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相貌平平,为什么能得到咸丰帝的宠幸?

我这人啊,爱听相声,从小就爱听,一看到这个问题,我就先想起《慈禧入宫》这段传统相声了。

这段相声虽然是戏说,但从某一层面也表明,慈禧当年能入宫,又能得到咸丰帝的宠幸,跟她的外貌离不开干系。

当时相声里面讲得,慈禧入宫选秀,经过层层选拔,就剩下她跟慈安了,俩人要选出皇后和贵妃。

由于俩人相貌都没得挑,才华都很横溢,咸丰皇帝跟太后都不好选。但是慈禧有个优势,那就是牙齿白,而慈安呢,牙齿黄,所以问话的时候,慈禧总想露牙,而慈安呢,尽量闭嘴。

所以皇太后问,你们姓什么啊?

慈安就说:

“钮钴禄。”

慈禧就说:

“那拉氏——”

而且还特意把氏字拉长,这下子咸丰皇帝看到了她的大白牙,很是喜欢。

后来皇太后又问你们几岁啦?

慈安就回答:

“十五。”

慈禧回答:

“明年十七——”

还是特意把七拉长,露出自己的大白牙,咸丰皇帝看到了,仍然很喜欢。

……

总之最后该选皇后和贵妃了,咸丰皇帝拿着碧玉如意陷入了沉思。他喜欢慈禧啊,毕竟人长得漂亮,牙又白,皇太后呢喜欢慈安,这人也长得漂亮,说话还不露牙,矜持。

最后咸丰皇帝自己就问了:

“谁当皇后,谁当贵妃?”

慈安还是不敢露牙啊,只能说“皇后”,而慈禧呢,当然得露牙啊,于是没经大脑直接喊出了“贵妃——”

倒霉的是,这个妃字她还特意拉长了,就这样慈禧评价一嘴大白牙,当上了贵妃。

虽说是戏说,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慈禧太后还是相当漂亮的,不然也不会这么容易被选入宫。

有人可能会提隆裕皇后的事,那也是被光绪帝选中的啊,她怎么就不漂亮?

咳,咸丰皇帝又不是傀儡皇帝,啥事还是自己说得算的,而且这家伙又好色,当然得选漂亮的。而光绪帝就是个傀儡皇帝啊,啥事儿都得听慈禧太后的,所以没得选,只能选太后内定的隆裕皇后。

后来慈禧太后自己都讲过:

“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

即使慈禧老了,曾经给她画画的洋人画师还跟别人讲,慈禧太后不仅体型匀称、头发乌黑,而且五官相貌比例恰到好处,看起来根本不像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顶多四十岁。

还有一次,外国特使跟夫人来华讨论开放港口的事,慈禧太后出席了会议。连这些洋人特使夫人们都被她的美丽与气质震撼到了,慈禧太后已经六十多岁,但一笑一颦,一举一动都那么高贵与典雅。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慈禧太后的照片可以看,虽然谈不上倾国倾城,但也不算丑。跟其他留下来的妃子、皇后或者宫女照片来看,绝对算是佼佼者了。

但慈禧太后受咸丰皇帝的宠爱,并非是完全因为相貌,毕竟天下之大,比她漂亮的女子海了去了,也没见咸丰皇帝个个都宠爱啊?

慈禧受宠的原因有好几个,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子凭母贵了!

咸丰皇帝比较惨,虽然后宫也不小,但儿子就俩,有一个刚生出来当天就夭折了,剩下的那一个就是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他生母就是慈禧。

其次,慈禧比较有个性,小时候没有缠足(旗人本来就不缠足),所以有一双大脚,走路稳当啊。咸丰皇帝觉得她的脚与众不同,故宠爱有加,另外说一下,后来废除缠足陋习的也是慈禧。

再有就是慈禧有文化,写得字很不错,传一张她写的不同字体的寿字就很能说明问题:

因为慈禧太后有文化,后来咸丰皇帝批阅奏折都会教给她批改,这也为后来她能统治大清半个世纪创造了基础。

在《慈禧外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

由此可见,慈禧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很聪明,这才获得了咸丰皇帝的宠爱!

慈禧相貌平平,为什么能得到咸丰帝的宠幸?

