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木薯粉事件中,端妃出面替甄嬛作伪证,不怕被人揭穿吗?
华妃集团针对甄嬛集团发动的“木薯粉事件”,招数虽然恶心,但也算高明,如果没有端妃的鼎力相助,甄嬛要想全身而退也确实不容易。
而端妃,是一个常年不受宠的妃子,且已经避世多年,在这次事件中却挺身而出,替甄嬛做了不在场证明。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她明明知道当晚甄嬛并没有去自己那里,她怎么就有信心皇上会信她,而且怎么就知道自己的谎言不会被第三者拆穿?
端妃不顾自身安危,也要保一个素昧平生的甄嬛,她究竟是为了什么,不怕被揭穿吗?
一、
提到端妃这个人,就不得不讲一下她跟华妃的恩恩怨怨:
端妃可是一个老人了,比华妃进府要早得多,甚至早于纯元皇后。后来在雍正和太后的授意下,无意中将掺有堕胎药成分的安胎药送给华妃喝,导致了华妃的滑胎。
华妃是什么人,有仇必报啊,管你知情不知情,反正药是你送来的,不报复你我就不叫年世兰。于是华妃逮到机会,给端妃强灌了红花,导致了她的终生不育。
但其实反过来思考一下,端妃不孕不育问题,可能并非被华妃灌了红花那么简单!
端妃是皇上的第一个女人,年轻时也是貌美如花,在被灌红花之前也有大把的时间造孩,为什么迟迟没有怀孕?
归根到底,她的家世跟年世兰类似,也是将门之女,她的祖上还是开国元勋,其家世跟年家不相上下。皇上担心年家势力太强,自然也会担心端妃家势力也太过强大。当年华妃之所以会喝下端妃递来的安胎药,就是因为她们俩的关系在当时是很好的。
皇上会给华妃使用欢宜香,自然也会有其他的方法对付端妃,这次点名让端妃去陷害华妃,就是为了让两者相斗。以皇上对华妃性格的纵容,自然知道她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伺机报复。
就这样,华妃没了孩子,端妃也失去了生育能力,而皇上的反制目的也达到了。
端妃无意中替皇上背了锅,还和华妃互相恨了一辈子,岂不知俩人都是可怜人。都因为深爱着皇上,才不会想这件事背后的原因,结果被皇上卖了,还帮他数钱。
二、
端妃背了锅,以她的聪明才智,事后自然也会明白皇上的用意,但她又不能把锅甩给皇上,只能把这份恨意抛到华妃身上。
端妃是很苦的,别的妃嫔不过是失宠,好歹生育功能还具备,而自己不仅仅是失宠那么简单,连重新获宠的工具都没了,并且后宫内人人皆知。
爹不疼,娘不爱,皇上不理,太后不管,华妃还时不时刁难自己一下,想想这毫无希望的后半生,端妃的未来几乎已经注定是一盏油灯数手指。
但端妃并没有自暴自弃,别的零件是报废了,但我还有一个脑子啊,脑子可是一个好东西,能保命的,于是她开始“装病”来自保。
那么她要装一辈子病吗?
当然不是,她在等待时机,我们通过后来她的所作所为可以推断出,她要想有个安稳的晚年,需要两个条件:
一个条件是必须找到一个新的靠山,二个条件是必须有一个孩子!
所以在她潜伏的这段时间里,皇后和华妃因为争夺新人而斗得不可开交,她却在暗中观察。
通过她长期的观察,终于发现一个人,这个人既不是皇后的人,也不是华妃的人,而是新一派的甄嬛势力。
真的是太强大了,自由恋爱、独赴温泉、七夜连欢、纯元之脸……这就是她在等待的第一个条件。
再说第二个条件,我(杨角风)可以负责任的说,自从曹琴默的女儿温宜公主出生,端妃就已经在打这个孩子的主意了。
三、
要知道前期她的几次出场,次次都是奔着温宜公主来的,先说第一次出场:
要知道端妃连年夜饭都推辞不吃的人,却参加了温宜公主的满月酒,还送上了一份大礼——银项圈。
皇上都感到疑惑了:
“这个项圈是你的陪嫁,怎能送她这么贵重的东西?”
而端妃是怎么说的呢?
“温宜她那么可爱,给她正好!”
