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去世后,吕雉灵前干打雷,一个15岁少年说了一句话,吕雉号啕大哭,怎么回事?
汉惠帝去世后,吕雉不流一点眼泪,很没人性,弄得大臣们不知所措。当时年仅15岁的少年张辟疆(张良之子),一眼看出了蹊跷,他一句话就解开了吕雉的心结,于是,吕雉嚎啕大哭。
公元前188年,年仅二十三岁的汉惠帝刘盈驾崩了。这苦命的孩子,一辈子没舒心过。小时候被父亲刘邦一脚踢下车,扔给项羽的追兵,长大了又差点被刘邦废了太子之位。
好容易当上皇帝了,又碰上个凶悍的母亲。不能掌权也就罢了,娶个老婆被逼跟亲外甥女进洞房,亲如手足的弟弟眼睁睁被毒杀在自己宫里,还被老妈强行拉过去看了一场血淋淋的“人彘表演”。年纪轻轻就被弄成半个神经病,现在终于解脱了。
中年丧子,而且是唯一的儿子,对一个女人来说,没有比这个更悲惨的了,大汉的臣民们都对皇太后吕雉投以同情的眼光,尽管是她间接害死了儿子。
“老太太不得被眼泪泡肿了啊!”大臣们心里如是想,赶紧多准备几条吸水性超强的毛巾。可是,怪了!大家面面相觑,怎么不见老太后有一滴眼泪呢?哭声倒是挺大,声嘶力竭的,纯粹干打雷不下雨!按《史记》说法叫“太后哭,泣不下”。
这是什么妈呀?大臣们心里直犯嘀咕,完全是表演系的高材生嘛!哭给谁听呐!可怜的刘盈,你恐怕只能在棺材里自己哭自己了。
吕雉超越人伦的表演,弄懵了众人。连陈平这样的大阴谋家都一头雾水,你老人家好歹也得挤两滴眼泪嘛!心肠这么硬,太毁三观了吧!你这心里到底咋想的嘛?
这时,一位少年拉了拉陈平的衣角:“陈叔啊,您知道太后为啥哭不出来?”陈平抬头一看,原来是张良的儿子,十五岁的张辟疆,宫里的一名侍中。
满脑子智慧的陈平直摇头,老太太的举动超越了人类极限,想不通!张辟疆把陈平拉到一边,小声说:“太后这是没心思悲痛啊!先帝驾崩,他的儿子才四岁,主弱臣强,她担心呐!”
陈平打了一个激灵!我怎么没想到呢,惠帝驾崩,接下来上位的是他的长子刘恭,一个四岁的娃娃。面对一帮开国功臣,这些人可都是当年的活土匪。有刘盈在,尽管是个花架子,但冲着当年的“革命情谊”,老臣们也得买几分帐。现在刘盈不在了,老太太再强悍,也不得不担心,靠她一个人能不能玩得过这帮老奸巨猾们。
张辟疆看着傻愣的陈平,抛出一枚炸弹:“太后如此担心,恐怕对你们这些老臣不是福音吧?”
陈平只觉得脑勺后面生凉风,他恐怕一辈子都没这么害怕过。吕雉的凶狠歹毒他是亲眼所见,杀韩信、斩彭越、害皇子、灭情敌,连亲儿子都被她弄得半疯半傻,要想对付我们,我们不就是案板上的肉吗!
张辟疆不愧是张良的儿子,小小年纪竟然把事情看得那么透!不但看得透,还有解决方案。他告诉陈平,只要你们上疏请求太后,封吕家子侄们为将军,吕家人职掌军权,太后就会觉得安全了,对你们也就放心了,你超强吸水功能的毛巾也就能派上用场了!
陈平恍然大悟,对这个小世侄只挑大拇哥,于是连夜提交奏疏。果如张辟疆所言,陈平奏疏一上,吕雉立刻恢复了“人性”,泪水如滔滔江河绵延不绝,哭声里透着的全是悲切。《史记》说:其哭乃哀!
