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死后,刘旦对外宣称,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这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
刘旦的意思很清晰,他赤裸裸地指出汉昭帝即位非法,汉武帝临终遗诏是伪昭,霍光等伪造圣旨,辅臣身份造假,他刘旦才是汉武帝尚在世的长子,才是皇位唯一的合法继承人。我们详细说说这件事。
汉武帝后元二年二月,七十岁高龄的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七岁的幼子刘弗陵奉诏登基即位,是为汉昭帝。丧期未过,汉武帝的第三子燕王刘旦,竟然宣称:“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
这个说法既辣眼,又匪夷所思。刘弗陵出生时,汉武帝62周岁,确实很老了,不过这个年龄生子也不是不可能,刘旦质疑弟弟的身份只是一面之辞。况且以汉武帝阎王爷的做派,别人见到他躲都躲不及,谁敢给他戴绿帽!
所以,一般认为,刘旦的这个说法,就是为了给自己篡位制造合法化的舆论而已,不可信。本来,大家呵呵一笑而过,没人当真,但一件事的发生,让这个沉渣烂泥又泛起浑浊的浪花,再次迷糊了人们的视线。
汉武帝身边有一位侍中叫王忽,此人宣称:汉武帝临终前,根本没有册封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为侯的遗诏,是他们伪昭的!
这句话石破天惊,偏偏最注重文献原文呈现的《汉书》,根本没有记载遗诏的原文。是遗诏原文遗失了,还是就真的没有?如果遗诏是假的,那么汉武帝临终遗言,令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为四辅政大臣的说法就很值得可疑了!
关于这件事,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就认为:拥立汉昭帝就是霍光导演一次政变!也就是说,吕先生基本认同燕王刘旦的说法,汉武帝指定的接班人不是刘弗陵,是霍光私下篡改圣意,迎立了他。也很有可能,四辅政大臣的说法就不存在,也是霍光等四人伪造圣命!
如果真是那样,那一段历史可就要翻天覆地,黑白颠倒了!我个人分析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历史记载应该是可信的。
刘弗陵被立为太子有文字记载,篡立说法值得商榷很多资料说,刘弗陵其实一直未被确认为接班人,汉武帝让霍光看“周公辅成王图”,就是霍光自己编造的。这个观点还认为,汉武帝不可能在有成年的儿子的情况下,把政权交给一个幼儿。
这个说法不成立,首先《汉书》有明确记载,汉武帝在得病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立刘弗陵为太子,第三天汉武帝就驾崩了。虽然时间短,但汉武帝的态度很明晰。
汉武帝之所以没将皇位传给两位已成年的儿子,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史书交代得很清楚,这两位王爷德行低下。汉武帝曾经说:“生子当置之齐鲁礼义之乡,乃置之燕赵,果有争心,不让之端见矣。”
汉武帝这话有地域歧视,认为齐鲁是礼仪教化之地,燕赵之地容易生品行不端的人,果然刘旦这家伙生出异心了。由此可见刘旦此后的一系列言行,纯属一厢情愿,他早已经被汉武帝打入另册,刘胥也一样。
刘弗陵其实是汉武帝的无奈选择,除非汉武帝跳过儿子们,从下一辈中选择继承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汉武帝有这种想法。所以,刘弗陵被篡立的说法只是无端猜测。
汉武帝不是突然驾崩,他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后事汉武帝病逝不在未央宫,而是在长安郊外的五柞宫游幸,这个信息说明老皇帝的身体状况还不错,至少在他去世之前,他处于清醒状态。《汉书》记载:
“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帝。明日,武帝崩。”也就是说,汉武帝病了以后,自己感觉到大限已到,所以从容地安排了后事,第三天驾崩了。也就是说,汉武帝不是暴亡,他有足够的时间交代后事。假如他的接班人不是刘弗陵,此时他一定会传诏继承人进京。
实际情况是,汉武帝直到死,身边只有刘弗陵一个儿子在。刘旦自请入京,被汉武帝一顿臭骂,还剥夺了三个县的封地,这些还不能表明汉武帝的态度吗?
