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给太子和十三阿哥火炉,不给大阿哥?

本是同根生的亲兄弟们,却因一个皇位你争我夺,以至不顾亲情,反目成仇,搅乱朝局。而被康熙圈禁的儿子们算比较幸运的,父亲的仁慈,保护本质多于惩罚!

在“八大山庄事件”后,康熙总算见识到这一群如狼似虎儿子们的身手了,个个都“心怀绝技、各怀鬼胎”,康熙为了权衡利弊,不仅一口气册封了4个亲王,还同时圈禁了三个儿子:大阿哥、太子胤礽、十三爷胤祥。而在圈禁的同时,康熙对三个的态度和对待不一样,先来看看三人平时的表现就知道了。

大阿哥胤褆

《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和十三胤祥没有杀人的心,大阿哥胤褆愚蠢还杀心甚重,在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一位猛将,曾经跟随康熙亲征葛尔丹,他也算是身先士卒,就是脑子不够用,因为孤军深入,被葛尔丹俘虏。幸亏有自己的妹妹蓝琪儿相救,要不然他的命运还不知道怎么呢?

我们看一个人是否成大事,一般看他身边的人就知道了。毕竟夺嫡是个高智商的“游戏”,大阿哥胤褆这个智商和领导才能,早早被踢出局是在意料之中。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其实早在江南筹款赈灾和追缴国库欠款时,大阿哥胤褆就是“出头的椽子”。

在筹款赈灾时,大阿哥的门人李凎,公然不听钦差旨意前来复命,理由是接大阿哥胤褆的侄子了,这让四阿哥抓住机会,在任伯安面前来了一场“杀鸡儆猴”的戏码。

十三爷胤祥怒骂道:“看你这模样,永定河里的王八都比你这号人少得多”

还有更离谱的,四阿哥追缴国库欠款过程中,又遇到大阿哥门人马国成大闹公堂,辱骂朝廷命官,大阿哥胤褆的门人一个比一个“奇葩”。这两个人之所以会如此粗浅,还真跟他们的主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俗话说“物以类聚”,所谓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这两个“活宝”也就只有大阿哥能把他们收到门下。

而在热河“八大山庄事件”,大阿哥胤褆以“长兄”的姿态愿意帮康熙杀了太子胤礽。因为大阿哥眼看太子胤礽动“武力逼宫”,想趁这个机会对太子胤礽落井下石,便顺理成章取而代之,于是,大阿哥开始鼓动康熙“大义灭亲”。

不料被三阿哥胤祉揭了老底,大阿哥在太子宫中放入小木偶魇镇太子,这已经属于谋害储君的谋逆重罪了,像大阿哥这样的罪责,康熙不可能再包庇,更加不会去纵容!所以康熙必须高调处理大阿哥胤褆以儆效尤。

于是康熙把大阿哥圈禁起来,既是保住他的性命,又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没有哪个父亲会铁了心非要儿子的命,作为父亲,康熙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至于康熙不给大阿哥胤褆火炉,无非就是三个原因:

第一,大阿哥竟然魇镇太子,残害兄弟,有如此歹毒之心,让康熙痛恨至极,既然是圈禁,那就让他多吃点苦头。

第二,康熙皇帝是以“宽仁”治天下的,对此举彻底失望,对自己有这样的儿子,更是羞愧难当。

第三,这种巫蛊之术在清朝是绝对禁止的,作为一个皇子,做出这样下作之事,残害手足,简直丧心病狂,让康熙深恶痛绝,既然圈禁了,这样胤褆也能安静地了此残生。

太子胤礽

在《雍正王朝》中,其实太子胤礽整体表现并不理想,作为未来的储君,在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暴露出的贪婪、无能,甚至荒诞,居然不洁身自好,带头去国库借款,为了还欠款居然干出了卖官鬻爵的勾当,让康熙十分反感和失望,而且对太子的态度也慢慢动摇了。

康熙开始怀疑太子这样的人,如果当了皇帝,德行和能力来说都是不合格的“天子”,万里江山怎么安心叫他手里呢!

