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武帝立的太子,刘剧为什么要造反?
严格意义上来说,刘据造反的说法有点勉强,用田千秋的话来说就是“子弄父兵”,本意不是造反,而是为了见到父亲,不得已借兵消灭横在父子间的奸佞。可惜的是,最终隔在父子间不算远的一段路程,竟成了父子阴阳相隔的遥远距离,这段故事就是有名的“巫蛊之祸”。
一、“巫蛊之祸”始末汉武帝晚年变得疑神疑鬼,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他所宠信的小人江充,就是利用了汉武帝的这个弱点,他兴风作浪,掀起一次又一次巫蛊事件,让无数人头落地,包括汉武帝的连襟公孙贺父子、卫子夫的姐姐,乃至汉武帝的亲生女儿,都在巫蛊事件中丧生。
亲人的鲜血没有浇醒汉武帝昏聩的大脑,他依然纵容江充大肆扩大巫蛊事件。江充猖狂到什么程度,连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都不放过,为了挖蛊,把卫子夫的椒房殿,弄得连放一张床的地方都没有!汉武帝还以此认为,这是江充对他的忠诚。
江充有那么忠诚吗?显然不会,江充之所以如此对待皇后和太子,目的很清晰,干掉太子!刘据跟江充怎么结下的仇?其实就是些拿不出手的鸡零狗碎,江充一贯仗着汉武帝的威,四处抓皇亲国戚的“不法”,刘据的司机曾经有一次把车开进了皇帝专用的驰道,被江充逮住了。刘据亲自出面求情,你怎么处罚都行,就是不要把这件事告诉皇帝就行。江充哪能放过这么好的邀功机会,毫不犹豫地向汉武帝汇报了,弄得汉武帝狠狠批评了太子一顿。
江充作恶太多,皇家骨肉多人死于他的手,刘据的姐姐阳石公主就是死于他的诬告。江充觉得一旦刘据登基,等待他的绝没有好果子,必须想办法除掉他!这算是对汉武帝忠诚吗?
征和二年,65岁的汉武帝身体不好,留下江充继续挖蛊,他去甘泉宫疗养。江充利用这个机会,将事先埋在太子宫中的小木人挖出,宣称挖出了蛊。太子刘据眼见受冤,在老师石德的建议下,他杀了江充,调集长乐宫卫卒,释放狱中死囚犯,临时把他们武装起来,并企图调动胡军及北军,可惜未果。
刘据之所以兴兵,他认为,江充等一伙人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很可能皇帝已经被他们控制,甚至已经驾崩。所以,他必须控制兵权,然后再想办法见到皇帝。如果皇帝确实已经驾崩,他好引兵平乱,如果皇帝没事,他也有机会向父亲解释。但事情并没有向他所想像那样发展。
远在甘泉宫的汉武帝,连续接到几个奸人的汇报,说太子反了。于是汉武帝命令丞相刘屈氂统兵,平定太子之乱。兵败后的太子刘据,走上了逃亡之路,不久被追兵迫杀。
二、“巫蛊之祸”的结局“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大开杀戒,将所有帮助过汉武帝的人,全部诛杀,皇后卫子夫被收缴印玺自杀。
不久,有个叫田千秋的高祖守陵官,给汉武帝上了一道奏疏,称太子此举不是造反,只不过是“子弄父兵”,而且称,这话是高祖托梦让他说的。田千秋举重若轻的话,让汉武帝猛然醒悟,他这才意识到,“巫蛊之祸”很可能就是冤案,彻查之下,真相大白。
汉武帝再次暴怒,他把所有参与陷害太子,以及在祸乱中,没有帮助太子的人全部杀光!一时间大汉帝国一片腥风血雨。
此后,汉武帝陷入了对太子深深的思念中,他下令建造了一所思子宫,修建了一个“归来望思台”。但,汉武帝再多的追思,也追不回太子逝去的魂灵了!
