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邾庄公是被一泡尿而害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白纸黑字写在《春秋左氏传》上。

故事的主人公叫曹穿,邾国第十七代国君。邾国也就是战国时期的邹国,在现在的山东邹县中南部,孟子就出生在这里。相传邾国是上古颛顼帝的后人,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后,邾国臣服西周,被赐子爵,所以史书上一般称邾国国君为邾子。

邾国虽小,历史上也出现过明君圣主,最有名的就是邾文公。有学者研究表明,孟子的民本思想,就来源于邾文公。曹穿就是邾文公的玄孙,史称邾庄公,在位三十三年。

邾庄公在位期间,邾国深受鲁国的欺压下,江河日下,可偏偏这位仁兄胸无大志,安于寻欢作乐。

邾庄公善饮,而且喜欢“与民同乐”,当然这个民肯定不是草民。其中有一位大臣叫夷射姑,堪称邾庄公酒场上的“铁子”,经常被召来当陪酒先生,祸端就由一次酒宴引发。

某一天,夷射姑又奉命陪邾庄公“小酌”。邾庄公“酒精沙场”,耐力好,屁股不挪窝一盏又一盏,夷射姑有点憋不住了。古代的酒不像今天的白酒,酒精含量没那么高,类似于米酒,所以跟喝啤酒差不多,肚子灌满了有内急感,于是夷射姑“私出”。

私出不是喝跑了,而是解手的雅称。意外就从这儿开始:

“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私出。阍乞肉焉。夺之杖以敲之。”

阍,就是门房、门卫。邾庄公喝酒吃肉,香气熏得满院子,把宫廷服务员们馋得直流口水。门房实在憋不住了,看见夷射姑出来,壮着胆子跟他讨块肉吃。夷射姑正在飘飘然间,夺过门房的“警棍”,把人家一顿猛敲:吃肉吃肉,我让你吃柴火炖肉!

显然夷射姑仗着邾庄公宠幸,飘惯了,一个下人随便捉弄。夷射姑没当回事,在庭院里一顿“机枪扫射”,舒舒服服地回去接着战斗。

有些矛盾,如果当场爆发不算坏事,积压久了反而破坏力惊人。门房挨了一顿揍,心中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慢慢发芽。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邾庄公被和煦的春日照得身心舒畅,他抻了个懒腰,踱步走到大殿台阶上,对着庭院深深地呼吸几口新鲜空气。一抬头,他看见门房,端着花瓶转着圈在院子里浇水。那架势不是洒水,是耍猴,很不雅,在古代那叫失礼。

邾庄公好心情顿时没了,火冒三丈,刚要又赏门房一顿柴火炖屁股,门房不急不慌地解释,自己这是在替夷射姑遮盖尿骚味:

“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阍曰:‘夷射姑旋焉。’”

今天大街上看到几个打水枪的,似乎司空见惯,古人对礼仪极其苛刻,何况你这是在人家院子里,而且主人是国君,往小里说夷射姑有失仪之罪,往大里说是蔑视君主。

邾庄公刚升腾起来的怒火,又被泼了一桶油。震怒之下,他完全不记得二人推杯换盏时的“友谊”了,下令卫队,立刻去捉拿夷射姑。

这个门房很阴,如果当时告状,邾庄公与夷射姑正喝得半醉半醒,勾肩搭背,估计完全不记得是君臣关系了,告状的结果很可能自己再遭一顿揍。这会儿邾庄公脑子清醒了,恢复了人模狗样的君主身份了,给他活灵活现地重演一遍,夷射姑公然“开枪”污秽宫室的镜头,效果奇佳。

邾庄公这个人有两大特点,门房捏住他的七寸:一是脾气特别火爆,一点就着;二是他有洁癖,别说在他院子里撒尿,你用他的尿盆都不行。

门房一个情景再现,立刻触碰了邾庄公的禁区,并且轻松点燃他的引线!要不说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呢,小人要是盯上你,你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尤其是领导身边的小人,要留一万个小心。

只是夷射姑命大,碰巧他不在家,卫队扑了个空。

按理来说,抓不到也没关系,夷射姑也不能飞了,守株待兔再抓也不迟,可是邾庄公想不开:我去抓你,你竟然不在家,气死我了!于是爆炸了:

“命执之,弗得,滋怒,自投于床,废于炉炭,烂,遂卒。”

自投于床,肯定不是想自杀,而是激怒之下暴跳如雷,不小心跌倒了。结果巧得不能再巧,刚好掉进床边的碳炉子里,成了“烤全羊”!