虽说太子胤礽如此不堪,康熙还是想给机会他,不忍心废黜太子之位,毕竟自己亲自培养了三十几年的太子,对他期望太高了。其实太子走这一步的时候,可以说他就是自己在作死!

刑部冤案事件,本来这件事跟太子没有太大关系,只不过太子胤礽底下的负责人监管着刑部的工作。但是老八胤禩一心想搞垮太子胤礽,想借此机会把所有的祸水往太子胤礽身上引,当被老八这一算计后,太子胤礽毫无招架之力。

在狩猎出游,太子胤礽还敢和郑春华幽会,结果他跟郑春华的丑事被康熙发现了。皇帝出行热河,肯定不可能把所有的妃子带到这里来,在这种情况下,太子胤礽和郑春华不可告人之事,被发现的几率简直是太大了,而且还是在康熙眼皮底下。

在此情况下,再加上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谋划仿造“兵符”手谕调兵事件来陷害太子胤礽,让康熙认为太子“武力逼宫”,所以让康熙帝忍无可忍,这是“造反”之罪,最后下定了决心要废掉太子胤礽。

后来,等康熙开始冷静下来,以康熙的判断,太子胤礽虽然不尊训,但也没这个胆子“造反”,而康熙的很多应急措施似乎有些过了。也正是这种疑惑,让康熙感到了太子胤礽是被陷害的,还被围攻了,所以觉得那些处心积虑陷害太子的儿子们才是更可怕的。

所以康熙理解太子胤礽的难处,意识到这些儿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明枪暗箭难防啊,何况是一对多呢。

所以康熙认为太子胤礽之前不轨行为,是被魇镇引起的,而大阿哥一心想置太子胤礽死地,权力熏心的欲望已经暴露,因此康熙的心里天平已经开始向太子倾斜,在这么寒冷的天,想到太子的不易,怕冻坏他身体,所以吩咐人给他火盆。

重情重义的老十三胤祥

老十三胤祥是康熙众多儿子中,少有的军事人才,而且为人侠肝义胆,也是公认的“拼命十三郎”,老十三被圈禁,主要是受到了太子的牵连。

在热河,太子被十四阿哥胤禵陷害“武动逼宫”的之事后,康熙吩咐老十三胤祥不要去叫太子,但是胤祥抗旨不遵。又看到大阿哥胤褆往死里诬告太子的时候,看到众兄弟都不为太子胤礽辩解,让一向重情重义的十三爷非常寒心。

所以才说出“无情最是帝王家”这样的忤逆之言。

其实十三爷胤祥说的也不无道理,只不过这些话对于皇家来说是大忌。而且康熙皇帝正是气头上。后来,康熙皇帝对老十三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康熙帝当着儿子们的面还夸了老十三胤祥:

“胤祥重情义,这一点他做的不错,他敢于在胤礽将获重谴的时候,不避嫌疑,还尽心尽力护着他,尽到了一个做兄弟的情义,能做臣子的忠尽。”

所以三人被圈禁之后,正是数九寒天,宗人府这地方多阴冷啊,康熙老爷子估计也是怕儿子冻着,就命人给太子胤礽、老十三胤祥送来的火盆。

而大阿哥胤褆年龄最大,康熙却没有吩咐给火盆,冻得在那里嗷嗷大叫,让老十三也给听见了。同样是亲生的,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连个火盆都不给!

老十三胤祥一向最讲义气,重感情,就算再不喜欢大阿哥,胤祥还是把他当兄弟,况且大阿哥年龄最大,抗体质较弱,他觉得王孙贵胄怎么也不能受这个气,于是就叫图里琛把他自己的火盆给大阿哥送过去,图里琛还贼精贼精的从腰里掏出了一壶酒送给了老十三,说是孝敬他的!

