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九门提督隆科多为何会帮老八对雍正进行逼宫?

隆科多为什么会背叛雍正皇帝?好端端有什么动机啊?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人物非常引人注意,这就是隆科多。

隆科多从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依靠其六叔佟国维,在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上演了一场苦肉计,最终获得康熙帝的信赖。后来又在紧要关头支持老四胤禛走上皇位,以九门提督的职位进入上书房,成为雍正一朝地位仅次于张廷玉的重臣,也是雍正帝十分信任的手下之一。

可是明明九子夺嫡的大局已定,雍正帝也早已坐稳了皇位,为什么隆科多偏偏放着好日子不过,跟老八胤禩他们搅合在一起,玩了一场逼宫大戏呢?

要解释清楚他的这个荒唐行为,我们还得从他的六叔佟国维说起。

《雍正王朝》前期,隆科多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公子,没事就跑到自己六叔府上要银子,要差事。佟国维一直没有给予他支持,但是有些教导的话是经常跟他说的。这种状况持续到了太子第一次被废后的某一夜,佟国维找到了隆科多,那一天他们聊了很多,从此以后,佟国维退出历史舞台,隆科多登上了历史舞台。

关于这里面发生的事,在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第7期有详细的阐述,总之佟国维通过言传身教告诉了隆科多一个道理:

要想确保佟家长盛不衰,有一点要牢记,那就是做事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该出手时就出手!

隆科多谨遵六叔的话,甚至还给他发扬光大了,关键时刻叔侄俩押宝不同的阵营,隆科多取胜。

也就是说,隆科多是投机取巧分子,是靠押宝支持老四胤禛才获得的雍正帝的信任。相对于老四胤禛从府邸带出来的手下,隆科多心里清楚得很,虽然自己位列高官,虽然也受雍正帝信任,但是却不是雍正帝的心腹!

换句话说,就是隆科多跟雍正帝的关系并不亲密。隆科多也是谨慎的做事,尽力处理好跟雍正帝的关系,并倚仗康熙帝临终前的传位诏书宣读者,维护着自己的地位。

但有一个细节需要深思,那就是隆科多宣读传位诏书的时候,是在老十三夺取了丰台大营的军权后,确保老四胤禛毫无后顾之忧后才宣读的。他取回诏书的时间刚刚好在这之间,如果老十三没有夺取军权,隆科多会宣布谁继位呢?

这事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是雍正即位后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深深触动了隆科多,使得隆科多错误的判断了形势,走上了不归路,那么是哪几件事触动了隆科多呢?

第一件事,则是诺敏的死!

雍正一即位,马上继续康熙帝没有完成的事,那就是追缴国库欠款。隆科多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山西巡抚诺敏,诺敏其实是一个清官,面对皇帝追缴欠款一事,他曾经求助隆科多,是隆科多给他出的主意欺骗了雍正帝。

当然,最后诺敏自己承担了责任,被雍正帝砍了头!

此事对隆科多触动很大,原来即使是清官,让雍正帝丢了面子,欺骗了群众,也是会掉头的。

而作为推荐人,又是出主意的幕后主使,隆科多自然会受到牵连,即使雍正帝不说责备的话,隆科多自己心里也膈应的慌。

这是其一!

第二件事,则是年羹尧的死!

年羹尧是雍正帝府邸出来的包衣,是雍正帝最信任的手下之一,而且替雍正帝还是四阿哥的时候做了很多秘密事情。

最重要的是年羹尧打赢了仗,稳住了西北,对于摇摇欲坠的大清朝是大功臣,这个功劳可比隆科多当年的拥立之功还要大!

但是,结局呢?

通过《雍正王朝》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年羹尧绝对没有造反之心,之所以最后被雍正帝处死。一方面也跟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得罪了众多大臣,大家接连的上书,上奏折,最后逼得雍正帝处死了年羹尧。

此事对隆科多触动也是相当的大,原来雍正帝会杀功臣的,即使这个人曾经有恩于他。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得罪众多大臣,因为众大臣联名上奏折,是会要了被弹劾的人的命的!