经张辟疆点拨,陈平完全开窍了:感情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是吕后眼中的钉!阴的玩不过狠的,俺投降!彻底投降!于是,陈平等一干老臣多次上疏,积极要求吕雉不断加封吕氏后人,军权几乎全被吕家把持,满门男人封侯都不够,连女人都跟着封侯。
吕雉很满意,陈平们安全了。可是历史像开了个玩笑,当陈平们放低姿态,甘愿活在阴影下的时候,那些一朝受宠,高高在上的吕氏子弟们却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知道当吕家满门血肉横飞的时候,吕雉在地下是否有眼泪?
儿子去世后,吕雉灵前干打雷,一个15岁少年说了一句话,吕雉号啕大哭,怎么回事?
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在位仅7年的汉惠帝刘盈去世,时年23岁。皇帝死了,全国举哀。
《史记》记载:惠帝的母亲吕太后于灵前嚎啕但没大哭,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常说的“光打雷不下雨”,是时群臣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头,但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吕后的一举一动最终没逃过一个15岁少年的眼睛,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晚上回家找到丞相。对丞相讲了一番话。
丞相听罢恍然大悟,一拍脑门,“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些呢?幸亏贤侄提醒,否则吾身家性命休矣!”
▲吕后
第二天上朝,丞相把少年昨晚教给说的一番话对吕后原原本本讲了一遍,吕后点了点头,再回到儿子灵前則嚎啕大哭、声泪俱下,一切恢复了正常。
吕后之前为何总干嚎不落泪呢?少年对丞相说了什么话让吕后嚎啕大哭呢?欲知详情还得从头说起。按人之常情儿子死了,作为母亲的吕后应该表现出砥犊情深、声泪俱下才对,但吕后却没有,她为何干嚎不落泪呢?
原来此时吕后最痛苦的是害怕失去权力,失去儿子固然痛苦,但比起失去权势对吕后来说更痛苦。儿子死了,接下来由谁掌权?她想的更多是这些。
此时吕后没心思嚎啕大哭源于她天生对权力的膜拜。
刘邦活着时,晚年曾经想“废长立幼”,即想把当时的太子刘盈废除,另立他和“小三”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吕后得到消息后焦急万分,她知道儿子失去太子位意味着她失去皇太后的权力。怎么办?
▲戚夫人
她想到了求计于谋士张良,张良最初不想掺乎皇帝的家事,害怕引祸上身。但是禁不住吕后的苦苦哀求,无奈之下张良为她施了一计。
“太后想保住太子之位,微臣觉得非得请出四位高人来辅佐太子”张良说道。
吕后直接问我该怎么办?“皇后可用重金聘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张良简明扼要的说。
吕后依计而行,果然请出了世外高人商山四皓辅佐刘盈。
刘邦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成了太子的智囊团,回家后对戚夫人说,“以后再不要提废太子之事了,太子翅膀硬了,不是说废就能废的!”刘盈的太子位总算保住了。
这次权力交锋对吕后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权力好比春药,一旦拥有就不想失去。
▲刘邦
刘邦虽然没能为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谋取到最高权力,但也想到了制约吕后掌控权力的办法。
刘邦晚年曾与群臣以杀白马方式定立盟约,这就是历史上的“白马之盟”,主要内容是“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这显然是刘邦担忧汉室江山被吕氏夺去而为她量身定做的。
有道是“知妻莫若夫”刘邦深深了解吕后为人心狠手辣,他同样知道儿子刘盈宽厚仁慈,远远不是吕后的对手。
刘邦的担心在他死后不久出现了,儿子刘盈和母亲的性格截然不同,儿子刘盈宽厚仁慈,吕后心狠手辣。刘盈对母亲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尤其是她毒杀了刘如意,把戚夫人砍成了“人彘”。刘盈受到一系列刺激彻底颓废了。
▲汉惠帝刘盈
儿子的怠政恰好是吕后专权的良机,吕后开始落子布局,刘盈成了傀儡皇帝,吕后成了无冕女皇。
期间他迫害刘氏子孙,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逐渐安插吕氏后代,试图有朝一日篡汉夺权,但她头上有条紧箍咒始终没除掉,那就是“白马之盟”。
就在此时,儿子刘盈去世了,换言之,头上紧箍咒没容时间摘下来儿子死了,吕后心乱如麻,心中牵挂这事,想想看,她能有心思嚎啕大哭吗?儿子死了,瞬间形成的权力中心有谁来填补?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吕后在儿子灵前干嚎不落泪的原因所在!吕后干嚎不落泪让张良之子15岁的张辟强看在眼里,是时张辟强官至侍中,别看他年纪不大但谋略超群,有乃父之风。
张辟强看出了吕后所思去想,到了晚上,他来到了左丞相陈平家中,说:太后只有惠帝一个儿子,而今皇帝驾崩,太后却哭而不悲,您知道原因吗? 陈平道:“我也纳闷,是何原因呢?”
