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当年“自造18字”,是真的吗?
是真的,武则天一共造了18个字(照、天、地、日、月、星、君、臣、初、载、年、正、授、证、圣、国、人),也有的说有二十多个字,但大多数的字后来都废弃不用了,只有一个字一则沿用下来。这个字就是“曌”(音照),意为日月当空,用于她自己的名字。
这个“曌”字的来历,据说还有一段故事。说武则天想改名,始终找不到如意的字,于是她下令张贴皇榜,向全天下悬赏征求。有一天,城门外来了个法号叫明空的僧人。这和尚走着走着发现自己肚子不爽,一摸兜没带纸,一抬头见城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就它了!和尚上手就揭下告示要走,结果被当差的衙役拦住了:“您揭了皇榜啦,劳驾您跟我们见皇上去吧。”
问清了缘由,和尚吓得要死:“俺哪会起名字啊,俺根本不识字啊,要是识字俺就不会揭皇榜了......”
衙役不管那么多,把和尚拖到武则天跟前。面对女皇威严的面孔,和尚咬咬牙,搏一把吧!他说:“俺那字你们都没见过。”武则天愣了一下,没见过没关系,写下来看看。和尚哆哆嗦嗦,东倒西爬地把他的法号写下来,上面是“明”,下面是“空”,没办法,他就会写这俩字。
武则天皱着眉头看了半天,问和尚,这字念啥?和尚说,念“zhao”,就是日月当空的意思。武则天一听大喜过望,就是它了——曌。为此,她还提笔写了一首诗:日月当空曌,则天长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间我最傲。就这诗的水平,一看就是“民间大师”编的。
除了武则天,历史上还有一位为了给自己改名,造了一个的皇帝——南汉皇帝刘龑。
南汉是中国历史上不入流的“野鸡”朝廷,五代十国时期,两广一带的一个小国家。刘岩是后梁封州刺史刘谦的第三子。五代十国的混乱年代,刘家父子天高皇帝远,竟然慢慢做大了,刘岩的哥哥刘隐受封南海王。刘隐死后,刘岩全盘接管了哥哥的政治遗产,后梁为了拉拢他,封他为南平王。
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刘䶮称帝,建都番禺 ,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称帝后刘岩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够威风,于是他也决定改个名。跟武则天一样,翻遍典籍,他愣是没找到一个让他满意的字。
不过他没学武则天贴皇榜,他自己造了一个字:龑(䶮,音yan)。“曌”字今天很少有人用,但“䶮”字经常被人用,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字就是刘岩造的,此后他就叫刘䶮了。“䶮”的意思就是飞龙在天,很吉祥,很威风。它来源于《易经》的乾卦第五爻的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乾卦第五爻是阳爻,以“九”为阳,所以也称“九五”。“九五之尊”那可是帝王的专属词,“飞龙在天”多么美好的爻辞,“乾卦”乃大吉大利的吉祥卦。刘䶮的名字改得太有学问了。
好名字不代表有好运气,刘䶮用他的事实告诉大家,迷信会害死人的。改名没有给他带来好运,更没有复兴“祖业”,他反而变得更加荒淫无耻。
史书记载,刘䶮此人贪财好色,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对老百姓挖地三尺。他为人残暴,好施酷刑,为此他亲手设计了刀锯、肢解、刳剔等刑罚。刘䶮还有一个让人汗毛倒立的习惯:只要一看到杀人场面,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甚至就像看到美味一样哈喇子直流!真不知道他娘当初用什么把他喂大的。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给他起了个诨号:蛟蜃!
刘䶮的遗传基因很强大,他的子孙们都继承了他的残暴嗜杀、穷凶极欲的本性。作为皇室,虽然子嗣众多,但大多都被在位的皇帝砍得光光。好在南汉地处边陲,从来不是群雄逐鹿的场所,所以也残颜苟活存在了54年,直到被赵匡胤灭国。
一个把自己改成了名垂千古的伟大女皇,一个把自己改成了遗臭万年的跳梁小丑,看起来成就人的还真不一定是名字。
武则天当年“自造18字”,是真的吗?