端妃这样说,一方面是挑起皇上的同情心,毕竟自己不孕不育,皇上是逃脱不了干系的。其次,通过表明对温宜的喜爱,提前在皇上心中埋下自己喜欢孩子的印象,等到温宜缺母亲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
而要想做到这一切,她还需要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跟甄嬛结盟,干掉华妃和曹琴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她获得温宜公主抚养权的前提条件。
所以,这次替温宜公主过满月酒的同时,也要会一会甄嬛,看看这个皇上的新宠到底长什么样?
就一眼,端妃就认定了,这个人以后就是自己的靠山,于是她故意说了一句:
“皇上又得佳人了!”
而皇后生怕她说漏嘴,讲了甄嬛像纯元皇后的事实,马上就接话夸了端妃一句有眼光,俩人也相当默契的转移了话题。
四、
从温宜公主的满月酒宴席上离开,端妃就坚定了自己的眼光,决定加盟甄嬛集团:
“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脸,我就知道,她日后一定会帮我这个忙!”
自此之后,端妃把所有下人都派出去当眼线了,只留下一个丫环吉祥,一方面伺候自己,一方面收集情报。
她重点监视的就俩人,一个是华妃那边,一个是甄嬛那边,所以,当她听吉祥说温宜公主一直在吐奶之后,她就坐不住了:
“我今儿想出去走走,顺便看看公主!”
吉祥都惊呆了,娘娘啊,你都避世这么多年了,何苦要去蹚这滩浑水呢?
“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
实际上,不仅端妃察觉到温宜公主吐奶是有问题的,作为当事人的甄嬛当时也察觉到了,还跟身边的安陵容等人分析过原因,也是认为是华妃在捣鬼:
“可入宫之后所见所闻,我倒不能不这样恶意揣测了!”
也就是说,从得知温宜公主吐奶开始,端妃就断定了有人在利用自己心爱的公主搞破坏,估计会冲甄嬛下手。
于是,出于对华妃的共同仇恨,出于自己抱大腿的迫切需要,出于对温宜公主的喜爱,以及自己后半生的幸福,端妃出马替甄嬛做了伪证。
五、
端妃替甄嬛作伪证,实际上是有风险的,那么她真的不怕被人揭穿是说谎吗?
从温宜公主吐奶,到最后调查出是木薯粉造成的,这之间是有一定时间的。也就是在这个时间内,端妃做好了调查,先是去看望了温宜公主,估计对她吐奶情况也了解了大概。
至少,她会得出一个结论,温宜公主吐奶并非是正常现象,是有人在捣鬼,或者是有人在利用温宜。
所以,她才会在时机刚刚好的时间出场,替甄嬛洗刷了冤情,那么她说的话,皇上怎么就信了呢?
实际上,温宜公主吐奶之事确实无确切的证据证明甄嬛所为,甄嬛自己就咬定了自己没有动机,也没有做这件事。而且皇上当时虽然也在质问甄嬛,但从他心里来讲,他也觉得甄嬛没有动机,也不可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也就是说,端妃过来作证,反而替皇上找到了台阶下,不然事情不好收场。
但华妃不信啊,你一个常年卧病的病人,甄嬛当晚怎么可能会去见你呢?
端妃也死死咬定动机,是啊,我袒护甄嬛,出于什么目的呢?
“本宫与莞贵人只有两面之缘……何故要做谎言,袒护一名不熟悉的贵人?”
端妃实际上也是利用了华妃没见过纯元皇后,所以只讲自己只在温宜公主满月酒上,以及那晚跟甄嬛交谈,就这么两次见面,我袒护她,对我有什么好处,你说啊?
六、
华妃既然要害甄嬛,那一晚为什么不真派人跟着,那样即使木薯粉事件不用,还可以利用果郡王扳倒甄嬛嘛。
我(杨角风)觉得这里的华妃实际上是弄巧成拙了,既然要害甄嬛,自然得派人跟着。正是因为她派去的人看到甄嬛实际上是跟果郡王在一起,所以他们料定甄嬛不敢,也不会把果郡王供出来,不然甄嬛死得更惨。
所以,才会污蔑她去了清凉殿,去陷害温宜公主。
而端妃,也恰恰是利用了这一点,前面也讲过,要么甄嬛这段时间属于端妃的监控范围内,要么当晚凑巧她见到了甄嬛出门。以端妃的谨小慎微,不会毫无把握的前提下就敢作证明的。
而华妃即使知道详情,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不能前面这样说,后面再推翻自己说的。再污蔑甄嬛和果郡王,到时候果郡王跟甄嬛一百个不承认啊,端妃再助攻,她更说不清了。
反而让皇上认为华妃是乱咬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估计死得更快!
