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为何热衷与汉朝公主和亲?
汉廷以公主出嫁匈奴,以期边地安宁,这个政策叫汉匈和亲政策。汉匈和亲政策起源于高祖时期,此后随着汉匈间军事实力的变化,经历了被动和主动式的两个阶段。匈奴人为何热衷于和亲,其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利”字!
汉匈和亲的由来秦朝末年,匈奴人在一个叫冒顿的单于领导下,不断走向强盛。由于匈奴游牧民族的经济存在致命弱点,不能自足自给,尤其遇上自然灾害后,以畜牧业为主的匈奴人,往往面临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掠夺周边的汉民族,成了他们弥补自身不足的唯一出路。由此,边地汉民深受其害。
西汉建立初期,不堪其扰的刘邦决定对匈征战,以图征服匈奴。不想,汉军30万大军中了匈奴人的计,被围白登山七天七夜。若不是陈平的计谋,买通匈奴阏氏,后果不堪设想。
白登山之围,让刘邦意识到匈奴军事实力的强大,以西汉刚刚建立的家底,肯定不是匈奴人的对手。他采纳了一个叫娄敬的大臣的建议:向匈奴人输送美女,为了显示汉廷的重视,可以赐美女公主名号。如此一来,匈奴单于就成了大汉的女婿,将来生的孩子如果继承单于位,就是大汉的外孙,匈奴人必然不会再对汉地劫略。当然,为了安抚匈奴人,金银财物的输送也是必须的。
面对汉人的和亲政策,冒顿单于自然没有理由拒绝,金钱加美女,不用刀枪就能自动送上门,哪有比这更好的事。
和亲第一阶段:屈辱!起初,匈奴人对汉廷的和亲政策很开心,但很快他们发现,送上门的财宝毕竟有限,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狮子大口。于是,匈奴人经常是,刚刚迎娶完公主,走出婚房就提刀上马,继续劫略汉地!
汉朝打,打不过人家,说理,人家也不懂之乎者也,只认钱财。无奈之下,只能继续谈判,继续向草原送“公主”,送财物。匈奴人对此乐此不疲,一边和亲一边抢。
这时候的和亲,就像有钱人家的老财,碰上了山大王,成了被不断讹诈的对象。山大王们胃口还越来越大,今天挑财物的成色和数量,明天挑送过来的姑娘不是老财的亲闺女,假冒的!天天在老财家门口亮刀片子,顺手挑值钱的就抢。
西汉朝廷是受尽了屈辱,吕后就曾经被冒顿单于写信调戏,竟然不敢反驳,反而低三下四地自贱讨对方欢心。汉景帝还迫不得已,竟然咬咬牙,真的把自己的亲闺女,送到军臣单于帐下,开了真公主和亲的先河。
即便如此,真公主也没法阻止匈奴人的马蹄,山大王把老财家的仓库,当做了他们的提款机。
汉匈交战,和亲中断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历经三代人的努力,国力大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断然不会容许匈奴人无休止的讹诈。建元三年,以马邑之谋为标志,拉开了汉匈间近百年的战争,屈辱的和亲政策被中断。
这场汉匈战争,对两个民族来说,都付出了巨大代价。汉武帝一生,西汉几乎耗尽了文景之治积攒下的全部家底,老百姓重回民不聊生的状态。若不是汉武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停止了对匈作战,开始新一轮的修身养息,西汉很可能就走上秦朝亡国的老路。
此后,西汉迎来昭宣中兴,国力迅速恢复。但匈奴人则没那么幸运,孱弱的经济修复能力,让匈奴的辉煌一去不复返。汉宣帝时期,重启多匈作战。相对于汉武帝时期的拉锯战,汉宣帝对匈作战,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
在西汉强大军事实力的打击下,匈奴走向分裂,草原上出现了五个单于。有一个叫呼韩邪的单于,促使汉匈再次走向和亲。
和亲第二阶段:尊严呼韩邪单于竭力主张汉匈和平,他多次向西汉朝廷表达臣服的愿望。甘露元年,呼韩邪为了表达诚意,让自己的儿子到长安为人质。甘露三年,他亲往长安,以藩臣之礼拜谒汉宣帝。
面对呼韩邪的诚意,汉廷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大度,一面帮呼韩邪发展经济、统一草原,汉元帝还赐给他一个美女“公主”——王昭君。
王昭君的和亲,标志着汉匈和亲的重启。不过这一次,汉廷不再是屈辱地被讹诈,而是主动的赐婚,以显示汉廷对呼韩邪的恩德。
如果说,第一阶段的和亲,匈奴人看中的其实不是“公主”,而是每次和亲背后的大量财物。第二阶段的和亲,匈奴人看中的是“公主”身上的光环,她代表的强大的汉民族对匈奴人的恩惠和友善。第一阶段的“公主”扮演汉廷的保护神,实际从来没有达到这个效果;第二阶段的“公主”反身成了匈奴人的保护神,并事实上为汉匈和平起到了桥梁作用。
如此,不论是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和亲政策对匈奴人来说,都是受益者,所以从来都是举双手赞成,乐此不疲!
匈奴为何热衷与汉朝公主和亲?