等众人七手八脚,把散发着一身烤肉香气的邾庄公救出来,这家伙仅剩半口气。虽然太医尽了力,但是烫伤面积太大,迅速引起全身溃烂。过去也没有青霉素,邾庄公就这样以离奇的方式薨了。

过去诸侯王死了,有专门的称谓,叫“薨”,国王死了叫“崩”,大夫死了叫“卒”,士死了叫“不禄”,平民死了叫“死”。邾庄公是诸侯国国君,本应该用“薨”,《春秋左氏传》却用了一个“卒”。

这不是孔子他老家糊涂写错了,而是故意这么写的。孔子就是要把用这种方式,把他的身份降格,以表明对邾庄公鄙视的态度。这种写作方式就是典型的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虽然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却把自己的立场表达得很鲜明。

其实,孔子还是给邾庄公留了几分面子,如果更极端一点,他可以不称邾庄公为“邾子”,直接用他的名字“穿”,那就是公然的侮辱了。古代最尊敬的称谓是以官衔相称,其次以字号相称,直呼其名是极大的不尊重。这种例子,在《春秋》中也比比皆是。

邾庄公死后还作了一个孽:以五人殉葬!殉葬是西周早年以前的陋习,到春秋时期,已经广受谴责,殉葬之风逐渐被摒弃了。邾国早在邾文公时期,就提出了朴素的人本主义,废止了人殉制度。无疑邾庄公恢复殉葬,是历史的倒退。

史书没有交代夷射姑跑哪儿去了,但殉葬的五个人中肯定没有他,没有哪个国君敢用贵族陪葬,倒霉的还是奴隶。

好了,不说他了,喝酒去了,有去的没?

春秋时期的邾庄公是被一泡尿而害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山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历史久了,什么事都有。

你相信吗?历史上有个落到茅坑淹死的君王,还有一个被一泡尿害死的君王。

先说说茅坑淹死的君王: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有一天蹲在茅坑上方便,不小心失足跌落淹死在了茅坑里。

晋景公因何掉进茅坑里淹死了?

对于这个问题,后人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

有人说晋景公曾让一位大师看相,大师看到景公脸上有道煞纹,铁口断定他活不过今年的麦收。

景公不信,因此对大师说:“如果我活过麦收你当如何?”

大师自信道:“如果君王活过麦收你把我的脑袋砍了”。

景公:“一言为定”。

其实大师是通过面相气色,断定景公身患隐疾。

转眼到了麦收,景公发现自己没事儿,依然活蹦乱动气色很好。

于是大师被景公传进宫,此时景公正在吃新麦做成的包子,景公最喜欢吃猪肉馅包子了。

景公边吃边说:“我现在都吃上新麦包子了,我依然活得好好的,你无话可说了吧?该上路了”。

景公的意思是要砍了相面大师。

就在刚要传旨的时候,景公内急,起身捂着肚子就往厕所里跑,边跑边说,“等我方便回来就把你砍了”。

然而世事难料,景公在蹲茅坑的时候,由于他之前就患上了心脑血管病,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大师看了出来,因此推测他活不过麦收。

景公侥幸活到了麦收,心里无比激动和兴奋,加上吃了很多的猪肉馅包子,这时蹲在茅坑上,方便时一使劲血往上涌,一下子堵塞的血管。

刹时景公头晕目眩,脚下一滑,脸朝下跌落在茅坑里。

等侍卫发现景公已经呜呼哀哉了,景公因此荣获了淹死在茅坑里的君王称号。

无独有偶,还是在春秋时期,相传邾国第16代君王曹穿因一泡尿丧了命,景公和曹穿成了一对难兄难弟。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春秋时期的邾国是鲁国的一个附属国,其地理位置约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境内。

