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建立的新朝算汉朝的一部分吗?

王莽和他的新朝,在古代帝制时期一直不被承认,所以,一般把新朝算作西汉末年。站在我们今天的视角,来审视王莽的新朝,它应该就是古代正朔王朝,它在治国理念及基本依靠政治力量方面,都与两汉有明显的不同,而且新朝还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新朝具备一个独立王朝的所有要素

作为一个独立的正朔王朝,必须具备国号、年号、政权组织结构、实际统治管理权力和相应的国际关系等等,这些基本要素新朝都具备。

新朝国号“新”,五行“土德”,尚黄,年号一共用过三个,分别是:始建国、天凤、地皇,皇帝王莽,定都长安。由于不被正史所承认,所以王莽没有谥号和庙号,传言中的新太祖叫法,不是官方命名。

新朝建立后不久,王莽数次改革管制,其基本模型是《周官》,形成了以四辅三公四将为核心的中枢机构,又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士元的政府行政机构,打造了一个集军政于一体的中央集权统治机构。此外,王莽还对地方官制,也同时进行了相关改革,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有效管理统治。

新朝从西汉王朝手上和平禅位得来,所以,新朝自成立起,就一直延续西汉对全国的统治。这一点跟很多短命王朝不同,新朝虽然只有十五年,但是其统治有效性也有十五年。

此外,新朝被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所承认,被尊为正朔宗主。遗憾的是,由于王莽民族政策的失误,这个大好局面并未维持多久。

由此可见,新朝历史虽然很短,但是却具备一切正朔王朝的所有构成要素,它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王朝,而不应该被当做汉朝的一部分。

新朝具有与两汉截然不同的治国蓝本

从国家治理模式上来看,新朝与两汉截然不同,特性非常明显。王莽儒生出身,专研《周官》,是古文经学代表人物,他以周公为偶像,致力于建立一个西周开国初年,甚至比西周还要“完美”的理想王国。因而,周公设计的周礼,就成了新朝治国的蓝本。

表面上看,西汉儒家思想也是脱胎于周礼,二者同源,其实差别很大。西汉中叶尊儒,汉帝国逐步进入以儒治国。不过,西汉崇尚的“儒”,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与王莽的复古主义完全不同。

以复古思潮建立一个王朝,这在中国历上独此一份,体现的是儒生治国的理想主义情怀,与儒生群体的迂腐不化。

可见,新朝与汉朝在治国理念上如同水和油的关系,不能将它们视为一朝。

儒家士族阶层是新朝的主要政治力量

新朝与两汉的国家主导政治力量也不一样,其表现特征差别也很大。

西汉初期的主要政治力量为宗室和外戚,后期为外戚和新兴士族阶层。东汉时期的主导政治力量为豪门士族集团、外戚与宦官。新朝的政治力量比较单一,儒家士族阶层。

新朝既没有外戚势力,也没有宦官势力,这与王莽个人超强的工作能力有关,没有外戚与宦官势力成长的空间。那么,西汉的新兴士族,与新朝的儒家士族,及东汉的豪门士族集团有什么差别呢?

三者其实同一个群体的三个不同阶段。

西汉自汉武帝尊儒以来,儒生们开始逐渐占据朝廷权力中枢,不过,由于西汉末年外戚势力的强大,以及儒家士族的初级阶段特性,所以,新兴士族只能扮演外戚的附庸。这个阶段,表现出一个积极的苗头——外戚势力和宗族势力,向儒家势力的积极靠拢。

新朝之所以能够代汉,跟王莽外戚兼儒家士族的双重身份有关,他同时代表了两个阶层的利益,甚至一度还代表了士族化的宗室势力的利益。所以,本质上说,王莽的胜利是儒家士族阶层,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结果。

东汉的豪门士族集团,是新朝儒家士族阶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的一次大裂变,士族阶层由此分化为豪门士族集团和寒门士族集团两大阵营。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就是赢得了豪门士族集团的支持,其本质跟王莽赢得儒家士族阶层和外戚支持一样。

所以,从政治主导力量看,新朝也具有独特性,不能看做两汉的一部分。

新朝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新朝历史虽短,但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不可替代,更不可忽视。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士族阶级的历史,士族阶级从诞生,逐步走向历史前台,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即从士族精英个体,发展成为士族阶级及士族集团,进而牢牢占据近两千年的政治生活主导地位。

新朝就是帮助士族阶级完成这个进化的历史阶段,是士族集团孕育的母体,是豪门士族集团的助产师!

