。因此,当雍正对邬思道说:邬先生,你的爵位以后会安排的。邬思道对雍正说,自己以后想“半隐”,说明邬思道早已做好打算,更做好了脱身之计。既然有了这样的打算,对秋月的感情,肯定也是要放弃的。
之前,邬思道也看出,其实,雍正也是喜欢秋月的。那为何雍正不早点娶了秋月,而要等到登基之后才娶秋月。因为登基之前秋月要照顾邬思道,然邬思道对自己还有用处。雍正登基之后,邬思道便没有太用处了,自然不会顾虑了。
其三,雍正是为了验证一下,邬思道是否真的对自己忠心。雍正登基之后,那天晚上没有给康熙守孝,而是回来想解决邬思道,而被邬思道“半隐”的打算,让雍正放弃了对他的处决。其后,雍正对邬思道并没有放心,而是经常派人监视他。
雍正不顾邬思道情面而娶了秋月,其也是考验一下邬思道,看看他是否能为了雍正放弃自己的真爱。如放弃的话,说明邬思道一心为了雍正;如不放弃的话,说明邬思道心里并非完全忠心雍正,那雍正肯定会处决他的。
长城君曰:邬思道放弃了对秋月的感情,而是选择“半隐”的打算,让雍正打消对自己的处决。根据雍正的为人,邬思道肯定知道雍正不会对他放心的。于是,后面便有了邬思道,为了全隐实行“全隐计划”。
参考资料:
《雍正王朝》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本文以《雍正王朝》为蓝本,其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并非正史分析。
【文:长城说历史,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侵权必究,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长城君创作最大的动力;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雍正王朝》胤禛不顾邬思道情面纳秋月为侧妃,仅仅是为了牵制年羹尧那么简单吗?
《雍正王朝》中的感情戏很少,更多的都是男人之间的争斗,可是有一个女人却让无数人动容,那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年秋月不似《甄嬛传》中华妃那样嚣张跋扈,她与世无争,被哥哥年羹尧送进雍亲王府照顾腿脚不方便的才子邬思道,邬思道满腹才学却也性格孤傲,可是却和年秋月日久生情,可是年秋月却又被四阿哥胤禛纳为侧福晋,开启了自己悲苦的一生,最后在宫中抑郁而终。
邬思道是四阿哥胤禛的幕僚,胤禛当然清楚秋月和邬思道两个人有感情,可是最后却还是不顾情面纳了秋月为侧福晋,目的肯定是为了牵制战功赫赫的年羹尧,要年羹尧忠于自己。在胤禛的眼里,皇位和权势是最重要的,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别说不顾邬思道的情面了,登基做了皇帝之后都还想过要杀邬思道了,还是邬思道聪明和范蠡一样隐退了才保全了自己。
最可悲的就是年秋月了,一生都不由自己,在雍亲王府有了爱情,又在雍亲王府结束了爱情,怨恨自己的哥哥年羹尧,只有在临终前的几秒才做回了自己,她还是要为自己的哥哥求情,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初恋情人邬思道:“告诉邬先生,我要走了……”
年秋月要是不出生在年家,要是不被送进雍亲王府也许就没有这么多悲剧了。可是命运不由人,年秋月还是生在了年家,哥哥年羹尧还是雍亲王府的人。年羹尧是地位卑微的包衣奴才出身,不过英勇善战,还是得到了四阿哥胤禛的重用,是他的武将。
邬思道了,从监狱出来,也得到了四阿哥胤禛的重用,可是腿脚不方便是个残疾人,聪明的年羹尧就把自己的妹妹年秋月送去照顾邬思道。年秋月起初是很抵制的,只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所谓的抗争史微不足道的,还是来到了邬思道的身边照顾他,这个孤傲的才子对秋月很好,还手把手教她写字,一来二去中,两个人情愫暗涌,互相喜欢上了。
秋月喜欢上了邬思道,邬思道也是喜欢她的,就连老十三胤祥都看出两个人有问题了,四阿哥胤禛这个主子怎么会看不出来了?可是他却还是坚持纳了秋月为妾,还是邬思道做媒。
在热河狩猎时,康熙把代表着皇位继承信号的金如意赏赐给了四阿哥的儿子弘历,四阿哥心花怒放,皇太子胤礽两立两废,而康熙这么喜爱自己的儿子,那自己也就继承皇位有希望了,回到了自己的雍亲王府后就重赏功臣了。
胤禛却不按照套路出牌,他给年秋月全家抬旗,从奴身变成旗人。年秋月蒙了,她要的不是这些,也不想要,她要的是邬思道了,可是她的命运不由她,她拒绝不了也无法拒绝,她含泪接受了,可是她又不甘心,跑去直接问邬思道:“我们就真的没有那一天吗?”邬思道当什么都懂,却只是在秋月被抬旗的时候眼圈红了,现在无奈地回答道:“你早晚是四爷的人!”
此时的年羹尧又立下战功,可是不知道怎么想的,回京后居然先去见了老十四胤禵,四阿哥胤禛很生气,可是又离不开年羹尧。年羹尧给他下跪道歉,给他洗脚赔罪的时候,又顺势原谅了他,但是四阿哥也不傻了,也在想着怎样才能让年羹尧对自己死心塌地,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联姻,自己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两家有了关系,那就一荣俱荣了。
所以说,不管从任何角度分析,四阿哥纳秋月为侧福晋,当然就是为了牵制年羹尧给自己死心塌地卖命了。邬思道这么聪明,当然早早就看出了四阿哥胤禛的心思 ,还主动给两个人做媒,这件事情怎么说了?我想邬思道还是喜欢秋月的,但是却还是不够深爱,要不然一冲动完全可以带着秋月走了,也许还能有条活路,但是邬思道没有赌,也不敢赌,牺牲了秋月,说来说去,这个男人最爱的还是他自己,不够爱秋月吧。
年秋月无奈之下成了四阿哥的侧福晋,她心里有怨恨,可是却无从反抗,她再也不想见年羹尧,说自己的娘家人都死了,她是怨了,对于邬思道,还是怨了,可是却永远放不下两个人,一个是的亲哥哥,一个是自己的初恋情人,去世的时候还是想着他们两个人。
秋月的最大悲剧是,四阿哥胤禛纳她为侧福晋后,又不珍惜她,两个人没有感情。四阿哥胤禛纳秋月完全是为了牵制年羹尧,所以压根也就不珍惜她,新婚之夜就冷落她,成了雍正皇帝之后也不怎么待见她。年羹尧越来越嚣张跋扈,雍正却怪罪在秋月的身上,更悲哀的是太后乌雅氏也不喜欢秋月,平时不给她好脸色,病重的时候也不准年秋月去看她,甚至死后的葬礼也不想年秋月靠近,年秋月在宫中的日子度日如年。
邬思道也是爱自己,在雍正登上皇位之后,提出了隐退保全了自己,在走的时候,老十三胤祥将长相酷似年秋月的如月送给了他,还说了一句“我们对不起你”。其实我觉得这些人最对不起的就是秋月了,秋月要的最少,可是却一生都没有得到。
年秋月临终的时候,雍正似乎想起了这枚已经无用的棋子,来看望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秋月与世无争,隐忍地活了一生,这个时候她做回了自己,她留下了两个遗言,都是关于自己最爱的人。第一是希望雍正善待自己的家人,不要杀年羹尧,她哪里晓得这个时候自己的哥哥年羹尧已经死了;第二是希望雍正告诉邬思道,自己要走了。
雍正皇帝落泪了,这个时候的雍正应该是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他最清楚秋月多年的隐忍和艰辛,他对不起秋月,想必这个时候还是有丝丝内疚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