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陈宫那么好,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怎么还弄出个“曹操对陈宫像儿子”的说法呢?他俩年龄相仿,不存在隔代问题。曹操确实对陈宫很好,很希望陈宫回心转意,怎奈陈宫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曹操只好流着泪,杀了陈宫。陈宫死后,曹操一直赡养陈宫的父母,抚养他的子女,可以说仁至义尽。
一辈子杀人无数的曹操,还没对谁表现出如此柔情,这恐怕不光是惜才这么简单了,足见曹操对陈宫是有很深私人感情的。那么陈宫为何如此忘恩负义,对曹操背后下手?其实,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曹操对陈宫的感情深,源自于陈宫曾经是曹操的恩人。
送给曹操的一份厚礼曹操于中平六年,逃离董卓后,回乡创业,他散尽家财,招募兵丁,拉起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不想讨董联军不团结,单独行动的曹操,被董卓砍得所剩无几,曹操几近破产。初平二年,好容易跟农民起义军虎口夺食,弄了一小块地盘。
初平三年,曹操收到一份大礼,济北相鲍信等,拥立曹操为兖州牧。兖州处于南北中心地带,地大物博,经济繁荣,曹操怎么会被馅饼砸中呢?其实,这都是陈宫的功劳。
原来兖州刺史(相当于州牧)刘岱死于黄巾军,兖州成了无主之地。陈宫此时恰好就在兖州任职,是他左右活动,说动了鲍信等人,将兖州送给了曹操。
创业初期的曹操,像个流浪儿,四处飘零,就是靠兖州之地发迹的。得到兖州后,他联合鲍信,大败黄巾军,一下子得到三十万降卒,一百万人口,并组建了曹操真正意义上的曹家军——青州兵。
从此,曹操从混混变成军阀,陈宫的这份恩情,曹操终生难忘!
《三国演义》上,还编了一段,陈宫冒险释放了被通缉的逃犯曹操,他自己也只好弃官逃往的故事。要真是如此,那么,陈宫不光对曹操的政治生命,有再造之恩,还是他的救命恩人。
所以,从恩情上来说,是曹操亏欠陈宫,后面报恩是理所当然。
宁可我负天下人陈宫私放曹操后,俩人一路逃亡,投奔到一个叫吕伯奢的人家里。吕伯奢不是别人,乃是曹操的父亲曹嵩的好友,至交。吕伯奢一看世侄来了,立刻安排家人杀猪招待,结果,曹操不明就里,以为吕家想杀他,先下手为强,将吕家一家老小全部杀害。
等发现墙角捆着的猪时,才知道错怪了吕伯奢。这是吕伯奢外出买酒回来,曹操竟然将错就错,又杀了吕伯奢。
陈宫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敢情自己救了一个大魔头呐。曹操还恬不知耻地放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他的这句话,让陈宫对曹操彻底失望了,见过狠毒的,没见过这么狠毒的,见过绝情的,没见过这么绝情的,见过不知羞耻的,没见过这么不知羞耻的。
于是,陈宫跟曹操分道扬镳。
不过,这段故事《三国志》没记载,《魏书》的记载是,吕伯奢家人就是想谋害曹操。看起来这段故事,就是一桩说不清的公案。
边让之死的余波边让是东汉末年的名仕,曾经官居九江太守,被大将军何进所推崇。边让的家乡就在曹操的辖地兖州陈留郡,曹操夺取兖州的前两年,边让刚刚辞官回家。
作为名仕,边让的交际圈很广,孔融、王朗、郭泰、蔡邕都是他的好友。这类人有个臭毛病,自命清高,见谁都鼻孔朝天。边让也是如此,他很看不起曹操。
曹操一辈子受累于身世,时人张口就称他为“宦官之后”。谁让他爹,认大太监曹腾做了干爹呢。所以,不光袁绍这样的世家大族,瞧不起曹操,就连边让、祢衡这样的士族也瞧不上曹操。
其实,曹操一辈子就这样,除了跟孙权、刘备等军阀势力斗,还得跟自己阵营里,若即若离的士族阶层斗。
刚刚挖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曹操,此时正是年轻气盛,他哪里受得了治下的仕子,对他如此无礼,一怒之下杀了边让等一批仕子。这还不算,曹操把边让枭首示众,并连他的妻儿全部斩杀。
曹操完全没有想到,边让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一个群体——士族。边让之死,是曹操早年犯下的最大的政治错误之一,他一死,整个天下仕子都对曹操侧目,用陈琳讨曹檄文说,就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这个“一夫”就是陈宫,曹操忘了,陈宫也是士族一员,史学家分析,曹操所杀害的仕子,很可能有陈宫的好友。在陈宫的眼里,曹操已经走上了,与他完全对立的两个阶层。他乘曹操征讨在外,联合陈留太守张邈,迎吕布入兖州,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整个兖州之地,仅剩了三座县城留给了曹操。可惜的是,陈宫眼拙不识人,他投靠的吕布,本就不是个做大事的人,刚愎自用,完全听不进去陈宫的意见,被吃里扒外的陈登父子迷惑,稀里糊涂做了曹操的俘虏。