历史上很多小王朝,甚至分裂阶段的王朝,表面上看它们远没有大一统盛世王朝那么精彩,可事实上他们却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责任,新朝就是其一。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知,中国的士族群体真正成为一个阶级,伴随皇权两千年不衰,始自于东汉初年,而新朝则是从士族精英集团,裂化为士族阶级和士族豪门集团的转型期。因为这个裂变,士族阶层不再是独立的政治个体,而是转化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力量。

这个独特的历史价值不容忽视,更不可抹杀,它是两汉之间中国政治生态的关键转型期,所以,新朝不能视作汉朝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新朝无论自身的政治构成要素角度,还是从其治国理念、政治结构上看,它都与两汉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它对士族集团的转型与裂化,承担起了非常独特的,且无可替代作用。所以,新朝是一个独立的王朝,而不是两汉的一部分。

王莽建立的新朝算汉朝的一部分吗?

王莽的新朝是独立的王朝,是将汉朝一截两断的朝代。据传,汉高祖斩白蛇时,白蛇说:你斩我头,我灭你头,你斩我尾,我灭你尾。汉高祖一怒之下,将白蛇拦腰斩断。王莽就是那白蛇转世,将大汉王朝一截两段。成就了历史上东、西两汉的两段历史。

王莽建立的新朝算汉朝的一部分吗?

  【谋权篡位者王莽,假公济私者王莽。】

    作者:冷清先生,个人史学文章,严禁抄袭剽窃。

汉朝的外戚王莽,于公元8年12月,谋权篡位建立所谓的“新朝”,新朝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时间,于公元23年灭亡。一般情况下来讲,新朝只是汉朝的一部分,是两汉中间的一个特殊过渡时期。《汉书》《后汉书》都没有把莽新作为一个正式的朝代来撰写。王莽是汉朝的外戚重臣,他的姑姑是汉元帝刘奭(shi)的皇后王政君,由于孝元皇后王政君的缘故,王家在西汉末年是外戚重臣,王家在汉成帝之时,有九个人封侯,有五个人担任过大司马。

公元前209年春天,刘邦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传说有个婆婆在哭泣,刘邦就问怎么回事?婆婆说:我的儿子是白帝子,被赤帝子给斩杀了。刘邦问婆婆你的儿子在哪里呀?婆婆说你刚斩杀的白蛇就是我的儿子,然后就不见了。神话传说副会所言:因为刘邦把白蛇斩为两段,上天就把刘邦建立的汉朝分为两段东西汉。东西汉中间的这一段就是“莽新”,王莽的莽通蟒,蟒者大蛇也,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

凭借外戚的势力,王莽身居高位,王莽为人薄情寡义、假装伪善,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表面上一本正经、实际上假公济私。王莽的二儿子王获打死了家奴,为了获得好名声,假装正义逼死自己的儿子王获。为了扳倒竞争对手外戚卫氏,不惜把自己的大儿子王宇下狱毒死,然后嫁祸于卫氏乘机铲除卫氏一族。汉平帝病,王莽为了获取汉平帝信任,祈求上天让自己代替平帝病死。汉平帝死后,王莽害怕年长的皇子即位,自己就操控不了政局,故意拥立只有2岁的刘婴上位。两年后,让只有4岁的刘婴禅位给自己。

王莽以外戚的身份篡夺汉室江山,篡夺江山者得国不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谋权篡位者为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就要制造舆论编造谎言,利用上古禅让制的漏洞,欺骗天下人说:前朝皇帝把帝位江山禅让给我。皇帝刘婴只有四岁,他把江山禅让给你王莽,不就是王莽自己操纵的吗?篡夺江山者为了稳固自己的帝位,整顿罢免废黜前朝的政治势力,安插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这是必然要做的事情。王莽篡国之初,分封自己的亲信集团395人,废黜刘姓诸侯王32人,王子侯功臣贵族181人。

触碰伤害到前朝统治集团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前朝统治集团的反抗,篡国者为了保卫自己的政权,势必要增加军警的数量,扩大政府机构的人员编制。增加军警的数量,加大政府人员编制,必然会成倍的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出,不出几年国家的财政就会出现亏空赤字。由于,篡国者打破了原有国家机器的各项平衡,为了打造新的国家机器的各项平衡,改制成为唯一的政治手段。近现代,为王莽翻案的人,编造了王莽是一个穿越者,王莽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王莽是一个历史改革家。

