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评价《西游记》原著里,为了扮成乌鸡国国王,而被文殊菩萨骟了的狮猁怪?
在《西游记》中有一个身份非常特殊的妖怪,说他特殊,并非是说他本领多大,或者是靠山多强,而是因为他的遭遇非常悲惨。
当然,他又比那些没靠山,本领又不够强大,最终命丧黄泉的妖怪们幸运一点,毕竟他并没有因此丧命。
他就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也就是曾经在乌鸡国出没的妖怪——青狮精,狮猁怪!
别的坐骑下凡,那叫一个自在,吃香的喝辣的,玩女的,而这个坐骑,却数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操持着国政,关键是,此妖怪竟然不近女色。
一、
其实青狮精是整部西游记中,最勤奋,又最善良的妖怪,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是他的出场,可谓是自带救世主的光环,拯救了千万乌鸡国百姓,为此,连乌鸡国正统国王都赞不绝口:
“五年前,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甚是伤情……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锺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其实,很多妖怪下凡,都是走的类似的路线,先做点好事,获取国王的信任,随后就开始胡作非为了。
比如车迟国的三位大仙,跟青狮精出场的方式类似,都是国内大旱,他们前来求雨拯救了黎民百姓。但随后就开始利用国王的信任放飞自我了,本来唐僧师徒不过是想要倒换关文,他们偏要卡一下,最终葬送了性命。
同样,南极仙翁的坐骑鹿精下凡,一开始也是尽力辅佐国王,替他料理国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本性就展现出来了,开始忽悠国王吃小孩子的心肝。
还有狮驼国的大鹏鸟,这丫更猛,根本就不用换取国王的信任,直接将全国百姓都吃了,事情做的是干脆利索。
而按照文殊菩萨的话讲,青狮精是先花了两年时间获取国王的信任,随后才将国王推进了井里:
“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然而,青狮精当上了乌鸡国国王后,既没有骄奢淫逸,也没有无法无天,更没有花天酒地。而是兢兢业业,一心操持国政,硬是将一个羸弱的国家,管理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
可是,要知道青狮精之所以到乌鸡国,完全是为了替主人报仇,报那三日浸水之仇!
这还是文殊菩萨亲口说的,说乌鸡国国王乐善好施,佛祖想让他成为罗汉,于是派自己前来传旨。结果文殊菩萨觉得还得再考验一下国王,于是故意变作一个大和尚,跑到国王面前出言不逊,最终被泡在了护城河里三天三夜:
“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
其实,文殊菩萨的话中,存在诸多漏洞,自相矛盾的地方太多!
说白了,佛祖如果想让某某当罗汉的话,他有一千种方法达到目的,甚至也可以为乌鸡国国王开脱。
要知道后来文殊菩萨的另一个坐骑狮子精下凡,祸害狮驼国多年,如来佛祖还替他开脱呢,编出个什么在我们山里他才跑了七天而已,只不过到了世间,就变成了几千年:
“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当然,很多人怀疑,狮驼国的狮子精和乌鸡国的狮子精到底是不是同一个,这个问题不太好说,从时间点上算,应该不是同一个,但从他们的势力范围来看,又像同一个。
比如乌鸡国国王说这只青狮精本领强大:
“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
唐僧师徒进入狮驼国之前,太白金星也形容三只妖怪:
“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爱。”
三、
两只狮子精究竟是不是同一个,我们以后再讲,先看文殊菩萨被乌鸡国国王泡了三天的这事,靠谱吗?
“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这句话有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文殊菩萨提到,自己变作一个凡僧,直接向国王化斋,还刻意激怒了他?
这个描述是存疑的,事实上,后来乌鸡国国王托梦给唐僧时,这件事是只字未提的。因为,在任何一个封建国家,一个凡僧,要想直接见到国王,简直比登天都难,更不用讲直接向国王化斋了。
就算是观音菩萨要见李世民,也得故意跟着大徒弟惠岸使者,弄几件宝贝沿街叫卖,见大唐国宰相出现了,故意撞上去:
“那菩萨公然不避,当街上拿着袈裟,径迎着宰相。”
同样,就算是青狮精想接近乌鸡国国王,也得化作一个老道,先想办法见到文武百官,才能见到国王:
“先见我文武百官,后来见朕,当即请他登坛祈祷,果然有应,只见令牌响处,顷刻间大雨滂沱。”
而文殊菩萨变作的一介凡僧,却能绕过百官,直接向乌鸡国国王乞讨。试问,那些守门的军士,那些御林军们,他们都干什么吃的,任由一个野和尚举着个破碗找国王要吃的?
