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谁?

武则天前后,李唐的皇位更迭有点乱,三十年时间内令人震惊的重大政治事件层出不穷。借着这个话题,把高宗李治驾崩后,皇位传承顺序,及相关大事件陈述如下。

01李显第一次登基

显庆元年(683年)十一月,李治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李显是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三子,长子李弘早逝,次子李贤继任太子后,与母亲发生政治冲突,被武则天废为庶人。

可是李显的第一次上位,仅仅在龙椅上坐了55天,就被轰下台。原因就是,李显想提拔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宰相,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对。李显激愤之下,说了句冒失的话:“我把天下给韦玄贞,也没什么不可以,何况一个宰相!”

裴炎立刻拿这句话,到皇太后武则天面前告状。武则天正想着如何全面控制朝政,得到裴炎的支持,双方一拍即合。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武则天陈兵大殿,废李显为庐陵王,流放房州。

02李旦第一次登基

李显被废后,武则天立四子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可是李旦从即位的第一天起,就是个傀儡,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母亲手中。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李旦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不得出门半步。

在此期间,武则天大肆诛杀反对派,连当初的盟友裴炎也遭到清洗。又接连平定徐敬业叛乱,屠戮李唐宗室子弟。在强硬手段的打压下,朝中反对势力基本被清除,武则天开始大肆营造登基的舆论宣传。

战战兢兢的李旦,被迫上疏,请求禅位于母亲。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李旦正式退位,被武则天立为皇太子,赐姓武。

03武周代唐

武则天即位后,宣布改国号为“周”,李唐被腰斩。

武则天即位时已经66岁,她也知道自己未来时光不多,所以,从她即位开始,皇嗣之争一直是武周朝的热点。在一批又一批“挺李派”倒下后,武则天终于采纳了狄仁杰的建议,决定立亲儿子为接班人。

可是李旦第一时间拒绝了母亲的好意,大概是吓怕了,他变得倦于政治。李旦的主动退出,让李显成了唯一候选人。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李显以治病为由,被武则天悄然接回洛阳,并被册立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突然发动ZB,诛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并逼武则天即可逊位给李显,这就是著名的“神龙ZB”。

至此,李显复位,李唐恢复。当年底,武则天病逝。临死前,武则天宣布去掉帝号,遗令将自己以皇后身份,与李治合葬于乾陵。

04李显复位

复位后的李显,在政治上倚重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三思,竭力排挤神龙ZB的功臣势力,由此造成了“后派”(韦皇后)与“弟派”(李旦),两大政治势力的搏杀。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显驾崩。按史书说法,李显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谋杀,不过史学家一般认为这不是事实。

05李重茂即位

李显驾崩后,他的四子李重茂即位,史称“殇帝”。李显有四个儿子,长子李重茂被武则天杖杀,次子李重福造反被贬为庶人,三子李重俊发动“景隆ZB”,失败自杀。

李重茂登基后,韦后大权独揽,并企图清洗李旦、太平公主一派。就在李重茂即位的当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唐隆ZB”,诛杀了韦后、安定公主和上官婉儿。

随即,他们又宣布废黜李重茂,拥立李旦复位。

06李旦二次登基

李旦一辈子都在躲避政治,可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躲无可躲。作为高宗李治唯一在世的嫡子,曾经的皇帝,李旦被一大批政治力量裹挟,一次又一次卷入残酷的斗争。

李旦复位不久,“唐隆ZB”的亲密战友,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姑侄俩反目成仇,把李旦搞得焦头烂额。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不顾反对,宣布禅位于太子李隆基,希望平息姑侄之争。

07李隆基即位

李旦未能如愿,他的退位,反而让太平公主加快了推翻李隆基的脚步。李隆基哪是省油的灯,他抢先发难,于先天二年(713年)七月,率先发动了“先天ZB”,将太平公主一党全部诛杀。

从那以后,李唐终于结束了从李治去世后,整整三十年的多事之秋,跨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李隆基也因创造了大唐第二个盛世——开元之治,而名垂青史。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谁?

