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将至,老人说“八月蛇上朝,遇见躲着走”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老祖宗诚不欺我,他们留给我们的很多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深思!

当然,有些经验和教训随着时代的不同,或许有点落后了,但其提炼这些“谚语”的根据,还是符合大自然,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比如题目中提到的“八月蛇上朝,遇见躲着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八月并不是指阳历的八月,毕竟八月份天气还是很炎热的。再加上今年异常炎热,扔只蚂蚁都能在地面上迅速被烤死,打个鸡蛋到地面上,都能摊鸡蛋饼了。蛇嘛,属于冷血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么热的天要是爬出来,很快就晒成蛇干了。

这就导致,蛇嘛,在炎热的夏天是很少出动的,可是等进入到农历八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非常适合蛇出来活动。

秋分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有些怕冷的人,估计都得穿个长袖或大褂了。对于蛇来讲,这段时间是最好的捕食季节,毕竟天气再冷的话,它们就得去冬眠了,直到第二年端午节前后才会出来。

既然要冬眠,那就得储备足够的脂肪或食物,所以,农历八月份这些蛇几乎全军出动,四处寻找食物。

如果在农村的话,比如乡间小路上,杂草丛生的那种,很容易看到一群群的蛇,盘踞在那里,并且一条条都伸着头往前望。在民间,蛇嘛,也会被称作小龙,比如有人问你属相的时候,你往往会说自己属小龙的。

这么多小龙盘踞在乡间小路上,都伸着头,就像是过去皇上上朝时,一个个大臣在下面伸着头。所以,老人们称呼这种现象是“蛇上朝”,其实它们哪里是在上朝,它们是在寻找食物。

由于农历八月份的蛇都是一群群出动的,又是专门出来觅食,人们看到时,最好是绕着走,千万别去招惹他们,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麻烦。虽说我们平时见到的蛇大都是无毒的菜蛇,但也怕万一啊,这玩意会要人命的。

由于八月份也是秋收的季节,农民们难免要下地,还是小心为妙。

同样的道理,老祖宗根据这条经验,又延伸了两个,比如“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黄鳝惹不得”。

七月份,正是马蜂繁殖的月份,跟很多动物一样,繁殖期间的马蜂会很烦躁,把一些举动都视为侵犯。马蜂,大家也知道,能蛰死人的,那段时间要是见到了马蜂窝,还是躲着走吧。

至于九月份的黄鳝,也是惹不得,这时候的黄鳝是准备冬眠的,所以一个个长得又粗又壮。黄鳝也长牙,会咬人,一旦被它咬住手指,不达目的是不会张口的,很疼。

最好嘛,别惹他们,不然对双方都不好!

秋分将至,老人说“八月蛇上朝,遇见躲着走”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秋分将至,在我们山东省潍坊地区的农村,也就进入了三秋大忙季节。

最繁忙的农活就是掰玉米、收谷子,还要刨地瓜出花生等。前头掰完玉米,后边马上用镰刀把秸秆砍倒,并排放在田埂间晾晒。地瓜秧蔓也是如此,垄在一起集中晾晒。

此时,白天天气气温可达24℃左右,中午时分也能达到30℃;但每到傍晚时分,温度会迅速跌至12℃,有时还是个位数。

成片的庄稼都收割好后,生活在当地的各种土蛇,也都无处躲藏了,只好在田间四处游弋乱窜。蛇原本就是冷血动物,到了这个季节,晚上就钻进玉米秸或地瓜秧堆里躲避寒冷,直到第二天中午10点钟以后,太阳出来,气温升高以后,再慢慢爬出来,晒晒太阳,使身体到吸收足够的热量后,才能出去活动觅食。

我们在收拾晾晒好的秸杆或瓜秧时,经常会遇到盘在底下的各种花蛇;小的有手指粗细,长约50厘米,也有大的,粗细和鸡蛋差不多少,长度在1米到2米之间。

还好,这些生活在当地的蛇,都是些无毒蛇,它们主要以田鼠和各和昆虫等小动物为食。只要你不去伤害它,它从不会主动去攻击你,也算是为农田除害的好帮手。

如果不是大田里的庄稼都收割完了,平时它们都在庄稼地里活动,你很难见到它们的踪影。现在,庄稼收获后,它们已无处藏身,再下地干活时,也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就感觉像过去文武官员上朝一般,又多又集中。这才会出现,老人们说的“人月蛇上朝”的景象。

农村人都知道,当地土蛇能帮助人们消灭田鼠、蟋蟀蚂蚱等害虫。如此说来,庄稼的丰收也有它们的功劳,所以,每当人们遇见时,都不去伤害它,躲着它走,让它吃饱喝足后顺利进入冬眠。

这样,到明年惊蛰过后,它们又可以进入田间,继续帮着人们消灭害虫了。

秋分将至,老人说“八月蛇上朝,遇见躲着走”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八月蛇上朝,遇见躲着走。”其意思就是“农历八月份的时候,野外的蛇像上朝一样比较多,遇见了不要去招惹它。”那么,八月为什么蛇比较多呢?

