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被篡汉者王莽杀死的孺子婴为何最后会被更始帝刘玄杀死?
孺子婴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元始五年冬,西汉最后一位皇帝汉平帝驾崩,王莽等大臣议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太子,由王莽任“摄皇帝”,代行皇权。初始元年十二月,王莽建立新朝,正式代汉称帝,刘婴被废太子,改封为安定公。
地皇四年新朝灭亡,刘玄登基称帝,史称玄汉政权。两年后,有个叫方望的儒生,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非认定刘婴是真龙天子,忽悠刘婴跟他一起逃到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并在那里称帝。
刘婴称帝后,刘玄派兵征讨,不久,刘婴政权就被打败了,包括方望和刘婴在内,全部被斩杀,时年刘婴二十一岁,结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刘婴的太子生涯有人说刘婴是西汉末帝,其实是个误会,刘婴一天皇帝也没有当过,他只是西汉最后一位太子。
末帝汉平帝去世的时候才十四岁,没有子嗣。这样一来,汉元帝所有的子孙都去世了。皇位的传承,只能从汉元帝的弟弟们的后人中寻找。
按照古代宗法制规定,嗣君应该过继给汉平帝,以汉平帝的嗣子身份继承大统。汉平帝是汉元帝的孙子,汉宣帝的曾孙,那么候选人就必须是汉宣帝的玄孙。按《汉书》记载的情况推算,刘婴很可能是当时汉宣帝唯一的玄孙,而且还不满两岁。
两岁的孩子如果被立为皇帝,存在太多问题,连龙椅都坐不了,更别提上朝。如果由太皇太后王政君抱着刘婴上朝,也存在问题,那时候王政君年近八旬,根本折腾不起。
其实这个问题如果放在明清时代,就非常好解决,大朝由辅政大臣代替,小朝放偏殿,小皇帝满地爬,老太后点头盖章就齐活了。可是汉朝很多事情没有先例,又固守《周礼》不放,导致很多问题很难办。
比如,如果抛开《周礼》的宗法制规定,完全可以选一个平辈的皇帝。可是那时候的人,固守“兄弟不相入庙”(兄弟两个当皇帝,只能有一人入太庙),非要弄得大宗一脉代代相传。
后人不太了解这个规矩,拿这件事黑王莽,说他故意选小皇帝,他自己好专权。专权的想法也许有,但对礼法的死守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无奈之下,就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政治模式:刘婴先被立为太子,等将来能坐住龙椅再即位,皇位暂时“借给”王莽,由他代行皇权,称“摄皇帝”(后改称“假皇帝”)。
可是,王莽这一借,就再没还过,三年后,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成了真皇帝。
被圈养的“傻子”刘婴王莽登基后要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安置前太子孺子婴。刘婴的太子之位当然必须废除,王莽封他为“安定公”,封万户,置地百里,并把大鸿胪官邸改建成安定公府邸,把他“圈养”起来。
按常理,王莽应该让刘婴到封国就养,不应该滞留京城,不过一位前朝禅位的太子,始终是政坛不稳定因素,软禁于京城也没什么可以非议的。王莽允许刘婴在安定府中依循汉制,着汉服,立嗣祭奠西汉列祖列宗。
此时刘婴才四岁,当起了尊贵的囚徒。按史书记载,王莽下令不让人跟刘婴说话,以至于他长大了六畜不分,连话也说不清楚,活脱脱一个大傻子。这话说得太假,还有几分矫情。别说刘婴六畜不分,历史上有几位皇帝能分得清六畜?除非做成美味,皇帝们能从味道中分辨出,活着的六畜我相信没几位皇帝能分得清。
不让人跟刘婴说话,这实在没必要,也做不到。如果刘婴真的就是傻子一个,也没有后来的悲惨结局了。
剑桥大学史学家崔瑞德和鲁惟一通过研究认为,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孺子刘婴受到了“不寻常的宽待”,虽然被废但没有被杀,且能过着优裕的隐居生活。后来王莽还将孙女(王夫人)嫁给刘婴为妻,做得还算厚道。
被人忽悠送了命的傻子刘婴的悲剧结局跟一个叫方望的儒生有关。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汉室宗亲刘玄宣布重新建立汉朝,他以皇室后裔的身份,被拥立为帝。历史上将刘玄称为更始帝,他建立的政权为玄汉政权。
玄汉政权建立的当年,王莽败亡,新朝覆灭。更始二年(公元24年),陇右大族隗嚣投靠了更始帝刘玄。隗嚣有个好友叫方望,此人擅长星象,他认为刘玄难成气候,劝隗嚣不要去长安,静等真命天子。结果隗嚣没有理会方望,方望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隗嚣。建武元年(公元25年),更始政权出现混乱,方望觉得时机到了,也不知道怎么的,他就认准了刘婴是真命天子,刘婴也稀里糊涂地被方望的忽悠晕了(像傻子吗),随他逃离长安,在临泾(今甘肃镇原县)称帝。
两岁当太子,二十一岁天下掉馅饼,刘婴竟然又神奇地当上了皇帝。不过,事实证明,砸中他的不是馅饼,而是石头,方望的眼神也不够好,虽然看穿了刘玄难成气候,却看走眼了比刘玄还不靠谱的刘婴。
结果,龙椅还没坐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刘婴、方望等,被刘玄的军队一网打尽,全部处死,可惜刘婴连“傻子”也当不成了!
