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粉事件后曹贵人接回女儿,皇上感到寒心,是说曹贵人还是华妃?
首先,我们要搞明白,皇上清不清楚整个木薯粉事件的来龙去脉呢?
皇上是清楚的!
但是,皇上也很寒心,实际上就算没有端妃前来作证,皇上也并不怀疑甄嬛,原因刚才也讲过了,甄嬛没有动机去害温宜公主。
但这件事皇上也没办法处理,除了把那个御膳房的小唐给打死,并不能处罚华妃和曹琴默。
皇后逮到这个机会当然不放过打击华妃啊,扒拉扒拉一大堆话,什么有些人利用自己位高权重,就打击皇上最爱的女儿:
“臣妾认为此风不可长!”
可是皇上憋屈啊,年羹尧刚刚打了胜仗,你就处罚华妃,等消息传到前线,刚刚平定的战事马上又快马告急:
“后宫不宁,前朝也会不安,这件事再查下去,只怕会伤了将士们沙场征战之心!”
那么对曹琴默怎么处置呢?
在这件事上,皇上跟曹琴默是同一战线的,道理很简单啊,他俩才是温宜公主的亲生父母啊。
母女连心,难道父女就不连心了?
所以,皇上不能理解,从曹琴默的表现来看,即使整个事件她不是主谋,但也是参与者,难道她不心疼公主吗?
曹琴默急于撇清自己,讲母女连心,我就算再不是人,也不能拿自己的孩子来祸害。肯定是华妃,温宜公主不是她生的,她哪里会在乎温宜公主的死活,这些天我真的是生不如死啊,我都恨死华妃娘娘了。
皇上斜了她一眼:
“你一向温顺寡言,难得这么激愤?”
为什么这么激愤?
当然是为了孩子啊,不光你曹琴默为了孩子,朕也是孩子的父亲,当然不能再看她受苦,你带回自己的宫里养着吧。
得到消息的曹琴默,一路小跑就奔华妃娘娘的宫里去了,事后苏培盛发现了问题:
皇上,您怎么闷闷不乐啊,我怎么看曹贵人那么开心?
皇上叹口气:
“朕也没看错,朕才觉得寒心!”
为什么会寒心?
曹琴默表现地越高兴,就越证明华妃的清凉殿就是个魔窟啊,温宜公主在里面可受大罪了。
他寒心的是,华妃你杀福子也罢,打夏冬春也罢,推沈眉庄下水也罢……这些都不跟你计较,毕竟没有伤害到朕,可是,你竟然冲朕的孩子下手,你还是人吗?
至于曹琴默,皇上还是对其怀疑的,你这样做虽然是为了公主,但为什么不提前来跟朕说温宜公主在受虐待呢,何必用这苦肉计,不知道朕心疼吗?
但回过头来,曹琴默真的不心疼吗?
她当然心疼,没有谁比她更心疼温宜公主了,这个主意绝对不是她主谋。想害甄嬛,方法多了去了,没必要拿温宜公主当诱饵,也正是华妃胁迫她参与整个事件,才让她恨透了华妃。
后来甄嬛策反曹琴默,就是一直拿温宜公主说事,一说一个准,一戳一个洞,也为后来华妃的灭亡打下了伏笔。
木薯粉事件后曹贵人接回女儿,皇上感到寒心,是说曹贵人还是华妃?
皇上既是说华妃,也是说了曹贵人!
在甄嬛眉庄这批小主入宫前,华妃基本上是专宠,在皇上心里她是美艳和傲娇的代名词,她不屑于私下搞小动作。不想让皇上去欣贵人那儿直接就收她的绿头牌,刚入宫的夏冬春也是被华妃直接赏了一丈红。
可是随着眉庄与甄嬛的一步步得宠,华妃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怖和嫉妒。尤其是皇上逾制封甄嬛为贵人,转天又带她去汤泉宫沐浴,"就带她一人,把她当杨贵妃宠着吗"?雷电交加的夜晚,皇上愣是从华妃的被窝里去了碎玉轩,傲娇的华妃简直觉得是奇耻大辱!
