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四大政权,新朝、更始、建世、东汉,为什么只有刘秀成功了?
西汉灭亡后,从王莽建立的新朝开始,一共诞生了大大小小十一个政权,当然,笑到最后的是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在这十一个政权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四个:王莽建立的新朝,史称新莽政权;刘玄建立的汉朝,史称更始政权(或称玄汉政权);刘盆子建立的汉朝,史称建世政权;刘秀建立的汉朝,史称东汉政权。这四个政权的皇帝,王莽基础最好,不动一刀一枪,全盘接受老刘家财产;刘玄最幸运,因为派系斗争,意外捡了个皇位;刘盆子最委屈,硬被人逼着当皇帝;刘秀最艰苦,白手起家,一点一点打下来江山。总归一句话,前三位皇位来的太轻松,只有刘秀是拼出来。那么,为什么结果却是刘秀一统天下,其他三个政权都失败了呢?如果我们的视线,仅仅盯在热闹的刀枪剑影中,将失去一次,对汉末中国社会结构的审视机会,也将失去一次,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剖析机会。
其实,这四个政权非常有代表性,他们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社会阶层,在那一段混乱期,追求各自社会地位的“奋斗史”!正是这三个不同阶层的特性,决定了四个政权的最终命运,刀光剑影只是通往终点的路障而已,有的人注定迈不过去!
四个政权所代表的社会力量一、新莽政权的儒生政治
王莽建立的新朝,是一个被历史严重妖化的政权,这个政权的核心主体,是一群有理想的儒生,他们有让人尊敬的追求,只不过他们的治国理念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成了“乌托邦”。比如,王莽主张废除土地私有,恢复井田制;人人“平等”,废除奴隶;国家资本主导商业,实行“五均六筦”。这些思想的诞生,有些是开历史倒车,有些是过于超前,根本不符合历史条件。因而,当原先被他的蓝图诱惑的阶层,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都从粉丝瞬间变成死敌!比如士族地主阶级,让他们交出土地等于挖他们的祖坟。比如商业资本,国家干预商业让他们失去活力。甚至连奴隶也反对,这个最脆弱的群体,被解放成自由人后,发现失去依附关系,他们根本无法生存!这就是新朝败亡的社会原因。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生成为汉帝国核心力量,到了汉元帝时期,儒生独霸朝堂的趋势已经不可遏制。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汉元、成、哀、平四帝,丞相一定是最有名望的学术大家,尽管这些大家无一例外都是低能儿,甚至连人品都有问题。也就是说,社会的价值观“畸变”,认为只有儒生阶层,才是社会的精英!这就是王莽能够被推上皇位,以和平的方式接管西汉政权的社会根源,说王莽“篡汉”,其实是冤枉了他,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赋予了他特定的使命!二、更始政权的混搭政治
推翻新莽政权的就是刘玄领导的更始政权,这是个“混搭政权”,由士族和农民两部分组成。这个状况跟他们的发展演变有关系,在成立政权之前,他们叫“绿林军”,绿林军由四部分武装力量构成,即下江兵、新市兵、平林兵和舂陵兵,都是根据队伍的地属特性命名的。其中,下江兵、新市兵和平林兵的性质,都是农民军。而舂陵军则由刘氏宗室子弟,和宛城李氏豪族构成,是标准的士族地主武装。由于战争的需要,这四支队伍相互配合,形成了统一的绿林军。不过,正是因为这支队伍的“混搭”性质,内部斗争非常激烈,导致默默无闻的宗室子弟刘玄,意外被推上皇位。更始政权在入主长安前,先冤杀了舂陵军领袖刘縯,入主长安后,由于新士族阶层的加入,政治斗争始终没有停息,直至灭亡。三、建世政权的农民政治
消灭更始政权的就是建世政权,这是一支“纯种”的农民政权,尽管它的皇帝也是宗室子弟。最让人喷饭的是,它的皇帝是通过抓阄抓来的!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小牛倌刘盆子,在哭闹声中,硬是被摁在龙椅上。建世政权的前身是赤眉军,领导人叫樊崇,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赤眉军大大小小的头目,大多农民出身,因而他们的组织结构简单到让人惊讶,从上到下只有三级。这种朴素的结构,竟然领导了二十几万大军!从建世政权诞生的那一天起,他们一直在为一件事忙活:吃饭!先在长安吃,吃空了长安,就拉着傀儡皇帝刘盆子,一路劫略关中的城镇,哪儿有粮食就打哪儿,最后连西汉帝陵都被他们糟蹋了个够!四、东汉的士族政治