没被篡汉者王莽杀死的孺子婴为何最后会被更始帝刘玄杀死?
王莽为什么不杀孺子婴?想必有人要说了,王莽的女儿是孺子婴的母亲,孺子婴是王莽的外孙,多少还是有些情分的!孺子婴是王莽的外孙不假,可这个外孙只是一个挂名的外孙而已,并不是真外孙。在姑爷汉平帝去世(一说被王莽毒杀)之后,因为汉平帝无子,王莽为了更好地掌控实权,选择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娃娃刘婴过继给自己那位绝嗣的姑爷当儿子。实际上,孺子婴并不是汉平帝的亲儿子,而是西汉王朝一支远支宗室广戚侯刘显的儿子,自然也就不是王莽的亲外孙了……既然不是亲外孙,王莽和孺子婴又有什么情分可言?
个人认为,王莽之所以不杀孺子婴可能有几个原因:首先,孺子婴是王莽一手制造出来的傀儡,从被选中立为皇太子到西汉亡,三年时间都被王莽仅仅握在手中。王莽篡汉之后,孺子婴随即被幽禁,王莽连奶妈都不让跟孺子婴说话,活生生把孺子婴变成了一个长着人模样的牲口。因此,孺子婴对王莽根本产生不了任何威胁,王莽又何必背负一条弑君的恶名呢?
其次,无论是真的还是伪装,王莽一直摆出了一副“圣人”模样。既然是“圣人”,弑君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不能干的!为了维护自身形象,王莽也不能杀了孺子婴!要知道,当世“圣人”正是王莽为了改朝换代给自己制造的舆论,他又怎么会自己亲手破坏这个名声呢,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其三,王莽之所以“合法”建立新王朝,最大的法理依据就是来自于孺子婴的“禅让”。换言之,孺子婴是王莽“合法”的唯一证据。王莽称帝之后,刘姓宗室纷纷举起了反旗,王莽为了稳定局面、为了强调自身的“正统地位”,他需要孺子婴、必须留下孺子婴。否则,他这个皇帝就是“光腚皇帝”,没有任何合法性可言。
其四,王莽或多或少要照顾一下自己姑姑王政君的感受。当然,这是最不重要的原因。无论是虚情假意还是出于真心,王莽称帝之后,依然把汉王朝的太皇太后、自己的姑姑王政君尊为了皇太后!仅从这一点来看,王莽对一手提拔了自己的这位姑姑还是非常感恩的。否则,王莽既然已经改朝换代了,完全没有必要尊王政君为皇太后,不是吗?给个大长公主身份还不够吗?王政君虽然是王家人,也是她一手造成了王氏外戚的尾大不掉之势,王莽篡汉她“功不可没”!但是,在王政君心目中,自己仍然以老刘家的媳妇自居,传国玉玺缺掉的那一角便是最好的证明。王莽既然对这位姑姑是感恩的,必然要照顾到她的感受。在自己活着时,自己的侄子公然杀掉了老刘家的“皇帝”,作为老刘家的媳妇,王政君难以接受,她不想背负这个恶名。或许王莽也考虑到了这个情况,既然孺子婴构不成什么实质性威胁,索性卖姑姑这个面子!