对付眉庄与甄嬛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了!眉庄与甄嬛相比,皇上当然更喜欢甄嬛,所以华妃先选择对付眉庄,而且眉庄一进宫,皇上就让她习学管理六宫事宜,这对权利欲特别强烈的华妃也是刺激。
华妃先是指使周宁海把眉庄推下千鲤池,华妃认为眉庄必死无疑,因为夜深人静,眉庄的侍婢也全被华妃支走,谁知孤身落入水中的眉庄却被侍卫救起。
要知道千鲤池就在翊坤宫的地界上,侍卫应该是华妃的人,华妃有意置眉庄于死地,事先应该让侍卫知晓此事,可是却有侍卫敢救眉庄,那么这个侍卫必然是皇上安插在翊坤宫的眼线。那么后来华妃的各种做戏开脱,皇上都是了然于胸,只是为了笼络年羹尧,皇上不揭华妃老底,配合着后妃们演一出戏罢了,只是戏中有人清醒,有人懵然还自以为是!
华妃从推眉庄入水那一刻起,在皇上心里就大打折扣!华妃不是那个傻白甜了,她是个腹黑的女人!华妃并不就此收手,又用假孕争宠事件陷害眉庄。皇上又一次配合了华妃,根本没深究此事,直接把眉庄禁足!
华妃得意洋洋,自以为扳倒了一个沈眉庄,却不知在皇上心里又打了一次折扣。
眉庄失势,皇上依旧去了碎玉轩,甄嬛还捎带手把华妃的亲戚黄规全给办了,华妃恨的咬牙切齿。但甄嬛在皇上心中更有份量,而且甄嬛巧言善辩,华妃知道一般招术根本应付不了甄嬛。所以华妃选择拿温宜公主的生命健康作筹码,用木薯粉来陷害甄嬛!
华妃的伎俩依旧拙劣,一个正得盛宠的宠妃怎么可能去害一个不受宠的贵人的女儿,就算是曹贵人是华妃的军师,甄嬛也犯不上这么做,得不偿失。所以即便是清凉殿的宫人应华妃声而出,指证看到甄嬛进过清凉殿,皇上心里并不相信,而且觉得更假。
但当时的甄嬛孤立无援,也找不到证人。挂念温宜健康的端妃也来到清凉台,恰好听到这些,进去喘嘘嘘地说:那晩莞贵人在臣妾的宫中聊了许久。
端妃唤侍婢吉祥,吉祥:是!当夜娘娘与莞贵人讲论佛经,很是投契,后来莞贵人说时辰不早了才匆匆回宫!
华妃见到端妃这个仇人眼中冒火,她当然不会相信端妃的话,扭着嘴说:端妃真如及时雨一般哪!端妃向来在宫中养病足不出户,怎么那晩不顾太医叮嘱漏夜出门了呢?
端妃咳嗽几声:久病之人的确不宜出门,那日宫中家宴,臣妾听到了极好的丝竹之声,一时神往,便出门了,没想到与莞贵人如此投缘!
皇后接口道:哦!如此说来,此事就与莞贵人无关!
华妃也有敏捷之时:那莞贵人适才为什么不提与端妃相遇之事呢?
端妃剧烈的咳嗽,甄嬛瞧着皇上也是鼓励的眼色,端妃与皇上都在喑示甄嬛,大胆说,别怕,什么理由都给你兜着!聪慧的甄嬛立刻说:臣妾本不该隐瞒,端妃外出并不想让人知晓,以免让皇上皇后担忧,所以当日娘娘与臣妾有约,不让旁人知晓此事,却不想牵扯进公主一事。臣妾想:皇上圣明,皇后端慧,定会还臣妾清白,且臣妾不想失信于端妃。
皇上当然还甄嬛以清白,“木薯粉”事件以华妃失败告终!华妃为了给自己开脱,御膳房的小唐作了替罪羊。皇上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她们倒是雷厉风行!