事后甄嬛感谢端妃,端妃是这么解释的:
“本宫帮你自有本宫的道理,细算时辰啊,就知道不是你!”
这个木薯粉计划,实际上是漏洞百出,甄嬛再傻,也不会傻到去祸害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的,这一点端妃是绝对确信的,不然也不会押宝到甄嬛身上了。
从另一个角度讲,端妃此举也是刺激了一下皇上,再加上平时也常去看看温宜公主。跟曹琴默也算有了点点默契,为温宜公主回到自己母亲身边,贡献了一点点力量。
毕竟,从温宜公主记事的时候起,端妃就成了她的亲娘,当娘的,哪有不爱孩子的。
甄嬛传:木薯粉事件中,端妃出面替甄嬛作伪证,不怕被人揭穿吗?
当然不怕,因为端妃算准了华妃就是要诬陷甄嬛,那么华妃必然给出了甄嬛去清凉殿的时间(也就是当时甄嬛在家宴中出去的时间),华妃可以让人指证甄嬛去了清凉殿,端妃也能站出来说,甄嬛与她在一起!
那么甄嬛当时在哪儿呢?七夕家宴,甄嬛说不胜酒力,让槿汐陪她出去走走,一走走到桐花台(那是先帝舒妃,也就是果郡王的母亲出宫修行前的住所),再次遇到果郡王,两人看到了夕颜花,难免聊聊世事变迁。
这就让华妃抓住了甄嬛有去清凉殿足够时间的证据,华妃就在等这个机会。
华妃要陷害甄嬛是处心积虑,有预谋的,只是在寻找一个契机而已。刚好曹贵人又抓住了浣碧的把柄,浣碧已经背叛了甄嬛,甄嬛还懵然不知。甄嬛让浣碧去御膳房领马蹄糕,浣碧回来时却多带回一样东西木薯粉,华妃就是要用这样东西陷害甄嬛。
其实华妃已经给温宜喂了几天掺有木薯粉的马蹄羹了,所以温宜才会吐了几天奶,想必那几天曹贵人心如刀割,可曹贵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温宜遭罪。所以七夕家宴上,侍女匆匆来报说:温宜又吐奶了。曹贵人向皇上禀报时眼泪都要下来了,那是真情流露呀!
而且曹贵人知道,这次华妃肯定让人给温宜喂的木薯粉量加大了,因为席间甄嬛出去了,正是华妃诬陷甄嬛的好时机。
曹贵人向皇上禀报温宜吐奶时,刚好甄嬛从桐花台闲逛归来,所以甄嬛也知道了温宜吐奶一事,但她以为只是华妃为了争宠挽留皇上,对温宜动了手脚,没想到华妃正对她张开血盆大口!
其实不光甄嬛觉得温宜吐奶是人为,连安陵容也察觉,看她们俩家宴出来时的对话:
安陵容:婴儿吐奶乃常有之事,可温宜公主如此反复,若说是暑热,温宜👸住在华妃的清凉殿,那可是最凉快的所在!
甄嬛:似乎以前未听说过温宜公主有过吐奶的症状,的确来势突然。
安陵容:或许好好照应便会好转吧!
甄嬛:慈母心肠,舐犊情深,但愿曹贵人与华妃能好好照料温宜。
安陵容:姐姐的意思是…?为一己荣宠身为母亲这样也未免太狠心了吧?
甄嬛:我总以为人性本善,可入宫后所见所闻天性亦可扭曲,我倒不得不这样恶意揣测!
甄嬛揣测的一点没错,只是华妃与曹贵人更恶意,不仅要用温宜争宠,还要利用温宜娇嫩的身体来害人。结果在清凉殿中,皇上与皇后亲自动问温宜吐奶时,华妃毫不掩饰矛头直指甄嬛。
太医诊断的结果是温宜公主吃了伤胃的东西,要让品膳的太监和他一起验看公主饮食,那碗马蹄羹自然放在最显眼处。
皇上招手让小厦子品尝,小厦子用银牌试过马蹄羹,然后尝了一口:回皇上,马蹄羹无毒,只是掺了一些木薯粉。
皇上:木薯粉?那是什么东西?
