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圣通如果像长孙皇后一样贤良大度,还会被废吗?

这是一个典型的被史书表面文字迷惑的问题!按史料直观理解,似乎郭圣通被废,是因为个人失德,引起光武帝刘秀的厌恶,而阴丽华在德行和爱情都占优的情况下,取代了郭圣通的皇后位置。

事实上,郭圣通被废后,跟她的德行没有关系,跟爱情也没有关系,哪怕她比长孙还要贤惠,也逃不出被废后的结局!因为建武十七年的改立皇后,是刘秀为了政治需要,迫不得已的一次政治妥协,郭圣通是牺牲品,阴丽华占了便宜。

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郭圣通被废的原因

郭圣通被立后在建武二年,被废后发生在建武十七年。按史书说法,郭圣通被废,跟一个事件有关。建武九年,阴氏家里遭遇劫匪,阴丽华的母亲和幼弟遇害身亡。为了安慰悲痛过度的阴丽华,刘秀下了一道诏书,回顾与阴丽华恩爱往事,赞美阴丽华的美德,同时赏赐阴氏家族。

这本没错,刘秀做得好,可问题是,在这道诏书里,刘秀为了夸阴丽华的德行,无事生非地加了一句:阴丽华有母仪之范,本来应该立为皇后的,但是她一再辞让,甘居媵妾。

这句话很不恰当,你可以夸阴丽华,但是不能拿皇后位说事,你这么一说,似乎人家郭圣通的皇后来得有点不正,是靠阴丽华让来的,你让郭圣通面子往哪里放?

因为这件事,阴丽华跟刘秀较上了劲,结果刘秀一怒之下,给郭圣通加了几条罪:心生怨怼,数违法令,不抚他子,甚至说郭圣通像鹰一样凶狠,没有德行,又像吕雉霍光一样,有外戚专权现象。

后人被这道诏书迷惑了,其实这都是欲加之罪。心里有怨气是可能的,本来刘秀就理亏,恐怕未必闹到不可开交。

再看看时间节点,从郭圣通与刘秀的摩擦到被废,整整八年时间跨度,八年间俩人还不停地生孩子,他们的幼子刘焉大约就在郭圣通被废前出生。是郭圣通魔力太大,还是刘秀被控制了?这个谎言实在不高明!

同样,民间说法是,刘秀爱阴丽华,不爱郭圣通。这更有点牵强附会,被“娶妻当得阴丽华”迷惑了。

郭圣通的品行及与刘秀的关系,表明史书说了谎

史书上关于郭圣通个人的事件非常少,所以导致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说明她的品行。不过,我们可以看一些间接证据。

数违法令不抚他子只是空洞的说辞,翻遍史书不见任何证据,说郭圣通凶狠无德更是过分。郭氏家族都是道德君子,从郭圣通父母,到他的弟弟侄子,史书充满溢美之词。史书上也没有任何郭圣通失德的记载。至于外戚专权,估计连刘秀说完自己都脸红!

刘秀一共有十一个儿子,五个女儿,其中郭圣通和阴丽华各生了五个儿子,五个女儿生母不详,至少有一个是郭圣通生的。请问,刘秀有偏爱阴丽华的迹象吗?

郭圣通被废后,刘秀对郭氏依旧宠爱不断,他隔三差五就去郭圣通的弟弟郭况府上晏饮,郭家赏赐多得被人称为“金穴”。

郭圣通没了皇后位,却被允许称“中山王太后”,称为历史上少有的,皇帝尚在世,妻妾被称为太后的特例。所以,所谓郭圣通失德,只是刘秀废后的一个借口,他之所以拿这么明显的漏洞做理由,就是明确告诉大家:我也不想废后!

总之,你找不到郭圣通有任何失德的地方,也看不出刘秀与郭圣通的感情出了问题,刘秀对郭圣通废后,始终是内疚和补偿的心态。

这些情形表明,郭圣通废后不简单!

