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本得一女子告密,但为何却不重视防备?
玄武门之变前夜,一名女子提前探知了李世民的阴谋,于是她连夜将消息传递到了太子宫中。李建成和李元吉被该女子折腾了一夜,还是义无反顾地一脚踩进了死亡陷阱,原来她传递的是一条不完整的信息!
该女子就是唐高祖李渊最得宠的嫔妃张婕妤,也是李建成、李元吉的“老铁”。
嫡妻窦氏在世的时候李渊夹着尾巴做人,身边只有一妻一妾,窦氏生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兄弟四人,妾万氏生第五子李智云,另有三个女儿,其中平阳公主为窦氏所生,另两个女儿长沙公主和襄阳公主生母不详。
窦氏去世后,李渊又忙于跟表弟隋炀帝玩猫捉老鼠,没时间享乐。直到他攻入长安后才开始放飞自我,身边的女人开始多了起来,儿女们排着队呱呱叫爹。
老李穿上龙袍的时候已经52岁了,但他的战斗力非常了得,屁股坐上龙椅一年多就得了六个儿子,这还不算女儿的数量。他这一生,52岁前生5子3女,52岁后生17子16女,真是越活越年轻!
在众多孩子妈中,李渊最宠爱的就是张婕妤和尹德妃。尹德妃生第八子李元亨,张婕妤1生第九子李元方。
可是无论老李多么活跃,终究是熬不过阎王爷的,妃嫔们看着奶娃子就忍不住揪心:老李走了我们母子靠谁呢?
此时,哥五个中李玄霸找阎王爷斗殴去了(没有去瓦岗寨),李智云在李渊起兵时被隋廷杀害,剩下的三人就成了众嫔妃巴结的对象。
李渊登基那一年,李建成29岁,李世民20岁,李元吉19岁,他们的儿子比弟弟们都要大。
对嫔妃们“打提前量”的举措老李很想得开,他纵容心爱的女人们跟这哥仨深度交往,至于谁的靠山硬,谁的关系更铁,那就要看她们各显神通了。
李建成兄弟对小妈们的献殷勤也求之不得,理由很简单,她们有吹枕头风的便利条件,双方合作可谓优势互补,各取所需。至于哥仨谁获得的“风口”更多,那就要公平竞争了,双向选择嘛。
这种看起来很公平的竞争其实很不公平,因为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没时间跟小妈们勾兑。李建成和李元吉就不一样了,他们不光有时间,李渊还给他们创造了条件:
“自武德初,高祖令太宗居西宫之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后院,与上台、东宫昼夜并通,更无限隔。皇太子及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用之物,相遇则如家人之礼。”
看一下皇宫的布局图就知道,李渊的寝殿与李世民居住的西殿承乾殿距离很远,却与李元吉的武德殿、太子的东宫很近,且上台与武德殿、东宫之间可以“昼夜通行,无复禁限”。
如此一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占尽天时地利,于是他们跟嫔妃们铁得如同一家人。于是东风压倒西风,李渊的枕头边天天都是对太子的夸赞和对李世民的诋毁之语。
“风力”最强的就是尹德妃和张婕妤,为了帮李建成彻底打垮李世民,这二位可谓上窜下跳。史书里有很多故事,我们就将其中一则。
李世民攻克洛阳后,李渊让张婕妤等妃嫔“诣洛阳,选阅隋宫人及收府库珍物”。张婕妤见到隋炀帝留下的珠宝眼睛差点亮瞎了,于是她向李世民提了两个要求:挑几件宝贝、提拔几位亲属。
李世民一抹脸:No!
张婕妤脸一沉:那就公事公办,陛下答应给我数十顷良田,交割吧。李世民一摇头:sorry,我已经奖励给淮安王李神通了。“太欺负人了!”张婕妤哭着跑回长安找老李告状去了。
就这样,张婕妤、尹德妃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关系越来越铁,最后贴到床上去了。
玄武门之变前夜发生了两件大事,把李世民逼上了绝路。第一件事,李元吉率军出征,要带走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秦琼,并在壮行会上杀害李世民;第二件事,太史令傅奕向李渊密奏:“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傅奕的话让李渊心惊肉跳,于是他将这份密奏摔在李世民面前:你自己解释吧!
老天要变脸,你让李世民解释个屁!他要是说“傅奕眼花了”,或者说“你这是封建迷信”,你能接受吗?于是李世民灵机一动,反手给老爹扔了一颗深水炸弹:
“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与尹德妃、张婕妤淫乱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这几句话不长,但水平实在是高,一是表忠,二是卖惨,三是反击。这个反击的力度太大,李渊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后宫居然被儿子们伸爪子了,这还了得!
