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康熙让弘历骑大马,为什么胤禛看到之后特意照了照镜子?
这段剧情发生在刚刚复立太子胤礽不久,具体情况请听我慢慢道来:
一、
为什么是弘历?
要知道康熙帝儿孙满堂,光儿子就有三十五个,皇孙就更是数不过来了。整部《雍正王朝》中在前期仅仅出现了几个皇孙,其中一个就是弘历。
弘历和弘时均师从老四胤禛请的先生邬思道,可以说起点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在热河狩猎一事上,弘历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
弘历的特殊之处在于记忆力好,临危不惧,且头脑清晰,口才良好,并且各种火候把握的到位。在热河狩猎一事上,康熙帝拿出一个意义重大的奖品——金如意。
这也是众皇子争夺的对象,并不是这个东西多么值钱,而是因为这件物品背后的寓意,让众皇子们想入非非。
本来奖励的标准就是狩猎数量的第一名,也就是说理应是获得猎物最多的老十三胤祥。但是老八胤禩也是非常聪明,他抓的都是活的,在此前提下,众臣都赞同老八胤禩获得这个奖品。
也就是在这个时刻,弘历站了出来,此时邬思道授课的重要性体现的一览无遗。弘历先是历数康熙帝多年来的狩猎数量,然后指出“仁义”并不是大清的立国之本。并且给康熙帝戴了一个大帽子,那就是大清的第一巴图鲁,也就是第一勇士的意思。
这套说辞,可以说非常舒服的拍到了康熙帝的屁股上,特别受用,也正好解了康熙帝面临无人可赐的难题,正好就赐给了弘历。从此以后弘历就入了康熙帝的法眼,再加上康熙帝有意老四胤禛,所以对这个弘历更加的器重。
二、
骑大马的弘历:
整部电视剧中,康熙帝一直表现的就是心机沉沉,很少展现笑容,但是在面对弘历时却欢笑不已。
其实在正史中,也或多或少的能看到康熙帝对弘历的青睐,但是这个历史也是加工过的历史了。因为弘历即位后好大喜功,也是为了表明自己一出生就与众不同,是名副其实的“十全老人”。所以也刻意描述了自己跟皇爷爷康熙帝在一起的经历。
其实康熙帝并不仅仅培养这么一个皇孙,太子胤礽的儿子,还有其他皇子的儿子都有涉及,并不单单针对弘历一个。
热河狩猎一事后,老四胤禛欣喜不已,回到住处就兴高采烈的要给年秋月抬旗,理由也比较拐弯抹角。是为了表扬邬思道教育弘历有方,而年秋月又伺候的他好,所以要赏赐年秋月。
当然之前我们也分析过,这个所谓的奖励,其实对于年秋月和邬思道来说就是痛苦的根源,年秋月后来的死跟这次抬旗是脱不开干系的。
再后来就发生复立太子胤礽一事,然后老十三和老十四大干一场,老十四顶撞康熙帝,康熙帝气晕。德妃带着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到康熙帝面前道歉,康熙帝突然就封了德妃为皇贵妃,随后又让老四胤禛把弘历带进宫来抚养。
再后来老四胤禛抱着一摞奏折进入,然后就惊讶地看到了弘历骑着康熙帝……
三、
这里面有几个细节非常值得大家思考:
先是下大雪了,康熙帝领着弘历散步,然后弘历突然就跑开了,康熙帝一边大喊“不要跑,别摔了!”一边追上去,然后弘历真摔了,他赶紧扶弘历起来,然后这个弘历就抓了一把雪摔在康熙帝脸上,又跑了……
这个细节就说明,弘历跟康熙帝的关系已经超出寻常了,从弘历跑了跌倒到康熙帝扶他,也预示着这个小弘历不一般。
镜头一转,康熙帝让弘历磨墨,并嘴上说着“这就是要磨心,心要静”。然后他就抱着弘历写字,嘴上念的是:
“庭前垂柳待春风”。
这句话出自《九九消寒图》,原话还有两个字,整句是: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每个字都是九笔,从冬至那一天开始写,每天写一笔,写完整句话就到了春天了。对于康熙帝来讲,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包括众皇子的互相算计争斗,这已经告一段落了,春天就要来了。寓意也是指自己找到了好皇孙,心中也已经有了储君的人选,春天马上就要来临了……
第三个细节则是老四胤禛抱着一摞奏折进来,说明老四胤禛已经有了一个重要的职位,他虽然仍是领内侍卫大臣,但是可以自由出入康熙帝的寝室,而且还不用通报。
从后面老四胤禛的极力举荐下老十三掌管刑部来看,此时的老四胤禛权力已经相当的大了。
四、
老四胤禛为什么照镜子?