度田事件引发的危机,是郭圣通被废的真正原因

其实,郭圣通被废的真正原因,跟一起政治事件有关:度田事件引发的全国性动乱!

度田就是人口和土地普查,刘秀在全国统一后的第二年,即建武十四年就开始展开度田工作。刘秀为何要度田?一件简单的普查工作何以引发全国动乱?

这就牵涉到西汉和新朝灭亡的原因——土地兼并和奴隶激增。我们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税和人头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西汉末年以来,随着豪强势力的土地兼并,和大量失地农民沦为奴隶,导致国家经济基础的崩溃。这就是西汉和新朝灭亡的死结。

刘秀建立东汉,恰恰依靠的就是豪强势力的支持,正是这些豪强地主阶级,以他们的私家武装和家族势力做股本,将刘秀推上了皇位。但是,天下统一后,刘秀又不得不对危害帝国安危的毒瘤动刀,否则必将走新朝的老路。

度田就是遏制土地兼并和奴隶增长的准备工作,豪强士族们不傻,立刻闻出了不详气息,于是他们相互勾结,欺上瞒下。刘秀大怒,为此一口气杀了十几位太守,连大司徒欧阳歙也死于狱中。

刘秀的决绝,终于引发了豪强势力的武装叛乱,天下立刻陷入大乱,又回到了新朝末年的状态。刘秀一边采取强硬手段,对豪强势力动用军队严厉打击,一边又不得不考虑,以妥协的态度,换取豪强势力的分化。

东汉初年的豪强势力主要有两大派系,一是以幽冀二州为主体的河北豪强势力,一是以南阳、颍川为主体的南阳豪强集团。这两派都是刘秀建国过程中的功臣,也是东汉帝国的政治基础。

不过,到度田事件爆发时,河北集团就剩一位耿弇还活着,其余的都已经不在世了,而南阳集团绝大多数还活着。这就意味着南阳集团主导了东汉政治生活,他们对皇权的态度,决定了东汉帝国的政治走向。

刘秀为了安抚他们,就得付出巨大代价:将南阳集团的利益代表人阴丽华推向皇后位置!

阴丽华的家族是南阳豪族,他们与当地豪族之间,通过联姻等关系,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网,所以,阴丽华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阴氏家族的利益,南阳集团的利益。将阴丽华推向皇后位,就意味着阴丽华的儿子将成为下一任皇帝,也就等于给南阳集团开了一张期权支票!

果然,随着阴丽华的上位,一场全国性的叛乱很快被平定。

这就是郭圣通被废的原因,她所代表的的河北势力,在政治圈的地位下降了,而南阳势力的强大,以及度田事件的危机,迫使刘秀不得不以皇后位置,与南阳集团之间达成利益结盟。

皇帝的婚姻就是可明码标价出售的商品

有人可能不服,这么牛的皇帝刘秀,能受制于豪强势力?别不服气,任何个人的实力永远也比不上集团利益的撕扯!皇权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封建帝制时期永恒的主题。

东汉开国的背景,就是刘秀与豪强士族集团之间,建立的利益共和协议,是一次政治利益交换的胜利。这个大背景是皇权必须遵守的契约,无法突破。

在这个大背景下,皇帝的婚姻就是可标价的商品,而不是爱情,是皇权与豪门士族集团之间的利益交换关系。刘秀的婚姻也是如此,不光阴丽华上位是利益交换,郭圣通当年被立为皇后,也是利益交换。

建武二年,河北集团接连爆发真定王刘杨谋反,和渔阳太守彭宠谋反,为了平息河北集团躁动的心,刘秀以立河北集团的利益代表人郭圣通为后,成功地安抚了河北集团。

所以,请擦亮眼睛,别被史书表面的文字所迷惑,郭圣通废后,跟她的德行没关系,至少郭圣通的一生,德行上没有任何亏缺的地方!

郭圣通如果像长孙皇后一样贤良大度,还会被废吗?

