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一提和唐太宗的陈年旧事,就吓得宰相吉顼跪地求饶,到底是何事?

被张元一戏称为“望柳骆驼”的吉顼,在历史上名气不大,做过几个月的宰相,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旧唐书》将他归为酷吏,《新唐书》则将他与裴炎、李昭德归为一类。后人基本采信《新唐书》说法,认为吉顼有贡献,但德行也有亏缺的地方。

题干所言之事,记载于《资治通鉴》:

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烈性狮子骢,五人能够驯服。武则天却说,只要三样东西就能驯服它:铁鞭子、铁棍子和匕首!先用鞭子抽,不服就用铁棍打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它喉管!

武则天面露狰狞地对吉顼说:你想弄脏我的匕首吗?吉顼顿时汗流浃背,跪倒求饶,武则天也就饶过了他。

武则天为啥发这么大脾气?拿旧事威胁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宰相?

起因是吉顼与武懿宗在朝堂上,为了赵州抗击突厥的胜利而争功劳。吉顼当时的身份是赵州刺史,武懿宗是神兵道行军大总管,其实,在这次战斗中,两人表现得都不够光彩。

吉顼先是以不善军事为由,不肯领命,在武则天强压下,不得已去了赵州。到了赵州,这伙计一个士兵也招不上来。光杆司令怎么打仗,还是武则天厉害,她让太子李显遥领元帅之职,这下老百姓立刻积极起来,一下子招了好几千人。

吉顼显得很无能,武懿宗的表现则是混蛋一个,到了赵州听说突厥兵势很盛,没敢打,就先往相州逃跑,粮草、兵器丢了一地,损失惨重。

这场战争其实是靠靖边道副总管娄师德,和魏州刺史狄仁杰打赢的。战斗结束后,武懿宗来了精神头,他对被突厥胁迫参战的当地同胞大开杀戒,甚至向朝廷提出,将这些人灭族!当然,武则天没同意,也没追究武懿宗的责任。

首功的娄师德和狄仁杰都没说话,次要功劳的吉顼,和屠杀同胞的武懿宗倒是争得面红脖子粗!

吉顼被人称作“望柳骆驼”,他长得人高马大,而且口才极好。他还有一个特点,胆子大,敢说话,连犯龙颜的话都没少说。

武懿宗呢,长得干巴瘦小,而且驼背,也没那口才,只是仗着武家人身份,嚣张惯了。

想想这是什么画面?两头抢食的恶兽,一头是高大威猛的老虎,一头是瘦弱贪心的土狗。武懿宗那个窘迫心情呐,无法表达!这时候,武则天突然蹦出来拉偏架了,一句话把吉顼吓半死!老虎虽凶,也凶不过“母”的啊!

武则天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分了?武懿宗是你侄子,吉顼还是你的大臣呢,皇帝如此明目张胆拉偏架,未免太小气了吧!

原因就在吉顼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正想找借口收拾吉顼呢!

打败突厥回朝后,吉顼当众大肆宣传,赵州老百姓听到太子挂帅,如何踊跃报名参军的盛况。这让包括武则天在内的武家人很不爽。

武则天跟儿子们的关系很微妙,君臣关系第一位,母子关系第二位;政治利益先行,家人亲情置后。所以,她非常忌惮别人与太子站在一个战豪。

吉顼不但明目张胆力挺李显,还跟狗似的狂咬武懿宗,武则天恶从胆边生!倘若吉顼不知退,以女皇的心狠手辣,匕首肯定立马扎在吉顼身上!

那么,吉顼是那匹难以驯服的狮子骢吗?起码在拥立李唐的立场上是这样的。

吉顼毫不隐瞒他“抑武兴李”的立场,史书也承认,吉顼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复立李显的大臣。而且他利用跟张宗昌的良好关系,让二张劝武则天立李显。

所以,吉顼其实是李唐复兴的大功臣,甚至是第一功臣!

那么,历史为什么留下了吉顼德行亏缺的记录呢?

第一件事就是存在争议的刘思礼谋反案。刘思礼是箕州刺史,擅长相面,有一天这家伙大放厥词,说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有天子相。

这个找死的言论被吉顼知道了,他很害怕,不敢隐瞒,向来俊臣做了汇报。来俊臣一看有“大活”,乐蒙了,不光把案子审理了,还顺便搞了点“副业”。他以对刘思礼包庇的欺骗手段,让刘思礼满口乱咬,扯进来一大批人!