太医:木薯粉是南洋进贡的特产,磨粉可做点心,根叶有毒须小心处理。
皇后:你的意思是有人下毒?
太医:木薯粉本是无毒,只是婴儿肠胃娇嫩,吃下木薯粉会刺激肠胃导致呕吐,长久以往会虚弱而亡,而且木薯粉与马蹄粉颜色形状极为像似,混在一起不宜发觉(这太医不用说也是华妃安排好的,句句直奔要害)。
华妃赶紧说:皇上,近日公主都有吃马蹄羹,想来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皇上发脾气:御膳房是怎么做事的?连这个也会弄错?
华妃马上接口:御膳房精于此道,决计不会弄错,想必有人故意为之!
皇上:好阴毒的手段,是要置朕的女儿于死地吗?
曹贵人趁势跪倒哭道:皇上,求上天垂怜温宜,臣妾身为其母,情愿担受任何惩罚。
华妃拉起曹贵人:哎呀,你求上天又有何用,定是有人捣鬼,存心与你母女过不去,还请皇上垂怜曹贵人母女,彻查此事,也好肃清宫闱,再无此龌龊之事发生。
(华妃说时,眼睛斜向甄嬛)
皇上:那就好好查查吧!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看看题目中的端妃在干嘛?吉祥服侍端妃喝药,端妃问她今日领药怎么去了那么久。
吉祥:奴婢太医说温宜公主一直吐奶,就多问了几句。
端妃:你觉得蹊跷?
吉祥:奴婢不知道。
端妃:我今儿想出去走走,顺便看看公主!
吉祥知道端妃又要管闲事,就劝阻:娘娘避世多年,何苦要出去!
端妃:避世?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
端妃带着吉祥前往清凉殿。
再来看清凉殿中的情景:
御膳房的太监回皇上:奴才查过档了,只有莞贵人宫里四日前曾让人领过木薯粉,说是做珍珠丸子,此外再无旁人。
甄嬛看着皇上说:四日前臣妾因想吃马蹄糕,就让浣碧去取,她回来时的确带了些木薯粉,说是要做珍珠丸子。
华妃又扭着嘴说:那敢问莞贵人,木薯粉还在吗?
甄嬛:想必还没有用。皇上根本不相信甄嬛会做这样的蠢事,大声问:就只有莞贵人宫里去领过?再无旁人?
御膳房太监回道:是!
皇上依旧大声说:那也不能证就是莞贵人做的!
华妃咳咳两声,周宁海一招手,两名宫女一齐进来跪在皇上面前(这局作的也太假了吧,明眼人一眼都看得出来,难怪皇上说什么也不相信是甄嬛做的)。
一名宫女说:七夕夜宴,奴婢曾见莞贵人独自外出,奴婢见小主好像是往华妃娘娘的清凉方向去了!
皇上:你是亲眼所见吗?
答:千真万确!
另一名宫女也说:奴婢也看见了,当时小主身边还跟着槿汐姑姑。
曹贵人故意哭诉:自己当初问甄嬛与皇上御花园初遇,皇上冒充果郡王一事,是否甄嬛记仇来报复公主。皇后当然也看得出华妃做局,关键是皇后看出皇上护着甄嬛,所以也向着甄嬛,就对曹贵人说:事情还没查清楚,你就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华妃:皇后这样说恐怕有袒护莞贵人之嫌吧!
皇后有皇上在侧撑腰,自然要摆皇后的款:华妃你这样跟本宫说话,是该有的礼制吗?
华妃只有说:臣妾并非冒犯,只是怜惜公主所受之罪,为曹贵人鸣不平,还请皇上做主。
华妃还以为像以前一样撒撒娇,皇上就为她说话,却不知皇上此刻心向甄嬛,皇后站在甄嬛这边,皇上就向着皇后。
皇上对华妃说:你就算心疼温宜,也要尊重皇后,毕竟她是后宫之主嘛!
华妃碰个钉子,皇上又鼓励甄嬛说:莞贵人你要说什么尽管说!
甄嬛见皇上这样维护自己,心中稍有底气,关键是自己确实没做亏心事!甄嬛:臣妾的确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皇上:那晩你是去过清凉殿?
