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宋高宗,你是否也会处死岳飞?为什么?

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们强行假设一下,假如你是赵构,你会杀岳飞吗?

没有人把自己定义为昏君,所以这道题是让大家抛开单纯的道义,思考一个问题:岳飞到底死得冤不冤?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回答:岳飞到底为什么被杀?

搜罗一下长期以来的争论,我把大家概括的岳飞之死的理由,整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形势的需要

岳飞是主战派,而宋高宗是主和派,这两派矛盾尖锐,不可调和。在大政方针需要的前提下,主战派必须被清洗,所以顽固的主战派领袖岳飞必须死!

二、忠奸对立的结果

宋高宗赵构和秦桧是投降派,为了迎合金国人不惜杀害忠良,以换取个人私欲。宋高宗最大的心病就是怕迎回二帝,秦桧也不愿意岳飞成为自己飞黄腾达路途上的障碍,岳飞的主张,损害了他们俩的个人利益。

三、个人因素的促成

岳飞的个性存在缺陷,只知道军事作战,不懂政治需要,也不懂君臣相处之道。他为了理想和抱负,竟然不顾皇命,多次撂挑子、抗旨,杀身之祸是自找的,完全是岳飞个人与皇权的冲突造成。

现在针对以上三类情况做出判决:

  1. 如果是因为政治形势的需要:那么说明岳飞就是个不识大体的顽固派,如果他对议和没有破坏力尚有生路,如果破坏了议和,那么他就该死。

  2. 如果是忠奸对立的结果:这个毫无疑问,岳飞不该死,赵构和秦桧应该受到万世鞭挞!

  3. 如果是个人因素的促成:这个要看情节严重程度,岳飞该不该死两可。

以上我以中立的立场做出的分析,应该不会有太大争议,比较难判断岳飞是否该死。

以我个人的判断,即便因政治形势需要,岳飞也不该死,理由是他已经交出兵权,也就是说他已经屈从于形势需要,保留了自己的观点,并且也不可能对高宗的选择存在实质性的威胁。所以第一类情况下,我认为岳飞不该死。

第三类情况下,我依然认为岳飞不该死。理由是岳飞虽然常有触龙鳞,但他本性是“忠君”的,个性上不讨人喜欢,但应该看到他的一颗红心,以岳飞饱读诗书的经历及一贯作为,他断不会做出叛逆的行径。

所以,我认为,无论哪一种情况下,岳飞都不该死,如果我是高宗皇帝,我断然不会杀掉岳飞,不是为了个人名节,确实没有那个必要。

不过,实事求是的地讲,我觉得赵构对上述三个问题,也一定思考过,那么他为什么做出了骂名千载的决定了呢?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四类情况,很容易被忽视,但我觉得这才是赵构一定要杀掉岳飞的重要原因。

这个情况就是,岳飞的身份问题。

岳飞跟其他几位中兴名将不一样,他出身于“民间武装”——河北招抚司。招抚司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水浒传》里的招安事件,实际上招抚司的任务就是收编各地民间武装,政府心目中的“村匪路霸”。

河北招抚司的职责就是奉旨招安金军沦陷区的自发的民间武装,由政府统一编制,组织抗金。那么岳飞加入了民间武装,成了村匪路霸了?还真冤枉他了,虽然他是通过招抚司入伍,是因为他的一位朋友跟招抚司的一把手张所熟识,推荐了他,由此岳飞走上了战神之路。这个看似偶然的好事,恰恰成了笼罩在岳飞身上的一段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为岳飞被害的身份因素!

北宋晚年,由于宋徽宗的腐败统治,国力迅速下滑,老百姓的生活瞬间跌入谷底,由此农民起义不断,严重动摇了大宋基业。宋高宗赵构亲眼目睹了民间武装的汹涌浪潮,也落下一块心病:村匪路霸是心腹大患!在他眼里,金国人的入侵相对于内忧只是癣疥之患。

这不是我胡说八道,乱扣帽子。赵构多次不顾金兵的威胁,或解散或拆解或杀戮这些被“招抚”的民间武装,更是多次对战斗中的民间武装背后插刀,完全不顾这些人是在为他的赵宋天下流血卖命!赵构对民间武装的仇视多么令人发指!