来俊臣一直就这么干的,捕风捉影,捏造事实,扩大案情,他好邀功请赏。不知道吉顼怎么得罪了来俊臣,作为首告,来俊臣不但隐瞒了他的功劳,还把他也捎带进了谋反案。

吉顼没等来俊臣下手,赶紧向武则天告发。结果真相大白,来俊臣在吉顼的鼓动下被武则天处死。

《旧唐书》的记载有出入,说当初案件扩大化,就有吉顼参与,他甚至参与了审讯。将他归为酷吏,就是这个原因。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第二件让吉顼留下诟病的是,他其实是个极善于投机的小人。证据就是,吉顼是武则天男宠张宗昌、张易之的爪牙,对武则天虽有谏言,但主体是奉承。

吉顼曾在臭名昭著的控鹤府就职,这个机构就是武则天纵情享乐的污垢之地。这就难怪吉顼敢如此明目张胆力挺李显了,本质上他是武则天心腹,所以恐吓归恐吓,该提拔还得提拔。

因而,不少史学家认为,吉顼挺李显,就是政治投机,没那么伟大。这就是大家提到恢复李唐的功臣时,几乎很少人知道吉顼的原因。其实,他是大功,首功!

不过说实话,我倒觉得吉顼被斥为投机分子,有点牵强。真正的投机,应该是在探知武则天真实想法后,再邀功请赏,吉顼提出这个想法时,武则天尚处于摇摆中,他的提案是有危险的!哪有投机分子冒这么大风险的?

所以,“抑武兴李”应该视作吉顼一贯的政治主张,而不是投机!

事实上,吉顼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多次跟武则天谈恢复李唐的重要性,是匹“顽固”的“狮子骢”!

也因此,吉顼深深得罪了武家。在做了不到一年宰相后,他被武家告发其弟“冒官”,受牵连被罢相,贬为琰川尉,不久病逝。

武则天一提和唐太宗的陈年旧事,就吓得宰相吉顼跪地求饶,到底是何事?

武则天是把吉顼当做心腹近臣的。一次吉顼和武懿宗在武则天面前争功,到底是谁在赵州打突厥的功劳大?两人吵吵嚷嚷。吉顼身材高大,能言善辩;而武懿宗身材矮小还驼背,形象猥琐。吉顼怒视着武懿宗,声色俱厉,明显武懿宗落了下风。

武则天不高兴了:这个吉顼咋回事,在朕的面前竟敢如此轻视我武氏宗族的人,这样的人以后能靠得住吗?

吉顼也是嚣张,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你也不看看武懿宗是谁,人家可是喊武则天姑姑的。你在主子面前弄得人家的侄儿下不来台,这是犯了大忌啊!

没过几天,吉顼又向武则天奏事,他不知道武则天气儿还没消呢。滔滔不绝,引古论今。武则天心里的火苗子直往上窜:别说了,够了!你可知道当年太宗有匹名马狮子骢?肥壮性烈,没人能驾驭得了。我当时是太宗的侍奉宫女,用三样东西就能制服狮子骢,铁鞭、铁锤、匕首。铁鞭打不服,就用铁锤砸马头,还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喉咙。太宗都赞赏我的壮志。你吉顼觉得今天值得我玷污匕首吗?

吉顼吓得满身大汗,赶忙跪地求饶。武则天才打消了心中的怒火。

吉顼其人,在武则天朝做到宰相,极力抑武拥李,因其弟作伪官被贬后死去。后人对其褒贬不一。《旧唐书》把他划到“酷吏”中;《新唐书》则以其宰相的身份与裴炎、刘祎之、魏玄同、李昭德四人合为一传。

唐睿宗李旦评价他:“吉顼体识宏远,风规久大。尝以经纬之才,允膺匡佐之委。”

武则天一提和唐太宗的陈年旧事,就吓得宰相吉顼跪地求饶,到底是何事?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吉顼早年参加科举,以进士及第,累迁至明堂尉。史载他“阴毒敢言事”,就是说他生性阴毒,但敢于进谏。

公元697年,箕州刺史刘思礼自称善于相术,称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有天子之命。这样的言论在当时如同谋反。

吉顼得知此消息后,觉得这是一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他立即来到京城,把情况告诉了酷吏来俊臣,并让他向朝廷告发。

来俊臣一看,这是千载难逢的不世之功呀,这个好东西岂能让别人一同分享,他想将功劳据为己有。要独吞功劳只有一个办法,对于消息的提供者,那是自然不能留的。于是开始罗织罪名,准备加害吉顼。