相传,邾国国王曹穿嗜酒如命,经常和大夫夷射姑在宫中畅饮。

有句话叫做:“看着像水,喝到肚里闹鬼”,说的就是酒精的作用使人丧失理智。

君臣二人酒后无德,每次大夫夷射姑喝高了,都是偷偷在宫里的角落撒尿。

后来,夷射姑这种不雅行为被侍卫士发现了,侍卫以此为要挟,想勒索夷射姑的钱财。夷射姑根本不买账,用棍子打了侍卫一顿。

到了第二天,侍卫当着曹穿的面到处撒石灰,曹国王问:“撒石灰干嘛?”

侍卫说消消毒,国王很疑惑,于是侍卫就把夷射姑酒后到处尿泡的事捅了出来。

侍卫想报复夷射姑。

当时曹穿正在饮酒,勃然大怒道:“来人,马上把夷射姑给我捉来”。

士兵不敢怠慢,很快来到了大夫府上。发现来晚了,听到消息的夷射姑已经逃跑了。

士兵垂头丧气向国王禀报了情况,曹穿一听,嘴里骂着:“反了,反了”,光着脚从床上直接蹦了下来。

说来也巧,曹穿双脚刚好落在地上的碳盆子里。

当时正值冬天,宫里生着炭火。只听着“唉呀,妈的,像老鼠夹住尾巴一样,曹穿疼的跳脚的蹦。

就因为一泡尿的事,曹穿双脚被烫伤,由于古代医疗技术落后,伤口因感染溃烂,不久曹穿死于败血症。

综上所述,有些事情看似因缘巧合,其实有其必然,这就好比是蝴蝶效应,煽动翅膀,整个地球会感知变化,有时微不足道的起点会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

文/秉烛读春秋

春秋时期的邾庄公是被一泡尿而害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现在是21世纪,短视频非常的火爆,在江西赣州曾经有一对回家养竹鼠的视频组合,叫做华农兄弟,他们两用视频记录了竹鼠N个死法,因为死法搞笑而爆笑互联网。

我们中国上下5000年,前前后后诞生400多位皇帝,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活法和死法。其中也不乏至今让人匪夷所思的搞笑死法。其中有一个皇帝因为一泡尿却被害死了,虽然是是和一泡尿有关,但是却不是直接原因。这事你相信吗?

在春秋战国期间,其实除了我们知道的战国七雄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小的国家,只是后面逐渐被大国兼并就没有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有一个小国,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周代东方著名方国之一,是鲁国的一个附属国。今天的主角就是邾国的邾庄公,号称历史上死的最冤枉的国君。

邾庄公平时喜欢喝酒,古代的酒跟我们现在酒不一样,酒精浓度较低,一喝就要喝好久。

有一天,邾庄公和大夫夷射姑又在一起喝酒。酒过三巡,肚子里的酒意正浓,邾庄公比较有海量,一时半会还不想上厕所。但是夷射姑却尿急了,毕竟在宫廷内,又不是在家中,不能随意找到自己的厕所,于是趁着醉意走到外面的院子里找了块地方就直接解决了。古代史书上的记载是“私出”。

刚好这件事被一个侍卫看到了,这个侍卫看到这个很兴奋,因为他知道这事很严重。怎么说呢,因为在古代,大家都非常讲究一个礼,尤其是皇室家族,你在人家宫廷内撒尿,虽然在民间来说可能就是一件小事在,但是在皇家大院可以说你是在藐视朝廷,藐视皇帝。对待君主如此儿戏,诛你三族都不过分。

于是侍卫就借此想坑夷射姑一把,大意是,你今天这事我看到了,假如你不给我多少多少点好处的话,我就告诉邾庄公给你治罪。夷射姑没有想那么多,直接就把侍卫打了一顿,然后回去继续喝酒。