武则天造的的”曌”字早就知道,其余的还是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
不过刚才看了那几个关于这方面的回答,说明武则天确实造了那些字。“曌”字是日月当空照,意思是她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如晴朗的天空那样万里无云”;“ 圀”字的意思是口中的八方都是一个国家的范围,有些道理!但是,除“曌”字外,其余的都没有被人们所接受,现在拿出来有多大意义!
谈到这方面,我有一字向大家请教,”木言”,木旁加言读什么?我不是开玩笑,也不怕大家笑话,这是我鼻祖的名字,因为古时候不能随便说长辈的名字,所以这个字的读音就没有传下来,他五兄弟的名字为一句话,桢、林、荣、木言、植,我查了新华字典和康熙字典,并没有这个字,这个字我读言,不知是否正确,请赐教!
武则天当年“自造18字”,是真的吗?
首先谢邀。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尊贵地位,巩固统治,专门给自己造了一个字“曌”,读作照,意思是自己如日月之光凌空,普照万民众生,也有供万民敬仰之意。
另外还造了诸如臣、君、月、年、日、星、载、圣、 人、初、授、证、天、地、正、国、万等奇形怪状的字,见图。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当上皇帝,自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行事随心所欲,全凭一己之喜恶,深谙权谋之道,善用人也爱杀人。请君入瓮便是出自她的手笔,用来俊臣杀周兴,后来又杀掉来俊臣。
不过除了“曌”字被李显尊讳留下来之外,其它字体全部废除。
武则天当年“自造18字”,是真的吗?
要说起武则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毕竟她是历史上第1位女皇帝,这在当时的封建历史当中还是独一份儿。她之前从来没有过女性担任皇帝这样的事迹,毫无疑问,没有发生过的并不代表从来不会发生,所以这项传统便被武则天所打破。 而当武则天真正当上皇帝之后,便也享受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毕竟只要自己有实力那么就可以荣登皇位,只要在皇位上坐稳,那么必然将不会受到任何人的质疑,就算武则天是一名女性,但并不代表她就不可以成为皇帝,并不代表她一定会被排斥!
而当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为后人所留下的除了她的一些理政策略之外,对于人们来说还有两个最典型的故事,一个是她墓前的无字碑,另外一个便是她曾经所创造过的文字。
有人可能一直在怀疑武则天到底在自己当皇帝期间,有没有创造过文字,如果有,她创造了多少呢?可能原来我们无法获得像样的答案,但根据现在越来越多唐代史书典籍被发现,我们知道武则天不仅仅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同时在她在位期间她也曾经创造过一些汉字,总共达到了有18个之多。 这18个汉字当中,最有名的一个汉字至今我们一直也在延用,那这个字就是曌字,这个字便是武则天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她当时之所以把这个字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把这个字定为自己的名字,通过这个字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这绝对是武则天当上天子之后所做的事情,因为这个字从它的字形上看,我们就可以得知是日月当空的意思,看来武则天的野心不小,她想要做一位与日月争辉的皇帝,所以便把自己的名字定为武曌,至今人们也用这个字的时候便取它"日月当空"的意思,毕竟这个字是曾经一代女王武则天使用的,所以至今也没有人敢用这个字来当自己的名字。
除却这个字之外,还有17个字,但剩余的这些被创造的汉字当中,有很多在真正意义上并不能够把它理解为是汉字,因为这些字都是武则天根据原来的字进行改写的,有的字武则天嫌书写麻烦,便把它进行了简写,而有的字武则天便把它重新恢复到繁写。
这样一来便将其他的17个字创造出来,这17个字有如年,臣,国,地等,但这些字存留的时间却并不像武则天自己的名字那样存留很长时间,因为武则天这样做,很显然是打破了文字的创作规律,一时之间也无法令文人们都接受,所以便出现了混乱的书写状况。
另外一方面,这些文字也都变成了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代表符号,等到武则天被推翻的时候,新任的皇帝也因为要避其讳而选择了不再使用,这样一来武则天所创造的文字也就没有了使用价值和存在的必要,也就没有流传下来,但武则天曾经创造过汉字这件事还是真的。
我是篱上青,欢迎吐槽,评论,点赞,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
武则天当年“自造18字”,是真的吗?