老四胤禛进门就看到了让他惊讶不已的一幕,弘历竟然骑着康熙帝的脖子在画画,他第一表现就是震惊,继而伸出手刚想制止,但是马上他就冷静了下来,悄悄的退了出去,照了照镜子。
此举包含多种含义:
首先,老四胤禛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得意忘形了,都说他喜怒不言于色,他也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失态。
其次,他要看看自己的样子,像不像未来皇帝的样子。
最后,他照镜子,也是提醒自己,此时的太子胤礽仍在,自己需要冷静,要看清自己现在的身份,并且这件事一定得保密。
而弘历对康熙帝说的这句话意义非凡:
“爷爷,你可扶好了我!”
这个扶可不仅仅是让他骑大马的扶,另一层意思,可不正是要扶他上位吗?
为什么说弘历骑大马是一个残酷的秘密?
要知道此时的剧情仅仅进展到太子被复立,后面的皇子们还有好多戏码没有上呢。而这个时候的康熙帝就表现出了要传位老四胤禛的迹象,而且是坚定不移的。这对其余皇子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当然,他们那时还被蒙在鼓里呢。
更重要的是,老四胤禛一直以来都表现的对皇位不看重,可是这一次的举动却暴露了一切!他才是隐藏最深的人,尤其是最后的镜头对准的是那把龙椅,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这个老四胤禛不愧是“冷面王”!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中,康熙让弘历骑大马,为什么胤禛看到之后特意照了照镜子?
从《雍正王朝》的剧情来看,雍正上位,确实是沾了弘历的光。
康熙第一次看重弘历,是在木兰秋猎的猎场上。
康熙以蒙古诸汗敬献给太子的玉如意为赏物,激励众位皇子们展示武勇,做以考察。
注意:这个玉如意是有象征意义的。
因为清朝的历任皇帝,都同时兼任着另一个重要的职位:蒙古大汗。
皇太极:博格达彻辰汗
顺治帝:额耶尔札萨克汗
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
也就是说,这个玉如意,是皇权的象征,获得玉如意,将被视为得到蒙古诸汗的拥戴,这个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当四子胤禛因为装病,不敢参加射猎,(参加了也未必能有好的收获)。康熙就感到遗憾,认为他失去一个机会。特地警告:“那你可不要后悔啊!”
胤禛的下风却被他儿子弘历顺利扳回了,先下一城。
众位阿哥们都奋勇争先,以博康熙青睐。胤祥获猎最多,而老八胤禩心机最深,全部获取的是活物。
而当康熙正在两难之地,弘历突然发言,扭转了整个形式。
弘历的言语揭穿了老八胤禩的伪善,指出了大清江山的本质,又赞扬了康熙的功绩,令康熙龙心大悦。
康熙既不想把玉如意给收买人心的老八胤禩,也不愿意给性情直爽的老十三胤祥,更不愿意还给太子胤礽。
弘历的出色发言使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康熙对弘历的欣赏,立时使老四胤禛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储君可选择的目标之一。
后来,康熙设局,百官鄰选,康熙复立胤礽,重创了老八胤禩的势力。老十三胤祥与老十四胤禵在殿前恶斗,胤禵顶撞皇父,康熙气倒,德妃带着胤禛和胤禵来赔罪,康熙却突然封德妃为皇贵妃。
这非常重要。德妃升为皇贵妃,意味着她的儿子中将有人不久被立为皇储。
为什么?因为皇贵妃的位分在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皇后在世时,一般是不立皇贵妃的,若立,则意味着后位不稳,将要失宠。
如果后宫没有皇后,那皇贵妃则等同于皇后,为六宫之主,她的子嗣将因此地位贵重,成为储君的备选。
那么,德妃的两个儿子,胤禛和胤禵,谁将被立为储君呢?