吉顼一看,自己冒这么大的风险报告的事情,到最后不但没有功劳,还马上要变成同谋犯了,他岂能善罢甘休。于是赶紧将此事报告了朝廷。

这样一来,他这位告密者就等于曝光于天下了。但那也比蒙上不白之冤要强呀!他终于盼到了面见女皇武则天的机会。在女皇面前,他报告了实情,这才幸免于难。

由于这件事情的纠缠,俩人从此结下了死仇。

来俊臣因作恶多端,加上又得罪了太平公主,后来被下了狱,被法司判处死罪。

武则天知道后,心想,这可是当年维护自己政权的最得力的干将呀!所以对此判决始终犹豫不决,迟迟不肯批复。

当时,吉顼正担任右肃政台御史中丞。他随武则天游园,趁机进谏道:“天下臣民皆对陛下不肯处死来俊臣感到疑惑。来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乃是一个国贼,杀之何惜!”

正是他的这一席话,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女皇终于下定了决心处斩了来俊臣。

吉顼与张易之关系非常好,在这位男宠的大力举荐下,吉顼最后终于当上了宰相。

当了宰相,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于是开始飘飘然起来。在朝堂上说话声音也有力了,办事胆子也大了起来。

吉顼身材高大,走路时喜欢高昂着头,视高而望远,被人称外号“望柳骆驼”。

吉顼拜相后,曾与河内王武懿宗在御前争功。吉顼体格魁梧,且又能言善辩。他怒视着矮小驼背的武懿宗,声色俱厉,毫不相让。

这个武懿宗是谁?难道就这么囊康?

其实说起这个武懿宗来,真的也不是一般人,他不但是女皇的宗亲,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硬茬子,从他办和亲大使杨齐庄的案子,大家就能看出端倪。

武懿宗,其性情残暴,善于诬陷别人;加之其身材短小,腰背弯曲,相貌丑陋,为世人所不齿。

虽然自身能力欠缺点,但有个好背景呀。他和女皇武则天是宗亲,靠着这层关系, 一步步升官进爵。

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大肆提拔武氏宗亲,于是武懿宗被顺利的封为河内郡王,之后累迁济州长史、左金吾大将军。

武后称帝的周朝时,当时的和亲大使杨齐庄,出使到匈奴,和他们商谈和亲之事。但谁知没有谈成,东突厥的默啜可汗带兵率众南侵,深入到赵(今河北赵县)、定(今河北定县)等州。杨齐庄他们来不及撤走,就被匈奴裹挟了。

当匈奴大军将要到赵州时,遇到了同样沦于敌营的襄公段瓆。段瓆召呼杨齐庄一起逃走,杨齐庄由于害怕没有及时逃跑。

就这样段瓆顺利的逃脱了,他归来后,不但没有受到责罚,相反,女皇还赏赐了他许多东西,并恢复了他原来的职务。

后来经过千辛万苦,杨齐庄也从敌营那里顺利逃脱,回归了朝廷。

先回来的是官复原职的待遇,这后回来的就没有那个待遇了,武则天下令,把杨齐庄交由河内王武懿宗进行审讯。

审讯时杨齐庄说了软话:"以前是有人给我看相。算出我的官阶达到三品,有刀箭交加的危难。我逃出的时候曾被追赶,刀砍箭射而未死,才算逃脱出来,希望得到怜悯。”

绵羊落到豺狼的手里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在性情残酷而又阴毒的武懿宗面前,一切的辩解都是苍白的。

审理的结果是,武懿宗把卷宗上报朝廷,并附上自己的建议,说杨齐庄在沦落敌营时曾犹豫动摇过,请求杀了他。

皇帝下敕依准,于是把他拉到天津桥南的卫士铺鼓格,把他手脚分扯开绑在上面,命令段瓆第一个举弓射他,三箭全中,又命段瑾再射,也射中,最后下命诸司百官一齐射,杨齐庄顿时如同刺猬,但仍然在喘息着微微扭动。

这时武懿宗一步上前,用刀插进他的胸口,一直豁到阴部,然后又剖出心来抛在地上,那心在地上还呼呼嗒嗒地跳动着。

武懿宗就是这样的残忍狠毒!

但这时野心膨胀的吉顼却不管这些,他觉得自己很得女皇的宠,他觉得自己连酷吏来俊臣都能摆平,何况你一个武懿宗?

在和武懿宗争锋时,由于武懿宗个子矮小,站在吉顼面前就像豺狗面前的小猫,显得十分势单。

这次他真的没有把控好,打狗还要看主人,那武懿宗毕竟是宗亲,你吉顼只不过是女皇豢养的奴才而已,最后惹恼了女皇。

武则天勃然大怒,道:“吉顼在朕的面前,尚且如此轻视我武氏子弟,这种人以后岂可依靠?”