其实就图里琛最精,因为知道康熙喜欢胤祥,早早做好“投宝”准备。

结语

康熙之所以对三个儿子的惩罚态度不一样,因为康熙是以父亲的角度,太子胤礽再怎么贪婪无能也没有对兄弟起杀心。十三爷胤祥更别说了,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在太子将获重谴的时候,人人都避之,唯独他不避嫌疑,尽兄弟情义,尽臣子忠心,这点让康熙很佩服。而大阿哥竟然使用“魇镇”这种卑鄙的手段,已经最严重谋害储君的重罪了,丢尽皇家颜面,让康熙彻底寒心,康熙不杀他已经是很仁慈了。

—END—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给太子和十三阿哥火炉,不给大阿哥?

看我杨角风的回答:

在八大山庄被围事件中,康熙帝一口气封了四个亲王,目的也很明确,一方面是确保自身的安危,同时也让众皇子们相互制约,防止出现大的问题。

但是只过了一晚上时间,老大胤褆、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就被康熙帝圈禁了起来。

虽然都是圈禁,为什么三个人的待遇并不相同呢?

一、大阿哥胤褆

大阿哥胤褆虽然年龄最大,可惜在众皇子中却是第一个被打倒的皇子,也是脑子最不灵清的一个皇子。

其实看一个人睿智不睿智,成功不成功,我们要看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什么人?

太子胤礽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是坑货,追缴户部欠款时,被人家死死抓住小辫子,结果为了解这个小辫子,竟然想出了买官卖官的勾当,在康熙帝面前大大减分。还有肖国兴的举报,还有后面狗头军师黄体仁等人出的跟任伯安联系的馊主意,再到最后的造反,硬是把一个太子带成了罪人。

老四胤禛不用说,邬思道,老十三胤祥,年羹尧,李卫等人,一个个都是强有力的虎将。

老八胤禩也不弱,大部分官员,外加老九、老十、老十四,甚至他们手下还有手握三百多官员把柄的任伯安。

老三胤祉看起来最弱,其实他是清流的领袖,李袚等人都是他的门生。

反观老大胤褆,他的手下最傻缺:

最早在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去江南赈灾的时候,他的一个叫李淦的手下,忙着接老大胤褆的一个什么侄子,连钦差的传票都不理,气得老十三胤祥摘了他的顶戴:

“永定河里的王八都比你这号人少得多”

还有金陵副将马国成,在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的时候出现,那叫一个嚣张啊,傻乎乎地被隆科多忽悠了,俩人本来都拒交欠款,结果人家不说话,他在那里抖威风,最后被老四胤禛扒了官服。

有这样傻乎乎地手下,就有这样傻乎乎的主子,老大胤褆以为干掉太子胤礽,自己就能当太子,可是想归想,别这样表现啊?

可惜,他的表现迫不及待,最后被康熙帝大骂蠢猪,并永久圈禁起来。

二、老十三胤祥

老十三胤祥被圈禁,表面上看是因为老八胤禩一伙假造太子胤礽调兵手谕,调兵包围了八大山庄。康熙帝以为太子胤礽造反了,最后查出来老十三胤祥跟太子胤礽在一起,所以被圈禁。

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老十四胤禵假造太子手谕之前,也是在太子胤礽跟郑春华鬼混被康熙帝发现之前,康熙帝查清肖国兴被老八胤禩诱供之前。

康熙帝听说太子胤礽还跟老十三胤祥在一起聊天,他有点反感太子胤礽,而且特地命令张五哥去找老十三胤祥:

“张五哥,你现在就去见十三阿哥,传朕的话,叫他以后不要再见太子了。”

而此时的太子胤礽还在逼问老十三胤祥,到底肖国兴的事怎么回事?

老十三胤祥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此时的肖国兴已经被康熙帝发配到宁古塔了,所以只能推到老八胤禩头上。

最后太子胤礽苦闷地离开了,离开的时候还劝老十三胤祥:

“我这回是栽到老八的手里了,你们也得多防他一点,你们斗不过他!”

太子还没走远,张五哥就告诉老十三胤祥,离太子胤礽远一点……

可惜没有多久,太子胤礽跟郑春华鬼混被发现,他跑去找老四胤禛,老四胤禛听邬思道的不肯见他,结果老十三胤祥为了保老四胤禛,抗旨去见了太子胤礽。

所以,不管老十三胤祥有没有跟着太子胤礽造反,他的抗旨行为,让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也导致了他的被圈禁。

三、太子胤礽

太子胤礽真的是自己作死!