随即,康熙又告诉胤禛。
这就揭晓了答案,也是暗示胤禛做好准备。
弘历天资聪颖,幼小即有天子气象,很得康熙的欢心,爷孙俩感情日渐亲近,而胤禛则大沾其光,离帝位越来越近。
胤禛来办差,看到康熙和弘历爷孙俩正在写字。
康熙把弘历扛在头上。弘历说了一句话。
“爷爷你可扶好了我”
就是这句话,意味着胤禛的储君地位从此坚不可移。
胤禛心下暗喜,也不惊扰爷孙俩,悄悄退去。路过镜子,特意检查了一下自己的妆容。
胤禛这其实并不是整理衣帽,他这是认真观察自己的面容,因为刚才那一刻,他确实是得意忘形,想入非非了,他瞬间清醒过来,警惕自己不要过早暴露内心的狂喜和得意。
当然,无论怎样掩饰,对皇位的觊觎之心再也无法压抑,胤禛虽迅速离去,但镜中的那张龙椅却把他真实的内心映射无遗。
《雍正王朝》中,康熙让弘历骑大马,为什么胤禛看到之后特意照了照镜子?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雍正是一个心机深沉之人,在碰上康熙让弘历骑在他头上这般溺爱以后,雍正竟然颇为失态的照镜子来看看自己,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雍正认为自己距离夺嫡又近了一步,所以自然是欣喜若狂了。
现实中历史上雍正能登基,有着康熙指定隔代继承人弘历的原因。
而雍正王朝中却并非如此,可以说是弘历因为雍正而得宠,而雍正又通过弘历受宠知道了自己是离成功大大的近了一步,可以说父子俩是相辅相成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宋安之来大概说说。
一、弘历的惊艳表现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康熙四十七年的热河狩猎发生了一废太子之事。
这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但其实还有一件大事值得注意。
就是在热河狩猎时,康熙开始喜欢起来了未来的乾隆帝弘历了。
因为当时的弘历表现堪称完美,在神机妙算的邬先生提前教导之下,弘历知道了康熙一生以来的所有狩猎数量。
在众皇子狩猎之时,康熙的赏物可以说是意义重大,第一名赏赐的是原属于太子的金如意。当时太子失宠,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康熙把这件外藩使臣送给太子的金如意当赏赐之物,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狩猎的结果是老十三第一,老八打着仁义的虚名没有射杀猎物,当时支持老八的大臣纷纷为老八叫好,康熙看见如此也有意把金如意给了老八。
但才几岁的弘历就持反对意见了,说狩猎乃是满人之本,难不成还要因为仁义什么都不干了不成,还说出了康熙一生的狩猎成果,并说康熙是大清的第一巴图鲁(也就是大清第一勇士的意思)。
康熙是高兴的不得了,把金如意赏赐给弘历。
弘历因此开始被康熙所喜欢。
ps:康熙赏赐给弘历金如意,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平衡之道,因为当时太子失势,红人老八被康熙发现了做了下流之事陷害太子,气的直说其心可诛,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当场发作,所以干脆把金如意赏赐给了说话好听的孙子弘历了。
具体分析可以看看宋安之以前的雍正王朝分析系列。
二、为什么说弘历沾了雍正的光
自追缴国库欠款以后,雍正是一直以孤臣身份来为朝廷为康熙办事的。
本来康熙对于老四的定位是以孤臣姿态来认真办一些得罪人的事情,然后太子来收买人心,也就是说让雍正当辅佐太子的孤臣。
但是之后时局就乱了,江南赈灾以后,太子一步步暴露出其外强中干的本质,最后热河狩猎时更是被废。
所谓的贤王老八呢,那点小伎俩早被康熙看穿,而且立新太子之时,老八暴露的势力是让康熙深深忌惮,所以也是采取了打压。(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不仅没有立老八为新太子,还将支持老八的佟国维给罢了官。