此时由于雍正帝新政的推行,朝廷里反对的大臣不是少数,隆科多吸取年羹尧得罪众大臣的教训,主动向那些人靠拢,其实就是在向老八他们靠拢。

第三件事,则是隆科多本身不干净!

这一点上是非常好理解的,诺敏清官一个,没有贪过一两银子,尚且不能自保。隆科多还是一个贪腐的官,自己的生活尚能注意着点,但是自己的公子就太过分了。

眼下新政在执行,其中一条重点也是查贪腐,从抄了几个大臣的家就能看出来(曹雪芹家也是那时候被抄家的)。尤其是儿子在京城胡作非为,跟青楼搅合在一起,而且还被老十三的人看到了。

隆科多不止一次说到,自己早晚毁在这个儿子手上!可是说归说,自己的脑袋也得保,于是在获知儿子一事暴露以后,他主动跑雍正帝处请罪,可惜即使跪到手脚都不听使唤,也没有见到雍正帝。

这也就给了隆科多一个错误的信号:雍正帝已经不信任自己了,说不定哪一天就这件事就要动手!

第四件事,新政的推行影响了旗人的利益!

这也是最终的八王议政逼宫的导火索,雍正帝有两个最信任的大臣,一个田文镜在河南搞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一个李卫在江苏搞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几项政策,都触犯到了旗人身份的隆科多利益。

同时也造成众多大臣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出现了众人参田文镜的联名上书事件。最后的结局也让隆科多大失所望,本来他以为这次众人参田文镜,会像当初众人参年羹尧一样,雍正帝会妥协。可是雍正帝偏偏没有妥协,不仅砍了几个大臣,还贬了李桴的职位。

也就是说,此时的雍正帝更加的严酷无情,而且还找不到规律,想杀谁就杀谁,这让隆科多非常的没有安全感。

于是这四件事以后,隆科多想起了六叔佟国维的话,不要一条路走到黑,既然自己可以预料到不久的将来会丧命于此,不如再赌一把,反正不赌也是死,万一赌赢了,那么佟氏家族继续繁荣下去!

后来他跟老八他们说的一句话,彻底暴露了他的心思,他说的是:

“这次就是再扶错了一个人,我也认了!”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扶老四胤禛,我扶错了人啊!

所以,拥立雍正帝有功的投机分子隆科多,对当今局势权衡再三以后还是走向了老八的阵营,最终也为自己愚蠢的行为付出了严重的代价!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上期回答回顾:康熙第六次南巡,太子胤礽跪拜时掉了帽子,这到底是何意呢?

《雍正王朝》中九门提督隆科多为何会帮老八对雍正进行逼宫?

老八去找隆科多时,隆科多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我保的是弘时;第二句,之前保错了,这次不希望再错了。

第一句话,意思是并非帮助老八叛乱,而是要让雍正的儿子弘时提前继位。

隆科多为什么非要让雍正下台呢?

第二句话给出了答案。他觉得之前保雍正继位,是保错了。

问题又来了,隆科多为何觉得保雍正是保错了呢?

当初雍正继位时,各位阿哥虎视眈眈。当时的隆科多是九门提督,手中握着3万兵马。坦白说,如果隆科多扶助老八,雍正根本没法顺利继位,甚至可能死无葬身之处。但隆科多保了雍正,坚定地站在雍正一边,保证了雍正顺利继位。

隆科多因此觉得自己是大功臣,理应获得雍正的信赖和重用。

刚开始,雍正对隆科多确实宠幸有加,甚至公开称呼他为“舅舅”(隆科多的姐姐是雍正的养母)。要知道,当年的佟国维可是康熙的老丈人,可是他在康熙面前也要自称奴才,而康熙也从来没有以亲戚关系来称呼他。