王莽不仅没有杀孺子婴,而且还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孺子婴。但是,这桩政治婚姻恐怕也就是个摆设了。孺子婴自幼被隔离,牛马不识、连话都说不利索,娶个媳妇儿恐怕也就当个摆设了……就这样,孺子婴活到了更始二年,更始政权大败王莽之时!彼时,另一位野心家方望看上了孺子婴,趁着战乱、在长安城中捞出了被幽禁的孺子婴并大肆鼓吹孺子婴才是真命天子。一个牛马不识、话都说不利索的白痴,怎么就是真命天子了?很显然,方望就是想把孺子婴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挟天子以令诸侯,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只可惜,方望虽然手里握着孺子婴,实力却真心不咋地!仅仅一年左右,便被更始政权的丞相李松打得屁滚尿流。史载,孺子婴死于乱军之中。
个人认为,孺子婴之死,恐怕远没有那么简单。虽然是傀儡,好歹也是“真命天子”,而且还是更始帝刘玄的本家,乱军恐怕还不敢随便把他给咔嚓了!很显然,就是刘玄想他死!刘玄和其他人不同,因为他姓刘。别人可以把孺子婴当作手中的傀儡,他不行。刘玄之所以能够成为更始政权的皇帝,并不是因为他的才能和人格魅力,只是因为他姓刘。这个时候来了个背景更深、更加正统的孺子婴,刘玄算什么?什么也不算!换言之,孺子婴是对刘玄皇位最大的威胁!刘玄想要坐稳皇位,孺子婴就必须死,毫无疑问。就这样,糊里糊涂一辈子的孺子婴没死在外人手里,最后让老刘家的自家人要了性命……
没被篡汉者王莽杀死的孺子婴为何最后会被更始帝刘玄杀死?
西汉在汉哀帝驾崩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和王家势力再度掌权,之后王政君极度的信任和重用王莽,从而王莽后来掌权并建立新朝,西汉则走向了灭亡。而王莽在未成真的皇帝前,曾为摄皇帝,那时他手中是有一个傀儡人物,就是孺子婴。
孺子婴,为就是刘婴,是汉宣帝刘病已的玄孙,也就是刘婴,因为那时其年龄幼小,故而掌握大权的王莽称他为孺子,也就是孺子婴。不过孺子婴却没有成皇帝,只是为皇太子。
孺子婴在皇太子位子上坐了三年,在王莽篡汉称帝后,四岁的时孺子婴候就被囚禁。也就是说那时王莽并没我杀了他。不过后来王莽被更始帝打败。当时有人认为刘婴才是天子正统,所以有人就想立他为天子。这更始帝是不愿意竭力反对的,结果就派兵攻打并取得胜利,而刘婴则在战乱时被乱兵所杀。刘婴死时,二十一岁。
那没被篡汉者王莽所杀的孺子婴为何会被更始帝刘玄乱兵所杀?
王莽之所以没有杀孺子婴,是因为他手里掌握绝对的实力大权,孺子婴对他并没有构成什么大的威胁,王莽称帝虽然实为篡汉,但他却还是想要个好的名声,若杀了孺子婴则对他名声多少有些负面影响。
再说了,王莽虽然没有杀孺子婴,但却把他囚禁,在一定程度上讲,把孺子婴囚禁的结果要比杀了他更残酷。
因为孺子婴被囚禁时,王莽把他和外界完全隔绝,不让别人和他说话,就连他的乳母也不准和孺子婴说话,从而导致孺子婴长大后,他的智力、认知和幼儿一样,并且连六畜也不认识。可见孺子婴被王莽囚禁的残酷和后果。也可以想想的到,那时孺子婴被囚禁时的痛苦。
而后来更始帝刘玄之所以派兵攻打准备迎立刘婴的人,是因为他根据天象认为更始帝必败,而认为刘婴才是正统的天子,所以就准备立刘婴为天子。
当时更始帝刘玄的实力很大,所谓天无二日,在加上他们都姓刘,这样的话,刘婴的存在。于皇位正统方面,就对更始帝刘玄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更始帝就派兵将其击破,而刘婴则在当时被乱兵所杀。
没被篡汉者王莽杀死的孺子婴为何最后会被更始帝刘玄杀死?