同样,如果辅政大臣不是霍光,汉武帝一定会召见他心目中的辅政大臣,五柞宫就在长安郊外,他有足够的时间,而那时在他身边的恰恰就是霍光等人。
霍光地位低,不可能被任命为辅政大臣的说法不成立霍光此时的职位是骑都尉、光禄大夫,确实不是高管,但也绝不是被形容的跑腿的服务员,尤其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侍中。侍中是加官,俗称内朝官,汉武帝的发明,是他用来架空外朝,跟丞相争权的产物。
侍中的特点是,职位低,重要性高。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是由包括侍中在内的内朝官决策制定的,丞相仅仅是执行机构。所以,帝国的核心其实就是这群职位很低的内朝官。从霍光开始,大司马领尚书事既是内朝官的首领,又是外朝官的一把手,成为汉帝国基本的政治形态。
所以,不能以霍光官职低,就认为他的地位低,更不能说明他的重要性低。
辅政大臣之间决裂,为何不曝霍光的老底?那么存不存在一种可能:霍光悄悄做局,隔绝了汉武帝跟外界的联系?不可能,这种事对别人也许行,对活土匪汉武帝谁也没那个胆,他控制朝臣的手段,几千年历史能跟他媲美的寥寥无几。
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汉武帝晚年经常巡游,这说明他的行动很自由,霍光想控制住汉武帝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那么,霍光、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有没有可能联合起来做局呢?难度更大,虽然霍光与上官桀、金日磾是儿女亲家,以汉武帝的手段,他们只要表现出一点点的勾结现象,恐怕早就做了刀下鬼。
还有一个更直接的证据,七年后,上官桀联合桑弘羊、刘旦、鄂邑长公主发动政变,企图谋害霍光和汉昭帝,事情败露后被灭族。假如他们当初伪造了汉武帝的遗诏,一定会把这件事抖出来,跟霍光鱼死网破!
事实上没有发生,也就是说霍光没有把柄在他们手上,他们就是按照汉武帝的遗诏行事。
临终遗诏即便不存在,也不能否认汉武帝的临终安排最大的疑点,就是汉武帝的遗诏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其实这件事也不难理解,《汉书》的作者是班固是东汉人,距离汉武帝时期过去了一百多年,中间还经历了新朝动乱期,文档部分遗失也不是太意外。
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情况,汉武帝就是口诏的方式做了后事安排,并没有诏书。我分析认为,封侯的事应该是有诏书的,四辅臣的事可能就是口诏。其实所谓四辅臣的说法恐怕就是一个误解,汉武帝很可能只是对重要的几个岗位变动做了安排,比如霍光任大司马大奖据领尚书事,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而丞相之位依然由田千秋担任,所以并未特地说明。
很显然,这个安排将霍光的位置提高到无可争议的一把手,至于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和桑弘羊等几位高官,理所当然的是重要辅政大臣。汉武帝驾崩时,田千秋不在身边,领命的就是剩下的四位,所以给人一种四辅政大臣的误解。
正因为没有四辅政大臣的说法,所以汉武帝根本没有这个诏书,但一点不影响汉武帝指令了以霍光为首的辅政班子的事实。
综上分析,说霍光等制造假诏书,自立为首辅大臣,篡立刘弗陵为帝,甚至诋毁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是不大站得住脚的推测。
汉武帝死后,刘旦对外宣称,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这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接班人,她的母亲是赵婕妤,汉武帝60多岁了,刘弗陵才出生,在古代,花甲之年后是否有生育能力是个不小的问题;还有一个大问题:赵婕妤怀孕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你相信吗?
但史料言之凿凿:刘彻重视这个最小的儿子,因为,传说中尧帝也是母亲怀孕14个月才生下来的,所以他将赵婕妤寝宫更改名称为“尧母宫”,可女人怀孕14个月才生产,有可能吗?所以,什么尧母宫,什么60岁得子,纯属扯蛋!
武帝暮年,对于太子刘琚死于“巫蛊之案”后悔不已,但他认为没合适的接班人,迫不得已,只能立刘弗陵为太子,同时,他的母亲赵婕妤被武帝以“子少母壮,取乱之道”为借口杀死了;武帝托孤于大将军霍光等人,刘弗陵8岁继位,22岁岁就英年早逝了,但蹊跷的是竟然为无疾而终,类似于现在的“猝死”,自己又没有子嗣,
或许,精明的汉武帝临终前已经怀疑到刘弗陵不是自己的儿子了吧?他在托孤霍光时,曾秘密给霍光指今,内容详情不得而知,大意是叫霍老爷子调查下霍光的身世,如是皇家血脉,拥戴为帝,否则,武帝是杀伐果断的人,你懂得!