但好景不长,后来,隆科多渐渐失去了雍正的信赖。

雍正登基之初,便决心清理各地亏空的库银,他选择以山西为突破口。隆科多推荐了诺敏去做山西巡抚。

诺敏确实能干,半年就填补了亏空。雍正当然很高兴啊,把他立为榜样,还赐了他“天下第一巡抚”的匾额。可后来发现,这都是假的,诺敏是从民间财主的手中借来了银子,假装填补了亏空。这是欺君之罪。

雍正杀了诺敏。隆科多感觉被打脸。

隆科多的儿子不成器,与新科的探花刘墨林在妓院里争风吃醋。后来他以科考的举子不能进妓院为由,举报了刘墨林。本已考中的刘墨林因此被除名。但雍正却不顾这些,恢复了刘墨林的探花身份。

为了儿子的事情,隆科多去求见雍正,结果跪在殿门外半天,还是吃了闭门羹。

隆科多第二次被打脸。

此后,遇到大事,雍正一般和十三爷、张廷玉商量,冷落了隆科多、老八。有一次,隆科多和老八去见雍正,结果被告知:皇帝累了,不想见任何人。结果隆科多说,十三爷和张廷玉不是在里面吗?

但太监还是让他们回去了。

这让以功臣自居的隆科多,感受到了巨大的失落感。

再加上后来雍正整顿旗务,触及了隆科多等旗人的利益,让隆科多最终下定决心,帮助老八逼宫雍正皇帝。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隆科多觉得此次老八联合关外的四大铁帽子王,胜算很大。他便把宝押到了老八身上。

可惜,这次押宝,他押错了,满盘皆输。

《雍正王朝》中九门提督隆科多为何会帮老八对雍正进行逼宫?

《雍正王朝》中的隆科多,在康熙皇帝临终之前委以了重任,不仅将其提拔成为了上书房大臣,跻身内阁,更是将宣读遗诏的重要职责交付于他,而这其中除了康熙与隆科多之间亲情的牵绊,留给张廷玉的那两道圣旨,更是成为了制衡隆科多的工具。

在惊心动魄的“夺嫡之夜”,隆科多的表现也没有让康熙皇帝失望,尽管面对“八爷党”众位皇子们的不断拉拢,尽管自己又是手握京城卫戍的关键力量,但是隆科多依然恪尽职守的完成了康熙的嘱托,扶保雍正,进而成为了雍正能够顺利登上皇位的重要功臣。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朝初年,雍正皇帝对于隆科多还是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与器重,不仅遵照康熙的旨意将其委以重任,在成立军机处的时候,也将其安排在内。

然而,就是受到如此器重,并且位高权重的隆科多,竟然在“八爷党逼宫”事件中,成为了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重要帮凶,利用自己的职权接管了皇宫内外的防御,让雍正失去了最后一道防卫屏障,更是将雍正拖入了不利的境地。

只是最终,十三阿哥胤祥拖着病体,重新夺回了丰台大营的兵权,这才帮助雍正解决了这场政治危机,而伴随着八爷党的倒台,隆科多也迎来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

事实上,隆科多对于雍正的“背叛”,看似偶然,实则是一种必然。

前文中也说道了,隆科多作为扶保雍正顺利登基的大功臣,受到了雍正皇帝的器重,但是隆科多在雍正朝的表现却是不尽如人意的。

首先,就是荐人不当,而他向雍正推荐的人正是诺敏。

雍正登基之后,想要尽快解决国库亏空的问题以解决当前朝廷的燃眉之急,毕竟,这对于雍正来说是一桩“旧耻”,早在康熙朝时期,这就是雍正想要完成但是未能完成的事情,自己也在此事上跌了跟头,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处罚,于是对于此雍正是高度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隆科多向雍正举荐的诺敏出任山西巡抚,并将山西作为清理户部欠款的试点。

然而这个诺敏虽然是个清官不贪财,但是贪的却是名。诺敏用向山西的富商借钱的方式,仅用半年时间就填补了此前几十年的亏空,令朝野上下颇为震惊,雍正皇帝更是欣喜至极,于是将“天下第一巡抚”的匾额送给了诺敏。