曾经从金人手中夺回开封,差点恢复北宋版图的一代贤臣宗泽,就是因为召集了百万之众的民间武装,终身得不到赵构信任,最终郁郁而终。宗泽一死,赵构立刻解散了这股强大的抗金武装。

招抚司给了岳飞一个施展的平台,也成了刻在他脸上的金印!可以说,赵构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岳飞,如果岳飞不是金国人的天敌,恐怕他早就丧命于赵构的暗箭了。曾经表现出来的些许倚重,更多的是赵构的无奈!此时的岳飞,在赵构眼中,就是一个填满了烈性炸药的火药桶,每一分战功无非是又添加了几束TNT!

岳飞遇害其实早在大宋立国之初早就埋下了种子。诞生于五代十国战乱年代的赵宋,对武将的兵权一直噤若寒蝉,因而宋朝一直沿用赵匡胤建立的以文官统领压制武将的政治结构,这个制度成为赵宋的牢不可破的基因。史学家认为这就是宋朝一直武备不彰的原因。

民间武装出生的岳飞一度掌握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军队,岳家军的战力就是个神话,常常以数百人打得十万余众的金兀术满地找牙。这样的统帅简直就是金国人的噩梦,同时也是赵构的噩梦,这简直就是去了保险销的炸药啊!

赵构对武将的恐惧是有道理,不说祖宗的训示,一场突如其来的苗刘兵变,差点没要了他的命。最后以升级为太上皇为代价,才得以临时解除危机。请问,赵构凭什么信任武将,凭什么相信岳飞不会成为第二个逼宫政变的?

所以,从根子上说,害死岳飞的是他的身份,一个永远拨动着赵构脆弱灵魂的身份!换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不会因此杀害岳飞!

一位民族英雄,就在全体官民的漠视下,悲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含冤而亡。

此后的近千年中华历史,中国多次遭遇民族危亡。每当此时,早有人高呼:精忠报国、还我山河!与入侵者浴血奋战,不死不休!武穆精神成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精神动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

倒下的是岳飞,却站起了一个永不磨灭的“武穆精神”,正是这个精神,使得我们这个民族越来越光芒四射。

岳飞地下有知,当含笑九泉!

假如你是宋高宗,你是否也会处死岳飞?为什么?

如果我回答必杀无疑显的老赵家无德无威。从二十五史中看古人对岳飞的态度多显露他功高震主,高高在上鹤立鸡群,凡勇猛图敌敌必仇,功高同僚遭谦隙。他在朝堂树敌太多,向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之流皆领兵一方的节度使位高权重,何以屠刀挥向了他,以史为鉴伴君如伴虎,那几位大将众臣守礼知节懂君臣礼仪,不会故作旋虚去碰皇家之事,而岳飞撞破了窗户纸,要迎回二圣,至皇帝于不义,逼到了河口不杀不足以平圣怒,加之大宋王朝抑武崇文为祖治,岂容大将妄言政事,必仅北阀征战须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秦桧以拟好了议和文本赔钱给货,二害相聚取其轻,宋高宗只有杀岳飞息事宁人,安抚兀术。岳飞无君臣礼节,死不足惜,当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杀,韩世忠去相府质问?何以杀岳飞?奸相言,须莫有,,,,,可见以岳飞的威名和地位,何人敢痛下杀手,什么事该作什么不该作。千古迷题无人可解,一个不用武将保家卫国的皇帝保其何用,如果是我我会杀入朝中铲除奸相靖难自保。

假如你是宋高宗,你是否也会处死岳飞?为什么?

必杀!没有其它可能性!只要你是一个皇帝,尤其是宋朝皇帝,换了谁也会杀了岳飞的,不会有任何选择。

道理很简单,都不用说什么更复杂的原因,只要一条“十二道金牌”调岳飞回师,岳飞还在犹豫。你犹豫什么呢?难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可不受命也要分情况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个将军在战场上必须服从上级命令,哪怕这个命令有错误,也必须先服从命令,否则必杀无疑!