作为大清朝的最后一位太后,慈禧可谓是当时中国最尊贵的女人了。她富贵显耀的人生,是从紫禁城开始的,自十七岁入宫,她只用了五年便从贵人晋升为贵妃,不仅一时荣宠有加,甚至后来还有了接触帝国最高权力的机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慈禧的后宫权力之路如此顺遂?慈禧真的是凭借颜值出众,才博得咸丰皇帝如此宠幸的吗?

事实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虽说历史上的咸丰皇帝有"好色"之名,但是若只是由此一点便认为慈禧是单凭相貌便荣获盛宠的,那显然有些太过武断了。

慈禧的相貌究竟如何,史书有记载,同时也有更直观的照片流传下来。根据现在流传的慈禧晚年照片,不少人都认为慈禧本人的颜值并不惊艳,至少绝对算不上是"倾城之貌",甚至连"天生丽质"也达不到,只能说是相貌平平。

当然,如今人们会得出这样的判断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恐怕会与当事人的判断有出入。且不论今人的审美与当时的审美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单单从当时能够主宰慈禧命运、最有资格评判慈禧审美的那个男人的角度来看,以"相貌平平"来评价慈禧,或许真的不太合适。

首先,当时咸丰皇帝的"后宫佳丽"们,只论颜值的话,恐怕并不一定会比慈禧优秀多少。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受大清选秀制度所限。清朝的选妃制度与明朝不同,最明显的差异就是遴选范围的不同。明朝选秀是在全国范围内挑选适龄少女,选择范围广、被选基数大,最终被选中的都是经过大浪淘沙后的佼佼者,颜值自然也是没得说。

然而,到了清朝,满人为了维护满族的地位、保证爱新觉罗氏统治的正当性,自顺治帝开始便明确规定,朝廷在选秀时,范围只是限定在八旗之内,并且,被选中的秀女也并非全部进入皇帝的后宫,还要预留一部分许配给宗室贵族。

也正是因此,与前朝相比,在充实后宫、选秀纳妃方面,实际上留给清代皇帝的选择本就较少,所以,当时咸丰皇帝的后宫妃嫔们的颜值应该不会太低,但是没有我们想象的惊艳倒也是说得通的。

不过话说回来,凡事全在同行衬托,搞清慈禧的相貌在同期后宫佳丽中是何水平,这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然而,如今人们看到的都是慈禧晚年的相片,至于她年轻时候的样貌如何,还真是无从知晓,不过,我们倒是可以推测一番。

据慈禧自己说,自她入宫之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这样自夸的话可能有些不够客观,不过,纵观慈禧一生,她的确十分看重自己的样貌,她不仅十分留意搜罗各种美容方子,而且还热衷于尝试各种变美方法,哪怕是到了老年,也没有放弃。

也有见过慈禧的人,也称她相貌出众的。一位曾为晚年慈禧画过像的美国画师称,慈禧不仅体型匀称、头发乌黑,而且五官比例相称、面容美丽,完全不像一位六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也就四十而已。

若是说慈禧本人以及当时其他人,在对慈禧的相貌进行评价时容易掺杂其他因素,不尽客观的话,那么她自己生的孩子身上一定能较客观地反映她的样貌。慈禧一生只生育过一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从同治帝的画像来看,他长得倒是眉清目秀,容貌端庄,都说儿随母相,可见,其生母慈禧的样貌也不会差的。

不仅如此,慈禧的妹妹还做了咸丰弟弟醇亲王的王妃,姐妹两都嫁入皇室,可见她们的颜值应该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而且,之后的光绪帝,也是慈禧妹妹亲生儿子,其长相也是很清秀的,血缘基因在这摆着,想必慈禧的容貌也不会太平庸吧。

再者说,慈禧若真是"相貌平平"怕是很难在后宫获得长宠的。妃子在后宫是否得宠,关键看是否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是否有强大的家族势力做后盾;第二,是否具备出众的美貌与才情。

话说慈禧的娘家并算不得是什么功勋之家,甚至有传言称慈禧本是汉女,是因替惠征之女参加选秀才得以入宫的,这种说法是真是假我们先不做判断,从已知的真实情况来看,慈禧在咸丰二年入宫,第二年惠征便被革职,不久就病逝了,可见慈禧的家族背景并不能作为她在后宫立足的优势条件。

