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没有状元当皇帝呢?

历史有没有状元当皇帝呢

你还别说,我刚好看到过,还真有一个状元当皇帝的,这个人就是李遵顼,西夏国的人!

按照史书记载,此人是:

“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

超级厉害,在1203年西夏国的科举中,该人一举夺得了状元头衔:

“廷试进士,唱名第一。”

从此之后,他就走上了仕途,并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其实本身他也是皇亲国戚。

不过西夏国的皇帝都比较悲催,一个接一个的换,先是桓宗李纯佑被襄宗李安全夺取了皇位,桓宗李纯佑不久身亡。

可是襄宗李安全也没有做几年皇帝,在1211年,此时已经继承齐王头衔的李遵顼突然率军杀入皇宫,最终软禁了襄宗李安全。

不过朝廷上下,也都没有什么反应,毕竟这种事情在西夏这种国家已经司空见惯了。

那么曾经的状元当了皇帝,他也是全天下最聪明的人,应该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才对?

错了,他是屎糊了眼,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心,穷兵黩武,接了上任皇帝的班,还是干着上任皇帝的事。

本来上一任皇帝李安全为了安全,而选择跟蒙古合作灭金,结果跟金国打了很多仗,都没赢。

最聪明的人还是蒙古人,他们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个矛盾,让西夏跟金打,让宋跟金打,打到最后,自己再收拾烂摊子。

本来金一直联合西夏,共同抗蒙,结果这个西夏国王真的是被屎糊了眼,不听那一套,一心效忠蒙古,打了好几年,突然发现自己兵打没了。

其实早在之前,这个状元皇帝的太子李德任,就劝谏父亲不要再为蒙古做急先锋,应该休养生息。

结果这个李遵顼,也就是夏神宗却斥责他不懂事,让他闭门思过。

这个太子李德任想拿太子之位,甚至出家和自杀相威胁,谁知这个状元皇帝干脆干脆废掉了他,并立次子李德旺为太子。

结果后来蒙古人又征讨花剌子模,让西夏出兵,这个状元皇帝才发现自己没兵可用,蒙古一看,你没兵啦?

干你丫的!

一路狂干,打得西夏一个七零八落,再想跟金国和好,人家也有怨气,最后这个状元皇帝倒是也聪明,自己不当亡国之君,让自己的儿子即位,当上了太上皇。

最后城破之际,他也在惊恐和病痛中去世……

其实西夏人口总共没有300万,四周都是大国环绕,不小心翼翼地求生存,反而要跟金国死磕,呜呼哀哉!

这就是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的故事!

所以全天下最聪明的人,不一定是个好皇帝哦!

历史有没有状元当皇帝呢?

谢邀。历史上五百余位皇帝中,获得状元头衔的皇帝仅有一人,他就是西夏神宗皇帝李遵顼。遗憾的是,这位皇帝太过短视,而且举棋不定、情绪化严重,丧失了使西夏继续存在的唯一机会,对于西夏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隋朝初创到晚清废除的一千多年间,先后有649名状元诞生,其中只有一人能以状元身份君临天下成为皇帝,他就是西夏神宗皇帝李遵顼,也是西夏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李遵顼本是西夏齐忠武王李彦宗之子,《西夏书事》载其“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是皇室子弟中不可多得的博学之人。天庆十年(公元1203年)三月,西夏癸亥年科举开考,报名参加的李遵顼“廷试进士,唱名第一”,被桓宗皇帝李纯佑钦点为状元郎,以宗室身份夺得状元桂冠,堪称历史少有。

▲古代科举场景绘画

蟾宫折桂不久,李遵顼就被加封为王,后又擢升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军兵,在当时西夏众多皇族子弟中,文武双全的李遵顼威望最高。随着势力膨胀,李遵顼开始产生问鼎皇权的想法,于皇建二年(公元1211年)七月推翻族叔——襄宗李安全,成为西夏王朝第八任皇帝,稳定局势后宣布改元光定。可惜的是,这位状元皇帝空有一身学问,却没有强力的治国手段与韬略,在他的带领下,日益衰弱的西夏王朝最终跌入深渊。

西夏本就处于四战之地,地狭人稀,实力不足。西夏皇室先辈能够在烽烟四起的西北地区建立政权,不外乎见风使舵,选择强悍邻邦为依靠。契丹辽朝强盛时,西夏附辽伐宋;女真金朝崛起时,西夏又附金抗蒙;蒙古铁骑席卷天下时,西夏正处于附金抗蒙到附蒙攻金的关键转折期。