甄嬛:臣妾的确经过清凉殿,但没有进去当时槿汐也在,可以为臣妾做证。
华妃哼道:槿汐是你的侍婢,证词可否有用?宫中除了御膳房就只有你宫里有木薯粉,况且有宫女目睹你前往清凉殿方向,你去之后公主便发作,恐怕不是巧合二字可以搪塞过去的吧!
甄嬛当然不肯示弱,你这样明显的局,你一咳嗽,周宁海一招手,现成的宫女就出来作证。甄嬛也要指出来:虽然事事指向臣妾,但臣妾的确没有做过,请皇上皇后明鉴!
皇上也引导甄嬛能为自己开脱:你既然说没有去,当夜你离席之后,可曾遇到什么人能证明你没有进过清凉殿,也就证明你与此事无干!
当时甄嬛就与果郡王在桐花台聊天,可是甄嬛却不能说让果郡王来做证,因为黑夜之中,一个后宫妃嫔私自与一个男人交谈本身就不合礼法,甄嬛要是说出此事,只怕会掀起比木薯粉事件还厉害的掀然大波。所以甄嬛稍事迟疑一下,但话留有余地:臣妾没有遇到什么人,但也不知道还有人看见臣妾没有进入清凉殿。
皇上:你再好好想想,你要是能想起什么人能证明你没有进入清凉殿的,你就告诉朕!
甄嬛摇头,皇上只有说:如此朕只好让你禁足再做打算,你要相信朕一定会查清此事,并不令一人含冤,这是你同朕说的!
甄嬛:是,臣妾相信!
皇上:如此,就先委屈你了!
这时殿门口响起端妃的声音:皇上,当夜莞贵人是和本宫在一起!
皇上一听高兴坏了:你的身体不是受不了暑热,你怎么出来了!
(其实端妃在殿外听了很久,一是要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更好应对华妃,二是要搞清皇上的态度)。
所以端妃此刻出现是恰到好处:臣妾听说公主不好想来看看,见堂中似有大事发生,一时不敢进来,还好臣妾是来了,不然这里要唱窦娥冤了!
皇上高兴的哈哈大笑:端妃你说那夜你跟莞贵人在一起,真的吗?
端妃:那日臣妾见莞贵人似有醉意,一时不放心便同吉祥一起去看顾,然后一同去了臣妾的宫中聊了许久!
端妃话未说完剧烈咳嗽,喘做一团,唤吉祥。
吉祥跪下说:是,那晩莞贵人与娘娘谈论佛经,甚是投契,后来莞贵说时辰不早了,才匆匆回宫!
华妃见端妃来为甄嬛作证,眼中冒火,恨不能一口吃了她,阴阳怪气地说:端妃真如及时雨一般哪!端妃自来足不出户,怎么那晩不顾太医叮嘱,漏夜出门了呢?
端妃:久病之人的确不宜出门,那日宫中家宴,臣妾听到极好的丝竹之声,一时神往便出门了,没想到与莞贵人如此投缘!
皇后来凑趣:如此说来,此事与莞贵人无关了!
华妃突然想起:那莞贵人适才为什么不说与端妃相遇之事?
端妃又咳咳起来,皇上也用鼓励的眼神望着甄嬛。俩人意思很明白:你随便说什么,我们都说你说的对!
甄嬛大胆说:臣妾本不该隐瞒,只是端妃外出之事并不想让人知晓以免让皇上皇后担心,所以当日娘娘与臣妾有约,不让旁人知晓此事,却不想牵扯进公主一事,臣妾想皇上圣明,皇后端慧,定会还臣妾清白,且臣妾不想失信于端妃,所以才三缄其口。
端妃面面俱到,怕日后再起纠纷,要指证甄嬛的那两个宫女现在当面说清楚,到底有没有看到莞贵人进清凉殿。那两个宫女本就是华妃安排作伪证的,此刻见端妃已为甄嬛作证,皇上的态度也是护着甄嬛,她们哪敢再说什么,只能说大概,恍惚之类的话!
皇上高兴的拉起甄嬛说:你很信守承诺!
站起身扬长而去,这些事情让皇后看着办!
皇后可不会轻饶华妃身边的人,两个宫女各掌嘴八十,对宫中捕风捉影之事以敬效尤!