这个侍卫挨了打,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夷射姑。第二天,邾庄公在逛庭院的时候,侍卫就把这事告诉了邾庄公。邾庄公很生气,虽然他和夷射姑关系很好,但是私交归私交,但是也不能藐视他这个国君。于是就想给夷射姑治罪,派卫兵去抓拿夷射姑,可碰巧的是,刚好夷射姑不在家,卫兵扑了个空。

邾庄公听完报告后,越发的生气。但是他是坐在床上,一跃而起,结果一脚踩在傍边的碳炉子里,估计那个碳炉子也比较大,邾庄公在上面烤了一会,皮肤多处被烤伤,结果因为医术不精,伤口溃烂而死。

史书上没有记载夷射姑最后的结局,但是邾庄公死后却拉了5个人陪葬,这个5个人中是否有夷射姑不好说,估计大部分都是那么妃子或者奴隶,粗心大意害死多人。

邾庄公因为奇特的死法在史书上留下了一个浓墨重彩的一笔。喝酒害死人啊。

文/以史为鉴知天下

春秋时期的邾庄公是被一泡尿而害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君王死法有很多,有战死的,如夫差;有被刺死的,如楚灵王;有饿死的,如赵武灵王;当然,还有寿终正寝的。

今天要说的这位,死法相当奇特,他是被一泡尿害死的,此人便是邾庄公曹穿。

说起这个曹穿,他是邾国的国君,而邾国就是邹国,大体位于山东邹城附近。

曹穿有洁癖,程度很深的洁癖。吃的,不能有任何异味;喝的,不能有一点杂质;穿的,不能有一丝褶皱;就算上厕所,也不能有一丁点异味,因为曹穿嗅觉灵敏,但凡闻到一点点臭味,便狂呕不止。

可是上厕所拉屎总是有异味的,仆人为了不让曹穿闻到臭味,可谓绞尽脑汁,用了熏香,用了水冲,用了红枣,甚至专门有侍女手捧香熏过的手帕捂住他的鼻子。

有一年,晋朝使者来访,此人叫夷射姑,邹国举行了盛大的晚宴,曹纯亲自出席。

席间,你一杯我一杯,气氛十分热烈,后来夷射姑不胜酒力,喝高了,顿感头晕目眩、天旋地转。

这时候,曹穿举起了酒杯,又要与夷射姑畅饮一番,夷射姑连连摆手,抱歉道:“大王,我实在喝不下去了,我告个假,出去方便一下!”

夷射姑晃晃悠悠地出去了,曹穿担心他跌倒,发生意外,于是赶紧派小太监前去看看。

小太监刚走出内殿没多远,突然听见一阵哗哗哗的声音,急忙走进一看,哎呀妈呀,这个夷射姑,居然在外殿柱子旁小便了。

小太监刚要阻止,夷射姑已经提好了裤子。小太监不敢声张此事,他知道曹穿有洁癖,倘若知道有人在大殿小便,不仅夷射姑吃不了兜着走,连他也会遭到重罚。

第二天早晨,曹穿来到了朝堂,看到几个小太监正在刷柱子,曹穿不解,忙问何故?

小太监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曹穿大怒,要打小太监板子,小太监吓得脸发白,赶紧跪倒,吐露了实情。

曹穿一听,火冒三丈,下令立即捉拿夷射姑,不一会儿,侍卫来报,夷射姑已经不辞而别了!

曹穿大怒,从龙椅上一跳而下,这一跳不得了,忽听“哎呦”一声,碳火洒了一地,原来不知哪个倒霉孩子把火盆放在龙椅下面,曹穿一不小心,右脚踩进了火盆里,痛的哇哇直叫。

太医诊断,曹穿右脚被严重烫伤,古代又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伤口感染,迅速溃烂,没过三个月,曹穿得了败血症,死了。

春秋时期的邾庄公是被一泡尿而害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都说春秋无大义,强者定章程。那么,不强者该咋整?打又打不过别人,骂也不敢还嘴,时间长了,被逼疯了的诸侯,个性也比较奇葩。