因为刑部冤案一事,本来跟他不太相干的事,而且这件事也不是他指使的,最后硬是烧到了他的头上。

就像他跟老十三胤祥说的那样,本来这件事可大可小,只要不深追,太子胤礽根本就没事,可惜老八胤禩紧追不放,还诱供了肖国兴。

结果让康熙帝对太子胤礽下达了判断,那就是太子胤礽病了,病得很重,重到连接见蒙古王公都不行了。

再加上金如意事件,更是让康熙帝对太子胤礽的印象落到了谷底……

正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连老十三胤祥都不能见太子胤礽,让心灰意冷的他只能找到了郑春华,寻求安慰。

谁知道好巧不巧,这天康熙帝还想翻牌子,被李德全跪地苦劝,康熙帝挣扎着爬起来,给朕来碗鹿血,朕还行!

于是在鹿园就发现了太子胤礽跟郑春华鬼混的事。

在此情况下,再加上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的陷害,来了场假传太子手谕调兵事件,终于让康熙帝忍无可忍,最后下定了决心要废掉太子胤礽。

面对老大胤褆的逼问,硬是把一个太子逼得语无伦次,云里雾起,傻了:

“我,你,大哥,丧尽天良,我丧心病狂,我为什么要这样干?”

而此时的太子胤礽早已做好了准备,面对康熙帝的废黜,表现得很淡漠,甚至都发疯了……

康熙帝却最在乎自己的名声受不受影响,所以问张廷玉,张廷玉最懂帝王心:

“太子失德是咎由自取,皇上对他仁至义尽,天下皆知,纵使千秋万代之后,也不致玷污圣德。”

四、取暖风波

后来三个皇子同时被圈禁,康熙帝唯独不给老大胤褆取暖炭火,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就涉及到为什么要永久圈禁老大胤褆了:

一方面康熙帝确实对他是痛心疾首,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标榜“宽厚贤德”,谁曾想到,自己竟然生下来一个“不仁不义,丧尽天良”竟然为了上位不惜杀害兄弟的儿子,不处罚他难解心头之恨。

第二点,如果仅仅是明里的狠毒也就罢了,关键是他背后还使坏,竟然使用了最狠毒的“魇镇”巫术,虽然康熙帝不一定信这玩意,但是这个行为就告诉我们,他的心到底有多毒?如果这次不圈禁他,谁也保不准他下次向谁下手,万一得逞,后果是康熙帝所不能承受的!

最后,也是出于对他的一丝疼爱,老大是第一个站出来夺嫡的人,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而且太子胤礽还在,以后报复老大的话,又避免不了一场手足相残的祸患。

而反观太子胤礽和老十三胤祥,太子胤礽不用说,这次康熙帝是拿他被废敲打一下他,同时也是为了揪出假传手谕的幕后黑手,但是太子胤礽造反一事毕竟是冤枉的,给个火盆,也不至于冻到他,好歹是自己选的太子。

而老十三胤祥更不用说了,在刚刚圈禁了老十三胤祥不久,康熙帝还当着众皇子的面夸老十三胤祥呢:

“这个新太子是谁,朕心里没有底,但还是这一条,这个人一定要有德,胤祥在这一点上就不错,他敢于在胤礽将获重谴的时候,不避嫌疑,陪着他,护着他,他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情谊,做臣子的忠尽。”

正是这一句话,让图里琛都听出来了话外之意,给老十三胤祥送火盆的时候,老十三胤祥还转送给了大哥,等众人一走。图里琛就从腰间掏出了一壶酒,嘴里喊着孝敬十三爷的!

由此可见,这个图里琛也是鬼灵鬼灵的……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给太子和十三阿哥火炉,不给大阿哥?