四、
第二个疑问就是,文殊菩萨毕竟是神仙,凡人用绳子能捆得住你,要是六甲金身没来救你,你是不是就一直泡下去了?
虽然文殊菩萨口口声声讲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事实上,若是取经队伍晚来一年,估计他都要改口,说乌鸡国国王泡了他四天。
要是取经队伍一直不来,那青狮精是不是就一直在这个国家待下去呢?
事实上,乌鸡国国王并不像文殊菩萨所言的那样:
“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
若他真的好善斋僧,那就证明这个国王信奉佛家,若真信奉佛家的话,遇到天旱的情况,他应该做的事情便是找和尚念经。
当年车迟国也遇到过大旱,因为那个国王佛道都信,所以是和尚和老道都用上了:
“当年求雨之时,僧人在一边拜佛,道士在一边告斗,都请朝廷的粮饷。谁知那和尚不中用,空念空经,不能济事。”
而乌鸡国却不是这样,一开始的时候,他是信奉人定胜天,效仿大禹治水的:
“我国中仓禀空虚,钱粮尽绝,文武两班停俸禄,寡人膳食亦无荤。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
后来不行了,才又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也正是因为他不怎么信佛,后来的青狮精才变作一个老道,近了他的身。
才能解释,为什么乌鸡国的和尚们日子过得那么惨,少吃没喝的。
五、
事实上,如来佛祖派文殊菩萨到乌鸡国,就跟派观音菩萨到大唐,目的是一样一样的,都是让他们想办法让国王信奉佛家。
只不过他们采取的方式不同,文殊菩萨这里倒有点像以毒攻毒的意味,先让一个老道来祸害乌鸡国,最后再让四个和尚来拯救国家,从而顺理成章地达到信奉佛家的目的。
当然,也可能文殊菩萨本身就小心眼儿,本来想变个和尚试探一下国王,可惜弄巧成拙,本来人家国王就不怎么待见和尚,你又跑过来指指点点,不泡你泡谁?
这也解释了,乌鸡国是佛祖相中的国家,不能因为文殊菩萨的私仇,就把这个国家祸害没了啊,这也是青狮精兢兢业业治理国家的一条重要原因。
但,孙悟空也对文殊菩萨的话提出了疑义:
“你虽报了什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
结果,文殊菩萨竟然笑了,说青狮精这几年励精图治的,根本就没害人。孙悟空不服气,说这狮子精变成国王,还跟着三个宫里的娘娘同睡,怎么能说没害人呢?
这一下,文殊菩萨更得意了,竟然说了一句惊掉人大牙的话:
“点污他不得,他是个骟了的狮子!”
猪八戒一听,还不太相信,于是用手摸了一把,果然没了:
“这妖精真个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文殊菩萨怎么这么狠心,竟然将自己的坐骑给阉割了呢?
六、
读了多遍西游记之后,我(杨角风)发现,不管是神仙也好,坐骑也罢,甚至于宠物,他们下凡后,往往会贪恋情爱!
比如黄袍怪,不仅强掳了百花羞公主,还跟人家造了俩孩子出来。当然,这已经相当讲规矩了,除了在宝象国啃了一个宫女以外,其他时候并没有乱来。
比如金毛吼,观音菩萨的坐骑,这家伙是全书中,这种欲望最强的一个。若不是紫阳真人送了金圣宫娘娘一件宝衣,估计这个娘娘性命都不保啊。有时候这金毛吼太过分,连他手下的小妖们都看不过去了:
“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国强夺了金圣皇后,一向无缘,未得沾身,只苦了要来的宫女顶缸。两个来弄杀了,四个来也弄杀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又要;今年还要……”
所谓的顶缸,你懂得……
金毛吼作为观音菩萨的坐骑,尚且如此,其他的妖怪可想而知,就连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也对这方面的事情情有独钟。
当初,孙悟空找进洞府之后,就发现青牛精的床上一片春光无限:
“见有一架石床,左右列几个抹粉搽胭的山精树鬼,展铺盖伏侍老魔,脱脚的脱脚,解衣的解衣。”
甚至我们一向觉得可怜,买东西还得给银子的黄狮精,也有相同的嗜好:
“我大王连日侥幸,前月里得了一个美人儿,在洞内盘桓,十分快乐……”
甚至南极仙翁的坐骑白鹿精也是一样,下凡就下凡吧,还自带狐狸精的。
七、
其实不仅男性妖怪,女性妖怪也是一样的,除了白骨精以外,其余女妖精无一不分到此类!