抛开王莽改制的真实原因不谈,王莽的确是一个改革家,但是,任何改革都是一把双刃剑,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可能会走向好的一面,也有可能走向坏的一面。改革的内容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大集团的利益,必须符合有利于全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那么,改革的结果就会走向好的成功一面;假如,改革的内容不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大集团的利益,伤害到全社会大多数人利益,那么,改革的结果就会走向坏的失败的一面。王莽改制就是坏的改革家的典型案例,因为王莽改制仅仅有利于新兴的统治集团利益,不但伤害了原有统治集团和豪强地主的利益,而且伤害了被统治者广大人民的利益。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国家土地和人民的一半左右实行郡县制,由帝国的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国家土地和人民的另一半由刘姓诸侯王和王侯将相管辖。汉朝对广大农民实行授田制,五口之家授田100亩,农民主要向政府和藩国缴纳两种税,土地税和人头税,另外就是服兵役和服劳役。汉朝实行轻徭薄赋的无为而治,土地税实行三十税一,既农民收获30斤粮食,给政府或藩国缴纳1斤粮食;人头税是成年人100个铜钱,未成年人和老年人20个铜钱,人均每年60个铜钱的人头税。汉朝是历朝历代税赋最轻的朝代,也是统治集团和广大农民的矛盾最轻的朝代。

王侯将相的食邑是怎么回事呢?食邑也叫封地,秦汉以前的中国实行分封制,周王室对有功的贵族实行分封,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封地的大小不同、一级管辖一级,伯爵以上的贵族,在自己的封地拥有管辖权、治理权、收税权,子爵、男爵只有抽税权而没有完整的管辖权、治理权。伯爵以上要逐级向周王室缴纳贡赋、承担兵役、徭役等等。汉朝的刘姓王藩国相当于省级规模,拥有管辖权、治理权、收税权,并且拥有规模不等军队。汉帝国拥有60多万常备军,常备军的三分之一左右掌握在诸多藩王的手里。侯爵以下贵族拥有大小不同的的食邑,在食邑内拥有一定程度的抽税权,但是没有完整的管辖权、治理权。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利弊,汉朝同姓王藩国,确实有利于屏藩帝国中央,也曾在诛杀吕氏称王的斗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同姓王藩国也分化了帝国中央的权力和税收,尾大不掉的同姓王藩国酿造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的实施,大的同姓王藩国削弱为小的藩国,小的藩国削弱为侯国,县侯削弱为乡侯,乡侯削弱为亭侯,亭侯削弱为大地主,大地主削弱为小地主,小地主削弱为富农。土地兼并是存在的,但是推恩令是反方向的,西汉末期土地并非大规模的兼并了,王侯将相拥有的食邑土地更加的碎片化了。

王莽实施的所谓土地国有化,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汉朝土地制度本来就是国有制,对农民实行的是授田制,农民向国家缴纳土地税,王侯将相的食邑只是拥有土地的抽税权和田租,贵族食邑的抽税功能,是在摊薄国家税收弱化中央财政。王莽将土地国有制改革为“王田制”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王莽废黜了32个刘姓藩王、181个王子侯贵族,把他们的大部分食邑土地没收了。可是同时,王莽分封了近400个新的王侯将相贵族,是原有旧贵族数量的近一倍,从旧贵族那里收回的土地食邑不够新贵族瓜分,只好打着“王田制”的旗帜,从其他自耕农的土地上打主意。王莽触犯伤害了旧贵族和地主阶层的利益,旧贵族和地主阶级肯定要武装反抗王莽的新政。

王莽篡国之后,中央和地方的官吏成倍增加,中央和地方的军警成倍增加,原有的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堪重负,如何增加税赋收入而弥补财政不足呢?汉武帝几十年讨伐匈奴,国家财政严重不足,汉武帝重农抑商的思想,并没有对广大的农民增加税赋,没有改变土地税三十税一政策。桑弘羊的主意就是对商人加征“盐铁税”,加大征收工商税的力度,汉武帝从而基本解决了财政吃紧问题。再后来,盐铁专卖,国家垄断了盐铁利润。由于,汉武帝对商人及工商业的盘剥,基本达到了饱和的程度,没有留给王莽盘剥商人及工商业的空间。