只不过,伴随着田文镜在李卫和邬思道的帮助下,与图里琛联手揭开了“山西藩库弊案”的内幕,诺敏也因此倒台。

而作为诺敏的举荐人,隆科多没有做到知人善任,必然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再加上朝中官员借着“维护隆中堂的颜面”为由,力保诺敏,这就更增加了雍正对于隆科多的反感和厌恶。

其次,隆科多治家不严。

此时的隆科多可以说是被自己的大儿子隆大公子结结实实的给“坑”了一把。

隆大公子仗着自己父亲隆科多的威名,喝花酒、逛青楼,花钱大手大脚,甚至还与考生刘墨林为了争夺青楼女子而争风吃醋,弄得满城风雨,成为笑柄。更有甚者,与十三阿哥胤祥的手下发生了直接的冲突。

而最让雍正气愤的是,朝中的大臣为了讨好隆科多,竟然想要以此取消刘墨林的功名,这就就更加让雍正对于隆科多不满。

再次,就是隆科多的办事能力上,相较于其他内阁大臣,确实有些差距。

前文中说的选才荐才的能力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在朝堂的会议和探讨中,隆科多既没有像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那样的真知灼见,也没有如同张廷玉、马齐这样老臣的沉稳与全面,往往是处于随声附和的局面,可以说在政见上的表现确实是乏善可陈。

而在隆科多表现平淡,愈发对不起上书房大臣的头衔的同时,他的地位也开始变得尴尬起来,原因就在于一批新进官员的崛起。

雍正为了推行新政,除了重用康熙朝时期遗留的官员外,还培养了一大批对自己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且绝对服从支持他推行新政的官员。这其中包括了雍正在潜邸时的旧人,包括了李卫、田文镜等,也包括了在雍正朝通过科举新进的官员,包括王文昭、尹继善、刘墨林等人。雍正在科举场上为王文昭掌灯,力排众议破格录取刘墨林,尹继善考中探花没有几年就做到了一省的藩台,田文镜、李卫更是成为了一介封疆大吏,这都体现了雍正对于他们的器重。

也正是由于雍正对于这些官员的重用,不仅威胁到的是隆科多的地位,同时也让隆科多产生了深深的危机之感,而隆科多参与“八爷党逼宫”也是为了能够保存自己的权势地位。

所以,面对雍正对于自己愈发的不满,同时又在培养器重其他官员的情况下,隆科多如此铤而走险的行为,也就成为了必然。

而让隆科多如此行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佟国维的离世。

在此之前,隆科多的每一次重要的决策或者行动开始前,佟国维都要为隆科多进行谋划和预演。

当隆科多想要参与到“九子夺嫡”之中的时候,是佟国维喝止了隆科多的想法,并将他按在了理藩院,远离了这场政治风波。

当隆科多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官位的时候,又是佟国维用“苦肉计”的方式,让隆科多告发自己,使得其能够更加名正言顺的做到九门提督的位置。

也正是当隆科多在康熙弥留之际选择站队的迷茫时刻,又是佟国维告诫隆科多站在康熙一边,拥护康熙选定的新君,这才让隆科多有了雍正朝时期显赫的权势地位。

然而,失去了佟国维支持和指点的隆科多,也就如同没有风帆的小船,既没有的前进的动力,也没有了对方向的把控,于是最终才犯下了如此的大错,遗憾终身,也辜负了佟国维的期望和重托。

《雍正王朝》中九门提督隆科多为何会帮老八对雍正进行逼宫?