直接回答:武则天之后是皇帝是唐中宗李显,有意思的是武则天之前的皇帝也是他。

下面容我细说:

高宗死后,太子李显就即位了,但是朝政大权都控制武则天手里,他估计是出于和母亲抗衡的目的,大肆重用自己的妻子娘家的人,先把自己岳父提拔为豫州刺史,有人反对,他口无遮拦说我还要把皇位传给他呢,你管得着吗?武则天当即以这个为借口将他废为庐陵王,并赶出京城。

武则天先立李旦为帝,然后借机自己上位,李旦成为皇嗣。

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把皇位传给武家的人还是李家的人成了她最为纠结的问题。

她先把李旦改姓武,让他做皇嗣而不是皇太子,就表明了她的犹豫。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这时候非常受武则天喜欢,他就瞄准了接班人的位置,他顺风顺水明显处于优势位置。

皇帝的位置能传到李家而不是武家,一个原因是对手太菜。

当时武承嗣先雇佣一批人到皇宫请愿,带头人叫王庆之,武则天很喜欢。就找来岑长倩等一干大臣商量,大家都说不好,武则天并没有听,后来反倒这些大臣一个个倒霉。武承嗣就蹬鼻子上脸让王庆之接二连三去闹,武则天烦了,找来一个叫李德昭的人去收拾他一顿,李德昭是个忠心李家的大臣,就顺手把这个王庆之给打死了。

李德昭当时是凤阁侍郎,他对武则天说“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应当传给子孙作为万代家业,怎么可以让侄子作为后嗣呢!自古以来没有听说侄子当皇帝会给姑姑立庙祭祀的!况且陛下受天皇临终托付,如果将天下交给武承嗣,那天皇得不到祭祀,可要变成饿鬼了。” 

祭祀在古代是一件大事,姑姑对于侄子都是外人,谁家也不会立牌位供奉姑姑的,武则天不能不考虑。

李昭德说:“侄儿对于姑姑,怎么能比得上儿子对于父亲亲近?儿子还有杀死父亲的,何况侄儿呢!武承嗣既陛下之侄,为亲王,又为宰相,权侔人主,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啊!”

武则天听从了他的话,就罢免了让武承嗣宰相的位置,任命李昭德为相。

再后来帮助了李家的人就是狄仁杰了。

狄仁杰也说:“太宗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平定天下,传之子孙。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也太违背天意了吧。何况姑侄与母子相比哪个更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子子孙孙会永远祭祀您。要是立侄呢?从古到今,臣没听说过侄儿做天子后在太庙里祭祀姑姑的。” 

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鹦鹉,但是两个翅膀都折了,想要飞怎么也飞不起来。武则天就找到狄仁杰,让他解梦。狄仁杰说:“陛下姓武,鹦鹉就是寓音,两翼便是两子,陛下将二子保全,两翼自然复振了。现在庐陵王还在外面,是不是应该把他接回来呢?”  

这时候武则天已经七十五岁了,她的心思已经活泛了,这时候偏偏契丹人造反,打出来的口号是“何不归我庐陵王?”

有个叫吉顼的人甚至劝说武则天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给武则天吹枕头风。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武则天将庐陵王李显接了回来。但是她还是没有最后下定决心来将皇位传给李家。

中间又发生了很多事,武则天看不了别人在他们武家人面前嚣张,例如吉顼被贬出朝廷,武则天晚年最信任的人是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他二人诬告,居然能逼着李显杀死儿子和女婿,就因为儿子和女儿议论了两句张家兄弟。

最后起决定作用的人是丞相张柬之。

他领导了一场神龙政变,逼着武则天把皇位让给了李显。

为什么是李显而不是李旦呢?