王莽只好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增加财政收入的目光投向了农民,农民这个阶层尽管不富裕,但是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JDP总量占据国家的百分之六十,可以盘剥和收税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王莽编造了一套怪异的理论,批驳了汉朝的三十税一,证明十税一(什一税)是尧舜之德,井田制是人类最好的制度,因此王莽废除汉朝的三十税一,改行为十税一,就是农民收获10斤粮食,向政府交纳1斤粮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税,在汉朝之前,只有秦朝才实行过。《汉书•王莽传》:“莽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

王莽就是一个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小人,他要对广大农民征重税,却说这是尧舜之道。汉朝对农民收入30斤粮食(毛收入,未计算成本)收1斤粮食的税,王莽对农民收入10斤粮食(毛收入,未计算成本)收1斤粮食的税,把对农民的压榨提高了三倍。在王莽“什一税”的重压下,再加上地主豪强的掠夺,很多农民就破产了,只好沦为流民,很多的田地也就荒芜了,再也没有人耕种了,广大的农民成为王莽的掘墓人,王莽自作孽不得活。

王莽为了掠夺工商业者,更为了掠夺广大人民,实行了货币改革。王莽币值改革如下:错刀币一枚价值5000个铜板、契刀币价值500个铜板、大钱价值50个铜板。错刀、契刀、大钱都是铜币,本身的含铜量大约100克、50克、30克,一枚五铢钱重2.5克。5000个铜板重12.5公斤、500个铜板重1.25公斤、50个铜板重125克既2两半。错刀币、契刀币、大钱的铜含量完全和对应的铜钱数不对等,这实质上是破坏货币制度,以象征性的刀币兑换大量的五铢钱和银两,实质上就是对工商业者和广大人民的盘剥。

这个政策没办法执行下去,就改制为半两钱的大钱。按照规定,半两钱重25克价值10个五铢钱。但是正式发行的半两钱,重量只有18克左右,和10枚五铢钱的重量不对等,实质上是用流通货币盘剥工商业者和广大农民。汉朝的主币是银子和五铢钱,1000个五铢钱既一贯折合一两银子,老百姓日常生活多使用散碎银子和五铢钱,百姓和工商业者,在重大交易中,才大量使用银两。而不等值的半两钱替代散碎银子,这就为王莽政权掠夺了大量的银子和铜钱,商人及广大人民的血汗钱就被盘剥了。

一般来讲,谋权篡国者除了在舆论上宣称自己的合法性外,在政治举措上都是“急功近利”的。“急功者”,就是着急的想搞出一些文治武功,来证明自己谋权篡位是合法的,因为自己比前朝更有本事,所以自己篡夺前朝江山权力是合法的。“近利者”,谋权篡位者因为得国不正,为了防范和镇压被篡位者和天下人反对和反抗,不得不成倍增加政府吏员和军警的数量,不得不增加社会维稳的费用,造成财政亏空赤字,为弥补财政亏空和赤字,不得不对广大的农民和工商业者加大盘剥的力度。

王莽改制仅10年,很多田地荒废,加上旱灾、蝗灾等天灾,造成了全社会流民遍地了。公元17年,王凤、王匡发动流民起义,聚集在绿林山,王莽镇压无效,遂发展壮大。后,绿林山发生瘟疫,起义军分化成平林、新市、下江三个分支,在不同的区域流动作战。南方起义军受挫时,山东的起义军却发展壮大,在樊崇的领导下,把眉毛染成红色,称为赤眉军。在绿林、赤眉、铜马、新市、下江等起义军的打击下,公元23年,王莽政权覆灭,王莽被杀死并被割去生殖器,莽新政权垮台,起义军立刘姓皇族刘玄为帝,建号为更始。公元25年,更始政权覆灭,长沙王刘发的七世孙刘秀重建汉朝,建都在洛阳,史称为东汉。

我是冷清先生,为您推送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如果您喜欢敬请关注冷清先生头条号。

王莽建立的新朝算汉朝的一部分吗?

从“王莽篡汉”这个历史定位来说,王莽所建立的新王朝并不属于汉朝,但是在历史的皇权血统的连贯性中,王莽的新朝的传承者东汉,仍然是西汉的皇族刘氏血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莽的新朝仍然划分在“宏观历史”的汉朝之中。

类似的情况在唐朝、宋朝也有相似的历史。唐朝武则天在皇族李氏血统中,夹杂了一个“大周”,而南宋与北宋,也经历了一个“靖康之变”,即宋钦宗的弟弟,即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在北宋灭亡的同年于应天府做了皇帝。

