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深受汉武帝信任,辅佐幼主,却为何最后落得满门抄斩的境况?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到了富贵的顶点,离祸就不远了。霍光一辈子侍奉三代君主,还行了一次废立大权。霍家满门位居枢要,霍氏姻亲把持朝政,势力直逼皇权,而子孙不识险,不知止,落得满门抄斩,不也是必然的吗?

其实仔细梳理一下,导致霍家灭门的“谋反案”,说实话就是个莫须有,史书的说法不能全信。不过,即便如此,霍家的结局却一点不冤枉。自功高盖主的霍光种下毒根后,霍显让它长成了外表光鲜的罂粟花,霍家子弟们就像大烟膏,侵蚀了帝国的健康,最终被汉宣帝连根拔除。

霍光埋下了灭族的毒种

霍光一辈子为大汉的复兴兢兢业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他的这点功劳永远不可磨灭!其实按照霍光的权势,如果他真的造反,未必不能成功,但他还是恪守臣道,不容易。

但凡功业越大,祸端越大,所谓誉满天下,必谤满天下,其中的关联度就是解不开的死结。想当初,连最伟大的楷模周公,都被流言搞得辞职避祸,何况与皇家没有血缘的霍光。

霍光对霍氏灭族的责任有三点:

一是行废立皇帝

这一点,客观来说,霍光有迫不得已的成分。虽然后世有霍光与刘贺争权的阴谋说,但谁敢保证,刘贺真的是个明君?万一是混蛋,苦的可就是全国人民呐。

不过,无论霍光此举对国家有多大贡献,他都逃不脱,压在他头上的“悍臣”这个枷锁,离“权奸”半步之遥。真不知道,当初立刘贺之前,为什么不详加考察?

二是贪恋权贵

霍光对权势的迷恋,到了不知进退的地步,虽然曾经主动向汉宣帝归政,但那不过是一次故作姿态的表演罢了。

看看霍家满门,他的女儿、外孙女都是皇后,儿子、女婿、侄孙全部位居高官要职,与他共同辅政的其他三位大臣,全部被他清洗。事实上,大汉的朝堂,已经姓霍,虽然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依然姓刘。

如果说,霍光不贪恋权位,你信吗?

三是持家无方

霍家灭门的导火索,其实都是霍家人亲手点燃。当初霍显谋害皇后,霍光隐瞒事实。霍家子弟不恪守臣道,霍光不能起到家长的训导纠偏作用。

这些细节足以说明,霍光治国有道,治家无方!

霍显将霍家催生成一朵艳丽的罂粟花

霍显原本是霍光妻子的陪嫁丫鬟,姓氏不知,名显。霍夫人去世后,她补位成了霍家女主人。事实证明,霍家就坑在了这个女人手里。

霍显为了让女儿谋取皇后之位,串通女医淳于衍,害死了刚刚生产后的许皇后。一个妇人,有胆量操作祸及灭门的大事,可见这个女人的威力有多猛,破坏力有多大!

霍光死后,正是在霍显的不断挑唆下指使下,霍家愚蠢而又自大的子弟们,不光不知止,反而更加骄纵,从这个角度说,霍家这朵罂粟花,就是霍显一手浇灌出来的。

霍氏及其姻亲成了帝国的毒品

霍光去世,汉宣帝亲政,将霍氏及其姻亲逐步调离核心圈,这个举动惹得他们既害怕,又不甘。霍光在世的时候,这些人跋扈惯了,得罪的人太多,做的违法事也数不清。比如,霍家的奴仆,曾经跟御史大夫争路,竟然跑到御史大夫家,把人家大门毁了,还逼着御史出来道歉。奴才尚且如此,主人呢?

他们很清楚,一旦被收了权,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破鼓万人捶,恐怕死的很惨。交权又不甘心,霍光的儿子霍禹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不是我爹,皇帝哪能有今天!现在我爹坟头的土还没干,皇帝就收了我的印,让许、史外戚凌驾到我家头上!