▲西夏全盛时期疆域图

然而,李遵顼并未意识到蒙古对西夏的威胁,以当时蒙古铁骑天下无敌的战力,只有西夏与金朝联手,两国形成掎角之势,才有可能将蒙古大军抵御下来。就连普通小孩都懂得的浅显道理,状元出身的李遵顼却并没有看清,继续执行襄宗时期附蒙侵金的政策,企图乘着蒙古攻金的好机会,掠夺金地财物并扩大领土。为此,他频频发动对金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完全没有认识到蒙古铁骑的野心,其助蒙伐金的行为也无异于玩火自焚。

光定七年(公元1217年),蒙古伐金,西夏乘机派兵三万偷袭,结果夏军在宁州(今甘肃宁县)被金军大败,损失惨重。不久蒙古西侵花剌子模,请西夏派军援助,连年用兵下来,西夏国力早已空虚,举国厌战,对于派军随蒙西征一事朝议纷纷,李遵顼考虑再三后,拒绝出兵,蒙古人见西夏拒绝,随即发兵围困中兴府(今宁夏银川)。文人出身的李遵顼见蒙古铁骑兵临城下,惊恐万状,连忙命令太子李德任留京监国,自己则带着大臣们逃奔西凉府,直到蒙古退兵才悄然返回。此事过后,李遵顼意识到蒙古人才是西夏最大的威胁,赶紧调整策略,遣使金国以求订立盟书,共同抗蒙。次年春天,李遵顼起用主张联金抗蒙的苏寅孙为枢密都承旨,又亲自写信给金朝皇帝,商请恢复边境互市等事。早就对党项人反复无常而深恶痛绝的金宣宗完颜珣,对李遵顼的提议直接表示拒绝。

▲西夏神宗李遵顼画像

眼见联金抗蒙不成,李遵顼遂转而联宋抗金。光定九年(公元1219年),金国南侵宋朝,西夏乘机与川蜀宋将联络,密谋联宋侵金之事,宋将为守护疆土勉强同意下来,但考虑到李遵顼的摇摆不定,并没有如约出师。次年五月,宋夏正式签订盟约,共同出兵夹击金国。八月,两军攻破金国会州城(今甘肃靖远),金宣宗得知此事后极为震惊,急忙遣使西夏请和,好面子的李遵顼却一口回绝,这就使金夏两国矛盾加剧。得知议和无望,金军奋力抵抗宋夏联军,西夏军队在巩州(今甘肃临洮南)遭到顽强阻击,无奈只得退兵,撤退途中又遭金兵伏击。十月,惧于巩州之败的西夏不肯再随宋军出兵伐金,宋夏联盟就此宣告终结。

▲蒙古骑兵剧照

与宋金接连交恶后,李遵顼可谓是四面树敌,正在其焦头烂额之际,蒙古人又杀了回来。面对蒙古铁骑压境,李遵顼主动出城设宴招待,并派出五万西夏士兵跟随蒙军一同伐金,历经波折,李遵顼又回到助蒙伐金的原有轨道上。光定十三年(公元1223年)春,蒙夏联军进攻凤翔,被金兵挫败后,李遵顼见势不妙,没有通知蒙军就命令夏兵撤退,导致蒙夏联盟之间又出现裂痕。此次附蒙攻金,让西夏蒙受巨大损失,各地怨声四起。在西夏统治者内部,此时也矛盾重重,以太子李徳任为首的反蒙派,竭力反对李遵顼附蒙攻金的错误政策,并拒绝领兵出征,他还以放弃太子位做要挟。李遵顼恼羞成怒之下,宣布废黜李徳任,并派人将其软禁。由于对李遵顼的反复无常很是厌恶,成吉思汗曾多次遣使责其退位。十二月,在蒙古威逼与朝臣反对的双重压力下,李遵顼传位于次子李徳旺,自称“上皇”仍居住于宫中,以便遥控朝政,他也因此成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

▲成吉思汗剧照

新君即位后,西夏放弃附蒙灭金政策,改为全面联金抗蒙。可惜这已无力回天,蒙军得知西夏背盟后,率军强攻,西夏败亡已成定局。乾定四年(公元1226年)五月,李遵顼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谥曰英文皇帝,庙号神宗。《谥法》云“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意思。这位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空有一身才气,统治期间摇摆不定、一再误国,若是他有坚定决心与长远眼光,西夏皇室或许就不会被蒙古人屠戮一空。

参考文献:

《西夏书事》《金史·西夏传》

历史有没有状元当皇帝呢?

在中国的历史上,按大的朝代排列,从夏至清,每有状元当皇帝的。不过在西夏国有一个,也勉强算唯一的一个。

此人就是西夏第八位皇帝_夏神宗李遵顼(xu)。李生于公元1163年,父亲是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李从小聪慧,博览群书,善于书法。公元1203年西夏科举考试,名列一等第一名,状元及第,被西夏国委以重任。

后来独揽朝廷大权的李遵顼于公元1211年8月13日,废黜了夏襄宗,自立为帝,改元光定。

此人相当自负,当皇帝后投靠蒙古人,主动挑起于金国的战争,并且固执己见,最后招致亡国。

纵观历史,纯粹的知识分子是当不了一个合格且有作为的领袖级人物的。

历史有没有状元当皇帝呢?