和亲政策是中原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一种政治联姻。指的是中原王朝以王室公主(或宗室女或宫女)嫁与少数民族首领。是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方式,也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边地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和亲政策,取决于中原政权与边地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力量对比,以及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等因素。特别是边地少数民族对中原经济的需求。
西汉初期,百业待兴,匈奴崛起,骚扰中原,平城白登山之围,汉高祖刘邦被围七天七夜,最后贿赂单于妻子阏氏才得以解围。
此后,汉高祖刘邦被迫采取和亲政策,把汉室公主嫁给匈奴首领单于。
这是历史上和亲政策的开始,虽然是一种消极的民族政策。但由此,带来汉匈之间的友好往来,为汉初的休养生息等赢得了和平的周边环境。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主动出击大败匈奴以后,仍然采取和亲政策,安抚匈奴,稳定边疆。
此后,匈奴也主动与汉政权请求和亲,如汉元帝时,王昭君入塞,嫁与呼韩邪单于等……
唐朝时期,西藏的吐蕃也主动向唐朝政府请求和亲。才有了,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与松赞干布;唐高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与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
匈奴热衷与汉朝和亲,主要是基于中原政权的强大,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游牧经济对中原农耕经济的需求……
少数民族的游牧经济离不开食盐、铁器等生活必需品,而食盐、铁器又只能与中原地区进行交换才能获得。
而与中原政权的和亲,就是最好的方式,既可免除双方兵戎相见,也可通过政治联姻,加强与中原的联系,可以把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书籍等带入边疆地区,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还可以开设互市,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也符合中原民族和边疆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民族融合、民族发展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
匈奴为何热衷与汉朝公主和亲?
- 匈奴为何热衷与汉朝公主和亲?
- 追根溯源, 匈奴只是一个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人民处于游离漂泊状态,没有形成建制国家;而大汉的建立,使得汉朝与周边民族的文明富裕程度与生产方式差距拉大;这让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的匈奴人心生羡慕。
- 匈奴长期生活在艰苦的寒冷地带,物质馈乏,冒天下之大不韪入侵中原只为占有财物;而和亲,不仅让部落与富庶的大汉有亲戚关系,还会附送大量礼品,使匈奴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丰富的财产,何乐而不为?
- 匈奴内部也纷争不断,各方为了利益经常处于分崩离析和争斗状态;这时,做了大汉天子女婿的部落首领,有强汉作靠山,整个部落有恃无恐;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北匈奴,南匈奴由于与汉朝有联姻,平安无事;北匈奴则被汉朝重创后远遁!
- 和亲与汉朝友好相处后,能学习到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还可以繁荣边疆贸易等等,匈奴能得到很多实惠。
- 对西汉来说,边疆安宁就有发展的良机,赠送给匈奴的礼物于汉朝来说是九牛一毛;比兴师动众,花费人力物力诉诸武力得来的和平成本低底。
- 和亲是双赢政策,为汉匈的友好相处作出了贡献,在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
匈奴为何热衷与汉朝公主和亲?
匈奴和华夏民族的战争,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之间关于生存矛盾的对抗。在这个过程中,历朝历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将领,有李牧一战破敌十万人、蒙恬北击匈奴,使其不敢南下而牧马……
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冒顿单于和刘邦所率的三十万大军在白登山发生战斗,以刘邦惨败收场,自此之后,汉朝和匈奴之间的政策便在和亲和战斗间切换。
刘邦剧照
汉朝和亲,是为了避免和匈奴人发生战斗,减少损失,积极生产——换句话说就是猥琐发育,别浪。
那么,匈奴人和汉朝和亲又图的什么呢?
今天我们便来谈论一下,关于匈奴人和汉朝和亲这件事。匈奴人生活在大草原上,以畜牧业为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造就了匈奴人擅长骑射的特点,可以说一个匈奴男人成年便是灵活的骑射手,但这种粗放的方式也导致了匈奴人松散的部落式政权形式。逐水草而居其实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生活形式,它导致了不同部落依据势力大小对草场进行划分,匈奴王国整体的人口基数和资源上就良莠不齐。
冒顿单于
匈奴和汉朝相比,其优势在于骑兵的机动性和骑射一体的灵活性,而汉朝的军队则以步兵为主,属于复合型兵团。如果是在地势复杂的情况下作战,汉朝军队综合能力强于匈奴人,但战场一旦设在开阔地带,汉朝军队便会被匈奴骑兵克制。
特殊的生活习惯和军事力量侧重点的差异化,造就了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对生活环境的选择截然不同。农耕文明无法在草原上大规模耕作,游牧民族无法在内地大规模放牧,而且侵略对方都要付出惨痛代价,得到的土地却几乎对自身没用,只有放弃或者选择代理人。
地图
综合上述信息,我们不难得出匈奴人愿意接受和汉朝和亲的理由。
1、匈奴人内部并不团结,单于和汉朝作战,会导致自身势力的衰弱,容易引发内部叛乱;
2、汉朝本身势力足够强大,匈奴人对汉朝心怀忌惮;
3、匈奴人和农耕文明生活方式上完全不同,他们所需求的无非是自身缺乏的资源,而现在可以通过和亲和汉朝开辟通商渠道,便能稳定且持续地获得自己想要的布匹、盐铁等资源;
4、匈奴更类似于部落联盟的政权组织,单于作为联盟首领,他优先考虑的会是自身部落的强大,其次才是民族,和亲对于加深部落和汉朝的友好关系好处大于坏处;
5、匈奴人的侵略性导致自身和邻里之间关系恶劣,而汉朝却很注重对外关系,若是匈奴开战,它会陷入多线作战的劣势局面,和亲才符合自身利益抉择。
匈奴为何热衷与汉朝公主和亲?