可李渊也不敢轻信李世民的一面之词,于是他下令:明天一早你们哥仨都给我死过来,当面对质!
估计老李这一夜很生气,尽想着明天的事了,完全没注意到刚才的一幕被张婕妤在暗中听得清清楚楚。
既然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已经得知了李世民的阴谋,为何还要自投罗网呢?原来张婕妤所谓的密报只是李世民的诱饵,它背后的阴谋藏在了李世民的肚子里。
由于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就要动手了,李世民唯一的办法就是抢在壮行会之前,将他们骗到宫里干掉!
为何是宫里,而不是在壮行会上呢?理由很简单,壮行会上兵马齐聚,那就是双方的混战。兵符在李元吉手上,李世民必输无疑。另外,选择在宫里不光出其不意,还可以将另一个人一网打尽——李渊!
所谓的“淫乱后宫”只是李世民激怒李渊的诱饵,张婕妤如果不传递这个信息,李建成或许会产生疑虑,从而拒绝入宫。可正是她的密报反而让李建成放心了:“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于是,张婕妤帮李世民把李建成引诱进了陷阱!
您可能要问:在关键时刻李建成总该有点警惕性嘛,做多少防备都不算多,怎么就那么轻率呢?
除了张婕妤的“助攻”外,其实还有一个被历史掩盖的事实,那就是:李建成计划杀害李世民是编造的历史,所谓“淫乱后宫”也是不存在的事,这两件事都是李世民登基后篡改的历史!
如果李建成要对李世民动手,怎么可能选择在大军出发的壮行会上?作为帝国的继承人,他没必要用出搏命的方式,借李渊的手就可以了。所谓傅奕的密奏,在两唐书都不见记载,它出自《资治通鉴》,极不可靠。
所谓“淫乱后宫”,连司马光都不相信,他在《资治通鉴》里用了一个“或言”,意思是有传言,吃不准。
正因为此事子虚乌有,才让李建成更加放心,否则他一定因害怕而不敢去。李世民也是抓住了他这个心理,用这种赤裸裸的谎言引诱李建成进宫。
所以,不是李建成不重视张婕妤的密报,而是李世民太狡猾,再加上张婕妤这个意外的助攻,上当受骗在所难免。
最后补充交代一下告密者的结局。玄武门事变后不久李世民登基称帝,而张婕妤和尹德妃不知所终。第二年尹德妃的儿子李元亨病逝,三年后,张婕妤的儿子李元方又死了。
母亲不知所终,儿子双双早夭,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呢?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本得一女子告密,但为何却不重视防备?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此时是玄武门事变的前一天。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在了天空正南方的午位上,因此,太史令傅奕秘奏李渊说;“金星出现在秦王的土地上,这是秦王应该拥有有天下的征召。”
李渊看后暴怒,立刻召见李世民,并且将傅奕的秘奏交给李世民。李世民看后没有解释这件事,反而说了另一件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而且还想杀死自己!”
自己的妃子和儿子乱伦!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让李渊五雷轰顶,一瞬间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于是,李渊也不再追究太白金星出现在秦王的土地上了,反而对李世民说道;“朕明天亲自审问此事,你应该提来参见朕。”
当时,李渊的宠妃张婕妤很可能在李渊身边安排了眼线,所以张婕妤迅速得到李世民告密的消息。之后,张婕妤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了李建成。
张婕妤驰语建成,乃召元吉谋——《新唐书》收到消息后,李建成找来李元吉商议应对方法。李元吉认为,做事应当谨慎,观察清楚形式之后再动手,所以应该先称病不去上朝。而李建成则认为应该去,亲自探查宫内情况,并且稳定李渊。于是,李建成丧失了最后一丝生存的希望。
