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随贺万钱,这个万钱等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钱?有何依据?
万钱,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刘邦一张嘴就送出一笔“巨款”,把主人吕太公都惊动了。当然刘邦从来就说大话办小事,这次是更绝,上嘴唇顶天,下嘴唇触地,就是不办事。神奇的是,一张空白支票,竟然抱回一个美人,也算是人间惊喜剧了。
那么万钱究竟是多钱?刘邦这个牛吹得有多大?他是不是真的付不起?我们先看《史记》对刘邦贺万钱的故事: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吕太公因为躲避仇家,逃难跑到沛县安家。由于他与沛县县令关系交好,所以,由县令组织,县里的头面人物,都到吕太公家里祝贺他落户本地。
当然,祝贺不能光用嘴,得有贺礼,吕太公也不能清茶招待,得办宴席。宴会的主持人是萧何,萧何宣布:贺礼不到一千钱的,坐到堂下就餐。
刘邦空着两手,大摇大摆地来了,一张嘴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刘季贺礼万钱!门内吕太公听报吓了一跳,这是哪位土豪啊,出手这么阔绰?如同直播小妹被人一笔打赏十万,吕太公赶紧出门相迎。
刘邦也不客气,气定神闲入座。萧何看着吕太公一副恭敬劲,怕他过后受打击太重,忍不住提醒他:“您老别听这家伙胡咧咧,他从来说大话不办事。”
那么,刘邦口中的“万钱”,到底是多少钱?我们将它折换成人民币,跟今天的状况对比,就一目了然。
第一个问题:刘邦这笔礼金值多少钱?刘邦生活的年代是秦朝,秦朝的货币叫“秦半两”,重量大约是十二铢,是西汉五铢钱的2.4倍,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币,大约10元钱。也就是说,刘邦口中的“万钱”,大约相当于今天10万人民币!
这么算有点粗略,我们再按黄金价格作对照折算。西汉规定,一斤黄金等于一万钱(五铢钱),也就是说秦朝的“万钱”,相当于2.4斤黄金。
补充说明,秦汉时期的黄金与黄铜不分,二者同价。秦朝的一斤约等于今天的252.8克,也就是说2.4斤约合今天的1.2斤,607克。按400元/克黄金价格计算,“万钱”等同于今天的人民币24万。
我们取一个平均数,刘邦这一张口,就送出了十七八万的一份大礼!刘邦一个小小的亭长,相当于村官,他能承担得起这么大的礼金吗?
第二个问题:刘邦的薪水承担起这笔礼金吗?亭长是基层官员,严格来讲,都算不上官,只能叫“吏”。亭长的俸禄是多少呢?按照史料记载,亭长属于“斗食”小吏,斗食小吏的月奉为11斛,相当于今天的660公斤粮食。按今天的粮价计算,刘邦的月奉大约为4000元左右。
粮价在古代变动非常大,一斤粮食在太平盛世就值几个铜钱,灾荒之年几千钱也买不来一斤米。不过古人没有电费、煤气费、网费、交通费、房贷、补课费等等,一个月六百多公斤粮食,足够一家五口人生活开销了。按今天生活水准,养活一家五口人,一个月至少也得两万吧?
也取一个折中数字,刘邦的薪水,大约相当于今天一万多块,一年十几万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说,刘邦的礼金,至少相当于自己一年的收入!
除非发疯了,才会一把将自己一年的收入送出去!
第三个问题:刘邦的收入仅仅靠薪水吗?其实刘邦未必承担不起这笔支出。
在后人眼中,刘邦就是个穷光蛋,不事生产,到处蹭吃骗喝,跟流浪汉比,就多一个住的地方。其实这是个误解,在秦朝没有相当的家产,是没有资格获得“公务员”身份的,刘邦能做亭长,就说明他家比较富裕!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经常骂刘邦游手好闲,不像老二刘仲,擅长置家业。能置家业,绝不是寻常人家。类似的证据还有很多,都表明刘邦家其实是一个地主家庭,生活水准比一般百姓要高很多。只是刘邦本人习惯了游走江湖,不愿意干发家致富的工作。
所以,对刘邦来说,他是有能力支出这笔礼金的。只是既然是礼金,就有一个度,谁也不能无节制光看自己的支付能力,而是看“行情”。
萧何宣布,一千钱以下坐堂下,说明超过一千钱,就是个很大数字了,两三千基本就是上限了,刘邦蹦出个“万钱”,显然是信口开河,不可信。所以萧何说他“说大话不办事”。
好玩的是,刘邦这次说大话,竟然给自己做了一次免费广告,吕太公一眼相中了貌相奇特的中年大叔刘邦,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姑娘推到他怀里,成就了一段传奇姻缘。吹牛吹来个美妻,哪儿说理去!
