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大的明朝开始没能灭掉努尔哈赤,还让他越做越大呢?
八百多年前,金国覆灭北宋,徽钦二帝被俘,中原王朝倒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三百多年前,李自成攻克京城,崇祯自缢身亡,多尔衮趁乱入关,女真人再次赢得了天下。
阴差阳错之下,女真人两次征服中原王朝,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出生在白山黑水间的努尔哈赤,一步步把明帝国逼向灭亡。
那个曾经强大无比的明王朝,即使到了末期的万历年间还发动了三大征,甚至把日本都赶出了朝鲜。但是为何就没有拦住努尔哈赤前进的步伐,还让他越做越大呢?
一、朝廷的不作为
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找到家中传下的十三副铠甲,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族的战争。直到万历四十七年,在萨尔浒明军被杀得大败,而此时的后金已经成为一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再也不是那个听话的女真小弟。
在万历的前十年,有张居正坐镇,李成梁在辽东大杀四方,女真人还是比较安分的。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万历开始清盘倒算,不仅仅张居正的权势被一撸到底,张居正的家也被抄了,家人也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万历皇帝终于夺回了皇权,本应该励精图治,奋发勤政,但万历却沉浸到后宫生活之中。
史料记载:
“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谋。群臣争言立储事,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宫闱,攻击执政。帝概置不问。由是门户之祸大起。”
这位万历的宠妃名为郑氏,万历初年入宫,因为长得妖艳,善于巧言令色,深得皇帝欢心,被封为贵妃。很快郑贵妃生下的皇三子朱常洵,万历爱屋及乌,也非常喜欢三子朱常洵,加之郑贵妃长时间的枕边风神功,于是万历准备立朱常洵为太子。
这下就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国本之争,原本天下相安无事,张居正的改革成果足以维持不少年,偏偏万历就喜欢搞事情。太子是国家根本,是国家的希望,嫡长子继承岂能是说改就改的。大臣们拼命上疏阻止,万历则固执己见,折腾来折腾去,大臣们依旧不依不饶,而万历皇帝也崩溃了。干脆朝也不少了,政务也不管了,来了个真正意义的“无为而治”。
万历怠政几乎是彻底的怠政,什么政务也不负责,奏折堆积如山。对于这些,万历既不过问,也没有任何反应,朝堂之上乌烟瘴气。这太子的争论足足折腾了十五年,到了万历二十九年,皇帝终于妥协了,还是立了长子朱常洛。
万历十九年,努尔哈赤攻取鸭绿江路,万历二十一年,努尔哈赤进攻长白山女真各部,万历二十七年,灭掉哈达部。在万历怠政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努尔哈赤却在辽东混得风生水起,而明帝国也失去了干掉努尔哈赤的最佳时机。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都不务正业,还指望官员们精忠报国吗?西汉曹参奉行黄老之学,按照萧何的制度继续执行,这就是所谓的萧规曹随。反观万历,废掉了张居正的改革,却没有应对之法,就这么一直糊弄了几十年。想来努尔哈赤要真的好好感谢下万历皇帝,正是万历的不作为,给了女真宝贵的发展时间。
二、李成梁的放纵
万历十一年,阿台起兵反叛,李成梁派兵围攻阿台所在的古勒城,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为了保证孙女安全,觉昌安和塔克世进城劝说阿台投降。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爷爷,塔克世是努尔哈赤的父亲。
觉昌安和塔克世还没有出来,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就趁乱带明军攻入城内,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一顿乱砍乱杀,导致觉昌安和塔克世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史料记载:
“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途遇额亦都,以其徒九人从。”
