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的道士张德明为何积极高调忽悠八阿哥胤禩夺嫡?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大家思考,那就是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以后,康熙帝仿佛释放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众臣可以推举太子人选。

至于推举的太子标准是什么?康熙帝避而不语,全靠各个皇子们自己揣摩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老八胤禩府上出现了一个神秘道士张德明,他是什么来路?身后又隐藏何种秘密呢?

《雍正王朝》的道士张德明为何积极高调忽悠八阿哥胤禩夺嫡?

一、

在《雍正王朝》中一共出现过两个神秘道士,一个是张德明,一个是贾士芳,今天单说张德明。

在真实的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类似的案子,不过当事人名字后面两个字正好相反,这就是著名的“张明德案”:

在这个案子中,真正上窜下跳,一心要致太子胤礽于死地的其实是大阿哥胤禔。大阿哥胤禔与蒙古喇嘛巴汉格隆魇镇太子胤礽,结果被三阿哥胤祉汇报给康熙帝。

该案让康熙帝暴怒,彻查此案后,大阿哥胤禔永久被废,同时三阿哥胤祉和八阿哥胤禩均受到牵连,彻底失宠。

此案的关键人物是张明德,他是执行魇镇的人,甚至后期还想刺杀太子。

咦?不对啊?这跟八阿哥胤禩有什么关系?

跟八阿哥胤禩的关系就在于,大阿哥把张明德给老八胤禩算命的事讲给了康熙帝,说他有天子相。正所谓躺着也中枪啊,说的就是老八胤禩这样的人!

由于康熙帝讨厌妖言惑众,所以,凡是道士捧的,康熙帝自然就踩,最后无辜的老八胤禩中枪!

当然,也不能算是完全无辜,谁让他没有第一时间汇报给康熙帝呢?

可见,在真实的历史中,张明德因言获罪,落得悲惨的下场。可是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张德明口出狂言,都被举报给康熙帝了,最后还能全身而退,实在是高人一个,无形中也笼罩了一层更神秘的色彩。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

整个事件的起因就是太子胤礽被废,康熙帝下了一道命令,让众臣举荐太子。

大家此时并不知道康熙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所以后面的一系列举动,可是说主要目的还是套康熙帝的话。

此时对于打算夺嫡的皇子来说,就有两个选择标准了,一种是完全是康熙帝说的算,他说谁当太子,谁就能当太子,这叫天心!

另一种则是百官说的算,考察众皇子哪一个更得民心,更能受到拥护,这叫民意。

在老八胤禩不知道下一步棋怎么走的时候,他不适时宜的派出了老九胤禟去首辅大臣佟国维处取经。这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万一保举错了人,以后能不能全身而退,能不能保住家族兴盛,这是佟国维此时最关系的事情。

所以,面对老九胤禟的追问,老谋深算的佟国维只回答了一个字:“看!”

也就是说,老八胤禩要想当太子,既要看天心,也得看民意!

于是老九胤禟拍了一下佟国维的马屁:

“中堂既能影响天心,也能左右民意。”

两个人相视一笑……

再加上康熙帝说的这句话:

“一唯公意是从,绝无偏私。”

于是,老八胤禩一派就定下了基调,既然天心不好揣摩,那么我们就来左右民意吧!

朝廷官员们这些人自不必多说,一直是老八胤禩的坚定拥护者,那么如果民间也来这么一出,是不是大事已成?

三、

随后,老十胤俄不知道哪里整来一个半吊子道士张德明,整了一个什么“八大王,八王大,白字下面有大王”的说法。

不要觉得这个招数是小儿科,在中国历史上成大事者很多都使用过这一招: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就先搞了一块布写上“陈胜王”,然后塞鱼肚子里,再让众人吃。比如晚上点燃篝火,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以此造势,让下面的人们相信他!

再比如刘邦醉酒砍了一条蛇,然后找了一个群演老太太演白帝老婆,说自己的儿子是白帝,结果被赤帝之子砍死了。于是刘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首领!

由此可见,老八胤禩一伙中,有人深谙此道,估计是《史记》多的比较多,想出了这么一个高招,给自己造势!

那么这个张德明到底是谁派来的?

在《雍正王朝》中并没有说明具体是谁派来的,我想有如下几种可能性:

一种就是他真的是自己找上门的,凡是这种江湖骗子,手段还是有的,最起码学过心理学,也会观颜瞧色,并且要关心时事,这样配合着用,还是可以忽悠住一些人的。

这种人并不怕死,敢去皇子府上忽悠的,一般都是置生死于不顾的,要么为了名,要么为了钱。他也是审时度势许久以后,认为老八胤禩夺嫡希望最大,所以才找上的门,万一成了,那么他就是开国功臣!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老八胤禩自己安排的,目的也是为了造势,并且把情况反馈给康熙帝,以便套出皇帝的话来。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其余皇子陷害老八胤禩,要想让一个人灭亡,先使他疯狂,假如老八胤禩没有把张德明捆起来报给康熙帝,那么但凡一个皇子举报老八胤禩,老八胤禩有口说不出。

那就真的跟历史真相一样了,老八胤禩自然失宠!