郭圣通虽非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结发妻子,却是第一任皇后!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但由于“推恩令”的推行,爵位到了刘秀父亲头上,只是一个小县官了。刘秀在寂寂无闻的时候,就把“做官当为执金吾,娶妻当为阴丽华”作为人生理想!

与出身名门的阴丽华新婚后不久,刘秀就离开了美丽而贤惠的阴丽华,率领几百人的队伍前往洛阳,开启了他雄霸天下的征程;为了拉拢地方势力,力争真定王刘扬的支持,刘秀深思熟虑后又娶了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很明显,这是场政治联姻。刘秀与郭圣通的结合后,顺利地获得刘扬的信任及其家族的支持,壮大了自己的声势,在异地有了根基,此举也改变了两位优秀的女子郭圣通及阴丽华的命运。

郭圣通嫁刘秀之后,二人是有感情的,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郭圣通一直陪伴在刘秀身边,几乎形影不离!公元25年,刘秀称帝,仍然延用“汉”作为国号,这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东汉”;形势稍有稳定后,刘秀就将结发妻子阴丽华接到了自己的身边。

一边是原配妻子阴丽华,一边是出于政治考虑联姻而成的妻子郭圣通,在立皇后的问题上,刘秀犯难了;刘秀心底当然想立青少年时代梦寐以求的追求对象———原配阴丽华为皇后,可是郭圣通背后是真定王刘扬和以刘扬为代表的庞大的家族势力,刘扬势力在刘秀建立东汉的战争中蹶功至伟,现在新政权刚刚建立,刘扬的存在对刘秀举足轻重;翻来覆去,刘秀下不了最后的决心;通情达理的阴丽华看懂了丈夫的难处,她力劝刘秀审时度势,在这新生政权需要得到巩固的关键时刻,一定要立郭圣通为皇后,随之,她做出了主动辞让后位的姿态,这自然让刘秀感动不已;不久,郭圣通顺利入住中宫,成为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

刘秀为表示愧疚之情,对阴丽华及其娘家进行了更丰厚的封爵与赏赐。

阴丽华依旧是刘秀心仪之人,阴丽华到来后,分走了郭圣通的部分宠爱,也削弱了刘秀对郭家的重视程度,加上其他日常琐事的积累,郭圣通渐渐地对刘秀的偏爱生发了抱怨。

而阴丽华是人情练达的人,她的母亲及弟弟罹难时,刘秀及时下诏抚慰,这份诏书对阴丽华来说充满真情厚意,可引起了郭圣通的强烈不满:

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

致此,郭圣通对刘秀心生恨意、怨气冲天,二人的的感情也日益疏远;此消彼长,刘秀与阴丽华更加情好日蜜。终于在建武十七年,刘秀废黜了郭圣通的后位,改封她为中山王太后,当时,中山王刘辅是刘秀与郭圣通的第二个儿子,由皇后到王后地位有天壤之别,这对郭圣通的打击是沉重的。

建武十九年,原太子刘疆认清形势后,主动辞让了太子之位,被封为东海王。

再来回答:郭圣通如果像长孙皇后一样贤良大度,还会被废吗?

笔者认为不会!因为阴丽华是聪明善良、恬然忍让、洞明世事的人,而刘秀气宇恢弘,有宽大的胸怀,有念旧情结;郭圣通在刘秀闹革命时毕竟作出过贡献,况且,郭圣通对皇家传宗接代、开枝散叶也有功劳,她的长子已是太子;所以,如果郭圣通贤良大度,其后位一定会四平八稳的!只不过,由于个性和所受的家庭教育使然,郭圣通是不会如长孙皇后一样贤良大度的!

郭圣通如果像长孙皇后一样贤良大度,还会被废吗?

会的!刘秀和郭圣通是政治联姻!“娶妻当娶阴丽华”,阴丽华是刘秀的结发夫妻,更是刘秀的最爱!当刘秀的根基稳固后,郭圣通的让位是必然的!

