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为何要杀光自己的嫡子?
四个嫡子,王莽杀了仨,剩一个重病缠身的儿子病逝。不光如此,其实王莽还杀了一个孙女和一个孙子。不了解这段历史真相的人,跟着别人说王莽是沽名钓誉。我很反感这种说法,谁家儿孙是草芥,生下来就是给爹砍着玩的?沽名钓誉有到这种程度的吗?
王莽有六子三女,其中长子王宇、次子王获、三子王安、四子王临、女儿王嬿为王皇后所生;妾增秩生子王兴、妾怀能生子王盛和女儿王晔、妾开明生女儿王捷。
四个嫡子,王安长期重病卧床,其余三子都因触犯法律,被王莽杀死或自杀。另外王宇六子二女,其中嫡长子王宗和女儿王妨,被爷爷王莽处死。
跟传言中的王莽暴虐无道相反,王莽是个道德君子,万人迷,威望极高,为人也非常仁慈宽和。那么,仁慈的王莽为什么对自己儿孙就那么狠,他们究竟犯了多大的罪呢?我们按时间顺,分别道来。
为奴隶偿命的次子王获这件事在建平二年左右,那时候王莽被汉哀帝罢官,王家子弟全部被贬黜出京,王莽也来到封地新都国居住。
有一天,不知道家奴犯了什么事,王获一怒之下直接把家奴打死了。汉代虽有杀人偿命的法律规定,但这仅仅局限于对平民,奴隶不在这个范围内,奴隶是主人的私产。一般情况下,主人只需要缴纳罚款就可以顶罪。但王莽非常生气,竟然逼儿子自杀为奴隶偿命。
这件事全国轰动,因此王莽获得普遍赞誉。《汉书》也做了记载,但班固的评论却说王莽“作伪”,沽名钓誉,他的评价基本代表了后人的观点。
其实,我认为是班固的观点迷惑了后人。但凡沽名钓誉的作伪,一定是有很强的功利性,王莽的目的为了什么呢?为了重新被汉哀帝启用?开玩笑!
汉哀帝上台后,不顾大臣们的反对,迅速贬黜王氏子弟,大力提拔自家外戚,就已经表明王家已经彻底被打入另册。事实上汉哀帝对王家人敌意很深,他甚至对太皇太后王政君都不尊敬,对王莽尤其忌惮。
按照正常轨迹,如果王莽能保住新都侯封号,安安稳稳过完下半辈子就是他的造化,想重入朝堂的概率等同于公鸡下蛋。说他沽名钓誉,一点都站不住脚。
其实这件事跟王莽的政治立场有关,他有着超越时代的人生平等思想,从后来王莽重新执政,自掏腰包救济贫民,废除奴隶制的行动,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而王获的举动,无疑触动了王莽的道德底线,这才是他逼王获自杀的真相。
死于“狗血事件”的长子王宇汉平帝元始三年,京城爆发了一起离奇的“狗血事件”。那晚,一个鬼鬼祟祟的人,提了一桶狗血,泼向王莽家的大门,被门卫当场抓了个现场。一审问,这是怪了,背后竟然是王莽的长子王宇指使!