通过以上分析,从个人情感上,陈宫不亏欠曹操。从道义上,陈宫也谈不上背叛,他的政治立场跟曹操有矛盾,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这也是,陈宫被俘后,宁可被杀,也不愿意投降的原因,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曹操对陈宫那么好,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只谈正史,不说演义。
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乱世中,除了隐居的士人之外,活在那个世界当中的人,只有两个愿望:要么是好好活下去,保全家族性命;要么是求取功名,建功立业。陈宫也不例外,在正史中,陈宫没有传记,出现的时间也较短。
但确定无疑问的是:曹操能够成为兖州刺史,有陈宫的一份功劳。
当时的兖州刺史是刘岱,曹操只是兖州刺史手下的东郡太守,流窜于青州的百万黄巾军这个时候进入兖州,而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作战中战死,于是陈宫以外交手段推举曹操为兖州牧,并四处活动。
陈宫是兖州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也就是兖州当地人,陈宫出身士族,从他之后背叛曹操,整个兖州只有三座城池没有跟着陈宫反,其它城池全反了来看,陈宫在兖州当地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陈宫在为曹操求得兖州牧之职时,充分应用了这种影响力和当地人的优势。
陈宫为什么为推荐曹操担任兖州牧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兖州面临黄巾军的围困,而兖州刺史已经战死,需要有人来领导兖州来保卫家园,避免遭到黄巾军的抢掠烧杀,换句话说,兖州当地人最需要的是一个能保卫兖州平安的人,保卫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东汉末年的政治格局中,中央的政治是由外戚、士族、宦官来把持的,而在地方上,则完全是士族豪强说了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之所以能当选兖州牧是因为兖州当地人的选择,没有这些士族豪强的支持,曹操是当不了兖州牧的。
就这样,曹操在陈宫、鲍信的支持下,当上了兖州牧。
按官场上的常理来说,曹操当上兖州牧,就应该分取一些政治利益给这些以陈宫为代表的士族豪强,但从多个渠道来看,曹操没有这样做。曹操升为兖州牧后,东郡太守让夏侯惇担任了,颍川人枣祗担任东阿令,靳允担任范县令,东郡人薛悌担任兖州从事,东郡人程昱担任寿张令,后升任济阴太守,而对于陈宫,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担任何职。
要说曹操对待陈宫有多好,倒也是完全看不出来,反倒像曹操过河拆桥一样,没有对陈宫进行封赏,进行政治利益的分配,也许是陈宫背叛曹操的一个理由。
但是陈宫背叛曹操更重要的理由却是:陈宫有野心,想赶走曹操,与兖州当地士族豪强共同管理兖州。
有证据吗?有。
1、陈宫背叛曹操不是一时起意,而是久有预谋,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曹操前脚出门去打徐州陶谦,后脚东宫就开始叛乱,而且陈宫一叛,整个兖州除了鄄城、东阿、范县三座城池全反了,要不是陈宫一个个游说,怎么会反得这么多。
另外关于陈宫迎立吕布进入兖州这事,要不是陈宫早就联络好吕布,他敢反吗?曹操前脚走,吕布后脚就到兖州,这绝对是陈宫早就预谋好的。
2、吕布有勇无谋,天下皆知,陈宫迎立吕布,并不是投靠吕布,而是借助吕布的力量赶走曹操,接下来,如果成功了,陈宫就会对吕布下手。
陈宫当初劝说张邈与自已一同反叛曹操时,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陈宫是这样说的:
当今雄才四起,天下纷争,您拥有那么宽广的土地和众多的士兵,处于四面受敌的处境,抚剑四顾,也可称得上是人中豪杰,却反而受制于人,不是有损身份吗?今天兖州城里的军队东征,城内空虚,吕布是位骁将,善于打仗,勇往直前,如果暂且将他迎来,共同占据兖州,静观形势,相机行事,这样或许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呢!陈宫是想做一番大事业的,但不为吕布,而是为自已,他已经明说了请吕布只是暂且的,只是为了共同占据兖州,对付共同的敌人曹操,那么打败了曹操之后呢?肯定是陈宫接着干掉吕布,然后自已出来做带头大哥,这就是陈宫的野心。
3、陈宫毫无忠诚可言。
陈宫作为曹操的部下,理应为曹操服务,就算不为曹操服务,大可以投靠别人,如果起来反叛曹操,则就是毫无忠诚,陈宫这一叛,差一点点就要了曹操的命,导致曹操花了二年时间,才收复兖州,赶走吕布和陈宫。
陈宫不仅背叛了曹操,还背叛了吕布。在郝萌造反事件中,郝萌的手下曹性已经明确交待了陈宫是幕后黑手,也难怪郝萌要造反了,没有陈宫的暗中勾结,郝萌何必要反,陈宫一反曹操,二反吕布,他对所投靠之人毫无忠心可言,与吕布何异?