四、

当这道难题甩给康熙帝以后,康熙帝只说了一句话:

“江湖术士的话不能一概视为妖言,有时候也能代表一些民意。”

这其实就是一个圈套,只是老八胤禩没有猜透康熙帝的帝王权术。不仅仅老八胤禩猜不透,连首辅大臣佟国维也猜错了!

就像杨角风刚才提到的,要想成为太子,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天心,一个是民意。从康熙帝的这句话来说,最起码民意是没啥问题了,天心嘛,目前来看也是好的。

有了这个信号,佟国维开始联络各大臣,联名推举老八胤禩为新太子。

只可惜,他们都中计了,中了康熙帝的欲擒故纵之计,要搞明白这件事,只需要看结果:

康熙帝最反感的就是结党营私,经过八大山庄被围攻一事,他心中已经有了储君的人选,可是要想保护这个储君不受伤害。就需要找出朝中哪些人是可以用的,哪些人是不可以用的!

佟国维这一次联手举荐,导致老八胤禩的势力人群全部曝光在康熙帝面前,这些人以后自然也不会被重用!

同时,佟国维全身而退,告老还乡,并且把侄子隆科多推上了权力高峰,维护了佟家的继续昌盛;道士张德明也被康熙帝整出了京城,玩起了失踪;老十三也在这次事件中被放了出来,继续表面拥护太子胤礽,实际作为老四胤禛的左膀右臂。

这一切看起来这么的离奇,竟然可以不动一枪一炮就把老八胤禩干趴下了,到底是谁操纵的这一切?

有这个实力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康熙帝!

所以,张德明很有可能就是康熙帝派去迷惑老八胤禩的!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杨角风发作!

《雍正王朝》的道士张德明为何积极高调忽悠八阿哥胤禩夺嫡?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对于其中的江湖术士张明德并不会陌生。

这位十阿哥胤䄉非常欣赏与钦佩的“奇人异士”,在“百官举荐新太子”的关键时刻,用“八大王”、“王上加白”等言语,暗示八阿哥胤禩是“命中注定”成为康熙的继任者以及整个国家未来的君王,用所谓“民意”引导了朝堂舆论的风向。

当然,张明德最终的下场可谓是“费力不讨好”,拍了半天八阿哥胤禩的“马屁”,结果却被其直接锁拿,交由康熙问罪,进而被直接驱逐出了北京,之后便再无其戏份了。

而实际上,张明德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并且他也确实在“一废皇太子”后,极力的吹捧八阿哥胤禩。然而,与其在《雍正王朝》中所不同的是,张明德最终结局并不是被驱逐离京,而是被康熙下旨直接拉到菜市口问斩。

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张明德的缘故,使得整个“八爷党集团”彻底暴露在了康熙皇帝的面前,并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狂妄的张明德,遇上了愚昧的“八爷党”,惨痛的最终结局便可想而知了。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为由,乾纲独断,直接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康熙的这一举动,极大了刺激了众位皇子对于皇位的觊觎之心,于是,对于储君之位的争夺也从“暗斗”直接变为了“明争”。

最先跳出来的便是大阿哥胤褆。

就在康熙将胤礽废黜后不久,胤褆便急于将胤礽置于死地,并且向康熙皇帝直言愿意手刃兄弟。

“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然而,胤褆的这一举动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此时的他,全然忘记了康熙之所以废黜胤礽,导火索便是其对皇十八子胤衸的死表现出的“毫无骨肉兄弟情谊”,进而被康熙所厌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胤褆竟然再次要在康熙面前上演“兄弟阋墙”的一幕,康熙此时的悲愤之情可想而知。

于是,康熙在回到北京之后,严厉训斥了胤褆,并当众宣布:

“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就这样,胤褆算是彻底被康熙排除在了继位名单之外,就此从“九子夺嫡”中出局了。

然而,遭此挫折的胤褆并不死心,他选择就此开始全力扶保自己这个非一母所生,但却是由一母所养的弟弟,八阿哥胤禩。

于是乎,江湖术士张明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闪亮登场了。

张明德最先结识的是,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初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第四子)与镇国公普奇。而正是在给这两人看相的时候,张明德看到了这二人对于太子胤礽骄奢暴戾的极大不满,进而投其所好,大放厥词,扬言要心将胤礽除掉,因此赢得了两人的信任,并就此被引荐给了大阿哥胤褆。