像蝎子精、玉兔精、老鼠精,一见到唐僧,眼睛都直了,想方设法把人家往床上拉啊,老鼠精更过分,拉之前,还先找两个和尚练练手。
要知道,以上这几位,曾经都不是妖怪哦,两个曾在灵山听经,一个曾在天庭当差,怎么一下凡,全都变成这德性了,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神仙们,或者神仙的司机们,好不容易逮到个公费出差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潇洒的机会。
倒是金银二童子是个例外,这也怪不到别人,谁让他俩年龄小,不晓得那种事呢!
而青狮精可谓是这些妖怪中的另类,除了工作能力超群,做事认真以外,他还有个别的妖怪没有的特点,那就是身上没有妖气。
关于妖气这种东西啊,跟环境密切相关,你在天上,就没妖气,你下凡了,又干一些妖怪干的事,自然就有妖气了。
不仅妖怪们如此,连孙悟空回花果山时间久了,也会沾上妖气。比如三打白骨精之后,猪八戒去请他回来,走到半路孙悟空突然跳进了东海里,猪八戒说十万火急的事,你咋还洗澡,孙悟空回他:
“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
八、
其实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并不是说类似照妖镜的存在,而是能看到妖气,或者能闻到妖气,以此判断对方是否是妖怪。
而大部分妖怪,确实能用这种办法识别出来,有一些法力高强的,能掩饰妖气,孙悟空就识别不出来,比如牛魔王。
不过,孙悟空没识别出来的原因在于,牛魔王是变成的猪八戒,他俩本来气味就比较像,再加上孙悟空大意了,也没多想。
还有一些妖怪变成的神仙,孙悟空也闻不出妖气,但能闻出来杀气,比如小雷音寺的黄眉老佛:
“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
还有一些法力高强的神仙,能控制自己身上的气味,像观音菩萨,她就能变成妖怪后,身上还能出现妖气,当时就把孙悟空给镇住了:
“妙啊!妙啊!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但青狮精变化成国王之后,孙悟空就识别不出来,若不是真正的国王给唐僧托梦,孙悟空知道宝座上坐着的是假国王,还真能忽悠过去。
事实上,青狮精变成唐僧之后,孙悟空就识别不出来,为此还特意找其他神仙出来帮忙:
“老孙至此降妖,妖魔变作我师父,气体相同,实难辨认。汝等暗中知会者,请师父上殿,让我擒魔。”
刚才我(杨角风)也提到了,妖怪法力不强,又干了一些妖怪所为的事情后,身上就会沾上妖气。孙悟空回到花果山,一口气干掉了一千傲来国的猎户,干了妖怪才会干的事,身上就有了妖气。
九、
而青狮精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长期取代乌鸡国国王,以达到取而代之的目的。
不然的话,他不会这么兢兢业业,放弃美好的生活,一心一意去治理乌鸡国。而且,为了长期取代国王,他还特意花了两年时间跟在真正的国王后面,学习他的一举一动,面貌神态等等。
其实判断一个人的真假,并非全靠气味,有时候从言谈举止上也能看出来。而青狮精却能在乌鸡国执政三年之久,这么长时间,文武百官们竟然没有一个人察觉出不对劲地来。
真相推断到这里,基本也就得出答案了,文殊菩萨之所以要骟掉青狮精,说到底就是为了防止此事出现纰漏。
毕竟,青狮精也是正常的狮子,他跟黄狮精,跟金毛吼,跟青牛精,跟白鹿精一样,都有这方面的需求。
而一旦禁不住诱惑,做了这些事,一方面容易被人认出来行为异常,另一方面也会沾染上妖气,到时候他们的瞒天过海战术就失效了。
别说孙悟空了,就算是乌鸡国王子,都能远远闻到父王身上的妖气,那么他们的计划就会落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按照过去的刑罚,当主人犯了错,又不方便受刑时,往往让仆人代替受罚。而文殊菩萨未能完成如来佛祖交代的任务,未能引乌鸡国国王当罗汉,故坐骑替他受罚。
当然,更大的可能则是,这一切都是骗局,要知道青狮精也会变化之术,变成唐僧后,连孙悟空都认不出来,若他是临时变没的那活儿,也不是没可能哦。
毕竟西游记中宣传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但青狮精若是残缺之体,是很难修炼成仙的。若是已经成仙了,再进行阉割,那也更不可能了,孙悟空和牛魔王脑袋砍了都能再长出来,更何况下面了。
这就是我对为了扮成乌鸡国国王,而被文殊菩萨骟了的狮猁怪的评价。
你怎么评价《西游记》原著里,为了扮成乌鸡国国王,而被文殊菩萨骟了的狮猁怪?
