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曾经赐给17个人20块免死金牌,秦琼为啥连一块都没得到?

对这个说法,李渊表示不同意:秦琼没资格!李世民也表示不同意:朕不是给他补发了嘛。其实公正地讲,若不是李世民私下开后门,秦琼连补发的资格都没有。

一提到功臣榜,所有人都想起唐太宗李世民搞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功臣榜,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知名度也不一样而已。

当初刘邦建立西汉帝国后,搞了个“143彻侯”榜,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功臣榜。其目的很朴素,就是按功劳大小予以分封,说白了就是投资分红,只谈收益不谈荣誉,因此为了排位先后问题差点闹出兵变。

第一份将待遇与荣誉并著,且以个人画像图形于阁的功臣榜,是汉宣帝的“麒麟阁十一功臣”榜。此后著名的功臣榜有:东汉光武帝刘秀设立的“云台二十八将”榜、唐太宗李世民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两宋的“昭勋阁功臣”榜。

很少有人知道,名气最大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其实不能算是大唐开国功臣榜,而是仅代表太宗朝的功臣榜。谁能代表呢?高祖李渊的“晋阳元谋十七功臣”榜。

这份名单包括:李世民、裴寂、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绪。

如果对历史不是太熟悉的朋友会一脸懵:嘛玩意,这都什么人呐?房玄龄呢?尉迟恭呢?李靖呢?还有钟爱的秦琼呢?李渊喝高了弄出来的榜单吧?

其实我们只要搞清楚两份榜单出炉的时间,以及所代表的意义,就不会产生以上的疑问了。

“晋阳元谋功臣”榜,是在武德元年八月,李渊刚刚登基后就发布的一份榜单,用于表彰追随李渊起兵建立大唐的功臣。

这其中大体上分为三类人,一类是李渊的亲属,如李世民、柴绍、窦琮等,一类是部下,如裴寂、殷开山、刘政会、赵文恪等,还有一类是李家世交,如刘弘基、长孙顺德等。

这些人有个特点:参与时间早,且都参与了早期的密谋和筹划工作,都是李渊的心腹。应该说这份榜单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像温大雅、温彦博这些参与了早期建策的老部下,都没能入选。

需要补充交代的是,“晋阳元谋功臣”有免死资格,但没有所谓“免死金牌”,这只是后人的通俗说法。17个人怎么搞出了“20块免死金牌”?李渊特地强调: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三人功劳最大,因此他们仨可免死两次,余者免死一次。

“凌烟阁功臣”榜,是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去世前六年发布的一份榜单,用于表彰那些追随李世民打天下,以及为太宗朝作出重大贡献的文臣武将。

这份榜单与“晋阳元谋功臣”榜有六个人发生重叠:长孙顺德、柴绍、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

秦琼、尉迟恭、房玄龄等人进了“凌烟阁功臣”榜,为何进不了“晋阳元谋功臣”榜呢?很简单,李渊起兵时,他们或在家闲着,或正在给别人打工,比如秦琼,彼时他的老板是李密。

因此,秦琼没得到李渊赏赐的“免死金牌”,不是李渊小气,相反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榜有点“犯规”。

此话怎讲呢?按理来说,李世民的榜单应该仅限于太宗朝,开国功臣应该放进“晋阳元谋功臣”榜,可他却煮了一锅“杂烩汤”,既有开国功臣,也有太宗朝功臣。

我觉得这份榜单的出炉心机颇深,他是李世民有意而为之,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他自己在大唐开国中地位,暗地里做“喧宾夺主”的小动作。

大唐开国的核心人物应该是李渊,可李世民却通过把尉迟恭、李靖、萧瑀、长孙顺德、唐俭、秦琼等人拉进“凌烟阁”小群,给人造成一个误解:他李世民才是这些的人灵魂,大唐开国他才是主心骨。