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也在乱军中被俘,李成梁的妻子见到努尔哈赤相貌奇伟,便说服李成梁放了他们,就这么鬼使神差,努尔哈赤重获自由。
当时的李成梁官任辽东总兵,女真部族的一把手,对于努尔哈赤,李成梁是不会放在眼中的,但没有想到的是,睁眼闭眼间铸成大错。
或许李成梁没有刻意帮助努尔哈赤,或许他只是利用努尔哈赤帮助他克制其他部族,但李成梁的确放松了警惕。只要李总兵稍微注意点,可能就可以发现努尔哈赤的与众不同,可是李成梁太自负了,等到时局发展到不可收拾,他也无能力为了。
不知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族的时候,明廷究竟有没有发现,然而,明廷和李成梁终归错过了扼杀努尔哈赤的最佳时机。
三、自然灾害和其他战役的干扰
从万历年间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四十八年内自然灾害频发,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对农业生产、百姓生活造成巨大灾难。尤其是河南地区,灾害尤为厉害。
河南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上游常年冲刷,泥沙越来越多,那么堤坝就得修得越来越高,黄河决口在万历年间经常发生。
史料记载:
“秋七月,江北蝗,江南大水,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旱,河决开封,蠲振有差。”
万历一朝,黄河决堤十几次,仅仅是决堤一项灾害,就已经造成了无以复加的损失。其中还包括旱灾、蝗灾、地震等等, 导致物价飞涨、盗贼频起,百姓食不果腹。从万历八年到十六年,陕西、山西、河南、北直隶几省死于灾害和疫病的人数超过七百万。
朝廷也做了相关的救灾举措,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不法官员在此时中饱私囊,鱼肉百姓,国家入不敷出,损失也是无以计数。
除此之外,万历十七年,播州宣慰司杨应龙叛乱。万历二十年,哱拜父子在宁夏叛乱,万历派李如松率兵平叛。同一时间,还爆发了七年多的万历朝鲜战争。在接乱不断的灾害与战争中,明廷疲于奔命、应接不暇,国家实力锐减,军队士气低下。
等待努尔哈赤已经羽翼丰满,明军的实力早已大不如前,萨尔浒之战的惨败就是证明。努尔哈赤的崛起绝非偶然,是一些列因素共同导致的,等到明廷注意到这个女真人,已经尾大不掉,难以收拾了。
虽说努尔哈赤强大了起来,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帝国还是对其有压倒优势,至少单纯的防守还是没问题的。问题就出在了内部,随着各地饥荒,崇祯帝又消减开支,很多公务员下岗。于是小公务员李自成带兵起义,并最终形成滚滚洪流,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当初明朝廷没有“养寇为重”,清朝也没有通知中原,现在我们会怎样呢,欢迎大家讨论!
为什么强大的明朝开始没能灭掉努尔哈赤,还让他越做越大呢?
努尔哈赤能崛起,做强做大因素很多。
一、明朝自身方面的因素
1、明朝中后期皇帝能力不行。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刚登基时朝政有些起色,张居正在李太后、冯保支持下对国家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改革,收效显著。张居正死后遭到清算,改革停止了,明朝又走下坡路了。万历皇帝懒政,甚至多年不上朝,国家管理混乱,各种矛盾尖锐。万万皇帝1620年去世,努尔哈赤是1616年建立的后金政权,有种观点认为:明朝实亡于万历皇帝。努尔哈赤生活在1559年至1626年间,万历皇帝帝生活在1563年至1620年间。
2、明万历帝死后,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一个月就暴毙而亡。明熹宗朱由校从1620年至1627年在位七年,是有名的木匠皇帝,不务正业,当皇帝期间,国家局势搞的更糟糕。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努尔哈赤后金有机可乘,攻陷了辽阳、沈阳,辽东局势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又陷于重重危机之中。
3、李成梁,是辽宁铁岭人,生活在1526年至1615年间,是明末名将,但是努尔哈赤崛起跟李成梁养虎为患有关。李成梁镇守东北三十多年,在打击防止蒙古、女真人侵扰方面贡献很大。但是对努尔哈赤特殊关照,纵容努尔哈赤兼并女真各部,甚至撤销防御的军事城堡,攻击其他女真部落间接帮助努尔哈赤事业做强做大。有种观念认为李成梁晚年与努尔哈赤来往甚密,曾一度有倚仗努尔哈赤之兵袭占朝鲜自立的野心。李成梁给了努尔哈赤做大的机会。