我认为这是《西游记》当中最好的妖怪,对于乌鸡国这一集,我认为不是吴承恩《西游记》原著当中的一回,因为后面有一集是关于狮驼岭的,在那一回当中也有这头狮子,同样是文殊菩萨把他收服了,要是这个狮子同时出现两次的话,那我认为文殊菩萨的家教就太不严了,所以两回当中必定有一回是不存在的,但我个人认为是乌鸡国是不存在的。
这回说的是有,而不是空《西游记》基本上每一回都在说空,妖怪抓唐僧,最后忙活了半天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认为整部《西游记》都是讲空,但是唯独这一回却没有任何说空的地方,我们来聊聊。
这一回很明显是在说有,我们纵观这一回最后的结尾,文殊菩萨带着狮子高高兴兴的走了,国王也死而复生重新做了国王,唐僧师徒这一回啥毛事也没有,吃了一顿饱饭也就高高兴兴地上路了,这哪里说的是空,这个故事明明说的是有,这是不符合《西游记》的主题之一。
这一回在贬低佛教,赞扬道教《西游记》有一个很明显的方向我们应该都知道,就是吴承恩赞扬佛教贬低道教的,这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事情,但是这回作者在明显的赞扬道教,贬低佛教。
开始就在骂佛,说什么一切事情的起源来源于佛主太功利,看着乌鸡国国王乐善好施,就决定去度化他,佛主派文殊菩萨去度化,但是国王却把文殊菩萨放在水里浸泡了几天,惹得文殊菩萨很生气,决定惩罚乌鸡国国王。佛主是何人,菩萨又是何人,就为了这点小事就去惩罚乌鸡国国王,那要是这样的话,佛主的心眼就太小了吧!这里是不是把佛主写得很坏,很小心眼。
相反,把道教的神仙写得非常好,比如太上老君有还魂丹,龙王都有了定颜珠,他们反而做起来好人,这里相反在赞扬道教了。
孙悟空根本就没有认不出来如果这只狮子在乌鸡国这一回出现过,那么在后面狮驼岭又出现了,一次妖怪下凡两次,这可能吗?文殊菩萨的家教也太扯淡了吧!
况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这头狮子在乌鸡国里面出现过,那么在狮驼岭里面孙悟空不可能会不认识的,孙悟空一定会认出这头狮子的,但是我们阅读这回原文,很明显孙悟空对这头狮子没有任何的印象。
当然,你要是仔细了解过西游记,你也会发现一些细节,比如金角银角和红孩儿这回的开头惊人的相似,妖怪都是欺骗唐僧,然后让孙悟空去背,最后抢走唐僧。我认为有人觉得这是吴承恩的败笔,中间就加了一回乌鸡国来缓冲一下这两回的关系,不然就重复了,还有师徒性格这回发生明显的变化了,然后这回过了之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性格。这些都可以判断乌鸡国这回并不是吴承恩所写的。所以我的观点是乌鸡国这一回不是吴承恩所写的,是后人加上去的,根本不存在这一回。
你怎么评价《西游记》原著里,为了扮成乌鸡国国王,而被文殊菩萨骟了的狮猁怪?