立新太子就这样草草收场了,但太子被废以后,众皇子的攻击对象就成为了老八了,正所谓树大招风,于是老十四开始借题发挥了,先是强出头与太子一党的老十三打起来,将事情闹大,后来康熙要锁拿老八他们时候,老十四又开始“仗义执言”了,不惜顶撞康熙。
老十四表面来看是仗义执言,其实是不着痕迹的扩大事情,让康熙觉得老八太会蛊惑人心了,把老十四调教的来大闹以发泄不满,使康熙对老八是深深的厌恶,让老八彻底是夺嫡无望。
这次事件老十四顺利达到目标,老四在康熙气的拔刀砍老十四以后,自己以手挡刀,着实好好的表现了一把。
经过立新太子风波一闹,太子是外强中干烂泥扶不上墙,老大早已被终身圈禁,老八被康熙厌恶,老三就一读书人没能力。这时候也就是雍正还可以,所以康熙就开始有意培养雍正,同时也是为了平衡朝局,因为太子倒下了,只能借雍正之手来打压势力庞大的老八了。
同时老十四的仗义执言让康熙也比较欣赏。
于是德妃领着老十四去认罪时候,雍正也在场,康熙就说你这两个儿子啊(雍正和老十四),嘿了一声就没有再说了。然后晋封德妃为皇贵妃。
康熙这样一来,是想子凭母贵,比较雍正当时是孤臣,并没有什么大的势力,给他点帮助也是好的。接下来康熙还让雍正把儿子弘时带进宫来,说要亲自调教,意思要亲自抚养。
康熙这个举动就很意味深长了,可以说热河狩猎时弘历惊艳的表现是康熙喜欢他的基础,但之后雍正很不错的表现,才使康熙最终打算爱屋及乌,把这个孙子带进宫来抚养。
所以说弘历算是沾了雍正的光,而雍正也不知道弘历具体会有多好的表现,但是之后弘历骑大马在康熙头上以后,雍正知道弘历是真正的受宠了。自古以来都有指定隔代继承人的例子,比如说明成祖朱棣因为特别喜欢孙子朱瞻基,因此决定了立朱高炽为太子。康熙这样喜欢弘历,意味着自己夺嫡希望大大增加了,所以雍正自然是高兴到失态,以至于用照镜子整理自己来掩饰这种失态的欣喜。
可以说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雍正与弘历这对父子在九子夺嫡时是相辅相成的。
雍正王朝世界中的刻画虽然与现实中雍正沾弘历的光不一样,但其实现实中雍正不一定沾了弘历的光,因为弘历登基以后,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自然会有意无意的宣扬康熙帝对于他的溺爱了,并且隐晦的说到康熙传位雍正就是打着立隔代继承人的意思,但据考证,康熙晚年不只是在孙子辈抚养了弘历一人,还有废太子胤礽的儿子等人,弘历如此自夸,有些故意抬高自己了,准确来说弘历还是有作用的,但也就是与雍正相辅相成罢了。
所以说雍正王朝的这般刻画,或许也可以说是无形中更加贴近现实了。
第123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雍正王朝》中,康熙让弘历骑大马,为什么胤禛看到之后特意照了照镜子?
这个小细节很经典,刻画的人物心理非常细腻,而且镜子中还有一个隐喻,超内涵。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导演在很多细节刻画方面,都用料十足,其中在乾清宫门口被气到晕厥的康熙,随后将弘历接到宫中,教他读书写字,而且还让弘历骑大马。
胤禛正好送折子过来,还在门口就看见这温馨的一幕,当时的第一表情是担忧,甚至是惶恐,万一弘历不小心伤到了年迈的康熙这还得了,可随后看到康熙十分受用的表情,一下就放心了。
然后下个镜头就有意思了,胤禛若有所思的折返回去,然后正巧旁边有一面镜子,胤禛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仪表。
这一段契合了胤禛思想的转变,弘历的出现,以及康熙对弘历的种种栽培,让他对夺嫡更加有了信心,从冷面王转到了一国之君的意识上,下意识的整理了一下自己平时不太注重的仪表。
非常真实细腻的刻画了平常人的心理,平时我们在职场中假如获得表扬或者重遣,也会不自觉下意识的更注意仪表。
可以看出,虽然镜子外只能看到胤禛,但是镜子里却折射出胤禛身后的龙椅,也预示着将来“雍正皇帝”的登基。
这种独特镜头的运用,在《雍正王朝》中多处出现,无愧经典好剧。