“木薯粉”事件,以华妃的彻底失败告终,让皇上看到她丑恶嘴脸,让端妃与甄嬛结成同盟军,更让曹贵人恨她到骨髄里,以致后来死也死在曹贵人手上。甄嬛传:木薯粉事件中,端妃出面替甄嬛作伪证,不怕被人揭穿吗?
《甄嬛传》中端妃,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病弱体虚,却活在了最后,还成功成为了温宜的养母。
木薯粉一事,的确是华妃一党对甄嬛的有力重击。端妃的出面,将甄嬛从这件事情之中解救出来。明明端妃清楚当天晚上甄嬛并不在自己这里,为什么她不选择在这件事情中,明哲保身,反而出面作证,端妃不害怕自己的谎言被揭穿吗?
其一,华妃陷害甄嬛是一场有预谋的计划。
家宴之时,甄嬛的走走,与果郡王相遇,两人就人生理想梦想闲聊,这个时间恰恰就是最佳的空白期。
华妃对甄嬛不满许久,一直想要找到合适的机会,陷害甄嬛。浣碧被曹贵人抓到了把柄,则更为此事的成功增加了可能性。
可以说,华妃的整个谋划是绝妙的,唯一可怜的或许只有温宜公主。小小年纪被华妃喂着掺有木薯粉的马蹄羹,吐奶不断,生母曹贵人依附华妃而生,即便温宜被当成了一个做好用陷害甄嬛的工具,她也无可奈何,只得默默的哭泣。
闲逛回归的甄嬛,见温宜公主吐奶不断,她的内心是心生疑惑的。可此时的甄嬛万万没有想到,华妃为了扳倒她,已经不惜牺牲一个孩子的身体,心狠手辣莫过于华妃。
木薯粉长期服用会使得婴儿的身体虚弱,在华妃的一系列安排之下,甄嬛成为近段时间以来唯一一个取用过木薯粉的人,恰恰温宜公主生病吐奶之时,甄嬛独自外出,仅仅只跟着槿汐一人。这一下子,华妃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甄嬛身上,请求皇上做主。
面对这所谓的证据,皇上是不相信的,一方面是这些事情都太过凑巧,比起是甄嬛所为,更像是有人有意而为。另一方面,在皇上心中,甄嬛温柔大方美好,是不能够干出如此狠辣恶劣之事。
甄嬛在此事上,的确是被冤枉的。她当天真的不在清凉殿,而是在桐花台与果郡王闲聊了几句。可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够当着皇上的面说出来。
身为一个后宫嫔妃,本应该与外男保持距离。她与果郡王闲聊一事,若是传播出去,这个影响可比木薯粉之事更为可怕。以至于此时的甄嬛,找不到一个可靠的人选为她作证。
正当事件陷入困局之时,久久不曾在宫中露面的端妃,一力作证,当天晚上,甄嬛是与她在一起。皇上在当时的情况下,所需要的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台阶。就这样,华妃针对甄嬛谋划的这起木薯粉事件彻底宣告失败。
在这场斗争中,华妃是损失最大的。不仅在皇上这里失去了欢心,更是让曹贵人恨她入骨。而甄嬛和端妃,开始相交,为后来正式结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
其二,端妃有意与甄嬛结成同盟。
端妃,她是宫中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人,出身将门,家世显赫,更是王府的老人。说起她为何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嗣,就要追究到当年无意间端妃致使华妃滑胎,而华妃回应给端妃的就是那满满一碗的红花。
两人原本不错的关系,自此以后分崩离析。端妃也清楚,当初华妃滑胎药背后站着的是皇上和太后。可以她的身份,对这两人,无可奈何,只得将恨意全部倾注到华妃身上。可这些年年羹尧屡建战功,华妃越发气势嚣张,连皇后都不得不避她三分,端妃又能够有什么办法。
甄嬛的出现,是端妃生活的一次转机,是端妃这些年等待最合适的人。如果端妃想要对付华妃,想要拥有温宜公主的抚养权,她就必须要将华妃一党彻彻底底地在宫中打压下去。
甄嬛,她在这批小主中,脱颖而出,皇上特意准备的行宫沐浴,与纯元皇后肖似的容貌。端妃是非常看好甄嬛,成为皇上心头最为重要人。既然看好甄嬛,想要与甄嬛结盟,那么必定要在一个最恰当的时机。