原来,汉哀帝意外驾崩,无子,只好立汉元帝唯一的孙子,9岁的刘衎为帝(即汉平帝)。王莽神奇地再次获得重用的机会,复任大司马领尚书事,成为帝国首辅大臣。
王莽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汉哀帝时期外戚相争的局面,严格执行宗法制,给汉平帝母族充足的物质待遇,不给政治待遇,不得进京。但这事让王宇的大舅子吕宽很担心,他对王宇说,皇帝见不到母亲,会对你们家怀恨,将来怕对你们家不利。
王宇觉得有道理,就劝王莽让平帝母族卫氏入京,共掌朝政,被王莽拒绝了。吕宽和王宇等人不甘心,就想利用王莽迷信的心理,在大门上泼血制造“灾异”,然后再由王宇的老师吴章出面,拿“天意”逼迫王莽启用卫氏。
结果,行动第一步就失败了。这件事导致包括王宇、吕宽、吴章在内,还有卫氏兄弟卫宝、卫玄等数百人被杀。
这个案子交代得极其简单,前后逻辑不通。不说分析过程,只说我分析的结果:这件事就是卫氏兄弟和好友吕宽策划的一起政治阴谋,王宇很可能是稀里糊涂,被利用了。
王莽肯定也知道儿子纯粹是卫家兄弟的工具,但这么大的案件,他不可能隐瞒得住。所以,王宇也被迫自杀了。
试图杀父夺位的四子王临王莽登基后,由于三子王安的身体状况,立了四子王临为太子。王临这家伙色胆包天,利用经常出入皇宫的机会,跟一个叫原碧的侍女私通,而这个原碧,实际上是王莽没有名分的女人。
这种事早晚会暴露,王临整天提心吊胆,总觉得父亲似乎有所察觉。于是,他跟原碧定下了一条谋杀王莽,抢班夺位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因为一封王临写给母亲的信而漏了陷。
王莽无意中看到王临这封信,信中充满了对王莽的抱怨。王莽怀疑王临有阴谋,就拷问了原碧,原碧竹筒倒豆子,招了个干干净净。王莽大怒,将王临和原碧处死。
巫祝公婆的王妨新朝有一个被人讥讽为“看门人”的将军,叫王兴(与王莽的庶子同名),被王莽招为孙女婿。没想到王妨跟公婆关系不和睦,做了一件找死的事:巫祝公婆!巫祝在古代就是高压线,谁沾谁死!
这件事做得不密,被家里的女婢发现了。王妨一看事情要败露,先下手为强,杀了女婢以灭口。命案发生后,司法机构一介入,很快真相大白。王莽下令处死孙女王妨!
企图谋反的王宗王宗是王宇的第三子,从他继承了王莽的新都侯爵位来看,他应该是王宇的嫡长子,也就是王莽的嫡长孙。
王宗像被诅咒了一样,干出了一件没头没脑,自寻死路的事。这个小年轻,穿上天子的服装,让人给他画了一张像。这还不过瘾,他又私刻了三枚印章,一枚刻着“维祉冠存己夏处南山藏薄冰”;第二枚刻“肃圣宝继”;第三枚刻有“德封昌图”。
对这三枚印章的专家有解读,太复杂,大概意思就是向天下宣布:我,大新帝国皇帝王莽的嫡长孙,将顺应天命,承继帝位!
大概为了寻求支持,他联系了舅父吕家人,就是“狗血事件”被夷三族的吕家,吕家人此时正在流放地合浦。
这其实也是一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谁也说不清王宗为什么这么做,活像神经病。事发后,王宗学他爹,一抹脖子自杀了。
王莽杀子与皇帝徇私,谁有错?王临被杀的当年,王莽的三子王安病逝,他的四个嫡子,全部先他而去。王莽因此骂名滚滚,说他灭绝人性、虚伪、沽名钓誉、不择手段。可是我要忍不住问:难道他们犯罪不是事实吗?难道让王莽徇私舞弊,背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符合“道德”?那这样的道德还有什么意义?
是的,古代君王为了私利,突破法律,谋求私利的事不胜枚举,甚至被誉为圣明之君的唐太宗、宋太祖、汉武帝都有过这种情况,后世对此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无人指责,反而中国历史上,最公正无私的皇帝王莽,却背负上道德的枷锁,世道还有公平吗?
当然,古人有他们的社会环境,时代的局限性,导致他们的视野必然存在问题。不过,今天的人,在读历史的时候,不应该掉入古人的陷阱,要有更敏锐的时代眼光,切忌人云亦云,做糊涂鬼。
王莽为何要杀光自己的嫡子?
王莽并没有杀光自己的儿子!