当霍禹、霍山、霍云得知,当年霍显谋害皇后的事,觉得皇帝早晚会对他们清算,干脆就开始了阴谋策划,打算利用皇太后的诏令,直接废掉汉宣帝。皇太后上官氏,乃霍光的外孙女,自家人,当年废刘贺,就是上官太后的诏令。

皇权不容分享

可惜汉宣帝不是刘贺,他没等霍禹等动手,就获悉了他们的阴谋。汉宣帝行动非常迅速,他先后将霍禹(大司马领尚书事)、范明友(霍光女婿,未央宫卫尉)、任胜(霍光女婿,中郎将羽林监)、张朔(霍光外甥女婿,光禄大夫给事中)、王汉(霍光孙女婿,中郎将)、邓乐(霍光女婿,长乐宫卫尉)、赵平(霍光女婿,散骑大夫骑都尉)等人的兵权夺了,交由许、史亲信外戚掌握。

如此一来,霍家即便想搞小动作,也没了兵权支撑。阴谋被揭露后,手足无措的或家人只有束手就擒的份。霍云、霍山、范明友立刻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被捕处死,霍皇后被废黜幽禁,与霍家有牵连被灭族的数千家。

自此,霍家势力,灰飞烟灭!

霍氏冤不冤

其实,上述的记载,有明显的漏洞。霍家造反了吗?从头到尾根本没有实际行动,顶多说有过谋划,这个所谓的谋划,怎么看,都有点被强加的意思。

就算有阴谋了,这个阴谋似乎太滑稽了点,靠上官太后一张嘴,就能让汉宣帝乖乖下台?当年刘贺下台,如果没有霍光的兵权在握,你认为年轻的小太后,会有胆子下诏书吗?

所以,很可能这个所谓的谋反根本不存在,是强加在霍氏头上的大帽子。

那么霍氏很冤咯?不冤,一点不冤枉!就凭他们家族犯下的罪行,灭族狠了点,也该人头滚滚吧?况且,他们实实在在地威胁到了汉宣帝。摊上政治,除非你安全撤离,否则多大的祸你都得扛着,这就是对抗皇权的代价!

综上所述,霍氏满门抄斩,确实很可惜。但从根子上说,由霍光开始,就埋下了灭族的种子,霍家人不知止,不收敛,将自己推向祸端。汉宣帝出于自身安全,和政治统治需要,他必须彻底铲掉霍氏对汉帝国的遗毒,手段也是狠了点!

霍光深受汉武帝信任,辅佐幼主,却为何最后落得满门抄斩的境况?

霍光做为三朝老臣,先后辅佐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位皇帝,将连年征战导致民生凋敝的西汉王朝,又一次带上了复兴之路,在这个过程中,霍光功不可没。但在霍光死后,霍氏一族就被汉宣帝刘询连根拔起,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悲惨结局,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如芒在背,君权难固

霍光这个人一生谨慎,做事一丝不苟,但是对于权力的掌控欲望极强,这一点和提拔他上位的汉武帝十分相似。汉昭帝刘弗陵去世之后,霍光先是立了海昏侯刘贺为皇帝,之后又将刘贺废黜,原因无外乎触碰了他的权力,刘贺继位不久就急于夺权,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汉宣帝刘询继位以后,霍光多次上书请求还政于君,但是汉宣帝刘询都没有答应。实际上刘询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每天面对霍光的时候都如芒在背,自己仿佛无时无刻都在被霍光的身影所遮盖。但是刘询知道自己没有理由也没有实力,因此只能韬光养晦、静待时机。

无能者居高位,必难独善其身

霍光的能力是汉武帝认可的,霍氏一族的官位却是霍光提拔的。没有经历过挫折,就不知道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霍氏一族占据了朝堂之中的很多要职,但能力却无法与之相称。这点霍光是没有意识到的,吕后当初去世前,曾经叮嘱吕产和吕禄,大臣和诸侯们对吕氏多有怨恨,因此我死之后,你们要控制兵权,不可远离宫闱,以防有变。霍光没有过多的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以至于他去世之后,霍氏一族都被调离原来的重要岗位,汉宣帝选择了重用自己的外戚亲族。当权力真正落到了汉宣帝刘询的手里时,霍氏一族的命运就已经不掌控在自己手里了。至于谋反的说法,在史书记载里很常见,但是有兵有权的时候不谋反,到了什么有利条件都没有的时候才作乱,这不符合常理。