这次的木薯粉事件,端妃的出手,甄嬛必定极其感激。未来无论是端妃与甄嬛结盟,或者是希望甄嬛在温宜公主之事上出力,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其三,端妃从不怕自己的谎言被拆穿,她实际上是听完了整个木薯粉事件后,这才缓缓出场。
木薯粉一事,关键的点,在于皇上。只要皇上无怀疑之心,那么甄嬛必定可以安全度过这场危机。端妃的出场,皇上是意外的,她先是表明甄嬛在当夜是与她一起共处,更是一副身体虚弱,为了作证,这才出面的样子。
皇上他很是相信端妃的话语,毕竟如端妃所言,她与甄嬛本就相交不密切,没有必要为了甄嬛撒谎。同时,看到端妃这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很容易勾起皇上的愧疚之心。毕竟,当年端妃是替他背了黑锅,若非如此,也不会身体这般虚弱,抱病多年。至于作伪证的宫女,在皇上的一力逼问和端妃的证据之下,大惊失色,无法维持原有的坚定。
端妃一直以来都在关注温宜的状态,端妃她是非常喜爱孩子的,可她的身体状况注定了自己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
温宜公主,是她一直想要养在自己身边的。可到底,虽然她的位分,的确可以抚养公主。可温宜的生母投靠了华妃,她没有任何途径,将温宜养在自己身边。
这次温宜公主吐奶,端妃就清楚,此事必定是华妃在背后操控。
甄嬛的性格和平时的言行,都不是能够伤害一个孩子,以施加报复的人。当天晚上,端妃的确看到甄嬛出去,前往的方向并非是清凉殿。于是,这才有了端妃信誓旦旦地表示,甄嬛当夜与自己是一同相处的。可以说,端妃走的这一步,是非常的聪慧又明智的。
真正的避世,从来不是对外界一点都不接触和了解,而是在众多的事情之中,寻找可靠的对象,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甄嬛传:木薯粉事件中,端妃出面替甄嬛作伪证,不怕被人揭穿吗?
她当然不怕,因为这个“伪证”压根就没法“证伪”。
端妃说七夕当晚,甄嬛是和她在一起,那么谁能证明她们俩没在一起呢?
除了她们俩自己,只有两个人:第一个人是槿汐,槿汐肯定不可能揭穿甄嬛。
第二个人就是果郡王,果郡王更不会出面说出真相了,他要是说当晚和甄嬛在一起,不仅害了甄嬛,自己也会被皇上怀疑。
而且端妃一向不参与宫里的事务,也没有交好的嫔妃,大家都以为她重病避世,没人会怀疑她说假话。
甄嬛传:木薯粉事件中,端妃出面替甄嬛作伪证,不怕被人揭穿吗?
浣碧在花园偷偷祭奠自己的母亲,结果被曹琴默抓住,在曹琴默的威逼利诱之下,浣碧出卖甄嬛,让甄嬛险些掉进华妃的陷阱里。华妃为了让曹琴默一直为自己出谋划策,就夺了温宜公主在宫里抚养,她利用温宜来陷害甄嬛,好在端妃出手相助。
当时大家都在大殿里聚餐,甄嬛不胜酒力出来走走,结果碰上了果郡王,两个人短聊之后就离开了,这也让甄嬛陷入了木薯粉事件。
端妃说的虽不是真话,但也不是伪证端妃身体虚弱无福生养,但是她非常喜欢孩子,尤其是温宜公主,曹琴默生温宜的时候是早产,所以温宜的身体也不太好。温宜乖巧可爱,端妃非常喜欢,在温宜生日的时候,还把自己的嫁妆送给温宜。
如果甄嬛真的心狠手辣害了温宜,端妃肯定不会帮助她的。当晚甄嬛从她的宫殿前走过的时候,端妃的侍女是亲眼看见的,所以她可以证明甄嬛根本没有去华妃的宫里,虽然没有说真话,但是她确实能保证甄嬛不是害温宜的人。
当时的情况很难有人发现大家都在大殿里侍宴,主子奴才都在那里,很少有人在外面走动,甄嬛也是不胜酒力才出来透气的。
如果有人看到甄嬛并没有去端妃的宫里,那就有可能看到甄嬛和果郡王在桐花台的谈话,那也一定会被揭露出来!这毕竟是陷害甄嬛和果郡王有私情的好机会!没有人利用这件事,证明没有人看见甄嬛到底去没去端妃的宫里,所以端妃帮助甄嬛成功了。
甄嬛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和“假扮”果郡王的皇上有过多的交流,毕竟这样会让她入险境。
甄嬛传:木薯粉事件中,端妃出面替甄嬛作伪证,不怕被人揭穿吗?