大概因为李显这个人窝囊,当年他想把老丈人提拔我刺史和丞相,现在一心依靠老婆,他当了皇帝之后非但不去抑制武家的势力,反而其乐融融,他老婆和武三思通奸,他也不管。最终被老婆毒死。

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弟弟李旦有个能干的儿子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把李旦扶上了皇位,两年后李旦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

有个搞笑的说法,李显是六味帝王丸,因为他自己是皇帝,父亲(唐高宗李治)是皇帝,妈妈(武则天)也是皇帝,弟弟(唐睿宗李旦)是皇帝,儿子(唐殇帝李重茂——追认的)是皇帝,侄子(唐玄宗李隆基)是皇帝。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谁?

唐朝、武周王朝这段历史的确够乱的!

曾经还没有仔细看唐朝历史的时候,总觉得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究竟是什么关系?怎么一会是武则天当皇帝,一会是李显当皇帝,一会又是李旦当了皇帝,简直要把人搞懵逼。

废话不说!给你们上图!在唐高宗李治病逝之后,首先上台的唐中宗李显。

李显是武则天的三儿子(武则天大儿子李弘早年猝死;武则天二儿子李贤被逼自尽),李显的登上帝位的时间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683年-公元684年(母亲武后临朝称制)

第二阶段:公元705年-公元710年(皇后韦氏垂帘听政)

李显可以说是活在了两个女人的阴影之中,一个是母后武则天,另一个是皇后韦后,李显这个皇帝无能、懦弱的双BUFF加持,活生生的将自己的地位拱手让给了别人。

第一次是唐高宗李治刚刚病逝的时候,李显继承大统,但是便嚣张跋扈的说:“将天下给了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又有何不可?”,武则天听到了李显的这番话,知道自己彻底垄断朝政大权的机会来了,于是将李显贬黜为庐陵王,废掉了这个皇帝。

第二次是“神龙政变五大臣”推倒了武则天的政权,拥立了李显当皇帝,哪知道这个李显又一次重用了武氏外戚武三思,将曾经拥立他登上帝位的五大臣都无情的处死,还让自己的韦皇后开始干政,这个韦皇后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做“武则天第二”。

终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联手毒死了唐中宗李显,李显或许九泉之下都不会想到自己是被这母女俩毒死的。

唐睿宗李旦是在李显被废为庐陵王的时候,被武则天扶上了帝位。

而李旦登上帝位也是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684年-公元690年(母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第二阶段:公元710年-公元712年(唐隆政变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扶上帝位)

李旦作为武则天的四儿子,他的命运也同样多舛。

在武则天的三儿子被废之后,武则天拥立了四儿子李旦做了皇帝,此时年仅22岁的李旦说白了就是武则天的傀儡皇帝,但是登上帝位的李旦连坐在皇位上的资格都没有,而是被囚禁在了宫殿之中,武则天仅仅是利用他的名义来独断朝纲。

李旦第二次登上帝位,是在李显被韦后毒死之后,韦后想要做女皇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诛杀了韦后一党,拥立李旦做了皇帝。

武则天的执政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655年-公元683年(和唐高宗李治共同掌管朝政)

第二阶段:公元683年-公元690年(代替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掌管朝政)

第三阶段:公元690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创建的武周王朝时期)

作为大唐初年的帝国掌舵者,武则天的手腕之毒辣,权谋之阴损让整个李唐王朝的大臣们为之胆寒,她不仅仅是一个女人,还是掌管着大唐帝国命运的操盘手,虽然李唐皇族的势力被削弱了不少,但是武则天所创造的武周王朝对于民众来说仍然是一片祥和的王朝。

对于民众来说,再多的腥风血雨也仅仅是朝堂之中的政权交替。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谁?