当然了,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曹操不愿意将政治利益与当地士族分享,而以自已的亲信独掌兖州,并且还杀了看不起他的边让等人,杀鸡骇猴给兖州人看,也难怪兖州人要反了,而且一反还是一锅全反的,最后被曹操一锅端了,从此,曹操完全掌控了兖州。
而与曹操完全相反的一个例子就是刘表,刘表单骑入荆州,依靠当地士族力量平定荆州,然后安稳当上了荆州牧,但刘表的背后全是当是士族的支持,没有当地士族的支持,刘表分分钟被杀,不仅刘表被当地士族控制,就连刘表的儿子也是一样被控制,连自主权也没有,这就是曹操与刘表的一个区别,而面对的都是强大的当地士族,陈宫其实很像荆州的蔡瑁或蒯越等人。
曹操对陈宫那么好,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陈宫,陈公台在三国是一个悲情英雄,他与曹操应该说是相爱相杀,无比纠缠的一生。是曹操对陈宫够意思,厚待陈宫,还是陈宫对曹操不够意思,背叛曹操?
下面掌心就分析如下。
其实开始是陈宫对曹操够意思。如果翻看曹操、曹阿瞒的发家史,陈宫绝对是他的大恩人,因为曹操的第一桶金就是陈宫帮忙挖到的。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到陈郡,作为当地士族挑头人物的陈宫,视曹操为挽救汉室危局,救民于水火的大英雄,于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全力辅佐曹操,使曹操很顺利地拿下了陈郡,成为自己第一块根据地。并游说当地士族都支持曹操,让曹操顺利主政兖州,迅速成为三国舞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
后来是曹操对陈宫不够意思,陈宫和曹操的蜜月期很快到了公元193年,这一年,陶谦部下误杀曹操的父亲曹嵩一家老小,曹操展开报复行动,血洗徐州,所过之处“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
这种令人发的暴行,让陈宫非常不满,特别是曹操处死了边让等数位名士,让陈宫在士族界非常没面子,于是陈宫等土族阶层都纷纷倒戈。
一时间,曹操遭遇到自起兵来,最严重的危机,最惨时,只剩下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的地盘。
陈宫后来改投吕布起兵讨伐曹操,196年,濮阳一战,陈宫设计大败曹军,把曹操的手臂烧伤,头发烧焦,差点要了曹操的小命。
曹操最后对陈宫算了够了点意思当然曹操也不是吃素的,他依靠程昱、郭嘉等谋士和嫡系精锐青州兵,很快又发展壮大起来。
198年10月,曹操兵临徐州城下,吕布不听陈宫的良策,导致白门楼兵败,与陈宫一起被曹操俘获。
曹操二话没说,将吕布推出去斩首,而对陈宫却是亲自松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威逼利诱。用尽一切手段无效后,才挥泪将其斩杀,并以棺椁盛其尸厚葬,将老母妻子送回许都养老送终。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陈宫是位悲情英雄,他一开始对曹操寄予厚望,视其为匡复汉室,救民于水火的人物全力辅佐。奈何后来发现曹更看重的是权力,而不是黎民百姓,因此道不同不相为谋,反过来讨伐之。便最后也落得个兵败身死的结局,唯一值得庆幸地是,曹操还念了一丝旧情,放过了陈公宫的老母妻儿。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曹操对陈宫那么好,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陈宫为什么背叛曹操。爱看古书的散发弄舟还是先用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比喻一下,或许答案能明晰些。当然有高见之士认为不妥是妄言,还望有涵及赐教。
