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割下项羽大腿被刘邦封侯,几百年后子孙称帝了吗?

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被灌婴追击至东城(即安徽定远),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项羽的落幕,《史记》有几个版本。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乌江边项羽面对“故人”吕马童,说汉王不是以万户换我的人头嘛,干脆送你一份大礼,言罢自刎。另一种说法是,项羽根本没机会跑到乌江,就在东城(离乌江120公里),被杨喜、王翳、吕马童、吕胜、杨武五人“丛戟攒击”而死。

但不管哪一种说法,杨喜、王翳、吕马童、吕胜、杨武五人,因追杀项羽获封诸侯的结论是一致的。其中吕马童封1500户,王翳封1700户,杨武封700户,吕胜封1500户,杨喜封1900户赤泉侯。

不大清楚,为何五人获封差距那么大,最多的杨喜是最少的杨武两倍多。猜测有可能杨喜是这五人的领导,有指挥之功。因为《史记》中有杨喜时为“郎中骑”的字样,不是一般的小兵。

古代因为斩杀重要对方将领,获得封侯的事例很多,五人分享斩杀项羽之功,一千多户的封爵其实一点都不显眼。可是杨喜的1900户封侯,竟然成了杨氏家族的起点,782年后,他的第二十世孙杨坚,宣布建国称帝,改国号为隋。

在杨喜之前,杨氏虽然也算是古老的氏族,可是杨氏来源庞杂,算不上显贵大族。一个家族的兴起,绝不可能一两代人就能打造成功,那么,杨氏是如何从杨喜开始,一步步走上显贵之路的呢?

西汉时期:三得三失侯爵

杨喜封侯那一年是是公元前202年,八年后的汉惠帝元年,杨喜就被夺爵为民,原因不详。好在第二年,汉惠帝又下令复杨喜侯爵。

人说富不过三代,杨喜差点“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富贵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个不详的征兆,预示了杨氏家族的兴旺之路一定不平凡。

果然,赤泉侯仅仅传到杨喜的孙子杨殷,就在“酎金事件”中再次被夺封。“酎金事件”其实是汉武帝故意找茬,以侯爷们向高帝庙献金,成色不足为由,“批量回收”爵位的把戏而已。

其实每位嗣爵的后代都很清楚,继承来的爵位早晚失去,否则皇家的那点土地不够封。收回来的土地,皇帝好再拿它作诱饵,哄骗新人为他卖命。

杨殷的亲家很有名,叫司马迁,司马迁的女儿嫁给了杨殷的儿子杨敞,生子杨忠和杨恽。司马迁的《史记》能得到流传,外孙杨恽功不可没。

杨家没落的时候,杨敞(杨喜的曾孙,杨家第四代)成了关键的转折点。杨敞在汉昭帝时期,因为在支持霍光,废刘贺有功,重新为杨家谋回了爵位。不过这次不叫赤泉侯了,而是安平侯。

安平侯爵位传到杨敞的孙子杨谭(杨家第六代),又出了变故。这次问题出在杨恽身上,杨恽一生怀才不遇,对皇帝口生怨言,结果被人告发,落得身首异处。杨谭受累于叔叔杨恽,被汉宣帝夺爵为民。

自杨喜开始,杨家在西汉三次封爵,三次被夺爵。表面上看,杨家又回到了原点,其实不然,从杨敞开始,杨氏家族已经积累了相当厚的家族势力,所以,杨氏一般以杨敞为第一代祖。

东汉时期:四世三公

杨谭的儿子杨宝(杨家第七代)是个隐士,西汉末年世道不太平,杨宝甘于隐居做学问,是《尚书》欧阳派的名家。

杨宝的儿子杨震(杨家第八代),又为杨家带来新一轮辉煌。汉安帝时期,年过五旬的杨震出仕做官,一直做到司徒(即丞相)。不过,东汉跟西汉不同,西汉丞相必封侯,东汉丞相不大值钱,所以杨震没有等到封侯机会。

杨震继承了父亲清廉自守的风范,所以他屡屡得罪权贵,晚年不幸遭受排挤,被迫饮鸩自杀。

从杨震开始,杨家子孙累世高官,他的次子杨秉(杨家第九代),孙子杨赐(杨家第十代),曾孙杨彪(杨家第十一代),连续四代人出任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也就是世人艳羡的“四世三公”。

其中杨赐被汉灵帝册封为临晋侯,这是杨家失去侯爵240年后,第一次再获获侯爵。不过,十几年后的建安十一年,继任临晋侯杨彪,因为得罪了曹操,被罢职夺封,又丢掉了爵位。

杨震的后辈中,还有三个人值得交代。

一个是杨震的三子杨奉,有考证说,他就是北宋名将杨继业的先祖。第二位是杨震的曾孙杨众(杨赐之侄),因为追随汉献帝东归洛阳,被封蓩亭侯。这是杨家一门,既临晋侯之后,第一次同时出现两位侯爵。第三位值得一提的就是杨彪之子,大名鼎鼎的杨修(杨家第十二代)。

随着杨震的崛起,以及杨震的子孙们集体雄起,杨氏家族成了弘农最具势力的豪门家族,并由此向门阀集团行列跨越。

魏晋时期:四处开花

魏晋时期,弘农杨氏有两大特点:一是四世三公的辉煌不再,二是家族势力空前强大。

这段时间,从表面上看,杨家再也没有出现三公高官,但是二千石高官数不胜数。比如杨准、杨髦、杨峤等。杨氏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杨家子孙枝繁叶茂,很多人的准确谱系已经很难考证。