三、“巫蛊之祸”的几点反思“巫蛊之祸”其实很清晰,本质上根本不是太子造反,而是在父亲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自卫及保卫国家政权的行为。不料,结局却变成如此惨不忍睹的状况。太子父子三人死于逃亡路中,家属被处死,皇后自杀,所有与此次案件有关的人员几乎全部被杀光,据史书记载,前后有几万人死于这次事变。
其实,这本是可以避免的流血事件,因为汉武帝、刘据等各方人员处置不当,导致事件越来越难以控制,进而演变成了汉武帝晚年最悲惨的重大政治事件。其中的责任在以下几方:
1.首先是汉武帝晚年个人的昏庸
事件的导火索就是他疑神疑鬼,被奸人利用。如果他能早一点看清江充的面目,哪怕稍稍制约一下江充,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灾难。
其实,江充苏文等人对太子的陷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几年前,汉武帝识破过一次太监们对太子的诬告。但凡英明一点,他应该意识到,连太监都敢诬告太子,这里面大有文章。可惜晚年的汉武帝昏庸到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到。
太子举兵,作为皇帝,他完全可以要求留下太子性命,甚至要求必须见到太子本人。只要父子俩一见面,所有的误解就会一笔勾销。昏庸的汉武帝,竟然粗暴地要求平叛,甚至追杀太子。可以说,他晚年的痛苦是自作自受!
2.太子处理事件不当
明显刘据在面对应急事件时,能力有所欠缺,包括他的老师石德,也是个死读书的料。首先他们对形势判断不清,误以为皇帝被控制或者驾崩,由此害怕,秦始皇驾崩扶苏受害的情形重演。
这就是他们第一个大的失误。假如是这种情况,对付太子刘据的一定不是江充,而是刘屈氂、李广利,他们会直接以圣旨,控制或者杀害刘据,怎么会费劲巴拉地挖什么蛊。是谁对“蛊”这么上心,汉武帝啊,既然江充撅屁股挖这玩意,说明汉武帝的话还管用。
刘据和石德连这么简单的逻辑都想不通,不出乱子才怪!
再者,即便皇帝有可能被控制或驾崩,对刘据来说,守住京城有意义吗?他的关键目标只有两个:一是甘泉宫,二是竞争对手昌邑王。
控制了甘泉宫,等于控制了事件的核心,任何假冒的圣旨都出不来,假如皇帝没事,一切都好,父子面谈,假如皇帝出事了,先不让作乱的人出宫,里面还有对皇帝忠心耿耿的霍光、金日磾等大臣,请他们出来主持大局,江充和几个宦官翻不了天。
控制昌邑王,就会让刘屈氂和李广利可能的作乱行为失去目标,刘屈氂和李广利得不到皇帝的兵符,调动不了军队,对付他们,以太子手上的兵力足够了,不需要死掐,守住就行。
况且皇后卫子夫本就是一个利器,也没好好利用。
3.卫子夫的失误
卫子夫作为皇后,在这种关键时刻,她是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的。可惜,她没那个本事,只是简单地把自己的宿卫兵马交给太子,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其实,即便在对甘泉宫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她完全可以凭自己皇后的身份,以平乱的姿态,先将太子以“逮捕”的名义保护起来,不让事态扩展。然后,她亲自前往甘泉宫面见汉武帝,一切就会真相大白。
我想,即便卫子夫没有诏书面圣,在大动乱的情况下,汉武帝不会不见卫子夫的面,也没有人敢拦住卫子夫。只要京城不乱,事态就不会恶化,军队就不会介入,卫子夫是有这个机会化解危机的。可惜得很,她仅仅是鼓励刘据挺身而出,以武力对抗,根本没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皇后的威力要比太子大!
总之,“巫蛊之祸”是一场大悲剧,因为小人的陷害,以及汉武帝、皇后和太子的处置不当,导致简单的案件,演变成军事叛乱,一家人生死两隔,大汉帝国血肉横飞,可叹!
作为汉武帝立的太子,刘剧为什么要造反?