为什么李建成收到张婕妤的消息后,还以身犯险呢?在越关看来,原因有三点;第一、杨文干事件的影响。第二、李建成对于自己实力的自信。第三、张婕妤和李建成并不清楚李世民的计划。
第一、杨文干事件的影响
先简单说一下杨文干事件,这件事发生在唐武德七年[624年]。当时,李渊到了长安以北的仁智宫避暑,跟随他的是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而太子李建成就在了长安城监国。
到达仁智宫后,李渊得到密报,李建成勾结庆州都督杨文干,正在筹集军械,准备造反。于是,盛怒之下的李渊命李建成到仁智宫见驾
情急之下,李建成的部下劝说李建成据长安起兵,但也有人劝他孤身请罪。反复斟酌之后,李建成选择了孤身请罪,连滚带爬的到了李渊身边。
既然李建成来了,于是李渊也下令让杨文干前来。结果不知为何,杨文干叛变,在庆州起兵造反了。
看到杨文干起兵,李渊找来了李世民,让他去平定叛乱,并且允诺;“只要你平定了杨文干叛乱,便立为太子。”
李世民平定杨文干叛乱后,李渊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承诺,并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而且还以兄弟不睦为名,将李建成府上的谋士王珪、韦挺和秦王府的谋士杜淹等人流放。
李建成亲信谋反,李渊各打二十大板,显然这个处置方式不正确。因此,有人推测,李建成联合杨文干谋反一事,是“人妄告东宫”。至于妄告的人,很可能是秦王府的人。所以,当李渊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并没有履行承诺。而李建成也因为孤身请罪得到了李渊的原谅,顺利巩固了地位。
第二、李建成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自唐朝建立后,李渊的基本政策就是李建成掌政,而李世民掌军。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后,李渊便抛弃了李世民,努力提升李建成的权威。
因此,在长安城内,李建成拥有2000长林军、300骁勇善战的骑兵,另外,玄武门守备常何,也是李建成的亲信。反观李世民,仅仅拥有800府兵。
而且在杨文干事件之后,李建成也发动了凌厉的攻势,努力结交李渊的后妃,让李渊的后妃不断的吹枕边风。之后,还利用各种机会调离秦王府将领。
尤其在玄武门事变前,突厥人突然南下,长安面临危局时。在李建成的谋划下,李渊下令让李元吉出征。出征时,李渊还下令让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段志玄等秦王府重要将领跟随李元吉
这一次,在李建成看来,李世民在已经是拔掉了牙齿的老虎,根本没有任何能力与自己抗衡。
第三、李建成并不清楚李世民的计划
张婕妤虽然知道李世民密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但她并不知道李世民的目的是在玄武门伏击李建成。所以,李建成等人也根本不了解失态的严重性。
最终,李建成、李元吉在626年六月初四途径玄武门入宫时,并不知道自己的亲信常何已经投靠李世民,所以被埋伏在周围的李世民突然杀死。
综合来说,杨文干事件让李建成深深的了解了李渊。所以在惯性思维下,李建成认为只要入宫说明情况,李渊是不会冤枉自己的。但没有想到的是,李渊竟然也成为了李世民的一颗棋子。
其次,在李建成的打击下,李世民的势力已经趋于瓦解,而李建成的势力却如日中天,所以李建成对自己的实力有着迷之自信,认为自己已经处于不败之地。
最后就是张婕妤的告密根本不清楚李世民的计划。而李建成也认为他们双方的政治斗争没有这么狠辣,非要夺取对方的性命才能善罢甘休。结果,当李建成走向玄武门时已经迟了,最终死在了李世民的弓箭之下。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本得一女子告密,但为何却不重视防备?
公元626年七月初一,李世民秘奏太子和三弟背着父王,每夜与张婕妤、尹德妃做一些不堪入目之事!唐高祖一听气到瘫软,派人质问李建成和李元吉有没此事,并让他们次日一早上朝。此事张婕妤通过秘密渠道告诉了李建成!