王莽和他的原配夫人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他的这四个儿子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第一个被杀的是他的二儿子王获。当时王莽被汉哀帝罢免了官职,到了新野的封地里蛰居。而就在这个时候,王获竟然杀了一个奴婢,这在西汉并不算是很大的罪过,王莽却逼令王获自杀。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人都赞赏王莽的大义灭亲。这只是王莽大义灭亲的开始。
第二个被王莽大义灭亲的是他的长子王宇。汉哀帝去世后,王氏家族卷土重来,控制了政权。王氏家族捧出了一个年仅八岁的小孩刘箕子为皇帝,他就是汉平帝。汉平帝即位后,王莽等人并没有允许汉平帝的母亲跟随者一起来到长安。王莽的长子王宇觉着这未免有些不近情理,将来汉平帝长大后,肯定会对自己家族不利。王宇和老师吴章商量之后决定,让王宇的大舅哥吕宽深更半夜弄点儿狗血洒到王莽家门口,吓唬一下王莽。然后,再去劝说。结果,吕宽被抓了个现行。王莽大怒,不仅杀了吕宽、吴章等人,还杀了儿子王宇和儿媳。当时儿媳怀有身孕,生下了孩子之后被杀。
第三个被王莽灭掉的是第四个儿子王临。王莽即位后,王临被任命为太子。后来王临在宫中和一个叫原碧的女人私通,被王莽发现。王莽将王临赶出皇宫。王临给母亲写信抱怨父亲,他说大哥和二哥都在三十多的时候被父亲杀掉了,自己也快三十了,估计也该被父亲杀掉了。这封信最终落到了王莽的手中,王莽大怒。王临试图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结果被王莽识破,王临也自杀身亡。
王莽的第三个儿子王安,身体不好。就在王临死去不久,王安也病故了。
除了这四个孩子,王莽在新野的时候,还曾经 生了几个孩子。这些孩子都年幼,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这几个孩子的下场如何。想必也是死于兵荒马乱吧!
王莽为何要杀光自己的嫡子?
王莽先后逼杀了自己的3个亲儿子。
他一共有6个儿子。其中,有2个儿子是他与侍女所生,很长时间没有公开。
4个与正妻所生的儿子中,1人病死,另外3人都先后被他逼令自杀。
以至于到最后,王莽不得不公开与侍女所生儿子的血缘关系。
那么,王莽为何要先后逼死自己的3个亲儿子呢?
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可以让我们对封建社会权力的本质有更多的探索。
逼死次子:权名利的转换王莽避居南阳时,次子王获擅杀了一个家中奴婢。
当时的社会,奴婢的地位非常低下。依据当时的汉律,主人只要提前向官府通报,处死奴婢就合法了。如果不提前打招呼就处死奴婢,处罚也不重。
所以,王获之罪,无论如何都是罪不至死!
可是,王莽还是逼令王获自杀!
这是一场权名利的交易。
当时,汉哀帝即位,重用自己祖母、母亲的外戚势力以及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董贤,打压王家,王莽回到南阳封地。
王莽仕途受挫,但他深知当时权力的本质。
当时,要获得权力地位,主要有两个途径:1、组织的信任、提拔;2、良好的名声。
两汉时,社会对“德”崇尚到了极致。
没有什么科举制度,所以,选拔官吏,靠的是“孝廉”。
由于“天人感应”,因此,是否有天灾,取决于高官是否“德不配位”。
王莽当时就是因为与天子的微妙关系而被迫回老家的,天子有意提拔自然是指望不上了。
通过猎取好名声,以名换权,是他唯一的选择。
因此,在隐居南阳时期,王莽迫不及待地利用一切机会,制造轰动效应,获取好名声。
当时的社会,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奴婢数量激增,奴婢问题已经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王莽以奴婢问题杀子,获得了社会有识之士和普通百姓的推崇和赞赏。
另一方面,当时的天子,重用的是与自己有“断袖之癖”的董贤,以及名声一般的祖母、母亲一系的外戚。
天子重用者“德不配位”,王莽这种有德之人,天子居然不用!
因此,王莽退隐的3年里,“吏民上书冤讼莽者以百数”,给汉帝制造了很大压力。
公元2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
“天人感应”,这是在位者“德不配位”呀!
迫于舆论压力,天子被迫让王莽重返京师,王莽遂得以重回权力中心!
其实,王莽退隐南阳期间,与3个侍女分别生下了3个子女!
显然,王莽绝不是真正的“道德圣人”,他隐瞒与侍女所生子女,高调逼杀亲子,正是政治作秀,以求得以名换权!以权换利!
逼死长子:狗血引发的惨案,王莽不容触摸的底线王莽回到长安不久,汉哀帝死了。
王政君、王莽拥立了只有9岁的中山王刘衍为帝,是为汉平帝。
但是,王莽为了防止汉哀帝重用自己家外戚的历史重现,不允许汉平帝的亲生母亲卫氏一起到长安陪伴天子。
王莽的长子王宇,担心这样作将来会遭到报复,不利于王家。
因此,王宇让人送书给卫氏,要卫氏上书元后(王政君),打感情牌。
当然没有效果!
