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妻鹤子说的是哪位古人?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杭州知州薛映来到西湖孤山拜访诗友林逋。出门迎接的是一位童子,他将薛映引入简陋的客堂倒上茶水后便侍立一边,却不见林逋现身。
薛映问道:“君复先生可在?为何不见他的踪影?”
童子答曰:“先生去灵隐寺拜访主持去了。”
薛映大失所望。作为知州,薛映的工作很忙,来一趟孤山也不容易,可惜古代没有手机,朋友相会只能靠撞大运,所以枯坐等待或者扫兴而归是常态。
看起来这一次要白跑一趟了,可童子却说:“大人稍等,一炷香的时间我家主人便可回来。”
薛映奇怪:“你如何准确预知君复回来的时间?难不成他知道我要来?”
童子笑笑:“先前并不知晓,不过此刻他刚刚得知。”
薛映哈哈大笑:“此刻?难道你家先生有仙童报信?”
童子也笑了:“正是,先生请随我来。”他指着烟波浩渺的湖面说:“先生请看。”薛映极目远眺,之间远远地一叶轻舟正不紧不慢地驶来,一只雪白的仙鹤在船翁的头顶上盘旋飞翔。
“给主人报信的就是那只仙鹤,名叫‘鸣皋’,先生刚来它就飞去灵隐寺了,主人一见便知有贵客至。”童子揭开了谜底。
薛映恍然大悟:“都说林君复梅妻鹤子,看来此言不虚。”片刻功夫,林逋系舟上岸,宾客相见,把手言欢。
这位林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隐士,他虽然终生未仕,却在《宋史》中留下了传记,去世后还获得了宋仁宗追赠的谥号“和靖”。
按《宋史》记载,林逋出生在浙江奉化。他少年丧父,家境贫寒,自幼喜欢读书,却不喜欢科举条目的章句,而是致力于诗文和书法。
林逋生性恬淡,不喜追名逐利,乐以山水为伴。早年他曾经游历于江淮之间,其后在西湖边上的孤山筑庐隐居,过着清苦自乐的生活,二十余年不下山。
林逋终生未娶,以鹤为子。这些白鹤仿佛通了人性,它们或翱翔于天空,或觅食于水泽,或伴飞于林逋左右。夕阳西下,它们又结队回到草庐,与主人共沐晚霞。
林逋还种植了三五百株梅花,他认为梅花的“香”和“影”是人间最美妙的女子,曾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首千古名句,让大才子苏东坡都艳羡不已。
后人一致认为,林逋的咏梅可谓“千古绝唱”,由此“孤山梅花”成了引领了北宋咏梅风气的魁首。
这也让后人产生了一个疑问:林逋真的以梅为妻吗?一个没有爱情的人怎么会写出如此动人的诗句?
林逋的《长相思》更是肆无忌惮地倾泻了男女之情:“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难平。”
这首词似乎隐藏了林逋一段未能修成正果的爱情,或许正是这段心碎的爱情,让他作出了远离红尘的决定。
从此以后,林逋隐于山林,闻着梅花的暗香回味旧情,思绪随着仙鹤的翅膀在天空翱翔。
隐士的魅力不在于标榜出来的孤傲和清高,而是内在气质的华贵彰显。林逋没有一般隐士厌世的消极,也没有官场失意遁世的愤懑,更没有行尸走肉的得过且过,他把清贫简陋活成了一首首美丽的诗。
然而诗却不是他的标签,更不是炫耀的资本,他写一篇撕一篇,享受的是创作的过程,从不在意结果。身边的人惋惜不已,有人偷偷将他的作品记下来,就这样依然流传下来300余篇。
于是,孤山上名流毕至,都希望结交林逋这位高士,除了常年交往的薛映,还有宰相王随、范仲淹、梅尧臣等人。
林逋的大名甚至惊动了皇帝,“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有人劝林逋,应该乘皇帝垂青赶紧出来做官,可林逋笑着拒绝了。
后来林逋在居所旁给自己修筑了一座墓,向世人宣示他将终老孤山。宋仁宗天圣六年,61岁的林逋病逝,“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由于没有儿子,丧事由他的两个侄子料理。不过据地方史研究表明,林逋曾经婚娶,只是妻子去世后没有续娶。林逋也有后人,这个后人是他的亲儿子还是过继子,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林逋的后人有一支移居到了日本,被尊为日本的“馒头始祖”,这支林氏后人还曾经多次回到奉化寻根……
梅妻鹤子说的是哪位古人?