唐高祖为何相信太子和宠妃有染?唐高祖建立唐朝,得秦王李世民的相助,平定各路诸侯指日可待。逐渐迷恋上后宫奢糜的生活,不但扩充了后宫规模,更收纳了20多位后妃,
众多的后妃中,张婕妤和尹德妃,两人因才貌双全,善于把握他的心思,并为了讨好他的花样百出,让他爱不释手,迅速成为了后宫内宠。
唐高祖对两位后妃宠爱有加,本应是倍加信任,但是李世民一份秘奏,让他火冒三丈,其中原因有四:
一:虽然他到了70岁时,依然宝刀未老,给李世民增加几个弟弟。但无论如何,当时他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虽保养的尚且健康,但每夜雨露均沾的后宫生活,铁打的人也吃不消,特别是这为贵妃还很会来事,导致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对自己的情况是心中有数,但作为一个男人,特别是皇帝,后宫绝不能让别人染指,哪怕这人是自己的儿子。可问题是,他年纪也不小了,两个儿子却又帅身体又硬朗,特别是还多金,这不得不让他防范和顾忌。此为一。
2:李建成当太子多年,虽然功劳没有秦王李世民大,但是论实力和势力并不弱小,他和齐王李元吉亲善,两个相互的结合,影响力已经完全可以与秦王李世民抗衡,当时秦王府也被他们压制的岌岌可危,此时老李明显看出,双方的实力天平已经完全倾斜了,按实力和胆量来说,太子和齐王的确有可能干这事,如果宠妃和太子齐王联手,那么他很可能被架空,这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此为二。
3: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确有这样的机会,《旧唐书高祖诸子列传》记载,”自武德初,高祖令太宗居西宫之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后院,与上台、东宫昼夜并通,更无限隔。皇太子及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用之物,相遇则如家人之礼。“
这段时间可以看出,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住所距离他的后宫很近,由于两人得到父皇的信任,身份有特殊,可以自由出入禁宫。唐高祖虽然老,但并不糊涂,后宫除了妃子宫女就是太监,想想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不但身份高贵,而且人又帅气,还能自由出入禁宫,这事怎么会让他不放心呢?此为三
4: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屡屡和李世民作对是,每次关键的时刻,张婕妤和尹德妃都会出面帮他们说好话,或者力挺他们说李世民的不是,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几次,不得不让他感倒狐疑,而后宫经常也传出几人之间的暧昧之事,本来他觉得此事不过江湖戏言。没想到这次李世民直接把此事说破,唐高祖联想到几人种种过往,不得不疑窦重重。此为四。
综合以上四点,唐高祖立刻反应了过来,心想自己对两个小子那么好,他们竟然和自己爱妃背后有一腿,这让他颜面何存,特别是李世民把此事说了出来,如果他不妥善处理,很可能留下一个千古笑谈,民间说书的或者后世史书,把这事分成好几段,每天循环在天桥下反复播放,这才是顾忌和感到毛骨茸然的地方。
想想自己一代贤王,开创了万世基业,却因为儿子不孝和后妃有染,导致名声扫地,谁愿意呢?不气愤才怪!
可是为何他单靠一面之词就相信了李世民?男人最懂男人,李世民在筹划玄武门之变中抓住了关键。秘奏张婕妤与李建成不伦不类的关系,李建成必须向父亲解释清楚,李世民才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逆势翻盘。
可是为何他单靠一面之词,就相信了李世民?李建成还不听李元吉的建议,必须上朝和李世民对簿公堂,把此事解释清楚。这里必须理清一下李建成、李世民和张婕妤之间的恩爱情仇。
《新唐书》记载唐高祖定都长安后,在民间收集了不少的女子入后宫,得到爱宠的有20多人,其中张婕妤牌子给他翻得要掉漆。
史书记载张婕妤并非名门之后,只是一位能歌善舞貌美如花的民间女子,张婕妤没有武则天,或者长孙皇后的大志向,但对父亲却很孝顺,因为孝顺和李世民产生了不和。
原来唐高祖见她服侍得好,一开心赏赐给她父亲一大片土地,可是当时这块地李世民已经给了李神通,张婕妤的父亲是怎么都要不回来,怎么办?
古代土地就是财富,张家和李神通沟通无果后,更被秦秦王李世民喷了一顿,这能找张婕妤告了李世民一状,张婕妤诉于上曰:“敕赐妾父田,秦王夺之以与神通。从此李世民和张婕妤成为了冤家对头,无法和解了。
为了对付李世民,要回家族的土地,还有为了未来打算。张婕妤开始和李建成往来密切,李建成比李世民懂做人,见张婕妤得宠于父皇,正好是巴结的对象,
因此经常会送她一些金银珠宝,当然李建成可不只送张婕妤一人,父皇的诸位爱妃他都打点好好的,因此李建成和父皇的后宫关系风异常融洽,往来也越来越密切。
《资治通鉴》记载:建成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或言蒸于张婕妤。。。。。宫禁深秘,莫能明也。
并且作为太子,他在唐朝地位超然,可以随意出入后宫,本来他去后妃那里请安,双方联系一下感情,是很分内之事,可问题在于两人年龄想近,张婕妤入宫也就是十多岁,比起唐高祖这位大爷,按年龄两人有更多共同话语,张婕妤到底有没喜欢上李建成,现在无从考证,但是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倒是史实。
一位是年轻贵妃,一位是帅气太子,两人往来密切,必定会引起后宫好事者的注意,而两人发展成为情侣有没可能性。几十年后,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特别是后宫生活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步步惊心,两人的事,肯定是有心人告诉了唐高祖,只是唐高祖选择了沉默,他更自信张婕妤对自己忠诚,太子给他天大胆子,也不敢做这种事。