刘弗陵在位13年后,不明不白地死去了,霍光找来流落在市井的刘琚的孙子刘病已,拥戴他做了皇帝。这与武帝遗嘱是否有关呢?不得而知,但确实是对于太子刘琚的一种补偿。
汉武帝死后,刘旦对外宣称,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这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与钩弋夫人所生幼子。
刘弗陵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
当初,汉武帝巡幸河间时,随行的望气者说此地有奇女。汉武帝就下诏令人寻找。这一找就找到了一个双手握拳十几年的少女。而汉武帝轻轻一掰,这少女十多年无法伸开的手就为天子打开了,打开的手里,还握着一只小玉钩。
这样神奇的女子就是为天子特设的哦。于是此女就进宫了,得皇帝临幸后怀孕。怀孕也很神奇,一怀怀了十四个月,这跟上古时候的尧帝一样哦,于是,刘弗陵甫一 出生,便有天授的光芒。
当然了,这中间如此多的奇遇,是有些无巧不成书的。有人推测,钩弋夫人的父亲赵某曾担任中黄门,是个精通宫内把戏的宦官,对于晚年的汉武帝,有一些了解,应该是投其所好做了一些势。
总之,不管如何宣传,刘弗陵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刘旦为什么宣称刘弗陵非武帝亲子?当然是有他自己的算盘。
燕王刘旦是开武帝第三子,公元前110年,二哥齐王刘闳去世,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后,长兄太子刘据受诬陷不能自明,兵败自杀。
这一下,原本并不奢望当太子、安心在燕地边境守门户的刘旦心思活了,公元前88年,武帝病重,刘旦上书,请求宿卫长安,露出自荐为太子的意思,武帝大怒,斩信使。并连削其三个县邑,以示惩戒他的急进之心。
而此时刘弗陵虽幼,却显露出了非同凡响的聪慧之处,武帝已生立幼子之心,并安排霍光为辅政大臣,且杀尚且年轻的钩弋夫人,以防后宫干政。
可以说,汉武帝已经没有立年长的刘旦为继承人的心思。但刘旦一直没有死心。武帝死后,新君刘弗陵即位的消息传到各地,刘旦尚在怀疑。
刘旦派人潜至京城,探听朝中消息。闻说新君未出现在葬礼上,且抚养新君的盖长公主也拒不见面。由是怀疑新君之立是朝臣拥立。
此时的刘旦,想的并不是勤王之类,想的是自立为君。于是他暗中联结中山哀王之子让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密谋造反。
造反得有个由头。他谎称在武帝时接受了了诏令,可以修治武备防变,又造势说“现在立的这个皇帝,我怀疑他不是刘家的人”,以此宣布新君是奸佞之臣所立“伪帝”,号召天下之人起来一致计伐。
刘旦的势造好后,还没有开始行动,就被青州刺史隽不疑得知。隽不疑分遣吏役拿下刘泽及其党羽,并奏报朝廷。刘旦造反事露,新君昭帝刘弗陵念及骨肉亲情,未治燕王之罪。但刘旦并不死心,于公元80年再度与上官桀等谋反,事不成,刘旦自缢而死。
汉武帝死后,刘旦对外宣称,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这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
燕王刘旦是一个极具野心的藩王,他即便是宣扬所谓“汉昭帝刘弗陵非汉武帝刘彻之子”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实现野心来制造舆论和声势罢了!
让我们简单了解下汉武帝刘彻死后的那段历史,便可明了野心家刘旦的不良企图:汉武帝晚年宠爱钩戈夫人,因此厌恶太子刘据。后被小人江充利用,借机策划了“巫蛊之祸”,害死了刘据。其后汉武帝立钩戈夫人所生之子,刘弗陵为太子,以霍光辅之。武帝死后,刘弗陵即位为汉昭帝。
霍光虽无雄才大略,但在辅政方面倒是做得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他尽力施展治国手段,将汉武帝时因穷兵黩武搞得“国困民疲”的国家,逐渐恢复了过来。史传:霍光辅政能恪尽职守,尽力不做授人以柄的事。大臣上官桀是霍光的儿女亲家,他曾拜求霍光要求立自己的孙女为汉昭帝的皇后,但被霍光拒绝了。为此上官桀便对霍光怀恨在心,欲行报复。
后来上官桀又请托长公主为自己活动,终于将孙女送入宫中,当上了皇后。上官桀为了感谢长公主,便再次向执政的霍光请求:封长公主的一名亲信为侯,不料又被霍光再次拒绝了。这下不仅上官桀对霍光恨之入骨,连长公主也对霍光产生了不满。
这些人勾结起来制造阴谋,试图陷害霍光。孰料诡计被英明的汉昭帝识破,因此未能得逞!上官桀一党仍不甘心,他们又为燕王刘旦出谋划策,制造舆论。所谓“汉昭帝非汉武帝亲生儿子”的流言,也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其后这些人的诡计再一次被识破了!霍光上奏皇帝,汉昭帝大怒,下旨令丞相田千秋发兵,将上官桀一党全部擒拿、处死。又派宗正使前赴燕国,谴责、惩罚刘旦,刘旦在恐惧之下,只得以自杀的方式逃避惩处!