不过,虽然没有强势的父兄加持,慈禧靠自己也可以在后宫站稳脚。慈禧曾在当时的后宫中独领风骚,想必其颜值一定是为她加分不少的,关于这一点,她入宫后的封号变化或许可以反映一二。

慈禧入宫之后获得的第一个封号是"兰贵人"。古人认为"兰"字寓意美好,古文中常说"衡兰芷若",并以此来形容芬芳的花草。后宫嫔妃封号取字多选寓意美好的,但也要与实际尽量贴合,慈禧入宫即获此字,由此推测,她的样貌倒也应是当时后宫妃嫔中较为出众的了。

若是说,用"兰"字形容显得有些美得俗气,那"懿"字美得绝对更端庄大气。咸丰六年,慈禧因顺利诞下咸丰的第一个儿子,晋封"懿妃"。《尔雅》中讲,"懿,美也"。《说文解字》又称"懿"字为"专久而美也"。无论何种解释,这一封号都可说明慈禧在同期后宫里绝不是"相貌平平"。

能获盛宠,当然不是只有美貌就可以的。慈禧深知自己出身无名,纵观后宫也并非是当时的一枝独秀,因为除了她之外,别的妃嫔也都不是庸脂俗粉,特别是皇后和丽妃,颇得咸丰的宠爱。可见,慈禧要想牢牢抓住皇帝的心,在后宫站稳脚跟,保持美貌的同时,还要另下功夫。

慈禧刚入宫时,并没有很快走进咸丰皇帝的视野之中。当时,由于慈禧的位分较低,她的住处被安排到了较为偏僻的地方,根本没有机会见到咸丰帝。不论是貌美还是才高,总得让皇帝见到才能施展,于是,慈禧为了能够有机会在皇帝面前展示,特意想办法贿赂咸丰帝身边的掌事太监。最终,在太监安德海的努力安排下,皇帝见到了明眸皓齿、正引颈高歌的慈禧,并为之沉醉。

咸丰皇帝喜好酒色,其后宫受宠者也不止慈禧一人,例如前面提到的丽妃和皇后,二人都是很得圣心的。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皇后慈安与丽妃二人,之所以能在后宫占有一席之地,全因各有所长。

皇后虽比慈禧年纪稍小,但出身贵族,且教养颇高,有宠辱不惊的尊者风范。自十六岁入宫,慈安便颇受咸丰皇帝宠信,入宫仅六个月便被封为皇后。只不过,皇后虽得圣心却一直未生育。至于丽妃,她善歌舞,也颇得皇帝喜爱,更重要的是,她生有一女,这也是咸丰的第一个孩子。不过,丽妃虽有子嗣,但女儿也不能继承皇位,而且丽妃体弱多病,常年不离汤药,根本没有内斗的精力。

咸丰帝一生少子,对于子嗣也十分看重,在丽妃诞下一女之后,他十分高兴,当即下旨给丽妃晋位。这也启发了慈禧,对于她而言,没有什么比诞下皇子,更能稳固地位的了。之后,在慈禧精心调理身体之后,她如愿诞下一子,这也是咸丰唯一的儿子。

果然,母凭子贵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的,作为咸丰皇帝唯一儿子的生母,慈禧很快成为了贵妃。不过,要想成为皇帝心中不可替代的女人,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以色侍人者,能得几时好?一味地倚靠皇帝,远不如成为皇帝的依赖来得稳固。

如何做到让皇帝依赖自己呢?在这一方面,慈禧也确实是敢想敢做,她选择了风险最高、但回报最大的一条路——成为皇帝事业上的帮手。要知道"后宫嫔妃不得干政"是大清祖制,慈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的确很有魄力。

不过,慈禧赌对了。咸丰皇帝自继位后,国家就已经是个烂摊子了,太平天国、英法联军,内忧外患可谓是没完没了。而咸丰又是个胆识、谋略都很平庸的皇帝,对于千疮百孔的朝廷,他早就疲于应付,而对于慈禧的参谋帮助,他很是受用,自然对慈禧也更多了几分敬重和宠信。

慈禧,出身四品道员之家,却能凭借自己的才貌胆识获得皇帝的宠爱,最终在后宫中脱颖而出。之后的她一步步靠近权力,从参谋政事,到一掌大权,她两决皇储,三度垂帘,将帝国玩弄于股掌之间。是咸丰的宠信与依赖助长了慈禧的野心,不过,任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清腐朽衰败的命运终是在劫难逃

慈禧相貌平平,为什么能得到咸丰帝的宠幸?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腐败无能的清朝, 让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慈禧太后,都是姿色平平,年老色衰的反面的形象。这个大清铁血的女人,到底美不美呢?

