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张良的计策?还是韩信的计策?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实并非出自正史,而是戏曲演义,真实的兵出汉中可谓一波三折,还差点半途而废。正史上有“暗度陈仓”,却没有“明修栈道”。
当初项羽分封诸侯后,刘邦从子午道去封地汉中就职。此行张良并未随行,而是回到了故地寻找旧主韩王去了。
不过,在临行前张良给刘邦献了一计:大军撤回汉中后,将栈道一把火焚毁,表示没有东出的野心,给项羽吃一颗定心丸。
那么张良有没有告诉刘邦,将来可以“明修栈道”呢?没有。
其实不难理解,项羽当时的力量很强大,刘邦根本不足以对抗,处于守势,否则就不需要烧掉栈道示弱了,甚至都不需要撤回汉中了。至于刘邦什么时候具备反攻项羽的实力,张良无法预料。
事实上,如果不是田荣在齐地点起反叛的大火,项羽无暇西顾,恐怕刘邦一辈子都没机会走出汉中。
所以,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跟张良没一毛钱关系。
刘邦只在汉中窝了七个月,就决定趁乱占领汉中。但问题是,汉中与关中之间隔着秦岭山脉,能够出兵的道路只有六条。
这六条路从西向东,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峪谷道、武关道。这其中,子午道被刘邦烧了,武关道离南郑太远,适合的道路其实只有四条。
《史记》明确记载: “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
“故道”即“陈仓道”,由此可见,从陈仓道进攻的计策出自韩信。
可以肯定的是,正史中并没有“明修栈道”之举。理由很简单,修栈道是个大工程,没有几年时间根本修不好,人家完全可以等你修得差不多再来防守,起不到迷惑的作用。
其实章邯、司马欣对六条道都有所防守,除非韩信能找到某一条道的防守薄弱还击,然后利用时间差,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才能实现“暗度”的奇效。
事实上并非如此,按史书记载,曹参奉命拿下下辩,打通陈仓道后却遇上了大麻烦,原来在陈仓那里章邯有重兵把守,汉军根本无法攻破。
“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
刘邦一时心灰意冷,都要准备撤军了。由此可见,所谓“暗度”的奇效根本没体现出来。
就这此时,有个叫赵衍的人给刘邦献了一个大礼:还有一条路可以绕过陈仓(衍言从他道,道通)。
果然,凭借赵衍的计策,汉军成功地绕过了守军,直接突破了防线。遗憾的是,史书并未记载赵衍口中的“他道”是指哪里,猜测极有可能是陈仓道附近的某条不为人知的小路。
章邯所有的防守主力都放在了陈仓道的出口,根本没想到被汉军前后夹击,因此陈仓很快就失守了。
陈仓失守后,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王如同纸糊的一般,迅速败亡。您可能要奇怪,就算陈仓失手,以章邯的战斗力,以及三秦防线,也不至于兵败如山倒嘛。
确实是这样,不过刘邦早就有了预案,在曹参并出陈仓道之前,还有几路人马的部署值得我们注意:
- 第一路:靳歙,出祁山道进攻上邽(天水);
- 第二路:樊哙,出陇山进攻雍南;
- 第三路:郦商,出陇山进攻北地郡;
- 第四路:周勃:出陇山进攻槐里;
- 第五路:灌婴,出陇山进攻栎阳。
这五路人马从哪儿冒出来的呢?史书未作详细记载,但很明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行军路线,即从略阳与曹参分手后,他们继续西行,踏上了祁山道。
祁山道大家其实并不陌生,三国时期诸葛亮伐魏,走的一直是这条路。不过这条路并不能直接通往关中,而是陇西地区。
陇山地势险要,占据陇西后,再从陇山东出进攻汉中,这就是诸葛亮的策略。
很显然,刘邦或者韩信的计策并非“暗度陈仓”那么简单,而是制定了两路夹击的策略。主力军在陈仓硬攻,五路大军却绕道陇山,再从北地郡与主力军形成南北夹击。
从战争的走势来看,章邯对汉军“明度陈仓”的防守做得很好,打得刘邦没了脾气,但却没算计到两个意外:
一是赵衍帮汉军找到了一条绕过陈仓的“他道”;二是没想到汉军会从祁山道,经北地郡对他形成南北夹击。
尤其是第二条,汉军的五路人马分工明确,靳歙切断章邯的西路援军,郦商牵制住董翳,灌婴牵制住司马欣,周勃切断章邯东逃的线路,樊哙与曹参夹击章邯。
如此一来,章邯就成了笼中鸟,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逃脱了。
综上所述,所谓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跟张良没任何关系,韩信是主谋。但功劳绝不是韩信一个人的,赵衍当功推次等。
至于走祁山道的这一路人马,史书并未交代,应该是战前的计划安排,如果是这样,功劳还是韩信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张良的计策?还是韩信的计策?
