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封名将章邯为雍王,阻入关之路,刘邦如何仅四月复夺三秦之地?

刘邦平定三秦用时十个月。项羽入驻关中分封天下,以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此后史称关中为三秦之地。项羽的意图很清晰,以三王作为阻断刘邦进入关中的门户,企图将刘邦困死蜀地。

这个看起来很高明的做法,不光有三王阻击,还有天险阻隔,可是,为何在短短的十个月就破产了呢?这就要从项羽、三王和刘邦三方各自的得失入手分析。

项羽杀降,让三王在关中根基不稳

项羽对三秦之地的失策,始于巨鹿之战后。为了防止投降的二十万秦军将士,出现叛乱的可能,项羽竟然下令将所有降卒全部坑杀!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让三秦人民深恶痛绝。二十万庞大的数字,让项羽站在了三秦父老的对立面。

而率领他们出征的主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却封疆裂土。无疑,他们会被三秦父老视作项羽的帮凶,哪怕他们在坑杀事件中没有责任,他们也摆脱不了,“以三秦子弟的尸骨堆积自己荣华富贵”的嫌疑。

所以,三王虽然名义上是三秦主人,事实上并不得人心,统治基础不稳固。韩信对此事曾作如下评述:

“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韩信认为,与三王遭三秦父老怨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因而深得民心。一正一反,正是汉军取三秦的民心基础!

因而,韩信信心满满地说,只要刘邦出兵,“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三王对项羽的忠心,并不坚定

三王本都是秦将,迫于势穷力孤投降了项羽。项羽杀降,三王应该是反对的,但又左右不了,由此他们被逼上了边缘化生存的道路。他们对项羽的心情其实很复杂,虽然因他得到了富贵,却失去了灵魂。

从三王后期的表现看,至少司马欣和董翳,对项羽并不忠诚,或许跟杀降事件有关,也跟他们的本性有关。

章邯的雍地丢失后,司马欣和董翳立刻投降了刘邦。后来的楚汉战争中,二人见刘邦被项羽打得抬不起头来,又迅速回归项羽阵营。足见这俩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的本性,项羽用他俩承担阻断刘邦的重任,本就是个失误。

成皋之战后,司马欣失败后,预料刘邦不会饶了他,于是自杀了。果然,刘邦将已经死了的司马欣,又斩杀了一次!可见刘邦对这个反复小人有多恨!

说是以三秦抗刘邦,两个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能发挥作用的只有章邯,可惜还中了韩信的计。

韩信的出关之策,让敌方措手不及

韩信攻打三秦的计谋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当初刘邦入蜀,采用张良的计策,一把大火烧光了栈道,给项羽造成一种假象:刘邦安于自守蜀地,不会再兵出关中争天下了!

韩信的策略就是,让樊哙周勃等人,大张旗鼓地修复栈道,顿时将章邯的所有兵力都吸引过去,汉军乘机走小路袭击陈仓。而此时,项羽正忙着与齐地的田荣互殴,根本腾不出手来帮忙。

促成此计的是一个叫赵衍的小秘书,此人是汉中人,知道一条可以出汉中的密道。

当章邯将所有兵力,瞄准热火朝天修栈道的汉兵时,韩信翻山越岭突然出现在陈仓。章邯大惊失色,慌忙引兵救援,被早已埋伏好的韩信打得狼狈逃窜,只得退守废丘。

韩信乘胜追击,连败章邯,兵围废丘。汉二年六月,章邯兵败自杀,雍地落入刘邦之手。面对韩信咄咄逼人的气势,司马欣和董翳选择了知趣地投降,三秦之地全部陷落!

由此可见,被项羽视为铜墙铁壁的三秦门户,由于他巨鹿之战作下的孽,导致三王“虚火”。韩信的奇谋,让三王措手不及,项羽本人又腾不出手救援。关键时刻,司马欣和董翳的背叛,让看似坚固的防卫,几个月就被刘邦摧毁了!

项羽封名将章邯为雍王,阻入关之路,刘邦如何仅四月复夺三秦之地?

