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如果使用法家思想,我们在近代会弱小而被别国欺负吗?

如果我们把法家思想,理解成现代的法治社会,那就大错特错了。古代的法家思想,不光今天不适用,即便在古代,它很快也表现出了弊端,并非哪个人强行阻止了法家思想的传播。虽然秦王朝靠法家思想崛起,但是,如果我们把法家思想当做灵丹妙药,那简直就是笑话。

中国近代的没落,也不仅仅是儒家思想的问题,而是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大环境,颠覆了原有的社会秩序,中国被迫走向推倒重建。

法家思想等于今天的法治社会吗?

我们别被“法”字迷惑,认为法家就等于法制,二者虽然有相同之处,但是核心内涵截然不同。

1.法家思想的内核

法家思想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干掉封建等级社会,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帝制社会。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①推翻西周分封制结构

法家思想诞生的基础,就是对封建等级社会的彻底反思,是诸子百家思想流派的一种。因此,它从一开始就是基于对西周分封制的弊端,一次彻底的否定。

法家认为,分封制导致了卿大夫特权阶级,是他们阻碍了国家意志的集中。所以法家发对儒家的修补术,主张推倒重建,打破分封带来的等级社会,实行“编户齐民”。

②建立以皇权独裁政治结构

在法家思想中,全社会只有一个特权阶级,即皇帝(王)。它主张中央集权和皇权独裁,不允许其它任何特权阶级的存在。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皇帝的命令也代表国家意志。所以,法家的法,其实就是以皇权利益为中心的维护体系。

③以法律维护皇权利益

易中天先生在概括法家思想时说,法家有两面三刀,所谓两面就是“赏罚”二柄,所谓三刀就是“势术法”三个工具。

势,是指皇帝通过权势,建立起来的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术,是指皇帝驾驭臣下的手段和方式;法,是指按皇帝意志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规则。

可见法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打破封建结构,建立皇权独裁,并为此服务。

2.法家之“法”,与今“法”差异

①目的性不一样

法家只为一个人服务,今天的法治社会,是为了全社会的公平,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这二者在立法基础上,存在天壤之别。

②制定主体不一样

法家的法就像橡皮泥,其立法过程缺乏严肃性,一切以皇帝的利益,甚至喜好为出发点,随意更改,且对皇帝无效。

西汉酷吏减宣就说过:古代法律怎么来的?不就是王说的话嘛,所以皇帝的话就是法律。

我们发现,古代的官员执法,或多或少都有奉承皇帝意志的成分,往往因此曲解法律。当皇帝的命令与完全相左,甚至皇帝违法时,法律立即失效。

现代法律有专门的立法机构和程序,真正确保了法大于人,跟法家的法不可同日而语。

③执行主体不一样

同样,现代的法律有专门的执法机构,且保持相对独立性。古代社会不是这样,官员一人身兼公检法,甚至还具有司法解释权。

3.法家之法不符合历史潮流

由此可见,法家之法完全与现代法律精神背道而驰。这种所谓的法治,怎么可能代表历史的潮流,与现代法制社会相提并论?

法家之法,缔造的是帝制结构社会,它不可能适应现代的要求。不光如此,法家还提出“贱民”、“愚民”、“残民”的思想,严重损害了社会基层普通民众的利益。这就是秦法为何最终毁了秦王朝的重要原因,他不光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也不适应帝制社会的发展要求。

法家思想为何能造就强大的秦朝?

有人可能要问,以法家思想治国的秦国,为何能那么强大,并兼并了六国呢?

