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为什么有人说杜甫的粉丝比李白多很多?
粉丝,又叫粉条,是我国的一种常见食物。
据传,在粉条这个食物,是春秋时期的孙膑所发明,真正的文字记载到了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有详细的制作方法。
北魏之后的三百年,就到了唐朝,李白比杜甫大个十一二岁,比杜甫早去世八九年,所以,他俩生活的时代基本是重合的。
刚才也讲到了,粉条在春秋时期就发明了,北魏时就已经有书籍记载详细制作方法了,所以,大唐是有粉丝吃的,对于李白和杜甫这么有名气的诗人来讲,吃粉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但是既然题目问谁的粉丝多,那么我们就对比一下吧,看看他俩谁吃的粉丝多?
先说杜甫:
这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虽然被世人称为诗圣,其实他的下半生一直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杜甫是出自一个名门望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据说他七岁就能作诗了。一般能读书的人家,家庭条件都还可以的。
杜甫有一首诗这样写: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由此可见,他家的庭院还是相当大的,还有梨树和枣树,而且他也长得挺壮实,跟牛犊一样结实,由此可见家庭的富裕。
大约在三十岁时杜甫遇到了李白,俩人结伴游玩,四年后再次游玩,还写下了诗歌: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真正的转折点就到了,几年后科举考试,杜甫到了长安,结果不中,就此蜗居这里十多年: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后来有一天,他回家,听到哭声,原来自己的小儿子活活饿死了……
安史之乱之后,杜甫更加悲惨,全家一直逃难,饥一顿饱一顿的,最后你猜杜甫是怎么死的?
是撑死的!
据《新唐书》记载: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据说是杜甫在船上被困饿了六七日,结果耒阳县令知道后,把他救了下来,还设酒宴款待,结果就吃牛肉撑死了……
再看李白:
他的家室明显比杜甫要高,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而且为人豪爽大方,一般这种人都有钱,没钱想豪爽也爽不起来啊,好饮酒,酒可比粮食贵,像杜甫后来连饭都吃不起了,哪里还喝得起酒!
看李白的生平,这种牛人经常跟皇亲国戚一起玩啊,比如早先的玉真公主,再到后来的唐玄宗,尤其唐玄宗,这种规格待李白: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后来李白在翰林院工作,专门给玄宗写诗: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再之后,李白才和杜甫见面,而见面的时候李白早已经享誉全国,杜甫还啥都不是呢!
在《旧唐书》中记载李白的死:
“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由此可见,李白的日子比杜甫要过的好,既然日子过得好,那么粉丝自然就吃的多,那么这个题目问杜甫的粉丝多,还是李白的粉丝多?
也就不用多解释了,那肯定是李白的粉丝多,毕竟他比杜甫有钱啊!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有人说杜甫的粉丝比李白多很多?
在隋朝,老百姓赋税太重,民不聊生。到了唐朝,老百姓渴望安居乐业,好不容易过上安稳的日子,又发生了安史之乱。老百姓忙于逃难和生计。因此,希望读到反映老百姓诉求的诗歌。杜甫是实现主义诗人,他生活在社会底层,饱尝了老百姓的疾苦,对老百姓的疾苦抱有深深的同情。他的作品接地气,大多数作品正好满足了老百姓的愿望。因此,他的粉丝就多。
李白虽然怀才不遇,也颠沛流离,但是,但是,他生活的境遇远比杜甫要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所写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虽然,他的诗写得很好,但是,在当时,愿意并且能够欣赏高雅诗文的文人毕竟是少数,这就注定他的粉丝数少了。
当然,李白、杜甫各自的粉丝多少还与他们各自传播诗歌的手段有关系。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有人说杜甫的粉丝比李白多很多?