4、明朝边将腐败,接收努尔哈赤贿赂,替努尔哈赤遮挡隐埋发展情况,把努尔哈赤蚕食女真各部情况,说成是为明朝戡边效力。
5、明朝万历年间三大征使国家军事实力减弱,尤其援朝抗倭战争真接导致明朝辽东军事力量严重削弱。努尔哈赤当时申请入朝作战抗击倭寇,只是没有去成,如果去成,可能辽东会出现新的局面。
二、努尔哈赤方面原因
1、努尔哈赤是女真族杰出领袖,他以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努尔哈赤有百折不挠精神,靠遗甲十三副起兵。刚开始很弱小,家族人都害怕受牵连,甚至想除掉他。努尔哈赤在消灭兼并女真各部落过程中成功处理好了与明朝的关系,先后八次去明朝北京朝贡,被明朝授于“龙虎将军”,避免了明朝对其进行讨伐打击。
努尔哈赤在反击“九路联军”进攻,攻灭海西女真、叶赫女真等各部落时执行了正确军事路线。在萨尔浒大捷中能够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获得以少胜多的战果。
努尔哈赤的成功与他个人高素质才能分不开的。
2、努尔哈赤建州部落有反抗精神传统
女真建州部落有反抗精神传统,明朝“成化犁庭”就是针对建州部落反抗而进行的一次军事行动。努尔哈赤母亲去逝早,努尔哈赤的姥爷王杲,舅舅阿台都具有反抗精神,反叛跟明朝作战而死。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和爷爷觉昌安都被明军误杀。这些都对努尔哈赤影响深刻,努尔哈赤骨子里反抗精神一定很浓的。
3、女真人是满族前身,是渔猎善战勇敢民族,这也是努尔哈赤能够做大的原因
东北女真人善战,“女真满一万,不可敌。”努尔哈赤率领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战斗力很强,尤其具有强大骑兵队伍。
4、努尔哈赤设立了科学合理的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能够成功和设立八旗制度有关。八旗制度,平时耕种,战时为兵,这种兵农合一制度既解决了生产问题又解决了兵源问题,是努尔哈赤成功因素之一。
5、努尔哈赤成功与不徇私情,执法严明有关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落,创建政权过程中奖罚分明,执法严格。他的儿子褚英和亲弟弟舒尔哈齐威胁他的统治地位时他都痛下杀手,这样有利于加强了他的统治地位,获得部下忠心耿耿跟随。
为什么强大的明朝开始没能灭掉努尔哈赤,还让他越做越大呢?
首先一点就是农业文明的特性。我国自古以来的农业文明并不崇尚武力,一般情况下,汉民族与周边民族的战争,多数是周边民族先主动挑起的,中原王朝一直缺乏对周边民族必要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一般以“羁縻”为主,例如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就一直如此。
其次就是中原王朝对周围“四夷”的轻视。从明太祖朱元璋时代开始,明朝就向周边各小国推行了“华夷”政策,周边小国也奉明朝为宗主国,定期来明朝朝贡。所以,明朝对周围“四夷”有天然的优越感,也导致会忽略一些族群的崛起。
努尔哈赤的崛起,要从明朝万历年间说起。早在1587年,当时明朝的辽东巡抚就发现,一个建州酋长在最近的几年中不断攻击其他部落,所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多,此人名叫努尔哈赤。当时的辽东巡抚为了防止这个酋长继续闹事,就出兵要给他点教训,目的是让这个小小的酋长老实点。
但可能是轻敌的原因,此次出兵竟然战败了。然后辽东巡抚就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了自己的下属参政,指责参政不按照自己的指示进攻,反而变成了安抚和训诫,希望用说教的方式让努尔哈赤改邪归正,不再闹事,但劝导并没有用,反而遭遇了兵败。
这件事最终闹到了朝廷,当时的首辅申时行住持判决此事,他的一贯风格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觉得一个小小的建州酋长不足为惧,不必要为此事而大动干戈,让辽东巡抚和参政各司其职,之后不再追究这件事了。
在1587年之后,努尔哈赤的势力发展就非常快了。不仅是对努尔哈赤的壮大视而不见,还有李成梁这样的大将养虎为患,与努尔哈赤来往密切。这其中也有努尔哈赤善于伪装自己的原因,他表面上归附于明朝,其实暗地里一直在悄悄壮大实力,等待机会。他的伪装也迷惑了明朝,让大明掉以轻心了。
所以综上所述,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下,努尔哈赤就从一个小小的建州酋长,最终发展成能与大明叫板的帝国领导人。
为什么强大的明朝开始没能灭掉努尔哈赤,还让他越做越大呢?