说法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向前看的历史观,如果向后审视,法家思想所缔造的政治结构,当然要比封建制结构先进得多。

西周为何走向天下大乱的格局,就是因为分封制的等级结构社会出了问题,法家思想所架构的政治生态,就是对封建制的推翻重建,其先进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消除了等级特权阶级

分封制下,每个人的身份是固化的,如果你是平民,你一辈子都没有政治权利,如果你是奴隶,你连人生自由都没有,而且你的后代也是如此。而贵族阶级天生就是特权人物,全社会都围绕特权阶级服务,哪怕他们都是饭桶。

法家思想干掉了这个特权阶级,意义重大。

②减轻了人民负担

随着特权阶级的覆灭,对普通民众来说,等于没有了盘剥自己的婆婆,人民只需要对中央政权负责,避免了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毫无疑问,老百姓负担的减轻,是社会生产力解放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

③创造了更公平的社会机制

法家思想构造的社会,除了皇帝,都叫“编户齐民”,所有人(除了奴隶)都具有相同的政治权利,都有出仕的机会。比如秦国,以军功爵为标准,想做官想升迁,一切看军功,从而激发了秦人的战斗力。

秦国的官员们不像六国,六国还停留在世袭阶段,秦国就已经进入论功、比才学的阶段。其先进性不言而喻。

当然秦国的法治还有其它很多优势,不一一列举,这就是秦国强大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法家思想,它既具有相对于封建制的优势,又不具备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与前面比,它是先进的,与后面比,它又是落后的。

我国近代落后是儒家思想的问题吗?

回到题干,假如我国一直用法家思想治国,抛弃儒家思想,我们会在近代落后吗?答案其实基本清晰了。

1.法家思想与近代国际社会相比,没有先进性

这一点,前面已经阐述,不再赘述。

2.儒家思想不是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

首先我们得承认,儒家思想是维护帝制统治结构的工具,因此它要对近代社会的落后,承担一定的责任。

其次,我们要看到儒家思想的发展,也有其积极意义。儒家思想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维护等级社会上下尊卑的工具;二是融合社会各阶级矛盾的有效手段;三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进步阶梯。

在这三个“功能模块”中,各有利弊,我们不能因为狭隘的西方进步论,否定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学习和推崇,这就说明,它的正面意义要远大于负面作用。

其实任何一个思想,都存在与时俱进的变更状态,否则就会被淘汰,比如法家。儒家思想诞生之初,夫子企图以它实现对西周制度的修复和回归,结果失败了。而后来的新儒学,则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被统治阶级所推崇。

时至今日,儒家思想的精髓,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孝道,你能说过时了吗?我们可以抛弃孝道的某些不合时代潮流的做法,但是精神内涵永存。比如忠,我们可以抛弃落后的封建愚忠,但是忠于民族、忠于国家,甚至为人的忠信思想永远不能背弃。

3.农业文明落后于工业文明,是我国近代落后的根源

其实近代社会中国的落后,不是那个思想所导致,而是环境使然。中国是典型的农业文明社会,它是工业文明发达之前,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由此我们才诞生了,以农业文明为基调的诸子百家思想。

物极必反,当一种模式发展到极致,必然会带来内部变革和外部威胁。当更先进的工业文明,敲开精致的农业文明之时,我们才发现另一片天空。

哲学家分析认为,无论是游牧文明,还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决定它的是自然结构条件,而不是思想。相反,是某一种文明,决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三大原生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从人类社会诞生起,它就已经赋予了中国缔造人类农业文明的使命。所以,当工业文明到来时,我们肯定会显现出局促,甚至产生极端的自我否定。

可是我们又发现,工业文明也仅仅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接着信息时代到来,后面智能时代又来到。这些眼花缭乱的变化,必然会促进新思想的诞生。

所以,不要搞反了逻辑关系,儒家思想不是我国近代落后的根源,把法家思想当做救世工具,既没弄清楚法家思想的本质,有没看懂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更应该有理由坚信,我们缔造的思想文明,让我们比任何一个国家更具优势,去迎接新一轮的人类社会大变革!

中国古代如果使用法家思想,我们在近代会弱小而被别国欺负吗?

我是不喜欢拐弯抹角的“文胜则史”,下面直接亮出观点:中国古代的法家,和现代的法治思维不是一回事儿,所以即便法家完全占据主导地位,也不能阻止中国近代走向衰落。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主要包涵三个主要方面,也可以说主要分为三个派别:

一派重“权势”,代表人物是慎到,他们认为“权势比人强”,所以国君最重要的巩固权力。比如大家都崇拜龙,是因为它在天上,如果把龙放在地上,那它和蚯蚓也没什么区别。再比如,孔子是个道德高尚的大圣人,当时鲁国的国君却昏庸无道,可是即便如此,大家还是都愿意听国君的,没有几个人愿意听孔子的,这不正好说明,权势比道德能力更重要吗?