《雍正王朝》中,康熙让弘历骑大马,为什么胤禛看到之后特意照了照镜子?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幕:当四阿哥胤禛看到儿子弘历骑高头大马似地被康熙架在脖子上写字,他的表情先是惊诧,甚至有点慌乱,进而转变为有些窃喜,他还特意去照了照镜子,看了看镜子中自己的形象,是想看看他到底有没有帝王之气。
当胤禛看到康熙对弘历充满慈爱尽心教导的这一幕,再加上小弘历那一句:“爷爷你可要把我扶好了呀!”估计胤禛当时的内心独白应该是:稳了,稳了,绝对扶的稳稳的,我这继位人的位置也稳了。于是他没敢打扰悄悄地离开了,顺道照了照镜子,抹了把汗,整理了一下仪容,还特意地看了看镜子里的那把龙椅。
在剧中,四阿哥胤禛从一个明面上不参与争储位的皇子,到现在受到了一个极其明确的暗示。在如此大的心理冲击之下,就算他的城府再深,掩饰得再好,也难免把心中的狂喜给暴露出来,此时要是被外人看到,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要说康熙为何会将弘历接进宫来亲自调教,还得从那场热河狩猎说起。
热河狩猎时,弘历的优异表现成功地进入了康熙的视野在热河狩猎之前,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追比户部欠款风波,二是刑部宰白鸭一案,这两件事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在这两件事上,康熙对诸皇子的表现都不太满意,尤其是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为了进一步掌握诸皇子的心思,于是,康熙带着他们来了一场猎场逐鹿。
在狩猎开始前,康熙拿出的赏物颇有深意,赏物是一柄颜色接近明黄的如意,本是蒙古诸王和使臣进献给太子胤礽的,此时被康熙拿出来当作狩猎赏物,其用意就显而易见了。
康熙事先说了,哪位皇子涉猎最多,如意就赏给谁,太子胤礽被排除在这次狩猎之外,四阿哥胤禛身体有恙也没有参加,其余诸皇子则各怀心思,各显其能,于是,一场激烈的争夺拉开了帷幕。
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十三阿哥胤祥所获猎物最多,但八阿哥胤禩所猎的尽是些活物,可以说是颇具心思,尽显其“贤”和“仁”,由于之前康熙以太子有病为由,令八阿哥胤禩代为招待蒙古诸王和使臣,而使臣们误以为康熙属意八阿哥胤禩。
因此,蒙古诸王吹捧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八哥既获得了猎物,又不忍杀生,这片仁慈心怀实非众人所能企及。因此,儿臣认为这把如意应该赐给八阿哥。”随之而来的是一片附和之声。
八阿哥胤禩在在此前刑部宰白鸭一案中,诱使肖国兴供出太子,把什么叫做口蜜腹剑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康熙在此前已经通过图里琛之口了解了事情原委,心中正是痛恨老八阴毒的时候,此时老八又做起了假仁假义、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无疑是给康熙上了眼药,让他更厌恶老八而已,因此,康熙怎么可能把如意赏给老八呢。
但众人悠悠之口,得想法子给个理由说服这帮极尽吹捧之能的人,正当局面尴尬的时候,一个稚嫩的童声出现了,只见胤禛的儿子弘历站了出来说道:“王公这说不对,王公说不忍杀生是慈悲心怀。那么,皇爷爷一生射杀那么多野兽,难道就没有慈悲心怀了吗?”可以说弘历的一句话就秒杀了这帮吹捧八阿哥之人。
弘历的话使八阿哥等人脸色变得很难看,因此,胤禛出言阻止弘历不要乱说话,但康熙却让胤禛住口,令弘历接着说下去,弘历接着又一鸣惊人,不但说出了康熙一生所猎获猎物的具体数量,还说康熙之所以狩猎是不忘本,并进一步吹捧康熙为大清第一巴图鲁。
康熙一生封给了很多人巴图鲁称号,但第一次听别人说他是第一巴图鲁,而且是出自孩童之口,因此,康熙心情大好,满脸堆笑,直接把如意赏给了小弘历。