汉武帝年老体衰多病,而且一直迷信,总担心有人用巫蛊之术害自己,已经有了两次巫蛊之祸后,更是担心了。这时,有位见江充的人,因的罪过太子刘据。他担心不久后,刘据继位,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于是,利用汉武帝迷信的心里,陷害太子刘据。说宫里有巫蛊之气。此时的汉武帝因有病,一直住在城外的甘泉宫。汉武帝听了马上让江充去查看,江充等人提前在宫里埋下了木人!以害刘据。
太子刘据知道是江充陷害自己,于卫皇后商量要杀了江充。一时间成里大乱,都说太子反了,汉武帝在城外,得不到具体真实的信息,也可以说,是老糊涂了。汉武帝下令丞相带军攻城,太子刘据无奈只得抵抗。可惜力单势薄,刘据只得逃走,不久被围至死。皇孙也被杀!
这次的巫蛊之祸,使卫子夫皇后被赐自杀,受牵连的人达数万之多。被被诛杀的有两位丞相,两位公主,加上后来汉武帝明白过来,后悔至极,搞清算牵连的人有十万之多。汉武帝后来明白了,太子刘据没有谋反的意思,只是当时感到恐惧,有口难辨。
这第三次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在宫里修建追思台,以怀念太子刘据和卫皇后。可是,这已经阻挡不了汉朝的衰败了,太子刘据三十七岁去世,汉武帝只得托孤,立只有八岁的刘佛陵为太子了!这意味着大汉样朝大权旁落了!
作为汉武帝立的太子,刘剧为什么要造反?
说刘据造反,比窦娥还冤。
汉武帝29岁高龄,喜得贵子刘据,马上立为太子。
武帝的第一位皇后是他青梅竹马的表妹陈阿娇,陈阿娇不会生育,经常家暴,年近而立之年的武帝被抓得满脸花不说,膝下更是空空如也,逼得武帝只好去粘惹外面的花花草草。(汉武帝剧照)
一日,武帝外出游玩,路过姐姐平阳公主家“偶遇”美丽动人的卫子夫,当即临幸,随后带回了皇宫。后来卫子夫生了长子刘据,武帝喜出望外,直接就立刘据为太子。不久将陈阿娇废黜,卫子夫成为皇后。
刘据的舅舅是大将军卫青。卫青大家都不陌生,把匈奴人打的屁滚尿流,战功卓著,威信颇高。刘据既然有了双保险的身份就不可能节外生枝,但有些事情由不得自己,普通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每天勾心斗角,暗流涌动的皇家了。
皇帝都是权力控,武帝尤甚,刘据都37岁了,连孙子都抱上了,武帝依然在皇位上悠哉悠哉。这时候大将军卫青也死了,刘据失去了重要的靠山,一个“夜长梦多”的故事正在上演。
(卫子夫剧照)
前几年,武帝痴迷寻求仙问道,被一些装神弄鬼小人狠狠的坑了一把,其中一个名叫奕大的神棍,更是把武帝忽悠的找不到了北。武帝急于与神仙会面,两个月之内封了奕大四个将军,一个侯爵,外加送一个公主,十万斤金黄。结果武帝又是在大海守侯,又是爬上泰山恭迎,折腾了三年,一无所获。
武帝知道被骗,回到京城心情郁闷,瞧那都不顺眼,加上皇亲贵胄又不争气,经常触犯一些礼法,武帝觉得应该杀杀这些人的威风,于是又让一个小人得到了施展拳脚的机会。这个人就是著名的酷吏江充。江充原本就是个奸诈小人,对挑毛病很在行,许多皇亲国戚及近臣都因蛮横、奢侈、不守本分等被弹劾。(江充剧照)
为了在武帝面前树立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形象,江充连放屁的事情也管了。后来太子的家臣因为误走了皇帝御用的驰道,被江充抓了典型治罪,太子派人说亲,江充并不买账。从此埋下了太子起兵的祸根。
武帝晚年身体不好,记忆大减,精神恍惚,经常出现幻觉。江充惧怕将来将来太子即位,自己的性命难保,于是派胡人巫师向武帝奏请说,宫中有蛊气是皇帝致病的原因,只要蛊气一消散,身体自然康复。武帝本来就怀疑有人用巫蛊诅咒他,所以对此深信不疑,下令彻查,于是又把重任交给了江充。
