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的“三国第一毒士”称号,不知道是谁“授予”的,不过确实很形象。贾诩此人智慧出众,一生数易其主,献计无算,每每用计极其阴毒,虽为主公解忧,往往荼毒生灵。贾诩在众多豪杰中间,长袖善舞,他择主,关注的第一要素就是自保,陈寿说他“经达权变”,很精准。
贾诩的“毒”表现在“毒主”、“毒计”和“毒人”三个方面。
贾诩第一毒——毒主,跟谁谁完蛋贾诩一生中,先投董卓,后随李榷,再投段煨,又投张绣,最后投了曹操,五易其主。五人中,董卓、李榷被杀,张绣投降,段煨庸庸碌碌。除了曹操,贾诩所投之主,结局都不算太好,贾诩似乎再带“毒姓”,他跟谁,谁就被“诅咒”。
贾诩在董卓阵营时,大多时间跟随董卓的女婿牛辅,还不是核心成员,董卓的结局跟他关系不大。李榷之所以在历史上名气那么大,贾诩功不可没,他是李榷的心腹。在帮助李榷控制朝政后,李榷陷入与郭汜的狗咬狗中,贾诩虽多方调停,也没改变得了李榷的败亡。
贾诩投靠段煨显得很仓促,欠思虑,很快他就发现段煨心胸狭窄,根本不是做大事的人,又仓促间投靠了张绣。
有贾诩相助,张绣一度很凶猛,把曹操打得大败,连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都死在张绣手中。第二年,贾诩再次用计,击败曹操。
虽然暂时打败曹操,但贾诩看出,张绣也不是个成大事的人,又力劝张绣投降了曹操。从此,他加入曹氏阵营,走向了康庄大道,这一年他52岁。
贾诩第二毒——毒计,杀伤力巨大陈平曾经自我反思说,自己一辈子阴谋过多,恐怕不利于子孙。其实,跟陈平比,贾诩的阴谋要比陈平厉害得多,可以用“阴毒”来形容。
他的第一次毒计,就是劝李榷郭汜,不要退回西凉,而应该杀回长安,夺回朝政控制权。李榷等在贾诩的建议下,强攻长安,入城后,大肆屠杀臣僚,包括王允在内的一批高官,全部死于李榷之手,导致长安城一片血腥!
而后,李榷控制朝政,把汉献帝玩弄于鼓掌,东汉政权再也没有恢复的可能。可以说,三国局面的形成,贾诩的“毒计”是关键,正是他导致董卓之后,朝政恢复局面彻底丧失,进而引发新的军阀混战。
贾诩的第二条毒计,就是鼓动张绣背叛曹操,弄得曹操折了一子一侄一大将,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历史的进程好悬没被改变。
贾诩的第三条毒计,就是献计曹操,以离间计,让本来亲密无间的韩遂马超,叔侄俩反面成仇,最终被曹操一一击破,西凉军阀彻底破产。西凉破灭,曹操从此北大大定,可以专心致志地对付孙刘。
贾诩三条毒计,一条灭西凉两大军阀,一条差点改变历史进程,一条要了东汉的命,杀伤力巨大!
贾诩第三毒——毒人,善阴谋自保历史上,但凡以阴毒之谋,立下大功的人,一般都很难善终。抛开报应的迷信说法,这种人往往会受到人主的猜忌,以及仇家的报复,甚至同僚的迫害,结果都不会好。
偏偏贾诩自带毒性,有免疫力,一生用尽阴谋,却能以76岁的高龄善终,其中大有诀窍。贾诩的诀窍就是善于自保,无论为谁服务,第一要则就是自身的安全。
当初他不顾段煨对他的善待,执意改投张绣,对此他自己的解释说:段煨心胸狭窄,在他手下效劳,早晚必定为其所害。我离开他他不但不会生气,反而高兴,甚至指望我为他结外援。果如他所料,他投了张绣后,段煨对他的家属,照顾有加。
贾诩多次改换门庭,他第一个要考虑的绝不是前途问题,而是自保,否则,以他的智慧,怎么会看不出李榷、段煨、张绣等人难成大事?
曹操曾经就立嗣问题,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知道这是一件惹祸上身的事,但又不愿意放弃支持曹丕的机会。于是他来了个似是而非的回答:“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袁绍、刘表当年都因为废长立幼,导致内讧。曹操心领神会,贾诩既投了曹丕的票,又避免了曹操的猜忌。
如何看待贾诩的“毒”关于贾诩的“毒”,历来争议不断,有人以为其大智慧,有人诟之以阴险。其实,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儒家思想更强调五常之德,对充满权谋机巧的人,历来不大感冒,最典型的就是五代十国的冯道,被骂得体无完肤。
其实,贾诩此举不足为奇,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价值,首先要懂得自保,要有生存之道,否则,极有可能浪费了自己的一身才华,只落得个一声叹息。
当然,求自保虽不为过,但倘若败坏道德以求,那就是大问题了。贾诩的自保,有道德问题吗?
