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屠夫何进,身为大将军,决心诛杀宦官十常侍,为何后来变卦?

何进诛杀十常侍,其实就是一场缩微版的“三国演义”,不过这场事件的代价太大,让事件的主角何进反而丢了性命。更糟糕的是,由何进引进来的恶虎董卓,摁下了东汉灭亡的启动键。

何进为什么要诛杀宦官们?这里面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忠奸对决,而是两个利益集团,企图通过拉拢何氏家族,以达到消灭对手的目的。这两个利益集团就是宦官集团,和豪门士族集团,何进这个外戚势力,成了双方博弈的棋子。

何进又为什么反反复复地变卦?原因就在于何氏家族内部意见不统一,以何太后为首,站在了宦官集团一边,何进则更偏向于豪门士族集团。两派争执不下,何进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引董卓入京,威逼太后接受自己的条件,导致事件不可遏制地迅速恶化。

十常侍之乱中的“三国演义”

很多人认为,十常侍之乱中,十常侍就是反面人物,何进的优柔寡断,和何太后的糊涂,导致了变乱爆发。其实这个说法太肤浅,这场暴乱本质上没有正义与邪恶,只是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斗争中的三个利益集团分别是:以袁绍为代表的豪门士族集团;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

东汉末年的政治,基本上是这三派力量之间的角逐。汉灵帝时期,由于汉灵帝对宦官集团更加信任,导致宦官集团的势力更强大,豪门士族集团的空间被严重压缩。又由于汉灵帝想废掉何皇后生的嫡长子刘辨,因而何进也受到汉灵帝的刻意压制。

汉灵帝驾崩后,上军校尉小黄门(宦官)蹇硕,试图按照汉灵帝遗嘱,诛杀大将军何进,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结果事泄未果,刘辨顺利登基。蹇硕几次加害何进,迫使何进与袁绍等关系越走越近,在袁绍劝说下,何进突然抓捕并杀掉了蹇硕,蹇硕的禁军被何进吞并。

随着蹇硕的死,本来这件事应该到此为此了,但袁绍等人决定乘机把事情闹大,将所有宦官一网打尽。

袁绍的这个建议很坏,他想借助何进的手,实现对宦官集团的绝地大反击。其实,宦官集团只是一个笼统的叫法,如果按政治立场划分,根本就没有宦官集团,因为这些宦官的意见并不一致,他们也没有统一的组织协调,算不上集团。比如蹇硕之所以谋害何进失败,就是由于被赵忠和郭胜两位太监出卖了。

所以,袁绍的建议等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对宦官进行无差别的灭绝!何进竟然答应了。

从何进的决定来看,他的档次太低,根本不能洞悉朝政格局的微妙关系。显然,袁绍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豪门士族集团的利益,彻底铲除宦官集团,何进就是他利用的工具。宦官集团被灭后,以何氏家族薄弱的根基,根本不是豪门士族集团的对手,袁绍可以以压倒性优势,转而消灭何氏外戚集团!

何氏家族的艰难选择

何进这个屠夫出身的暴发户,显然在政治上很不成熟,他被蹇硕的加害搞昏了头,轻易中了袁绍的奸计。

不过,何进一个人代表不了整个何氏家族,尤其是何太后,对何进的做法明确表示反对。何太后是高明的政治家吗?显然也不是,否则她完全可以点醒何进。她反对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她曾经受到过张让等人的照顾,当年如果不是张让等人在汉灵帝面前求情,她早就被汉灵帝废掉皇后之位了。

如此说来,何太后的眼光也短浅得很,她只看到了宦官们对她有恩的一面。这兄妹俩,哥哥看到了宦官们谋害他的阴险,妹妹看到了宦官们对她的恩情,于是矛盾产生了。

其实如果兄妹俩哪怕有一人,能看穿眼下的政治格局,事情就会变得非常简单。首先不能听信袁绍的无差别杀戮,对宦官们也要有意识地区别对待,蹇硕集团要灭,能充当自己工具的要保护。总之一句话,不做豪门士族的工具,而是要利用自己的优势,让豪门士族集团和宦官,都变成自己的工具!