例:如果你是打工的,遇到一老总挺器重你,而且你也很欣赏老总的能力魄力,双方一时聊得来,和得来。之后你又推荐了你的发小或是同学两三个来到老总这公司。一段时间后,却出现了你头疼的事儿。你的发小因与老总言语观点不和,产生矛盾,被炒了鱿鱼。你的同学因为某些任务做的没到位,被罚款数次,愤而辞职。通过时间,你有原来的笃定,逐步发现老总内心之处的霸道蛮横。你也明白发小或是同学在工作中确实也可能有不妥之处。一时也迷茫,谁是对谁是错。
但性格耿直的你却又清醒的知道,老总没给我面子,把发小、同学都整了。发小同学也没争气,只看到老总的短处发牢骚了。你很惆怅,原本好心,落了个两头不落好。烦闷之际,你心烦与顾虑重重。再在老总这干,对不起发小同学的怨你之言,心愧之时,正好你又发现,每到公司关键时刻,老总信任的还是他身边的家族亲戚,以及随着时间老总露出的一些不符合你价值观的行事处事的思维。
于是,你扪心自问。私,我终上不了大位;公,我愧对发小同学,老总一点面子未考虑我。
结局,性直不懂隐忍的你,一烦之下,为缓解心中种种解不开的疙瘩窝心。选择了与发小、同学共舞,你,辞职!
举完例子,言归正答。
陈宫为什么背叛曹操。
陈宫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古人性格刚直的人,也可以另解成:要面子、迂腐的人。其实性直之人,很多行事不阿谀,凭本心,或利或亏,不多计较却又死计较。现代人也大有人在。
陈宫应该划于性格少于拐弯,也就是迂腐些的一类。
陈宫被后人更多的知道,得益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演义中,做为县令的他,捉到被通缉的曹操,感其行刺董卓的刚烈,释放并追随曹操。之后,又感于曹操的心绝心狠,屠吕伯奢一家,分道扬镳。这出《捉放曹》在历代话本、评书演义、戏剧中多有展现,为人们津津乐道。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这段故事更加传神的进行了艺术加工。以致坊间更为流传,曹操的心绝,陈宫的耿直。
然则,可信的各史料记载,《捉放曹》实属虚构。
正史的记载是:兖州刺史刘岱在平叛黄巾乱军时,命丧。兖州一时无主。陈宫出力,伙同他人力推时任东郡太守的曹操主政兖州。曹操到任后,自是对陈宫钟爱感恩有加。然而,兖州的一些士族人士,却对这位新主人多有不敬和非议之词。古代人门第观念深重,上层人讲究出身、名望。曹操做为过继为宦官之后的身份,就与兖州士族望门吃不到一个锅里。兖州士族、知名人士多是陈宫好友。其中一个叫边让的贵族人物,就因多次慢怠曹操,失敬曹操,惹到曹操动了杀心。曹操做为政治家,初到一地,不立威只仁慈,也难会有更大施展扩大。出些自强狠招,也在所难免。
问题是,曹操一气杀了兖州数个士族之人,都还是陈宫交好的朋友,不外还有知己基友之类。陈宫“情以何堪“?!说曹操不是,不念朋友情义也不是。再加上,曹操大格局行事,有些事不屑解释,只望亲信之人自会谅解。而陈宫又死脑筋些。难免结局,两人聊天,越来越生疏,直至做了战场的对头。
罗贯中在他的《三国演义》中,是美化了陈宫一角。陈宫在白门楼身死时,曾有一诗赞陈宫:不识游鱼不识龙,要诛玄德拒曹公。虽然背却苍天意,谁似忠心映日红?