话说,鲁国的旁边就有这么一方诸侯,叫做邾国。人家也不是一直都这么弱的,当年好歹还有600辆战车,也曾经将鲁僖公的头盔挂在邾国的城墙上。

不过,鲁国是谁啊?周公之后啊,辈分大着呢,一直视邾国为自己的附属国。所以,没事就过来敲打敲打邾国,邾国为此忍气吞声很久。后来齐桓公发家了,邾国就去抱他的大腿,再后来,晋国又发达了,邾国又去抱晋国的大腿,这让老东家鲁国非常不爽。

后来,齐国落幕了,晋国也懒得管他们了,邾国便开始朝拜鲁国了。到邾庄公这一辈时,邾国已经被东家鲁国吃掉了一半了。邾庄公郁闷得要命,可是也没有办法。唉,既然没法改变邾国现状,不如追求快活的人生吧。

这不,那是公元前509年春季的某一天,邾庄公又邀请大夫夷射姑来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夷射姑有点憋不住了,跟邾老板打了个招呼,便出去如厕了。

夷射姑满脸涨得通红,三步化作二步往宫门外冲。这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原来是守门人,那家伙挡住夷射姑的去路,满脸堆笑地说道:“夷大夫,赏口肉吃呗!”

夷射姑急得要命,一把推开他:“急死我了,快闪开!”

守门人挥动着手中的棍子,笑嘻嘻地说道:“夷大夫,别跑啊,我在这里都闻着里面的香味了,帮帮忙吧!”

夷射姑火了,猛地夺下守门人手里的棍子,劈头盖脸地一阵猛敲:“你是什么身份啊?还想吃国家的烤肉。”话毕,扔下棍子,急匆匆地奔向厕所。

守门人捂着脑袋,双眼充满了怨恨的怒火。

次日,邾庄公在门楼上悠哉悠哉地散步。这次,耳畔响起了“噗嗤噗嗤”的声音。邾庄公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谁啊?竟敢拂了我的雅兴。他探出身子,循声望去,原来是那个守门人在向地上洒水。

周历的春正月相当于夏历的11月,那时正好是12月,差不多是三九四九不出手的时候。“这货吃饱了没事,洒水干啥?不知道落地马上结冰吗?假如寡人没发现,一脚踩上去,这大冬天的肯定骨折啊!总有刁民想害朕!”邾庄公越想越火,大声呵斥:“你在干啥?想害死寡人吗?”

守门人一脸无辜地回道:“大王,昨天夷大夫在这里如厕了。”

邾庄公的洁癖是出了名的,夷射姑竟敢在自己的地盘撒尿,反了,大吼:“侍卫何在?去给我将夷射姑抓来!”

过了一段时间,侍卫回来报告:“夷大夫不在家。”

邾庄公吼道:“一群废物!非要寡人亲自出动。”话毕,从床上跳下来。

然而悲剧发生了,情急之下,他竟忘了床前还摆放着取暖的炉子。“啊啊~”宫中充斥着悲惨的叫声,邾庄公不幸摔倒在烧得通红的炭火中,浑身被烧得血肉模糊。邾庄公年事已高,那经得起如此折腾,可怜太医还没来到,他就一命呜呼了。

一代国君,平时没有大事可干,对鸡毛蒜皮之事斤斤计较,最后把自己的老命都搭进去了,是不是很可笑。很来,据说,邾国特意用5个活人为他殉葬,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夷射姑和守门人。

春秋时期的邾庄公是被一泡尿而害死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春秋是一个大混乱期,与礼崩乐坏、局势动荡相伴随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事,每每令后世觉得不可思议。比如,发生在邾国宫廷内,由一泡尿引发的惨案,便是典型奇葩事件。

邾是西周册封的诸侯国之一,子爵,开国君是陆终第五子曹安的后裔曹挟。陆终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曾娶鬼方氏妹为妻并生下6个儿子,其中第五子便是曹姓始祖曹安。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曹安被封在曹官,但在周朝建立前,其子孙已经失去封地。周武王灭商后,鉴于曹安当年的功劳,便将他的后裔曹挟封在邾(今山东省邹城市境内),因此曹挟又称邾挟。