作为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西夏神宗李遵顼出身近支皇族,是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西夏桓宗李纯祐、襄宗李安全的族侄。西夏由党项人创建,国中男子皆以骁悍、善骑射著称,功名往往是靠刀箭在战场上搏杀获得的,对于读书科举一般不感兴趣。然而李遵顼却是个“异类”,对骑马射箭不感兴趣,却痴迷于读书。

根据史书记载,李遵顼年轻时以品行端正、博学上进著称,不仅文章做得好,而且还写得一手好书法(“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见《西夏书事》),端的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天庆十年(1203年)三月,李遵顼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在廷试中一举夺魁,被西夏桓宗钦点为状元,一时间成为美谈。

桓宗在位期间,蒙古开始崛起于漠北,严重威胁到西夏的安全,而内部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不断,导致国势日渐衰落。在这种情况下,桓宗迫切需要能得到贤才辅佐,以便重振国运。在这种情况下,李遵顼便获得提拔重用,仅用了数年时间,便晋升为大都督府主,以宗室身份执掌兵权,成为朝廷最可倚重的皇族。

就在李遵顼升迁过程中,桓宗被堂弟李安全弑杀,而后者在位期间(1206-1211年)昏庸无道,破坏西夏与金朝之间长期的友好关系,发动了一场毫无意义、损失极大的对金战役,并屈从于蒙古的欺凌,引起国人的强烈愤慨。在这种情况下,早蓄不臣之心的李遵顼便发动政变,废黜并杀死李安全,然后自立为帝,时在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

作为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李遵顼虽然写得一笔锦绣文章,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却是个“低能儿”,非但没能挽救李安全在位时日渐衰落的国势,反而用一连串难以弥补的战略性失误,将帝国推上灭亡的“悬崖”,令国人痛恨不已。

原来,西夏自建国后,基本上都在奉行着“事大主义”的外交方针,谁强就跟着谁混,并且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立场。但与此同时,一旦周边大国势力过强,威胁到西夏的安全时,它便会采取“联弱抗强”的战略,与其他邻国结盟共同对抗该大国。正是灵活运用了这两套战略,西夏才得以在宋、辽、金等大国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始终保持独立地位。

然而李遵顼上台后却反其道而行之,先是依附于蒙古攻打金国,在损耗大量的兵力、财力、物力后,因为难以继续支撑,便开始调整策略,准备联金抗蒙。但李遵顼的提议遭到金国的拒绝,他一气之下又联合南宋攻打金国,结果连战连败,军民死伤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李遵顼便抛弃与南宋的盟约,再一次归附于蒙古。

蒙古对李遵顼反复无常的举动很是鄙视,所以在西夏再次归附后,对它的压榨、欺凌比之前更盛。对此,李遵顼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不敢有半点儿怨言。如此一来,没过几年时间,西夏便因蒙古苛刻的征调政策被搞垮,使得国中“民不聊生,耕织无时,财用并乏”(见《西夏书事》),而兴、灵诸州因为旱灾甚至出现饥民相食的惨状,实在是建国以来极其罕见的现象。

李遵顼种种愚蠢的举动,引得国内一片怨声载道,而他为拯救帝国所唯一能做的,便是以皇帝的名义命人缮写泥金字《金光明最胜王经》,寄希望于佛祖来庇护国家、赐福百姓,但换来的却是局势的愈发危峻。此时,国中反对依蒙攻金政策的呼声日渐高涨,甚至于连太子李德任都加入其中(不久因此被废),由此可见李遵顼何其不得人心。

虽然李遵顼无条件地屈从于蒙古,但后者对他依旧不满意,并计划吞灭西夏。在这种情况下,李遵顼因为不愿做亡国君,便把皇位传给次子李德旺(夏献宗),时在乾定元年(1223年)。李德旺上台后采取联金抗蒙的战略,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终究无法挽救国运。3年后,李德旺忧愤惊惧而死,侄儿李睍(夏末帝)即位。次年(1227年),蒙古攻灭西夏,杀死李睍及其他皇族成员。

就在西夏亡国前1年,正当蒙古大军攻陷河西诸城、进逼西凉府之际,时为太上皇的李遵顼惊惧而死,终年64岁,谥号英文皇帝,庙号为神宗。作为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李遵顼尽管文采斐然,但治国理政能力却是超级烂,因为一连串的愚蠢举动,将西夏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实在是辱没平生所学。

史料来源:《西夏书事》、《宋史》、《金史》、《元史》、《新元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