 

  01   有资料记载:1899年,各国特使和特使夫人一行数十人,前往北京商讨开放海关问题,一见到慈禧,当场被她的美貌和气质震惊到了,60多岁的慈禧,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那些高贵的特使夫人都深感自卑,不能自拔!

 

有史载:咸丰改元,妙龄的慈禧(兰儿)奉旨应选,风姿绰约、秀骨姗姗,别具一种丰韵,咸丰帝年少爱花,当即选其入宫。兰儿素好修饰,到此更妆扮得秀媚阿娜,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少年天子一见兰儿, 便春心荡漾,不能自持, 后宫宠爱无限 。

 

02  咸丰喜听昆曲,如花似玉的兰贵人,投其所好,经常唱昆曲给皇上听。天资聪慧的她,还写得一手好字。当时的大清,北有英法联军、南有太平天国运动,内忧外患之际,体弱多病的咸丰, 心力憔悴!于是,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

 

当事情越来越多,咸丰处理国家大事,经常是一晚上也无法休息,自然也是力不从心,这个时候慈禧主动请缨,而咸丰当然乐于有人分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慈禧在代替咸丰处理大事,尤其是在晚上,慈禧常常彻夜不眠替咸丰处理政务,咸丰对她欲罢不能,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咸丰才会如此宠爱慈禧!

   

    03  咸丰,爱诗爱酒爱女人!大婚之后,然,少有生育。咸丰五年,丽妃为咸丰帝产下了皇长女,三天后就晋封为丽妃。咸丰六年,慈禧生下了皇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咸丰欣喜若狂,即日宣布:懿嫔加封为懿妃。不几日后,宫廷张灯结彩,满朝文武额手相庆。咸丰帝又宣布大赦天下,普天同庆达三天之久。而此时的南中国,烽火连天!但是,母凭子贵,此时的慈喜牢牢将咸丰帝的心,拴在了自己身上!

 

  04  慈禧出身无名,在后宫,并非一支独秀,最强的对手,除了慈安太后,还有丽妃!

慈安,荣宠不惊,出身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成长于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大家族。咸丰二年二月,十六的慈安选秀入宫,少年的咸丰皇帝极是信任和宠爱,六个月的时间就册立慈安为皇后。遗憾的是,慈安十年的皇后,始终没有为咸丰生下一男半女。这个是与慈禧无法比的!

 

丽妃呢,育有一女,是第一个为咸丰生育的女人。虽然她千娇百媚,能歌善舞,咸丰也很宠爱!但是,丽妃体弱多病,常年吃药!皇家的传承,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慈禧深知,她有儿子,而丽妃没有!后来的事实证明, 柔弱的丽妃, 根本不配是内斗行家,慈禧的对手! 身处后宫,美貌很重要,但才能更重要,有美貌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宠爱,但有才能才是不可替代的!

 

05  咸丰帝,原名爱新觉罗·奕詝,是清朝历史上第九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具有实权的皇帝。当时的清王朝千疮百孔,咸丰继位之前一个月,洪秀全在广西率领两万部众揭竿而起。六年后,英法联军又侵入中国,内忧外患的煎熬中,咸丰回天无力!他开始厌闻朝政,寄情于酒色,又喜鸦片。在位十一年,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此时的慈禧,在政治上,就成为咸丰的参谋和帮手,他的宠爱里,更多依赖与敬重!

 

一个女人,貌美如花,有才有情,又为自己生下唯一的儿子,还帮助自己承担朝中大小乱摊子,对于咸丰帝来说,除了宠爱,还是更多的宠爱!这份爱里,除了情爱,更多的是依赖,信任,和敬重,或者还有些惧怕!只是这份宠爱太重太深, 给野心勃勃的慈喜,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中国晚清, 腐败难逃!

慈禧相貌平平,为什么能得到咸丰帝的宠幸?

慈禧相貌平平,为什么能得到咸丰帝的宠幸?