守仁君谢邀
孺子婴本来是没资格被刘玄杀的。
他本来就是个汉朝侯爷的孩子,汉平帝死后,王莽找了一个过渡者,就是孺子婴,当时他才两岁,王莽就让他当皇太子,自己当“假皇帝”。这算是王莽的开创了。没有真皇帝,倒有皇太子。
王莽篡位后把刘婴囚禁在鸿胪寺,没杀,为什么没杀,因为王莽已经是皇帝了。刘婴尚不满五岁,虽然当时天下已经生乱,但是京城周围王莽还是能控制住的,所以王莽没必要杀他。更重要的是,王莽在此之前被誉为圣人,而且按照她的说法,他的天下是刘邦托梦让给他的,既然是刘家老祖宗把天下传给的王莽,你把孺子婴杀了那是不是太打脸了,而且不杀还好,杀了反而更会激起天下刘氏的反抗之心。
所以不杀孺子婴,是正确的做法。
那为什么刘玄要杀孺子婴呢?
其实刘玄原本也没想搭理这个痴儿(孺子婴被王莽囚禁,任何人不得和他说话,导致他长大后话都不会说,六畜不识,和傻子没区别。)
但是当时天下已经乱了,总有人想烧冷灶趁机分一杯羹,所以平陵人方望就假托天意,说什么刘婴才是天命所归,随即拥立刘婴称帝了。
这你不找死吗,天下怎么能有两个皇帝,刘玄立刻派兵攻打刘婴,可惜方望有烧冷灶的胆识,却没有那本事,很快就被刘玄收拾了。为了孺子婴不会再被其他有心人利用,刘玄也顺手把刘婴给杀了。
没被篡汉者王莽杀死的孺子婴为何最后会被更始帝刘玄杀死?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三个人之间的关系
王莽,公元8年12月,灭亡西汉,建立新朝,在位15年(新朝于公元23年10月灭亡)
孺子婴,汉宣帝刘洵玄孙,原名刘婴,公元6年2月汉平帝刘衎(kan)病死,王莽为“名正言顺”的篡夺政权,于同年4月,设立其为太子,时年一岁(公元5年出生),至公元9年1月,废除,“孺子婴”是因为王莽称呼其为“孺子”而来的称呼
刘玄,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于公元23年称帝,年号更始,在位两年,于公元25年,被东汉光武帝刘秀打败,更始政权灭亡
从以上三人的关系就可以看出:孺子婴是王莽的傀儡,4岁失去太子位后,王莽将其囚禁,禁止任何人与其讲话,包括其乳母,长大后的孺子婴与傻子没有区别
(孺子婴)
对一个一生都被自己掌控,不仅没有任何威胁,关键时刻还可以拿来做护身符的人(王莽曾宣布等孺子婴长大成人后,就主动辞职回家休养,相当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王莽怎么可能杀?
刘玄是王莽的敌人,打败王莽,皇位就在眼前,却不能坐,因为汉室“正统”观念的朝臣、宗室子弟及各方人士中很多人认为孺子婴才是“天子正统”(以方望为首,不排除有人要做第二个王莽的嫌疑),并且起兵将孺子婴迎至临泾“欲立为天子”
(更始帝刘玄)
刘玄绞尽脑汁,出生入死,险象环生,好不容易要做皇帝了,却要拱手让人,怎么可能不杀孺子婴?
总结一下:孺子婴傻不傻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位置,阻挡不了王莽,却阻挡了刘玄。“最是无情帝王家”,面对皇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事太多了,更何况刘家到了刘玄和孺子婴这一代,早就没什么关系了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挺对,就关注转发一下呗!
如果觉得小编说的不对,就留言讨论一下呗!
没被篡汉者王莽杀死的孺子婴为何最后会被更始帝刘玄杀死?
孺子婴?这孩子的命确实是“苦了些”!