现在来说说可怜的小温宜!皇上专宠甄嬛,华妃为了能让皇上来翊坤宫,就把温宜留在翊坤宫,曹贵人哪儿敢说个什么。温宜正是牙牙学语之时,甚是可爱,再加上皇上子嗣稀少,皇上自然对小女怜爱有加,看在温宜的份上少不得来翊坤宫。
可是华妃的心思哪儿在温宜身上,温宜晚上哭闹,华妃就给她吃大人吃的安眠药,烈日下也不给公主遮阳,也不给乳母吃乳母该吃的饮食,导致温宜消瘦下来。
温宜吃不好睡不好,夜间更爱哭闹,华妃给皇上的理由却是宫中阴气太重,只有皇上常来,阳气才能镇住一切(与后来的祺贵人如出一撤)。皇上当然不会信她的鬼话,看着消瘦的女儿,皇上自然心疼,华妃在皇上心里的份量恐怕不能用打折来计算了!
木薯粉事件后,曹贵人觉得是该要回温宜的时候了,曹贵人当然知道皇上此刻正烦着华妃,也该给华妃上上眼药了!曹贵人用心为皇上剥了一碟新鲜莲子(皇上最爱吃莲子),剔除莲心,端到养心殿:臣妾新剥的莲子,皇上成日批折子难免上火,莲子最能清心!
皇上:倒难为你了,剥这东西最伤指甲。
曹贵人:皇上平日喝的都是莲子汤,这新鲜的莲子臣妾已经剔除莲心别有一番滋味。
皇上尝了莲子:嗯,果然如此,只是莲子少了莲心倒也少了一番风味!
曹贵人:莲子之心最苦,旁人无法体会,所以臣妾剔除了!
曹贵人借莲子说怜子,皇上自然明白!皇上:莲子之心已无,但你怜子之心却是良苦,朕早起听老太监们嚼闲话,说万历朝有位景妃,最喜用亲子争宠,甚至不惜让怀中小儿发热,以引起皇帝注意,你怎么看?
曹贵人:臣妾若是万历帝一定杀死景妃,以正宫闹。十月怀胎一朝临产之苦,非为人母不能体会。若不是有难言之隐,那么便是连为人都不配,还配活着。
曹贵人顿了顿又说:除非不是生母!
皇上:你一向温顺寡言,难得这么激喷!
曹贵人赶紧说:臣妾失言!只是臣妾身为人母,一时有感而发!
皇上:怜子心不仅母亲有,父亲也有。难为你剥了这么久,你既细心又有耐心,华妃到底没有生养过,你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回去带吧,赶紧去把温宜公主带回去吧!
曹贵人谢恩,一溜烟跑了!
苏培盛上场:奴才看曹贵人挺开心的,到是皇上您有点不大高兴。
皇上:你看曹贵人去接温宜时是什么样子?
苏培盛:高兴的差点没飞起来了,直奔华妃娘娘那儿去了!哟,奴才说错话了,奴才该死。
皇上:你说的倒是实话,朕也没看错,就因为如此朕才觉得寒心呢!
皇上对曹贵人说起万历朝的景妃用亲子争宠,不惜让怀中小儿发热,问她怎么看。曹贵人说除若不是有难言之隐,连做人也不配,也不配活着,除非不是生母。其实曹贵人明知华妃为了陷害甄嬛,用木薯粉伤害温,却不加制止,这与景妃用小儿发热争宠有什么本质区别?华妃不是生母尚且觉得如此可恨,那曹贵人明知却不制止比华妃更加不可原谅!所以皇上会觉得寒心!曹贵人看似给华妃上签子,上眼药,其实她在皇上心中比华妃更可恨十倍,而且她在华妃为之时不说,华妃事败失势时来落井下石,更令皇上厌恶!
木薯粉事件后曹贵人接回女儿,皇上感到寒心,是说曹贵人还是华妃?
曹贵人很有心机,木薯粉事件是结束了,但能不能从华妃手里抱回女儿温宜,这才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下一步是趁着皇上对华妃利用温宜公主陷害甄嬛不满,趁热打铁,夺回自己的女儿。
所以曹贵人有意给皇上送去一盘剔除了莲心的莲子,利用“莲子苦心”来比喻自己的“怜子之心”,来提醒和打动皇上。
皇上自然也明白曹贵人的用意,他用景妃的故事等于是质问曹贵人:
你给朕说实话,前一阵子温仪中毒一事,是不是你和华妃共同策划的,要用她来陷害莞贵人?华妃也就罢了,你还是温宜的生母,这么狠心的事情,你也干的出来?