历史上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按时间顺序排的话应该是唐中宗李显。

武则天大家都知道,她是中国正统历史上唯一的一代女皇,也是继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继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李显,(原名李哲)”唐太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的第三子。按照时间上算,其实李显在母皇武则天在位之前,就曾经做过一次短暂的皇帝。那是在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在洛阳驾崩之后,按照遗诏太子李显柩前即位,即后来的唐中宗。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李显屁股还没怎么坐稳的时候,也就是公元684年的2月,李显就被母亲武则天赶下皇位,废为庐陵王。就这样做了不到两个月的皇帝李显,结束了他第一次帝王生涯。那么李显为何被废,其实是有原因的,当年唐高宗临终的时候,在遗诏中就特别指出:“朝廷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所指武则天)处分。”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凡事遇到军国大事,设官任职,出征和戎等事,都要听母后的意见,不得擅作主张。可是事实上,这个李显刚刚做了没几天皇帝,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得瑟得不得了,居然目中无人的擅自提拔了一些自己的亲信嫡系封官加爵。

武则天一看,这还了得,这样下去这小子还不知道怎么折腾呢?所以一气之下就废掉了李显的皇位。后来武则天又把唐中宗李显发配到了湖北房州,一待就是15个年头。

李显被废后第二天,弟弟李旦,武则天的第四子,也就是唐高宗的第八子继位,被立为新君做了傀儡皇帝。李旦名为皇帝,可是实际上并没有实权,真正掌控大权的还是母后武则天。

公元690年,心狠手辣的武则天又一脚踢开了傀儡皇帝唐睿宗李旦,自立为帝,定都洛阳,改国号为“大周” 。一个女人居然踩着男人的肩膀一步一步登上了女皇的帝位。这在古代封建专制政体中,女人干政是不应该有的事,历史上就没有这个先例。自古以来只有公鸡打鸣,哪有母鸡下蛋。哪有母鸡打鸣的事,所以武则天执政,就注定这个朝代要完蛋。尽管武则天够坏、够狠、够凶、够残忍,可是最后武则天不得不把李氏打下的大唐江山,交于李氏子孙来继承皇位。这大概也是武则天不传位给自家人,而传位给唐中宗李显的原因吧!

公元705年,在宰相张柬之和大臣桓彦范等人的逼迫下,武则天迫不得已将皇位交于庐陵王李显手中。大概过了半年时间,八十二岁高龄的武则天带着遗恨离开了人世。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一代女皇武则天之后的皇帝就是唐中宗李显。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谁?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就是被人冠以“六位帝皇丸”称号的唐中宗李显。他的弟弟睿宗李旦与他一样,父、母、弟(兄)、子、侄都是皇帝。不过睿宗要比中宗厉害,因为自睿宗开始,唐朝皇帝只出睿宗一脉。

兄弟二人都是二度为帝,第一次做皇帝,后来都被他们的妈妈武则天赶了下来,被贬为王——李显为庐陵王,李旦为相王。后来,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将李显重新扶上了皇位。之后李显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儿毒杀(历史书里一般不是很肯定这种说法),太平公主与李旦之子——后来的玄宗皇帝——发动政变,将李旦又扶上了皇位。

中宗作为皇帝是不够格的,是昏君一流的人物。在重新当上皇帝之后,为了感谢韦皇后在自己落难时的不离不弃,也就由着韦后带领一批贵妇干预朝政、卖官鬻爵。而卖官的敕命因为知道不会得到经办官员的同意,所以中宗将敕命由朱笔改为墨笔,正封改为斜封,不交由中书、门下两省进行传达、覆核,而直接交给吏部执行。为我国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斜封官”的典故。“斜封官”因为不由政府任命,而由皇帝任命,因此被人所轻视。

武则天之后的皇帝是谁?