中国有句话叫大意失荆州,对于地处偏远的努尔哈赤,明朝还真没当回事。以至于努尔哈赤有机会一点点的做大总成后患。
中国还有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中国的统治者,更害怕内部的反对者抢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对于外来番邦小国从来都看不上眼。哪怕是努尔哈赤已经在关外建都称帝了,明朝的主要精力还在镇压农民起义部队。
如果,明朝能够学习宋朝,对起义的农民军队实施招安,然后,让起义的农民军队去戍守边关,收复失地,也说不定历史就会改写,你觉得呢?
为什么强大的明朝开始没能灭掉努尔哈赤,还让他越做越大呢?
说招安的,你在搞笑吗?明朝亡于东林党贪腐和江南士绅的贪婪,这一切集中到对农民的压榨,有钱招安,就没这么多农民造反,而且农民军战斗力本身就不好,十里挑一,剩下九个你拿钱去安置?
回归正文,努尔哈赤坐大,一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东北地区出现主宰中国的强权岂止满清?红山黄帝、鲜卑隋唐、金、蒙古(成吉思汗父祖世居外东北,后率部西进)、满清,不论那些实际肥宅思想皇汉的弱鸡如何诋毁,努尔哈赤本人能力是不容置疑的,明朝制度培养了一群贪腐阶级和商人,白山黑水却恰恰出了一个能屈能伸、能力卓越的首领,时也命也。
为什么强大的明朝开始没能灭掉努尔哈赤,还让他越做越大呢?
明朝一开始没能灭掉努尔哈赤,且让其做大的原因非常多。有人归结为李成梁的纵容,有的说是明政府的大意失荆州……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明朝这个国家机器高度腐败的促成了后金的做大。
1、努尔哈赤出生于(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历经世宗嘉靖、 隆庆、 万历、 泰昌、 崇祯 ,这五位皇帝,一个比一个荒唐,个个能作能造,花样百出。嘉靖皇帝朱厚熜 久居深宫,暗中掌控朝政,政务交由张居正处理,国家发展还算过得去。‚从隆庆皇帝朱载垕开始就乱来了,终日沉迷酒色,骄奢淫逸,居然向户部要钱,以满足后宫挥霍,在位6年,36岁就作死了。ƒ然后万历皇帝朱翊钧作得更厉害,在张居正死后对他的改革全面废止,罢免戚继光等一批有能力的边将。自己不理朝政,还强征矿税,导致国家运转几乎停滞,明朝从此真正走向衰落。④泰昌皇帝朱常洛虽然沉迷酒色,死于红丸案,但是在位仅一个月,他的作死行为可以忽略不计。⑤明熹宗朱由校 也就是天启皇帝,是被皇帝耽误了的杰出木匠 。一天到晚就会玩木工手艺。大权旁落魏忠贤,朝廷政局动荡,党争严重,官员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频发。各地已经有民变迹象,这段时间是后金势力,努尔哈赤发展最快的黄金时期。劳苦功高的边将熊廷弼被杀。据史记载,天启年间,有一封边关告急文书送至兵部。因为兵部人事交接,悬而未决,无人主事,致使军情急件搁置几个月才处理。这样的办事效率无疑是给努尔哈赤送温暖的节奏。这位奇葩皇帝加速将明朝这部列车推向了死亡深渊。最后一位便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勤勉,廉洁,但是不谙政务。对于一个蹩脚的车手来说,方向很重要,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崇祯是典型的干得越多,错得越离谱的君主,导致国家最终走向灭亡。