不过三人成虎,这事反复说多了,唐高祖还是会记在心里的。只是苦于他一直无法找到证据,而这次李世民一份秘奏,让他打击不小,个人认为他如此震怒,必定还附带了一些证据,例如张婕妤的香巾,或者是一些暧昧的书信,反正肯定是抓住了把柄,让李建成即便是收到了张婕妤密信,依然要冒险上朝。
张婕妤为何要提醒李建成?一,张婕妤和李建成,其实是一条绳子的蚂蚱,李建成如果是出了事,两人都吃不了兜着走,没啥好处。
二、肯定此事事关重大,而且极为秘密,史书记载此事,唐高祖没有告诉张婕妤,她是在通过一些渠道,探知了李世民秘奏一事,怕生出事端,才暗自派遣手下深夜出宫,把此事告知太子李建成,让他必须倍加小心。但至于李世民秘奏是啥内容,还何证据,她心中也没底,因此更需要提早知会李建成,相互之间做好攻守联盟,以应对唐高祖的质问。
三、张婕妤和李世民不和,一直希望李建成能继承皇位,因为如果李世民继位,她和李世民闹得如此僵,无论是家族还是自己,都会万劫不复。而李建成则不同,李建成继位,她还可能有机会,重新进入李建成的后宫,她自信以自己美貌和手段,拿下李建成是十拿九稳。
可是面对张婕妤的好意提醒,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了一个晚上,最终李建成依然是决定上朝,和李世民对簿公堂,给父皇面前把此事说个清楚,在李建成看对了,如果此时退缩,不但父皇会怀疑,李世民更不知道还有啥后手,张婕妤哪里出来情况,他就非常被动了。可是李建成这次误判了!
李建成为何会误判?1,李建成此时形势一片大好,相比秦王李世民才是惨兮兮的,因此他认为李世民是在做困兽之斗,并且李世民的秘奏,或者他已经通过一些渠道掌握了来龙去脉,特别是张婕妤的通风报信,加上和张婕妤沟通了对策,因此他是信心十足的。
2、李建成认为经过多年的经营,特别是他经常打点后宫,因此后宫无论是妃子还是宫女,还有禁宫的守将都是自己人,即便是李世民要来横的,他也相信秦王府区区十多人,能逆势翻盘。而此时秦王府许多的部将和能臣,都已经被支走,双方的实力对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他认为李世民敢动手,他东宫府中的勇士,就能秒杀李世民的十多人。
3、李建成完全没想到,平时出入自如的禁宫,会突然戒备森严,导致他带的家丁不能入玄武门,而更想不到玄武门守将竟然是无间道,表面上忠于自己,其实早已经是秦王李世民的人,也因为自信和大意,才在玄武门中了李世民的埋伏。
可是,为何李世民能够抓住了李建成的把柄,并且对李建成的行动把握得如此精准呢?历史一直以来对此众说纷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方唐朝古墓墓志铭,给历史学家开启了一个新的思路。
刀人高惠通,一段被埋没的历史?上世纪末,考古工作人员,在一个古墓中,发现了一方墓志铭,专家通过解读墓志铭,惊讶地发现墓主的身份,是秦王李世民的女侍卫高惠通,
根据墓志铭的介绍,高惠通是隋唐时期渤海人,自小武艺高强,而且生的英姿飒爽,后来家族跟随窦建德起义反隋。他的父亲因为屡立战功,成为了窦建德的手下一名猛将,
可是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月,窦建德十万精兵却被李世民三千玄甲铁骑大败,高惠通被李世民俘获。此时已经在适婚年龄的高惠通,凭借出众的容貌和武艺,让秦王李世民刮目相看,一年后,她在众多女子脱颖而出,被李世民亲自点名入成为了跟在身边的“刀人“,大约就是李世民的贴身女保镖。
此后,她一直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当然其身份除了女保镖,还需要照顾李世民起居和任何的要求,如果就此发展下去,李世民登基,她很可能成为一位妃子,
可是在武德九年四月,高惠通突然就卒于公馆内,墓志铭没有告诉人们任何她为何去世,只是透露去世时才30岁,去世后后不久,就被李世民草草葬于长安县龙首乡。
专家在研究墓志铭时,发现墓志铭对她是称颂有加,不但赞扬她美丽贤惠,还说她德才兼备,反正就是往好里的猛夸,不但如此,专家还根据她的墓葬规格,推测她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不轻,专家对应了年代,同时对应她的去世时间,大胆推测,高惠通肯定是为李世民立下大功,或者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各种筹划行动。最大可能就是利用女性的身份,和武艺高超,获取李建成的动向,兴许李建成和张婕妤的那些资料,就是她收集而来的。
毕竟时间上太巧合了,高惠通去世后60天,李世民就秘奏父皇,太子和张婕妤关系不清不楚,而高惠通去世也非常的奇怪,是突然的病故,没有任何原因,特别是在古代,她这样的身份,去世了也就算了,可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却大加赞誉,还在其墓志铭中写满了不舍和溢美之词,可见高惠通让他印象之深刻,同时侧面上说明,髙惠通肯定是立下了大功一件。
高惠通去世,李世民秘奏父皇,玄武门之变串联在一起,可见李世民为了对付李建成,其实是筹谋已久,只是一直忍而不发,毕竟兄弟阋墙,是历史的大忌,因此他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是犹豫了好久,问了许多人的意见,才下定决心。
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作所为欺人太甚,他也不会铤而走险,此后李世民为了弥补过失,轻徭役减税赋,听取群臣的建议开疆扩土,开创了唐朝盛世,不失为一代明君。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本得一女子告密,但为何却不重视防备?