可惜何家人没有政治家,只会做眼前的买卖,看不清未来。何大哥要杀宦官,何小妹要保宦官,何进很犹豫,他不敢跟妹妹闹掰,毕竟人家才是何家富贵的根。袁绍等不起,也顾不上这些,他上蹿下跳,不停鼓动何进抓紧时间动手,何进夹在袁绍和妹妹之间,犹豫不决。

何进的一个错误,引爆了塌天之祸

事件中的双方,豪门士族集团频频调兵,包括王匡、乔瑁、丁原等各方诸侯都屯兵京师。宦官们在豪门士族集团的步步紧逼下,真的变成了一个集团,他们左右串联,上下活动,为自己的生存权利做最后的努力。

原本可以左右逢源的何进,却变成了宦官集团最痛恨的对象,你说他蠢不蠢?接着他又做了一件更愚蠢的事——引董卓进京,威胁何太后接受他诛杀宦官的建议!

事件的第四方势力出现——军阀集团!随着董卓大军的到来,形势迅速恶化,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是惊慌失措的何太后。她除了留少数宦官用于宿卫,其余的基本罢退。很显然,何太后在危急时刻,把宦官们推出了门。

这些宦官们失去了何太后最后一道保障,顿时被逼上了绝路。他们装作接受何进的条件,请求入宫与太后做最后一次诀别,何家兄妹没有任何怀疑地答应了。

宦官们进入宫中,在常侍张让、段珪等人的组织下,来了个以命搏命,将何进杀死在殿中。当袁绍得知何进遇害,他迅速指挥队伍,冲进宫中,对宦官们展开了一场无差别的屠杀!据史书记载,袁绍等人杀红了眼,只要见到没长胡子的人就砍。吓得好多人没长胡子的人,见到拿刀的就赶紧脱裤子验明正身。

一场屠杀过后,袁绍的目的似乎达到了,他还没有笑出声,董卓来了。这个腰里别着枪竿子的军阀,豪门士族也惹不起,他很快靠自己的武力掌握了朝政,何太后被杀,何氏一族被杀,小皇帝刘辩被废。袁绍等门阀集团,斗不过势大力强的董卓,只能只身逃离京城,革命果实因为何进的失误,白白落到了军阀势力的手中!

十常侍之乱的历史意义

这场闹剧似的变乱过后,东汉帝国已经名存实亡,随着帝国的败亡,还有曾经的宦官势力、外戚势力、豪门士族势力也都走向消亡,代替而起的则是各大军阀势力。

这三派势力的斗争,终于彻底搞垮了东汉帝国,十常侍之乱,就是这个腐朽的政体的终结者。那么历史属于粉墨登场的董卓之类的军阀吗?

显然不是,军阀也只是过客,新的社会阶层,将在军阀混战的苦难中诞生,这个阶层就是寒门士族阶级!

包括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这个阶层的代表人物,为何这三个人能在艰难的环境里,终究长成参天的大树?为什么袁绍、袁术、刘表、刘璋等强大的豪门士族集团,会败在弱小的曹、刘、孙三人手中?历史为什么如此巧合呢?

原因就在于寒门士族的诉求,符合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他们必将代替腐朽没落的门阀制度,十常侍之乱,既是一个旧体制消亡的引爆按钮,又是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庄严号角!

一介屠夫何进,身为大将军,决心诛杀宦官十常侍,为何后来变卦?

何进是皇后的哥哥,外戚势力的代表。有汉一朝,外戚和宦官从来都是斗得不可开交,水火不容,都想控制皇帝,利用皇权给自己集团争取最大利益,党锢之争到了这个时候已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至于提问说到反悔,我想说呵呵。何进怎么可能反悔?不过一介屠夫政治远见和魄力确实有限。

何进作为外戚势力的代表,确实很想一举剿灭宦官集团。

不过何进犯了三大致命错误,导致自己自取其祸,梦断九泉。

一,形势误判,过于高估宦官集团势力他认为京城力量不足以对方宦官集团,于是听从袁绍的建议引来了千里之外的董卓进京帮忙(实际上曹操是反对的,不过人微言轻没人听)。结果引狼入室,董卓之乱更甚宦官。不过,董卓尚未进京,何进老哥就被宦官弄死了

二,优柔寡断,明明可以直接率领兵马冲进皇宫剿灭宦官,却左等右等等到宦官集团有时间准备和谋划反击。

三,头脑简单,过于天真。十常侍假传圣旨骗他进宫,别人一听就知有诈,而这位老哥又突然自信起来,觉得局势都被他掌握,太监不敢对他怎么样。居然不听建议,独自入宫,结果一进宫门就被几十名太监乱棍打死。

何进从来没有反悔剿灭宦官集团,只是判断失误,有勇无谋,反而身死。不过,一介屠夫能有什么谋略呢?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