2、政治清洗,自废长城。张居正死后,万历废止了张居正所做的一切政务改革,最关键的是他将一批对朝廷有功的边将,也纳入“张系”一并剪除。这里就有明代军神戚继光领导的军队。戚家军不仅成功在沿海剿灭数量庞大的倭寇势力。而且,后来镇守北方蓟北要塞。由于戚继光军事能力超强。他所到之处,对手很快被消灭或者从此销声匿迹。沿海猖獗的倭寇和北方强悍的蒙古骑兵被他打得没了一点脾气。后来蒙古骑兵连照面的机会都不给了。北方,似乎从此太平无战事。恰恰此时戚继光背后最有力的支持者张居正病亡倒台。朝中的反对势力裹挟着皇权也将他一并剪除。虽然没有下狱杀头。但曾经战功赫赫的大军区司令一路贬为平民。晚景凄惨悲凉。不久后,年龄仅50多岁的戚继光在家中郁郁而终。去世时,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将军膝下无儿无女。唯一的亲人,他的妻子也疯掉,离他而去。更为不幸的是,他的弟弟以及许多屡立战功部下,也被一同撤职查办。倭寇、蒙古人暂时停手了,但是不等于明朝的边关永远太平。那支所向披靡,实力超强的戚家军,就这样被明朝政府那帮奸佞给自己消灭了。而建立一支成熟而强大的军队要经历多长时间啊。如果,这支戚家军驻守辽东,由戚继光全权治理东北,断然不会有努尔哈赤什么事了。戚继光一身清廉,军纪严明,只对挑事的匪徒进行镇压,不会压榨当地百姓,不会制造民族仇恨,自然也不会激起民变。
3、明朝无休无止的党争,诸如宦官与文人集团,沈一贯的浙党和东林党之争,以及各种派系利益集团的争斗。使得明朝这台老迈的国家机器更加步履维艰。戚继光这样实力超强的军人尚且被排挤,罢免,搁置。其他正直的边关将领命运又怎么会有所不同呢。于是乎边将也开始搜刮重金,结交朝中重臣、宦官为其作后盾。李成梁似乎早就熟络了这一套。对辽东少数民族的治理就采取,“一拉一打,一边打一边养”的策略。消除边患不是他最终目的,维持现状才是他的意图。严格来讲,李成梁不是戚继光那样纯粹的军人。虽然,也曾战功赫赫。但是,从整个战略来讲他不是在消灭敌人,而是在玩权术。在少数民族当中制造矛盾,一拉一打,打强扶弱。初看很有成效,但是长期下来会积累大量民族仇恨。一旦失控,犹如火山爆发势不可挡。后来,狡猾的野猪皮努尔哈赤也把明政府官员腐败的游戏规则玩利索了。索性甩开辽东总兵李成梁,直接重金在大明朝廷中建立人脉,担任建州左都卫指挥使,名正言顺的管理女真部落。想想看,这样一个心怀仇恨,野心勃勃的野猪皮居然完全看透了明政府的软肋,在使用合法外衣聚集足够的力量后,举事反叛那是迟早的事。
因此明朝的灭亡,不是说未能及时消灭努尔哈赤势力,而让其做大。根本原因是在于,明政府这个国家机器已经腐朽透顶,千疮百孔。从后金兴起到入关,留给明朝庭大量的时间去剿灭。但是,均被朝廷各种纷争,利益纠葛,低效率的运转所耽误。更切确的说,明朝的覆灭不是因为努尔哈赤如何的强大,而是自身的萎靡,腐朽,错过了大量的时机。即使没有努尔哈赤起来造反,亡明者一定还大有人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