先说下此事的来龙去脉。

太子夜会“母妃”郑春华,被康熙撞见。太子虽然逃走了,但是,他也知道今晚必然被处置。于是,太子找老四胤禛求救。结果,胤禛在邬思道建议下,假装喝多了,让老十三胤祥去见太子。

胤祥本来想听邬思道建议,不要答应太子的任何请求,太子已经要完蛋了。可是,胤祥看太子太惨了,不仅答应了太子要照顾郑春华和太子家人。甚至,胤祥怕太子一个人出事,还陪着神志错乱的太子在雪地里走了半个晚上。

而此时,听闻风声的老十四也不敢寂寞,竟然假冒太子手谕调兵进驻行宫,营造太子武力逼宫的假象。

康熙看见凌普调兵进驻行宫,马上联想到太子要“绝地反击”!于是,调狼谭的兵进驻行宫。同时,把皇子们也都给叫来,省的他们闹事。

也就是在此时,大阿哥开始对康熙扇风点火,添油加醋的诉说太子的不是。本来,康熙朝的最初皇位之争,就是在大阿哥和太子之间发生的。两人背后分别是明珠(大阿哥外叔祖父,电视剧中,是太子叔父)和索额图(太子是索额图的侄孙)。后来,明珠和索额图都被康熙整倒了,太子和大阿哥都老实了。

现在,大阿哥眼看着太子“武力逼宫”不成,肯定要完蛋了。于是,为了斩草除根,也为了向康熙邀功,大阿哥主动提出愿意替康熙清理门户!杀掉太子!

幸好,张廷玉指出调兵手谕是伪造的,让康熙冷静下来。康熙没有马上批评大阿哥,而是先把太子和胤祥抓了起来。同时,让大阿哥继续“表演”。大阿哥以为太子被废以后,皇位非他莫属。于是,更是娇狂,引起其他皇子不满。三阿哥率先发难,指出大阿哥魇镇太子的事!康熙终于忍无可忍,把大阿哥也给抓了起来。

于是,太子第一次被废当晚,有三位阿哥被康熙下旨圈禁。但是,康熙对三人的态度很不一样!

首先,康熙不仅相信胤祥是清白的,还很欣赏胤祥的品性。

胤祥有情有义,在太子危难之时,不避嫌疑,不离不弃。这件事展示出胤祥的侠义之气,他即顾念对二哥的兄弟情谊,又恪守了对太子的君臣之礼。康熙甚至夸赞,他心目中的继位人选必须是有德之人,这一点胤祥做的就不错!

在此之时,给予胤祥如此好的评价,其他皇子也很吃惊。同时,康熙也解释了关押胤祥,只是因为胤祥说“无情都是帝王家”,扰乱人心。康熙把胤祥关起来,只是让他冷静下,改改脾气。

所以,第二天肯定会给胤祥送火炉。

其次,康熙厌恶太子的不争气。但是,也觉察出太子这些年过的不容易。

太子私通母妃和卖官鬻爵的事确实让康熙伤心,厌恶。但是,大阿哥与太子争皇位,自己皇子们在康熙面前争宠的事,康熙也是清楚的。

现在,有暴露出大阿哥魇镇太子的事,更是让康熙心疼太子这个从小就没娘的得孩子。在这么险恶的环境下,太子过的太不容易了。康熙觉得,大阿哥搞魇镇,可能是逼疯太子的一个原因。而且,老三对魇镇一事知情不报,也让康熙看出皇子们对太子的态度!这些皇子都不把太子当兄弟看待啊!

所以,康熙觉得,可能虽然二阿哥不适合当皇帝。但是,也不至于再受其他折磨。所以,康熙也给废太子送了火炉。

最后,大阿哥触犯了康熙大忌——不念骨肉亲情!

人上年纪以后,就希望家庭和睦,团团圆圆的过日子。康熙也一样,他是皇帝,也是一位老父亲。在康熙眼里,骨肉亲情比什么都重要。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必须选一位能够照顾好兄弟的皇子!

这一点,胤禛知道。胤禛从来不向康熙告兄弟们的黑状,在康熙面前玩“骨肉相残”,那是找死!

老八和大阿哥等人都不知道。老八曾经在刑部冤狱案中诱审肖国兴,将太子拉下水。这件事被图里琛告诉康熙,气的康熙骂老八是“该死,其心可诛”!从此,老八再也无缘"太子"之位了!