烧毁栈道是张良的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的计策,这两典故不是同一件事情。
张良劝说刘邦烧毁栈道以后,就返回韩国辅佐韩王成,顺便跟项羽说刘邦烧毁了栈道,表示刘邦没有返回中原跟项羽争霸的野心,又把齐王田荣起兵反楚之事告诉项羽。项羽认为刘邦不会成为自己的后患,于是放心出兵进攻田荣。张良的计策给予了刘邦在汉中发展根基,伺机起兵的时间。
刘邦出关中平定三秦时,张良一直都在韩国辅佐韩王成,不可能参与到暗度陈仓的军事行动当中。韩信在当时虽然被刘邦拜为大将,可还没有授予韩信独立领兵的兵权,所以韩信在平定三秦的战役中,主要负责参谋工作,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用来迷惑关中的守将章邯。
当时的交通极差,栈道保障着由汉中前往关中平原的道路,能够穿越秦岭的道路分别为骆谷、斜谷、子午谷,刘邦修的比较可能是斜谷道。暗度陈仓的道路就是散关这条道路,是川陕咽喉所在,这条道路在秦汉时期还没被人所熟知。不过到了三国时期就成为常用的军事要道,曹操曾经由陈仓出兵,经散关南征张鲁,诸葛亮也曾经由散关出兵进攻陈仓。
《史记·留侯世家》: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史记·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现在修复的斜谷道是石门景点,原来的斜谷道在水下。去宝鸡县的话,则可以去散关游玩。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张良的计策?还是韩信的计策?
谢谢邀请!这是张良的计策。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下了秦朝的国都咸阳,秦朝灭亡。项羽认为自己消灭秦朝的功劳大,就自立为西楚霸王,然后项羽分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把巴蜀、汉中四十一县给刘邦,要刘邦到那里去经营。因为刘邦当时力量小,只得同意,可是心里很不满意,他想得到秦朝的整个天下。他在往西去的途中,采取了张良的意见,把经过的栈道烧毁,表示以后不再回来了,这样迷惑项羽,使项羽打消对刘邦的疑虑。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就修理西蜀的栈道,项羽认为刘邦是在维修巴蜀的内路,没有防备。可是,只修了一点儿,刘邦趁项羽不在意,从陕西的凤县出兵,在陈仓打败了措手不及的章邯,然后大兵向东挺进,从此,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刘邦很快地又回到了咸阳。而后,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也有人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是韩信的,当然韩信也参与了意见,实际上,一开始是张良提出的,韩信非常赞同。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种从侧面袭击敌人的战法,被后人总结为成语,意思是说表面现象是假,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暗地里的活动,才是目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张良的计策?还是韩信的计策?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韩信的计策,韩信之所以有明修栈道的机会,这个多亏了张良,因为当年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的时候,是张良告诉刘邦,等你通过了栈道,就放一把火,把这个栈道给烧了。
张良让烧栈道的意思是告诉刘邦,项羽虽然把你分封为了汉王,但是,他对你并不放心。你若是被项羽盯上了,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他的监视中,所以,为了给项羽吃个安心丸,你到了汉中,就把汉中通向关中的这个唯一栈道给烧掉,你把栈道给烧掉后,就意味着你没有外出,夺取天下的野心了。
只要项羽知道了这件事,你就安全了,项羽再也不会对你加以防范了。这时候的你就可以在汉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了,等你的势力发展起来,有了和项羽决一死战的机会,你就把栈道再给修好了,冲出汉中和刘邦角逐天下。
刘邦就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一把火把栈道给烧了一个精光。
刘邦所烧的这个栈道,确实是汉中通向关中,走向中原的唯一一条小路,想走其它的路出汉中,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翻越巍峨的秦岭。
可以秦岭这么艰难的道路,谁又愿意娶翻越呢。
当刘邦把栈道给烧了来到汉中的时候,竟然出现了大规模士兵逃跑的事件,这件事刚开始还没有引起刘邦的注意,可是丞相萧何一跑,这就让刘邦大跌眼镜了。
萧何那可是带领家族的人,最早一波加入刘邦集团的,他怎么可能会跑呢,刘邦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没过多久萧何又回来了,刘邦问他为什么跑?
萧何说我怎么会跑呢?我是去追一个人去了。
刘邦说追谁呀?萧何说追韩信。
刘邦大骂萧何撒谎,跑走的军官比韩信头衔大的多了去了,为什么不追他们偏偏追韩信呢?
萧何告诉刘邦,韩信是国士无双,你要是想称霸天下,你就必须要用韩信,你若是想在汉中待一辈子,韩信是用不着的。至于其他人,天底下多的是,大不可去追。
萧何推荐韩信当大将军,刘邦勉强答应了。
刘邦真正领教韩信的才识,是韩信被封为大将军之后,两人的汉中对策,就是这一次对话,韩信告诉刘邦,项羽没有什么可怕的,你刘邦是有战胜他的资本的。
韩信把项羽的缺点说了一遍,又把刘邦的优点放大了一千倍。
刘邦觉得韩信说的很有道理。
也就是仅仅进了汉中四个月,刘邦就要出去和项羽争夺天下去了。
韩信给刘邦出的计策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修栈道来迷惑敌人,然后自己带领部队翻越秦岭杀出汉中,到达关中的陈仓。
果然这一战刘邦集团大胜,项羽失去关中之地,刘邦有了和项羽角鹿中原的机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张良的计策?还是韩信的计策?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的主人公是刘邦,楚汉相争时期韩信献给刘邦的一个计策。
韩信提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刘邦遵照韩信的计策而顺利的进到关中。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张良的计策?还是韩信的计策?
张良烧毁栈道是为了迷惑敌人,韩信明修暗渡都是为了迷惑敌人,但两臣子的计谋都成功了,所以说刘邦该他有九五之尊,霸王项羽虽然出身贵族然而勇武过人,但他只是一介武夫且还没有刘邦心狠手辣,然而还听不进去谋士的策略项庄舞剑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最终败给了刘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