曹贵人可不是凡人,她不仅将皇上抛给她“景妃”的这个包袱稳当接住,还努力让皇上相信:自己很冤枉,并未拿温宜来争宠,这件事的主谋是华妃!她一直想用温宜来争宠,这次又想用温宜来陷害莞贵人。因为她不是温宜的亲生母亲,所以才会那么狠心,这次居然为了争宠不惜以自己女儿的性命开玩笑!
皇上信不信曹贵人的辩护呢?
其实,不管是曹贵人还是华妃主谋, 保护温仪公主这件事,皇上和曹贵人还是站在统一战线的。因为他们分别为温仪公主的父母,曹贵人身份再微贱,温仪公主也算是他们俩骨血的结晶,哪有亲生父母不疼惜自己的女儿,看见女儿被毒害了还无动于衷的呢?所以皇上最终选择放曹贵人一马,松了口气说:赶紧把公主带回去吧。
那么皇上清不清楚曹贵人参与其中呢?
从随后苏培盛向他汇报说曹贵人高兴得要飞起来的反应看,皇上已经能确定这事的主谋其实不是华妃,而是曹贵人。
因为只有真正设计计谋,并且成功达到目的的人,才会有这种忘乎所以的表现。
所以皇上脸色阴沉,说“让人寒心”。
起初我以为是说华妃,后来琢磨不对,因为“很寒心”发生在曹贵人飞跑之后,所以我认为皇上是在说曹贵人。
温宜是皇上的亲生女儿,华妃这次做事太没有分寸的乱来,对皇上打击很大。可以说,为了这件事,华妃站在了皇上的对立面。而曹贵人呢,作为温宜的生母,为了要回女儿,无论是前边的木薯粉事件还是刚才的莲子之说,皇上都感觉自己被利用,同时,也因此更加看清了曹贵人——为以后处死曹贵人埋下了伏笔。木薯粉事件后曹贵人接回女儿,皇上感到寒心,是说曹贵人还是华妃?
是在说曹连自己的女儿都被她当作利用工具,感到寒心
木薯粉事件后曹贵人接回女儿,皇上感到寒心,是说曹贵人还是华妃?
七夕夜宴那晚,甄嬛因不胜酒力曾中途和槿汐外出散步,这一举动差点成为了华妃陷害甄嬛的把柄。
原来是华妃嫉恨甄嬛备受宠爱,于是与曹贵人联合浣碧一同做了一个陷害甄嬛的局。她们先是让浣碧去御膳房拿了木薯粉作为凭证,然后又在温宜公主的饮食中加入了木薯粉,导致温宜总是吐奶不见好转。木薯是南洋进贡的特产,磨粉可做点心,木薯本没有毒,只是根叶有毒,需要小心处理,但幼儿肠胃娇嫩,吃下木薯粉会刺激肠胃导致呕吐,长久以往会虚弱而亡。华妃、曹贵人深知甄嬛酒量浅,温宜公主周岁宴的时候就曾外出醒酒,所以故意选在七夕夜宴前后想利用皇帝对温宜公主的父女情借由此事让甄嬛彻底失宠。
木薯粉事件后,曹贵人得皇帝口谕可以接回温宜公主自己抚养,曹贵人高兴极了,皇帝却倍感寒心,这是为何?皇帝原本以为木薯粉事件的背后真凶只有华妃一人,但看到了曹琴默借“怜子无心"暗示华妃不懂母亲爱孩子的心,因此得知曹琴默从一开始便知道华妃利用木薯粉害温宜公主并嫁祸甄嬛,联想到之前曹琴默的过激表现,皇帝断定了曹琴默也是这个事件的帮凶。
不过皇帝提起古时万贵妃利用亲生子邀宠时曹琴默表现的很气愤,皇帝有所动容,一句“莲子之心已无,但你怜子之心确实良苦”表达了皇帝怜惜她的无可奈何。
皇帝都认为自己所处时代是最开明盛世,后宫挑选的佳丽都是贤良淑德之人,偶有拈酸吃醋却从未想过传说中的“丧心病狂”之事会发生在自己身边,所以看到了曹贵人从始至终都知道亲生女儿被害却并未阻止才会感到寒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