吹捧一个人要做到投其所好,不着痕迹,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如果这番话由任何一个皇子说出来都不会有什么效果,反而有可能拉低自己在康熙心中的评价。但由皇孙说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而且说的是有理有据,这也从侧面说明皇子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始终把康熙放在心上。
而弘历之所以能临场说出这一番话来,其实跟邬思道之前的教导和弘历的悟性是分不开的,狩猎开始之前,邬思道特意教导弘时和弘历两个人,让他们知道并记住康熙一生所获猎物之数,并引用典故说出涉猎的本质。
弘时听一半以尿急为由跑了,弘历则在邬思道的教导下悟出了不少道理,因此,才有了弘历在狩猎时的临场完美发挥,一方面是邬思道题押的准,另一方是弘历本人悟性高发挥的好,不但得了如意还替胤禛挣足了本钱,顺带着还让自己进入了康熙的考察视野。
实际上此次热河狩猎,就算没有弘历的闪亮登场,康熙也不会因为吹捧八阿哥的人过多,把如意赏赐给八阿哥,因为之前八阿哥设计套肖国兴的证词来指证太子是主谋,肖国兴后来叫冤,这事经图里琛报告给了康熙,康熙立马意识到八阿哥的阴狠和野心,康熙给胤禩的考语是"其心可诛"。
从肖国兴一事上,八阿哥胤禩基本上就被康熙给否定掉一大半了,至于狩猎过程中八阿哥抓的都是活物,这在康熙的眼中看来,不过是又一次的假仁假义而已,不仅不会给他加分,而且只会让康熙更加厌恶和反感,可以说八阿哥是弄巧成拙,他的行为反而给小弘历给了登台展示的机会,弘历不但解了尴尬的局面,还最终赢得了如意,可以说,此次狩猎弘历替胤禛加分不少。
推举新太子一事后,康熙确定了继位人,把弘历接进宫亲自调教热河狩猎时,康熙亲自撞破了太子胤礽和郑春华的宫廷丑事,再加上之后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康熙决意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回到京城后,康熙明发旨意令诸臣工推举新太子,唯公意是举,在推举新太子过程中,八阿哥胤禩上下其手,串联诸多朝臣推举他为新太子,这更加引起了康熙对他的猜忌和厌恶。
于是,康熙和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吃了一顿饭,人家这饭局可跟咱们吃吃喝喝的饭局不一样,民以食为天可以说饭局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有故事的场景,少不了的请客赴宴、迎来送往,大多时候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像一个彰显为人处世的江湖,饭不过是平台,局才是重点,正如历史上那些饭局名场面,齐景公二桃杀三士、楚汉相争的鸿门宴、汉末三国青梅煮酒论英雄、宋初杯酒释兵权等,多的是桌底下的杀机四伏与权谋斗争。
在这场饭局上,康熙与佟国维达成了政治协议,坑了八阿哥胤禩一道,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实际上重新立胤礽为太子是康熙不得已而为之,立胤礽是为了过渡,是不想过早的把心目中的继位人暴露出来。
事后,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等人为八阿哥胤禩鸣不平,十阿哥胤誐和十三阿哥胤祥发生了口角,十四阿哥还跟十三阿哥大打出手,众人谁也拦不住,图里琛只好去请来了康熙,康熙到场后,十四阿哥胤禵依旧不服,还跟康熙顶起了嘴,说“八阿哥才识宏博,雅量高致,礼贤下士,才会有这么多人一德一心举荐于他。”
胤禵还说,康熙之所以不选大家推举出来的八阿哥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大家推举八哥为新太子,招了康熙的忌。实际上,老十四这几句话,不但没有帮到八阿哥,还把老八给害惨了,康熙一定会认为是老八撺掇老十四顶嘴的。
十四阿哥的一番话彻底激怒了康熙,康熙拔出剑来,就准备当场砍了胤禵,此时四阿哥胤禛一把抓住了康熙的刀,这里的细节是胤禛率先抓住刀挡住,这属于突发事件,谁也想不到,此时才显出老四和老八的不同,等胤禛抓住刀后胤禩才过去。