秦王李世民告诉父亲李渊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而且还想杀死自己。
自己的妃子和儿子乱伦!让李渊五雷轰顶,瞬间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于是,李渊也不再追究太史令傅奕秘奏他,太白金星出现在秦王的土地上了。天象说明秦王可能称霸天下。
李渊说道;“朕明天亲自审问此事,你应该提前来参见朕。”当时,李渊的宠妃张婕妤很可能在李渊身边安排了眼线,所以张婕妤迅速得到李世民告密的消息。之后,张婕妤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了李建成。
收到消息后,李建成找来李元吉商议应对方法。李元吉认为,做事应当谨慎,先观察所以应该称病不去上朝。而李建成则认为应该去,亲自探查宫内情况,并且稳定李渊。惯性思维,只要他向李渊说明情况,他认为李渊不会冤枉自己,但没想到李渊竟然已经成为李世民的一颗棋子。于是,李建成丧失了最后一丝生存的希望。
李建成对自己实力的太过自信,他们并不清楚李世民的计划。李世民才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逆势翻盘。李建成李元吉命丧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成为了一代明君。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本得一女子告密,但为何却不重视防备?
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李世民向李渊告发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同时还声泪俱下地对李渊哭诉说:
“儿臣从未做过对不起兄弟的事,可他们二人却想杀了我,这简直是想替王世充、窦建德诸贼复仇,如果儿臣含冤而死,都没脸去见王世充诸贼,因为这太让人羞愧了。”
李渊听后大惊失色,倒不是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杀李世民,而是李世民说,李渊的妃子张婕妤、尹德妃等人,与李建成和李元吉有染。
李渊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会惦记上自己的妃子,虽然李世民的话不能全信,但空穴来风必定有因,所以李渊决定要调查清楚这件事情:
“明天一早朕就审问此事,你应该早点来告诉我啊!”