1.八月份正好是秋分前后,天气开始转凉,气温一般在20——30摄氏度,而这个温度刚好适合蛇的活动,所以遇上的蛇机率会增多。当温度低的时候,蛇会出来晒太阳,所以在向阳之地也最容易遇上蛇的。

2.九月份蛇要入穴冬眠,它们会利用八月的好天气,捕获食物为冬眠作准备,这是造成蛇增多的重要原因。

遇上“蛇上朝”为什么要躲着走呢?

农历七八月蛇的毒性最强,一定不要去惊扰它,最好躲着走,目的是避免被毒蛇咬伤。

秋分将至,老人说“八月蛇上朝,遇见躲着走”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有道理,但不多,普通人最好啥时候遇见了蛇都躲着走

秋分将至,老人说“八月蛇上朝,遇见躲着走”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马上就到今年的农历“秋分”节气了,秋分,“分”即为“平分”、“分半”的意思,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另外还有一层意思是这一天平分了秋季,“平分秋色”这个成语就是从此而来。秋分日之后,太阳直射位置开始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让人感觉秋风萧瑟,秋意渐浓。于是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那么,秋分将至,农村老人说的“八月蛇上朝,遇见躲着走”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其实,这个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就是说,八月份会有一种“蛇上朝”的现象,遇见了一定要躲着走,千万不要去招惹它。那么,“蛇上朝”又是什么现象呢?这是因为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逐渐转凉,蛇类要维持自身新陈代谢以及觅食活动所需的能量,就会在天气晴朗的中午,选择一处向阳处,三五成群的晒太阳,其数量就像古代上朝的官员那么多,当然这只是一种夸张的比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八月份,并不是我们经常讲的阳历八月份哦,而是农历八月份,因为在农村,大家几乎都是用农历来标记日子的。

记得有一年,差不多就是现在这个时候吧,我和几个小伙伴上山去摘野生的猕猴桃和八月炸。顺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走着走着,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几条蛇盘踞在一起,有的浑身翠绿,有的是土黄色,它们一动不动、悠闲地晒着太阳,当时可把我们吓得不轻,因为平时见到的蛇都是一条、一条的,一下子遇见这么多还是头一回。故作镇定后,有人建议把这几条蛇捉回去,卖给村子里收蛇的商贩,也有人建议把这些蛇赶跑,因为它挡住了我们上山的路,不过经过一番讨论,我们还是从旁边绕过了它们,毕竟都是嘴里说说,谁也不敢保证不被蛇咬伤啊。

回到村里后,我们给一位老爷爷讲到了这件事,老爷爷说到:“莫非你们遇到了蛇上朝?”然后我们就追问,什么是蛇上朝,老爷爷说: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蛇虽然是冷血动物,但它也需要热量,所以会集体出去晒太阳,补充自身所需的能量。另外,它还要为过冬储备一些食物,因此晒完太阳后,它们会去捕捉老鼠、青蛙等猎物。你们遇见了躲着走,没有招惹它是对的,因为这个时候它的攻击性非常强,一旦惹怒它们,它们就会奋起反击。”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去户外的话,最好穿长衣长裤,万一遇到蛇了,千万记得不要去招惹它哦,只要不招惹它,一般情况下,它是不会主动攻击我们的。

秋分将至,老人说“八月蛇上朝,遇见躲着走”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配图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八月蛇上朝”是自然现象,而“遇见躲着走”则是为安全着想,因此,这句农村流行的俗语是很有道理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蛇再熟悉不过,小时候,到墙洞里掏麻雀窝还掏到蛇,被蛇咬伤过。一般来说,每年中秋节过后的一段时间,在农村是最容易遇见蛇的时候,大白天在路上走,或者在田间地头都会遇到蛇,当时就常听老人们讲:八月蛇上朝,遇见躲着走。

配图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也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谓“蛇上朝”,就是蛇突然变多的意思。当然,并不是真的突然变多,而是人们容易遇见。之所以会这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农历八月,正值秋分节气,早晚温差增大,早上和晚上气温渐低,有了浓浓寒意,不再适宜蛇活动,而白天则天气暖和,蛇都忙着在白天活动。

配图

也就是说,以前,蛇在白天甚至晚上都能外出活动捕食,而到秋分时节,它一天的活动时间减少,集中在白天,加之蛇类为了冬眠,需要加紧进食沉积脂肪的需要,导致蛇类在白天活动频繁,人们容易遇见蛇,出现“八月蛇上朝”的现象。

“遇见躲着走”就好理解了,蛇毕竟有攻击性,加之它们急于捕食,攻击性更强,因此,为安全起见,最好别故意去招惹蛇,最好避而远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