诗意是表达了对陈宫忠直的认可,但也隐约透出了陈宫不识鱼、龙的惋惜。
各人各性。散发弄舟不便多评。只能说,陈宫曾经跟对了明主,却又因因错失,没加分析珍惜,选择了跳槽。劝诫现代的人们在选择工作和老板的时候要慎重,下一个不一定比上一个还要好,不要一不开心就转身离开。
不同的选择,就可能就是不同的人生。
曹操对陈宫那么好,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其实依据《三国志》等史书来看,陈宫为什么离开曹操的原因记载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只有轻飘飘的一句话“自疑”。我们只能通过史料来推测一二,注意只是推测。
鱼氏《典略》的记载对于陈宫有一个大概的介绍,让我们知道陈宫的前半生,陈宫此人是兖州刺史部治下东郡人,年少的时候就已经和名士相往来,陈宫按照推测是出生豪强的家庭,一个典型的东汉士大夫,也就是儒生。陈宫此前和曹操没有任何来往,直到曹操被袁绍任命为东郡太守。《三国演义》里面来一段陈宫是中牟县县令捉住曹操最后又放掉曹操,其实在京剧中也有类似的《捉放曹》,这是艺术创造,此人还有吕伯奢一家被杀实际上在历史上记载的过程就有三种,这里不做描述,只想说的是此前陈宫和曹操没有交集。
曹操之所以进入东郡,也就是陈宫的家乡东郡以及袁绍的腹心魏郡受到了黄巾军余部黑山军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万余人的攻打,当时的东郡太守王肱不能抵抗黑山军,袁绍为了保住魏郡,派遣曹操南下攻打东郡的黑山军,东郡的黑山军被曹操铲平之后,陈宫投靠了曹操,此后不久青州黄巾军百万之众杀入兖州,这里说一下,黄巾军实际上有作战能力的远远没有百万之多,其中大部分是拖家带口的流民,也就是流民组成的武装。但是人数庞大,兖州刺史刘岱前去抵抗黄巾军直接在战场上被杀,兖州无主。在这个时候陈宫站了出来,他前去兖州昌邑说服了兖州别驾、兖州治中。而兖州的实力派济北相(汉代诸侯国济北国的国相,相当于一个郡的太守)鲍信也支持曹操进入兖州。就这样在陈宫和鲍信的支持下曹操成为了兖州刺史,从一个小军阀变成了大军阀,可以说陈宫对于曹操居功至伟,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此后不想杀陈宫的原因。
下面就来说一说陈宫的叛变
曹操占据兖州之后,杀了两个人导致陈宫的“自疑”。第一个人是和陈宫同属于地方豪族的王匡。王匡此人就是讨伐董卓关东联盟的河北郡太守,他出生于泰山郡,泰山郡就是兖州刺史部下面的一个郡。王匡此人本来属于泰山的一个豪族,和袁绍在河内郡一起反对董卓,但是在进攻董卓的时候被董卓打得大败,被迫回到故乡泰山郡征兵,准备从头再来,而且在和董卓对峙期间,王匡在袁绍的指示下杀了自己的妹夫胡母班,胡母班的家族在泰山郡也很有势力,王匡在泰山郡募兵完成之后准备去联合陈留郡太守张邈,但是被曹操伙同胡母班家族一起杀死。王匡的死使得同为豪族的陈宫不由得十分害怕,因为这是曹操要兖州豪族屈服的信号。王匡和曹操同属于关东联军,有都是袁绍一派的人,曹操在占据兖州之后如此对待王匡,同为兖州东郡豪族的陈宫心里害怕,可想而知。而另一个则是边让,边让是当时的名士,在天下还有很有声望,但是对于曹操十分不爽,毕竟曹操出生宦官之家,而且行事都是法家的作风,和儒家所推崇的行为举止十分不符合,作为儒家名士,边让对于曹操的行为肯定是提出过批评和指责,于是曹操就杀了边让。
这两个人的死促使兖州的豪族不免有同病相怜的感觉,陈宫作为兖州豪族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肯定也害怕曹操有一天拿自己开刀,这就是史书所说的“自疑”。这也就促成了兖州豪族的叛变,这一次叛变声势浩大,当时还能够站在曹操一方的只有鄄城,范、东阿三郡。可想而知当时的豪族叛变有多么猛烈,陈宫只是其中的领头羊而已。
曹操对陈宫那么好,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陈宫起初是拥护曹操的,最后却成为曹操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宫对曹操的崛起,是起到很大作用的。至于说曹操对陈宫有多好,我看未必,因为两人真正共事的时间很短,而成为敌人的时间则很长。
第一,陈宫说服兖州官员,拥曹操为刺史曹操起兵后,长期没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死于黄巾军之手,当时曹操驻军于兖州东郡,陈宫是东郡本地人,便前往进言,对曹操说:兖州无主,朝廷诏令不行,我可以前去游说兖州官员,由您担任刺史。据有兖州作为进取天下的根本,此乃是霸王之业。
