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皇上是什么时候开始怀疑甄嬛和果群王的?
我觉得皇上对甄嬛的怀疑,从那次圆明园避暑开始的,而且是曹琴默挑拨的!
当时在圆明园,屋子里只有甄嬛,皇上和曹琴默,几个人在谈论果郡王送的雪顶含翠。
甄嬛说了一句:
“王爷心思细巧,皇上却心怀大略。”
这事情还真怪不得皇上多疑,再加上曹琴默推波助澜:
“莞贵人,这句话可是说到点子上了。”
这句话一出,皇上的脸都绿了,是啊,你甄嬛怎么知道果郡王心思细巧呢?
关键甄嬛还不知趣,还问呢:
“果郡王怎么不见?”
曹琴默两只眼睛一转:
“肯定是听见妹妹貌若天仙,赶紧走开避嫌去了。”
皇上听完这句话,脸脚指头都感觉在放绿光,是啊,王爷是不能随便见皇上后宫的妃嫔啊,这是常识啊。当然,后宫的妃嫔更不能随便见王爷啊,也得避嫌啊。
再联想到当初相遇,皇上只感觉到脚指甲都在泛绿光了,当初甄嬛为什么不避嫌?
曹琴默再加一把火:
“臣妾听闻,皇上当日初见莞贵人。为怕妹妹生疏,便假借十七爷之名,与妹妹品箫谈情。这才成就今日姻缘,当真是一段佳话呢。”
就是曹琴默的这几句话让皇上疑心大起,当初你甄嬛愿意跟假扮“果郡王”的朕约会,究竟是因为果郡王,还是因为朕?
随着甄嬛弹琴崩断琴弦,皇上的疑心也达到了顶峰,额头绿光直冒:
“琴音精妙,只是你心有旁骛!”
同时甩给甄嬛一个这辈子她都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
“你是何时对朕有情的?”
可以说这是甄嬛入宫以来,面临的一次最大的危机,搞不好不仅是失宠那么简单,很可能还会送命,因为很多事情她根本就解释不清楚:
作为一名妃子,却跟皇上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小叔子弹琴品萧,还被“小叔子”推着荡秋千,还嘿嘿的笑。更要命的是,明知人家是“王爷”,贴身丫环流朱都建议她避嫌,她却不避,执意雨天去赴会。
你怎么解释?
前面跟王爷谈论艺术,还能圆过去,毕竟甄嬛当时也讲了要避嫌的话,而且当时皇上自己也亲口说了:
“既然是清誉,那怎么会被随便毁坏?”
但雨天约会,她是怎么解释也解释不清楚的,杨角风当时看到这里,就在思考该怎么圆。当时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明着告诉皇上,其实雨天约会的时候,自己已经猜出来对方是皇上了。
虽然这样会让皇上觉得你有心计,但毕竟是皇上说谎在先,还不能让妃子将计就计啊?
虽然剧中的甄嬛解释得滴水不漏,讲自己喜欢的是眼前的人,并非是王爷或皇上头衔;讲自己得知你是王爷时,也刻意在避嫌,并没有非分之想;讲自己跟皇上的感情,是在皇上表明了身份之后,才爱上的皇上。
最后讲如果非要给一个时间的话,那就是余莺儿刁难我的那一天,那一天也是皇上表明身份的时候,我就爱上皇上了。
虽然这个解释让皇上感动了,但甄嬛还是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会雨天赴约?
曹琴默几句话,算是给亲密无间的甄嬛与皇上之间埋下了嫌隙,并将伴随他们俩一生,每每想起雨天约会,皇上跟甄嬛心里总会膈应一下。
所以,后面的种种疑问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只要有疑问,皇上首先想到的就是雨中约会,这才是他最早怀疑甄嬛的地方!
甄嬛传,皇上是什么时候开始怀疑甄嬛和果群王的?
《甄嬛传》中皇上疑心最重,心也狠毒,诚如他自己所说,自从他和皇额娘决定争皇位开始,他早就忘了有什么亲弟弟!
为了江山社稷,皇上连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下手,可见其狠,也知皇上心思多细腻!
皇上对果郡王和甄嬛的怀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家宴上的小像,虽有浣碧顶包,但终究没法消除那个小像像甄嬛的想法在家宴上,一个不小心,果郡王的荷包掉了,藏在荷包里的东西也掉了。
一个荷包而已,原来也不打紧,只是这荷包里掉出来一枚小像。
这枚小像是甄嬛的小像,在除夕夜祈福的时候挂在椅梅园的树枝上,被果郡王看见,然后收了起来。
这一收,没想到日后与甄嬛有那么深的情,有那么多的故事。
这一掉出来,皇上捡起来看,有人说这像熹贵妃,甄嬛不动声色的解释着,其实内心波涛汹涌,事情败露怎么办。
皇上拿着小像,对着甄嬛看了半天,浣碧见状,赶紧出来顶包,说这是她的小像。
浣碧本是甄嬛的妹妹,眉眼也确实有些像甄嬛,解释之下,才得以通过。
皇上马上赐婚,成全果郡王和浣碧。可是,皇上怎么会完全相信呢?