  慈禧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不自觉得跟着念的时候发现喘不过气来,典型的我名字最长最牛气啊,慈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家喻户晓的,有吹有贬的,我非专家,也没办法一句话定论,好在题主只问她的相貌,我就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慈禧相貌平平?应该不会。虽说清宫多丑女,但基数一大,矮子里拔将军,总会有好的。她应该算是咸丰后宫里很美的一个。(网络图,高手们还原的)

  咱们大致看看慈禧的人生历程,她是咸丰二年参加的选秀,十七岁的她留了牌子后被赐号兰贵人,二年后,晋封为懿嫔,再二年后,她生下咸丰唯一的儿子载淳,晋封懿妃,次年,二十二岁的她被封为懿贵妃,后来……这个进度,算不得慢了。

  明眼人都清楚,后宫得宠的妃子,无非就是两种,第一种是就父兄强悍,如年妃似的那种,皇帝老儿不得不顾着点,第二种就是有才情有美貌的,这种人是解语花,能受宠,如果手段厉害的话,能独宠。咸丰是个很爱美女的(谁都爱),他的后宫人数不少,他也很勤奋,乐于享受这种六宫粉黛围绕的感觉。慈禧能一路高歌,还能生下儿子,想必在咸丰眼里,她绝对是大美女的存在了。慈禧的娘家没什么背景,甚至还有传言她是汉女,做的是惠征的婢女,代替大小姐进宫的,不管怎么说,靠父兄是不现实的,但是慈禧能一路笑到最后,长相上绝对是加分特别多,否则活不过几集就挂了。

  其实兰懿二字的变化,多少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慈禧初封兰贵人——这是宗人府的玉牒上记载的最初的封号,兰字一字大概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这位姑娘这样一个封号,以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意。懿有什么意思?什么温和贤善啊,什么柔德流光啊,比兰字的含义更丰富,更有意义,咸丰如此待年轻时的慈禧,想必也是她赢得了圣心。

  慈禧年轻时,到底什么个长相,咱们是没办法真的知道了,不过呢,可以推测一番。

  比如说慈禧自己说的话,她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或许有自夸的成分在,但慈禧一辈子最重视的,是她的貌,什么各种美容方子,宫廷或民间,只要是关于能更美的,她都试,好的留着用,从来没放弃过。

  再看看旁人怎么说,曾经有一个美国人卡尔,给慈禧画过像的,她说:“慈禧太后身体各部分极为相称,美丽的面容,苗条的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地祝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太后广额丰颐,明眸隆准,眉目如画,口唇宽度恰与鼻宽相称。……耳轮平整,牙齿洁白如同编贝,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我怎么敢相信她已享六十九岁的大寿,平心揣测,当为一位四十岁的中年妇女而已。”

  有少数几个见过太后的人说她“是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当然了,她自己说自己美,很难让人完全信服,见过她的人,或者给她画像的人,不说她的好话,估计也活不长久,但是她生的孩子骗不了人。

  比如说同治,长得怎么样呢?其实是挺帅气的,毕竟儿子随母亲长相的人挺多的。当初慈禧两姐妹一个当了咸丰的妃子,一个当了醇亲王的王妃,想必都是“人中龙凤”吧,同治死后,没有后人,慈禧作主把光绪给捧上了皇位,这个光绪长得如何?也挺帅气的,到底是随父还是随母,咱们看看爷俩的长相,应该也能大致明白吧。
(光绪他爸)

  一个长相平平的女人,想要在咸丰的后宫得宠,机会不是很大,想要独宠,且长宠,那基本就是不可能了。咱们现在看她,总觉得不漂亮,除了审美不同外,更多的是因为咱们看到的,她都是六七十岁了,长期威严在线,完全没有慈祥老太太的柔美,加上她那嚣张跋扈的个性,不顾国家生死的种种操作,好感完全没有,自然就觉得面目可憎了。

猜想,抛砖引玉吧,期待各位朋友的关注。

慈禧相貌平平,为什么能得到咸丰帝的宠幸?

大家还记不记得《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皇帝的“后宫三千佳丽”?