不是匈奴热衷于与汉朝公主和亲,而是汉朝热衷于用公主和匈奴和亲。
试想如果你是一个亡命之徒,你的隔壁住了一个亿万富翁,光院子的面积就有几百亩,你吃不上、喝不上的时候,会不会考虑从他家打点秋风啊。
后来,这个亿万富翁为了不让你再打他们家主意,说要把他漂亮的女儿嫁给你,同时还会给你一个亿做嫁妆,你会不会要呢?
傻子才会拒绝是吧!你很高兴的多了一个美貌的妻子,又有了大把的银子,你就开始浪啊浪。
但是,很快一个亿就被你挥霍光了,你又不好意思说让老丈人再给你点钱。
你怎么办呢?继续打秋风,让老丈人求着给你钱。
果然,你的办法很有效,老丈人很快又派人给你送来了一个公主,外加一亿的嫁妆。
你一看,还有这么好的事,从此你开始乐此不疲的隔三差五就去老丈人家打打秋风,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老丈人虽然很有钱,但是他打不过年富力装的你啊。
没过几年,你老丈人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财富,你还是在隔三差五的从他们家打秋风。
你的大舅哥派遣人给你送来一个宫女,说是公主,你很生气。
这次不是打秋风了,而是深入你大舅哥家了,杀了他们家好多家丁。
但是你忘记了,现在已经不是你老丈人的天下了,你的大舅哥可是一个狠人。
他一生气,雇了两个保镖,一个叫卫青,一个叫霍去病,开始主动出击,去你们家干你。
你不屑一顾,带着人马和他们干了一仗,没想到他们很厉害,你竟然全军覆没了。
你只能躲在你们家最深处不出来,但是你还是低估了你的大舅哥,他竟然派两个保镖深入你们家来了,一心一意想干掉你。
这时候,你们家也出现了分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出走另找地方建国去了,一部分成了你大舅哥家的奴隶,很快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匈奴为何热衷与汉朝公主和亲?
谢谢你的邀请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来先说说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始于哪里,白登之围,七天七夜,得益于陈平贿赂匈奴王妃,匈奴才放开包围撤军的,因此刘邦得以脱险,从此以后汉朝就多了一个政策,和亲政策
那么我们再来说一说匈奴人为什么会这么热衷取汉朝公主和亲,其实相较于实用的美丽,更大的是荣誉,你想想我们现在取个外国媳妇,村里的不用说各各那个瞧热闹的劲,以前甚至还有电视台来报道上当地报纸。其次我们再来聊聊美丽的问题吧,既然是和亲公主,长得应该不差吧,毕竟是大汉的脸面,而事实也是,据说王昭君当时被送出去的时候汉元帝发现她的美丽是实在舍不得。那么我们再想想匈奴方面,如果真的不屑一顾的话,他们也就不会这样持久的热衷于大汉的和亲了,也不可能和亲会火那么久。
我们再来说说汉朝女人和匈奴女人的区别吧,身形和修养方面都是不同的,身形匈奴女人粗壮、骨架大、粗手粗脚,而汉家女子柔美、娇小、细嫩(皮肤),再来说一下修养这方面的吧,匈奴女人太过彪悍,汉家姑娘更具柔情、妩媚、知书达理,至于和亲到匈奴的,那是更加的令人着迷,更加的有涵养吧。
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匈奴人很多喜欢汉文化原因,并且潜移默化的让他们更加喜欢汉家女子,同理基本上被匈奴俘获,或逃到匈奴的将领一般都没有被处死,而是得到了封赏,他们是很看重汉人的才华的,像是早先的雍齿的儿子雍衍,卢绾和后期的李陵,还有他们在汉家边城虏获一些工匠及一些技术性人才医生之类的来发展壮大他们自己的各个领域不足,他们并不是对汉文化有抵触的,相反他们在学习,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他们其实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想要得到发展,他们并不是不知道
汉家女子只是为了维护和平的工具,她们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他们的余生谁又知晓,他们是否快乐的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汉匈之间确实差异巨大,匈奴有个风俗是父亲死了儿子继承父亲的妃子,不知道在这个巨大的难关面前,他们这些汉家女子是否可以忍受,是否觉得无足轻重,这些我们也是不得而知的,只是相较于我们这些普通人他们无疑是伟大的,但是又不能不说的是他们确实只是当时和亲的工具,再回首南盼的时候,是否会流下眼泪,还是早已无声的坚强的吞下一切,微微一笑,让世人觉得你们是快乐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