本身多疑的他,自然就在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果郡王派兵去救甄嬛,皇上就起了疑心皇上与甄嬛说话,想要甄嬛嫁给准葛尔部做王妃,这样就可以保住两国之间与硝烟弥漫。
甄嬛明白皇上之意,需要她报恩,也知皇上心中有疑,所以甄嬛同意了。
话没有说完,果郡王就着急冲进去为甄嬛求情,甄嬛见情势,赶紧说自己是自愿的。
两个人就这么互相说,皇上如何不疑心?
甄嬛被软禁,送亲队伍庞大,果郡王集齐了所有府兵,一定要去救甄嬛。
大概真的是关心则乱,浣碧说了,王爷去了,皇上就能饶过你们吗?
是呀,其实这一切本就是不存在的,皇上此举就是疑心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所以才这么做。
果郡王上当了,于是去了边关镇守,见不到还能怎么样呢?
同时,也是告诫甄嬛和果郡王,谁才是天下之王。
皇上还是喜欢甄嬛的,如此事情,甄嬛也能完好。
每一封家书后“熹贵妃安”,让皇上必须要杀了果郡王皇上突发给了正在擦汗的甄嬛一巴掌,甄嬛蒙圈了。
听闻原因才知,皇上对她和果郡王的事,果然仍旧有疑心。
准确地说,这一次不是疑心,而是确定。
所以,皇上让甄嬛去毒死果郡王,甄嬛伤心,但是也知这一次他们逃不过了。
果郡王死了,甄嬛获得了协理六宫权,这并不会让她感激皇上,反而是更加憎恨皇上。
甄嬛在腿好了以后,让苏培盛去查,是什么原因让皇上突然对果郡王起了疑心。
苏培盛查到了,原来是果郡王戍守边关时给浣碧写的家书。
每一封家书都有一句熹贵妃安,这叫皇上如何不疑心,如何不生气,如何不想杀了果郡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点点滴滴,都没有谈过皇上的眼睛和疑心。
不过,其实这也不能怪皇上多疑,毕竟果郡王与甄嬛有私情,是事实。
亏得果郡王对他皇上了解,既然他必死无疑,那就顶替所有罪过,是他动了情,起了心,与甄嬛无关。
皇上临死才确定,六阿哥根本不是他的孩子,含恨而终。
甄嬛报仇雪恨了,却并不快乐。这么多年,恩怨情仇,无非因为一个情字。
或许从这一切,从一开始就错了。
甄嬛传,皇上是什么时候开始怀疑甄嬛和果群王的?
一说起历史大剧,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甄嬛传》了,这部剧把雍正皇帝的薄情和多疑演绎的淋漓尽致。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在后宫所有佳丽之中,最能得到皇上宠爱的就是甄嬛了。甄嬛从刚刚进宫时的常在到了以后的贵妃,甚至到了最后的太后,不得不说这里面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皇上对她的恩宠。当然,这也与甄嬛自己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大家都知道,自从甄嬛知道皇上把她当成替身之后,他就非常的伤心。之后甄嬛对皇上的爱也一点一点消失殆尽。因为以甄嬛高傲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被当成替身的,所以到了最后甄嬛对皇上根本就没有感情可言了。
甄嬛在甘露寺修行的时候,听说了果郡王去世的消息,这让她对皇上充满了恨意,甄嬛决定给果郡王报仇,从而重新回到了宫里。但是回宫不久,甄嬛发现这只是一个传言。也正是因为甄嬛的这次回宫,让皇上怀疑她和果郡王之间有不同寻常的感情。为了试探甄嬛,皇上便让甄嬛杀了果郡王。不得不说,皇上真的非常心狠手辣了,连自己的亲兄弟他都不肯放过。但是在这之前,甄嬛早就怀上果郡王的孩子了,甄嬛在宫里生下了弘瞻。皇上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就是果郡王的。
有一次,元澈和弘瞻在一块嬉闹玩耍,这个场面正好被皇上看见了,当皇上抱起弘瞻的时候,旁边的玉娆却说了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他说乳母曾经说过,元澈和弘瞻长得就像亲兄弟一样。而就是因为他的这句话,让皇上心生怀疑。看了两个孩子一眼,皇上的脸色都不好了,一句话也没有说就回去了,而且他还让夏刈把弘瞻的血弄来,要滴血认亲。
不得不说甄嬛是幸运的,这件事情让甄嬛知道了,他能和宁嫔给皇上下了药,导致皇上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他每天都在床上度过自己的日子。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不再信任甄嬛了,她他唯一想知道的就是弘瞻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之后他也问过甄嬛,但是甄嬛的回答让皇上绝望了。自己爱了这么久的人居然和自己的亲弟弟走到了一起,还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不得不说皇帝的一生实在是太可悲了。
甄嬛传,皇上是什么时候开始怀疑甄嬛和果群王的?
好像从来没怀疑过果群王。但是怀疑过果郡王。
甄嬛传,皇上是什么时候开始怀疑甄嬛和果群王的?
果群王,你是认真的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