当然,李世民这么做也有无奈的地方,玄武门之变如同一桶黑漆,将他从头黑到脚,为了洗白只好360度洗澡,包括跟老爸抢开国之功。

正因为如此,我个人认为“凌烟阁功臣”榜很不公平,它做成了一锅夹生饭,秦琼这样的人其实是没资格入选榜单的。

在“凌烟阁”榜单中,除了重叠的6人外,至少还有李孝恭、李靖、萧瑀、张公瑾、程咬金、李勣等人,应该划归“李渊群”。

除此而外,还有以下几个人,其功劳绝不在秦琼之下:罗艺、王君廓、李孝常、薛万彻、薛万均、冯立等人。这些人都没有入选“凌烟阁”,理由只有一个:不是李世民的朋友圈。

单纯论军功,我认为秦琼的排名至少在三十名开外。这么说估计有人不服气,咱不能拿《隋唐演义》当历史,正史中的秦琼远没有演义精彩,他参加过的战斗不少,但都是充当猛将使用,从来没有单独率军出征的记录。

唐军中像秦琼这样的将军数不胜数,客气一点说他有机会排在三十名之外,不客气地说,五十名外候着吧。秦琼之所以受到李世民的青睐,理由只有一个,他是李世民的心腹,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因为健康问题,挂着大将军的衔退休了。

因此我认为,假如李世民不“犯规”,大唐的两份功臣榜单,秦琼只能角逐“高祖朝开国功臣”榜,没资格去“太宗朝功臣”榜凑热闹,而在“开国功臣”榜中,除非榜单人数突破30人,秦琼一点希望都没有。

其实,即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的排名,也不能体现功劳大小,比如李靖仅仅排在第八,还不如李孝恭、高士廉。

这么说无意于贬低秦琼,只是想告诉大家,荣誉这东西未必跟实际贡献划等号,太复杂,人要是执著于名利,恐怕得气死。

就算入了榜单又如何?比如刘文静,“两块免死金牌”都罩不住一颗头颅,仅仅过了两年,他就被李渊以谋反罪处死。看起来这东西像草鞋,不靠谱,非要拿它当回事,早晚会戳伤脚!

李渊曾经赐给17个人20块免死金牌,秦琼为啥连一块都没得到?

因为他有一对儿金装锏就够了!

当年李渊称帝时,曾当众对秦琼说过一句话:“唯叔宝可配金锏上殿,对朕有求必应,哪怕是联身上的一块肉”!

满朝文武听到这句话顿时明白了,这家伙厉害了,而且李渊寓意那对四棱锏可以上打昏君,下打“群臣”……

武德元年,李渊殿封17位功臣,为了表示对他们功劳的“初步”肯定,一出手便是二十块免死金牌,其中三个人分别得了两块:李渊的铁哥们裴基得了两块,李世民的至交刘文静两块,李世民是他儿子,理所当然得到了两块。柴绍、李高迁、长孙顺德、赵文恪、刘宏基、窦琮、刘政会、刘世龙、殷开山、唐俭、武士彟这十一个人各一块,但这些“牌子”的发放人却是秦琼从李渊手里接过来的,而且当时腰里配着那一对儿金装锏。

当最后二块发到秦王手里时,李世民冲着秦琼深深鞠了一个躬(据说李世民行礼时,转手把那两块免死金牌放到程咬金手里)。

大家明白了,秦琼用不着那玩儿意了(程咬金一直与其交好,几次涉险都全身而退)。

而后来也确实证明,刘文静第一个被满门抄斩,接下来的便是赵文恪。

秦琼一生无忧,其后人一直以锏悬庭,世代被加官封爵,一直延承到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

再后来……秦琼的画像成为了庇护门庭免灾的象征。

画像上,秦琼手里用的就是一双金装锏。

李渊曾经赐给17个人20块免死金牌,秦琼为啥连一块都没得到?