通读西游记,狮猁兽算是最惨的坐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整部书里,只有这么一只坐骑是被骟了。(骟即阉割)
或许还有别的动物也被阉了,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文殊菩萨还有一只坐骑,也是一只狮子精,丫就没被阉。当年在狮驼岭,青狮精作为大哥,领着一帮小弟吃喝嫖赌,被阉的狮子是没这个功能的。
同样是狮子,同样被文殊菩萨骑,为啥做狮差别就这么大呢?
有人说狮猁兽是有重任在身的,他是要顶包当国王的男人!如果真的把他扔在皇宫内院,由此祸乱后宫,这个后果是文殊菩萨无法承受的。对于灵山而言,你可以杀人放火,决不能调戏妇女。
即便如此,狮猁兽禁得住欲望便可,为什么要将之阉掉?
小时候,我们大概都看过《动物世界》。每当赵忠祥老师那颇具雄性魅力的声音响起,我总是对紧爷有着莫名其妙的崇拜。尤其是那句:春天到了,又到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然后,画面一转,出现一大群狮子。为首的是一只公狮子,四周围着几十只母狮子。毫无疑问,这些母狮子是要为公狮子服务的。为什么有人说公狮子是放大版的泰迪,因为两个畜生的能力都是逆天的。
据悉,一只公狮子从开始到结束,仅需要50秒的时间。如此快的速度,几乎是交配界的帕尔特了。为了生存繁衍,这些公狮子也是够辛苦的。
要是让公狮子禁得住寂寞,那比杀了他们还令其难受。大概就类似于,拉了一堆白花花的馒头,在猪八戒面前大快朵颐,还不让他吃,你觉得猪八戒会怎么想?
了解了狮子的特性,我们就不难想象为什么狮猁兽要被阉了。真要是留着他的第五腿,我估计乌鸡国的所有男人都要被戴绿帽了。
可是狮猁兽是去执行如来的任务啊!执行任务啊,为什么会挨这么一刀?难道做好事的狮子,就注定要被阉了吗?反倒是杀人放火的青狮精,在狮驼岭吃喝嫖嫖嫖!
讲道理,文殊菩萨不至于这么无情无义的,之所以派狮猁兽去执行任务,只有一种情况:它早就被阉了。
众所周知,文殊菩萨是有两只狮子的:一个没有脑子、一个没有卵子。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更别提狮子了!文殊菩萨为了避免两只狮子争风吃醋,只好痛下决心,将其中一只阉掉。
那有人就会问了,文殊菩萨为什么不找一只母狮子呢?
文殊菩萨的道场,乃是清修净地,无欲无求、不垢不净。菩萨正在打坐时,面前两只坐骑在ooxx,菩萨会怎么想?会怎么看?他会不会参与这场有爱的活动?
既然母狮子不行,两只公狮子又会打架,那只好阉了其中一只了。其实两只母狮子也不行的,倒不是因为不能阉,而是菩萨在家骑母狮子,对自己的名声不好。
综上所述,狮猁兽不过是个可怜儿罢了。它原本有机会去狮驼岭当大王的,怪只怪当初菩萨抓错了阄,结果一刀砍了他的下身。
你怎么评价《西游记》原著里,为了扮成乌鸡国国王,而被文殊菩萨骟了的狮猁怪?