邾国虽然自周初立国,但直到春秋时期都没受周天子的正式册封,也没有任何爵位,所以其国君只能称“邾君”。直到曹安的十二世孙曹克(邾安公,又称即邾克、邾仪父)时,因为在北杏之会中附从齐桓公,由此得到后者的帮助,从周天子册那里得到子爵,才开始位列于诸侯之中,而邾国国君也开始被称为“邾子”。

虽然身为鲁国的附庸国,但邾国却并不甘心于受人欺凌、压制的命运,只要有机会便起兵反抗宗主国,以争取独立自主的地位,堪称极有骨气的小国。然而,与鲁交战也给邾国带来灭顶之灾,约在前643年左右,邾国被鲁国“肢解”为三个更小的国家-邾国、小邾国、滥国,此后再无力进行反抗。最终,滥国在前 521被鲁国吞并,而邾国、小邾国则在前261-256年间被楚国灭掉。

作为本文的主人公,邾庄公曹穿(前540-前507年在位)是邾国第16位国君,他在位时虽然没有取得骄人的成就,但却因“洁癖”、生性粗鲁而闻名,是中原各国茶余饭后取笑的对象。邾庄公的“洁癖”为他本人和国民招致无穷的烦恼,而本文所要讲述的史实,便与此有直接关系。

且说某次宫廷宴会时,大夫夷射姑因为内急,便匆匆地跑出宫殿,准备到厕所去小解。但就在此时,守门人(阍人)却拦住夷射姑的去路,并向他讨要肉食(当时的惯例)。着急如厕的夷射姑气不打一处来,非但没有给看门人肉吃,反而夺过他的棍子去敲打他,吓得看门人抱头鼠窜而去(“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私出。阍乞肉焉。夺之杖以敲之。”见《左传·鲁定公二年》)。

看门人非但没有讨到肉吃,反而招致夷射姑的毒打,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因此便想伺机报复。果不其然,到了次年二月,看门人远远地看到邾庄公在宫中散步时,便赶紧打水泼洒庭院,故意把地面弄得湿漉漉。邾庄公见状心烦不已,便质问看门人为何这样做,后者借机诬陷夷射姑,声称是在冲洗他刚刚撒过的尿。

笔者在前文曾经说过,邾庄公是个有“洁癖”的国君,最痛恨的事情,莫过于有人弄脏他的庭院。因此等邾庄公听说夷射姑胆敢在宫中随地小便时,顿时气得暴跳如雷,在一番痛骂之后,即刻命人前去抓捕夷射姑。但或许是夷射姑提前得到风声躲起来的缘故,让奉命前去抓捕他的人扑了个空,邾庄公得知消息后,当然是变得更加气愤。

邾庄公怀着怒气回到寝宫,由于胸口发闷,便想躺在床上好好休息一下,结果不慎摔到床下,接着又碰翻了床边的火炉,导致大量火炭倾泻在他的身上,造成严重的烧烫伤。虽然经过御医的紧张治疗,但邾庄公还是因为伤情过重,没过几天便死在病榻上,时在周敬王十三年(鲁定公三年,前507年)。

邾庄公薨逝后,世子曹益即位,是为邾隐公。据史书记载,邾隐公以暴虐著称,程度比老爹还要严重。为了显示自己的“孝道”,邾隐公除了继续抓捕夷射姑外,还下令厚葬亡父。按照邾隐公的命令,在邾庄公正式下葬之前,墓穴里先放进去5辆大马车,然后又杀死5个人为他殉葬,真可谓残忍至极。就这样,因为一泡根本不存在的尿,引发邾国一场大变故,不仅害死国君,还连累5个无辜之人丧命,实在是匪夷所思。

(鲁定公)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阍曰:“夷射姑旋焉。”命执之,弗得,滋怒。自投于床,废于炉炭,烂,遂卒。先葬以车五乘,殉五人。庄公卞急而好洁,故及是。《左传·鲁定公三年》。

史料来源:《左传》、《春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