夺我所爱,有仇必报

汉宣帝刘询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因受到巫蛊之祸的影响,早年流落民间,当时的发妻叫做许平君,两个人琴瑟相和、相敬如宾。但刘询登基为帝后,面对权势滔天的霍光,刘询选择了让步。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霍氏一族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了让霍氏之女登上后位,他们买通了太医,将怀有身孕的许平君毒杀。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元凶,刘询对这件事的真相早就了然于胸。因此,霍光死后不久,霍氏一族就被族灭。但汉宣帝并没对已去世的霍光怎么样,还将他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彪炳其为大汉建立的不朽功业,映衬宣帝是恩怨分明的一代明君。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霍光深受汉武帝信任,辅佐幼主,却为何最后落得满门抄斩的境况?

先用班固对霍光的评价镇楼。

班固: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霍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在历史上,对霍光的众多评价之中,班固是最为中肯的。他既肯定了霍光的功绩,也说明了霍光的缺点及过错,并且导致霍家被灭族的根本原因。

霍光侍侯汉武帝三十来年,没犯过错误,所以才取得汉武帝的信任。辅佐幼主汉昭帝,如果不从阴谋论来分析,而单纯地看史实的话,更多的体现是霍光的忠诚以及汉昭帝对霍光的无限信任。后来霍光废掉刘贺、改立汉宣帝刘病已,刘病已虽然表现上也很相信并尊重霍光,但是内心深处还是非常恐惧的。所以霍光在的时候,汉宣帝并没有动过霍家,相反霍光的家族一起荣光,甚至在霍光死后,霍光的儿子、侄子也都在朝廷官居要侄、

汉宣帝这时,才开始将之前想了很久的计划一步步实施,也就是一步步削减霍氏一族的势力,当霍氏一族的既得利益被剥夺到他们无法忍受的时候,除了继续忍耐或者放弃既得利益以外,也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谋反。一个早已做好准备的汉宣帝又怎么会让他们得逞,即便没人举报,水一白也相信汉宣帝会轻易化解这次谋反,而不会在历史上产生任何波澜。

霍氏一族被“满门抄斩”主要根源还在于霍光,他把自己的家族抬到了过高的高度,而导致他的子侄“德不配位”,当感受到威胁的汉宣帝动手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霍光深受汉武帝信任,辅佐幼主,却为何最后落得满门抄斩的境况?

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对霍光被族灭一事有比较到位的评价:“(霍)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指汉宣帝)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霍光专权,任人唯亲,让皇帝和其他官员都十分不满。他能够善终已经是幸事了,子孙也不知收敛,被族灭一点不奇怪。

霍光被时人评为忠厚,但不学无术,也许正是这个性格管不好老婆儿子

当然这只是从政治大势上来看,毕竟霍光死后,其子侄权势都被汉宣帝收回,没有必要非采用族灭这么残酷的手段。如果从直接原因来看,霍光对妻子、儿子管不住、教不好,才导致了族灭的悲剧。

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向肆意妄为,由于想让她的小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便买通御医淳于衍,毒死了已经怀孕的许皇后。汉宣帝和许皇后是患难夫妻,感情很深,因此汉宣帝震怒,把御医关起来拷问。

霍显号称实力坑老公的典范,一坑就坑一族

霍显害怕事情败露,才告诉了霍光。霍光听后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后他去奏请皇上,说许皇后之所以去世,是她自身体质虚弱的缘故,不要再追究淳于衍的责任了。