所以,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宏观的历史划分。

一、皇族血统是否连续

王莽的出现,简直堪称汉朝历史的一个“穿越者”,在西汉与东汉之间,夹杂一段戏剧性的几十年,虽然王莽篡汉对汉朝皇统血亲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但是王莽当时的地位也是朝中重臣,权倾朝野,即便篡汉自立,其下一任的承接着仍然是刘姓宗亲,本质上还是汉朝皇族血统没有改变,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汉朝刘氏血统的根基。

二、朝代文化是否连续

在王莽篡汉之前与之后的西汉东汉,其汉文化是连续的,帝国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和社会形态,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即便是在王莽篡汉的几十年对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进行的较大的改革,但是也仅仅是“昙花一现”,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汉朝文化的联系性根基,所以。王莽执政的几十年,从宏观历史中,仍然归为汉朝时代。

三、朝代民生经济是否连续

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有自己所独特的民生经济发展阶段和土地政策,而从广义上说,东汉与西汉的民生经济处于连贯性的发展阶段,并没有因为王莽篡汉而导致根本性的改变,而王莽篡汉的几十年,仅仅对于皇族统治阶级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力,对于普通百姓,却没有从根本上触及。

所以,综上所述,“王莽篡汉”的历史,从狭义历史的角度,算得上是“新朝”诞生,但是从广义的宏观历史划分中,却仅仅是汉王朝兴衰的转折点,应列入汉朝历史大局来看待。

王莽建立的新朝算汉朝的一部分吗?

我是八零后爱做梦!我来回答:

观点:王莽是篡汉者,也就是王莽是盗取了汉朝,自己称帝,建立“新”国,不属于汉朝。

这不是我做梦给出的答案,这是历史给我留下的答案!

资治通鉴的的记载,王莽篡汉。

公元9年春,王莽正式建国,也去掉了汉朝的国号。由此可以看出,王莽建立的“新”,并不是年号,而是真真正正的国号,是一个朝代,原有的汉朝已经灭国,就如同那蜡烛已经熄灭,即使后来有刘氏宗亲的汉光武帝刘秀重新点燃,但他们并不是父传子承,也不是兄终弟及,而是追认是刘邦的9世孙,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在没信息或技术发达的古代,这是无法鉴定的。虽然刘秀建立的王朝也是汉,但毕竟与西汉的关系甚远,所以史学家根据他们都城的地理位置,称刘秀建立的汉朝为“东汉”。

资治通鉴,王莽索要传国玉玺。

王莽依靠自己姑母王政君慢慢的掌控朝廷,后来王莽的女儿也进了皇宫成为了皇后,王莽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但王莽并没有满足,有让亲信上凑封王莽了“摄皇帝”,也就是假皇帝,继而有变成了“真皇帝”。为了王朝的正统,王莽向自己的姑母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以显示“新”朝的合法话,合理话。要知道玉玺在古代是天子的象征,臣子掌握玉玺,不是宦官,就是反叛,显然王莽是后者。

所以综上所述,王莽建立“新”朝,就是建立了一个朝代,即使“新”王朝的朝代寿命很短,但是确实是一个新的开端,并不属于汉朝。

王莽建立的新朝算汉朝的一部分吗?

从严格的历史层面上看来,王莽的新朝不是汉朝的一部分。但是王莽的朝代在汉光武帝继位后被废除,所以在如今的历史资料和王朝顺序中将王莽的在位时期附属在西汉后用以注明。

王莽继位前后,已经从国家法律的层面撤销汉朝的存在。。《汉书》记载:“始建国元年正月朔,莽帅(率)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并且王莽还将汉末帝孺子婴降为臣子,他还特意下诏:“咨尔婴,昔皇天右(佑)乃太祖,历世十二,享国二百一十载,历数在于予躬。封尔为定安公,永为新室宾。放戏(呜呼)!敬天之休,往践乃位,毋废予命。”又曰:“其以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凡户万,地方百里,为定安公国。立汉祖宗之庙于其国,与周后并,行其正朔,服色。世世以事其祖宗,永以命德茂功,享历代之祀焉。以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从此以后西汉皇朝的法统彻底终结,在法律层面上消失了。

如果不是汉光武帝也是西汉的皇族后裔,那么汉朝的旗帜就可能再也不会重新飘扬起来。因为就当时的国家理论上来讲,刘秀追认西汉元帝为父皇,那么就不会承认新莽政权,所以汉光武帝登基诏书言明王莽是篡逆:“"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如此一来,刘秀的法统就得以确定下来,国家政权也得以稳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