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四位辅佐大臣中,为何还有一个异族人?
汉武帝的四位托孤大臣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和桑弘羊,其中首辅大臣是霍光,金日磾就是那个异族人。他本是匈奴休屠王长子,因为休屠王被杀,他与弟弟金伦,以及母亲,都成了霍去病的俘虏,被没入宫廷为奴。此后,金日磾因为谨慎及对汉武帝的忠心,被一步步提拔,官至光禄大夫。
一、金日磾生平元狩二年,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在霍去病的打击下,损失惨重,震怒的伊稚斜单于想对二王下杀手。惊恐之下,浑邪王联络休屠王向汉军投降。当霍去病奉命来迎接他们归汉时,休屠王变卦了,他觉得自己损失不大,单于应该不会杀他。
箭在弦上的浑邪王一怒之下,杀了休屠王,裹挟着休屠王的四万部众,随霍去病一同降汉了。金日磾是休屠王的长子,连同他的弟弟和母亲,一起被带到长安,时年金日磾13岁。
到长安后,金日磾被罚入宫中为奴,负责养马。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发现金日磾养的马膘肥马壮,一看金日磾,身材魁梧,一脸英气,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了,于是提拔他为马监。
金日磾有一个好母亲,她虽是匈奴人,但懂得汉人的文化精髓,经常教育儿子恭谨做人,忠孝为先。在她的教育下,金日磾做事处处小心,对汉武帝忠心耿耿。由此,汉武帝越加赏识金日磾,有提拔他为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让他常随左右。
后元二年,汉武帝病逝,留下遗诏,封金日磾为秺侯,作为霍光的助手,共同辅政年幼的汉昭帝。一年后,金日磾病逝,汉昭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让他陪葬茂陵。
二、金日磾为何被汉武帝看重一位异族奴隶,竟然逆袭变身大汉帝国的辅政大臣,不但生前荣耀,死后还誉满天下。金日磾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跟他的品行及汉武帝的赏识息息相关,概括为如下几点:
1.汉武帝不拘一格的用人特点,是金日磾能得以重用的前提
汉武帝一生最伟大之处,就是在于他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他能把奴隶提拔为大将军,能让十几岁的少年充当战场主力,能让落魄秀才成为朝中重臣,而且这些任用绝大多数是成功的,甚至成为后世的经典。
所以,在汉武帝的眼中,金日磾的奴隶身份,异族人也不是障碍,他看中的是金日磾的特质。
2.金日磾的谦恭,使他得到同僚们的尊敬
霍光就对金日磾很尊敬,提出把首辅位置让给金日磾。金日磾说:我是异族人,我要是当首辅,会让匈奴人看不起大汉!这说明,无论别人怎么推崇他,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始终保持谦恭的态度。
可惜金日磾去世太早,否则的话,汉昭帝时期三位辅臣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相互杀伐的悲剧或许就不可能发生。
3.金日磾的谨慎,正是汉武帝看重的特质
汉武帝任命辅政大臣,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谨慎持重的大臣,而不是能力有多强。金日磾入宫几十年,从来不出错,跟霍光一个类型。汉武帝很清楚,能力太强,锋芒毕露的大臣早晚会伤及幼主,只有谨慎的臣子,才能始终保持对幼主的恭谨。
4.金日磾的忠心事主,让人感佩
在汉武帝眼中,这是金日磾最大的优点,可以说金日磾对皇帝的忠诚是深入骨髓的,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
第一件事:金日磾杀子。
金日磾的长子自幼被汉武帝养在身边,当弄儿,给他逗乐子。这孩子打小被汉武帝娇宠惯了,变得很放肆,难免对皇帝有所不敬,汉武帝没放在心上,但金日磾为此多次教训儿子。成人后,这孩子有一次竟然跟宫女嬉戏调笑,被金日磾忍痛斩杀!
在金日磾眼中,儿子行为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是不忠,该杀!