郭圣通如果像长孙皇后一样贤良大度,还会被废吗?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郭圣通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虽说是第一任皇后,可却不是刘秀的原配妻子。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因为“推恩令”的关系,爵位到了刘秀父亲这代,只是一个小县官了。早在刘秀还没作出一番事业的时候,就已经娶了当时出身显赫家族的阴丽华为妻。

新婚后不久,刘秀就离开阴丽华,前往洛阳,开始了他的征程。之后,为了拉拢真定王刘扬,获得真定王室的支持力量,刘秀娶了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这场政治联姻让刘秀顺利地获得刘扬的信任及支持,可也改变了郭圣通及阴丽华的命运。

其实,郭圣通嫁个刘秀之后,刘秀对她也是极好的。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也都是郭圣通陪着他一路走过来,在这个期间,刘秀与郭圣通的感情很不错。公元25年,刘秀称帝,仍然使用“汉”的国号,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后汉”“东汉”。不久,刘秀将阴丽华接了过来。

一边是原配妻子,一边是虽是政治联姻,可也陪着自己经历风雨的女人,在立后一事上,让刘秀十分犯难。刘秀心中最佳人选是原配阴丽华,可是郭圣通背后的家族势力于刚建立政权的刘秀来说又十分重要,因此通情达理的阴丽华主动辞了后位,郭圣通顺利入住中宫。

这场看似郭圣通胜利的局面背后,是刘秀对阴丽华及阴家更丰厚的封赐。阴丽华是刘秀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心仪之人,阴丽华的到来让分走了郭圣通的宠爱,分走了对郭家的重视,加上其他事情的积累,让郭圣通渐渐地对刘秀的偏爱有了不满和怨怼。

阴丽华的母亲及弟弟罹难时,刘秀更曾下诏安慰,这份诏书对阴丽华来说十分真情恳切,可对郭圣通来说却是无法容忍:

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

三人关系最终恶化,郭圣通对刘秀更是怨气冲天。刘秀与郭圣通的感情也日益疏远。建武十七年,刘秀废郭圣通后位,改封中山王太后(中山王刘辅为刘秀与郭圣通次子)。在建武十九年,太子刘疆也审时度势后,辞让了太子之位,封东海王。

阿浅说

若她真能像长孙皇后那般贤良大度,那以刘秀的宽宏念旧及阴丽华的大度善良,郭圣通的后位还是会做的稳稳当当。只不过,这样的贤良大度对郭圣通来说,太难了。

其实换位思考,身处在郭圣通当时的处境地位,心中的确是有一份隐隐的不安。

她与刘秀始于政治需要联姻,尽管婚后刘秀对她也不错,但面对刘秀心仪且亲自求娶的原配阴丽华比起来,面对阴丽华的美丽贤惠,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心中是十分嫉妒的。这份缺失的安全感,在后来环境、局势的催促下,成为了对阴丽华深深的妒忌,对刘秀偏心的不满。

郭圣通如果像长孙皇后一样贤良大度,还会被废吗?

郭圣通被废不是因为性格而是因为政治。

光武郭皇后郭圣通,真定王刘扬甥。刘秀为进一步拉拢刘杨,纳之,为正室。及即位,立为后,后废为中山王太后,又改沛王太后。

郭圣通与刘秀之间的婚姻属于政治联姻,刘秀起兵之初手里兵微将寡,后来郭圣通带着十万大军的嫁妆嫁给了刘秀,才能迅速平定天下建立东汉。

刘秀建立东汉后并没有马上立皇后太子,而是第二年真定王谋反之后才迅速立后,因此立郭圣通是因为政治需要,稳固政权。

郭圣通如果像长孙皇后一样贤良大度,还会被废吗?

东汉光武帝刘秀原配皇后郭圣通如果像大唐贤后长孙氏那样贤良大度宽厚肯定不会被废,其子刘疆也不会失去太子之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