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单位订的报纸没有人看,却还要订?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我很有兴趣回答,也有切身感受。

2009年,我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修建高速公路(具体地名隐去,以免惹麻烦)。那地方太偏僻了,和当地汉族老年人说普通话,他们一句也听不懂。说方言的他们,一辈子没出过大山,没接触过外界,听不懂普通话是很正常的事。

那天中午吃饭,是在镇上的一家小吃部吃的。令我吃惊的是,只有两张桌子的小吃部,墙角竟垛着半人高崭新的报纸!我随手翻了一下,又再次吃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报,光明日报,还有省报,市报,晨报,晚报......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最关键的是,所有报纸根本就没打开过,日期都连着号,用绳子一捆捆地捆得板板正正,整整齐齐垛在在墙角,看着十分扎眼。

刚开始,我猜想这家是开小吃部兼收废品,但没打开的报纸不是废品啊!又猜想是兼职分发报纸,但看报纸日期,许多都已超过一个月。老板是个年轻小伙子,能听懂普通话。趁他进来上菜的空档,我俩发生了以下对话:

“这是怎么回事?”我指着报纸问道。

“什么怎么回事?”小伙子楞巴楞眼地不明就里。

“报纸,是怎么回事?”

“噢,是做包装纸。”

“是你收来的?”

“不是,是我叔拿来的。”

“你叔从哪儿拿的?”

“从隔壁拿的。”

“隔壁是干什么的?”

“镇政府。”

“人家让拿么?”

“谁不让拿?我叔就是管这个的。”

下面,开始回答正题。先回答为什么报纸没人看,却还要订。

1、看不看是一回事,订不订又是一回事。因为订报纸是有任务的。任务当然得必须完成。至于有没有人看,可就没人管啦!

2、当年订报纸是有回扣的:电饭锅,电炒勺,煤气灶,烧水壶,这些东西都大张旗鼓地宣传过,早已是心照不宣的事。

3、订报纸用的都是公款。公家的钱,花了白花,不花白不花,那就花呗。

只是我还有个疑问:大山里边订《工人日报》,《解放军报》,有人看么?本想再问问小伙子,又想还是别问了。这里农民日报都当包装纸了,还提什么工人日报啊!

下面回答第二个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怎么看?还能怎么看?这第二个问题,已经在第一个问题里有了回答,再说就显得罗嗦了。

如今为什么没了这种情况?

一是搞了反腐败,搞了廉政建设,有了《八项规定》,有了中国梦!

二是有了新媒体,比如《今日头条》。

问题回答到这里,应该差不多了。

就此打住。

为什么有些单位订的报纸没有人看,却还要订?对此你怎么看?

我退休前的原单位,每一个班组上级宣传部门都给订的报纸,(其他单位大概是一样的)这是政治任务,财务开支里面列有这一项宣传费用。

为什么有些单位订的报纸没有人看,却还要订?对此你怎么看?

说一千道一万,报纸办的再好,总是没人光顾没人看,就得转型另谋出路,不能就这么硬撑着浪费资源能源,制造污染垃圾。

从业人员可以自某出路,可以充实社会薄弱环节,可以到基层去。

首先取消地市级报纸,新闻传播由广播电台承担。(地市级电视台也一并取消)

广播电台是绿色媒体,传播新闻快准稳,多好啊!要保留省地市县级广播电台,这是目前最佳方案。

为什么有些单位订的报纸没有人看,却还要订?对此你怎么看?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一些行业一定不断兴起,而一些行业也注定必然衰败。

一些市场化的纸媒早已完成华丽转身。而一些计划型的纸媒却还在硬撑,因为“手中的权利”还在进行着“落后的计划”。

报纸发行量要上去,靠的不是以质量求生存,靠的是层层的摊派。

十多年前,执行过两年的报刊发行文件,上级把订数安排给你,你就只有将订数进一步的分解的份。十年前网络媒体不发达,报纸还有存在的必要,而今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网络让新闻的及时性得以加强,隔天就会成为旧文,而报纸送得不及时也许就会几天才到手中,谁愿意在一堆“烂”纸堆里翻阅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

至于阅读率,为零也无所谓。

发行量上不去,那是执行无力的问题,那是要追责的,订了不读那是读者的问题。

只要你订,不管你读不读,就很好了!