第二件事:救护汉武帝
有个叫马何罗的侍中仆射,阴谋行刺汉武帝,这是没逃过忠心侍主的金日磾,他时时刻刻盯住了马何罗。当马何罗突然行动的时候,金日磾不顾个人安危,一把抱住马何罗,使汉武帝躲过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近距离遇刺。
第三件事:辞赏辞封
汉武帝经常会给金日磾一些赏赐,比如宫女。金日磾从来不敢亲近这些女人,以示对皇帝尊敬。汉武帝让他女儿入宫,金日磾也坚决推辞,不敢让自己承受皇族贵戚的恩宠。
汉武帝临终遗诏,封金日磾为秺侯,金日磾也坚决不受,理由就是新君嗣位,年龄尚幼,不敢在新君面前得到受封的荣耀。
这就是金日磾,虽然是一个异族奴隶,但他凭着自己的优良品行,获得了汉武帝及同僚们的尊敬,终于身居要职,担任起辅政之职。他的这个品行,还成了金氏家风,他的子孙后代在西汉,乃至东汉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即使在王莽的新朝,金家也不曾衰弱。
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四位辅佐大臣中,为何还有一个异族人?
这位异族大臣名为:金日磾(jin第一声、mi第四声、di第一声)
金日磾本位匈奴休屠王太子,在他十四岁那年被霍去病掳入汉宫成为马奴。因为马养的好被酷爱马的汉武帝授予马监一职,一路升至车骑将军
至于他为何能成为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异族大臣,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忠心耿耿。自侍奉汉武帝以来,恭敬有家,态度严谨十分忠心,十几年如一日。庄重朝仪大义灭亲,忠心护驾以身相拼,辅佐少主鞠躬尽瘁。虽然身为匈奴人,但是其身上闪耀着为无数后人所称道的华夏精神。
第二,政治意识敏锐,政治态度鲜明。武帝在位期间,以维护汉武帝为唯一,在后来的杀子、擒获刺杀汉武帝的叛臣中,他的效忠态度是极为坚定的。而异人的身份,给他是另一种特殊的保证。因为他与其他人也没有任何利益瓜葛。
汉武帝晚年多疑,而金日磾用三件事获得了武帝的信任:一是前面说的杀子;二是擒获叛臣莽何罗;三是思念母亲,感怀母恩。
其实,获得信任远比自身能力重要性许多,而做的最好的无意就是武帝最后托孤的四位大臣。
金日磾在为巩固西汉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贡献,死后得以陪葬茂陵,即金日磾墓是武帝墓茂陵的陪葬墓。
给大家看看历史上对金日磾的评价:
班固《汉书》:“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著,勒功上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本以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故因赐姓金氏云。”
陈普:“牵马胡儿共拥昭,同功同德不同骄。麒麟阁上尘埃面,羞见芬芳七叶貂。”
林同:“牧马一胡儿,如何却受遗。多因汉宫里,泣拜画阏氏。”
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四位辅佐大臣中,为何还有一个异族人?
左思的咏史中有一句诗: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这里面的金指的就是金日磾,凭借他的功绩后世七代为官,可见汉武帝对他的重用。汉武帝是无意中发现他,得知金日磾为休屠王之子后,就拜他为马监。之后不断升职,据说金日磾在汉武帝身边时从为直视过汉武帝,而且处处小心谨慎,没有半步僭越。马何罗刺杀汉武帝时,金日磾及时救驾。所以种种原因让汉武帝对他非常宠信,委以重任,事实证明,金日磾也没有让汉武帝失望。
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四位辅佐大臣中,为何还有一个异族人?