▲张辟强
张辟强说道:“皇帝死了,太后要掌权身边又没有亲信,惠帝的儿子又小,这都让太后焦虑不安,“白马之盟”是她头上的紧箍咒,丞相如果和大臣提出拜太后的侄子吕台、吕产、吕禄为将,统领南北二军,并让诸吕入宫任职。太后必能心安,而您们也能免遭祸患。
丞相陈平一听恍然大悟,第二天上朝,陈平罔顾“白马之盟”约定,提出加封诸吕,吕后果然很高兴,没有了顾虑,再为儿子的哭时才变得悲伤起来,自此,吕氏开始了专权。
结语:想不到当初张良妙计保住了太子刘盈的皇位,而15年后,他的儿子张辟强一番话几乎断送了大汉江山,不知道张良在天之灵作何感想?文/秉烛读春秋
儿子去世后,吕雉灵前干打雷,一个15岁少年说了一句话,吕雉号啕大哭,怎么回事?
这个15岁的少年,就是张良之子张辟疆。
按照常理揣测,汉惠帝刘盈是吕雉的独子,吕雉死后,汉惠帝应该是嚎啕大哭,悲痛无比,可是为什么当刘盈死后,吕雉的哭声对口不对心,甚至是连眼泪都挤不出来呢?
这是因为,吕雉,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母亲而已!
吕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吕雉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当刘邦功成名就之际,却开始搞二奶,准备换老婆。刘邦看上的是戚夫人,按理说皇帝三宫六院也是可以理解,可是刘邦产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幸好吕雉棋高一着,刘邦的计划最终破产。试想一下,如果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上台,吕雉和太子刘盈能活吗?
帮助吕雉粉碎“废长立幼”阴谋的,正是西汉初年最聪明的人——张良。张良让太子刘盈请出了商山四皓,刘邦一看,商山四皓这样的隐士都愿意为刘盈服务,看来废长立幼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当然,商山四皓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假的。因为刘邦请不来商山四皓,刘盈就能请来吗?况且,历朝历代的立储之争,废长立幼大都成功,太子的腿还没有皇帝腿上的汗毛粗,怎么斗?
唯一可能的情况是,刘邦本来就没打算废长立幼。因为,跟着刘邦打天下的那些草莽英雄,有造反之心的不是一个两个一伙两伙,如果立一个小孩子当皇帝,他妈妈又是一个啥也不懂的花瓶,大汉江山还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被霍霍没了?
只可惜,刘盈是个短命鬼,15岁当皇帝,22岁就死了,当了7年皇帝,就留下一个“萧规曹随”的成语。刘盈死后,吕雉发现自己地位很尴尬,所以,在儿子的灵前,哭也哭不出来!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吕雉哭儿子,光打雷不下雨,干嚎不流眼泪。这种尴尬的表情,朝中的大臣个个都是人精,看的真真的!