于是陈宫前往昌邑,游说兖州官员,他说:“如今天下分裂、兖州无主。如今曹公据有东郡,诚为命世之才,若是迎曹公前来管理兖州,必定可以安定百姓。”
由于兖州深受黄巾军之害,急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于是大家便都赞成陈宫的建议。就这样,曹操成了兖州刺史,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
第二,陈宫为何又背叛曹操起初,陈宫力挺曹操,是看中他乱世枭雄的才能。然而,曹操入主兖州后,又暴露出他性格里的一个缺点:残忍。
在曹操入主兖州后,再现其霹雳雷霆的治政手段,对于反对他的人,毫不同情,一杀到底。在陈留郡,有一位声望很高的人,名叫边让,以前当过九江太守,他多次嘲讽挖苦曹操。曹操一怒之下,不仅把边让杀了,连他的老婆孩子也没放过。边让好歹也是当过郡守的前朝廷官员,颇有文才,就因为说几句话被曹操给灭门了。
边让被灭门,令兖州士民大为震动。
当初曾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兖州官员拥立曹操为刺史的陈宫对曹操更是大为不满,他与从事中郎许氾、王楷、张超秘密组成一个小团体,打算起兵反叛。当时陈留太守张邈是曹操的好友与最信任的人之一,陈宫秘密策反张邈,说服他联合吕布,乘曹操征讨徐州时,占据兖州。
在陈宫的密谋下,吕布入兖州,兖州一夜之间几乎都落入吕布之手,仅剩下几座城控制在曹军手中。正是因为这几座城,让曹操有了反败为胜的机会。经过一年多的战争,曹操取得胜利,把吕布、陈宫等逐出兖州。
第三,陈宫跟错了人陈宫因曹操残暴而背叛他,但是却跟错了人,这是他悲剧的根源。曹操不是高尚的人,吕布也不是。
公元198年,曹操进攻吕布的大本营下邳。陈宫对吕布建议:“曹操远道而来,我们以逸待劳,迎头痛击,可一战而胜。”然而吕布却若无其事地说:“不如等他前来,到时把他们统统赶入泗水淹死。”于是良机错失。
陈宫又提议:“曹操远道而来,坚持不了多久的。将军如果能亲率一支步骑兵驻屯于城外,我率其他部众守城。曹操若攻您,我就引兵攻其背;若曹操攻城,则您从外面援救。这样用不着十天半月,曹军的粮食就差不多吃光了,到时我们前后夹击,必定能大破敌军。”
吕布觉得这个计谋不错,不料老婆跳出来说:“当初曹操对陈宫那么信任,陈宫还背叛他归附您;现在您对待陈宫还比不上曹操,却想把整座城及家属都托付给他,自个率孤军出城,一旦城内有变,妾还能是您的妻子吗?”于是陈宫的第二个计谋又泡汤了。
在曹操的包围下,吕布信心全无,跑到城楼上说:“我打算向明公自首了。”陈宫大怒道:“什么明公,曹操就是个逆贼。今日若投降,就是以卵击石,岂能保住性命!”自从背叛曹操后,陈宫的反曹态度是坚定不移的。
第四,陈宫之死下邳城破后,陈宫被俘,押到曹操跟前。曹操对陈宫说:“你平生自认为谋略过人,现在怎么样?”
陈宫指着吕布道:“这家伙不用我的计谋,才落得如此下场。如果他肯听我的,断不会被你所擒。”
对陈宫这个人,曹操还是很欣赏,虽然他曾背叛过自己,可是在这个乱世里,有几个人没干过背叛的事呢?曹操有心放他一马,只要他肯归顺,于是便说:“你的老母亲要怎么办?”
陈宫道:“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谋害别人的双亲。老母亲的生命,取决于你,而不是我。”
曹操又说:“那你的妻儿子女怎么办?”
陈宫又说道:“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者,不会让人断子绝孙,这事取决于你,而不是我。”
意思很明白,他陈宫是断然不会投降的。老母亲会怎么样,妻儿子女会怎么样,只能听天由命了。如今他只是阶下之囚,自己都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死,何况是家人呢?他没有哀求,只是讲了大义,至于曹操是否够仁义,他不知道,也没办法去改变。
曹操没有再吭声了,陈宫请求受刑,几个刀斧手上来把他架出去。陈宫转过身,曹操居然挤出几滴眼泪,但陈宫不相信眼泪,他头也不头,昂然走向自己宿命的终点。
陈宫死了后,曹操把他的家人接过来,赡养陈宫母亲直到她去世,给陈宫的女儿找了个夫家,对其他家属也好生照顾。这样做,当然有作秀的成分,但也说明曹操这个人感情颇为丰富。一来陈宫曾帮助曹操夺取兖州,而这正是曹操发迹的开始;二来陈宫属于曹操欣赏的类型,他对有奇谋妙策的人一向另眼相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