刘邦随贺万钱,这个万钱等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钱?有何依据?
虽然一万钱折合成人民币没多少钱,但在当时,刘邦真的送吕家万钱的话,估计刘邦全家要饿肚子了。
刘邦在泗水亭当个小官,比芝麻还小,当时战争频繁,每个月算上吃拿卡要,能拿一千钱就不错了,况且当时低级官吏都是以粮食充薪俸,经常拿不到现钱。
虽然朋友多,但喝酒赌博玩女人,花钱也不会少,《史记》记载,刘邦喝酒经常是赊账。而且刘邦一家子除了他以外,都是以种地为生,没有其他收入,因此如果真的上一万钱的重礼,全家人估计勒着腰带过日子了。
一万钱如果拿到现在,值多少钱呢?史书记载,一万钱相当了一金,但这个“金”水份太大,秦汉时指的是精铜而已。铜当时是制作钱币和武器的重要材料,属于政府严格控制的原料,民间不能随便开采,是稀有物品。但现在铜已经被广泛开采,根据品种二三十元一斤,价格不高。因此用这个标准算,刘邦只随了最低的份子钱,与历史不符。
古代是农耕社会,最具代表的是粮食,因此折算成粮食较准确。秦朝末年义军纷起,粮食价格暴涨,从和平时期的一百多钱一石,涨到了千钱。也就是说一万钱可以买到10石粮食。
秦朝一石相当于现在的218市斤,10000钱可以买到2180斤粮食。如果按2.5元人民币一斤计算,相当于5450元人民币。5000多块钱对于现代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是两口之家人一年的口粮。因此刘邦“贺万钱”喊的惊天动地,但他根本拿不出这些钱来,付了张空头支票。
那么刘邦为什么敢这么喊呢?
一是有意识。他看到去吕家庆贺乔迁之喜的人,上礼千钱以上的才能坐在贵宾席,刘邦平时就喜欢结交当地的权贵,这个机会不能丢。而且坐在堂下太没面子,以后没法在沛县混了。于是他耍起流氓,空喊一嗓子混进圈子里再说。
二是有优势。虽然刘邦只是个小亭长,可是吕家搬到了他的一亩三分地上,就得服他管,这就是平时说的“小鬼难缠”,特别是在当时劳役赋税繁重,如果不打点好刘亭长,估计没好果子吃,因此刘邦有白吃的优势。
三是有气势。刘邦这个人年轻时气势十足,别人见到秦始皇很盛大壮观的队伍时惊得目瞪口呆,他却说:“彼可取而代之也。”虽然是个芥子大的小官,却和县里的官员称兄道弟,也正是这种气势,让吕太公很佩服,认为他是个有前途的人,把女儿嫁给了他。
刘邦白吃白喝,还赚了个媳妇。
刘邦随贺万钱,这个万钱等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钱?有何依据?
刘邦随贺万钱故事发生在秦代,秦朝消灭六国后,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秦朝法定货币为黄金和铜钱。纸币是宋朝才出现的,叫“交子”。秦朝黄金是上币,铜钱是下币。铜钱上面铸有“半两”的字样,相传是李斯所书,因此铜钱货币叫“秦半两”,重量大约是十二铢,是西汉五铢钱的2.4倍,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币,大约10元钱。也就是说,刘邦口中的“万钱”,大约相当于今天10万人民币。
当时给吕公祝贺人很多,主事的萧何规定:贺礼在一千钱以上的,堂上座;不足者,堂下伺候。而贺万钱不是小数目,刘邦说大话,萧何给解围,吕公还看好了刘邦,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刘邦随贺万钱,这个万钱等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钱?有何依据?
《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那么,高祖没有兑现的这1万钱在今天看来是多大的价值呢?