吕雉为什么光打雷不下雨,本质原因在于,朝中形势险恶,如果泪眼迷离吕雉看不清形势,很快就会被弄死,随儿子而去了!
于是,15岁的张良之子张辟疆说出了这一切,让当时的丞相陈平恍然大悟。史记中记载:
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汉惠帝是一个神奇的少年皇帝,7年的皇帝生涯,最奇葩的事情就是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张嫣为皇后。张嫣是汉惠帝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比汉惠帝小8岁,12岁当皇后,15岁守寡,过的那叫一个悲催。
不过,皇后是处女,不代表皇帝不行,太监们也不必着急。因为汉惠帝总共生了6个儿子分别是刘恭、刘疆、刘不疑、刘弘、刘朝、刘武。刘邦那么牛,也不过就是生了8个,只比汉惠帝多两个。
当然,据史料记载,汉惠帝还有一个男宠,叫做宏籍孺。不过,汉惠帝的功夫还是不如顺治帝,顺治帝有两个男宠,还生了6个儿子。
汉惠帝是吕雉的独生子,当时汉朝天下不稳定,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诸侯国心怀不轨,正是主少国疑的时刻,吕雉哪敢掉以轻心?
吕雉此时有三怕:
1,小孙子太小,被群臣欺负,没有压制手段。
2,主少国疑,匈奴和诸侯兴兵,军队乘机作乱甚至政变。
3,太后退位为太皇太后,吕雉担心自己地位受损。
而张辟疆也针对性给出了办法:
1,让吕氏的子侄掌握南北两军,控制长安局势。
2,让吕雉垂帘听政,统摄代表汉惠帝的儿子处理政务。
张辟疆的这一段话,影响了之后的8年时间,这八年时间中,吕雉扶持汉少帝掌权,继续了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让汉朝的国家实力不断提高。
不难想象,没有张良的立储之计,汉朝难免出现一场血性的宫廷血拼;没有张辟疆的垂帘之计,汉朝恐怕在汉惠帝七年就有内讧危险。
吕雉是汉初杰出的政治家,吕雉在,诸侯和元勋们不敢动。吕雉一死,刘家人立刻联合陈平周勃等人灭了吕氏,汉惠帝的6个儿子,则是直接被污蔑为吕氏子弟,统统被处死!
吕雉的干嚎不流眼泪,背后的智慧丝毫不亚于张良父子的妙计!
儿子去世后,吕雉灵前干打雷,一个15岁少年说了一句话,吕雉号啕大哭,怎么回事?
吕雉权欲心太強,毒如蛇蝎。不仅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而且还间接害死了她娘家那么多人,有人提起她我心里就不舒服。
儿子去世后,吕雉灵前干打雷,一个15岁少年说了一句话,吕雉号啕大哭,怎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为了争权夺利,任何成熟老练的政治家眼中都没有亲情可言,他们会利用任何事情打压自己的反对派。汉朝初年的吕雉也是如此,在亲生儿子刘盈去世之后,吕雉在其灵前哭而不泣,准备好好利用儿子去世这件事,敲打敲打朝中的文武大臣。
刘盈虽然是刘邦的和吕雉的长子,但命运非常悲催。幼年时,赶上了父亲刘邦和项羽的争霸战争,在彭城之战中,刘邦56万大军被项羽3万军队击败。逃跑之时,为了减轻马车的负重,刘邦甚至多次将刘盈踢下马车,幸亏夏侯婴多次下车把刘盈给捡了回来,逃回了去沛县。
虽然刘盈侥幸逃跑了,但在彭城之战中吕雉被项羽擒获,一直过了好几年的俘虏生活。直到楚汉和议后,吕雉才被项羽放了回来。
回到汉地的吕雉发现,自己的丈夫有了新的宠妾,自己的儿子也备受排挤。此时的吕雉开始黑化,认为拥有了权力后才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当然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吕雉的做法是正确的,在戚夫人夺嫡的路上,如果不是吕雉拥有了很大一批朝廷重臣的支持,估计吕雉和刘盈连自保的能力也没有。
刘邦死后,吕雉顺利的扶持自己的儿子刘盈登上了帝位,因此开始掌握权力,逐渐成为了一名成熟狠辣的政治家。为了控制儿子刘盈,甚至将自己的亲外孙女张嫣,也就是刘盈的亲外甥女,嫁给了刘盈,还美其名曰“亲上加亲”。这件事也引起了刘盈的厌恶,甚至刘盈至死也没有个张嫣同床共枕。
刘盈死后,吕雉开始了忧愁。认为自己能够掌权,完全是因为儿子刘盈为皇帝。如今独子去世,幼小的孙子继位,又如何能够继续领导这些手握重权的大臣。倘若众臣不同意自己掌权,是不是又要回到那个曾经任人欺辱的时候?