虽然真实的历史和故事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却将康熙晚期到雍正年间,吏治腐败,九子夺嫡,雍正和胤禩一党的政治斗争,雍正推行新政等内容刻画的十分详细。

在这部电视剧中,隆科多这个角色比较特殊,总是在重要的时候发挥特殊的作用。虽然他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人,最开始的时候隆科多可以说不温不火,甚至是仕途不顺,所以才时不时去找佟国维要官,要钱。从他要官上可以看出来,他还是有野心的,在电视剧中我们知道,原来最后一直压着隆科多的并不是佟国维,而是康熙皇帝。隆科多在关键时刻把佟国维出卖了,虽然这在表面看来是对家族利益的最大化,但本质还是隆科多自保的选择。

隆科多在九子夺嫡期间,一直都没选边站,所以康熙皇帝在最后时刻重用了他,让其担任九门提督,将京城防务全交在隆科多手上,还把传位圣旨也交给了他,康熙皇帝的态度也明显偏向胤禛,胤禛外面还有年羹尧,张廷玉的支持,很显然在这个时候,就算第一次赌博的人也知道押宝在谁的身上,另外胤禛一直都对隆科多十分客气,敬重,也不像其他皇子,所以在最关键的时候,隆科多选择了胤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突然驾崩,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在雍正皇帝登基不久,隆科多也因为拥立有功,被加封一等公,总理事务,授吏部尚书一职。因为和雍正皇帝是亲戚,雍正皇帝不直呼其名,而是直接叫他舅舅,可见隆科多最鼎盛的时候有多受宠。那么为什么在电视剧中八爷一党把铁帽子王带入京中,对雍正逼宫的时候,隆科多却突然变节支持八爷一党呢?

最主要还是因为隆科多在雍正登基之后,心境逐渐产生了变化,隆科多虽然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但是相较于年羹尧,张廷玉这些人。他始终算不上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但是前面两个人下场如何呢,一个被赐死,另外一位的弟弟被斩首,这也让隆科多意识到,雍正皇帝虽然表面上对自己是龙恩浩荡,但是说不定哪天自己就会和年羹尧一样,身败名裂。

雍正皇帝继位之后,国库亏空,想打仗都没钱,所以他开始向大臣们追缴国库欠款,得找个官员来专办此事,这个时候十分受宠的隆科多就给雍正推荐了山西巡抚诺敏,诺敏虽然也算清廉,但是搞不定这些欠款的官员啊,总不能明抢吧,钱收不上来,诺敏没法只能去找提拔了自己的隆科多想办法,隆科多也尽心尽力的给雍正办事,但是面对巨额的欠款,他也意识到这可不是个美差,但是总要给雍正一个交代,他就给诺敏出了个损招,做假账,结果东窗事发,雍正皇帝可不管诺敏是不是清官,就把诺敏给杀了,即便隆科多等人求情,但是雍正皇帝一点面子不给,这也让隆科多深受触动。

之后隆科多也和众多位高权重的大臣一样,干了皇帝最反感的一件事,结党营私,这其实也不能全怪隆科多,他曾任职吏部尚书,说夸张点,这个职务你关上门还有人翻墙来巴结你,时间长了谁没点问题呢,雍正也意识到了隆科多权势日盛,开始有意的打压隆科多,这也引起了隆科多的恐慌,年羹尧被审判,隆科多也被顺带批评,而自己儿子整天混在青楼里坑爹,还被十三爷等人撞见,隆科多感受到了雍正皇帝已经不在信任自己,甚至自己随时会变成第二个年羹尧。

在电视中,八爷逼宫的导火索是雍正新政的推行,这也直接导致旗人的利益会受到严重影响,隆科多是镶黄旗旗人,自然他的利益也受到影响,而胤禩夺嫡失败主要原因是没有军权,这时他找到了隆科多,想要拉拢他,胤禩也不是要自己当皇帝,而是立弘时,从隆科多说的“这次就是再扶错了一个人,我也认了!”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隆科多对雍正皇帝早有不满,立弘时,这也符合了隆科多的预期,新君上位也防止了以后雍正皇帝弄死自己,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同关外四位铁帽子王一同策划了逼宫。

《雍正王朝》中九门提督隆科多为何会帮老八对雍正进行逼宫?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出场不多,却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便是隆科多,在康熙雍正时期两场最为重要的政变中,都充斥着他的身影。

九子夺嫡之争与八王逼宫中隆科多的重要性

在《雍正王朝》中,有两场至关重要的,影响朝中格局的政变,分别是九子夺嫡之争中的康熙传位与末期的八王逼宫,而在这两场政变中,隆科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康熙传位