《廿二史札记校正》中,王树民校正《汉多黄金》时说:又王莽传(卷九十九上)云:故事,聘皇后,黄金二百斤,为钱二万万。是黄金一斤折钱一万,可知所谓赐金若干斤者乃举起总数,应有白金与铜钱折算者,未必皆实用黄金。(《廿二史札记校正》(订补本)上 [清]赵翼著,王树民校正,中华书局1984年版,2007年印 P77)
根据王树民校正所说,1万钱可折算为1斤黄斤。古代1斤大约为16两。如果再折算为今天的克单位,则1斤黄金大约800克。(16*50=800)
不考虑黄金价格的波动,按折中价格,现在1克黄金大约320元人民币,则刘邦声称的礼金1万钱,应该价值人民币256000元。(320*800)
想象一下,在秦朝送如此大礼,怎能不被刮目相看?这份礼金就算是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厚重的大礼。(沛县令的这次宴会,萧何安排的是:送礼不满1千钱坐堂下,换句话说只要送礼1千钱及以上,皆坐堂上,可算对送大礼的特别酬谢。)
但是刘邦就像萧何评价的那样,“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这厚重的礼金也确实是刘季的大言,当不得真的。只是刘季最终还是成了事,萧何还死心塌地跟着一起成事,倒也有趣。
刘邦随贺万钱,这个万钱等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钱?有何依据?
吕公为避仇,从山东单县来到了沛县,他到沛县是投奔了沛县的县长。也就是说吕公和县长两个人是好朋友了。
为了给吕公接风洗尘,县长就把当时沛县有头有脸的人物叫到了一起,然后,大家好认识一下,县长的意思就是吕公以后就在沛县生活了,大家能够给予吕公照顾的,就给予他照顾一些。
再就是能够让吕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新的地方来生活!
就是这么一个宴会,刘邦也来了。
要知道当时的刘邦,也就是一个泗水亭长,属于编外人员,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被县长请来吃酒席的。
甚至县长都不知道他们这里有叫刘邦的这么一个亭长!
可是,刘邦听说了这个县长情况吃饭的事情他也就来了。
一定要注意吃这个饭,不能白吃,是要随礼的!
这个礼就是送给吕公的,算是给吕公在沛县的安家费吧。当然所有有头有脸的人,他们来参加这个宴会,也都是冲着县长的面子来的。
刘邦来了之后,可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他就随便喊了一个贺万钱,意思就是说他刘季拿了一万钱来喝这个酒。
为何当时刘邦会这样喊呢?
原因就是记账的人是萧何!
萧何和刘邦是老相识,一般刘邦捅了什么娄子,都是萧何帮助他搞定。
事实上刘邦来吃这个饭,根本就不可能拿钱,他认识萧何,萧何看到他的到来,也就会放他进去,让他混一顿吃喝。
刘邦本来也是当地少有的流氓,不拿钱才是他的作风!
事实上当刘邦喊出贺万钱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把目光转移到了刘邦这里来的,吕公也被刘邦吸引了。
这个时候萧何就给吕公说,刘邦这个人说话不着边际,爱吹牛,不用听他瞎说。
萧何的解释,等于是说刘邦根本不可能贺万钱。
很显然这个贺万钱,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估计刘邦是唯一一个喊出贺万钱的宾客,要不也不会吸引到别人的注意。
那么,这个贺万钱到底是多少钱呢?
按照刘邦当时的工作,这个贺万钱差不多是刘邦一年的俸禄。也就是说刘邦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一千钱而已!
刘邦是游手好闲的人,而且还是好吃赖做,他哪里有一万钱拿来送礼呀。
放在今天大部分人都是一个月赚取2000到3000元人民币的, 这个贺万钱差不多就是如今的2-3万元的人民币的购买力。
当然了我们说的是按照赚取月薪的大概购买力来说的。
可以说当时是没有人能一下送这么大的礼的。不过,即便是刘邦胡说的,吕公也记住了刘邦这个人。
至少刘邦这个人是敢说敢做的人,一般的人是喊不出贺万钱这一句话的。
在吕公看来,最起码刘邦不是窝囊之辈,是个有胆量,能在当地混得开的人,至少是不好惹的一个人。
对于吕公从外乡迁来的人来说,他若是想要在沛县扎根立足,就必须要在当地找一个靠山,似乎,刘邦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在宴会上吕公就给刘邦交谈,问刘邦有没有媳妇?