大阿哥做的更过分,在太子被废当晚,不仅不替太子求情。竟然还要鼓动康熙“大义灭亲”!甚至,他还乐意替康熙动手杀太子!

气的康熙骂大阿哥是“无情无义,飞扬浮躁,权利熏心的蠢猪”!

康熙觉得大阿哥不配当他的孩子,他就是不顾及骨肉亲情的蠢猪!蠢猪是不佩用火炉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给太子和十三阿哥火炉,不给大阿哥?

这说明康熙对太子、老十三和大阿哥是区别对待的。区别对待,是因为他们所犯错误的性质不同。

那么,他们分别犯了什么错误呢?

此事发生于太子第一次被废之时。

太子被废的导火索,是他与康熙的妃嫔郑春华苟且,被康熙发现了;以及老十四伪造了太子调兵谋反的手谕。但此前,太子卖官的事情已经让康熙失望,而此后太子的心腹告发太子,更是让康熙知道了太子私底下所做的一切腌臜事。

于是,康熙决定废了他。

但当他发现太子调兵的手谕是伪造的之后,他开始原谅太子——多不容易啊,明枪暗箭的,平日里肯定也挨了不少。而当三阿哥告发大阿哥魇镇太子的事情后,他甚至开始同情太子了。

也许从宣布废掉太子之前,康熙已经决定复立太子了。废掉他,是为了给众人一个说法;复立他,是因为他还有挽救的余地。既然如此,康熙派人给他送个火炉,很正常。

大阿哥犯了什么错呢?魇镇太子,这是明面上的错误。这个错误已经很大了,因为他谋害社稷之本,而且还用“魇镇”这种卑劣的手段。

但更让康熙无法忍受的,是大阿哥在太子犯错的时候,完全不顾兄弟情义,要求康熙杀了太子。

这不仅是落井下石,这还是无情无义、丧心病狂、猪狗不如。它暴露了大阿哥的本性。这说明大阿哥已经没有挽救的余地。康熙决定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既然如此,康熙不给他火炉,很正常。

至于老十三,他只是太仗义,又太敢言,不懂得顾全大局,于是康熙决定教训他一下。但问题是,老十三的都是对的,只是没有讲究时机和场合,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康熙心里对老十三是很佩服的,觉得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既然如此,给老十三送个火炉也是正常。

但老十三在得知大阿哥没有火炉后,立即让人把自己的火炉送到了大阿哥牢房里。

十三爷,果然仗义。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给太子和十三阿哥火炉,不给大阿哥?

在热河狩猎之际,康熙在八大庄行宫感觉体力不支,让李德全到鹿园割些鹿血来喝,就在康熙进入鹿园之后,发现了太子和“母妃”郑春华的奸情。太子趁机逃走。

康熙怒不可揭,到处寻找太子。就在这紧要关头,十四阿哥伙同八阿哥模仿太子手谕调来了凌普的两千兵马包围了行宫。

康熙立马意识到这是太子要逼宫,迅速召集众皇子到行宫集合,防止添乱,册封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为亲王。其中大阿哥为首亲王,节制诸兄弟。

同时派张廷玉调狼谭的部队进驻八大庄。

在张廷玉调来救兵之后,康熙终于放下心来处理“太子谋反”的事情。

首先,康熙召大阿哥和三阿哥进入戒得居问话。大阿哥看到太子地位不保,立马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在康熙面前力陈太子谋逆之罪,甚至还要替康熙杀掉太子。这一举动着实下了康熙一跳,毕竟皇长子和太子本就是亲兄弟,只因为有明珠辅佐皇长子,索相辅佐太子,两人争得不可开交,但没想到,皇长子竟然要杀了太子。

皇长子胤祉太不知道康熙对太子胤礽的感情了,康熙年少,在孝庄祖母选的四位辅政大臣中,鳌拜飞扬跋扈,威胁皇权,孝庄为了平衡鳌拜的权势,与索尼联姻,让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妻。索尼的第三个儿子索额图就成了康熙的三叔。康熙与赫舍里氏感情很深