康熙驾崩前,命隆科多为九门提督,掌管着整个北京城的安保工作,要知道在这个时候,这个位置可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时只有隆科多行为不受限,而无论你是皇子还是巨官,想要有所动作都要在隆科多的允许下才可以施展,因此夸张点说,此时在众多皇子之中,隆科多保谁,谁便会多了三层的胜率。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隆科多最后选择了皇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也因此,在雍正继位之初,对隆科多无比的信任,隆科多也因护驾有功,风光无限,位高权重。

二、八王逼宫

《雍正王朝》中,第二场政变便是八王逼宫,而此时的隆科多已经投入到了老八的阵营,与老八联合关外的众多王爷,对雍正进行逼宫。以恢复八王议政为名,抢夺雍正的实权,从而逼迫雍正下台,再推举雍正的儿子弘时登基,以此来达到自己阵营的政治目的。但是结果最后却是被老十三所化解,八爷一党彻底的被清除,隆科多也因此而身死。

朝中重臣隆科多为何要背叛已是皇帝的雍正而去帮助八王爷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有疑问,扶持雍正继位的大功臣,权倾朝野的重臣隆科多为什么要背叛雍正呢,他又能得到什么呢?下面我们从雍正继位后发生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

一、诺敏一案

雍正当了太多年的王爷,早已对整个国家判断的极为准确,雍正也一个有所作为的心,因此雍正一上台便大刀阔斧的准备大干一场。而要做成一个事业,必然要先从一小方面开刀而,雍正的开刀对象就是山西的亏空案。

就在这是隆科多出面了,为雍正介绍了一个人,他便是诺敏,隆科多极力的保证,此人定能办好此差事,雍正见此,那便用此人吧。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诺敏不仅仅没用办好这个差事,反而犯了欺君之罪,被雍正杀了头。此事虽然隆科多没有直接的犯什么大错,但是此事的结果也令隆科多很是尴尬,雍正也很是埋怨隆科多。

二、刘墨林一事

雍正为了寻找人才,开榜纳贤,其中有一个考生叫做刘墨林,在开榜前刘墨林与众多考生一起来到青楼里找乐子放松,而此时却遇到了隆科多的大公子,并且与其争风吃醋。事后,隆科多知道了此事,就以考生生活作风问题而不录用,但是雍正知道了此事后却丝毫没有追究,反而觉得刘墨林是可用之才,直接给了他一个探花,这个行为让隆科多很是尴尬,有些下不来台,也因此内心对雍正多少有了些埋怨。

三、雍正的新政

雍正上台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而隆科多却是守旧派,因此雍正的很多的新政都触及到了隆科多的利益,因此,长久以往二人的矛盾日渐加深,雍正也有逐渐的将其排斥在外的意图,起初雍正身边的核心人物是四人,分别是雍正、十三爷、张廷玉、隆科多,而在后来却仅剩雍正、十三爷、张廷玉,隆科多逐渐的被排除在外,变得可有可无。

因此,曾经身处权力最中心,体验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隆科多对此很是不服,于是隆科多想尽办法,想要再重新回来权力的巅峰,他的办法就是帮助八爷党进行逼宫,扶持皇子弘时上位,自己再次成为开国功臣,成为新皇弘时身边的核心人物。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雍正王朝》中九门提督隆科多为何会帮老八对雍正进行逼宫?