虽然汉宣帝后来立霍成君为皇后,但还是思念许皇后,于是册立许皇后的儿子为太子。霍显非常愤怒,老毛病复发,指使霍皇后去毒害太子。皇后屡次召见太子赐给他食物,但保姆总是先去品尝,皇后暗藏毒药却无法使用。

杀妻之仇,让汉宣帝怎么不怒火中烧

霍光去世后,谋害许皇后的事逐渐泄露出去,汉宣帝听到这个传言,非常怀疑,就把霍光四个统领禁军的女婿范明友、任胜、赵平、邓广汉全部调走,禁军改为由宣帝所亲信的许、史两家子弟代为统领。

接着轮到霍光的子侄,儿子霍禹名义上接任了霍光的大司马(国防部长),但却没有印绶,无法调动军队;侄子霍山任尚书令,所有给皇帝上书都要经其处理,但汉宣帝宣布官吏百姓可以密封奏章上报,不必通过尚书,等于是把霍山架空了。

而霍家人大多娇纵不法,侄孙霍云就是个废物点心,每当朝会的时候就称病私下外出打猎,让奴仆代为上朝谒见。霍光的几个女儿还对太后无礼,简直是一群不知死的活宝。

霍山听民间盛传说霍家用毒杀死了许皇后,就问霍显,霍显很害怕,只得说出实情。霍山、霍云、霍禹惊慌地说道:“像这等事情,为什么不早对我们说呢?天子斥逐我们家的几个女婿,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啊!这是一件大事,处罚可不会轻,怎么办?”从此他们就阴谋造反,但兵权已经被夺,想造反哪有那么容易!?

汉宣帝

汉宣帝一直监视着霍家的一举一动,很快阴谋泄露,原来是霍光的另一个女婿金赏为了保全自己去告发了。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她的几个女儿兄弟都被处死。惟独霍成君因为是皇后免于一死,被被废黜幽禁,十二年后自杀。

霍氏族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不坑丈夫的好老婆有多么重要!

霍光深受汉武帝信任,辅佐幼主,却为何最后落得满门抄斩的境况?

霍光也就是有名的大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由于老哥的原因,霍光自然有一个很高的人生起点!不单是人生起点高,关键是人家自身也是很有几把刷子的,你们说气人不气人?好事都让他占了!可以说霍光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为朝庭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个人的结局也是很好的! 霍光死后,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萧何相比,以皇帝级别的葬仪葬于茂陵。其葬礼上,有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葬具,以缊辌车,黄屋送葬。霍光遗孀显犹嫌不够气派,将霍光生前自己安排的坟墓规格扩大。 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也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腐朽传统。在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亦已“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为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 霍光就算想要保全霍家,也妨碍不住霍家自己作死啊,所以害死霍家的不止是宣帝,还有霍家自己这一群猪队友

另外我想说,霍家一族被灭门可能和许皇后被害死有关,但是这不是主要原因

刘奭被封为太子之后,霍皇后他娘就和她勾结着要毒死太子,结果因为太子身边的下人试毒才没有得逞,这是一个原因,导致了霍成君最后被废后(当然我觉得她死也不为过,一命偿一命,更何况她想害死的是两条人命)

然后霍家后来为什么造反呢?因为当年许皇后被害死的时候被暴露出来了,也有宣帝一步步从霍家手上收回权力的原因 他们觉得这样下去吃枣药丸,然后就造反了

然后就因为谋反罪灭族,霍成君也因为意欲害死太子等等一系列原因被废后

终其原因,宣帝对霍家实在是仁至义尽,虽然在霍光死了之后收了他们手上的权力,但是霍光的爵位可以永世传下去,霍光最后也被封为了麒麟阁第一功臣,宣帝对霍家还不够好?至于为什么会收权,自然有加强皇权的原因,然而不收权,让霍光那群猪一样的智商的儿子祸乱朝纲么?

总之呢,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年霍显如果不一心想着要霍成君当皇后而害死许皇后,可能霍成君也有一个好归宿,霍家干的这些破事也不会在多年后真相大白,也不会走到谋反被灭门的地步吧?

怪谁呢?自己做的死,自己受着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