王宇的老师吴章深知:王莽这个人迷信,制造“灵异事件”吓唬王莽,然后,吴章再借此劝说王莽。
因此,王宇便让妻兄吕宽在夜间把狗血洒在王莽宅邸大门上。
岂料,吕宽办事时,被“保安”发现了。
王莽大怒,处死若干人,逼王宇自杀,又把已经怀孕的儿媳妇关入大牢,待生下孩子后处死。
王宇的罪真有这么大吗?非要处死?
他触犯了王莽的两个底线!
1、企图破坏王莽独揽大权的企图。
当年,王莽等人拥立汉哀帝,汉哀帝即位后,重用自己祖母、母亲的外戚,王莽被迫回加隐居几年,这段教训是深刻的。
好不容易杀回来,王莽当然坚决反对再有外戚来分其权!
王莽与王宇父子的分歧,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独揽大权,还是分享权力以求平衡?
当然,如果仅仅是分歧,父子尚可争取沟通解决。
但是,王宇做事的方式,已经使沟通不再有任何意义。
2、王莽不容分享的“迷信特权”。
在获取权力的过程中,王莽不断利用迷信、制造迷信。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在迷信面前,理性往往根本无法阻挡,人们往往被迫“就范”。否则,王莽当初也不可能逼汉哀帝召他回长安。
王莽如此,其子有样学样,也玩这招,自然十分危险。
这次被抓了个现行,下次万一得逞怎么办!难道王莽真的要交出权力吗?
杀!
值得一提的是:王宇的儿子王宗,后来也有样学样,画了自己穿天子衣冠的全身相,刻出“肃圣宝继”等字样的印章,玩弄符命,也被王莽逼杀!
逼杀四子:家丑!王莽称帝后,四子王临被立为皇太子。
王临面对的,是杀死了自己好几个儿子的父亲。
王莽面对的,是背叛过自己之人的兄长、叔叔。
这关系好难处,还是分开点好。
于是,公元20年,借着一场大飓风,王莽借题发挥,鬼扯了一顿“天人感应”,把王临改封到了地方作诸侯王。
不久,王莽的皇宫病重,王临不能探望母亲,写信给母亲,说了不少怪话。
信被王莽截获,王莽疑心王临有不轨之心,遂下令:查!
这一查,查出家丑!
王莽的夫人有一个婢女叫原碧,长得十分漂亮。
她与王莽、王临都有暧昧关系。
王临既割舍不下感情,又担心被王莽发觉,遂联络原碧等人,试图谋杀王莽。
家丑不可外扬!
王莽让知情人悉数“消失”,然后···逼死了王临。
后续:没有必要考虑接班人不久,王莽的第三子王安病死。
王莽承认的4个儿子,都没了。
王莽被迫把一直隐瞒的,当初与侍女所生的两个儿子王兴、王匡拉了出来,封侯。
不过,王莽没有再立太子。
当然,对王莽来说,考虑接班人问题是“多虑”了。
公元23年,新朝覆灭。
王莽,曾被认为是“道德圣人”,他借此谋取权位,篡夺帝位。
可是,从他家中之事看,他不过是一个擅长作秀的演员。
退隐南阳时,他一面与侍女生下子女,一面以“道德圣人”的姿态逼儿子自杀!
夺取帝位后,皇帝、太子,同时与皇后的同一个婢女保持暧昧,引发家丑!
当初,以王莽为圣人,推着王莽走上权力巅峰的士民,或许想不到:他们,都被欺骗了!
推崇道德是好事。
可是,同样需要警惕的是:那些钻空子,用表演换取名声,用名声换取权力的人!
王莽为何要杀光自己的嫡子?
王莽杀掉自己的儿子与传说中武则天扼杀自己女儿的目的相同,都是为赢得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财富、名誉、美女或者男宠、地位,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王莽摒弃了亲情观念,牺牲了自己的亲骨肉,或者说把亲骨肉也当成了可以换取权力的工具,在他心目中,为了皇帝宝座,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掉的!