江充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借皇帝之手除掉太子,所以把太子府挖成了菜地,之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木偶拿出来充当物证。太子知道江充故意陷害,而武帝还在甘泉宫养病,只怕被江充抓了连辩白的机会都没有。后来就听从老师石德的建议,假传皇帝诏书将江充捕杀,其手下的胡人巫师也被制成了烤猪。(刘据剧照)
当时,长安城内一片混乱,许多人认为太子要谋反。丞相刘屈氂连夜跑到武帝面前说太子谋反,武帝信以为真,命刘屈氂迅速带兵“平叛”。刘屈氂和二师将军李广利是死党,李广利的妹妹就是武帝宠姬李夫人,李夫人生皇子刘髆,受封昌邑王,三个人早有让刘髆当太子的野心。刘屈氂认为刘据被除,刘髆肯定就是太子,所以乐的屁颠屁颠去诛杀太子。
刘据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假传圣旨将长安城内的囚徒释放,又调来一批胡人骑兵,最后还把长安四市的几万市民强行武装,与刘屈氂激战五天。双方死伤数万,血流成河。后来民间传言太子是谋反,所以许多人都不再支持刘据。(武帝剧照)
刘据兵败后逃到湖县,后被地方官府围捕,走头无路,自缢身亡,随行二子也被杀害。
刘据并没有谋反,只是做了权力之争的牺牲品。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作为汉武帝立的太子,刘剧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上所有的造反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个就是贪恋皇权地位,想要取皇帝而代之,另一种就是被逼无奈,只能先人一步以求自保。而毫无疑问,戾太子刘据就是属于后者。
刘据是汉武帝与卫子夫的长子,也在很早就被立为太子了。刘据和他老爸汉武帝的性格不同,倒是继承了母亲卫皇后的仁和宽慈,所以武帝“嫌其材能少”,认为跟自己不相似。不过因为刘据毕竟是自己和卫子夫的孩子,而且他的舅舅卫青受汉武帝所倚重,所以汉武帝倒一直没有易太子的打算,而且将刘据当做自己的继承人看待。
当然,汉武帝日益对刘据的冷漠也使得刘据惶恐不安,“常有不自安之意”,就连汉武帝平时考察刘据的时候都看得出刘据的不自信,于是便对卫青说:“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叫卫青安抚太子。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刘据的宽和也止不住一些大臣的欲望。在卫青去世之后,刘据所处的境地就岌岌可危,因为这个时候卫子夫也逐渐失去汉武帝的宠信,而钩戈夫人如日中天。而且在汉武帝晚年,“用法严,多任深刻吏”而太子则“多所平反”,和汉武帝的政见相左,更不受汉武帝待见。所以就有有心人看到卫氏失势,便动了心思。
刘据和汉武帝之间逐渐起了间隙,这就给了江充制造“巫蛊之祸”的机会,趁机离间两人,致使父子相残。在汉武帝生病时,江充就趁机进言所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人诅咒汉武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让江充查探,结果江充便拐弯抹角的在太子府“找到”了人偶,并且断定太子刘据心存不轨。
当时汉武帝并不在京城,所以刘据这时无处争辩,不能够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刘据听从了心腹的建议,将罪魁祸首江充给杀了。可是,江充的副手章赣却逃到了汉武帝处,添油加醋的同汉武帝说太子欲反,汉武帝大怒,便派兵镇压太子。而太子无奈,只能应战,结果太子战败,连忙出逃到了城外,但是这个时候卫子夫却自尽了。后来,官府找到刘据藏身之处,刘据忖度难以逃脱,便自缢而死。
作为汉武帝立的太子,刘剧为什么要造反?
说他造反,造孽还差不多!
太子刘据是死于“巫蛊之祸”,同时也牵扯到母后卫子夫,卫子夫一听老公派了御林军去追杀儿子,深知儿子凶多吉少,一根绳子吊死在寝宫!