章邯确实是秦末不可多得的名将,只不过他遇到了同样身为名将的对手韩信,如果说和项羽相比,章邯输在了一个勇字上,那么和韩信相比,他输在了一个谋字上。刘邦在拜韩信为大将军时,韩信就为刘邦谋划了平定三秦的方略,其中就说出了刘邦能够顺利复夺三秦之地的原因。战争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同样战争的胜败背后,政治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秦王原都是秦将,他们率领秦地的子弟打了几年仗被杀死和跑的多到无法统计。章邯等三秦将又欺骗自己的部属投降项羽,走到新安的时候,项羽用诈骗的办法活埋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唯独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得以脱身。秦地的父老兄弟怨恨这三个人,痛入骨髓。而如今项羽凭着自己的武力强行封章邯他们三个人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一个是真正心服的。接着韩信有分析了刘邦的优势,他说:“大王攻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相约,只有三章法律,也就是你说的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一个不想大王在秦地为王的,根据楚怀王当初和天下诸侯之间的约定,大王理所当然应在关中为王,关中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秦王才到汉中的,不过是被项羽的武力所胁迫,秦地百姓没有一个不怨恨的。如今大王起兵东进,章邯三人统治的地区,只要您下一道文书就可以平定了。”当然说归说做归做,韩信在分析了刘邦政治方面的优势之后,又立刻部署众将明确所攻击的目标。八月的时候,一切准备妥当。刘邦起兵东出指向陈仓,于是便有了脍炙人口的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令樊哙率领部队修筑栈道,并扬言修好栈道之后攻打陈仓,而暗地中命令部队通过小路偷袭陈仓得手。韩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令章邯三人猝不及防,章邯被迫困守废丘,最终自尽而亡。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项羽封名将章邯为雍王,阻入关之路,刘邦如何仅四月复夺三秦之地?

还定三秦之战是汉元年五月到八月,历时三个月。以汉王刘邦全面胜利告终,雍王章邯困守废丘,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被俘,关中三秦80余县尽入汉地(除废丘外)。

一、从刘邦入汉中到陈仓之战

汉元年正月,戏下分封,刘邦王巴、蜀、汉中70余县。

四月入汉中,路程大约一个月。

五月刘邦达到汉中,却听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隶属雍王章邯的士兵出现在蜀郡方向,本来属于刘邦的封地已经被雍王所夺,刘邦又惊又怒,由于判断时日尚短,蜀郡雍军规模不大,为了避免两面夹击,刘邦当机立断,派遣偏师攻蜀,自帅主力北上。

郦商:别定汉中及蜀。林执:斩章邯所署蜀守。

刘邦令曹参攻下下辨,令樊哙佯攻陇西,自帅主力从故道北上击雍军于陈仓。

然而,章邯并未上当,在陈仓严阵以待,以城自守,汉军强攻不利,欲退兵再做打算。

这个时候,一个汉中当地的侍者站了出来,他叫赵衍,是汉王反汉中是招募的,他指出了一条小路,可让奇兵绕过陈仓攻击其后方,两面夹击拿下陈仓城。

赵衍:以谒者汉王元年初起汉中,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后为河闲守,陈豨反,诛都尉相如,功侯,千四百户。   曹参: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初攻下辩、故道、雍、斄。樊哙: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 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於雍南,破之。

此战刘邦用赵衍之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重创雍王军为还定三秦之战最终胜利创造了条件。

顺带一提,这也是暗渡陈仓的原型,跟韩信没什么关系,后世流传韩信如何破三秦,其实是后人附会的,并非正史。

二、主力决战

拿下陈仓进入关中后,刘邦着手占领雍县,阻断来自陇西方向的雍王军。

再占斄县,攻好畤,封锁萧关道,阻断来自北地郡的援军,纪信战死,成为楚汉之争期间汉军第一个战死的列侯级将领。

顺带一提,整个楚汉之争期间汉军阵亡四个列侯,而还定三秦之战就至少有一个(鲁侯奚涓阵亡时间不能确定,如果是还定三秦之战阵亡的,那就有一半死在此战了),可想而知此战并不像一般认为那样顺风顺水。