李渊曾对秦叔宝说:“朕的肉如果对卿有用处,朕就割下来赐给你。”

一个皇帝对一个武将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武将立下了何等战功。但是为何李渊赐下了20块金牌给17个功臣,却唯独没有给秦叔宝呢?其实这里面是有一个时间顺序的。

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正式成为太原地区的军事长官。正是在晋阳这个地方,李渊和他的团队开始图谋天下。其中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是主要的团队骨干力量,他们几个在谋划起义和招兵买马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再加上柴绍、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的努力,这一年的七月,李渊终于完成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带着招收到的三万人马誓师,剑指长安。四个月之后,长安就被攻了下来,留守长安的杨侑被李渊拥立为皇帝,即隋恭帝,而远在江都的杨广被遥尊为太上皇。

李渊虽然拥立杨侑为帝,但是他的本来目的并不是辅佐杨侑兴复隋室而是准备自己当皇帝,只是当时天下依旧混乱,他也不过只有关中巴掌大的地盘,不宜立刻称帝。

但到了第二年的三月,跟随在杨广身边的骁果军反了,被宇文智及利用,在宇文化及的带领下,他们处死了杨广,将隋朝皇室成员都杀了个干净。消息传到长安,杨侑知道这个皇帝已经当到头了。在五月中旬,杨侑被迫让出了皇位,而李渊在五月二十日登基称帝,大赦天下,大唐正式建立。

大唐一建立,李渊就开始大赏功臣,定下了一份太原元谋功臣的名单,在必要的赏赐之外,李渊还赐下了“免死金牌”,即恕死罪。

  • 其中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三人功劳最大,恕二死;
  • 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这十四人功劳次等,恕一死。

这些人都是晋阳起兵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不过这个恕死罪的赏赐和名誉奖差不多,听着好听,没啥用处,毕竟皇帝若想杀你,你就是有一百块“免死金牌”也没有用,这本来就是皇帝赏下来的,收回去都不需要动嘴皮子。

就比如有两块免死金牌的刘文静,不照样还是被下令处死了。刘文静在被杀之前犯过其他的错吗?当然有,那就是第一次浅水原之战,当时李世民生病,将军中之事托付给了刘文静和殷开山,然后这两个人冒险出战,被薛举打了个落花流水,唐军损失惨重,一半以上的士兵都死在了这场战争中,然后回师长安后,刘文静被免官除名,或许这一次能算上一次恕死罪。

但到了第二年,刘文静就被处死了,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过总结一句话就是李渊新帝登基必须要立威。这里就不能用上所谓的免死金牌了。

在刘文静被杀的这一年,秦叔宝刚刚投靠了唐军。而在这之前,秦叔宝换过好几个主子。

617年之前,秦叔宝还是隋军的一员,效忠的是隋炀帝杨广。在李渊谋划晋阳起兵的时候,隋军将领裴仁基因为与监察御史不和而投靠了瓦岗李密。而当时秦叔宝正是裴仁基的手下,一起归顺了瓦岗。归顺瓦岗的秦叔宝因其勇武得到了李密的重用,成为内军的四骠骑将军之一。

宇文化及在江都将杨广处死之后,带领骁果军西归与瓦岗军遭遇,童山之战应该算是整个隋末最惊险的战役之一,两支精锐部队遭遇,李密差点被杀,关键时刻还是秦叔宝救下了李密,重新整合部队才在该战中险胜。

童山之战结束后,瓦岗军得到了片刻的休息,正是在这个时间段,李渊在长安称帝,定下了十七位太原元谋功臣。

还没等瓦岗军休整完毕,王世充就带着他的江淮军来攻李密,结果可想而知,瓦岗军瓦解,李密投靠了李渊,秦叔宝等瓦岗英雄都被王世充或收买或俘虏,只是在王世充这里也没有带长久,五个月之后,也就是619年的二月份,秦叔宝和程咬金一商量投靠了李唐。

从这个时候开始,秦叔宝才成为大唐的武将,并在不久之后攻打刘武周和宋金刚的战役中,于美良川击败了尉迟敬德,促成了后来尉迟敬德的归顺,秦叔宝因此立下大功。李渊很是看重秦叔宝,才说愿意将自己的肉割下来送给秦叔宝。

李渊曾经赐给17个人20块免死金牌,秦琼为啥连一块都没得到?