可现在不是一个将军,而是一个元帅,而且是带领着重兵征战在外的大元帅。当他面对皇帝的命令之时,就算是他认为错误的命令,也应当先执行。可是,十二次下达同样的命令得不到回应,宋高宗当时的心情会是什么样?从着急,到担心,到忧虑,到心惊肉跳,到恐惧异常……不要说皇帝指挥不了自己的大元帅,就算是今天,国家元首命令出征的军官停止战斗之时得不到回应,这名军官也绝不可能有好下场的,不论他认为战机有利没有。

打不打必须是文人决定的,怎么打才是将军决定的,这一点来说,不论古今都一定要如此,除非皇帝亲征。

岳飞是一名军人,但他首先就违背了军人的天职。他在战场的犹豫,任何人都不会认为只是对战机的可惜的,我就不相信他没有功成名就名垂千古的渴望!就算他真没有,他手下的军官也都没有吗?他手下的士兵也都没有吗?在这巨大的利益面前,谁都会犹豫不决的。

然而,岳飞竟然采取了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的犹豫,或者说,岳飞就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皇帝的命令与对胜利的渴望相比,他选择了后者。今天他能够因为渴望胜利而不顾皇帝的命令,明天他会不会因为对更大的利益渴望而换一个皇帝呢?谁知道呢?历史终归是不能假设的。

岳飞被杀,的确是一场悲剧,但今天的人们一定要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体会历史故事,不能只是一味的突出某种“情怀”,否则将歪曲历史。

假如你是宋高宗,你是否也会处死岳飞?为什么?

我如果有命作了宋高宗!我会把岳飞给提拔成大将军!用全国之力支持他!让他收复失地!直到把蒙古灭了!然后大肆宣传他的精忠报国!不行把帝位让给他!把卖国求荣的大奸大恶们全部凌迟!包括秦桧秦贼!王氏王贼等!你满意了吗???[发怒]

假如你是宋高宗,你是否也会处死岳飞?为什么?

若我是赵构,我就和他一样,因为没法改变事实。

假如你是宋高宗,你是否也会处死岳飞?为什么?

赵构其实并不想杀岳飞,但主持议和的秦桧,必须要杀岳飞,因为岳飞不杀没法和议 ,更重要的岳飞耿直,怎么能忍得了割地赔款,称臣纳贡,北人北归的和议条款,这每一条都是岳飞心头肉啊。赵构是一个柔弱屈辱的皇帝,早被金军打怕了,议和是他唯一选项。在议和的过程中,秦桧已经掌握了赵构的弱点,逐步纠集培植起自己的势力,秦桧会私下对高宗说岳飞桀骜不驯,留他在就会祸乱朝政,破坏和议,再说我们一面护着岳飞不杀,一面与金人议和,金国能相信我们的诚意吗?再说韦太后还在金人手里,怎么办呢!赵构能说不杀吗?但赵构可能说,那怎么杀,他可是有功之臣呢!秦桧看赵构犹豫不决,为了议和为了自己前途也豁出去了,必定会要千方百计说服赵构,让赵构放心,一切都会办的妥妥当当。所以说在赵构那里要不要杀岳飞,已经变成是要秦桧还是要岳飞,要议和还是要抗战的问题。至于收回兵权,害怕二圣回宋王位不保的问题,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列。试想,如果赵构决心支持抗战,收复失地,重建北宋辉煌的时候,一个亡国之君还有资格有颜面重登宝座吗?再说此时徽宗已经死了,一个做了短时间皇帝的宋钦宗,还翻得起什么浪。岳飞难道会无视励精图治,信任支持他抗战的赵构,去拥立一个毫无作为的亡国之君吗?答案只有三个字:不可能!那么岳飞为什么要迎回二圣呢?因为皇上是国家的尊严,皇上都被金人掳走,这是军队的奇耻大辱,所以他要收腹失地,也要迎回二圣。我想如果赵构足够聪明,对抗战有足够的决心,就一定不会冤杀岳飞,他必会明白收复失地是居功至伟,迎回二圣也可以迎回自己母亲韦太后,这是以孝为本,可以彪炳史册的佳话,何乐而不为。现在有些论者提出,岳飞桀骜不驯,声称要迎回二圣,是对宋高宗大不敬,所以该杀的说法,其本质就是为秦桧主导杀冤杀岳飞推卸责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