纪信:战好畤,死事,子侯。

此时,三秦另外两个王终于反应过来,组成联军与汉军战于壤乡,汉胜,三秦军败退咸阳以东。

曹参东击破赵贲、内史保,在景陵再次击败三秦联军。

至此,三秦军主力被歼灭,关中基本上被汉军所占领。

但三秦残党尚在,雍王固守废丘城直到汉王东出击楚,彭城战败以后,才被回到关中的刘邦所击败。

此时,旧秦内史基本被汉军占领,而陇西郡、北地郡、上郡仍在三秦王控制下。

既然主力被歼灭,接下来汉军四面出击就好了。

曹参:击章平军於好畤南,破之,围好畤,取壤乡。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复围章平,章平出好畤走。因击赵贲、内史保军,破之。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参将兵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赐食邑於宁秦。参以将军引兵围章邯於废丘。樊哙:雍轻车骑於雍南,破之。从攻雍、斄城,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郎中骑将。从击秦车骑壤东,卻敌,迁为将军。攻赵贲,下郿、槐里、柳中、咸阳;灌废丘,最。至栎阳,赐食邑杜之樊乡。三、分兵略地刘邦: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如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地。郦商:汉王赐商爵信成君,以将军为陇西都尉。别将定北地、上郡。破雍将军焉氏,周类军栒邑,苏駔军於泥阳。赐食邑武成六千户。朱轸:以舍人前元年从起沛,以骑队率先降翟王,虏章邯,功侯。四、收尾

此战三秦王一困两俘虏,而雍王章邯坚持到彭城之战后。

刘邦:(汉二年)六月,汉王还栎阳。壬午,立太子,赦罪人。令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雍地定,八十余县,置河上、渭南、中地、陇西、上郡。

另外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被汉所擒,又在彭城之战中逃脱降西楚。

不久在汜水之战又被刘邦击败,董翳战死,司马新被斩首。

至此,三秦王都被刘邦灭了。

五、分析刘邦胜利的原因

此战双方实力相当,汉国70余县,三秦80余县,三秦是秦朝的老家,秦王以此为基础统一天下,必然富甲天下,理论上是如此的,但实际上,项籍帮了刘邦一个大忙。

1.项籍坑杀旧秦军,三秦军新募,训练日短,未经战阵。

2.项籍劫掠三秦地,削弱了三秦的国力。

3.三秦将降项籍而王,以20万秦军为投名状,百姓死父子兄弟,痛恨三秦王,民心基础低。

4·项籍三分关中,不利于统一对抗刘邦。

5.刘邦做法三章,深得民心。

6.汉军思乡心切,士气高涨。

7.汉军能征善战,高层采取了正确的措施。

8.赵衍妙计相助是关键,此战一举重创三秦中实力最强的章邯。使雄关落入汉军之手,从此虎入羊群。

参考文献:

《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功臣侯者年表》

《史记·曹相国世家》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汉书·高帝纪》

项羽封名将章邯为雍王,阻入关之路,刘邦如何仅四月复夺三秦之地?

雍王章邯镇守陈仓的时候,已经不是那个扑灭陈胜吴广起义时候的章邯了。既失去了号令天下的信誉,更失去了力挽狂澜的雄心。

再加上他的对手也不再是只会盲打莽撞、以命相搏的陈胜领导的农民军,而是素有汉初三杰之称的兵仙韩信。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本来就是一出声东击西的奇兵,加之章邯也早已没有了为天下兴亡兢兢业业的雄心,所以韩信轻易得逞,从此名噪天下,成为一代将星。

为什么说章邯既失去了号令天下的信誉也失去了力挽狂澜的雄心?