胤禛抓着刀就说了句皇阿玛息怒的话,胤禩则抱着大腿说了一堆,还在这里作秀说饶了这个饶了那个收买人心。而鲜血从胤禛紧握着刀身的手缝中冒了出来,又顺着刀口流向刀柄,还是张廷玉来了句“小杖受,大杖走”,才平息了此次风波,康熙也因此气的背过气去。
事后,乌雅氏带着胤禛和被五花大绑的胤禵前来向康熙请罪,康熙先是过问了胤禛手上的伤势,接着感叹对乌雅氏感叹了句:“你生的这两个儿子呀!”紧接着,康熙当着众人的面晋封乌雅氏为皇贵妃,令众人大吃一惊,要知道这时康熙的后宫里没有皇后,皇贵妃就属于最高品级了,在这个时间晋乌雅氏为皇贵妃,其用意就很明显了。
非但如此,康熙还对胤禛说道:“你给朕生的那个孙子弘历,朕很喜欢。胤禛,你明天把他领进宫来,让朕亲自调教他。”至此,夺嫡之争逐渐明了,康熙问胤禛的伤势这一小事体现出康熙对雍正的上心,让胤禛之子弘历进宫读书,晋乌雅氏为皇贵妃,一切的发展都显着为胤禛铺路。正因为有以上过程,这才有了文章一开始说的弘历骑高头大马似地被康熙架在脖子上写字,而后被胤禛看到,胤禛才特意去照了照镜子。
写在最后胤禛特意照镜子看这一幕,实际上是在看到康熙对弘历如此上心,他因此又惊慌又激动还有窃喜,他完全是想极力压制心中翻江倒海的激动之情。在剧中雍正的心理素质是可谓非常高深,心思也是极为缜密了,但面对康熙和弘历爷孙俩这一幕,还是没压制住激动之情,因此,他才刻意去照了照镜子。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写皆为分析电视机《雍正王朝》中的剧情,在真实历史上,康熙与弘历第一次见面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地点在圆明园,当时乾隆是十二岁,并不像电视剧中所说的康熙四十七年。
历史上康熙与弘历见面可以说是胤禛特意安排的,为的就是让康熙见见他的两个儿子弘历和弘昼,当时康熙对弘昼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但对弘历却印象深刻,还特意考较了弘历的学问,事后,还专门测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并且还夸弘历的生母是有福之人,这之后又接弘历去了宫里。
其实在弘历之前,康熙曾把胤礽的儿子弘皙接进宫里亲自抚育,而且抚育的时间很长,可以说弘皙是康熙最为喜爱的孙子,还有十四阿哥胤禵的两个儿子也曾被康熙接进宫抚育过,康熙调教弘历只不过有数月而已。
《雍正王朝》中,康熙让弘历骑大马,为什么胤禛看到之后特意照了照镜子?
胤禛特意去照镜子,这里面有没有什么深意呢?通过这个小细节,把胤禛的狂喜之情和夺嫡之心暴露无遗。
康熙与弘历祖孙关系融洽,让雍正放下忧虑,雍正的夺嫡之路又进一步在九子夺嫡中,胤禛刚开始依附于太子胤礽,自己也没有什么实力。他只是听从谋士邬思道的建议,以“不争”来换取康熙的好感,在江南赈灾和追讨国库欠款方面,胤禛都积极的帮助康熙排忧解难。
但是胤禛始终是不敢确认康熙的态度,因为太子、八阿哥、十四阿哥当时都很优秀,而且康熙还指定八阿哥代他宴请蒙古王爷,按照规矩,这个事情之前可都是太子代劳的啊。
木兰围场狩猎,康熙的皇子皇孙全部去了,十三阿哥胤祥射杀猎物最多,八阿哥全部射杀活物,按照常理,康熙应该奖励十三阿哥的勇猛,奖励八阿哥的仁慈。
没想到的是,小弘历是出尽了风头,他的一番“不能忘本”的言论,把处心积虑的逢迎康熙的八阿哥比下去,又说康熙是天下第一巴图鲁,让康熙龙心大悦,把本该赏赐太子的玉如意赏给了弘历。
这下胤禛心理稍微快慰了很多,弘历也给自己挣了面子,最关键的是得到了象征权力地位的玉如意。之后,康熙对弘历特别好,不仅把弘历带在身边辅导,还能让弘历“骑大马”,而胤禛也是为了哄康熙开心,不失时机的带弘历出现在康熙面前。
当时胤禛看到弘历跟康熙玩“骑大马”游戏,还让康熙扶好他,胤禛就特意的照了镜子,原因是胤禛这个时候是开心的,甚至是狂喜,得意就会忘形,他的一举一动关乎自己的形象,雍正在狂喜之后,迅速的冷静下来,开始伪装成为人们眼中的样子,所以特意照镜子。
这个时候在镜子中,刚巧出现了皇帝宝座的一角,雍正用余光瞄了一眼,就是这一眼,也把雍正的夺嫡之心暴露无遗。
坚持原创,敬请关注,欢迎点赞、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