万一哪天要检测你读的情况,不合格就培训你一下呢?

头痛医脚,脚痛不也可以医头吗?这也是一种创意!

如果你很反对我的看法,我也不生气。报纸之类的纸媒体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你我说的都不算,市场一下就什么得明白了。

关键是敢不敢试!

拭目以待!

为什么有些单位订的报纸没有人看,却还要订?对此你怎么看?

花人民的钱不心疼,这是此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谁都知道,如果一件东西生产出来以后,没有经过任何使用,就又回到了原点,那是多么可惜呀。厚厚的一摞报纸,翻都没翻,就回到了废品收购站,卖了点小钱,这是一种怎样的浪费?谁算过这个大帐?

经常讲,要厉行节约、要反对铺张浪费;要实事求是、要从实际出发,可是,在公款订报上长期存在的巨大浪费,实在让人无语。

为什么有些单位订的报纸没有人看,却还要订?对此你怎么看?

摊派订任务的,要不然现在的报社要倒闭80%。尤其是一些国企单位,被上级单位强行要求订报纸的。但是你应该订份报纸!

这年头信息泛滥好多人都知道,可要是说,这年头报纸没人看了,抱歉!这话很不靠谱!正因为信息泛滥,这年头需要一份报纸来验明正“声”。白纸黑字有凭有据。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党报?

如今手机已成为我们获悉信息的主要渠道,碎片化浅阅读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力。“信息太多,你常常无法分辨真假对错,浏览了一圈八卦,反而遗漏了最重要的事情。”网友小金这样说,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亲身感受。

读什么?怎么读?对我们而言,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时间长了,还真是个问题。

人民日报就曾对一些党员干部不看党报却天天浏览花边新闻的行为进行评论,认为:“党员干部看不看党报和主流媒体,不是个人阅读兴趣的事情,而是一个事关政治学习的重要问题。党报里有中央的权威声音,有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读党报党刊不只是娱乐消遣,它还是上情下达的沟通方式。”

其实,党报不仅仅是一个沟通渠道,党报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高等学府,是了解社情民意、动员引领群众的渠道平台,是发现矛盾问题、推动实际工作的前沿阵地。

为你的孩子订一份报纸

你的孩子需要一份报纸,陪伴他成长。据统计,中国学生近视率高得惊人,小学生在30%以上,中学生高在70%,电子产品害死人啊,你放心给孩子看电视吗?放心给孩子用电脑吗?放心给孩子玩手机、PAD吗?换言之,即便你不担心孩子的健康,你放心网上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吗?暴力、色情,孩子能接受吗?

每个人都需要认识世界,孩子就更需要了。而报纸无疑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孩子可以从上面了解新闻及各类有趣的知识,了解我们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着什么,了解一切他想知道的有益事物。

为你的父母订一份报纸

现在老年人都玩微信了,谁看报纸啊?你会这样想。可是你的父母真的不需要报纸吗?首先,真正的能用好微信及网络的老人其实并不多,而且即便用上微信,可能也会受害。有些子女说想屏蔽爸妈,因为他们总在朋友圈转发一些鸡汤、养生知识,还有许多谣言。

是的,人上了年纪,对生活的理解和我们有了不同。我们无权责怪,不过,因为网络而上当的老人真的非常多。

你的父母需要一份报纸,现在骗局这么多,日新月异,爱看报的老人,可以最快地获知骗子新招,避免财产和人身损失。针对朋友圈的谣言,我们会深度辟谣,让老人不再上当。

当年,父母培养你耗尽了心血,现在你没办法待在他们身边,一份报纸,也给了他的一份精神寄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