我认为没有,东汉末年,各路军阀无所谓正义邪恶,为谁效力,个人的价值取向罢了。即便李榷屠杀臣民,危害朝廷,恐怕也非贾诩所能料。
纵观贾诩一生,他有建功立业之志,却无个人野心图谋,甚至连荣华富贵都未追求。他即便获得曹氏父子的信任,也“阖门自守,退无私交”,别人家通过姻亲相互攀附,他也从不效仿。既是他的生存智慧,同时也是他个人的价值取向,值得赞许!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贾诩不该背负“毒”名!
为何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可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名士。应该是是位军事家,政治家。是魏国的元勋。
贾诩(公元147年—223年),甘肃武威人。原来是董卓的部将,就职在董卓的女婿牛辅下面,在陕西驻扎。董卓被杀后,牛辅也去世了。这时,在朝廷的王允掌握朝政,他下令决不饶恕董卓余党。
李傕郭祀樊稠几人打算散伙回家,贾诩劝告他们说,现在朝廷下令要杀我们,你们逃走,路上即使一个亭长看见你们,也一样杀了你们。与其逃跑,不如集结散兵,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成功了就奉天命(朝廷)征服天下,失败了再死不迟。
贾诩的这番话,就是后来被称为“毒士”的依据了。他的话使李傕郭祀樊稠张济等,开始集结西凉大军,最终十万大军犯长安。他们打败了吕布,杀了王允等多位大臣,控制了汉献帝。
后来,李傕郭祀樊稠几人之间发生矛盾,爆发了三年的互相战争,使得长安原来百万人口的都市,成了荒无人烟,尸骨遍野的凄凉之地。贾诩因母亲去世,辞去了官职回家了。
贾诩后来跟随张绣,说服了刘表联合驻扎宛城。张绣在他的帮助下,两次打败曹操,其中一次曹操的儿子曹昂于典韦战死。官渡之战时,他又建议张绣投降了曹操。
贾诩到了曹操名下后,极力主张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战马超时,曹操用了他的离间计,打败马超。曹操立嗣的事上,他以刘表袁绍为例,提醒曹操最好是立长子。并给曹丕出谋划策,告诫曹丕低调做人,以孝取胜,使曹丕获得王位继承人。
贾诩一生,出了不少的计谋。使曹魏获益匪浅。他自己也是长寿得以善终。“毒士”的称呼主要还是说他,一个计谋造成了,长安百万百姓流离失所,生灵遭到涂炭的恶劣后果。
为何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
所谓的“毒士”,歹毒之士也。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贾诩贾文和,之所以被人称为毒士,是因为他出的三条计策,都给国家及相关人带来了很大毒害。
贾诩原本是董卓部将,王允吕布设计杀了董卓夺得朝权后,在如何对待董卓西凉军问题上出了一个重大失误。王允不知董卓西凉军的历害,不懂大变后的安抚,就与吕布设定了一个解散西凉军,并追罪西凉军将领的决定。该决定让西凉军人人自危,惶恐不安,西凉军将领李傕郭汜等人也准备离军逃跑。这时贾诩也是西凉军一员,为了自保,他就劝李傕郭汜等要放弃逃跑,如果离军逃跑了,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他们,要及时利用西凉军心不危之情,鼓动将西凉军召集起来,攻打长安。李傕郭汜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这一建议,集西凉军攻打长安。谁知长安守军不经打,西凉军马上就攻破长安。王允被逼死,吕布逃走。后来西凉军占据长安,李傕郭汜控制了皇帝。在没有了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二人发生了内斗,最终汉献帝逃出长安,汉朝控制地方的能力大弱,从此天下陷入混乱纷争,进入三国形成时期。李傕郭汜内乱,贾诩离开二人,跟了南阳张绣。因曹操势大,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张绣听从贾诩,就投靠了曹操。曹操接受张绣投降,住在宛城。因曹操醉酒夜里让人招来张绣的嫂子相陪,张绣大怒,发誓报仇,问计于贾诩。贾诩就给张绣献了条计策。由于事出突然,曹操丝毫没有防备。张绣军畏惧曹操手下护卫历害,事先盗走了典韦的双戟。然而典韦英勇,在没称手兵器的情况下,以牺牲自己,掩护曹操逃走了。张绣也趁机向曹军发动进攻,大败曹军,曹操的侄子也因此丧命。