作为中国古代唯一女皇帝,身后到底传位侄子还是儿子很是困扰当年武则天,后来在狄仁杰劝导下,终于决定传位儿子。那个儿子就是她的第三子李显。李显被韦后毒死后,韦后又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李重茂,不过只做了几天又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赶下台,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又当了皇帝。也就是说武则天驾崩后,到唐玄宗上台,期间经历三位皇帝。

那就来共同来了解那一段政变高发的动乱时期吧。

武则天育有四个儿子,长子也是太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其中老三、老四都是两次立储,两次称帝,可谓离奇。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八月,李弘突然暴毙,李贤被废为庶人,李显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太子,韦妃被立为太子妃。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高宗病死,李显于灵前即位。第二年改元嗣圣,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

中宗顺利即位后,有点儿头脑发热,自作主张,不把辅政宰相裴炎放在眼里。想要任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门下省长官)。韦玄贞前不久才由七八品的州参军升为州刺史,现在又要升为侍中,升迁实在太快。而且无论从资历看,还是从才能看,韦玄贞都不合适,因此遭到宰相裴炎的强烈反对。他反复劝谏,中宗不听,裴炎无奈就把此事禀告了时为太后的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废了李显,可怜他当皇帝不足两个月被废为庐陵王,而这一外放达15年之久。

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黜后,时为豫王的李旦继位为皇帝,是为唐睿宗。毫无疑问就是个傀儡皇帝,武则天裁决一切国家大事,处理一切朝廷政务。唐睿宗只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而已。

就这样李旦当了六年象征性皇帝,一切准备就绪,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称神圣皇帝,将李旦降为皇嗣,赐姓武,迁居东宫。唐睿宗顺从地接受了第一次让位,没有任何反抗。

可是武则天侄子哪个是省油的灯?武则天称帝后,他的侄子们觊觎皇位继承权,千方百计地排挤李旦并设计陷害李旦,李旦的两个妃子成了无辜的受害者,其中一位就是李隆基生母。这时的李旦对皇位已经心灰意冷,他不想再卷入任何权力之争中。

武则天后来听从狄仁杰劝谏,决定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后,又担心李旦继位后会对武家子孙下手,因此决定将废掉的中宗接回来。李旦马上明白了母亲的意思,主动要求逊位。于是中宗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被召回立为太子,李旦被降为相王。

晚年武则天宠信两张,两张祸乱朝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以张柬之、崔玄、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为首的大臣与李显联合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二张,武则天无奈,只好传位于中宗。

中宗第二次登基后做了五年的皇帝,但他丝毫不能控制朝廷复杂的政治局面,甚至把家事国事混为一谈,完全是一个稀里糊涂的皇帝。

他对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言听计从,任由她们胡作非为,韦皇后权力欲望越来越膨胀,她想效法婆婆当皇帝,觉得李显是她的绊脚石,在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八月,丧心病狂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在中宗最爱吃的饼中下毒,将中宗毒死。

唐中宗一生两得立储称帝,但却没有什么作为,第一次称帝被母后武则天废黜,第二次称帝被韦后弄权。唐中宗以“和事天子”称于世,却悲惨地死在爱妻和爱女的手中。

韦氏母女毒死中宗后,立中宗的幼子李重茂为帝,韦氏临朝执政,准备等待时机成熟,就效法武则天称帝。不过此时李旦还有很大的势力,而李隆基也培养了不少心腹。父子二人联合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将韦氏集团一网打尽。然后由太平公主出面,把才做了几天皇帝的李重茂赶下台,拥立睿宗李旦复位。26岁的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

睿宗上台后,他的有才干的儿子李隆基又和有野心的妹妹太平公主杠上了,让他头疼不行。

二人为了权势,争斗不休。睿宗李旦夹在二人之间,左右为难,又无可奈何。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八月,睿宗李旦将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做了四年太上皇的睿宗在百福殿去世,享年55岁,死后葬于桥陵。

李隆基和姑姑又斗争了一年,一网打尽了姑姑势力,太平公主也被赐死。

28岁的李隆基继位,即唐玄宗,亦称唐明皇。这年,李隆基改元开元,从此唐朝开始迎来了另一个盛世。

我是历史逸事,每天都有回答,欢迎关注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