左思右想之下,吕雉开始试探众人。在刘盈的灵前,吕雉故意嚎啕大哭,但不掉眼泪,《史记》中记载;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吕雉干打雷、不下雨,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连一代“人精”陈平也没有猜出个所以然来。但此时张良的儿子张辟彊却猜透了吕雉的心思,并且对陈平说;
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这也就是说,吕雉哭而不泣,完全是出于对朝廷大臣的畏惧。现在咱们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必须同意吕后继续掌权,让吕后心安,而心安的做法就是让吕后的家人吕台、吕产、吕禄等人掌军。
陈平听了张辟彊的建议后,当即入宫说明了情况。于是第二天,吕后在刘盈的灵前大声哭泣,表现的非常悲哀。当然诸吕也顺利入宫掌权。而此时反对吕氏掌权的王陵也被削去了权力。
当然,历史只是给吕氏开了一个玩笑。吕雉死后,吕雉的侄子吕禄联合诸吕密谋夺取刘氏江山,陈平周勃等人迅速平定了诸吕之乱。吕氏一门,不分老幼,全部被屠杀殆尽,自此吕氏集团彻底被消灭。
儿子去世后,吕雉灵前干打雷,一个15岁少年说了一句话,吕雉号啕大哭,怎么回事?
吕后的这个举动,其实源于她对驾驭朝政的信心不足和对功臣集团的不放心。
孝惠七年(前188年)八月,惠帝刘盈病逝。当时张良之子张辟强年仅十五岁,担任侍中。在发丧期间观察到吕雉只是干哭,不见落泪。便偷偷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一个儿子,如今死了,却只见她干哭而不悲伤,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善于阴谋诡计的陈平奇怪的反问:“是什么原因?”张辟强说:“皇帝没有年纪较大的儿子,太后害怕你们这班老臣。您现在应请求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南北二军,并且让吕家的人都入宫,在朝廷执掌大权,这样吕后才会心安,你们才能有幸免于祸患。”
陈平一听恍然大悟,就按照张辟强说的去办。吕雉果然哭起来显得哀痛,真哭起来。
于是吕雉立太子刘恭为帝,自己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朝廷号令一概出自吕后,吕后也为中国太后专政的第一人。
吕氏外戚的权势也从此开始膨胀。
张辟强的话直白的道出了汉初政治集团们一触即发的严峻形势,而这种惊心动魄的处境竟然被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窥破并想出了应对之法,真不愧是张良之后。
回望历史,其实吕后也是被迫骑上了权力之虎。刘邦临死前作为一个老到的政治家,已经看到了身后的政治形势,他不强势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也并非太子身后站着那四个老头,而是对以后形势的深深忧虑。他的子嗣太幼小,让吕后当监护人显然要比功臣们来当要安全的多。而吕氏如果握住权力不放,功臣集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这就是为什么“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的安排。
非是刘邦不信任吕雉,而是他不相信吕雉驾驭权力的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