在生下太子不久,赫舍里氏就因为难产死去,康熙认为胤礽是妻子生命的延续,在胤礽2岁时,即封为太子。在随后的几十年,更是言传身教,倾注了大量心血。

胤祉想方设法至太子于死地的举动让康熙看清了胤祉的残暴嘴脸,以至于在皇三子爆出大阿哥利用巫蛊之术诅咒太子,以至于太子疯疯癫癫的时候,痛骂大阿哥是无情无义、飞扬浮躁、权利熏心的蠢猪。更向众皇子表明,无德之人不配当皇帝。

在张五哥从野外找回太子和十三阿哥的时候,康熙知道凌普的军队不是太子调进来的,太子可能是被冤枉的。

当局势稳定,张廷玉暗示康熙手谕有可能是假的之后,康熙已经断定太子是被陷害的。

而皇长子急于杀掉太子,急于上位的举动,让康熙看清了大阿哥无德残暴的嘴脸。立马把他削掉一切职务,永远圈禁,这样的无德之人是不配当一国之君的。不给大阿哥送火炉是在情理之中,就是要大阿哥吃点苦头,让他知道自己的残忍有多么可恨!

当初康熙发现了太子奸情之后,太子急忙跑到了四阿哥那里,毕竟他们是一伙的,希望四阿哥出面替自己说情。邬思道阻止四阿哥见太子,认为太子是是非之人,和他掺和在一起必然落人口实。

这时十三爷出去见了太子,并且答应太子保全他的家人和郑春华。又怕太子做出傻事,陪着太子在野外转悠了大半夜。

当张五哥召回太子和十三爷的时候,康熙以为手谕是十三爷模仿太子笔记写的,于是派张廷玉出去询问,得知十三爷没有模仿太子笔记的时候,康熙排除了十三阿哥陷害太子的可能。除了大阿哥、十三阿哥、三阿哥,四阿哥,还有谁陷害太子?康熙心中有数,但是不确定,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重选太子一幕,在看到朝廷重臣大多数都举荐八阿哥的时候,康熙感觉到了八爷党可怕的势力,由此确定是八爷党陷害了太子。加上八阿哥审理刑部冤案、深夜独子审问肖国兴,从肖国兴那里取得了不利于太子的口供并且把它交给康熙的事情,康熙立马认定八爷党才是隐藏在背后最难对付的势力。

而十三爷在太子危难之时,陪在太子身边,不离不弃,做到了一个弟弟的情谊和做臣子的一片忠敬之心,虽然因为口无遮拦,惹恼了康熙而被圈禁,但是,康熙认定十三阿哥是条有情有义的汉子,在冰天雪地之中给他送火炉,也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康熙给了十三爷和太子火炉,而唯独没有给大阿哥火炉。

接下来,康熙通过重选太子的举动,使八爷党势力浮出水面,四阿哥和八爷党之争正是开始。

《雍正王朝》康熙为什么给太子和十三阿哥火炉,不给大阿哥?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还有两位皇子也因为废太子事件而被康熙囚禁,这两位皇子一个是大阿哥胤褆,另一个是十三阿哥胤祥。但是,这两位皇子和太子一起囚禁的原因却完全相反。

十三阿哥胤祥被囚禁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废太子、也就是他的二哥胤礽,属于“重情重义”,“两肋插刀”。

大阿哥胤褆被囚禁的原因,是向康熙建议除掉废太子胤礽以绝后患,并愿意由自己亲自动手,随即就被三阿哥胤祉揭发他长期对废太子胤礽进行“魇镇”。这属于“落井下石”,“背后捅刀”。

这两位的人品立分高下。

让我们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胤褆和十三阿哥胤祥被囚禁,康熙为什么会对大阿哥胤褆如此痛恨,以至于在寒冷的冬天只给废太子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送去炭火盆取暖而对大阿哥胤褆则是任凭挨冻,不理不睬。

自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发大水朝廷需要拨款赈灾开始,康熙发现自己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太子,越来越不像话,越来越让他失望。

在康熙的眼里,这个太子几乎没有合格的地方:

——作为太子代理朝政不合格,国库亏空如此,吏治腐败如此,说明这个太子的能力有问题。

——作为臣子个人操守不合格,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甚至买卖人命。

——作为兄长关爱兄弟不合格,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到江南筹款赈灾,修缮河道,四阿哥胤禛的儿子病了,其他的阿哥们都纷纷前往探视尽表兄弟之情,而作为二阿哥的胤礽,在康熙问及此事的时候,胤礽居然不知道,并且表现的漠不关心。

——更可气的是胤礽作为儿子也“不合格”,他居然偷吃到老爹的碗里,和康熙的妃子郑春华暗地偷情,还被康熙“逮个正着”。

面对这个太子,臣子,嫡长子,儿子都当的极不合格的胤礽,康熙忍无可忍,在胤礽与郑春华偷情事发之后,一怒之下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同时,因为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趁机伪造了太子调兵的手谕,康熙由此认为太子胤礽因为丑事被抓而准备调兵谋反,而这个手谕是模仿十三阿哥胤祥的笔迹写的,并且在事发当晚,十三阿哥胤祥和太子胤礽单独在野外很长时间。于是康熙下令以太子胤礽的同谋的罪名囚禁了十三阿哥胤祥。

康熙的愤怒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康熙也很困惑:是什么让胤礽这个本质上不坏,并且一直以来表现还算满意的太子变成了这个样子?变得如此荒诞无稽?

稍微冷静下来之后,康熙首先是对太子调兵谋反这件事产生了怀疑,按照张廷玉的话“太子绝对没有这个胆量谋反”。

——被人陷害了?这是康熙的第一个反应。胤礽当太子多年,而诸皇子很多都已经成人并都开牙建府当差办事,都有了自己的势力,也就都多多少少的有了“夺嫡”的心思,陷害太子的事可能性极大。

而此时,大阿哥胤褆跳了出来。太子胤礽的被废,让大阿哥胤褆认为“储君之位”近在咫尺。但是这个大阿哥胤褆的智商和情商都不在线,加上“储君之位”的强烈诱惑,这位大阿哥胤褆居然向康熙建议“除掉”废太子胤礽以绝后患,并且愿意代康熙行事,愿意替康熙背负“弑子”的骂名。

大阿哥胤褆的蠢,是让人一眼就能看穿这个人想干什么。所以康熙骂胤褆是“蠢猪”——像你这样的蠢猪,还想当太子?但是接下来三阿哥的揭发让康熙倒吸一口凉气:在太子周围的这些阿哥们几乎都是“虎视眈眈”啊!

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胤褆很早以前就买通太子身边的太监向太子行“魇镇之事”!康熙愤怒了:你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现在才说!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康熙似乎找到了他疑惑的事情的答案:太子的荒诞无稽,是被人陷害和魇镇的结果!这个时候,他对一怒之下废黜太子感到了一丝的后悔,对于一直处在被魇镇、被陷害、被算计的太子胤礽有了一些理解合同情。

康熙毫不留情的处置了大阿哥胤褆——终身圈禁。并且怒斥了三阿哥胤祉。在这个时候,康熙反而对那个在太子危难之时不离不弃的十三阿哥胤祥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个“拼命十三郎”,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儿子。

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之后,康熙对废太子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的态度就有了明显的变化,他已经没有了仇恨,如果说还仇恨谁的话,那就是对大阿哥胤褆的“不可原谅的仇恨”。

所以,在各种情绪基本平息之后,康熙没有进一步追究“伪造手谕”的事,只是通过给废太子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送火盆取暖的举动,缓和一下前期的过激情绪。

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是绝不可能给大阿哥胤褆送火盆的,在他的心里,这个“大儿子”的行为是不可原谅,他也不想原谅。从大阿哥胤褆一直被圈禁至死的结果来看,这个大阿哥给康熙带来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而十三阿哥胤祥的确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侠义之人”,他不能看着自己的兄长独自挨冻,于是执意把康熙送来的火盆拿到大阿哥胤褆那里去。

十三阿哥胤祥真的是一个可敬之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