光武帝刘秀的身份就是士族地主阶级,他建立的东汉政权,也是以这个阶级为核心。刘秀当年追随哥哥刘縯起兵,刘縯被冤杀后,舂陵军被解体,刘秀出使河北做招抚工作,他的二次创业由此开始。仅仅过了一年,刘秀就从光杆司令,发展到拥有几十万大军的河北最大武装势力。刘秀不是孙悟空,这么短时间,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是,他获得了河北士族地主阶级的支持,这些士族地主阶级,拿他们的私人武装,作为股本,加入了刘秀阵营!其中,最大一笔投资,就是真定王刘杨,他将外甥女郭圣通嫁给刘秀,嫁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十万精兵!这就是刘秀迅速发迹的秘密!靠着豪门士族集团的支持,刘秀立刻跟老板刘玄翻脸,选择了自主创业!新莽、更始、建世政权的宿命一、儒生政治的过渡性功能,注定新莽政权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儒生政治的天真,在于他们只看到理想,看不到现实,眼睛始终盯着天上,却看不清脚下!这个天,就是虚幻的“乌托邦”,这个地,就是社会稳定的依靠力量。其实,儒生与士族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儒生是士族集团的个体化,士族是儒生利益的集团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单兵作战与集团作战。新莽政权以“人”的标准,选择了一群具有共同理想的“同志”,这种突出个体的政治选择,让新莽集团长于顶层设计,短于基础建设。也就是说,新莽集团的蓝本足够吸引人,却得不到利益集团的支持,没有根基,再漂亮的顶层设计也是空中楼阁!王莽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一层?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儒生阶层的士族集团化,在当时还处于演变期,并不成型,或者说,那时候的士族阶级还是个胚胎,若隐若现。士族集团什么时候成型的呢?新朝末年!正是在新朝末年的战火淬炼中,士族地主阶级才变身一个独立而又强大的社会主导力量,进而到东汉,发展成豪门士族集团,到魏晋南北朝,又变身门阀集团!原来一切都是历史安排好的!新莽政权注定就是儒生士族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它的历史宿命就是,为士族集团的诞生提供养料!二、农民阶级的目光短浅,注定建世政权不能成为建设者把建世政权说成“政权”,其实有点名不副实,还不如说他们是流寇更合适。赤眉军从诞生那天起,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吃饱肚子活下去!他们不管挡在前面的是官兵,还是平民,只要你有粮食,你就是我劫略的对象,从来没有政治目标,也没有未来的规划,更谈不上治国理念。这样的组织,能叫政权吗?虽然从形式上,他们后来也有了“完备”的机构,其实都是个人利益膨胀的需要,跟政治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建世政权的经历告诉我们,作为帝国人数最庞大的农民阶级,他们注定成不了王朝的建设者。不过,谁要是让他们活不下去,他们摧枯拉朽的破坏力,是非常惊人的!三、更始政权的失败表明,士族地主与农民无法兼容在刘縯的舂陵军加入之前,绿林其实跟赤眉一样,能打胜仗,也能败得一塌糊涂。不过他们不怕失败,天下流民有的是,转眼又能聚在一起,但始终成不了气候,只要给点吃的,立刻就能瓦解。刘縯加入后仅仅一年,就以他卓越的眼光和军事才能,摧毁了新莽政权的主力军团,为更始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原因就是以刘縯为代表的士族集团,有政治目标,有经营理念。但硬把咖啡和大蒜搅和在一起,就出大问题了。绿林军根本不看未来,他们要追求眼前的利益,视苛严的刘縯为眼中钉。入主长安后,士族集团被排挤,剩下一群忙于享乐的“新主人”,焉有不败之理?
东汉政权的历史使命那么士族集团为什么能够接管天下呢?首先,士族集团诞生于儒生集团,是一群有文化底蕴,有治国理念的群体。士族政治就是儒生政治的升级版本,让儒生政治踩空的那一脚,有了结结实实的落脚地。正是这种远见卓识,让刘秀与河北豪门士族们能很快达成一致,而不是纠缠于眼前的蝇头小利。其次,士族集团的强大实力,足以支撑一个政权的未来。像刘杨这样一出手十万精兵的“大老板”,光河北地区就有三个,刘植、耿纯、刘縯这样的几千人士族武装更是比比皆是。他们需要的就是刘秀这种,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人,来一统天下,刘秀只是做了顺应潮流的事。事实上,士族力量的强大,让坐稳江山的刘秀都忐忑不安。发生在建武十五年的豪门士族集体作乱事件,就是刘秀试图削弱士族地主阶级势力,而导致的一场叛乱。若不是刘秀采取边打边妥协的策略,难说东汉也是一个短命政权。最后,它也是自宗法制淡出历史舞台后,历史选中的替补力量。政治从来就是利益集团的平衡术,政治势力的两面性,决定了它不可或缺的地位,皇权需要它的支撑,同时又受到它的制约。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伴随皇(王)权的政治势力就是宗室,即所谓的宗室与王权的天下共治模式。这个模式,是由周公设计的,一直到秦朝才逐步消亡。西汉立国之初,刘邦试图恢复宗室共制模式,期望通过刘姓诸侯王,实现对对皇权的拱卫。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历史已经不容许这个模式存在,失败了。为了弥补这个缺失,外戚政治走向前台,甚至宦官政治也短暂露了一把脸。历史证明,由于先天不足,外戚和宦官永远不能成为长盛不衰的可依靠力量。历史将这个使命赋予了士族阶层!如此说来,汉末的历史,其实是一段士族集团走向历史前台的历史!士族集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被历史选中,赋予了它与皇权共治天下的使命!东汉政权正是这个历史大转折时期的载体!汉末四大政权,新朝、更始、建世、东汉,为什么只有刘秀成功了?