李白与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是中国古代诗歌最耀眼的两颗明星。杜甫诗沉郁顿挫,李白诗清新俊逸。杜甫由于人生坎坷困苦太多,诗中多有悲凉之气,李白则能遇事昂扬勃发,乐观居多。按照中国人一向喜感的心理,应该李白更受欢迎,可为什么杜甫粉丝却更多呢?这就要从两人诗作特点来说了。
杜甫作诗,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转益多师是汝师”,也就是学诗非常广博。他虚心学习前人经验,作诗能完美驾驭各种体裁,诗风也呈现出多样化。
杜甫的叙事和写实诗,显然受到《诗经》和汉乐府影响,比如其“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伐木丁丁”一语直接取自《诗经》,而他也写过很多乐府诗,比如《兵车行》,是依着旧题乐府的自创。而他诗中忧国爱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杜甫五言古诗的写作中,接受了王璨、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对于南北朝诗人,他是有选择性地学习,他曾“颇学阴何苦用心”,“阴何”,也就是阴铿、何逊,又称赞“庾信文章老更成”,他们三人,都是南北朝诗坛超越了浮艳诗风的优秀诗人。由于南北朝文学注重对偶声律,这给杜甫的律诗打下了坚实的功底。而对于他当时的诗坛,他主张古调与新声并重,要求风格语言的雄浑古朴,又重视修辞的清丽华美。总的来说,杜甫对于前人和今人的学习,可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所以杜甫登上诗坛后,影响了后世大批诗人。比如中唐的白居易,元白新乐府运动,就是受杜甫纪乱诗的影响。而后北宋的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也是以杜甫诗为宗,而脱胎出来的。南宋的陆游,也与杜甫诗一脉相承。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占据了宋代诗坛的半壁江山,加上陆游,杜甫诗对于宋代诗坛的影响蔚为大观。而后明代提倡复古的前后七子,也或多或少推崇杜甫。清代就更多了,唐宋派、江左三大家等,都有杜甫诗的影子。
为什么后世有如此多的人作诗都学习杜甫,就是因为杜甫作诗,纯粹靠后天的勤奋刻苦,他“读书破万卷”,前人和当时诗人的优秀作品,他通通烂熟于心,所以写起诗来“下笔如有神”。杜甫诗的用语和修辞都有来历,都是通过对前人继承上的运用和创新。杜甫作诗的门径,后人能从中总结出一套具体而详细的格式和方法,只要读书够多,储备深厚,按照杜甫固定的路数来,作诗也就相对简单了。杜甫作为古代众多诗人的偶像,而这个偶像又留下了成功的方法,使得每个人都能学成,自然也就有大批粉丝了。
我们再来看李白。李白学诗,也是博览群书,但是具体都读什么书,他自己没有说,别人也不知道,但是读的非常多也是一定的了。从他的许多赋作和诗作来看,李白学习的人,肯定少不了汉赋名家、诸子散文和史书。并且李白读书还有个特点,就是李白从小学习,都是在一个道观里读的,这就使得李白不知不觉地带了一股仙气。加上当地任侠风气较盛,李白天生地带有一股压不住的蓬勃之气,这股气,贯穿了他的一生。
李白也是能驾驭多种诗体的优秀诗人,乐府、歌行、绝句、律诗,无所不精,并且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李白的诗,拥有着无穷的魅力。这种魅力,能让千百年来的所有诗人折服。但同时,这种魅力也是独一无二、无可复制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白作诗,偏重于主观抒情,并且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诗中,比如其《梁甫吟》中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傍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运用大胆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具有战国策士遗风。李白的抒情,似暴风骤雨,喷薄而出,接着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别人作诗,往往起笔平凡,接着从低回慢慢推向高潮,但李白的诗好像没有低回这个过程,他一下笔就能惊人,常常让人琢磨不透,像喷发的火山,从一开始就能激荡人心,振奋精神,持续不断地强烈情感和想象,不停地冲击人的心灵。
李白的诗,完全打破一切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观李白的诗,完全找不到任何固定的方法和格式,因为他每首诗的方法和格式都不同,后人想学也无从学起,粉丝自然也就少了。所以后世许多文人,应该都是心慕太白,笔追子美了吧。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有人说杜甫的粉丝比李白多很多?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资质太高李太白,
高层路线望月空。
牵肠挂肚最杜甫,
句句有情表寸心。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有人说杜甫的粉丝比李白多很多?
通通爱好!融汇心间!不了情缘,不稀奇的粉丝。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有人说杜甫的粉丝比李白多很多?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诗歌内容多反映底层百姓急苦,加上超级的写作艺术,让社会主体人群都感同身受,所以粉丝多是必然。特别是国家有危难时更是深受欢迎!盛世奉李白,国难思杜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