项羽与章邯巨鹿之战后,章邯因为不满赵高等人朝中弄权,无心再战,在没有尽全力与项羽死战的情况下,率二十于万大军投降项羽,其投降条件本来就是饶二十万部卒不死。

但是项羽却将他二十多万部卒全部坑杀,独留章邯封为雍王,章邯在军人心目中早已是出卖部属、贪生怕死的降将的代名词。这样的将军哪里还会有信誉、有威信?一个丧失了信誉与威信的将军,就是一只没有牙的老虎,怎么能够打的赢初握大权、意气风发、智计百出的韩信?

另外,项羽失言,坑杀了章邯的部下,章邯也早已心灰意冷,不过自暴自弃、苟渡余生罢了。既没有当年的雄心,更没有了当年的责任,自然也就丧失了名将的警惕性。所以在韩信破陈仓之时,未尝一战,便拔剑自刎。对于章邯来说,生与死,都不过是一个迟早的分际而已。

窝囊的苟活,不如干脆的死去,了解一怀怨恨与愧疚之情。

这才是韩信能够轻易攻破陈仓,不费吹灰之力打败雍王章邯的真正原因。

项羽封名将章邯为雍王,阻入关之路,刘邦如何仅四月复夺三秦之地?

在灭亡了秦王朝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另外还分封了十八个诸侯国。原来秦国的地盘上分封了四个国家,关中地区划分为三个国家,分别是旧秦王朝降将章邯的雍国、司马欣的塞国和董翳的翟国,巴蜀和汉中之地为刘邦的汉国。这样的分封一开始就是充满了政治博弈,项羽所分封的三秦就是为了限制刘邦图谋关中,而刘邦也不可能打消重新夺回关中的想法。

与在秦地分封的问题一样,项羽所封的赵地、齐地均有很大的问题。在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齐地的田荣、赵地的陈馀就因为不满项羽的分封,吞并了项羽在齐地和赵地所封的诸侯王。项羽于是决定先全力去平定威胁最大的齐地,正在项羽专注于田荣的战争时,刘邦在短短的数月时间就趁机重夺回了关中地区。

刘邦能够重新夺回关中地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刘邦的实力在三王之上

刘邦在进入关中时拥有十万军队,之后刘邦的实力遭到了项羽的削弱,在受封为汉王的时候,项羽仅让刘邦带领了三万军队跟随其就国。不过刘邦的个人魅力还是十分强大的,史载“楚与诸侯慕从者数万人,从南中人蚀中”,这里边的数万人应党为刘邦的旧部,所以刘邦重新夺回关中地区时的军队人数应该还在十万左右。

而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人的实力从后来的战斗过程中的表明,除了章邯与刘邦有过激烈战斗外,司马欣和董翳两人几乎没有进行大的抵抗,而是直接就投降了刘邦。章邯的军力也是无法与刘邦军队抗衡,章邯连战连败,最终只能困守在废丘。在章邯退守在废丘时,刘邦似乎并没有急于攻下废丘,而是直到彭城大败后才最终拿下废丘。

二、民心所向、士卒一心

刘邦一向以仁厚的形象出现,在关中地区曾经立下了著名的“约法三章”,废除了严苛的秦法,这个举动使得刘邦大获秦国民众的民心。刘邦在关中的驻军的时期,没有大肆报复、抢夺和破坏,这与后来项羽的行为大相径庭。项羽对关中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烧毁了秦国公室,抢夺了大量的财宝和妇女。秦人摄于项羽的武力而敢怒不敢言,自然秦人是不会服从投降项羽的章邯的统治,民心早就已经在刘邦一边了。

刘邦军队都是关东人士,对于重新回到关中是翘首以盼的事情,因为回到了关中,就重新有了回到老家的可能性。所以在打回关中的战斗中,汉军的士气是十分旺盛的,而章邯的手下历经了数年战争的磨难士气是及其低弱的。

综上所述,章邯是根本无力阻挡刘邦重新夺回关中的。在完全碾压的优势下,刘邦迅速就平定了关中地区,开启了与项羽争霸天下的楚汉战争。而曾经的秦国名将章邯,在废丘苦苦支撑了坚持了一年后,最后绝望的选择的自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