王莽的二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奴仆,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根本不是大事,弄个暴病身亡的证据,再赔点钱即可了事,而赋闲在家的王莽却抓住机会,大做文章,逼自己的儿子自杀以谢天下来彰显自己的高风亮节,随后此事在朝廷上下被传得沸沸扬扬,都为王莽的大义灭亲而欢呼;舆论压制下,汉哀帝迫不得已,重新启用这个“道德模范”。
哀帝死后,年幼的汉平帝继位,王莽掌控了朝廷实权,他公然禁止年幼的皇帝与自己的母亲和舅舅相见,这让有悖人性、伦理之举让大儿子王宇看不下去了,就私下帮助皇帝的母亲,想用邪术吓唬住王莽;可做事不密,王莽又逼大儿子服毒自尽。
王莽四儿子王临则死得其所,他明目张胆地给父亲戴帽子,与王莽漂亮的小妾私通,又怕王莽知道后对自己下黑手,就与小妾密谋杀掉王莽;而王莽正被各地的农民起义搞得焦头烂额,正决定以身体孱弱、行事荒唐废掉王临的太子职位;王临却以为东窗事发,写信向母亲求助,结果信送到了王莽手里;王莽立即下令彻查,四子通奸和谋逆的事立现,人证物证俱在,管它什么太子,立即干掉!
几天后,三儿子王安也莫名其妙地死了,猜测是被吓死的,因为哥哥和弟弟被心狠手辣的父亲干掉了,惶惶不可终日之中,他的小心脏骤然停止了跳动。
王莽为何要杀光自己的嫡子?
王莽就是太想干好了。客观上讲王莽是一个有伟大理想和抱负的人,其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改革的设想其实很超前的,有点类似空想社会主义的架构和规划。
若实现这个理想和抱负,势必需要进行顶层设计,那就只有站在权力最高层。王莽不仅有思想,非常有才干,极为自律,他充分利用姑母为皇太后、自己身为外戚的有利时机,一方面要博取皇太后和皇帝的信任,获取更大的权力和地位,另一方面也要赢得民心的拥护,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自己极为简朴,即使贵为王公,也无姬妾,贵为天子也极少嫔妃,甚至他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候,王公大臣拜访他时间,他的夫人穿着简朴,众人以为府中管事妇人,后知为王公夫人,众人皆惊。可以说,在走向权力最高层的过程中,王莽很努力,也确实做到了。皇太后信任、民众支持率很高。其中废掉两个皇帝,窃取汉王朝都很成功,群臣很拥护、豪强很支持、民心很安定。
可他思想过于超前,真正的想法大家理解不上去,即使在他登上权力顶峰的路上,自己的儿子也不懂他,总在发挥着负面的作用。为了树立公正的形象,他不允许王氏家族染指权力,长子王宇为维护家族权益劝说不行,就用鸡血恐吓,王莽捕杀参与者,逼王宇自杀。次子王获连”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都没把握好,竟然杀死了自家的奴婢,为了树立公正无私的形象,王获被王莽处死。三子王安生来就是白痴,自杀而死。四子王临则是看上了其父王莽的女人,被王莽知道后造反被处死。自此,等王莽真正当上了皇帝,已经没有子嗣。
站在权力顶峰的王莽开始锐意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颁布了一揽子改革举措。但思想太超前,大臣、豪强和民众都跟不上。再有改革不就是利益再分配嘛,跟不上便触到了这些人的利益,改革的各项举措没有落地,对百姓来说没有得到好处,对大臣和豪强来说却又触到了根本利益。再加上天公不作美,连续大涝大旱,广袤的中原大地赤野千里,天下大乱,民心思汉,最后恢复了汉家江山,王莽也生死国除。
细思起来,王莽真的很拼的,舍子为国,舍身为民。可惜无人没懂他,可惜他拥有篡逆之实,背负了篡逆之名,可惜他命运不济天不成全,总之,可惜!
王莽为何要杀光自己的嫡子?