是真的,不过是武则天授意其表外甥宗秦客所造。
起初颁布通行的则天文字只有12个:武则天以临朝称制的大唐皇太后身份颁布的《改元载初敕》中说:
“ 朕宜以曌为名……特创制一十二字,率先百辟,上有依于古体,下有改于新文,庶保可久之基,方表还淳之意。…… ”
这两个新创的汉字,合成了新年号“载初”的全新字形。
从此,武氏的名字由武媚改为武曌,而为了避讳,把诏(发音同照/曌)书改为制书。同时,废帝庐陵王(即唐中宗李哲)的长子李重照(同曌)为了避祖母武曌的名讳,改名李重润。同年正月初八丁亥日(689年12月25日),则天文字正式颁布通行。
载初元年九月初九壬午日重阳节(690年10月16日),神皇武曌称帝,改元天授。在天授年间,又出现了新的则天文字:
改元证圣后,又把年号的两个字改为:
证圣元年(695年)六月后,出现了国字的新写法:
圣历年间(698年),原来的人字也被替换了:
由此,共计有17个字,作了18次新创(天字被改写了2次)。
则天文字在武则天称帝期间的十五年(690年—705年)里,得到了广泛使用,很多石刻、碑帖、佛经等都有则天文字的身影。
则天文字的沿用与消失唐中宗复辟后,曾一度颁布制书,将所有制度都恢复到已故父皇唐高宗永淳以前,包括停用则天文字。但是不久,武三思等前武周皇族就展开反击,勾结韦皇后和上官婉儿,将发动五王政变推翻女皇的张柬之等五位重臣(即五王)悉数杀害,使武氏家族再次控制了大唐的朝廷,而且权势比武则天在世时更盛。
这时,时任左补阙的权若讷上奏中宗,称则天文字乃是武则天的伟大创举,让它们保存下来可以体现皇帝对已故母后的孝心。看到奏报后,中宗特地颁布制书对权若讷予以嘉奖,并保留了母后所造的则天文字。
后来一直到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十月,才再次颁布诏书,废除则天文字,一律改用本字。
由此,则天文字在武则天逝世后,实际又沿用了132年,总共通行了近150年。
但是由于武则天的影响很大,她所创造的新字也流传甚广,群臣的奏章和天下的书籍都使用新字,大家对于新字的使用已经习惯,并非一纸诏书可以革除的,因此在正式废除新字以后,仍有不少书籍使用新字,又过了百余年后才销声匿迹。
宋代以后,已经没有人使用则天文字了,以至于宋代人对于它们的演变发展过程也知之甚少。
则天文字简介则天文字也称则天新字,或称武后新字,是中国历史上武周的皇帝武则天所创造的新汉字的总称,在今天看来属于异体字范畴。
按汉字的6种构造条例——六书来划分,这些字都属于象形和会意字。
(注: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则天文字究竟有多少个?
由于武则天命人所作,用来收录有所有则天文字的《字海》已经失传,因此其个数的问题历来是众说纷纭。
分别有12个、16个、17个、18个、19个和21个等说法,而目前有记载的则天文字则有31个。因为有些单字的新写法有两种(比如上文说到的“天”字);或因印刷、手写等问题而产生错误,形成新的变体字;或按原字则算1个字,按新字则算2个字以上,等等原因,造成了统计结果的大不相同。
最后是彩蛋:则天文字在日本的流传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韩国,甚至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如江户时代的大名和主修《大日本史》的著名历史学家德川光国(徳川光國),就因为他认为“國”字裡的“或”字通“惑”,不吉,所以根据则天文字中的“圀”字改名为“德川光圀”。而为德川光圀剃度的本国寺也因此改名为本圀寺。这样,“圀”字便成为日本最有名的则天文字。
【关注历史,坚持原创,我是夜未央】
武则天当年“自造18字”,是真的吗?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由于当时的政治需求,武则天前后创立十八个新汉字(初为十二个,后增至十八个),史学界通常称为则天文字。则天文字的创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政治目的,但武则天去世后这十八个字都不再使用。则天文字的本字为“照、天、地、日、月、星、君、臣、初、载、年、正、授、证、圣、国、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