胤褆同样给予了张明德极高的礼遇,同时还主动邀请八阿哥胤禩来到他的府上,共同与张明德详聊,于是张明德就这样与胤禩结识。

就这样,张明德在给胤禩相面的时候,给予了其极高的“评价”:

“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

与此同时,他再一次表示,自己结识多达十六位功夫了得的江湖人士,随便找来一两人,就可让胤礽人头落地。

“皇太子暴戾,若遇我,当刺杀之。”

可以说,张明德的一番话,直接说到了大阿哥胤褆与八阿哥胤禩的心坎里,不过胤禩还是收敛起了其内心的“喜悦”,拉下脸来“痛斥”了张明德一番,紧跟着便将张明德接到了自己的府上,与其商议密谋。之后,胤禩便将张明德所言告知了与其关系密切的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等人。

而凭借着这一番“妄言”,张明德成为了“八爷党集团”的“上宾”。

然而,就这样的一席“妄言”,却让这一众康熙皇子就此失去了“理智”,从而开始了一幕幕“作死”的表演。

首当其冲的还是大阿哥胤褆。

胤褆主动找到了康熙皇帝,并向其举荐八阿哥胤禩成为新太子,而其理由便是张明德对于胤禩的那番评价。

“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

由于在此之前,康熙已经下旨,明令禁止擅言废立之举。

“朕已有旨、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

胤褆的做法无疑就是顶风作案,立马引得了康熙的愤怒,更是让康熙产生了极大的警觉,于是其决定要亲自彻查此事。

康熙将胤禩招来问话,胤禩对此前张明德所言是“供认不讳”,同时他又“画蛇添足”,主动承认了自己将此事已然告知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就此将整个“八爷党”算是和盘托出。而在康熙审理胤禟等人的过程中,这些皇子也对此事予以了承认,并且还说张明德是八阿哥胤禩亲自“请”来的。

于是,这一众“八爷党”的康熙皇子,无一例外,全部遭到了康熙极为严厉的训斥,特别是八阿哥胤禩,更是引得了康熙皇帝对其的极大不满。

紧跟着,经由三阿哥胤祉的检举,大阿哥胤褆用“魇镇”诅咒太子胤礽的事情被揭发了出来,于是康熙皇帝下旨,将胤褆削宗夺爵,圈禁终身。大阿哥胤褆也就这样彻底离开了康熙朝晚年的政治舞台,也从此失去了自由。

然而,康熙皇帝还不解气,于是他接连做了三件事情。

首先,他将八阿哥胤禩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警告。

其次,他又将与胤禩交好的一众皇子招来,该骂的骂,该打的打,同时也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进行了训诫。

再次,康熙便是要着手处理妖言惑众的江湖术士张明德了。

康熙皇帝下旨,将张明德押赴菜市口,明正典刑,包括胤禩、胤禟以及布穆巴、普齐等所有与张明德有过接触的人员,同样陪绑押往菜市口观刑,而康熙也就是要通过此举给众人以威慑,让其亲眼见证张明德的最终下场。

与此同时,伴随着大阿哥胤褆被圈禁,包括胤禩在内其他皇子尽皆遭到康熙惩治,整个“八爷党”遭受了灭顶之灾,不仅实力与野心被充分暴露,同时更是引得了康熙极大的不满与愤恨。

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拜这位张明德所赐。

张明德的行为,完全可以用“损人不利己”来形容。

张明德为什么要“忽悠”八阿哥胤禩?史料中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与介绍,而结合《雍正王朝》的剧情,我们不难发现,张明德如此行事,也仅仅是“跟风”而已。

此时的朝堂舆论上,对于八阿哥胤禩的支持可谓是呈现“一边倒”的趋势。

在此之前,胤禩凭借其谦逊的性格以及卓越的能力,在朝堂上已经拥有了极佳的人缘与口味。而在“一废皇太子”后,朝中几乎所有的大臣都选在支持胤禩成为新的皇太子,特别是在朝中颇有声望和地位的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内大臣鄂伦岱、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户部尚书王鸿绪、“满洲首席大学士”马齐以及康熙皇帝的亲舅舅兼老丈人的佟国维等人,都对胤禩表示的坚决的支持,更是极大的影响了朝局的走向。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张明德而言,支持胤禩,无异于会赢得更多人的迎合,从而可以获得了最为广大、也是最为安稳的“市场”,毕竟像他这样一个江湖术士,更多的还是依靠“以骗生存”,所以他的做法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或许从张明德的本意而言,他可能就是只想“拍拍马屁”、“抱抱大腿”,混点银子解决生活问题,然而他的想法与言论,可以说是直击了“八爷党”皇子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认可与赞同。

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江湖术士的言论,会被摆在康熙皇帝的面前,成为了胤禩继任储君之位的理由,真可谓是贻笑大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