当初在看这一段的时候,深深的感受到了皇帝的怨念,同时一笑了之:怎么可能?后宫嫔妃都是千逃万选的,绝对个顶个的漂亮啊……

但是说实话,清朝的皇帝们,还真不一定能选到非常漂亮的妃子。明朝选妃的时候,挑选对象是全国各地的13至16岁的少女,然后层层PK,逐级淘汰。相对来说,这就相当于全国选美大赛,质量绝对不会太差。

但是到了清朝,后宫的嫔妃宫女,选择范围就没这么大了。

(左起:瑾妃、德龄公主、慈禧太后、容龄公主、容龄之母、隆裕皇后)

一般来说,清朝选妃局限于八旗之中。顺治朝就规定,满、蒙、汉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人员家的女儿,14至16岁都要参加秀女选拔。但是,秀女并非完全给皇帝准备的,还要预备着许配给皇室宗亲,所以,皇帝的可选范围变得有些窄了。

更关键的是,清王朝的后妃,是政治问题。虽然汉八旗的女子可以参选,但是皇帝后妃主要选择的还是满族人,尤其是大家贵族之女——这样的话,可选择的范围又窄了。

所以,清朝后宫嫔妃的相貌,虽然不可能太丑,也绝不像电视剧所演的,个顶个都是大美女。除了极少数容貌出众的,大多数应该都很一般吧。

至于说慈禧呢?

首先人家长得并不丑,因为咱们现在看到的慈禧照片和画像,都是老年的,可能有些误解。你要是仔细看看这位老太太的容貌,年轻时应该也是个大美女,在后宫算是相当出众的,被宠幸自然很正常。

当然,除了样貌不错,慈禧还是叶赫纳拉氏人,是女真族最古老的氏族之一,背后也有着强大的政治力量。

最最关键的,慈禧之所以能平步青云,大权在握,就是她生了个儿子!

咸丰六年,身为懿嫔的她,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后来的同治帝),母凭子贵,迅速上位……

慈禧相貌平平,为什么能得到咸丰帝的宠幸?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慈禧是一个好吃懒做,无德无才,还败家的丑女人。

至于慈禧到底丑不丑,大多数人会直接说慈禧肯定是很丑的,从现在留下来的很多照片上都能看出来,慈禧长的的确不算漂亮,但事实如此吗?

慈禧留下来的照片,大多是慈禧晚年的模样,如果拿已经年老色衰的慈禧与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相比,自然是没有可比性的,虽然不能说慈禧肯定在年轻的时候就长的特别漂亮吧,但也绝对不会像晚年的照片中那般丑陋。

慈禧为什么能够获得咸丰帝得宠爱呢?

慈禧获得咸丰帝的宠爱,自然不仅仅是依靠她的美貌,慈禧既然能进宫,并且还能身居高位,那么就肯定不会是一个长相丑陋的人,长相丑陋的人,凭什么被咸丰帝看上呢?

慈禧出身官宦世家,虽然家中父母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官,但也确实将慈禧装备的能书会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样的慈禧自然更容易获得咸丰帝得宠爱,但很明显,单单靠着这些是绝对不够的,慈禧不可能单单靠着才华获得咸丰帝的认可。

很多人都说慈禧是一个心狠手辣,随意滥用私权的人,真的如此吗?慈禧可能是一个手腕强硬的人,但绝对不会像大多数民间传说中那般不择手段。

慈禧擅长昆曲,而很巧的是,咸丰帝正好爱好昆曲,靠着这一才华,慈禧能够得到咸丰帝得宠爱呢。

但又不仅仅如此,咸丰帝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不断,内有太平天国,外有鸦片战争,可以说整个大清的王朝在咸丰当政期间正处风雨飘摇之中,咸丰帝最需要的不是其他东西,而是一个倾诉心肠的人。

很巧,慈禧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咸丰帝最需要的时候他进入了咸丰帝的内心,为其分担压力,让咸丰帝对其充满信任,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咸丰帝去世以后,慈禧靠着自己的强硬手腕,突破了摄政王的封锁,执掌了大权。

慈禧之所以能够得到咸丰帝的宠爱。靠的可不仅仅是美貌与才华,长得漂亮的女人,在宫中真的不要太多,而有才华的也不少,德才兼备的虽然不会特别多,但也不会少。

慈禧真正依靠的,还是得到了咸丰帝的信任,成为了咸丰帝倾诉心肠的人。

当然了,咸丰帝一时错误的选择,让慈禧有机会成为执掌大清大权之人,让整个晚清乌烟瘴气,最终在慈禧去世的后几年整个晚清王朝都覆灭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