不过,李世民和李渊的对话,却恰好被张婕妤给偷听到了,等李世民离开后,张婕妤就急匆匆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李建成。
那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虽然张婕妤告密了,但说的并不是李世民要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只不过叙述了李世民到李渊那里告状的事情。
所以说,既然李建成不知道李世民要发动玄武门之变,自然也就谈不上重不重视防备的问题,不过毕竟张婕妤所说的事情对李建成、李元吉非常不利,所以他们二人理应重视起来。
事实上,当李元吉知道这件事情后,当天晚上就建议李建成以太子身份调集亲信军队做好防备,同时让李建成第二天称病不上朝,等事情明朗后再做定夺。
不过,李建成却并不在意,他认为越是这种时候,就越不能乱,如果称病不上朝,那就真的给李渊留下了心虚的印象,所以他对李元吉说,要正常上朝并亲自向李渊解释这件事情。
同时,李建成还和李元吉研究了如何应对李渊,以摆脱自己的嫌疑,可以说李建成也不是没准备,只不过他准备的是,如何回答李渊的审问,但李世民压根就没打算给他见李渊的机会。
因为李世民已经做好了准备,他要在第二天一早,在李建成和李元吉来上朝时,于皇宫西北门玄武门对李建成、李元吉发动伏击。
可以说,李世民为了这一天,已经提前谋划了很多年,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看来,守卫玄武门的常何是他们的亲信,绝对不会出问题。
可常何实际上是李世民埋在宫中的眼线,早在武德二年时(公元619年),常何就跟随李世民一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二人的关系非常好。
当时间来到武德七年时(公元624年),李世民就把常何派往长安统领玄武门,同时李世民还让常何秘密收买宫中禁军。
因此,当玄武门之变发生时(公元626年7月2日),不但玄武门的守卫,甚至大部分宫中卫队都已经倒向了李世民。
当天早上,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一众亲信提前进入宫中,并悄悄埋伏在玄武门。此时,不知情的李渊也已经把将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亲信召到宫中,准备彻查李世民告状的事。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不知道这些,还是按照往常一样,骑着高头大马朝玄武门疾驰而去,等他俩来到玄武门附近的临湖殿时,才意识到不好,连忙调转马头,准备返回太子东宫。
眼见李建成和李元吉要跑,李世民知道如果放走他俩,那接下里就不好收场了,于是李世民连忙在后面呼喊他俩的名字。
李元吉见此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可或许是太紧张了,连续两三次也没把弓拉满,自然也就没射中李世民。
不过,李世民并没有搭理李元吉,他直接把箭射向李建成,李建成应声倒地,直接被李世民给射死了,李元吉见此立即逃跑,不过还是被尉迟恭给撵上,然后把李元吉也给射死了。
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射死后,对于李世民来讲也就成功了,剩下的就是收拾李建成、李元吉残部,以及逼宫李渊了。
这对于李世民来讲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一切水到渠成,我们在这里就不细说了,我们分析一下,李建成不重视防备的原因:
01相信李渊会偏袒自己李建成知道,父亲李渊一直偏袒自己,虽然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但李渊还是把自己封为太子,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把李渊哄住了,其他的都不是事。
当李建成得知李世民去告状后,认为还有斡旋的余地,他想要亲自向李渊表明自己没有做那些错事,他也认为李渊会相信他,所以李建成的准备全都是如何向李渊解释。
02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李建成虽然战功没有李世民高,但他身为太子,在朝廷经营多年,早就和宫中的将士 、大臣打成一片,他认为那些人都是自己人。
而且,后宫中的张婕妤、尹德妃等人都是李建成的亲信,李建成认为宫中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所以他压根就没想到会出现这个变故。
03认为李世民在长安没有实力虽然李世民深受武将拥戴,但李世民的势力主要集中在洛阳一带,表面上看,在长安根本没有影响力,再加上长安还有李渊在,所以李建成就更不用担心了。
李建成根本不相信,李世民敢发动玄武门之变,可实际上正如我们上文所说,李世民早就在宫中安插了自己的势力,并带着这些人打了李建成一个措手不及。
综上所述,李建成的大意轻敌和过于自信,才导致了在玄武门被李世民所杀,而且李世民一直示弱,发动的还是突然袭击,李建成没有万全准备,根本无法应对。
同时,张婕妤在前一天,只是传递了李世民告李建成状的消息,根本没有提到李世民即将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也没收到消息,怎么可能准备呢?
那分析完了题主提出的问题,我们再简要分析一下,李世民在前一天,对李渊所说的都是真话吗?我认为,李世民的话不足为信。
这一切都是李世民设计好的,他已经预判了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等人的预判,李世民就想通过告状,让李建成、李元吉来到宫中,然后好发动玄武门之变。
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张婕妤等妃子有染的事,我认为大概率是假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没必要这么做,而且李建成敢进宫找李渊,也恰恰说明他问心无愧,根本不担心这件事情。
不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张婕妤等妃子相交密切绝对是真的,当时李渊非常信任李建成,李建成可以自由出入宫中,而且李建成也想在宫中安插眼线,自然会找到李渊宠幸的妃子。
而张婕妤与李世民有仇也是真的,当年李世民攻克东都后,张婕妤曾向李渊替自己的父亲讨到数十顷土地,可李世民却把土地分给了李渊的堂弟李神通。
这也导致张婕妤父亲的土地无法兑现,而由于获得土地的是李渊的堂弟,所以张婕妤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暗自吞下这个苦果,不过也因为此事,张婕妤彻底与李世民结仇了。
所以,张婕妤倒向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是很正常的事情,再加上李建成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张婕妤不靠李建成靠谁?所以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之间有染。
而且,我认为李世民就是预判了李建成的心里,才用这种很明显的谎言,来引诱李建成进宫,这才能顺利将李建成、李元吉杀掉。
可以说,张婕妤相当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了李世民,不过张婕妤和尹德妃的结局却很惨,李世民登基后,她俩都离奇地消失了,谁也不知道她俩去了哪里。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认为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与张婕妤等妃子可能有染吗?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最佳动力,谢谢大家!