准确说,不是免死金牌,而是圣谕之类,作用就如演义评书所说的免死金牌,李渊在晋阳起兵,安抚住正在围攻洛阳的强力对手李密之后,直趋长安控制关中,在隋炀帝杨广被弑杀后,在裴寂等的劝进下,废掉杨侑,当上大唐皇帝,为了酬谢首倡和立大功的大臣,就赐了书面上的免死金牌,其中三人可说是获得二面金牌,“尚书令秦王、尚书右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恕二死”。还有十四人也获得恕一死的资格,分别是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绪,这十七中之中就没有在民间享有大名的秦琼秦叔宝。

首先,领有免死口谕或圣谕的这十七人,无一例外是李渊从龙之臣,比如李世民刘文静裴寂,在襄助起兵就各自发挥了作用,这三人对于李渊当上皇帝居功至伟,首功是秦王李世民、尚书右仆射裴寂、纳言刘文静三人,简言之,这三人如果犯了死罪可以赦免两次。但身为天下至尊,说话也是留有后路的,恕二死一死之类,是指平常罪过,可不包括谋反和杀皇帝等大罪“其罪非叛逆”。比如刘文静,不单本人被李渊以谋反罪诛杀,还被李渊李世民父子抄家两次。刘文静被杀这一年,秦琼才从洛阳王世充处逃走投奔李唐,赶不上发免死令牌的时候,后来李渊也没有再发类似的谕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其次,李渊口惠而实不至,所谓的免死金牌效力不大,除了上文说的刘文静被杀,被承诺恕死的都水监、新兴郡公赵文恪,第二年陪同齐王元吉到晋阳与突厥和谈,被刘武周乘虚而入,大军入侵,在太原失守时,赵文恪也弃军逃走,被李渊下狱处死。唯一发挥了作用的可能是李高迁,他在突厥侵寇马邑时督兵坐镇朔州时大败,被除名充军,免死。而李渊对秦叔宝的看重,绝不在这十四人之下,秦琼在瓦岗军败后,弃王世充来投,受到李渊李世民的极度重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作为骁勇之士,秦琼的加入为唐营增色不少,经常作为冲锋陷阵的先锋出现,对提振军心士气有大作用。在尉迟敬德随宋金刚大破唐军,阵前击败擒获唐将横行无忌时,是秦琼在美良川将他击败,挽回颓势。李渊因此赐给秦琼金瓶并说,如果有需要,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区区赏赐何足道哉!又被李世民重用,作为勇将活跃在一线,后来因为久战多伤,才渐渐不上战场,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受到的倚重又岂是李渊收买人心随口一说的免死金牌可以比拟的?

李渊曾经赐给17个人20块免死金牌,秦琼为啥连一块都没得到?

唐高祖李渊确实是送出去了整整20块免死金牌,但是非常不幸的是,秦琼一块都没捞到。

当然,这并不是唐高祖李渊对秦琼有看法,而是此时的秦琼包括程咬金还没有投靠大唐。

据记载,唐高祖李渊刚刚登基称帝,就大封功臣,这些可都是真正的开国功臣。而秦琼和程咬金整整一年之后,才投靠李渊,并且来的李世民麾下。

所以,秦琼、程咬金想要获得免死金牌,只能靠唐太宗李世民了。

实际上在隋唐时期,丹书铁券已经非常的常见,很多开国元勋,甚至少数民族的首领,都能够获得丹书铁券,并且成为了一种荣耀的象征。

但是,不是有了丹书铁券就能够为所欲为的。

丹书铁券也有很多的限制,虽然能够免死,但是限制很大,其中有一条就是“卿恕九死,子孙三死。”

如果是本人拿着丹书铁券可以免死九次,如果是子孙后代拿著丹书铁券能免死三次,这些都会在丹书铁券写得清清楚楚。

拿着免死金牌被杀的,也不在少数。

丹书铁券虽然能免死,但是对于一些罪大恶极的,不在此列,据记载“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

古代皇帝经常会大赦天下,一些犯人因此得以逃脱升天,但是有十种罪行不在“大赦”之列,就是人们所说的十恶不赦。

十恶不赦包括: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所以犯了谋反、大逆两个罪行的,就不要想着拿丹书铁券保命了,就算是有免死金牌也没用。

秦琼和程咬金也没有用上丹书铁券,活的也非常的潇洒。反而是被李渊赐予免死金牌的刘文静,虽然是李世民的好朋友,但是依然被满门抄斩,整整抄了两次,实在是太惨了。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李渊曾经赐给17个人20块免死金牌,秦琼为啥连一块都没得到?