造成这个局面的历史背景,来自于两个,一是曹操对杨氏、袁氏、荀氏、陈氏等豪门士族集团的严厉打击,导致这是豪门士族很难走向权力的核心层。二是豪门士族向门阀垄断势力发展的趋势不可遏制,尤其是曹丕对豪门士族的妥协,让杨氏等豪门家族,逐步把持了地方势力。

南北朝时期:步入门阀

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及北魏时期,弘农杨氏再次迎来蓬勃发展期。

杨氏第十五代杨铉,五胡十六国时期任北燕北平太守,其子杨元寿任北魏武川镇司马,并将其近支家族搬迁到武川。

武川镇,就是北魏八柱国的发祥地,在这里杨元寿的玄孙杨忠(杨氏第二十代),凭借家族底蕴,以及个人的忠勇,受到北魏权臣宇文泰的赏识。杨氏家族开始与宇文氏、独孤氏、李氏等豪门士族通婚,逐步形成以八柱国,十二将军为代表的北方门阀集团。

杨忠就是十二将军之一,开府仪同三司,封陈留郡公。北周建立后,杨忠又因战功,升任柱国将军,杨氏从此成为北方最有势力的门阀豪族。

杨忠去世后,其子杨坚继任父爵。杨坚出色的政治才能,获得了北方门阀士族集团的拥戴,于开皇元年,正式废掉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隋。

结束语

杨氏从杨喜斩项羽,获封赤泉侯开始,横跨西汉、新朝、东汉、三国、魏、晋、北魏、西魏、北周九朝,历经782年的时间旅行,终于将一个普通的小门户,打造成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家族之一,并完成了杨氏家族的巅峰之作——大隋帝国。

小兵割下项羽大腿被刘邦封侯,几百年后子孙称帝了吗?

读史使人明智,欢迎各位读者收看本期的文章,希望您能有所收获。楚汉之争的片尾曲项羽,在乌江自刎后,竟然有一小兵因为砍下了项羽大腿而获封为列侯,小兵就是杨喜。项羽虽然勇猛过人,可却寡不敌众,自刎于乌江。难道说这小兵杨喜毫不费力就拿下的功勋封为列侯吗?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虽然这杨喜虽是武将出身,但这后世子孙却个个不凡。在杨喜舍命拼搏拿下这封赏之后,后世的子孙们也十分争气。整个家族的子孙们文武双全、全面发展。后代子孙出了不少的名臣将相,甚至还有子孙当上了开国皇帝,还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大将军,可谓是人才辈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的家族如此兴盛呢?首先就不得不提这风水玄学之事。按说这杨喜的才能一般,祖上也没留下什么显赫产业。

可是他究竟是如何改变命运的呢?原来这杨喜成在这战乱之时救下一名老人,这位老人可是十分了得,是一位风水大师呀。这位老人也是有恩必报,便愿意为杨喜改变命运。可这这算来算去,这个年轻人实在是十分一般。一生也就饿不死,就能捡个破烂儿了。这个年轻人一听说我的确只能什么都捡别人剩下的,可要帮我想个方法呀。于是,这个老人就为杨喜指了一条看起来十分不明智的道路,去投靠那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刘邦。

这个年轻人觉得这老人实在是不靠谱,这刘邦怎么看也没有什么好前途。就没听过他打赢过,但是这杨喜还是觉得,反正自己没地方去,不如去拼一把,就去投靠了刘邦。这杨喜跟随着刘邦,别的本事没学会,倒是学会了一件逃命的本事。是刘邦走到哪,他跟在哪儿。最终,终于等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项羽自刎之时,砍下了项羽的一条大腿。这可并非运气能成的,要知道这项羽战斗力如此之强,即使是在强弩之末之际,仍然击杀汉军几千,不是杨喜逃命本事强,估计早就马革裹尸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是,这命运确实给了这个小人物一个崛起的机会。而他也抓住了这次机会,在这之后,杨家后代可以说是人才辈出、风光无限。他的子孙后代。不是作为朝廷的国家栋梁,就是成为镇守一边的大将,甚至还出现了一位,声贯古今的大文人杨震。虽然有风水故事,这位算命先生为杨喜找了一块,能够绵延家族、兴旺发达的风水宝地,但是小编却不这认为,是杨氏家族所有族人的努力。

自古以来,帝王多为自己选好风水宝地,可是这子孙后代任然葬送了大好河山。因此小编认为杨氏家族,之所以新兴旺发达的原因有三。原因第一。是杨喜的后代们自身的努力。因为子孙后代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如何发达的,深刻的理解到这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再也不会有的,必须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所以杨氏家族非常有危机感。时刻鞭策后代勤奋努力。原因第二是杨氏家族十分注重,姻亲的选择。

自古以来,娶个好女人能够家庭旺三代。杨喜的后代竟然是司马迁的女婿。不但能够深受司马家族的影响,而且为杨氏家族的繁荣,助力不少。这原因第三就是杨氏家族非常注重自身后代的培养,从小就为子孙后代规划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这些才是杨氏家族兴旺千年的秘诀。

小兵割下项羽大腿被刘邦封侯,几百年后子孙称帝了吗?

称帝了。题主说的小兵是赤泉侯杨喜,八百年后开创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就是杨喜的十八世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