另一派重“技术”,大家注意,这里不是科学技术,而是管理的技术,确切的说是国君的御臣之术。国君要想让大臣乖乖听话,就要了解大臣的一切,包括他的能力,还有他的缺点,只有把大臣了解清楚,才能掌握他们的命脉,要赏就赏,想罚就罚。另外,要让大臣对国君充满敬畏,国君就一定要能装,最好装得像一尊菩萨似的,不流露任何个人感情,让大臣完全看不透,才能保持神秘感。

最后一派重“法令”,注意是“法令”,不是“法律”。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一般是长期稳定的,法令则常出于国君一时的兴致。现代人讲到法家,总是和“依法治国”联系在一起。其实二者无论从创立目的,还是从实施手段,都有非常明显的不同。就以商鞅变法为例,他的主要目的一是强国,并认为强国的最佳手段就是弱民,这明显是把国家和人民放在了对立的位置。而且从实施手段来看,法家主要是通过严酷的刑罚,逼迫人民遵守政府的意志,而近代法律的目的和手段,都是要充分保障民权,立法不是为了保护特权阶层,而是为了约束特权阶层。

最后再回到问题本身,法家如果在中国占据了统治地位,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比西方更强大呢?其实根本不需要假设,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应该说,上天给过法家机会,秦朝就是以法家为主导思想的。但是秦朝二世而亡,法家从此跌落神坛。汉朝以后,儒法合流,不过这时被利用的法家,只剩下御臣之“术”这一方面了,更是和依法治国彻底无关。

当然有人会说:太平的时代适合用儒家,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动乱的时代需要用法家,可以让国家更加强大。我想说的是,在冷兵器时代可能确实是这样,因为那时候国家的强大,或者更确切地说军队的强大,是依靠人的身体去硬抗的。只要法律足够严苛,士兵就只能拼命卖死力气,这样的战斗力确实能提升不少。但是进入热兵器时代以后,军队的战斗力主要是靠科技,靠智慧,不是硬逼就能逼出来的。相反,如果用儒家的怀柔政策,说不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当然也有人说,中国近代的衰落,就是因为太重用儒家。其实依我看,不是因为太重用儒家,而是太不重视儒家,或者说,重视的只是被曲解的儒家。限于篇幅和主题,这一点就不能详细论述了。

中国古代如果使用法家思想,我们在近代会弱小而被别国欺负吗?

中华文明到了近代拐不过弯来,遭受海盗般的侵略是免不掉的。

老天给过中华机会,大明郑和水师曾经风靡东南亚一带,有许多外番小邦情愿归化中华,大明王朝嫌鞭长莫及,都婉而拒之。当时大明水师龙舟船队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中华文明到了大明,已经满足九州大地,冷兵器时代就不再寻求海洋文明丶世界版图。儒家学问寻求中庸之道,保守丶刻板、缺乏进取心。

而后来西方赶上工业革命,实行海洋文明,到处殖民扩张,以农业为主的近代中国在鸦片腐化精神丶在铁舰利炮逼迫口岸洞开,在列强现代化武装打压下,注定要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世界。

封建帝王抱着天朝不放,对外面世界根本不了解丶不关心丶不作为。对内,压抑百姓思想,实行文字狱。对外,消息闭塞,对资本主义和大天下所知甚少。一旦兵临城下,也就束手无策。

因此,随着西方列强疯狂殖民化的浪潮席卷全世界之日,就是近代中国彻底遭殃之时。无论法家丶儒家等,都无力回天!

中国古代如果使用法家思想,我们在近代会弱小而被别国欺负吗?