曾经写过一篇卫子夫的图文,其中有说到太子刘据之死,简单说一下吧:
他爹汉武帝立了他为太子,进入晚年后又疑神疑鬼,离开京都常住甘泉宫,但是经常做怪梦,梦到几千木头人舞刀弄枪要杀了自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刘据的仇敌江充找人解梦,说预示有人造反啊……晚年已经昏聩的武帝命江充彻查。
查来查去在太子床下挖出来刻了名字的巫蛊诅咒小木人,这一惊非同小可!
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当即要求面见远在甘泉宫的武帝,显然没人给他这个机会抓救命稻草,于是太子在惊恐和愤怒中派人假冒武帝的死者斩杀了江充。
不料江充团伙的漏网之鱼跑到甘泉宫,告诉武帝说太子刘据谋反已经杀了江充。
武帝大怒!立即派兵镇压太子,太子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慌乱中匆忙逃命,最后死于荒郊野外!
他妈一看这形式,三尺白绫吊死在皇后寝宫。
这就是太子刘据的“造反经过”。
汉武帝在最后几年得知真相后追悔莫及,命人修筑了“思子台”……
当然,这究竟是汉武帝为了改立刘弗陵为太子耍的花招,还是江充报复刘据,就不得而知了!
作为汉武帝立的太子,刘剧为什么要造反?
戾太子刘据为什么发动叛乱?
一、汉武帝不喜欢
汉武帝性格坚韧,当然希望自己的继承人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然而刘据被腐儒包围,学会了宽容或者可以说是懦弱。
汉武帝多次说太子不类己。尤其尧母门事件可以看做是汉武帝对太子的最后警告,再不改玄易张,老子我就要废了你的太子地位。
这当然令野心家和太子敌人找到了机会。
二、太子支援力量丧失
卫青霍去病之后,新的外戚李广利崛起。而太子亲近腐儒令很多军方人士非常失望,最终刘据造反,基本没军队参与就是证明。
丞相公孙贺是卫皇后姐夫,但管家不力。儿子公孙敬声贪污北军军费1900万五铢钱,汉武帝很生气。公孙贺请求将功赎罪,花费精力逮捕通缉犯大游侠朱安世。结果朱安世直接在监狱中上书皇帝,揭发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还联合巫蛊诅咒皇帝。
查证后,汉武帝大怒,公孙贺父子族灭,阳石公主死刑。卫子夫嫡女诸邑公主因为知情不举坐死(历史没有记载腰斩)。卫青儿子卫伉族灭。至此,卫子夫与太子的外戚力量团灭,势力大衰。
三、太子巫蛊案
汉武帝年老,疑神疑鬼。绣衣使者江充乘机告发长安城中还有人巫蛊诅咒皇帝。汉武帝命令彻底查清。江充大肆牵连无辜,制造冤案,长安人人自危。
终于,江充告发皇宫中也有巫蛊。得到皇帝命令后,江充带领宦官、御史等人查到太子宫殿并在里面挖掘出巫蛊相关人偶。
江充来查,太子肯定要派人陪同。这就证明当时地下确实有这东西。
无非两个情况,一是太子真的搞巫蛊,二是江充收买太子宫的人提前埋下。
无论哪一种,都是太子自己的责任。当了30多年太子,连自己人都被渗透。
四、应对失误
惊慌失措的刘据请教老师石德。
腐儒能够又什么好主意?
无奈的刘据假传命令,杀江充。结果还让御史章赣逃出?
我的个天啊,几大千人的太子宫啊。
跟谁江充来的,大不了几十个。
杀了江充,太子才请教母亲。
卫子夫也是个猛人,接到儿子紧急告变,立即用皇后印符绥,出动皇后车架,调集卫队、征发射卒。太子则紧急向驻军下令,母子两以奸臣造反的名义打开府库,征长安市民入伍,正式发动叛乱。
在这里,发生巫蛊,立即控制江充一行人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发动叛乱有希望吗?
正确做法是,既然章赣逃出,向汉武帝紧急呈情是唯一的选择。可别说卫子夫与太子的呈情书送不到皇帝面前。
对此,虽然过后汉武帝醒悟,但对于皇后太子的行为并没有平反。毕竟,戾太子确实发动了武装叛乱,造成数万百姓死伤。这样的责任就连掌权后的汉宣帝也无法洗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