在康熙帝病逝之际,雍正终于从康熙口中听到了传位于自己的话。可是随后胤禟等人却狡辩,康熙口齿不清,传位的人应该是老十四。就在一众兄弟争吵不休时,隆科多手托康熙帝遗诏出现。

为何隆科多不提前出现呢?因为隆科多在待价而沽,他要等到雍正最危急的时刻出现,帮助雍正化解掉危急。可以说如此待价而沽的隆科多是一位投机者。

得隆科多之助,雍正顺利登基。随之雍正为了报答隆科多便让隆科多继续担任九门提督一职。同时雍正还赐给隆科多上书房行走,参知政事的殊荣。可是隆科多并不具备,张廷玉、胤祀等人那样的处理政务的能力。隆科多在一众上书房大臣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的大老粗。

隆科多会选择拥立雍正,一方面是因为他得到了叔叔佟国维的指点。另一方面是因为雍正是佟氏皇后的养子。

但话说回来,雍正认不认他这个舅舅,全在雍正的一念之间。诺敏一案的发生,让举荐人隆科多在雍正心中已经开始失宠。随后隆科多的儿子,又和刘墨林争风吃醋。在隆科多打压刘墨林时,雍正帝却偏向了刘默林。

你让隆科多怎么想?在上书房不受礼遇,在军机处没有发言权。好不容易举荐诺敏,想要做出点成绩,谁知道诺敏竟然胆大妄为欺瞒雍正,连累到了自己。

自己仗着是雍正帝的舅舅,上书房行走大臣的身份,去欺压毫无背景的书生刘墨林。不想雍正竟然也偏帮刘墨林,这让隆科多怎么想?一系列事件下来,雍正对隆科多的情分已经变淡了,隆科多所掌握的权力迟早会被雍正帝夺去。

如果先有后续的一系列事件,后有九子夺嫡。编者相信隆科多有很大可能改为拥立胤祀。但一切为时已晚,皇位上的人已经是雍正了。

就在隆科多极度惆怅时,又发生了几件对他触动很大的事。雍正命弘时整顿旗务,命田文静推行官绅士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这两项政策的推行意味着两点,一、旗人再也不能不劳而获,旗人再也不能以朝廷供养去享受生活了。二、不管做的官有多大,官员也要向朝廷交税纳粮。

失势的隆科多,在面对雍正大力推行的两条国策时会作何感想?自己被雍正夺去手中权力后,很可能连个富家翁都做不了。隆科多能怎么办?愤而反击?自己的实力是不足以抗衡雍正的。

就在隆科多情绪更加惆怅的时候,一个人来到了他的面前,这个人便是辅政亲王胤祀。

胤祀告诉隆科多,咱们可以联手关外的王爷夺取京城外锐健营的兵权。随后你我内外联手,利用手中兵权将雍正赶下皇位。将雍正赶下皇位以后,自己不会登基,而是拥立雍正的子嗣弘时,成为新帝。毫无疑问,胤祀的提议对于隆科多的吸引力太大了。

这无疑是九子夺嫡一幕的再次上演,隆科多可以重新拥立新主。随后隆科多的投机心里开始再次作祟:拥立弘时登基合理合法,名正言顺。弘时登基后自己再次立下了从龙之功。

这样一来自己失宠的局面,即刻之间就被扭转。自己可以成为新帝的外祖,继续揽权,享受奢靡的生活了。另外雍正膝下诸子没有一个迎娶佟氏家族的女子,自己可不可以借助拥立弘时之功,让弘时立一位佟氏家族的女子为后呢?这样一来佟氏一门的荣宠不就能得以延续了吗?

隆科多说干就干,加入胤祀阵营一起逼宫雍正。不想重病中的胤祥,竟然力挽狂澜粉碎了胤祀和隆科多的阴谋。隆科多因所犯之罪,被图里琛拘捕看押。在雍正审问隆科多时,隆科多声称:幕后主使者是弘时,自己绝没有背叛雍正的心思。

这里隆科多所说,没有背叛的心思,是指不会让胤祀等人处死雍正。隆科多所求,只是想换个皇帝,延续自家的荣华富贵。

可是隆科多却忘了,早在他出任九门提督一职时。他的六叔佟国维就对他讲了佟氏一门长盛不衰的原因。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要对各个皇子一起下注。为什么隆科多在支持弘时的同时,不能私下和弘历联系呢?从雍正死亡的时间来看,当时的隆科多如果私下联系一下弘历,说不定佟氏一门就将长盛不衰下去,可惜隆科多太利令智昏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