如果采用法家思想,中国可能会在古代分裂成好几个国家,到近代,预计某些国家会崛起,某些国家被欺负。

法家思想极具刚性,以严刑峻法为工具,重赏重罚,驱使民众全力实现君主订立的目标。根据这种思想建立的制度,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甚至道德的约束都无法发挥作用,民众彻底沦为君主的工具。因此,该制度可以实现快速崛起,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

一、难以防止君主暴走

除君主自身保持主体性,其他人均是客体,是工具,社会缺乏约束君主的机制和相应的弹性,一旦君主的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整个社会要承受灭顶之灾。

二、掠夺性使用民力

法家思想有严重的功利主义导向,难以抑制君主好大喜功的冲动,从而掠夺性使用民力,甚至缺乏微弱的道德约束,民众将遭受惨重压迫。

三、社会紧绷高压

根据法家思想,民众为工具人,君主要求民众直接互相监视,犯错则相互连坐,民众精神高度紧绷。经济上,由于政府的严密管制,社会缺乏创富空间,将导致普遍贫困。

同时,由于功利主义导向,任何不能直接带来实际利益的活动,如文学艺术都会遭到压制破坏,其人民成为地球版的三体人。

这种社会缺乏包容和弹性,且持续高压,民众没有认同感,必然不能持久,秦二世而亡就是例子。如果后世继续这种政策,也必然是短期兴起后分裂为数个国家。

而在长期竞争中,预计有优胜者,形成地区强权。到了近代,率先引入西方先进技术的政权,在高效的法家模式加持下,可能迅速膨胀,成为侵略性极强的军国主义强权(亚洲版德国),而其余弱国则饱受侵略(亚洲版东欧)。

中国古代如果使用法家思想,我们在近代会弱小而被别国欺负吗?

有人提问如果中国使用法家思想中国近代还会被列强欺负吗?这个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基础于这样的考虑。在中国的古代朝代中秦国是最强的,以秦国一国之力统一了六国,对外扩张是最有效的,何愁外敌的入侵?

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可以把问题变换一下,问古罗马军团能否抵挡住以火枪、火炮装备的军队?时代变化了,古罗马军队面对的是与他们同等水平的军队,而秦军所要解决的是同处于战国时代的六国,而如果秦军要面对热兵器的近代武装,秦军也会毫无办法,除了做炮灰,什么也不能做。

秦朝使用的是法家思想统治,不要以为法家的他统治会使国家更强大,法家是什么?法家就是以法治国,不过这个法是偏向与皇帝的王法,而不是公平的法律。法家治国就是希望秦国只有一种民,就是耕战之民,如果到了近代只会种地和打仗的民族是不可能强大的。

为了配合耕战的国策,法家思想是要重农抑商的,就是拒绝一切商业往来。到了现代社会如果不寻求改变,不发展经济,而一味地发展军事,是不会强大起来的。日本维新变法也是在经济科学军事上靠拢西方,才有了日本维新的成功,而不是只发展军事。

从大清朝种种对外策略上来看,其实就是法家思想,清朝的闭关自守就是在为了怕别国的侵略与影响。为了不让西方商人带坏大清子民的风气,清朝开始与西方商人做生意是不允许西方商人住在清朝领土的,甚至不允许西方人带自己的家人踏入大清朝。最终还是没能顶住列强枪炮的轰炸。

大清朝是拒绝一切先进的东西的,在清初,电报、铁路已经是成型的技术了,而大清朝却怕动了大清的龙脉而拒绝修炼建铁路,一个连铁路都没有的大清朝怎么会强大?

大清朝被动挨打是清朝因循守旧造成的,大清朝一直在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认为西方不过是蛮夷,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而不想虚心地向西方学习,这样夜郎自大的心态怎着么不是使大清一直落后下去?

整个大清就没有一个睁开眼看世界的人,清朝人还普便认为西方人腿与中国人不同,不会打弯,林则徐还认为西方人水土干燥,给西方人开了药方,不知有多么可笑,就这样对西方连小学生认识都没有的大清在面对西方时怎么不会落败?

两次鸦片战争被西方打的得满地找牙之后,清朝也搞了一个百日维新,那是中国唯一一次赶上发达国家的机会,日本维新成功了,变法成功的日本很快地在甲午海战中击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北洋水师,从此中国就备受屈辱。而中国维新却被保守派扼杀了。

如果秦朝朝对换,让秦朝与近代接触,那么秦朝的表现不会比大清朝好到哪里去,同样的闭关自守。同样的不寻求改变,是不会在近现代社会中有什么优异表现的,希望借助秦朝来挽救中国近代的颓势只能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

中国古代如果使用法家思想,我们在近代会弱小而被别国欺负吗?