文/学史知今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本得一女子告密,但为何却不重视防备?
玄武门之变是由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周边发动的一次政治变革。众所周知,此次政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纵观史实,历史大多都从胜利者的角度去记载。所以当我们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会发现关于本次事变的记录都是从唐太宗李世民的角度出发,使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认为发动政变在当时的政治局面下是无可避免的,获取政变的成功也是必然的结果。
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三,也就是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太白星横贯天空,太史令傅奕向唐高祖李渊上了一封密奏,内容是太白星出现在秦地,秦王将坐拥天下。
李渊看后大怒,认为秦王将要谋反,于是派人宣秦王觐见,将此事告知他。李世民为了消除皇上的疑虑,便向李渊告发了另一件事,以此来转移皇帝的注意力。
正是这件事情的发生,成为了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
李世民告知李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后宫的关系旁枝错节,并与一些妃嫔之间暧昧不明,这一消息使得李渊勃然大怒。在李世民的鼓惑下,宣李建成进宫当面对质。
李建成和李元吉收到旨意后赶往宫中,在骑马前行的时候遭遇伏击,被李世民的手下尉迟敬德击杀。
在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中,李建成一直是颇受争议的对象。一些人对他的失败唏嘘叹惋。
根据史诗记载,李建成是一个才华横溢,政治能力卓越,各方面都不逊于李世民的东宫太子。然而失败就是失败了,并且还是以生命为代价。即使有再多的争论,都无法改写他败给李世民的事实。
但是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已经有人悄悄地向李建成传递了消息,为什么他还会失败呢?
究其原因,一共有以下几点。
首先,不重视。虽然李建成已经收到了宫中传来的消息。据说向他告密之人是李渊的宠妃张婕妤,但是当时她派人给李建成传递的消息与第二天李世民将要发动政变的事情并无关联,而是在告知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李世民正在皇上面前揭发他们淫乱后宫一事。
这属于要文斗、不要武斗的迹象,所以这个信息并未引起李建成等人的足够重视。他们也并未深入的去了解整个事态的严重性,因此也就没有做出细致的部署和针对性的规划。
作为当朝太子,未来的君主,他必须保证自己的清白和维持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而且处理此事的人是自己的父王,如果借故推脱,就很容易坐实罪名,从而在与李世民的争夺进入决战状态时处于下风,李世民也会借此机会打压李建成的势力。
所以,面对当时的情境,李建成别无选择,不得不去皇宫与李世民对质。
其次,太大意。事情的发展完全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疏忽大意所致,而且他们对自己的实力太过于自信。在局势稳定,国家呈现一片祥和的状态时,李渊并没有对李世民践行自己当初的承诺,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反而大力扶持李建成,使其权利得到了巩固。
在京都长安城内,李建成的军事力量也远远超过李世民,就连玄武门的守卫都是自己的亲信。与此同时,秦王李世民的忠心部下也都正在被调离他的身边。在李建成眼中,此时的李世民就是一只斗败的公鸡,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
殊不知,无论是东宫还是皇宫的其他各个角落都布满了李世民的眼线,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各种谋划以及所作所为,都在李世民的面前展露无疑。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亲信常何的倒戈,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最后,杨文干事件对李建成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太子李建成与杨文干是好友,在多次谋害李世民都失败的情况下,李建成决定打破这一相互制约的局面,于是他勾结死党杨文干企图发动政变。结果这件事被李渊知晓,无奈之下,李建成只好选择孤身请罪,以求得李渊的谅解。
杨文干见事件败露,在庆州发动叛变。为平息叛乱,李渊向李世民做出了承诺,一旦暴乱平息,就封他为太子。后来杨文干失败,李渊却背信承诺,并在太子李建成的蛊惑之下,一次又一次诓骗李世民。
同时李渊还帮助李建成巩固了他的太子地位。李渊的偏爱使李建成迷失了方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不切实际的认知。 在进宫对质时,李建成肯定也做了一些准备,只是他缺少了远见,多了自傲。
权利和欲望自古以来都是同时存在的,拥有了权利,无休止的欲望便会随之而来,让我们擦亮双眼,不要被欲望的迷雾蒙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而不是像李建成一般,过度自信,最后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