谢邀。
上初中的时候,无意中从家里搜出来一本读书笔记,当然已经不知道到底是谁的了,上面用墨蓝色的钢笔摘抄了一句诗,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种感觉真的是无法比拟的,直到多年以后,还记得当时心动的感觉。
后来才直到,这句诗是林逋所写。
林逋又称作和靖先生。他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诗人的生平也是诗意的,这简直叫人惊艳。
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终其一生,隐居在自己的一方天地,植梅养鹤,何等悠然自在!
也有人劝他出仕。他说:
"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这种心境,很多人也有,可是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寄情山水是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愿景,只有林逋将这个愿景变作了现实。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张翰张季鹰。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人生贵在适志,何能羁宦千里以邀名爵?张季鹰身处红尘中,悟到了就回归了自己的初心。
而林逋不同,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从来都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
这种恬淡,在任何时候都是格格不入的,不理解的人认为他有病,理解的人觉得他是遥不可及高处不胜寒的。
这样的人物,又怎么会有女子与他作伴呢?愚钝之妇不能理解他,不会嫁给他;有才情的女子却沾染了红尘之气,叫他失却了自己那抹清疏淡然。
莫名想起了古龙笔下的一个人物:西门吹雪。
他有一片山庄,叫万梅山庄,他穿着白衣,孤独的活在山庄之中,白衣如雪,他是寂寞的,他是释然的,无欲无求。
西门吹雪是剑神,他对剑的那种信念感,那种使命感,使得他不染一丝烟火气,他是神,他和整个人间都是隔离的。直到他遇到了孙秀青,他结婚,生子,于是他从神,变成了人。他有了情感有了温度,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林和靖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和红尘隔得太远,再也拉不回来。
于是我脑海中会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位清瘦的男子,斜倚着梅树,有只仙鹤从别处飞来,羽翼送来梅花的香气,也将那如柔荑的花瓣,拂落他满头满身。
独留老鹤在,风雪伴梅寒。
也许和靖先生孤独终老,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曾经写道: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罗带同心结未成,如果他写的就是自己的话,那便是个令人鼻酸的故事了。时光终如惊涛拍岸,汹涌而来,起起伏伏,最终归于平静再无痕迹。
过去的终究过去了,凝固在岁月里的,只不过一声长叹罢了。
----------------丸---------------
文:祁门小谢
梅妻鹤子说的是哪位古人?
“梅妻鹤子”说的是北宋处士林逋(和靖)。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清高自适,无妻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
“梅妻鹤子”岀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原文:“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岀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梅妻鹤子说的是哪位古人?
梅妻鹤孑说的是宋代林逋,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自己植梅成林,养两只白鹤,逍遥自在,一辈子没娶过老婆,人谓之<梅妻鹤子﹥。
我最早知道的不是林逋,而是从一首诗中才知道林逋。这首咏梅诗写得十分精煉,是梅花自语。是宋、王淇(字慕漪)写的,特录如下: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那么,林和靖先生是怎样咏梅的,也有一首千古名句。
全诗如下:
<<山园小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凤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关于梅妻鹤子这个故典,朋友们并不陌生,我在此也不赘述了。
梅妻鹤子说的是哪位古人?
“梅妻鹤子”说的是北宋文人林逋。林逋,字君复,死后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林逋未曾娶妻,没有子女,半生隐逸于西湖孤山,植梅养鹤。
林逋写的七律《山园小梅》,未有一个“梅”字,但被公认是写梅花的千古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历来写无人可及的名句。也由此可见林逋对梅花的喜爱之深,观赏体验之透彻。
林逋晚年在隐居的孤山草庐边建好墓地,死后葬于此处。并自作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茂陵是指汉武帝,此典故是说汉代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司马相如死后,汉武帝命人去吊唁。早知汉武帝好大喜功欲行封禅大典,司马相如在死前已经为汉武帝准备好了《封禅书》。林逋看不起司马相如对武帝的奉迎。林逋这样孤高的性格让当朝的宋仁宗也很敬重他。
只是林逋墓后来被盗,墓中发现只有一砚一簪。一生未娶的林逋带入墓中的玉簪似乎在暗示什么样的过往。而林逋自己也曾写过“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这样的词句,更像是故事的隐寓。
因为林逋一生与梅、鹤为舞,自云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花高洁,鹤有仙风道骨,所以后人以“梅妻鹤子”来指称林逋。
梅妻鹤子说的是哪位古人?