几日后,吉顼又到御前奏事,援引古今例证,话还没有说完,便被武则天打断。

武则天怒道:“你所说的,朕已经听够了,你就不要再多说了。昔年太宗皇帝有一匹狮子骢,性烈无比,无人能够驯服。朕当时侍奉御前,曾对太宗说:‘我能驯服此马,但需铁鞭、铁楇、匕首三物。先用铁鞭抽打,不服便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再不服便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如今你是不是也想试一试朕的匕首啊?”

吉顼一听,吓得汗流浃背,马上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

这一比全都显示出来了。猫——豺狗——老虎。武则天,那就是真的母老虎呀!在她面前,吉顼真的就是一只可怜的小豺狗而已!

结语: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韩非子·二柄》战国·韩非)

以上韩非子所论都是君主的御臣之道。宠臣过于亲近,必然会危及君主;大臣地位太尊贵,一定会改变君主的权位。

所以和他们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让他们永远摸不透君主的心思,才是君主一个不错的选择。

君臣之间除了保持适当的距离,再就是作为明君来讲,控制臣下的,不过是两种权柄罢了。这两种权柄就是刑和德。

什么叫刑、德?回答是:杀戮叫做刑,奖赏叫做德。

做臣子的害怕刑罚而贪图奖赏,所以君主亲自掌握刑赏权力,群臣就会害怕他的威势而追求他的奖励。

君主要牢牢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让宠臣拥有过多的权力,否则自己会死的很惨。

作为臣子,吉顼得到的已经很够了,都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但他不知进退,恃宠而骄,自然要得罪女皇。要摆不正自己的位置,那就可能有祸了。

好在女皇及时出手,在他觉得最炙手可热的时候,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如果他还不知进退,那命运是很悲惨的。好在吉顼听了武则天的话以后,如菩提灌顶,适可而止,终于保住了暂时的荣华富贵。

但权力这个东西,就是让人那么上瘾。后来吉顼还是那么嚣张,那么故态复萌,最后因为他弟弟的事情而被罢了官,这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了。

参考资料:

《隋唐嘉话》唐·刘餗

《旧唐书·吉顼传》宋·宋祁 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武则天一提和唐太宗的陈年旧事,就吓得宰相吉顼跪地求饶,到底是何事?

简单来说,武则天是在威逼吉顼(xū)。

吉顼是洛州河南人,身长七尺,而且智商情商都很高,为人阴狠敢言,天生就是混官场的料,我们也可以从史册中窥探到他对时局的钻研和把握。

吉顼的出身算起来不错,他的父亲吉哲曾任冀州长史,这不是个实职,没有法定权力,但长史相当于刺史的秘书,跟刺史的关系很密切,冀州的各级官吏也很给吉哲面子。

眼看着吉顼长大了,该成亲了,吉哲想与南宫县丞崔敬结亲,可崔敬官位虽低,出身却很高,在那个看重门第的年代,他看不上吉家,不肯答应婚事。吉哲可不是善茬,靠着手中的关系逼迫崔敬同意。

可崔家长女不想嫁给吉顼,抱着母亲大哭,就是不肯出门。崔敬的小女儿见状急了,对母亲说道:“父亲有难,做女儿的理应舍命救解,姐姐不嫁,我嫁。”于是崔氏出门登车,代姐出嫁。

从这里可以看出,吉顼阴毒多半是从其父身上学来的,而且吉顼在果决方面更甚其父。

吉哲后来官至易州刺史,因受贿落马坐,按律当死,吉顼一眼看中救父亲的关键——找一个能够撬动法律的人说情,找谁呢?吉顼找到了皇帝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

吉顼见到了武承嗣,只字不提救父一事,只是跟武承嗣介绍自己有两个妹妹很漂亮,愿意送给大王为妾。武承嗣被说得心痒,就答应了,派人去把两位美人接到府上。

吉顼的两个妹妹在武承嗣那里一连三天都不说话,武承嗣疑惑了,问她们原因,两人回道担心父亲死罪,武承嗣为搏美人一笑,当即上书请求赦免吉哲的死罪,还升了吉顼的官。

对于武承嗣来说,这只是一件小事,碍于身份,吉顼不能很轻易地让他去做,但武承嗣的侍妾可以,吉顼这种隔山打牛的方法也说明了其智商够高。

不过吉顼并没能仗着武承嗣的势力平步青云,他仍然在中层官职兜兜转转。他像一条毒蛇一般,蛰伏着寻找猎物,那种能够让他一举高升、进入最高统治者视线的猎物。

直到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吉顼才找到这个猎物——天命造反。

这起发生于神功元年(697年)的政治事件有三个核心人物,包括宣扬造反者、告密者和审理者,之所以不直说名字,是因为在不同的史书中,具体人物是不一样的。

先说宣扬造反者,这是一致的,箕州刺史刘思礼吃了熊心豹子胆,宣扬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有天子之命,吉顼得知此事后,选择了告发,可怎么告发,告发后吉顼做了什么?