汉武帝死后,刘旦对外宣称,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这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
简单来说,刘旦自己想上位。
帝制时代是家天下,天下是一个家族享有的,在汉朝,这个家族就是刘氏。天下是刘氏私产,必然是要传给刘氏后人的。一旦出现非刘氏后人继承,可称篡逆,诸侯王本身是有权力拱卫中央的,自当讨伐逆贼。
这就是刘旦的用心,只要把汉昭帝泼上非武帝子的脏水,他作为武帝亲子,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杀向长安,夺取帝位。
这招其实不是刘旦原创,而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周勃、陈平等想出来的法子。在吕后去世后不久,周勃、陈平等人诛杀诸吕,又担心后少帝(汉惠帝之子、吕后之孙)长大后报复,干脆宣称后少帝及其兄弟都不是汉惠帝的儿子,一并杀掉,然后迎立汉惠帝的弟弟代王刘恒,就是汉文帝。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史记·吕太后本纪》刘旦多少翻过史书,知道太爷爷文帝是怎么上位的,于是有样学样。
(刘旦)即与刘泽谋为奸书,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传行郡国,以摇动百姓。——《汉书·武五子传》这里的少帝就是汉昭帝,昭帝是他的谥号,因为继位时年幼,也被称少帝。
《汉书》的记载已经证明了刘旦此举的目的,即剥夺昭帝继位的合法性,为自己上位铺路,因为此时武帝六子还有三子在世,他最年长,只要把昭帝拉下皇位,按照文帝当年上位的套路(文帝也是当时刘邦还在世儿子中最年长的),他就能登上帝位。
其实在刘旦眼中,只要登上帝位的不是他,都是可以运作一番的,他的理由就是“我亲武帝长子,反不得立,上书请立庙,又不听。立者疑非刘氏。”搞得好像汉武帝就他一个儿子一样。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刘旦散布谣言的时候,汉武帝留下的几位辅政大臣还算铁板一块,中央稳固得很,根本没有迎立外藩的需求。再加上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已经把诸侯王削得全废,跟刘旦合谋的刘泽谋划在临淄起兵,结果被青州刺史直接收捕。
不过这把火并没有烧到刘旦身上,估计是辅政大臣考虑到此时杀他影响不好,暂时放了他一马。
可刘旦一直放不下当皇帝的心,好不容易筹到机会,他又立马窜了出来。
这个机会来自中央,随着时间推移,中央的夺权都在愈发激烈,霍光的权势越来越大,趋于劣势的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干脆打算另开一盘,他们联合鄂邑长公主(昭帝姐姐兼养母)和刘旦,想发动政变废掉昭帝和霍光,立刘旦为帝。
一听到这个好机会,刘旦自然兴奋不已,上蹿下跳的。可他们的手段并不高明,霍光在昭帝的帮助下镇压了这起政变,刘旦被下诏严斥。识相的他果断自杀,以此换得后代安宁。
综上所述,昭帝非武帝子之手刘旦用来打舆论战的幌子而已,武帝又不傻,是不是自己儿子他会不清楚?如果昭帝不是他儿子,别说继位,命都保不住,他又不是一出生就继位的,怎么说也等了七八年。
汉武帝死后,刘旦对外宣称,汉昭帝不是汉武帝所生,这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
汉昭帝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或许真有可能。但是刘弗陵确确实实当上了刘汉江山13年的皇帝。
汉昭帝刘弗陵的母亲是赵婕妤,生刘弗陵的时候,汉武帝已经60多岁了,还有没有生育能力都不一定。据史料记载,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汉昭帝。刘彻因为上古传说尧帝之母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尧帝,顾将赵婕妤寝宫改为“尧母宫”,可见刘彻还是很重视这个儿子的。但是女人怀孕十四个月生产,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一个女人怀孕十四个月还未生产,那么其羊水必定混浊变质,胎死腹中。但是那个时候汉武帝比较迷信鬼神传说,否则也不会因为巫蛊之案杀太子刘据满门,导致汉朝差点出现继承危机。
根据史料推测,刘弗陵可能是赵婕妤和江充的私生子。
武帝晚年对于太子刘据巫蛊之案还是很后悔的。但是又没有合适的继承人,只能立当时还是小屁孩的刘弗陵为太子,并托孤大将军霍光。刘弗陵八岁继位,22岁就死了,并且是无疾而终,也就是猝死。而且没有子嗣。刘弗陵继位时,汉武帝以“子少母壮,取乱之道”杀死了刘弗陵母亲赵婕妤。或许汉武帝已经怀疑到刘弗陵不是他的儿子了吧!或许汉武帝在托孤霍光时,就秘密给霍光下达了命令,“调查刘弗陵身世,如果是刘家后人,那么就是皇帝,如果不是刘家后人,那么除掉,另立太子刘据之后为帝。”
原太子刘据还有一个孙子流落民间,这就是汉宣帝刘病己。在汉昭帝死后,霍光主持找回了流落民间的太子之孙刘病己并拥立为帝。也算是汉武帝和汉朝对于太子刘据的补偿。
至于刘弗陵到底是不是汉武帝之子,我们也只是从史料里推测而已。毕竟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