我是梅子雨summer,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古代如果使用法家思想,近代的中国仍然会被欺负。

01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与我们现代的法学思想是两个概念。

现代的法学有一条基本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也就是说,发条就是准绳,一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事情都是不违法的,反之,不管是谁,只要是法律明文规定不可以做的他做了,就一定要处罚。

可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明显有一个人是在法条之外,那就是皇帝。

皇帝不仅自己不用受约束于法律,而且他可以随意免除犯法者的罪行,也可以随意惩处没有犯法的人。

这说明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最终解释人是皇帝,中国古代的法家和儒家一样是为了维持皇权而诞生的,只不过一个使用儒学的方式制定礼法,另一个是法家的方式。

02

中国古代其实有一个国家是以法家治国的,那就是千古一帝嬴政开创的秦帝国。

从商鞅西入秦,到韩非子入秦、李斯当秦国宰相,这些人都是法家学说的奠基人。

春秋战国那么多学说,最后法家笑到了最后,看似法家是最合适封建帝国的思想,因为集权于法令,而法令的解释权在于皇帝。

但是一件事、一个人的影响力、权力太大,总要有所约束的,不然就会导致生灵涂炭。

秦始皇修长城、修阿房宫、穷兵黩武,我们暂且不论留给后世的影响,单论秦始皇治下秦国民不聊生,可见法家思想的弊端——皇帝的权力太大了,就算是宰相李斯在秦始皇面前也是随意生杀的。后面太子扶苏、大将军蒙挚因为一道假的谕令就自杀了,也可见秦始皇的权利有多大。

03

其实在选择儒家治国之前,西汉曾经有一段时间尊崇的是道家学说,无为而治。

皇帝无为而治,诸侯们厉兵秣马,这种无为而治限制了皇帝的权力却没有对各地诸侯进行限制,直接导致了西汉七王之乱。

所以后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治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建立了一个监察体系,这个检查体系没有冒犯皇帝的威严但对皇帝进行了约束,这是儒家思想治国相较于其他思想进步的地方。

按照天地君亲师,天地是虚无缥缈的,君主便是人间统治的顶点,但又为君主加以限制,那就是把天下的灾患都归咎于帝王的失德。平民失德,会有臣子惩罚他;臣子失德,皇帝会惩罚他;皇帝失德,上天就会降下灾祸来警示皇帝。看似限制天下人,实则是在限度内限制天子。

到后世,更是把孝道放在了君权之上,把皇帝的地位改成了君父,同样这样的改革不是为了限制臣子,而是为了用以往的皇帝来限制当朝君主,就算你是皇上,你总不能不听你祖宗的话吧。一旦一个皇帝违背了这些限制,一些权势极大臣子就有了借口废掉皇帝,所以许多弱势的皇帝都是如履薄冰,生怕给人留下借口。

到了明朝,朱元璋的家法先给皇帝们上了一道限制,之后内阁的诞生,分担了皇帝的政务,同样也削弱了皇帝的权利。这种情况在张居正执掌内阁的时候达到了顶峰,皇室几乎成了摆设,再往前一步就是君主立宪。

只可惜,这场汉族王朝历经千年的改革,终止于皇太极的手中。

所以说,近代中国弱小不在于两千年的政治制度,而在于满清虽然统一了中国,但是却没有继承两千年封建王朝留下的财富。这也是少数民族王朝都有点弊端,大肆屠杀汉人,又划分人种阶层,这种落后的制度在东汉就已经被废除了,而清王朝又拿来用。

再加上晚清宁可把中国送给列强,也要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样的王朝岂能不造成中国近代的虚弱?

使用法家思想不能救中国,只有将满清这样落后的王朝铲除,才有机会。

这就是我的全部想法了,可能有点多,但是这个话题沉重且复杂,所以见谅!

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量回复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