《笑傲江湖》里有本《葵花宝典》,第一页就写着——欲练神功,引刀自宫。东方不败就是因为练了《葵花宝典》而自宫变成了男不男女不女的样子……但是,东方不败的武力值却也因此而大大提升。
想要成功,就需要付出成本。文殊菩萨家的狮猁怪,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变成了一只“被骟了的狮子”。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西游记》原著里,文殊菩萨家的青毛狮子,曾两次下界。第一次是在乌鸡国,扮成国王带领乌鸡国的人民奔小康;第二次则是在狮驼岭,青毛狮子联合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忽悠着如来佛祖名义上的“娘舅”与他俩结拜,这仨有佛系背景的妖怪,把狮驼国吃得一个活物也不剩。
而这两次出现的青毛狮子,无论从外貌,还是作派,都完全不同。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文殊菩萨家里,不只一只“青毛狮子”。或许,“青毛狮子”只是文殊菩萨的座骑们的“统称”?这就如同,同在一个公司车队里供职的司机们,车号最前面的字母,都相同——大家都是开着同一个序列车号的车子,大家的身份都是“某公司的司机”一样。同事多的地方,就会有竞争;同理,座骑多了,也会有争宠。
文殊菩萨受如来佛祖之命,到乌鸡国,度化理佛的国王为“罗汉”,但是,乌鸡国国王没认出来菩萨,被文殊言语刁难,反倒将他扔进河里泡了三天。文殊菩萨是如来佛祖的红人,这口气他咽不下去,如来佛祖也咽不下去。于是,乌鸡国国王的“罗汉”黄了,如来佛祖,还命令让文殊菩萨的座骑替主人报仇。总公司领导派下来一个任务,分公司的车队队员们自然趋之若鹜。但是,名额只有一个,怎么办呢?天上不会掉馅饼。想要被领导选中,就得“不走寻常路”。于是,这只扮成乌鸡国国王的狮猁怪,就忍痛,做了一只骟了的“青毛狮子”。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只青毛狮子分别奔赴乌鸡国和狮驼国之后,文殊菩萨还是有其他坐骑载其出行的。总不能说,一两个司机调走了,就让老大光脚走路吧?大太监李莲英,在晚清时节为什么特别受宠,也是这个原因。
你怎么评价《西游记》原著里,为了扮成乌鸡国国王,而被文殊菩萨骟了的狮猁怪?
原来看《西游记》的时候,还很小,说实话原著很难看懂,时不时来个有诗为证,大倒胃口,是跳着看的,而且没看完。至于其它方式,比如连环画或动漫,是很通俗,但细节上就差了很多,真没注意这块!
你怎么评价《西游记》原著里,为了扮成乌鸡国国王,而被文殊菩萨骟了的狮猁怪?
在《西游记》原著里,文殊菩萨的座骑狮猁怪因到乌鸡国去扮国王,结果被骟了,很多人都搞不明白是为什么,是怎么骟的,何時骟的?
△△其实啊,那狮猁兽也是该有此劫,谁叫它弟兄太多,又爱喝酒,平日里趁文殊菩萨修练闭关的时候,他就偷跑出去下至地府,找阎罗王,每次都大醉而归,弄得文殊殿酒臭四泛,文殊菩萨见它如此这般,也是头疼不以……这天,在又一次狮猁兽喝了酒大醉而归时,文殊菩萨真的发怒了,挥起手中剑便向这狮猁兽砍去,准备结果它的性命,谁知这厮酒醉脚软,顺势往地下翻滚躲闪时,两个前爪扑空在台阶下,说时迟,那时快,虹光一闪,剑尖划过之处,一个丁丁挂着两个蛋瞬间被斩了下来,这狮猁兽一下就疼昏过去,瘫在一旁……
△文殊菩萨一看,唉!这孽障……狮猁兽也是命不该绝,天意啊。上前莲指一扫,那狮猁兽胯下伤口瞬间愈合,狮猁兽也醒了过来,四脚哆嗦爬在莲台前,口中哀求…菩萨饶命,…菩萨开恩……<到这里我都☆想笑☆>
△那狮猁兽哪里知道,文殊菩萨奉如来之托,到乌鸡国去微服化斋,才在那御城河泡了三天,被六甲神将解救,这刚刚才回到殿里,心里就像五味杂陈,正在气头上,如来佛祖又传法旨,正降罪文殊菩萨,必须把乌鸡国的事再办,办好,这不?
狮猁兽酒醉把殿回,碰上菩萨正打雷;菩萨法剑一斩飘,狮猁兽丁丁不见了……
△所以,文殊菩萨饶了狮猁兽,让它下凡到宝鸡国去完成秘密任务,为自已解忧,也给狮猁兽一个待罪立功的机会……
△也才有了在宝鸡国,文殊菩萨收回座骑,猪八戒说这厮祸害了宝鸡国王后,文殊菩萨红着脸,板着眼说这厮已骟了……"
八戒弯腰查看,果真不见丁丁,哈哈大笑的事。
△△就到这里,下次再聊。不妥之处,莫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