刘邦告诉他是光棍一条,吕后就说自己有个女儿,也就是后来的吕后。若是刘邦愿意,他就把女儿嫁给刘邦。
刘邦当然愿意了,能够给县长做朋友的人,也都是不简单的人呀。所以,刘邦再后来就迎娶了吕公的女儿吕雉。
没想到刘邦一句贺万钱,让他迎娶了白富美吕雉!
不得不说人生有的时候,是充满戏剧和偶然性的,人家本来没有宴请刘邦,但是,他知道后不但去了,而且因为吹牛还吹来了一个媳妇。
吕后的到来,对于刘邦日后起义当皇帝,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的。
刘邦随贺万钱,这个万钱等于今天的人民币多少钱?有何依据?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然而,诺大的秦朝仅仅建立了十几年便二世而亡。随后便是项羽分封诸侯,楚汉战争打响,最后刘邦建立西汉。
项羽在秦朝灭亡的一开始,是行使着周天子职权的,是当时的诸侯之主,而刘邦仅仅是一个被发配到巴蜀之地的汉王。
可就是这样的局势,最后却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这都得益于刘邦的识人之明。正如刘邦称帝后说的那样,自己能获得天下,都多亏了韩信、萧何、张良,也就是汉初三杰。
不过,在刘邦的称帝之路上,还有一个人的功劳,丝毫不比这几位少,但是在史书上却很少有所记载,这个人就是吕后的哥哥吕泽。
吕公初到沛县,刘邦吹嘘贺钱万,却为他的帝业拉来了重要的“投资”吕后的父亲吕公为了躲避仇家,来到了沛县。因为他与沛县县令关系极好,因此沛县的名门望族基本上都来祝贺吕公的乔迁之喜。
由于人数太多,因此负责座位安排的萧何便规定贺钱一千以下的坐在堂下,而贺钱一千以上的则坐在堂内。
结果刘邦便不乐意了,因为他没钱。但是刘邦虽然没钱 ,但是并不妨碍他想要做堂内的心。于是,他便直接吹嘘到贺钱万。
一万钱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吕公听闻后马上就出来迎接。结果刘邦却一分钱也没拿出来,但是吕公却并没有看不起他,反而在看了他的面相以后大惊,恭敬地将其迎接入内。后来,吕公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了刘邦。
可以这么说,刘邦和吕家的渊源,完全就是从这个贺钱万开始的。而吕家在后来刘邦称帝的过程中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吕雉之兄吕泽关于吕泽的记载,其实很少,且吕泽在《史记》中没有单独列传,关于吕泽的记载大多都是在别人的列传中提及。剩下的则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记载的: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 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但仅仅是这么一句话,透露出的信息便极为惊人。
首先是第一句话: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以客从”的意思就是吕泽在加入刘邦手下的时候,是有自己班底的。在刘邦称帝的过程中,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比如那个无辜的郦食其,他就是带着自己的班底加入刘邦的,所以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就是“兵起以客从击破秦”。
其次是第二句: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彭城之战,熟悉楚汉战争史的人应该知道,这场战斗可以说是刘邦起义以来遭遇的最惨重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刘邦可以说是将自己前期积累起来的优势完全还了回去。按理来说,此时的刘邦距离失败只有一步之遥了。不仅妻儿被项羽抓住,就连那些墙头草的诸侯也纷纷背叛,此时的刘邦,称得上是众叛亲离。
也就是在这时候,刘邦前往吕泽的驻地,并依托当地,逐渐收拢士兵,这才有了后来的战争。《史记》记载为: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再看第三句: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佐天下这几个词,分量是十分重的。在刘邦的众多功臣中,只有三个人有如此殊荣,萧何、陈平和张良。至于为何没有韩信,大家都懂。
萧何、张良是何人?刘邦亲自钦点的功臣。而司马迁以这几个词描述吕泽,足可见吕泽的功劳有多么的大。
至于吕泽为何功劳如此之大,却几乎没有记载。大概是因为后期发生了吕后之乱,所以汉朝的功臣将其功绩抹去了吧(仅为猜测)。
结束语也许刘邦也万万没想到,当年一次无意的吹嘘,却为他的帝业拉来了重要的“投资”——吕家的支持。以至于在彭城之战以后,刘邦还能依靠吕泽重整旗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