公元5年12月,为谋求“摄政”,王莽竟将平帝刘衎(年10岁)毒死了:
冬,十二月,莽因腊月日上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丙午,帝崩于未央宫。大赦天下。莽令天下吏六百石以上皆服丧三年——《资治通鉴•汉纪二十八》
王莽为什么要毒死汉平帝?这事儿在今天看来有些匪夷所思,一者王莽之女刘嬿刚刚嫁与其为后,才不过两年光景。现在,王嬿成了寡妇,痛苦万分,王莽这作父亲的于心何忍呢?二者此时的王莽并未有“篡汉”之心,不过是要“居摄”罢了,年仅十岁的刘衎能对其构成多大威胁呢?
不管此事是否为王莽所为吧,反正,史书将这笔帐记在了他的脑袋上。
皇帝死了,那接下来自然是要再立新君了,一个国家总不能没有皇帝。
很快,有司便寻到“宣帝曾孙见王者五人,列候四十八人”,准备从中遴选。
且慢!为何要从宣帝刘徇的子孙里找呢?平帝之前不是还有哀旁刘欣吗?如果说刘欣死时(年24岁)“无嗣”,那其上不是还有成帝刘骜,再上还有元帝刘奭(shì)二帝吗?为何这里却直接捅到了刘奭之父刘徇那里呢?
这还要从元帝刘奭说起。
01刘奭子嗣极少,一生也仅诞下三子而已:皇后王政君生太子刘骜,傅昭仪生定陶共王刘康,冯昭仪生中山王刘兴。
最终,刘骜嗣位,是为汉成帝,然而,及至其年过四十仍是膝下无子——这倒不是因为刘骜身体有什么问题,生不出娃来,而是与皇后赵飞燕姐妹有关。据史书记载,这姐妹俩至少害死过成帝两个子嗣,比如刘骜和“许美人”之子:
许美人元延二年怀子,十一月乳。昭仪谓帝曰:“……许美人儿何从生中!”……后诏使中黄门靳严从许美人取儿去,盛以苇箧,置饰室帘南去——《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五》
而这急坏了母亲王政君,遂令其择子以延汉祚。结果, 刘骜选中了刘康独子刘欣“为太子”,其时刘欣刚刚17岁。
公元前7年,刘骜驾崩,由于没有子嗣,刘骜一脉“绝”。
紧接着,刘欣嗣位,是为汉哀帝,可他也没在皇帝的宝座上待多久,于公元前1年“崩于未央宫”,也没有留下子嗣。至此,刘康一脉“绝”。
这次嗣位的便是刘骜三弟、中山王刘兴独子刘衎。如上所述,刘衎死时不过十岁,怎么可能有孩子呢?是以,刘兴这一脉也“绝”。
行文至此,大家也就明白,元帝刘奭子孙皆“绝”,也就只好找他父亲刘徇这一脉了。
宣帝刘徇一生育有“五男”,且其承续情况较好,子孙无忧。可由于年代久远,至是年,刘徇的“孙子”们尽殁,也只得选其“曾孙”了,于是便有了上面这些人选。
这些人要么“见王”,要么“列侯”,年纪已然不轻,又人数众多,实在是不好控制,不利于王莽执政,便不着王莽喜欢了。于是王莽给有司建议说:“兄弟不得相为后。”意思是这些人不行,你还得再找。
有司一看,“曾孙”不行,那就只能去“玄孙”里找了,这一找又找出“孝宣皇帝玄孙二十三人”来,“差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
这些“玄孙”就比较合适了,年龄极小,多在襁褓之中,于是太保王舜(王莽从弟),以及朝中诸大臣便借机向太皇太后王政君建言:“……玄孙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汉公莽,辅政三世,与周公异世同符……其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具礼仪奏。”
简单说来,就是要王莽“摄政”,称“假皇帝”。
此时的王政君年届八十,早已老迈,不是“少壮派”侄儿王莽的对手了,也只得听之任之,“诏可”。
02明年三月(6年),经过“卜相”,算过生辰八字,宣帝玄孙刘婴脱颖而出,遂被立“皇太子,号孺子”。这一年,孺子婴才刚满两岁。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孺子婴被立为“皇太子”而非“皇帝”,因为皇帝宝座不是留给他的,而是留给王莽的。
两年后(8年),王莽篡汉建“新”,自称“皇帝”,并巧称王政君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你说你都称帝了,“皇太子”的存在还有意义吗?
