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中前轮爆胎和后轮爆胎该如何正确处理?

关于爆胎的话题很多,我觉得爆胎后最重要的就是稳住方向盘。下面就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说说这个问题。其实我并没有高速行驶爆胎的经历,唯一的一次车速也就80,所以只能是根据自己的体会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探讨。

前轮是导向轮,爆胎后车头下沉,车轮阻力变大会导致车辆跑偏,绝大部分司机都会很不适应汽车一边低一边高而且还不走直线这种感受,所以会反方向修正,由于车速太高,很容易修正过度。我认为高速行驶中前轮爆胎的话应该这样做:比如左前轮爆胎,左前轮阻力增大导致车辆开始向左跑偏,这时候要镇定,要明白车辆跑偏并不是转向的作用,而是爆掉的车轮阻力增大导致的,那一瞬间可能会感觉不舒服,但是你要相信只要操作得当汽车是可以救回来的,因为传动系统、转向系统都没有任何问题,它们还在听从你的指令,问题就在于我们太不习惯这种感受了。然后要稳住方向盘不要让方向继续向左偏,然后慢慢用力去对抗方向盘,逐渐把车辆行驶轨迹纠正过来,不要指望着一把方向就把车辆行驶方向纠正回来,因为你要知道你的前轮已经爆胎了,车轮附着力和转向特性已经改变,这样做的话多半会纠正过度造成车头向右大幅度转弯从导致甩尾,情况好的话原地180度调头,但多半会撞击右侧护栏。

后轮爆胎情况相对好些,首先后轮是不能转向的,所以爆胎后相对前轮来说更稳定。再加上后轮对行驶方向的影响比前轮小,所以整个车的行驶轨迹会比前轮爆胎要稳。这个时候还是要掌握好方向,慢慢靠边停车。

不管前轮爆胎还是后轮爆胎,重点都是你要强迫自己适应这种异常的行驶感受,因为我们日常开车四个轮子都有气,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四平八稳的感觉,爆胎后车身不平,感官上会让我们觉得车像要散架失控一样,其实这时候汽车一切正常,只是某个轮胎开小差了。

至于爆胎后如何快速停车我认为应该很轻地踩刹车,用心体会刹车力逐渐增加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影响,如果车辆没有什么异常就继续增加刹车力度,一定要慢慢用力,让刹车力帮助爆掉的轮胎去重新建立与地面的滚动平衡。千万别慌乱中猛踩刹车,这样危险性更大。

其实我觉得高速行驶中爆胎并不是特别恐怖的事情,我们日常驾驶中可以有意识地去体会熟悉爱车的制动,转向,争取能做到精确控制,比如路上没车时可以稍微打方向让车往道路中心线靠,然后慢慢用力把方向拉回来,让车辆以弧线的轨迹再次远离中心线,模拟爆胎后修正方向的手法,去体会与方向盘对抗的那种感觉。也可以在没车的时候一点点踩刹车,体会制动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制动性能的变化,多熟悉可以让你在尽力情况下更从容,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尽可能精准无误,这对培养救车能力有帮助。以上纯属个人主观感受,希望有爆胎经历的朋友可以与大家分享你的救车经验,共同探讨,把爆胎的危害降到最低。

汽车行驶中前轮爆胎和后轮爆胎该如何正确处理?

这位朋友提出来的问题非常好。关于前轮和后轮爆胎有什么处理的方法?我个人建议。实话实说,给大家分享一下。不管什么时候你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检查好出车。一:冬天的气压和夏天的气压必须要分清楚。胎的磨损度。包括补过多少次。使用了多少年、你心中都要有数。二:现在的小车普遍的是真空胎。真空胎一般情况下来说很少爆炸。普通车胎有内胎的可能运转高速会爆炸。这就要分明,真空台是属于低压。有内胎的属于高压。三:不管前后轮爆炸。第一时间肯定要把方向盘把他扶正,严禁紧急刹车。及时调整心态打开危险事故报警灯。轻轻点动刹车。间隔间隔把它停止为止。在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摆好危险标志。这属于是带有内胎的轮胎。真空胎一般情况下,钉子、玻璃、砸了胎不能在高速公路停下来取。到了安全的位置,再来取再来换胎。四:千万不能紧急刹车,拉手刹肯定会甩尾。假如是前胎爆,不管是左右都存在倾斜。假如是后胎爆炸也是倾斜,五:假如是前驱的后轮爆胎。有个阻力摩擦。假如是后驱的前轮爆胎。也不小心就像我们画圆规一样。六:我们不管什么车,不管它的年限。你觉得他有问题,不安全的因素必须换掉它。对你对家人都有好处。不该省的地方千万不要省。七:爆胎是有因素的。贪便宜伪劣产品胎,还有翻新胎。将就台把牙刮深,我个人建议买胎必须买正规定厂家的。轮胎有个数。380是耐磨胎。数字号码越高,保质期为四年。Q160高速运行超过160时速可能会爆胎,车胎鼓包。R170,S180,T190,V240,我个人建意数字越大耐魔性也好。在2018年我讲过车胎的问题。望这位朋友可以查找一下。谢谢这位朋友的提问。

汽车行驶中前轮爆胎和后轮爆胎该如何正确处理?