接着在贾诩的谋划下,张绣第二大败曹操,让曹军死伤无数。因曹操日益壮大,贾诩还是劝张绣投降了曹操,贾诩从此也成了曹操的谋士,并助曹丕争得了世子之位。曹操统一北方后,西北马超、韩遂反,曹操亲往平叛,却被马超杀得割须断袍,十分狼狈。在平叛局势非常不利之际,贾诩为曹操出了一个离间马超、韩遂之计,让曹操制造亲韩遂的假象,成功让马超对韩遂起了疑心,最终二人反目成仇,曹操率军乘势进攻,大败了马超,顺利平定了马超韩遂之乱,马超也从此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先投张鲁,后投刘备,虽名义上得到刘备的重视,给予高官厚禄,但终究寄人篱下,没过多久,就郁郁而终了,死年仅四十多岁。
贾诩的毒计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自己,给自己挣来了荣光,却也因此乱了天下,害了别人,当不愧三国“毒士”之称的。
为何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
《三国演义》中,贾诩有“毒士”之称。
他早年在董卓女婿牛辅之下为参谋,董卓死后依李傕郭汜,李傕郭汜灭亡后投靠张绣,他劝张绣投降了曹操。后张绣因曹操占有其婶娘而愤怒,突然反叛并突袭曹操,杀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明,大将典韦为掩护曹操逃命也被战死。后来,贾诩又一次劝张绣投降曹操,并据当时形势贾诩估计曹操不会计前嫌。果然被其言中,曹操再次接纳并重用张绣。贾诩在曹操帐下多建奇功,直到走完一生。他除了"毒士"之名外,又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之美称。下略举几例来佐证。
一、贾诩最毒辣的一计
贾诩原为董卓女婿牛辅手下任职。当时王允设连环美人计,使董卓与吕布结仇,最终董卓被吕布所杀。牛辅随后来也死了,贾诩已无固定归属,凉州集团行将瓦解。王允把持朝政并大赦天下。董卓被杀后其旧将李傕郭汜十分害怕,上表请求赦免其罪,但遭到王允拒绝。王允恨他两人为董卓作恶多端,所以大赦天下唯独不给他两赦免。
李傕郭汜见求生无望便想潜逃,贾诩得知后,对他们说,如果你两脱离现有的这点军队,那就再也没有势力了,即便是一个亭长也能抓捕你。既然现在无路可走,不如拼死一搏,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招集人马杀入长安或许能自救。李傕郭汜依其计散布谣言,说王允不放过所有凉州兵将,将要血洗凉州,因而引起当地人极大恐慌,很多军士集于李傕郭汜旗下。李傕郭汜联合张济樊稠等董卓旧部,组成十万人马攻破长安城,打败吕布,杀王允并控制汉献帝和朝廷。贾诩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国家政权。
后李傕郭汜反目,李傕控制皇帝,郭汜控制王公大臣,他两率军在长安城厮杀,并互逼对方交出皇帝或大臣。也是因贾诩一计,使皇帝朝臣如同赌博筹码,为两军阀任意争抢掠夺。贾诩此计堪称最为毒辣一计。
二、贾诩最料敌如神的一计
因张绣势力弱,在贾诩的劝说下联合刘表共同抗曹。这让曹操十分忌惮。建安三年三月,曹操率大军南征张绣,包围张绣据守的穰城。不久,曹操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不得已只能立即从穰城撤退。
张绣欲乘机率兵追击曹操,遭到贾诩制止,认为追则必败。但张绣不听劝告率军追杀曹操,结果曹操亲自断后,杀得张绣大败而回。张诱对贾诩说,不听先生之言果有此败。贾诩却说,现在再率军追击必定全胜。张绣很奇怪,说追击已经失败为何还要追,但贾诩坚持说,现情况变化了,追击必胜。这次张诱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再整兵马追击曹操,结果大胜。张绣很不解,向贾诩请教原因。贾诩解释说,曹操在没有失败的情况下突然撤退,肯定是后方出了问题,所以退兵必有章法,曹操会亲自断后。你非曹操对手,追击难免失败。曹操打败了你后必会放松警惕,将重点放在前面开路,不会再亲自断后,后方空虚,所以你再次追击就能胜了。张诱听后十分佩服。
贾诩计谋老道,对曹操用兵都能揣摩到位,眼光老辣,可见"毒士”之称不是浪得虚名。
三、贾诩最睿智的一计
曹操晚年开始筹划培养儿子接班,长子曹丕与三子曹植都很优秀,他们暗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明争暗斗,曹操一时难于决断。