李渊曾经给17个功臣20块免死金牌,可秦琼没有,不是说秦琼不够功劳,而是秦琼的待遇比免死金牌还要高,不需要免死金牌的保护,皇帝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李渊颁发免死金牌是在武德二年,唐朝刚建立,当然要封赏有功之臣啦,17个人得到了20块免死金牌,因为有三个人功劳更大,可以免死两次,所以就多发了三块免死金牌,才有17人得到了20块免死金牌。至于秦琼没有得到免死金牌,那是他不可能得到,因为他还在李渊争夺天下的对手李密的阵营里,李渊不可能颁发免死金牌给敌人吧,所以秦琼就没有免死金牌啦!后来王世充打李密,秦琼又投向了王世充,后来李渊干掉了王世充,秦琼带着程咬金一起投靠了李渊,当然你秦琼是后来的,自然就没有什么免死金牌啦!不过没有免死金牌无所谓,秦琼可有李渊赏赐的一对金锏,这可比免死金牌牛多了。李渊非常信任秦琼,曾经对大家说,秦琼就是他的恩人,他无比信任秦琼,甚至要割自己的肉都可以。秦琼可以随便进入皇宫,可以带金锏上朝,要知道官员上朝不准带武器,可秦琼就是能带金锏,这可是独一份啊,多么高的待遇啊!

金锏比免死金牌的效力强多了,因为李渊赐给秦琼的金锏那是有上打昏君,下打昏臣的特权啊!你免死金牌能有什么用,皇帝要你死,最后还是会死,免死金牌也不管用,因为免死金牌是皇帝给的嘛,皇帝要杀你,多少免死金牌也不顶用!刘文静够牛吧,有两块免死金牌呢,最后还不是被杀了,可见免死金牌还真没多少效用。可秦琼的金锏不同啊,你皇帝想杀他,秦琼可以以你是昏君的名义打你没有商量,你杀他,他就明正言顺的说你是昏君,理直气壮用金锏打你,你皇帝还不能反驳,只能有苦肚子里吞,谁叫李渊赐给这么猛的金锏啊,简直就是开挂器嘛,当然秦琼也不会随便打皇帝,皇帝也不会无故招惹他,大家好过就行啦!

李渊为什么如此信任秦琼,那是秦琼对李渊一家有救命之恩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救人性命,当年李渊一家赴任途中,杨广派出杀手杀李渊一家,路过的秦琼救下了李渊一家人的性命,当时李渊妻子怀有身孕,后来生下的就是李世民啦,没有秦琼,李渊一家都死翘翘啦,也就没有后来的李唐啦,李渊对秦琼那真是感恩戴德啊,专门建立庙宇纪念秦琼的救命之恩。当然后来的李世民却不怎么信任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排在最末,不是秦琼不行,而是李世民对他有猜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当时秦琼是偏向李建成那边的,虽说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中,但是秦琼是同情李建成的,他感恩李渊对自己的信任,所以他也希望李建成做皇帝,只是世事难料,李世民当了皇帝。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民就疏远了秦琼,没有给他什么重任,秦琼也会做人,既然你不喜欢我,我就老老实实在家做个闲人好了,秦琼甚至装病不上朝,最后得以善终,秦琼的后代一直都荣华富贵,直到唐朝灭亡呢,秦琼自己也当了门神,镇邪守宅,可见秦琼在民众心中声誉还是颇高的,人生做到这点,也算是赢家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