端妃在《甄嬛传》中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一出场就吊着一口气却能撑到剧终,成为赢家。
关键是端妃在后宫嫔妃中绝对的高段位,她说“不能把敌人一举打到时,那就极力的忍耐”,果然是将门之后!
华妃利用木薯粉陷害甄嬛,尽管皇上多番示意提醒甄嬛,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可是众目睽睽之下,甄嬛却不能脱身。
端妃拖着病体,为甄嬛作证,这才让甄嬛得以脱身。
可是端妃做的是伪证,那日那个时辰,她并没有和甄嬛在一起,难道端妃就不怕有人揭穿吗?
甄嬛的到来,便让端妃看见了希望端妃入宫早,当然是知道纯元皇后的,自然也知道纯元皇后和皇上之间的故事。
所以,当端妃听说甄嬛以后,心中便有了打算,见了甄嬛第一次以后,心中有数。
这就是端妃等的人,等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可以与华妃抗衡,可以帮助她了。
当年因为一碗滑胎药,华妃对端妃恨之入骨,回敬一碗红花,不许太医医治,时不时的去折磨一下端妃。
这让端妃如何不恨华妃呢?
可是端妃知道,华妃娘家的势力,并非可以轻易撼动,所以她需要等待时机,等待合适的人。
甄嬛酷似纯元皇后,皇上自然喜欢。同时,甄嬛能说会道,很有眼力劲。
端妃就更加肯定,甄嬛是那个可以帮助她复仇的人了。
皇上的心思,端妃是能摸透的端妃既然选择出面,便是做了万全的准备。
其实端妃出来作证,主要看皇上信不信,其他人的都不重要。
端妃在门外听了个明白,才进门去作证的,一套说辞,滴水不漏,完全符合甄嬛并没有去害温宜公主的时间。
不仅如此,端妃进去后一直是虚弱得可能随时都会晕过去,后来的内容还是让吉祥说的。
这就增添了可信度,也让皇上明白端妃的真心,更是因为端妃帮他背锅才会遭受这般折磨而相信端妃。
其实,这不过是端妃明白皇上的心思,皇上多么喜欢甄嬛,怎么舍得让甄嬛受冤枉?
哪怕没有其他,就甄嬛的长相就足够让端妃为她保驾护航。
这样一来,皇上肯定高兴,有了台阶,证明了甄嬛的清白。
所以,端妃作证皇上肯定信了。皇上信了,风向就变了。
宫里的人,谁不要命了,还敢忤逆皇上吗?
在证明了甄嬛的清白以后,端妃还把后续问题一并解决,关于宫女看见甄嬛去清凉殿的事情。
宫女们见状,支支吾吾的也没有确切的把握看见甄嬛了,那么证词也就无效了。
可见,端妃不仅了解皇上,更是手段高明。如此处理宫女,以儆效尤,其他人谁还敢多嘴?又有谁再敢提起?
端妃说了,本宫帮你自有本宫的道理端妃帮了甄嬛,是有她自己的道理。
一来可以让皇上开心,皇上开心了不就在端妃那里记下又一笔愧疚和感谢吗?
二来甄嬛是她的希望,端妃相信甄嬛是有能力为她复仇的人。借机顺个人情,日后好结盟。
第三是端妃无法生育,但十分喜欢孩子,不愿看着温宜公主受罪。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日端妃瞧见甄嬛是从另外一个宫殿而来,仔细算来时间,的确不是甄嬛陷害了温宜公主。
所以,在这些原因的基础之上,端妃仔细斟酌,也打听过了,才会拖着病体去为甄嬛作证,为皇上解忧。
这也是对华妃的一次报复吧!
端妃出来,做了万全的准备,连后路也堵了,华妃和曹贵人都束手无策,不敢再查。
要不然说端妃是属于王者级别的,甄嬛也不负端妃所托,最终打败华妃,并且还让端妃养育了温宜公主。
端妃这一出可谓一举多得,为自己挣了皇上和甄嬛的人情,也算是打压了华妃一头。
这部剧,也属于百看不厌的经典,每个人物都经得起推敲,很微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