王莽并没有杀光自己的儿子,只能说他在篡位前后,因为三个嫡亲儿子涉嫌犯罪而大义灭亲地痛下杀手。至于另外一个嫡亲儿子,实际上是自然死亡,属于英年早逝。另外,王莽还有几个庶出的儿子,并非死于王莽之手。
要细说王莽杀亲的过程,篇幅显然会有些过长,在这个回答里,我只是简要说一下王莽杀亲的前前后后,至于具体细节,我会通过图文发布在头条文章里,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要说,王莽以身作则大义灭亲,实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法制实践的第一人。
王莽第一次大义灭亲。王莽辞职隐居在新都的时候,他的二儿子王获有一次喝醉酒,因怒乘醉,杀掉了一个奴仆。
按当时的社会潜规则来说,像王莽这样的名家高门,儿子在家里杀了一个奴仆,绝非什么大罪。但王莽内心非常不安。踌躇良久之后,王莽痛下杀手,最终逼迫儿子王获自杀以谢罪。
王莽六亲不认大义灭亲的做法,让朝廷上下以及民间百姓对他的印象又多加了几分。汉哀帝不得不为这位前大司马重新考虑分配职位的事情,不久,就把他从封地调回了京城。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年仅九岁的汉平帝继位,王莽趁机重新掌权,至此揭开了王莽篡权的序幕。
王莽第二次杀亲。王莽的长子王宇,认为父亲王莽对平帝母亲及近亲属远放他乡禁止进京的处置,不合伦理,他认为日后平帝长大掌权之后,肯定会寻思报复,王家以后肯定会因此遭受大祸。
王宇这个人是个实干家,他为了替父亲分忧,便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怂恿平帝的母亲卫氏,要求进京。王莽当然坚决不同意,怎么可能让她们进京,养虎为患虎大伤人的事情,王莽在史书上读到太多了。
王宇听说父亲阻止了卫氏进京,就和他的老师吴章及大舅子吕宽密议,要在王莽家门口搞出点怪力乱神的迷信事情,吓唬一下王莽。
谁料,事情还没搞出什么眉目,吕宽就被抓,而且不打自招,于是王宇阴谋计划的事情立刻败露了。王莽思虑再三,决定再次“大义灭亲”,命人把首犯大儿子王宇抓入大牢,一狠心,派人拿着一碗毒药,逼迫王宇喝下。杀了王宇,王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儿媳妇吕焉也不放过。
王莽杀掉犯罪的侄子和孙子孙女。居摄元年(公元6年)正月,王莽以皇帝仪式举行了祀天、迎春和大射典礼,由此,王莽像模像样做起“摄皇帝”来。
此时,他的侄子王光,又因为私怨发生了雇凶杀人的事情。后来王光害怕王莽追究,和母亲一起自杀了。
王莽的亲人子孙可谓不长记性,儿子辈死伤惨重,孙子辈也开始“前赴后继了”地往上赶。
王莽的长子长孙王宗,可能是闲的蛋疼,居然让人画了一幅自己穿着皇帝礼服的画像,还私刻了三枚皇帝的印章。这两件事情,随便拿出一件,也能定个阴谋篡位的罪名,都是灭族的大罪。
王宗事发后,只得步老爸王宇的后尘,主动自杀。不久,王宗的姐姐王妨又在家里擅杀婢女。王莽得知后照例大怒,勒令孙女自尽。
第三次杀子:怒杀王临。公元8年,王莽篡位之后,夫人王氏由于失子心痛,不久便得了大病。王莽日理万机,就派自己的皇太子王临去照看王氏。王临精力旺盛,在老妈的病榻前也不闲着,顺便和宫女原碧勾勾搭搭。这个原碧,此前也被王莽临幸过,这样,王临这种行为,就是大逆不道了。
恐惧之下,王临想起父皇对自己哥哥、侄子的杀心,于是心一横,就和原碧密谋,想先下手为强把老爸给“做”了。不过,王莽似乎能未卜先知,居然在王临下手之前,把王临贬谪到洛阳去当王子了。
不久,皇后去世,王莽对皇后身边的人大加勘验、审查,于是发现了王临的事情。王莽生气之余,让人带着毒药,又逼迫儿子王临自杀。这王临不愧是当过太子的人,还挺有种,觉得喝毒药死得不痛快、不过瘾,于是从狱吏手里借来一把利刃,自刺而死。
杀了王临,王莽当然还不过瘾,一如既往地斩草除根,对儿媳刘愔也没放过。
也就在当月,王莽最后一个嫡子王安,刚刚被封为皇太子,却也英年早逝,得病而死。
至此,王莽正妻王氏所生的四个儿子,全部命丧黄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