行驶中爆胎是比较危急的事情,操作不当极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如果我们行驶得当,处理及时,就有机会大大减小风险及车辆的损伤。

爆胎我们无法预测,一旦发生就需要临危不乱的进行处理,无论是前轮爆胎还是后轮爆胎,其处理方式是大同小异,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下处理办法。

当行驶中听到 “嗙”的一声异响,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轮胎出现了问题。

第一步需要我们松开油门踏板,在定速巡航的车辆立即解除巡航模式,同时双手分别放置于3点和9点位置把持住方向盘;

第二步是观察车辆跑偏方向,因为车头会向爆胎侧车轮方向偏移,需要我们轻微调整方向盘以尽可能的摆正车身,防止对其他车辆产生伤害;

第三步是打开双闪应急灯提示周围车辆避让,手动挡车型开始逐步将挡,随着车速的下降匀速将车辆移动至最右侧慢车道或应急车道;

第四步是利用最低挡位牵制车辆,避免大力刹车损伤爆胎轮毂,间歇性轻点刹车至车辆停止。

第五步是车上人员下车后在车尾50m(高速公路150m)外放置三角警示牌,然后去安全地带寻求汽车救援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定期检查胎压及轮胎磨损程度,能够有效的避免爆胎的发生。保持安全车距,避免超载超速行驶,能够让我们有更充分的处理时间。

专注养车用车,发布实用性汽车技术,分享购车技巧,欢迎点击头像进行关注!

汽车行驶中前轮爆胎和后轮爆胎该如何正确处理?

高速行车时,如果发生爆胎,对于前驱车而言,后轮爆胎相对好控制一些,但是一旦前轮爆胎,一定要谨记以下几点:

1、紧握方向盘,切勿乱打方向

高速发生爆胎,车速一般都很高,这时候乱打方向盘,根本控制不住方向,只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如果遭遇高速爆胎,一定要记住紧握方向盘。其他什么都不做,尽快适应车辆情况,待车辆稳定后再进行刹车等操作。

2、一定不要急刹车

发生爆胎时,大多数人下意识的动作是猛踩刹车。但一定要知道,此时车速很高,猛踩刹车很容易因制动力不均而使车辆甩尾或翻车,或者使后车躲闪不及,导致二次事故。在第一步握紧方向盘车辆稳定后,最好采取点刹的方式,逐步降低车速,并慢慢靠边停车。

3、靠边停车,开双闪放好三脚架

车辆靠边停好后,也不能放松警惕。需要马上打开车辆的双闪灯,熄火并拉好手刹。避免自己受到二次伤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下车在车后方150米开外处放置三角反光板。

爆胎虽然可怕,但只要在日常的汽车养护时多注意,还是能避免的。即便发生爆胎,只要按上诉所讲的方法,冷静处理,也能很好地降低车辆和人员的损伤。

汽车行驶中前轮爆胎和后轮爆胎该如何正确处理?

汽车行驶中前轮爆胎和后轮爆胎的处理方式基本相同,在高速行驶中一般只需要考虑前轮爆胎的应急处理。

中低车速行驶前轮爆胎危险比较大,原因是前轮爆胎方向盘会迅速向爆胎的一侧偏移,瞬间产生的力道很大单手往往很难控制,所以双手修正方向盘是第一点。

  • 其次切勿急转方向盘修正车身,爆胎的瞬间很难及时作出反应,在反应开始修正车身已经偏移行驶路线;如果反向急打方向盘有可能造成甩尾,尤其是在冰雪湿滑路面更容易失控。

  • 所以在车身便宜之后应该小幅度修正方向角度,让车辆缓速回到正常车道行驶同时打开双闪警示灯;爆胎后一般两侧车辆都会急刹避让,所以不用担心偏移车道导致追尾(前提是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

  • 再控制好车辆回到直线行驶之后刹车要轻踩并且有节奏的踩,重踩刹车车辆重心前移方向会很难控制,如果力道过小控制不住急刹时的方向仍会导致车辆失控。

中低速的后轮爆胎没有特别注意事项,车速低车辆尾部一般会摇摆几次或偏移车道,需要做的同样是小幅度修正方向盘控制车辆直线行驶,之后打开警示灯丢油缓慢节奏性刹车知道停车。

高速公路驾驶前轮爆胎的控制方式与中低速相同,只是修正方向的速度应该适当加大一些,如右前轮爆胎第一时间观察后视镜是否有车距较短的大型客货车,如果尽量让车辆偏移行驶到应急车道在做修正处理,这些重载的公路巨兽制动距离远超过200米的安全距离。

高速驾驶后轮爆胎往往听天由命,因为车速太快会一旦后轮爆胎车辆会出现巨大的横向作用力,这一力道基本会大于所有电子辅助系统的制动力。

  • 高速公路因爆胎事故导致的伤亡接近80%是由后轮爆胎引起

如果运气好车辆没有失控步骤与中低速爆胎相同,只是这种概率太低了;所以正常养护、检查胎压、是否有鼓包、是否有自然老化龟裂才是保证行驶安全的主要因素,防患于未然吧。

汽车行驶中前轮爆胎和后轮爆胎该如何正确处理?

汽车在行驶中爆胎时非常可怕的事情,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有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如果遇到爆胎不慌张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记住两点最重要的:

1、握紧方向盘。在不确定是前轮还是后轮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就是握紧方向盘,让车辆保持向前,不跑偏,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但是爆胎的一瞬间肯定会慌神,反应过来握紧方向盘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在跑高速的时候要养成良好习惯,时刻双手握方向盘,注意力集中,避免疲劳驾驶。

2、缓慢刹车。遇到突发状况我们往往第一反应都是踩刹车,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第一反应都可以避免事故发生。但是爆胎则不然,爆胎以后急踩刹车时控制不住方向的,还有可能使车辆侧翻,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让车速慢慢降下来。停稳之后再根据损失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拖车或救护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