曹操知贾诩眼光毒辣,私下征求贾诩意见。象这一类的意见是极难表态的,往往会留下很大隐患,历史上常有位高权重者参与废立之事而毁掉前途甚至塔上身家性命,对此贾诩何尝不知。但曹操一问不能不答。他故作沉思不语,曹操问他在想什么,他说想刘景升和袁本初之事。惹得曹操大笑,心里直骂他个老滑头。
原来刘表和袁绍都是立幼不立长,死后儿子互相残杀,因内乱而灭亡。贾诩明显表示了应立长子曹丕为世子,但又什么都没说出来,可谓睿智过人,用心良苦。然而他却押宝押对了,曹操确立了曹丕为世子,妥妥的接班人。
贾诩被称为“毒士”并非他心底歹毒,而是他经常出一谋而造成一场大变故,或构成一个新的格局,而他在这其中却安稳于泰山。他一生能平安走下去并长寿而善终,与他精明的谋略和睿智不无关系。
为何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
贾诩为凉州人(即今武威市),受过董卓的恩惠,卓婿牛辅为中朗将住军陕西,诩在辅军中谋事,董卓入洛阳后,诩任都尉之职,董卓死后,属下的将领各自逃命,树倒猢狲散,贾诩发表了一翻高论,成功策反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为董卓报仇,诩计实在恶毒,朝廷受害,百姓遭殃,这在当时看来不得已而为之,他辗转又成为张秀的谋士,献谋张秀二次击败曹操,官渡之战又劝张秀归降曹操,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认为要安抚百姓,不可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问继承人的确立,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表示不可废长立幼,他的毒计,有自保的因素,也有政治筹码,聪明人自有自己的思考和决断,无可厚非。
为何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之前写过多次贾诩的故事了,我个人认为贾诩是三国时期智商最高的人之一。
但是他之所以被称之为毒士,并不是国人说的,而是来自于日本游戏。日本游戏开发者为了给魏朝诸位谋士起一个和“卧龙”、“凤雏”相当的绰号也是大费脑筋。什么毒士贾诩、冢虎司马懿等等,结果流传到国内后,许多玩家都以为是真的,也是醉了。
不过贾诩之所以能被称之为毒士,还能被大家所接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贾诩眼光毒辣。在乱世中虽然起步就处于必败的董卓阵营,但贾诩硬是一步步算计,成功的脱离苦海,又带着张绣击败曹操,投降曹操,最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还跟对了曹丕。这一系列操作简直眼花缭乱,如果没有毒辣的眼光,万万没有可能做到。
另一个毒是计策毒辣。是因为贾诩一计使得王允丧身、吕布逃命,长安大乱,百姓死亡无数……这一切虽然不是贾诩所想见到的,但是毕竟缘起在他,称之为毒士并不为过。
我们看看贾诩这个计策到底有多毒辣。
王允自从理由美人计杀了董卓后,就和吕布一文一武垄断朝廷大权,然后大肆报复性屠杀和董卓有关系的人。
董卓麾下的西凉将士们首当其冲。而且一度传出谣言称王允和吕布要杀光西凉人。于是西凉将士们纷纷人心惶惶,李榷郭汜等几个主要将领也都打算赶紧逃亡。
贾诩一看,跟着董卓女婿的他也算是董卓余孽,要是这么乱跑大家全完了。于是赶紧拦住这几个有勇无谋的西凉将领,对他们说:
现在传言要杀光西凉人,你们这么孤身逃跑,随便路上一个片警就逮起来杀了。莫不如我们先把队伍集结起来,以替董卓报仇的名义帅军往西奔长安试试,要是失败了,我们再逃亡也不迟。
李榷郭汜等几位一寻思:对啊,是这么个事,就照你说的办!
然后这哥几位带兵一路打到长安,王允玩阴谋诡计一把好手,吕布单挑厉害。但是比起人数众多的西凉将士们也是没办法。于是吕布一看打不过就逃命去了,王允没法子跑,就被叛军杀了全家。
叛军杀了王允,打跑了吕布,劫持了皇帝百官。没有了对手的他们,于是开始争权夺利,互相攻杀。
贾诩这个时候也知道自己这一计太过毒辣,锋芒毕露,引得众人忌惮。于是干脆跳出长安,最后投奔张绣去了。
李榷郭汜等人没了顾忌,于是双方放开手脚,往死里打。结果好好的长安之地,被打成了废墟。短短几年时间,长安的百姓几乎都死光了。
这一计虽然是贾诩为了逃命被迫之下献给西凉将领。但是毕竟此计过于毒辣,因此贾诩被称为毒士,倒是也算准确。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