显然没有!于是王莽便拜刘婴为定安公,将平原郡的平原、安德、漯阴、鬲、重丘五县,“民万户,地方百里”,作为定安公国,并在国中立汉祖宗之庙,世代祭祀。策命结束后,王莽拉着孺子婴(年4岁)的手,涕泪横流:“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
你说一个四岁的孩子能听懂王莽的“大言论”吗?想必是听不懂,但他的那些大臣们却“莫不感动”。
虽然刘婴被封“定安公”,但却并未离开长安前往封国——显然,王莽此举,是为了不让刘婴摆脱控制。那么刘婴将去哪里呢?哪也没去!王莽将其幽禁在了“定安公第”(原大鸿胪府),并命令负责其饮食起居的“阿乳母”,“不得与婴语”。
由于自小无人说话,刘婴十分孤独,“常在四壁中”,以至于长大后说话都成了问题,喊不出“六畜”之名,约等于半个废人了。
或许是王莽意识到刘婴可怜,便将自己的孙女许与其为妻,也算是积了点阴德。
那你说,王莽搞那么麻烦做什么?为何不杀了孺子婴呢?
原因也不复杂,王莽之前已经毒死了汉平帝,现在再对孺子婴下手,难免会令人非议;更何况,孺子婴已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于是一寻思,与其加害,倒还不如“优待之”,至少自己还能落个好名声。
03时光荏苒,王莽费尽心机建立的新朝,却并未如其所预料的那样“国运昌盛、蒸蒸日上”,反倒连遭罹难,以致于被其后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所推翻,就连自己也殒命其中(23年)。
王莽在,刘婴不一定坏;王莽殁,却一定是杀机四伏了。
公元24年,更始皇帝刘玄定都长安。可就在刘玄的眼皮子底下,有个叫“方望”的人竟打起了刘婴的主意,以致酿成祸端……
方望,“字景高,东汉平陵人也”,于元帝永光年间,拜中郎将兼太史。
刘玄称帝(23年)起事以后,其他枭雄迅速跟进,比如“成纪隗崔、隗义、上邽杨广、冀人周宗同起兵以应汉,攻平襄,杀莽镇戎大尹李育”,并立隗嚣(隗崔侄)为“上将军”。隗嚣一琢磨,咱得有个军师才行啊,不然,跟个无头苍蝇似地乱撞就不好了,于是寻到了方望,“以为军师”。
接下来,方望便建议隗嚣说:“足下想要承天命顺民心,辅汉而起事,今更始立南阳,王莽守长安,虽想以汉的名义行事,却实无汉令,将用什么让众人信服呢?应当赶快建立高庙,称臣奉祀,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于人神……”
隗嚣听其言,果然有效,起义军很快便将陇西、武都等七郡拿下,取得了辉煌战果。
公元24年,刘玄“征”隗嚣等人前往长安,而方望却认为“更始成败未可知”,还是不去得好。可是隗嚣觉得“背靠大树好乘凉”,遂“不听”,执意前往,方望无奈,只得辞谢而去。
至此,隗方两人分道扬镳。
现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又或者是受人蛊惑,方望竟打起了刘婴的主意,竟致立其为“天子,聚党数千人,居临泾”。
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有“二君”,人家刘玄是皇帝,你刘婴又想称帝?这显然是触到了“龙鳞”,于是刘玄便“遣丞相李松等击破,皆斩之”。
其年,刘婴刚满20岁。
结语细细想来,刘婴的一生就是被人控制的一生:两岁时被选为“皇太子”,四岁时被封为“定安公”,及至稍大时娶王莽之孙为妻,都是在王莽的操控之下。好不容易熬死了王莽, 以为可以过几天好日子了,却又遭逢了方望“逼”反,该找谁说理去呢?也只能怪自己命运不济了吧?
事实上,如果刘婴不被立为“天子”,大概率,在其后的东汉帝国里,他是能以刘氏宗亲的身份亨一份食邑的吧?
如此一来,他的命运反倒能好起来……
参考:《资治通鉴》、《汉书》
(网图、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