辅政大臣之一的金日磾(jinmìdī)原本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同为辅政大臣的桑弘羊出身于社会地位不高的商人,备受器重的托孤辅政霍光有个一个同父异母的私生子弟弟,这老弟就是让匈奴闻风丧胆的西汉名将霍去病,而这位名将的舅舅---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也是私生子。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对辅政大臣的任命已经超越种族、世俗观念,眼光老辣独到、格局高的很。
从正史记载的《汉书·霍光金日磾传》中我们能够知道为什么汉武帝这么高看金日磾:
一、品行端正,值得信赖
金日磾的父亲匈奴休屠王因拒绝投降汉朝被杀,金日磾、母亲阏氏和他的弟弟被俘后被派往汉庭养马。征讨匈奴缺少战马一直是汉武帝的心病,有一次汉武帝带着嫔妃们去看御马,金日磾等数十几人把马牵到殿下,除了金日磾不敢其他人都在偷看皇帝身后的嫔妃,金日磾容貌威严又善于养马,汉武帝感到意外,从太子变为阶下囚却不失威仪,举措有度而不是优雅,想不到一个夷狄部落竟有这样风度的人物?当即就封他为马监。有的皇亲贵族抱怨说“皇帝随便看到一个胡人,就给他那么尊贵的地位”,汉武帝听说后更器重金日磾了。金日磾为人谨慎,在汉武帝身边当差没有出过丝毫差错,侍从曾经量过他走过的步子,每次都能分毫不差。
汉武帝相信自己的眼光,金日磾因为品行端正、技能突出得到了汉武帝的初步信任,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青蛙王子确实是一匹千里马。
二、忠孝两全,大义灭亲
金日磾的教养源于母亲的教导。汉武帝非常尊重他的母亲,并是有表彰。他母亲去世后汉武帝让人画了像放在甘泉宫,写着:“休屠王阏氏”。每次金日磾见到画像都要叩拜、流泪哭泣,才离去。在以孝治国的汉武帝眼里,这就是世人的楷模
巫蛊之乱前,金日磾与谋杀太子的帮凶之一莽何罗兄弟关系不错,后来证明太子刘据是被冤杀的,这也是汉武帝晚年时期的一个错误决定。莽何罗害怕祸及自己就准备造反。金日磾注意到他们心志异常,就在暗中观察。在莽何罗准备刺杀汉武帝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的金日磾及时制止了他们的阴谋,救了汉武帝一命。打这以后,金日磾就以忠孝的节操著称。
同样是教育子女,霍光因为纵容亲人落得夷灭三族的下场。金日磾在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就能对儿子下手。金日磾的两个儿子是供汉武帝亲近嬉戏的弄儿,这在封建社会,能陪着皇帝玩耍也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有一次他大儿子从后面爬到汉武帝的脖子上,在前面看的清楚的金日磾瞪了他一眼。他儿子哭着跑开,说“我父亲发火了!”汉武帝就责问为什么对我儿子发火?颇有小儿得宠可以告刁状的气势。他儿子长大后举止不谨慎,常与宫女戏耍,正好被金日磾看到,很讨厌儿子在宫中的淫乱行为,就把大儿子杀了。汉武帝听后大怒,金日磾说了杀儿子的原因,汉武帝一面为弄儿的死感到伤心,一面内心对金日磾充满了敬重。虽然从常人的观点看,金日磾太狠了,虽然汉武帝并不在意,可伴君如伴虎又处在权力的中心,稍有差池就会人头落地。在封建礼教里金日磾能把君君臣臣的要求严苛落在自己儿子身上,不得不说他真的是从内心敬畏汉武帝,不仅要求自己,身边的亲人更要遵从封建礼教的要求。
三、洁身自好,大公无私
伪君子可以伪装一时,可不能憋一辈子。在汉武帝身边数十年,金日磾都是低头回话、不敢对视汉武帝,赐给他的宫女他也不敢亲近。汉武帝想把他女儿纳进后宫以示恩赐,面对这样的宠幸,金日磾连忙推辞,恐怕以后会有外戚乱政的忧患。他的厚重谨慎让汉武帝感到与众不同。这在普遍讲求修身的汉人里面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个的层次。汉武帝临终的时候想让霍光辅助年幼的儿子昭帝,霍光推让金日磾,金日磾说:“我是外族人,这样会使匈奴轻视汉朝”,甘愿做了霍光的副手。后来还以昭帝年幼为由,拒绝了汉武帝遗诏里封侯的功劳。
从上面可以看出金日磾是久经考验的战士,虽然他本来的身份是匈奴人,但是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汉人社会,特别是得到了汉武帝信任和尊重,民族感情和隔阂已经不是一个障碍。还有一个运气好的成分在内,遇到了汉武帝,品行高贵是他能做辅政大臣的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