谢邀,我是日月千年依旧。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所以背下来是没有用的,要去提炼,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楼主所提到的这四大政权都在西汉末年,除了新朝为王莽建立,其余三个政权都是汉室宗亲所建立。后三者里面,刘秀的成功看似偶然,其实必然,我们可以从才能、野心、威望和时势各方面比较。而在比较之前,首先找到这几个政权对应的帝王。
政权对应帝王新朝
新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王莽建立的政权,从公元八年,王莽废汉孺子刘婴所建,直到二十五年身死国灭,一共存在十八年,史称新朝改制。
更始
更始也是非常出名的一个政权,更始帝刘玄,为汉室宗亲,在公元二十三年被绿林领导者王匡、王凤所立,此后仅两年就被赤眉攻入长安,刘玄投降,更始政权也随之灭亡。
建世
这个政权和更始等同,也是由赤眉军所立,最高领导人为刘盆子,从公元25年建立到公元25年,刘盆子被迫降汉止,存在两年。
东汉(建武)
这个政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刘秀政权了,他凭借各人才能,以及各方面势力帮助最终统一,建立东汉。
一个团队的兴衰和领导人有莫大的关系,正如阿里有今天的成就,马云居功至伟一样,这四个政权的兴衰领导同样占了很大因素。当然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所处环境和性格以及才能。
领导人各方面的素质和所处环境王莽
他在没有篡汉之前,其实是非常伟大的,当时甚至被称为圣人,而他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他的城府,连西汉最后的外戚王太后都被其所骗,可见他城府之深。早年为收买民心,确实也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最终篡位也是很多名臣百姓劝进的结果,这一点最少从侧面说明他的个人才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就只剩下时势了,确实他最后是败给了时势。其从公元八年称帝后,没多久就推行了社会改革,希望回复到西周时期。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到了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导致新朝的灭亡。
刘玄
绿林起义后,其被拥立为帝王,论血缘,论威望,都远胜于当时的刘秀,怪就怪他自己能力低下又无容人之量,缺乏先祖刘邦的气势。最能说明这一点的事情就是:他曾经因为刘秀兄弟威胁到自己地位而不择手段的杀害当时威望甚高的刘秀兄长-刘寅。此后刘秀看清了他的面目,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公元25年,绿林攻入长安后投降,次年被赤眉军所杀。
刘盆子
可以说他相比其他三位完全是来打酱油的,个人才能不突出,一开始就是赤眉军的傀儡,随着赤眉军的失败,必然失败,而拥立他的赤眉军当时一盘散沙,没有优秀将领,失败也是理所当然。
刘秀
对于刘秀,当下很多网文来形容他是位面之子,打败王莽这个穿越者理所当然,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他能坐稳天下,不是没有道理。毛主席就也曾评价刘秀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早年间在昆阳之战中以少量兵力大败王莽数十万军队,之后也和当时大族阴家和郭家联姻(借助阴家财力,借助郭后舅家真定王的兵力)最终夺取天下, 而且夺取天下后云台二十八将皆得善终,这样的人不成功?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刘秀夺取天下是理所当然。
汉末四大政权,新朝、更始、建世、东汉,为什么只有刘秀成功了?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死起义军由刘邦项羽领导推翻秦朝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史称西汉经汉高祖刘邦及其孙治理现文景治盛世局面西汉末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汉朝皇室裔刘秀起兵推翻新朝重新建立汉朝史称东汉东汉建立政治逐渐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朝政越越腐败桓帝、汉灵帝候已经民聊爆发黄巾起义东汉统治瓦解现群雄割据局面其诸侯、作东汉丞相曹操基本掌握帝王实权挟令诸侯曹操死其曹丕废汉朝建立魏朝东汉结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