“梅妻鹤子”说的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和靖先生”。他原名林逋,字君复,是奉化大里黄贤村人,他为人处世的风格很受人们敬仰。林逋去世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那么林逋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且听有书君一一为你道来:
一、淡泊隐士,独爱种梅养鹤
林逋是个孤儿,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十分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可他却有一颗上进的心,他奋发图强、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但是他性格恬淡清高,对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社会风气不屑一顾,对功名利禄没有丝毫兴趣。
于是他便在杭州西湖边的小孤山上盖了几间茅屋隐居起来。
据说林逋20多年未曾入过城市,而是常常驾着小舟与西湖周边寺庙里的高僧们交流诗文,日子过得消遥自在。
林逋的脾气非常古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孩子。
但是他有一群好朋友,如: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范仲淹、梅尧臣等。
他们十分欣赏林逋的为人和才华,时常到孤山与他交往,并出钱给他修建新宅。
林逋以梅花自喻,他觉得梅花高雅,傲霜斗雪,和自己的性格很像。因此他在房前种植了一株梅树,待到腊梅开放之时,那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令他十分陶醉。
同时,林逋十分喜爱仙鹤,自己也养了两只。他认为仙鹤姿态优雅,是忠贞清正、长寿、吉祥的像征。
他常常把白鹤放出去,任它们在云霄间翻腾盘旋,自己则坐在屋前仰头欣赏。
时间久了,白鹤跟林逋产生了感情,每当客人来访而林逋又不在家的时候,童子便唤来仙鹤通风报信,林逋看见仙鹤飞来了,便回家去会见客人。
久而久之,林逋就有了“梅妻鹤子”的称谓。
可见,林逋并不是一个孤僻之人,他有人缘,善交际,他选择隐居是刻意为之,是性格使然。
二、才高八斗,不屑扬名后世
林逋很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他很善于绘画,遗憾的是他的画作没有留传下来。
林逋的书法也不错,特别是行草,笔法瘦挺劲健,与欧阳询、李建中相似,而又比他们的清劲有力。
陆游、苏轼等许多名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特别是书法家黄庭坚说“林逋的书法精妙无人可比,我每次看到它,哪怕是有病,不用吃药就好了;哪怕是肚子饿了,不用吃饭就饱了。”
说法虽夸张,但足见林逋书法的精湛。
而明朝的书法家沈周更是专门为林逋的书法作了一首诗。
可惜的是,林逋的书法存于世的作品仅3件。
林逋最出名的还是诗,他的诗多数是咏物抒情的风格。
他作诗时不用多加思索,大笔一挥就写好了,但是每次刚写好,他读完后便立即撕掉。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抄下来留给后人呢?”林逋说道:“我现在隐居在山中,尚且都不想以诗出名,哪里还想过名扬后世呢?”因此,他的诗作留存于世的也只有寥寥几首。
其中留传下来的《山园小梅》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当时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
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很多人心底里都有寄情山水,远离尘嚣的愿望,可是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中,却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
而才情过人的林逋却做到了,他不屑于立身扬名,一切遵循自己的内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份超然脱俗真让人钦佩。
三、孤高隐逸,或与情伤有关
南宋灭亡之后,林逋的坟墓被盗了。他的陪葬品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
端砚是林逋自用之物,但是那只玉簪又是怎么回事呢?终生不娶的林逋为什么会保留着一件女人的首饰?人们疑惑不解。
后来,人们从林逋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里,猜到了他的心声“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己平。”
原来,林逋并不是孤高清冷,他心中亦有爱,而且爱得深沉。林逋终其一生都在怀念着那个“心中的她”。
至于他和“她”发生了什么事,才让他在青壮年时代就心灰意冷,归隐山林终老此生,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许多人为了钱财、为了权欲,铆足了劲儿,争得头破血流,迷失了自己。
而“梅妻鹤子”的故事,那淡泊名利、高洁出尘的品性,却如一股清流,洗濯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回初心,找到自我。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