据《旧唐书》记载,吉顼不仅告发,还跟武则天堂侄河内王武懿宗一同审理此案,并以减免死罪为诱惑,让刘思礼大肆攀咬朝士,制造了一场大规模冤案,宰相李元素等三十六人被灭族,《旧唐书》因此把吉顼放入《酷吏传》。

据《新唐书》记载,吉顼只是告发,并没有参与审讯,制造冤狱的是武则天委派的武懿宗。

据《资治通鉴》记载,吉顼连告发都是间接的,他向来俊臣报告刘思礼谋反一事,来俊臣向武则天举报,武则天派武懿宗查案,制造冤狱。来俊臣后来还曾想独吞功劳,把吉顼一并定为叛逆乱党,幸亏吉顼机灵,上书辩解,这才没被做掉,来俊臣作为武则天的红人,自然还是稳如泰山。

不管过程如何,因为这次告发,吉顼高升了,升任右肃政台中丞,进入武则天视野。

很快,吉顼保报仇的机会来了,同年来俊臣下狱,被法司判处死罪,武则天却不想杀他,迟迟不肯批复。吉顼及时补了一刀:“国蟊贼也,尚何惜?”(一个国贼,杀就杀了!)

武则天于是下定决心,处死来俊臣,吉顼因此成了武则天的心腹,并不可避免地卷进了武则天晚年的储君风波。

虽然吉顼把妹妹嫁给了武承嗣,可他的心却是向着李唐皇室的,积极拥护太子李显,有能让太子表现的机会,他一定让太子出出风头。

比如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入寇,吉顼被任命为相州刺史,在招兵过程中,吉顼因不通武事,没招到人。不久武则天命太子遥领元帅之职,当即便有数千人应募。吉顼回朝后,在朝堂上把这事大说特说,夸赞太子的影响力。

其实我严重怀疑这是吉顼故意给李显加光,不过这也表现出他是坚定的太子党,由此引发了武氏诸王的集体怨恨,这成了他从巅峰跌落的导火索。

回朝后吉顼就没出去了,被好友张易之安排进了新成立的控鹤府。众所周知张易之是武则天的男宠,也是武则天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但他能力不足,为人干练又与其交好的吉顼正好补齐短板,于是这哥俩好的很。

在张易之的帮助下,圣历二年(699年)年末,吉顼升任天官侍郎,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唐朝宰相。

当上了宰相,吉顼更有机会面见女皇了,也更有时间在女皇面前说太子的好话了,武氏诸王的怒火自然是越烧越旺。偏偏吉顼的把柄好不少,武氏诸王抓住他帮弟弟冒官一事,把他从宰相大位拉下来,直接贬到琰川尉,可谓直接从天上掉到地下。

当了不到一年宰相就被贬,吉顼心情也是很郁闷的,不过他没机会东山再起了,在被贬后不久他就去世了。

至于武则天提陈年旧事,这事记载在《资治通鉴》。

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懿宗短小伛偻,顼视懿宗,声气凌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朕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这里算是细节细化吧,吉顼因为帮太子说话,被武懿宗抢了功劳,吉顼不服,跟武懿宗在朝堂上争功。

武懿宗身材矮小,在魁梧的吉顼面前天然矮上一筹,尤其吉顼口才也很好,气势上完全是碾压他,但这让武则天看了很不爽:朕还活着呢,就敢这么欺侮武氏,更何况以后!

这种怒气延续到吉顼下次上书,武则天直接让他闭嘴,并讲了自己跟唐太宗的故事:对付“狮子骢”,可以用铁鞭、铁锤和匕首。

武则天的意思她自己已经说了:“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今天你够资格弄脏我的匕首吗?)吉顼一听就吓得跪地求饶。

武则天见目的达到,也没为难他,但对吉顼的态度应该是转变了,不然也不会贬官贬得那么狠。

武则天在唐太宗的后宫长达12年,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唯独这个狮子骢的故事是最富于细节的。很显然,武则天讲这个故事不是要讲自己当年的八卦秘史,而是为了吓唬吉顼,告诫他对武氏客气点。换言之,这个故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女皇借此表达的意思,这是以皇权威压臣下,而不是以故事劝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